語文教案7篇[優(yōu)選]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一、春雨的色彩活動準備
(一)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了解春天的基本特征。
(二)環(huán)境及物質準備 利用三圍空間布置春天景色,錄音機、磁帶、幼兒表演用的小鳥頭飾若干。
二、春雨的色彩活動過程
(一)運用電教手段,播放影片,啟發(fā)幼兒說說春天的景色,豐富詞語:“萬紫千紅”、“色彩”。
第1.師:請小朋友看一看片中有些什么?(引導幼兒逐一細致觀察并描繪草地、柳樹、桃樹、杏樹、油菜地、蒲公英)
第2.師:誰能說一說,它們是什么顏色的?(引導幼兒語言連貫、用詞恰當,教師重點提示植物各自的色彩)學習詞語:“萬紫千紅”、“色彩”。
第3.師:春天為什么這么美?(啟發(fā)幼兒明白是氣溫、陽光、春天等各種自然條件,促進萬物生長,形成春天美麗的景色)
(二)教師制作投影片,出示小鳥,引導幼兒觀察。
第1.師:看,這里有幾只鳥?它們是什么鳥?停在什么地方?這些小鳥在干什么?
第2.師:原來小鳥都在爭論一個有趣的問題,知道是什么嗎?(引出主題――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的? )
(三)播放配樂散文,讓幼兒欣賞。
第1.師:你認為他們的話對不對?
第2.欣賞最后一段,師:“那你們知道春雨到底是什么顏色了嗎?”
第3.再次一邊欣賞配樂散文錄音,一邊出示投影片,加深幼兒對散文的理解。
(四)角色表演。
師:小朋友,剛才小鳥們的話,你們還記得嗎?現(xiàn)在請你們來做小鳥吧。
三、春雨的色彩各領域滲透
藝術:學會用鮮明的色彩畫出美麗的春天。
科學:了解天氣的變化,認識雨的形成。
四、生活中滲透 讓幼兒觀察周圍景色,了解春雨給大地帶來的美麗。
五、環(huán)境中滲透 在音樂區(qū)設置各種小鳥頭飾,讓幼兒進行表演。
六、家庭中滲透 建議家長多讓幼兒觀察一些自然景色,多接觸大自然。
七、春雨的色彩活動評價
八、春雨的色彩活動目標
(一)認知目標
第1.通過電教手段,讓幼兒欣賞散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理解散文含義,學習新詞:“萬紫千紅”、“色彩”,豐富幼兒的想像。
第2.學習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春天的景色,知道春雨綿綿是春天獨有的'景致,并用自己的話完整地表達出來,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流暢性。
第3.學習觀察春雨的顏色,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批判性、求異性和發(fā)散性。
(二)情感目標 通過伴隨優(yōu)美的音樂朗誦散文,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語言的感受力和欣賞力。
(三)人格目標 通過讓幼兒積極學習從不同角度觀察、分析事物,尋找春雨的顏色,提高幼兒探索性、興奮性和自主性。
(四)動作技能 通過角色表演,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角色中的對話,并以抒情優(yōu)美的動作進行情境表演,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的動作技能和動作協(xié)調性。
語文教案 篇2
教案示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骨骼、昂首闊步、炙烤、橢圓、有氣無力、掙扎、驚恐、腐爛、挖掘、一瞬間”等詞的意思。
2.朗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做整體感知。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去過北京自然博物館嗎?那里有一具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那么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發(fā)現(xiàn)的?它的來歷又是怎樣的呢?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來一起學習第19課“黃河象”。(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處理生字詞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時注意生字的讀音
2.正確理解下列詞語:
陳列:把物品擺出來供人看。
發(fā)掘:把埋藏的東西挖掘出來。
古生物大廳:專門陳列古代生物的遺跡和圖片的地方。
化石:指古代生物的遺體或遺物理藏在地下變成像石頭一樣的東西;茄芯抗糯餁v史的重要依據(jù)。
礫石:經水流不斷地沖擊,磨光了棱角的石頭。
沖積:高地的砂礫、泥土被水流帶到河谷低洼地區(qū)沉積下來。
一瞬間:一眨眼的功夫,形容時間很短。
碧空:藍藍的天空。
掙扎:用力支撐。
炙烤:炙,烤。炙烤還是烤的意思。
萬里無云:天氣晴朗,天空一片云也沒有。
骨骼:人或高等動物的骨頭架子。
尾椎:人或高等動物脊柱的末端。
下頜:口腔下部的骨頭和肌肉組織,
假想:想象,假設。
3.分別找個別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1)讀準字音,拿不準的可查字典或請教同學和老師。(2)畫出帶有生字的生詞;反復讀一讀并試著理解。(3)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什么?
明確:這篇課文講的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里的一具古代黃河象的骨骼化石。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肅省發(fā)現(xiàn)的。科學家依據(jù)象化石假想了它的來歷。
三、練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四、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了解大象化石的來歷,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和想象能力
3.體會文章的記敘順序。
教學步驟:
一、復習導入
課文寫了哪些內容?(學生回答)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來研究這幾個問題。
二、深入探究課文
1.合作學習第1自然段。
。╨)默讀第1自然段,邊讀邊想:從這些語言中你體會出這具古代黃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點?把使你產生這種感受的詞句標出來。
明確:
a.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長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長的大象牙,接著是頭骨和下頜,甚至連很難發(fā)現(xiàn)的舌骨也保存著。
c.在一百多塊腳趾骨中,連三四厘米長的末端趾骨也沒有失掉。
d.古代黃河象的骨架能夠這樣完整地保存下來,在象化石的發(fā)現(xiàn)史上是很少見的。
。2)朗讀體會特點。
。3)小結,這樣一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為科學家假想它的來歷提供了依據(jù)。
板書:完整(特點)
2.學習第2-6自然段。
默讀第2-6自然段,思考: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的來歷的?
明確:一群黃河象來到河邊→老象陷進淤泥→變成化石(來歷)
3.學習第7、8自然段。
(l)默讀思考:這具象化石是如何發(fā)現(xiàn)并挖掘的.?科學家想象了它的來歷,他們這樣假想的根據(jù)有哪些?
明確:1973年甘肅(發(fā)現(xiàn)挖掘)
假想的根據(jù):一是從它站立的姿勢,推斷是失足落水;二是從骨頭關聯(lián)的情況,推斷它死后一直沒被移動過。
。2)指導朗讀。
4.瀏覽全文,想一想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記敘的?
三、練習復述
1.教師講清復述方法。
2.學生對照板書,抓重點內容默記練說。
3.同組相互復述。
4.各組推薦人選在班上復述,鼓勵學生評議。
四、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自學、討論、交流,體會黃河象化石高大完整的特點及形成原因;理解科學家想象黃河象骨骼化石來歷的經過;弄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教師借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科學家假想的根據(jù)。并通過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探究活動
1.仔細觀察課文插圖,根據(jù)提供的骨架,畫出一頭大象。
2.寫一篇想象作文,注意想象要合理,有一定順序。
3.參觀自然博物館。
語文教案 篇3
【設計理念】
大語文觀。
如今的中學生對于舊式的“吆喝”是相當陌生的,這就為教學帶來了難度。為此,教師可以借助錄音、錄像等媒體使增加學生對“吆喝”的了解,教師還可以根據(jù)當?shù)貤l件,設計有關活動,如讓學生走上社會,走上集市,傾聽吆喝,搜集、調查、整理甚至可以學上一兩句當?shù)氐姆N種“吆喝”,了解其作用,分析其與廣告的關系?傊鰪妼W生的感性認識,并借此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
【三維目標】
。薄⒅R與能力:
、 了解舊時吆喝的內容、種類、作用,把握文章的結構。
⑵ 合作調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表演能力等。
2、過程與方法:
、 上集市搜集、調查、整理如今當?shù)氐姆N種“吆喝”,研究其規(guī)律、特點及價值,探討其中包含的民風民俗等。
、 自學討論法、行動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 培養(yǎng)熱愛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 歸類記錄類似吆喝的口頭文化遺產,為搶救工作做一點貢獻。
【教材分析】
蕭乾的《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的追憶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懷想,讓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內容貼近生活,文字也不艱深。學生基本上可以自讀,在自讀后由學生質疑提問,師生共同解決。重點:帶有地方特色的吆喝的作用及其中蘊涵的濃郁的情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
1、以小組為單位,深入調查:向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或舊時生意人調查過去人們吆喝的內容和聲調,做好記錄或錄音。
。病⒚咳四7乱粌删渑f時的吆喝聲。
【教學目標】
。、交流學生調查或搜集到的舊時各種吆喝,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學習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及作者情感。
【具體步驟】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先模仿一句舊時本地的吆喝。
。、請同學們模仿昨天從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舊時商人處學到的吆喝:
。ń處熆蛇m時組織評點)
3、如果時光倒流幾十年,我們這兒的大街小巷,人們經?梢月牭竭@種商販叫賣的吆喝聲:
如今,這些清脆悠揚的叫賣聲大多已經淹沒在都市的喧囂中,要不是你們爺爺奶奶們還健在的話,它們就可能永遠地消逝了。知道嗎?你們昨天做了一件多有意義的事啊!你們昨天做的,是搶救我們本土的文化遺產事啊!只不過我們昨天只做了第一步,如果將采集到的這些吆喝用文字整理下來,那才是大功一件呢。
。ㄓ懻撊绾蝿庸P?)
。、看看著名的作家、記者、翻譯家簫乾是如何動筆寫《吆喝》的。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北京的吆喝聲介紹了什么?他對北京的吆喝聲懷有怎樣的感情?
。ń榻B了吆喝聲所代表的經營品種,各種吆喝聲的具體內容,表現(xiàn)方式及音韻節(jié)奏等。介紹時充滿了美好的懷念之情和濃郁的情趣。
。、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語)寫的,特別是描寫吆喝的語句,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試找出幾例,相互交流,體會其中的意味。
。、文章在結構安排上,有什么獨到之處?
(全文從兩個方面人手寫“吆喝”: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最后,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jié)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理解,文章的思路十分清晰。)
三、質疑解疑
。薄槭裁唇榻B“從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時主要介紹賣什么而很少介紹怎樣吆喝?
。▽Σ牧系募庸ぜ舨霉Ψ颍
。、本文十分注意語段的銜接過渡,找出這些語句,看它們承轉了哪些內容?
。场槭裁础拔摇甭牭健百u蕎麥皮”的吆喝會嚇了馬趴?(自然寫實、幽默調侃)
4、………(學生自己提出)。
四、作業(yè)布置
1、將昨天采集的本地舊式吆喝整理成文:
。ㄗ詳M題目、教師指導)
。病⒁孕〗M為單位,上集市搜集錄音現(xiàn)時的吆喝,并將其排成簡單的節(jié)目。
語文教案 篇4
面對本班的實際情況,我的努力方向是:
1、加強學習常規(guī)教育,讓每位學生明確“我”是一個小學生了,言行舉止要文明,作業(yè)要按時完成。
2、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每位學生學有所得,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課堂上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平時和學生親密接觸,教他們唱歌,給他們講故事,讓學生順利完成由幼兒向小學的過渡。
3、培養(yǎng)學生自理能力,樹立勞動觀念,現(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事情干得很少,在校要教育學生自己會做的事情自己做,采用的主要途徑是讓學生當好一天的值日生,培養(yǎng)主人翁責任感。
教材分析
一、教材編排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四幅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guī)。然后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后是識字
(一)、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個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lián)系。在每個單元之后設語文園地,以豐富的內容和多樣的形式,鞏固語文知識,發(fā)展語文能力。此外,全冊設6個口語交際話題,安排在每個單元后面,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識字的編排,實行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常用字,寫其中100個筆畫簡單的字。
二、教材特點
。ㄒ唬┚C合性
教材采用多種方式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綜合性,以便使初入學的兒童受到比較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不僅在漢語拼音、認字寫字、閱讀、口語交際等方面打好基礎,而且在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等方面作好奠基的工作。學習內容的安排、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從一開始就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元的。例如,在漢語拼音階段,適當出現(xiàn)短語、句子和兒歌,學生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部分漢字,把學拼音、識漢字、發(fā)展語言結合起來,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獲得成就感,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又如,在課后練習和語文園地中,設計了讀讀說說、讀讀畫畫、讀讀做做、讀讀演演等豐富多彩的內容和形式,體現(xiàn)語文能力的整體發(fā)展,以及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融合。
(二)科學性
漢語拼音、識字、閱讀、口語交際的編排,都注意遵循兒童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以認字和寫字為例,要求認的字,都是最常見的、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要求寫的字,都是最常用的、最簡單的。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生活關系最密切的"爸、媽、我"。全冊要求認識400個字,都是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常用字。此外,識字的安排重視漢字本身的規(guī)律,采用象形字、會意字、看圖識字、按事物歸類識字等形式,使兒童在識字的同時了解漢字文化,認識身邊的事物。要求寫的100個字,按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有獨體到合體的順序編排,每課只寫3--4個字。結合寫字指導,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間架結構,打好寫字基礎,使每個學生不僅能把字寫對,而且能把字寫好。
。ㄈ⿻r代性
這冊教材大幅度更新內容,不僅面目一新,而且富有時代氣息、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如,《我多想去看看》表現(xiàn)了少年兒童對祖國的熱愛,《自己去吧》。體現(xiàn)了對獨生子女主動鍛煉、大膽實踐的企盼,《借生日》《平平搭積木》贊揚了兒童關愛他人、敬愛父母的美好心靈,《爺爺和小樹》《小熊住山洞》蘊含著保護環(huán)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教育因素。此外,有關計算機、自選商場等具有現(xiàn)代氣息的內容,城市、農村、學校、家庭生活的內容,通過有趣的故事滲透科學常識的內容,在教材中均有反映。
。ㄋ模┤の缎
教材的各個部分都體現(xiàn)了主動學、玩中學的編排意圖。例如,在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中學習拼音、認識漢字;在連、涂、畫、拼、擺等游戲中,鞏固知識,啟迪心智,培養(yǎng)動手能力;在課后練習和語文園地中,大量采用"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等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植自信。教材中安
排的各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學習形式,都有助于學生在游戲中、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學習。
(五)廣泛適用性
針對我國地域遼闊、文化教育發(fā)展不平衡的國情,本冊教材內容兼顧城鄉(xiāng),難度適中,分量適當,為教師、學生留有拓展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在識字方面,采取種種方式鼓勵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認字,如,在語文園地中鼓勵學生認姓氏字、牌匾字,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認記身邊的漢字,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又如,本冊最后編排了兩課連環(huán)畫形式的課文《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每課有少量生字,但全文不注拼音,教師可鼓勵學生借助圖畫或通過其他方式認讀生字,讀通課文,在自己認字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獲得自學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
三、學習目標
(一)漢語拼音
1、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jié)。
2、能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正音、學說普通話。
。ǘ┳R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2、認識常用漢字400個,會寫其中的100個。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guī)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4、初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
。ㄈ╅喿x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點:
1、理解本文巧妙的構思,誦讀欣賞:周總理,你在哪里2。
2、體會詩中擬人、反復的修辭方法對表達詩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3、理解詩中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及其作用。
4、了解周總理為革命為人民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領會廣大人民對周總理深切的懷念與崇敬、愛戴之情。
教學設想:
1、以讀代講,在讀中理解詩意。
2、詳細講解時代背景,可以讓學生回家向父母祖父母了解當時的一些情況,以利于學習本詩。
3、指導在課堂上背下全詩。
4、讓學生欣賞一些其它懷念周總理的作品,如《大地之子》、李瑛的詩等。
5、進一步體會詩歌的特點。
第一課時
新授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了解時代背景,了解周總理為革命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領會廣大人民對周總理深切的.懷念和崇敬、愛戴之情。
2、理清結構線索。
3、朗讀全詩。
教學重點:1、2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有這樣一個人,全中國人民都覺得他是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他博學多才,對科教文衛(wèi)、工農兵商各個領域都給予過具體而及時的指導;他精力過人,在全國各地黨委、政府被奪權,公檢法被砸爛,軍隊被嚴重沖擊的情況下,他力撐危局,事無巨細,都親自處理;他廉潔一生,無兒無女無遺產,聯(lián)合國破例為他的逝世降半旗致哀。
二、簡介人物及時代背景:
1、周總理:
因為時代的原因,學生對周總理的事跡了解的很少,讓學生做好預習很重要。課堂上簡單介紹一些事件:
。1)周總理生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yè)、為世界和平事業(yè)所做的豐功偉績。
A南開上學時提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B長征中的一些故事
C國共兩黨談判
D萬隆會議
E莫斯科會議等
。2)偉大的人品和簡樸的生活
2、寫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我們敬愛的周總理與世長辭了,初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誦讀欣賞:周總理,你在哪里2》。他的逝世引起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無限悲痛!镩L街送總理——1976年4月5日“天XX件”——1977年1月,在總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全國各族人民開展了各種悼念活動,盡情傾訴對總理無限的哀思與深情的懷念!吨芸偫,你在哪里》這首感人肺腑的優(yōu)秀抒情詩就是在這個時候創(chuàng)作出來的。由于它以藝術的形式表達了人民對周總理的深厚感情,抒發(fā)了人民的心聲,因而很快就傳誦開來。
3、柯巖:當代女作家
三、學生介紹一些資料(自己準備材料)
四、有感情的朗讀,并理清結構
第二課時
體會賞析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朗讀中進一步體會詩的內涵、意境。
2、理清本詩的感情和結構線索。
3、在朗讀中體會詩中擬人、反復的修辭方法對表達詩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范讀
二、理清詩歌感情和結構線索:
你在哪里——他剛離去——找遍整個世界——就在這里——在人民心里
(感情的開端)(感情的發(fā)展)(感情的回蕩)(感情的迸發(fā))(感情的升華)
三、學生自讀體會
四、指導朗讀體會感情線所及朗讀基調
五、總結結構及主題:
板書:
懷念、尋找——你在哪里
高山 呼應、
總 大地擬人、
理處處不在 森林反復等
永處處在 大海多種
生 整個世界(廣)修辭方
天安門廣場法的綜
在這里,在這里——活在人民心里(深)合運用
對革命赤膽忠心為人民鞠躬盡瘁
語文教案 篇6
四年級學生應該達到的水平:
1.能夠獨立完成是自學詞的任務。
2.學習獨立完成識字學詞的任務。
3.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4.利用背景資料幫助學習。
5.學習修改習作,培養(yǎng)修改習作的習慣。
6.(認字183;寫字214)×80%
7.背誦≧15(;段)×2
8.習作≥12次/學期
9.綜合性活動≥4次/學期
復習要點:
一、積累與運用:
1.能規(guī)范、端正、整潔地書寫正楷字。(運用鋼筆)
2.充分利用摘錄筆記,從生字的音、形、義進行辨析,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為五六年級的生字學習打下基礎。
3.積累語言材料,正確地運用于表達中。
、俜诸惙e累。
、诮滩闹幸蟊痴b的目及課文中的精彩、重要句段。
、劢Y合單元主題詞,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
4.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遵循“知——懂——會——熟”的過程)
體會不同句式的表達效果,能運用。
。ㄈ绫扔骶、反問句、祈使句)
②認識連綿詞,理解語氣詞表達的情感。
③成語中的對應。
、茉谠谢A上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⑤理解同一字或詞語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思
二、閱讀與理解:
方向:閱讀即思維
1.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一定的閱
讀速度。
2.感受不同的`文體樣式。
、僮x文學作品,能通過分段把握主要內容,并能概括或復
述,要素完整。
、谧x信息類文章,能抓住關鍵詞語、題目等獲取重要信息。
3.根據(jù)不同的文體提出問題,并自行解答。
4.理解課文題目,能抓住重點詞語、動詞理解課文。
5.能設身處地地閱讀,展開想象,體會作者的心情。
6.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
7.對照閱讀古文和譯文,了解古今詞義的演變。
三、習作:
1.引導學生本期習作及課堂練筆,根據(jù)學生習作實際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敘事及想象的評改,做到文從字順、內容具體、層次清楚,并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
2.習作修改標準:
①有根有據(jù)——真實;
②有情有意——有真情、有中心;
③有血有肉——內容充實具體;
、苡新曈猩Z言生動(盡量做到)
錯別字控制在2%以內
復習建議要點:
1.引導學生自主復習,學習有計劃、系統(tǒng)地進行復習。
2.在復習中,重方法的領悟,獲得知識與學習能力的提升。
3.重視金鑰匙,課后思考題的教學要落到實處。
4.以兒童的視野,設計復習活動。
5.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環(huán)境,閱讀資料,通過語文小報、自制的閱讀卡、習作集等引導學生自主復習。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銘”“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寫作特征;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1.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味駢散結合的語言之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誦讀法、批注法、“知人論文”探究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豪邁的氣概。
2.領悟文中君子的高潔品質,并把其化為自己對崇高道德的追求。
導語設計
設計1:(背景導入)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跡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宮府宅邸,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嘆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既小且陋,卻因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
設計2:(激發(fā)興趣)
來到嘉興,就不能不說南湖,誰給我介紹一下南湖?(紅船,南湖菱)南湖還有一種特產,就是“南湖菱”。誰來介紹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稱“菱角”,南湖菱與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樣,是無角菱。據(jù)說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會變成無角菱,南湖真是太神奇了。
“菱”與“靈”相通,據(jù)說,吃了南湖菱會讓人有靈氣,南湖菱養(yǎng)育了充滿靈氣的嘉興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學眼睛都水靈靈的,個個都充滿了靈氣啊。
遠在唐朝的'時候,嘉興就孕育了一個充滿靈氣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劉禹錫。他出生在嘉興,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靈氣。他在老師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滿腹經綸。19歲時游學當時的京城長安。22歲就進士及第,后來年紀輕輕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員,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寫的詩與白居易齊名,他寫的文與柳宗元齊名。
我們小學里就學過他的一首詩《望洞庭》: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只有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寫出如此富有詩情畫意的月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銘》。
設計3:(激情導入)
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為文人墨客們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fā)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悅。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余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贊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設計4:(哲理導入)
世間萬物,總能引起人們對生活的沉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質,也經常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并借以鞭策自己過更高尚的生活。今天,我們就學習宋代哲學家周敦頤的名篇《愛蓮說》,看一看作者對蓮花的品質作了怎樣的聯(lián)想,表達了他怎樣的心志。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8-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天地》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