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人教版語文高三下冊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桑∠旅媸切【幨占淼撵匾环N新的世界觀人教版語文高三下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的
1.提高學生對科技論文提要鉤玄的能力。
2.理解本文對“熵”的說明。
3.體會本文節(jié)選部分對人類生存的新的哲學思考。
教學重難點
1.研討文章論述的觀點,訓練提要鉤玄能力。
2.學習用日常事例說明科學道理的寫法。
3.把文章中所舉的事例與有關“熵”的概述結(jié)合起來理解“熵”的含義。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點撥引導法。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提出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作點撥引導。
2.分組討論法。讓學生結(jié)合已有知識分組展開討論,各抒己見,質(zhì)疑解難。
3.聯(lián)想類比法。讓學生把文中所講的道理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深入理解課文。
(解說:以上三種方法分別適用于學生自學能力和整體水平下、中、上的三類學生。由于此文難度較大,一般宜以第一種教法為主,交叉運用第二、三種方法。)
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教學步驟
方案一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1868年,德國偉大的物理學家魯?shù)罓柗颉た藙谛匏固岢隽艘粋十分重要而又讓人費解的概念——熵。“熵”這個概念談的是熱力學的第二定律。曾有不少人對這個奇怪的概念不以為然,他們想制造出各種形式的永動機來證明“熵”這個概念的錯誤。然而,100年的時間過去了,沒有任何一個永動機能夠永動。人們在實踐中,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熵”這個概念與我們的現(xiàn)實生存乃至我們的未來有如此緊密的聯(lián)系,以致于1959年,在克勞修斯提出“熵”的理論91年后,英國著名作家斯諾在劍橋大學作題為《兩種文化及再談兩種文化》的講演時說:一個作家對熱力學第二定律毫無所知,就等于一個科學家沒讀過莎士比亞的作品。那么,“熵”究竟與我們?nèi)祟惖纳嬗性鯓用芮械年P系呢?“熵”又揭示了人類怎樣的未來呢?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里夫金和霍華德的文章——《熵:一種新的世界觀》,讓我們一同走近科學領域中的“莎士比亞”。
(解說:設計此導語,旨在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建立關聯(lián)并直奔課文題目。引用斯諾的話,意在激發(fā)學生對“熵”這個概念產(chǎn)生濃厚的探索興趣。)
二、解題
本文是一篇科學論文,作者里夫金和霍華德是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1972年,西方著名的未來學研究團體羅馬俱樂部發(fā)表了關于人類困境的研究報告,題為《增長的極限》,提出了“增長的極限”理論,提出人口和經(jīng)濟的增長,必然耗盡世界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同時污染環(huán)境,威脅人類生存。羅馬俱樂部的報告,向世人敲響了警鐘,對近代西方文化中經(jīng)濟無限增長的觀點作了批判。《熵:一種新的世界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一部學術著作。這部學術著作指出科技的發(fā)展是一個能源消耗不斷增加,因而“熵”也不斷增加的過程,得出了人類的歷史是一個不斷倒退、逐漸衰亡的結(jié)論。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1)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初步提取要點,理清全文的論述思路。
(解說:此步驟著意于培養(yǎng)學生“提要”的能力,引導學生從文中勾畫概括性語句,將概述內(nèi)容與段落形式結(jié)合起來理清思路,為分析文中的疑難點做好鋪墊。)
(2)學生討論發(fā)言,教師引導學生理順全文的論述脈絡。
明確:全文共15段。第1段通過民諺引出了熱力學定律,第2段用一句話表述了熱力學的兩個定律,引出了“熵”的概念。第3、4段是對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論述,為下文論述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做鋪墊。第5段為過渡段,轉(zhuǎn)入對熵的論述。第6、7段是對熵下定義并做解說。第8、9段進一步從能量耗散的角度論述熵的涵義:能量平均狀態(tài)是熵值達到最大的狀態(tài)。第10至15段從地球上能量來源、工業(yè)回收、物質(zhì)衰變等角度探討了能源危機,說明地球上的有效能量在不斷減少,熵在不斷增加。
2.具體研習,突破重難點。
(1)學生梳理文中有關“熵”的概述,并用自己的話對“熵”的本質(zhì)做出概括。
明確:第5段——熵就是損失了的能在將來用于做某種功的一定能量。
第6段——熵是不能再被轉(zhuǎn)化做功的能量的總和的測定單位。
第7段——熵和污染是同義詞,是某一系統(tǒng)中存在的一定單位的無效能量。
第9段——熵即無效能量的總和。
概括:熵就是無效能量,就是污染。
(解說:在對課文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通過對文中“熵”的概括的勾畫梳理,可加深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使學生養(yǎng)成利用提要的方式來理解文章的習慣。先讓學生在書上勾畫并在筆記本上整理,然后用自己的話來談一談對“熵”的概括理解;教師可以摘要板書。文中關于“熵”有多處論述,梳理不必求全,但要能抓住關鍵從不同角度論述。)
(2)學生勾畫課文中關于“能量”的概述,并用自己的話來談一談對“能量”的新認識。
明確:第6段——能量可以分為“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和“無效的”或“封閉的”能量。
第7段——熵的增加就意味著有效能量的減少。被轉(zhuǎn)化成了無效狀態(tài)的能量構成了我們所說的污染。
第8段——在一個封閉系統(tǒng)里,能量水準的差異總是趨向于零。沒有任何能量級別差異的狀態(tài)叫做能量平均狀態(tài)。
第9段——能量平均狀態(tài)是熵值達到的最大的狀態(tài),那時將不再有任何自由能量來進一步做功了。
第10段——地球上有兩個有效能量的來源:一個是地球本身所蘊藏的能量,另一個是太陽能。在對人類有意義的時間里,這兩個能量都是有限的。
第14段——當有效能量告罄時,我們稱之為“熱寂”。認識“能量”:能量可以分為“有效的”和“無效的”兩類,有效能量是有限的并且總在減少,即熵總在增加。有效能量消耗完時,熵達到最大值,這叫做能量平衡狀態(tài)或者叫“熱寂”。
(解說:要深入理解“熵”的內(nèi)涵,就必須深入理解與“熵”密切相關的“能量”的內(nèi)涵。讓學生能用自己的話來談理解,是真正理解的標志。此設計既是提要鉤玄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突破課文重難點的途徑。課文中關于能量有較多表述,學生能夠勾畫出來加以研討即可,不必逐一整理。)
四、課堂訓練
本文在闡述科學道理時,有概述,有解說。從課文中找?guī)讉例子,分析作者是如何運用具體事例來說明抽象的論述要點的。
明確:課文第4、5、6、8、12、13段中都舉了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來作具體說明。學生可以結(jié)合自己的物理學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來分析這些例子與概述要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解說:此設計旨在“具體研習,突破重難點”的基礎上,使學生對課文有更多的感性認識,更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鉤玄”的能力,著重落實“教學重難點”?梢詤㈤啞督處熃虒W用書》上的分析。)
五、課堂小結(jié)
本文著重論述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即“熵”的定律。熵是與能量密不可分的一個概念。作者對熵和能量作了大量地敘述,同時又從生活中舉了大量的例子來作分析解說,使抽象的道理具體化,易于為一般讀者所接受。這種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解說:本小結(jié)旨在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教學要點,強化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掌握,體現(xiàn)教學目的的要求。)
六、布置作業(yè)
在課文第一段中,作者舉了三個民諺來啟發(fā)人們認識熱力學第二定律。請結(jié)合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從能量耗散的方面,闡釋下面幾句話的意義:
(1)你不可能不勞而獲:
(2)覆水難收:
(3)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導入新課
1.讓學生就上節(jié)課的課后作業(yè)相互交流意見,然后發(fā)言討論。
2.教師對學生發(fā)言中的疑難進行點撥。
明確: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可以參閱《教師教學用書》上的分析。
(解說:通過檢查作業(yè)把握學生的理解程度,從而調(diào)整本節(jié)課的教學。)
3.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和作業(yè)練習,我們對“熵”這個概念有了更多的了解。按照英國作家斯諾所言,可以說我們是學習了科學領域里的莎士比亞的作品。但是《熵:一種新的世界觀》畢竟不是一篇文學作品,而是一篇飽含了深刻哲理的科學論文,其中一定還有不少令我們感到困惑的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做進一步的研討。
(解說:設計此簡短導語,旨在重新激發(fā)起學生研討的熱情,真正來一番“提要鉤玄”的能力訓練。)
二、研習課文
1.學生自主質(zhì)疑研討。
2.具體研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如果學生不能提出更有研討價值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研討以下問題:
(1)第3段中“宇宙中的能量總和一開始便是固定的,而且永遠不會改變”一句如何理解?明確: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天文學知識來討論。也可引導學生結(jié)合史蒂芬·霍金的《宇宙的未來》一文中有關大爆炸的理論來思考。
(2)第4段中“世間萬物的形態(tài)、結(jié)構和運動都不過是能量的不同聚集與轉(zhuǎn)化形式的具體表現(xiàn)而已”。你能再舉出別的例子來說明嗎?
明確:大到一頭大象、一座山,小到一只螞蟻、一塊石頭,都是能量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
(3)我們應該如何重新看待工業(yè)回收問題?
明確:工業(yè)回收對人類的生存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任何工業(yè)回收都在導致能量的消耗,即“熵”的增加。
三、課堂訓練
課文題目《熵:一種新的世界觀》指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新的世界觀”?結(jié)合對本文的學習,請寫一段話,談談你對此觀點的理解。
明確:作者認為人類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史是一個能量不斷消耗、熵不斷增加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衰退的過程,是一個一步步走向毀滅的過程。作者對人類發(fā)展史和人類未來的發(fā)展持悲觀的態(tài)度,這相對那種對人類發(fā)展史和發(fā)展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的觀點來說,是一種新的世界觀。
(解說:教師應向?qū)W生提供課外的一些相關資料。)
四、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進一步研習課文,我們對熵的深刻內(nèi)涵又有了新的理解。同時,我們對人類目前的生存方式及未來的生存環(huán)境都有了一種深沉的憂慮。當我們在認真學習本文的時候,當我們在深入思考著這些問題的時候,按照里夫金和霍華德的觀點,我們也在消耗著能量,我們也在導致著熵的增加。這就是這篇課文特別要告訴我們的道理。
五、布置作業(yè)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向我們揭示了一種人類無力拯救世界的悲觀結(jié)局,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課后搜集、閱讀有關資料,寫一篇短文,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解說:這一設計,旨在引導學生將提要鉤玄的能力延伸到課外,從更廣闊的層面來思考人類的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
方案二
一、導語設計
對“科學”這個概念,我們歷來是頂禮膜拜的。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對“科學”這個概念作出了各自的禮贊。恩格斯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备郀柣f:“應當熱愛科學,因為人類沒有力量比科學更強大、更所向無敵了!倍唐≌f大師契訶夫說:“科學是人生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東西。”當代偉人鄧小平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薄梢哉f,追求科學,就是追求進步和文明,這已經(jīng)成為大眾化的世界觀。然而,科學真是完美的嗎?它是一把單刃劍,還是一把雙刃劍?1981年,美國當代著名社會學家里夫金和霍華德出版了《熵:一種新的世界觀》一書,對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作了深刻的分析。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本書的節(jié)選部分,一同來看一看作者在對科學文化的批判中,提出了怎樣的新的世界觀。
(解說:此設計立足于課文主題,給學生以很大的思考空間。)
二、解題(同“方案一”)
三、具體研習,突出重點
1.作者在文中對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發(fā)展趨向持什么態(tài)度?
2.作者對人類未來擔憂的依據(jù)是什么?
3.你怎樣看待科學在人類發(fā)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課堂訓練
完成課后練習一。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語文高三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08-16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節(jié)選)08-16
《熵:一種新的世界觀(節(jié)選)》08-16
新七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3-11
《待賈而沽》高三下冊語文教案11-04
小學語文下冊教案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