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彈力》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彈力》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1
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形變和彈性形變
2、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并能判斷方向。
4、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正比。
過程與方法
1、從生活中常見的形變現象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探究形變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形變與彈性之間的關系后,使學生了解探究彈力的實際意義,學會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
3、通過觀察微小變化的實例,初步接觸“放大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培養(yǎng)其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究精神。
2、積極參與觀察和實驗,認真討論體驗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艱辛和喜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彈力概念的建立、彈力產生的條件、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難點】
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視頻播放: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fā)生運動、拉弓射箭等情景。讓學生試著回答以上動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點
新課教學
一。彈力的產生
動畫模擬彎曲的竹竿使水中的木塊發(fā)生運動、拉弓射箭等:同學們觀察動作的完成,總結什么是形變
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的形狀或體積改變
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拉橡皮筋:
。1)彈性形變: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
。2)塑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
(3)彈性限度: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討論與交流]我用力推墻或壓桌面,那么墻和桌面也會發(fā)生形變嗎?
動畫模擬微小形變實驗:①按壓桌面②擠壓玻璃瓶。讓學生自習觀察,實驗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4)一切物體在力的作用下都會發(fā)生形變,只不過一些物體比較堅硬,雖發(fā)生形變,但形變量很小,眼睛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
[猜想]: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什么呢?
感受分析
師:我們現在一起來進行下面的操作:用手扯住橡皮筋的兩端,在彈性限度范圍內拉橡皮筋,使其發(fā)生形變。在操作的同時,用心體會一下手與彈簧或橡皮筋之間的相互作用。
師:根據力的定義,我們知道彈簧與左右手之間有力的作用,那同學們知道彈簧對左手的力是向哪個方向的?對右手的力又是向哪個方向的?
生:對左手的力向右手方向,對右手的力向左手方向。
師:為什么是這樣的方向呢?
生:我想是因為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后,由于要恢復原狀而把兩手向中間扯。
綜上:橡皮筋形變要恢復原狀而對與之接觸的物體產生的力的作用叫做彈力。
2、彈力: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發(fā)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回顧開始時課件展示情景:讓學生分析并總結彈力產生的.條件。
3、彈力產生的條件:
(1)、兩物體相互接觸。(接觸力)(2)、接觸處產生彈性形變。
二。幾種常見的彈力及方向
1、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
(1)、平面與平面接觸
例題1:分析A受到的彈力(A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
。2)、點與面接觸
例2:分析物體A受到的彈力(A均處于靜止狀態(tài))
(3)、曲面與曲面接觸
例3:分析球A所受到的彈力
2、繩的拉力方向: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著消失。
課后習題
布置作業(yè)
開放式問題(視頻播放:撐桿跳高、跳水);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請同學們開放式地討論
、購男巫兣c彈力知識去思考,撐桿跳高運動員跳得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谔\動員在空中滯空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板書
板書設計
彈力
1、形變
(1)概念:物體的形狀或體積改變
(2)分類: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2、彈力
(1)定義: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來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發(fā)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產生的條件:兩物體相互接觸、接觸處產生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繩的拉力方向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3.知道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形變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會用胡克定律解決有關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動手進行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
3.知道實驗數據處理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處理數據。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數據,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tài)度在科學探究過程的重要作用。
2.在體驗用簡單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培養(yǎng)學生善于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2.彈力大小的計算。
3.實驗設計與操作。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教學方法
探究、講授、討論、練習
教學手段
教具準備
彈簧、鉤碼、泡沫塑料塊、粉筆、燒瓶(內裝紅墨水瓶塞上面插細玻璃管)、
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鐵架臺、刻度尺、彈簧、鉤碼等等.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常見的形變,了解物體的彈性;
2、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示意圖中畫出它們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彈力的存在,能提高在實際問題中確定彈力方向的能力,體會假設推理法解決問題的巧妙。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觀察和了解形變的有趣現象,感受自然界的奧秘,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建立把物理學習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彈力產生的條件及彈力方向的判定
【難點】
接觸的物體是否發(fā)生形變及彈力方向的確定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教學一開始前,給每個學生小組分發(fā)彈簧和尺子,讓每個小組試著把玩這些物件,如用力拉或壓彈簧,用力彎動尺子等。在操作過程中思考被拉或壓的彈簧,彎動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點是什么?大家可否試著舉出生活中其他的一些諸如這個彈簧和尺子的例子?
物體的形狀都發(fā)生了改變。由此引入物體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是源于物體都受到了力的作用,這種力就是今天要學習的彈力。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講授
(一)彈性形變和彈力
概念: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
提問:剛才舉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觀察到,如果一本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fā)生形變了沒有?
學生會產生疑惑分歧,但此時可以不用詳解,而是做現場演示實驗1,讓學生觀察用手擠壓時瓶的形變(雙手握住注滿紅墨水的燒瓶,用力擠壓底部。上插玻璃管中的紅墨水液面上升。)
為了讓學生有更直觀深刻的印象,也會用視頻播放演示實驗2:桌面微小形變的激光演示(在一個大桌上放兩個平面鏡M和N,讓一束光依次被這兩面鏡子反射,最后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個光點。用力壓桌面,觀察刻度尺上光點位置的變化。)
學生觀察后思考:通過上面的實驗,我們觀察到什么樣的實驗現象?我們用了什么樣的方法?那書放在桌面上,書和桌面發(fā)生形變了沒有?
分析得出:通過微觀放大的方法觀察,我們發(fā)現原來不容易觀察的瓶子和桌面也發(fā)生了形變。
歸納:由此我們可以想到一切物體都可以發(fā)生形變,形變分為很多種類,有些物體在形變后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
提問: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是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可以恢復原狀呢?請舉例說明?
學生能舉出有時彈簧拉得過長就恢復不了原狀。指出:如果形變過大,超過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體不能完全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根據前面的鋪墊,總結彈力的概念: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例舉蹦床的例子說明。
(二)幾種彈力的方向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書與桌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力,與學生一起分析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指出書對桌面的壓力和桌面對書的支持力都是彈力。
舉出實例:給出吊燈圖片,做出分析。以燈為研究受力對象,鏈子指向鏈子收縮的方向吊住吊燈,鏈子發(fā)生形變。鏈子被拉長,就要企圖恢復形變。這里施力物體——鏈子,受力物體——燈。這時候鏈子對燈的拉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上,指向鏈子收縮的方向。
做出總結:彈力方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方向相反。壓力和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接觸面指向受力物體,繩的拉力總是沿著繩子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高
給出如下三個圖片,要求學生畫出彈力的示意圖。
歸納總結:
三種接觸情況下彈力的方向:
(1)面面接觸,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2)點面接觸,垂直于接觸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3)點點接觸,垂直于接觸點的切面指向被支持物體。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歸納彈力的相關知識點。
作業(yè):預習后面胡克定律,了解彈力大小的特點。
四、板書設計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推力、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中正確畫出他們的方向。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教學重難點
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彈力的概念,知道彈力產生的原因和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會分析彈力的方向,能正確畫出彈力的示意圖。
3、理解形變概念,了解放顯示微小形變。
。ㄒ唬┯^察實驗
1、觀察用彈簧拉靜止的小車
小車:由靜止→運動
彈簧:被拉長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碼,觀察砝碼和竹片
竹片:發(fā)生彎曲
砝碼:處于靜止狀態(tài)
3、觀察用彈性鋼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體
鋼片:發(fā)生彎曲
物體:被推開
(二)形變和彈力的概念:
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形變。
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產生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彈力的概念:
。ㄈ⿵椓Ξa生的條件
。1)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必要條件);
。2)接觸處是否有相互擠壓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條件)
彈力是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產生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觸的物體上。用手向右拉彈簧,彈簧因形變(伸長)而產生彈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彈力的施力者是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受力者是使它發(fā)生形變的其他物體。
圖1-11(a)中,小球放在斜面和豎直擋板之間,在重力作用下小球與斜面及擋板間都有擠壓趨勢,因此小球與斜面接觸處,小球與擋板接觸處都會產生彈力。而圖1-11(b)中,小球放在水平面和豎直擋板間,雖然小球與豎直擋板相接觸,但在接觸處沒有相互擠壓趨勢,因此小球與豎直擋板間不會產生彈力。
(四)顯示微小形變的兩個實驗
有一些物體眼睛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比如一些比較堅硬的物體,但是這些物體都有形變,只不過形變很微小。所以,一切物體都在力的作用下會發(fā)生形成。
。ㄎ澹⿵椓Φ姆较
彈力的方向總是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
。1)彈力方向的判定步驟:
明確產生形變的物體--找出使該物體發(fā)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確定該物體產生彈力的方向。
。2)常見支持物的彈力方向:
平板的彈力垂直于板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曲面的彈力垂直于曲面該處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支承點的彈力垂直于跟它接觸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繩索的彈力沿著繩子指向收縮的方向。
。┬巫兊姆N類
看形變的種類有哪些,舉例說明。
總結:產生彈力的大小與形變程度有關,形變程度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大。
。ㄆ撸├}分析
例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
書由于重力的作用而壓迫桌面,使書和桌面同時發(fā)生微小形變,要恢復原狀,對桌面產生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彈力F1,這就是書對桌面的壓力;桌面由于發(fā)生微小的形變,對書產生垂直于書面向上的彈力F2,這就是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練習1
分析:靜止地放在傾斜木板上的書,書對木板的壓力和木板對書的支持力。并畫出力的示意圖。
例題2按下列要求畫出彈力的方向
。1)擱在光滑豎直墻與粗糙水平地面間的棒在A,B兩處受到的彈力(圖1-13)
分析(1)棒在重力作用下對A,B兩處都有擠壓作用,因A,B兩處的支持物都為平面,所以其彈力垂直平面分別向上和向右。
。2)擱在光滑半球形槽內的棒在C,D兩處受到的彈力(圖1-14);
分析:棒對C,D兩處有擠壓作用,因C處為曲面,D處為支承點,所以C處彈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沿球半徑指向球心;D處彈力垂直跟它接觸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垂直棒斜向上。
。3)用細繩懸掛、靠在光滑豎直墻上的小球受到的彈力(圖1-15)
球在重力作用下擠壓墻壁,拉引繩子,所以墻產生的彈力垂直墻面指向球;繩子產生的彈力沿著繩子向上。
。ò耍┱n內練習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對桌面的壓力等于書受的重力。能不能說書對桌面的壓力就是書受的重力?為什么?
。2)停放在操場上的籃球,受到哪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各是什么?各個力的方向如何?
。3)有四位同學把斜面對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別畫成圖1-10中的四種樣子,其中哪個圖畫得對?
(4)如圖1-11所示,用兩根繩子把一個物體掛在天花板上,這個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指出施力物體,并把力的方向表示出來。
。5)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球,靠在一起但并不互相擠壓,它們之間有相互作用的彈力嗎?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集體交流。
(九)課堂總結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訓練與應用”第1、2、3、4題。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抽象概括彈力產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和拉力都是彈力。會根據彈力產生的條件或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及其變化,分析彈力的方向。了解彈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物理學與生產、生活的緊密聯系。
3、通過實驗探究彈簧彈力和形變量的關系,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學探究中獲取及處理數據的研究方法。
二、教學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彈簧彈力與形變量的關系。
三、教學難點
彈力的方向。
四、教學過程
。ㄒ唬⿲
學生體驗活動:手指戳自己的臉,手捏玻璃杯。學生談不同感受與看到的結果,順勢提出問題:玻璃杯真的沒有發(fā)生變化嗎?引入課題。
。ǘ┬抡n講授
1、彈力的概念
承接導入問題,展示盛有墨水液柱的玻璃杯,再次讓學生操作?偨Y得出結論:力可以使物體發(fā)生形變。繼續(xù)提出問題:發(fā)生形變的物體是否能恢復原狀?運用生活經驗,學生舉例并進行分類,像撐桿跳高、彎弓射箭、彈簧可以恢復形變稱為彈性形變,像橡皮泥、面團不能恢復形變稱為塑性形變或范性形變。再次提出問題:發(fā)生形變的物體對與之接觸的物體有什么影響?分析撐桿跳高、彎弓射箭、拍籃球的過程明確恢復形變的過程中會產生力的作用,引入彈力的概念。
學生嘗試總結彈力產生的條件,明確為相互接觸、發(fā)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
學生思考問題:物體在恢復形變的過程中,彈力的.方向如何?結合三個例子,明確彈力的方向指向恢復形變的方向。在此通過PPT展示兩種情形下的彈力:面與面接觸、點與面。
3、彈力的大小
結合實例,學生思考:彈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進行彈簧伸長量與彈力大小的探究實驗。組織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使用不同規(guī)格的彈簧測力計。在實驗過程中,測量彈簧伸長量并記錄彈力的示數,以表格、F—x圖像形式呈現?偨Y得出胡克定律,介紹勁度系數,同時提示公式的使用必須在彈簧的彈性限度內。
。ㄈ╈柟叹毩
出示練習題,判斷彈簧彈的伸長量及彈力的方向。
。ㄋ模┬〗Y
學生自主總結本課所學,適時歸納補充。
(五)作業(yè)
課下設計實驗,驗證壓縮過程是否符合胡克定律。
五、板書設計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6
在學生學習了彈力后,知道彈力是一種最基本的性質力,是摩擦力產生的前提和基礎。彈力同時也是物體受力分析中最重要的一種力。彈力來源于形變:“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系,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形變消失,彈力就隨著消失”(高一物理必修)。但彈力與形變究竟有何關系,人教版高中物理課本只給出了定性的關系,原因是彈力與形變關系比較復雜。為了降低難度,減小知識的跨越臺階,課程設置為探究性學習,且只研究彈力與彈簧伸長形變的定量關系。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新穎,形式比較生動,有講解,有實驗,有板演,有討論,有歸納,有練習,可以上成一堂比較典型的探究性實驗教學課。我們改變課堂視角,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研究方法的教育中作了一些探索,讓學生重走科學家的探索之路,體味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教學目標】
1、加深彈力和形變關系的理解,知道彈力產生的條件;
2、通過實驗得到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
3、學習本課題所用的科學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團隊協作精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5、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體驗成功的愉悅。
【教學重點】
彈簧的彈力與彈簧伸長量的關系。
【教學難點】
實驗數據的處理方法。
【教學方法】
實驗法、談話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彈簧秤、鉤碼、直尺、鐵架臺)12套、CAI課件、多媒體展臺。
學生準備:三角板、筆、草稿紙。
【教學地點】
物理多媒體實驗室。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知識并引入課題
師:[多媒體展示]1、什么是彈力?彈力的方向如何?舉例說明。
2、彈力產生的條件是什么?
3、什么叫形變及彈性形變?
生:回憶并作答。
師:根據學生回答糾正總結,并用多媒體展示答案。
1、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例如: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書受到桌面對書的彈力,彈力的方向垂直桌面指向書;而桌面受到的彈力方向垂直桌面向下。
掛在電線下面的電燈,受到電線對電燈的.彈力,彈力的方向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2、彈力產生的條件是:兩物體相互接觸且發(fā)生彈性形變。
3、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改變叫做形變;當物體發(fā)生形變時,如果撤消外力,物體又能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彈性形變。
師:[在投影上展示]用手拉彈簧,彈簧會伸長,用力越大,彈簧伸長也越大,手放開彈簧,彈簧立即恢復原狀。請同學們分析演示的實驗原理。
生:……
師:分析并設問
彈簧受到拉力會伸長,且平衡時彈簧受到的彈力和外力大小相等,彈簧的伸長越大,彈力也就越大?梢姡荷扉L(原因)→發(fā)生形變(原因)→彈力。那么彈力和伸長量之間有什么定量關系呢?本節(jié)課同學們通過實驗來探究這個關系。
二、實驗探究
師:[多媒體投影思考題]
1、采用什么方法給彈簧施力?
2、彈力的大小如何確定?
3、需要測量那些數據?如何記錄數據?
4、彈簧能否被過分拉伸?
5、什么是彈簧的伸長量?用什么測量?
師:將學生前后兩桌四人一組,閱讀課文并討論問題,形成統(tǒng)一答案寫在草稿紙上,準備派代表回答。
生:閱讀課文并積極討論。
師:在實驗室巡視,并詢問情況。
……
師:請學生逐一回答……
師生共同總結:
1、用懸掛鉤碼的方法給彈簧施加拉力;
2、根據二力平衡條件,當鉤碼平衡時,彈簧產生的彈力和鉤碼的重力大小相等。
3、實驗需要測量的數據有:彈簧的原長和每次所掛鉤碼對應的彈簧的長度。數據可用表格記錄,也可用有序實數對記錄。
4、加在彈簧上的拉力不能太大,以免彈簧被過分拉伸,超出它的彈性限度。
5、用直尺測量彈簧掛鉤碼時的長度與未掛鉤碼時的長度之差,就是彈簧的伸長量,
師:將儀器發(fā)給學生,每4人一套。
生:學生討論并得到實驗方法:
將彈簧上端固定在鐵架臺的支架上,下端掛上鉤碼靜止時,彈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測量彈力的大小F,從固定于豎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測出懸掛重物時彈簧的伸長量x(或總長度)。
生:學生實驗,并列表記錄實驗數據。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形變的概念,了解彈力是物體發(fā)生彈性形變時產生的
2、能夠正確判斷彈力的有無和彈力的方向,正確畫出物體受到的彈力。
3、掌握運用胡克定律計算彈簧彈力的方法。
能力目標
1、能夠運用二力平衡條件確定彈力的大小。
2、針對實際問題確定彈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斷分析能力。
教學建議
一、基本知識技能:
。ㄒ唬、基本概念:
1、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回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會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做彈力。
2、彈性限度:如果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的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3、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也越大。
4、形變有拉伸形變、彎曲形變、和扭轉形變。
。ǘ⒒炯寄埽
1、應用胡克定律求解彈簧等的產生彈力的大小。
2、根據不同接觸面或點畫出彈力的圖示。
二、重點難點分析:
1、彈力是物體發(fā)生形變后產生的,了解彈力產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斷和大小的確定是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
2、彈力的有無和彈力方向的判斷是教學中學生比較難掌握的知識點。
教法建議
一、關于講解彈力的產生原因的教法建議
1、介紹彈力時,一定要把物體在外力作用時發(fā)生形狀改變的事實演示好,可以演示橢圓形狀玻璃瓶在用力握緊時的形狀變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顯的形變實驗,如礦泉水瓶的形變,握力器的形變,鋼尺的形變,也可以借助媒體資料演示一些研究觀察物體微小形變的方法。通過演示,介紹我們在做科學研究時,通常將微小變化“放大”以利于觀察。
二、關于彈力方向講解的教法建議
1、彈力的方向判斷是本節(jié)的重點,可以將接觸面的關系具體為“點——面(平面、曲面)”接觸和“面——面”接觸。舉一些例子,將問題簡單化。往往彈力的方向的判斷以“面”或“面上接觸點的切面”為準。
如所示的簡單圖示:
2、注意在分析兩物體之間彈力的作用時,可以分別對一個物體進行受力分析,確切說明,是哪一個物體的形變對其產生彈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講解繩子的.拉力時,可以用具體的例子,畫出示意圖加以分析。
第三節(jié)彈力
教學方法:實驗法、講解法
教學用具:演示形變用的鋼尺、橡皮泥、彈簧、重物(鉤碼)。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提問
1、重力是的產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樣?
2、復習初中內容:形變;彈性形變。
(二)、新課教學
由復習過渡到新課,并演示說明
1、演示實驗1:捏橡皮泥,用力拉壓彈簧,用力彎動鋼尺,它們的形狀都發(fā)生了改變,教師總結形變的概念。
形變:物體的形狀或體積的變化叫做形變,形變的原因是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針對橡皮泥形變之后形狀改變總結出彈性形變的概念:能夠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彈性形變。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形變叫做塑性形變。
2、將鉤碼懸掛在彈簧上,彈簧另一端固定,彈簧被拉長,提問:
。1)鉤碼受哪些力?(重力、拉力、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誰加給鉤碼的?(彈簧)
(3)彈簧為什么對鉤碼產生拉力?(彈簧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由此引出彈力的概念:
3、彈力: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會對跟它直接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就叫彈力。
就上述實驗繼續(xù)提問:
(1)彈力產生的條件:物體直接接觸并發(fā)生彈性形變。
(2)彈力的方向
提問:課本放在桌子上。書給桌子的壓力和桌子對書的支持力屬于什么性質的力?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與學生討論,然后總結:
4、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壓物體)。
5、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與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體(被支持物體)。
繼續(xù)提問:電燈對電線產生的拉力和電線對電燈產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質的力?
其受力物體、施力物體各是誰?方向如何?
分析討論,總結。
6、繩的拉力是繩對所拉物體的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與形變有關,同一物體,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的關系為:
在彈性限度內,彈力的大小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即:
式中叫彈簧的倔強系數,單位:N/m。它由彈簧本身所決定。不同彈簧的倔強系數一般不相同。這個規(guī)律是英國科學家胡克發(fā)現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適用條件:只適用于伸長或壓縮形變。
8、練習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強調為形變量的大小。
彈力高中物理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注意了對學生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開放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是一句口號,而應該落到實處,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在教學實際中很難落實的一個問題。
一般情況下,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塑性和彈性的時候,往往是通過舉出生活中或者學生能夠接觸的彈性物體和非彈性物體若干實例,通過歸納的方法得出塑性和彈性。在這個問題的處理上并沒有按照往常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對教師給出的若干物體進行分類,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了方法教育。分類的標準不同,分類結果也就不同,學生的興奮點就非常多,都試圖依照不同的分類標準進行分類,學生的思維隨著分類的翅膀在飛翔。
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關注學生的體驗。物理不是獨立和抽象于生活之外的,尤其在初中階段來看更是如此。在組織教學的時候沒有過分關注基本的知識和概念,而是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橡皮筋、海綿、彈簧、減震等學生常見常聽的事物出發(fā),學生在對物體的彈性和塑性有充分的感性基礎上,總結出什么是塑性和彈性。關注學生自己的體驗,讓兩位同學在拉測力計的活動中體驗拉力的不同,認識到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物體的形變大小有關的。學生親自參與到了物理知識的建構中,認識當然是非常深刻的。師生關系融洽和諧,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閃光點。
主要缺點:
學生在進行分類的時候沒有充分放開學生的思維。為什么學生的分類答案都是與本節(jié)內容是對應的?為什么沒有學生按照物質的組成去分?為什么沒有按照物質的導電性能或者密度大小去分?這是受到了思維定勢的影響,既然本節(jié)學習彈性和塑性,當然就是這一種分類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在充分分類的基礎上,從中挑出一組依照彈性和塑性分類的一組,讓學生分析這一種分類的標準是什么,同樣回到了環(huán)節(jié)的主題。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物理《彈力》教案(精選11篇)05-13
高中物理必修一彈力教案12-26
《彈力》的教案設計08-17
彈力物理教案04-24
物理教案《彈力》11-24
物理教案:彈力04-01
彈力08-17
彈力說課稿11-14
彈力教學反思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