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三歷史教案宋明理學范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歷史教案宋明理學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三歷史教案宋明理學范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2)培養(yǎng)學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學術觀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結合宋明理學代表人物的經歷和淺顯的文字材料,幫助學生弄清理學的內涵。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宋明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程朱理學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理解理學和心學的思想內涵;正確評價程朱理學和王陽明心學的歷史地位。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回顧歸納從春秋戰(zhàn)國到北宋之前儒學的發(fā)展過程。
形成——發(fā)展為大宗——“焚書坑儒”——復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在宋代儒學復興運動中誕生的理學,將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體系,也稱新儒學。理學的出現與走向成熟,體現了儒學的新發(fā)展。在本課學習中,要求同學們思考的.問題有:宋明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什么?它的發(fā)展過程怎樣?宋明理學與傳統(tǒng)儒學相比,出現了哪些變化?你怎樣看待這種變化?由此導入。
2、新知介紹
一、三教合一(提問式一帶而過)
1、魏晉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傳播,出現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納滲透局面。
2、隋唐時期三教合一,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嚴重挑戰(zhàn)。
隋朝,儒學家提出三教合歸儒的主張,又稱“三教合一”,主張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論。唐朝,統(tǒng)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禮佛、崇儒。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開始挑戰(zhàn)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
3、儒學復興運動的掀起。
。1)先聲——韓愈。
。2)掀起——北宋士大夫們。
二、程朱理學
1、理學的概念:
北宋時期,儒家學者沖破漢唐儒學的束縛,融合了佛道思想來解釋儒家的義理。他們建立了以“理”為核心的新儒學體系,稱之為“理學”。
2、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
程顥、程頤、朱熹。
3、程朱理學的主要思想:
。1)二程理學(北宋)
、佟疤炖怼笔怯钪嫒f物的本原,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后有物!诵乃枷
。ㄟ@是理學的核心思想,也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
、谔炖怼焙蛡惱淼赖轮苯勇撓灯饋怼UJ為“理”不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則,也是人類社會的最高法則。三綱五常等封建倫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體現,是不可改變的。認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的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壑鲝埻ㄟ^“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
所謂“格物致知”原出于《禮記·大學》,《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皆以“格物致知”為前提。所謂“格物”就是指“即物窮理”。“格”字有二義,一是“來”的意思,格物也就是“達于物”,或者“即于物”的意思;二是“窮至”、“極至”的意思,所謂格物也就是就物而窮理。對于“物”,可訓為“事”或“理”。程、朱主張就世間萬事萬物而體認天理。格物窮理,是教人從待人接物的具體事情中去體認道學家所講的天理。格物是致知的基礎,致知則是格物的目的和深化!爸隆保型浦潞透F盡兩重意義,這和“格”字的意義相近。致知是指通過格物達到對于天理的真知。
。2)朱子學——朱熹理學的集大成者
①天理與三綱五常的緊密聯系,提出天理就是作為道德規(guī)范的三綱五常,強調“存天理,滅人欲”
②“格物格致”的深化:“物”的概念
“物”,指天理、人倫、圣言、世故!案裎镏轮钡哪康脑谟诿鞯赖轮疲皇乔罂茖W之真。
4、程朱理學的在當時產生的影響:
(1)適應了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需要,備受推崇。明初成為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方哲學。
。2)維護了封建專制統(tǒng)治。
(3)用綱常禮教更加束縛了人的思想。
。4)傳播海外,甚至形成“朱子學”學派。
高三歷史教案宋明理學范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分析宋明時期儒學的新發(fā)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培養(yǎng)學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學術觀點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結合教材內容的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搜集相關資料,加深對宋明儒學發(fā)展過程的認識。主動參與課堂討論,分析宋明理學與傳統(tǒng)儒學的異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閱讀法等學習相關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宋明理學相關知識的學習,進一步加深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初步形成對國家、民族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教學課時:1.5課時
重點難點:
重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fā)展的各階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
難點:宋明理學的產生與發(fā)展的各階段的特征及其對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理解。
教學建議:
本節(jié)教材主要包含四個子目:
第一,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
第二,北宋五子與理學的創(chuàng)立;
第三,朱熹的學說與理學的成熟;
第四,陸王心學與理學的發(fā)展。
一、導入新課
在宋代儒學復興運動中誕生的理學,將儒家的忠孝節(jié)義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嚴密體系,又稱新儒學。理學的出現與走向成熟,體現了儒學的新發(fā)展。在本課學習中,要求同學們思考的問題有:宋明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是什么?它的發(fā)展過程怎樣?宋明理學與傳統(tǒng)儒學相比,出現了哪些變化?你怎樣看待這種變化?由此導入。
二、閱讀指導
在學習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這有助于理解理學產生后的發(fā)展歷程及其表現出的思想特征。在整體把握理學發(fā)展脈絡基礎之上,加深對各個發(fā)展階段的認識。另外,還要結合相關資料分析理學發(fā)展的'不同階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異同點,從而總結出理學的基本特征。再與此前已歸納的儒學的基本特征相比較,加深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發(fā)展趨勢的了解。
三、“儒學的困境與儒學復興運動”講述了宋代理學產生的時代背景,要講清以下幾個問題
1、回顧宋明以前的儒學發(fā)展演變的脈絡:
春秋——興起;戰(zhàn)國——蔚然大宗;秦朝——遭到打擊;西漢初——復蘇;漢武帝——正統(tǒng)。
2、分析魏晉以來,儒學發(fā)展面臨困境的原因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12第一段及“學習思考”與“資料卡片”等,歸納原因。
3、“儒學復興運動的掀起”不必多講,但要交代兩點:
。1)先聲——韓愈、李翱
(2)掀起——北宋士大夫們
【高三歷史教案宋明理學】相關文章:
宋明理學分系問題08-18
歷史宋明理學教案優(yōu)秀11-22
宋明理學的“本體—工夫”之辨08-09
宋明理學的“本體—工夫”之辨08-07
宋明理學德育思想的評價與反思08-17
歷史教案-歷史08-17
古代歷史教案12-15
宋明理學與東南家族社會經濟變遷簡論08-17
古代希臘歷史教案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