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yīng)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設(shè)計理念
這一課的設(shè)計注重目中有同學,關(guān)注同學的學,目中有學情,根據(jù)同學的學情進行設(shè)計,以學定教。切合同學實際,尊重同學個性,倡議在自身的閱讀中去體會,讓同學自學、自讀、自悟、自得;平等對話交流,鼓勵發(fā)表個人見解,維護同學的學習興趣,讓同學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體現(xiàn)語文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發(fā)明性的特點,體現(xiàn)語文課潛移默化、熏陶感染的特點,將知識與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融入方法習慣之中,體現(xiàn)文道關(guān)系。
教學目標
1?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認識本課的生字,會寫課后的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培養(yǎng)同學閱讀兒歌的興趣,讓同學有主動讀兒歌的愿望。體會到種樹的快樂,種樹的種種好處。
3?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聯(lián)系實際邊讀邊想邊問。
教學重點
認寫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聯(lián)系實際邊讀邊想邊問。
教學準備
教師:1?制作生字卡片、準備教學掛圖(簡單課件)。
2?與音樂老師聯(lián)系,讓同學認識音符和歌譜;與美術(shù)老師聯(lián)系,畫一畫樹。
同學:觀察樹木,了解種樹帶來的種種好處。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讀題激趣,感知兒歌大意
1?齊讀課題,說說: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2?同學借助拼音自讀課文,看看兒歌里說了些什么,初步感知兒歌內(nèi)容。
二、自主識字,交流評議
1?自由、輕聲地朗讀兒歌,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不熟悉的字多練讀幾遍。
。2)運用已有的識字經(jīng)驗,試著記住字形。
。3)勾畫生字詞,把兒歌中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做上問號。
2?交流自主識字情況。
。1)同學相互提醒音難讀、形難記的字。
。2)用生字擴詞語,選自身喜歡的詞語造句。
同學個別質(zhì)疑問難,提出自身不明白的地方,全班交流討論,仍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入下一環(huán)節(jié)解決。例如:“綠色音符”、“綠色歌譜”、“種下歌聲”、“種下幸!钡鹊。
三、自讀自悟,邊讀邊悟,自主解疑
1?讓同學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提示:要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邊讀邊想。
音樂經(jīng)常與快樂相伴,一個個音符,就像一個個快樂的`因素,它將構(gòu)成快樂的歌譜。兒歌中的這兩個比喻可謂意味深長,筆者認為可從這一角度去理解,為理解后文“種下歌聲”、“種下幸!钡於ɑA(chǔ)。
“音符”是什么?(樂譜中表示音長或音高的符號,這里用來比喻一棵小樹。)
“歌譜”是用來干什么的? (歌曲的樂譜、譜子,人們唱歌時用的。這里用來比喻一行小樹。)
2?樹會給我們帶來什么好處?
環(huán)境得到美化,生活更加快樂,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3?讀讀自身喜歡的詩句。
四、進一步誦讀課文,體會情感
1?采取多種方式指導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朗讀或背誦,積累語言,進一步體會種樹的快樂,感受樹木的作用。
五、語言積累活動
結(jié)合課后第二題,積累詞語,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
六、書寫練習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
同學提出難寫的字、筆畫筆順不清楚的字,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
“興”字集體書空筆順;“唱”、“!弊笥医Y(jié)構(gòu),左窄右寬,指導書寫。
2?交流展示、展評,激發(fā)寫好字,主動練字的積極性。
3?寫寫你想寫的字或詞語、句子。
七、拓展
1?說說你準備為小樹做點什么。
2?根據(jù)你對兒歌的理解給兒歌配畫。
3?試著仿照兒歌的樣子當小詩人說一說。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自讀課文,小組互助學習
。、自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病⑿〗M內(nèi)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省、櫥、指、仗”和前鼻音“毯、銀”。
二、認記生字
指導學生開動腦筋,自己發(fā)現(xiàn)認記生字的方法。如:
1、謎語認記:
毯:一堆毛,兩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貉劬ι厦嬉簧倌辏趦節(jié)約少花錢。
店:站而不立,慶而不大,街邊一間房,買賣東西忙。
。、借助偏旁認記: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義和人的手有關(guān);“銀”是金屬,所以是金字旁。
三、鞏固練習
。、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猜字游戲:一人被蒙住眼睛,讓一個人指某個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讓被蒙眼的同學一個一個地指著生字向大家發(fā)問。如,問:“是不是櫥窗的.‘櫥’?”答:“不是櫥窗的‘櫥’!”直到猜對了,全班一起回答:“對對對!就是這個字!
。、“摘蘋果”游戲:在黑板上畫棵蘋果樹,把做成蘋果形狀的生字卡貼在“樹”上,讓學生上臺讀字音,讀對的就可以把“蘋果”摘下來。摘對五個以上可獎勵一張?zhí)O果貼畫。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溜、貨、奏、衡、誦、杖、過、肉、束、耽、誤、哲”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光溜溜、貨物、節(jié)奏、平衡、誦讀、超過、肌肉、拘束、耽誤、哲理”等詞語;
。病⒂懈星榈乩首x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教學重點】
聯(lián)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
。、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
。、怎樣讓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生字詞語;
。、初讀課文;
。场W習課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我們游覽名山,常?吹揭恍┘缣糁匚、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們就是“挑山工”。(板書課題)
。病⒉シ拧短羯焦ぁ非榫皠,大致了解泰山上挑山工的情況。
二、預(yù)習課文
。、讀讀課文,了解挑山工和游人各是怎樣登山的,想想“我”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把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讀、想想。
。、學習生字新詞
三、交流預(yù)習
。薄⑾胂搿疤羯焦ず陀稳烁魇窃鯓拥巧降摹。請學生把課文中有關(guān)的.句子讀一讀或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病涯阏J為含義深刻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同學間簡單交流各自的理解。
。、交流學習詞語的收獲。
、 說出“貨、奏、超”三個字的部首。
、 注意“衡、拘、耽”三個字的讀音。
、 讀生字組詞。
⑷ 說說書寫中要注意的問題。
⑸ 組詞:
溜( ) 貨( ) 奏( ) 衡( ) 誦( )
留( ) 貿(mào)( ) 泰( ) 橫( ) 頌( )
杖( ) 。 ) 耽( ) 誤( ) 哲( )
仗( ) 機( ) 枕( ) 娛( ) 折( )
。怠⒆x課文。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朗讀本段。大家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病⒂懻。
⑴ 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講挑山工登山的特點,板書“登山”二字)
、 挑山工是怎樣登山?(先講挑山工的姿勢再講排山工登山的路線是折尺形的。板書“姿勢”“路線”“折尺形”)從文中找出講挑山工姿勢的話讀一讀。教師拿出折尺給學生演示,什么叫折尺形。比較折尺與直線的線段,從而讓學生明白,一是所走的路線,二是折尺形比直線要長。
、 挑山工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線? (一是東西木碰在臺階上,二是還能節(jié)省些力氣。)
、 挑山工走折尺路線帶來什么困難?(路程比游人大約多一倍)
3、學生輕聲閱讀本段,邊讀邊想排山工當時登山的情形。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詳細地描寫挑山工的登山特點呢?帶著這個問題繼續(xù)讀課文。
五、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讀本段,大家思考:
、 作者對什么感到奇怪?
、 “騰云駕霧”指什么?
。病⒔涣鳎
、 雖然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是他們花的時間并不比游人多。
、 指傳說中利用法術(shù)乘著云霧飛行。本課來形容看到挑山工突然趕到前面引起的聯(lián)想。
、 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前兩個自然段,比一比,誰朗讀得好。
六、布置作業(yè)
。、抄寫詞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xù)學習課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场⒗斫夂x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山工登山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山頂?shù)牡览怼?/p>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三自然段,思考:
、 在登山途中,“我”和同一位挑山工幾次相遇?分別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情況下相遇?
、 “攀談”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要“走過去跟他攀談”?
。、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組談一談。
。、全班交流:
、 “我”和同一位挑山工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山下;第二次是在回馬嶺那條陡直的山道前;第三次是在半山的五松亭。這三次相遇,每一次都是開始時“我們”很快就超過了他,但結(jié)果總又是他走到了前面。(學生交流這個問題時,板書“經(jīng)歷”“山下”“回馬嶺”“五松亭”。)
、 攀談就是閑談,隨便聊聊。因為作者感到奇怪,很想解開心中的迷。
4、有感情地朗讀本自然段。(本自然段大部分用告訴別人事情的語氣讀,挑山工的話用解釋的語氣讀。)
二、學習第四自然段
指名讀本段。想一想,本段主要講了什么?(作者提出了心中的不解之迷)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指名讀本段。
2、討論:
、 挑山工是怎樣為作者解開心中不解之謎的?用課文中的話說說,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說更好。
⑵ 挑山工和游人有什么不一樣?
、 為什么“挑山工”和“游人”有這么多不一樣呢?
。、交流:
、 略
、 游人東看西看,玩玩鬧鬧,總得停下來,高興怎樣就怎樣;挑山工一步踩不實不行,更不能耽誤工夫,得一個勁往前走。
、 游人是來游覽的,哪里好玩就停在哪里,目標散亂;挑山工有任務(wù),目標專一。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學習第六自然段
。、齊讀本自然段。
。病⒂懻摚
、 “包蘊”“哲理”分別是什么意思。
、 山民的幾句樸素的話,包蘊著什么意味深長的哲理?
3、交流:
、 “包蘊”是包含的意思。“哲理”是有著普遍意義的、有深刻意義的話。
、 只要認定目標,步步踩實,一個勁兒往前走,走長了,就能跑到前面;如果像游人那樣東看西看,走走停停,看起來走得很快,結(jié)果反而比挑山工慢。
這個道理不僅適合于登山,而且具有普遍意義,做其他事情也是這樣,誰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例說明。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注意長句、破句的讀法)
五、學習第七自然段
。、齊讀本自然段。
。病⒂懻摚
、 句中破折號的作用?破折號后面的話是什么?
、 這幅畫一直掛在“我”的書桌前,因為“我”需要“它”。這里的“它”從字面上講指什么?實際指什么?
。、交流:
、 句中破折號是解釋說明,破折號后面的話是“我”畫的一幅畫的畫面。(看圖)。
、 它字面上講指的是這幅畫,實際上是指畫中主人公那種認定目標、堅韌不拔、不斷攀登的可貴精神。
、 這個句子是因果關(guān)系的句子。前半句講結(jié)果,后半句講原因,意在強調(diào)后者,即“我”需要挑山工這種精神,它將永遠激勵著“我”。(學生回答問題時,板書“作者需要精神”)
六、布置作業(yè)
。薄⒂懈星榈乩首x課文。
。、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設(shè)計】
【教案點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lián)系課文對挑山工挑著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講的意味深長的話的意思。難點一是對挑山工的話的理解,二是引導學生揣摩句子含有的意思。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意安排了這樣的環(huán)節(jié):
。、結(jié)合上下文邊讀邊想,理解句子的意思;
。病⒉捎梅中〗M討論,互相啟發(fā),然后在全班交流;
。、范讀并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利用視頻資料──情景劇的播放,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師生互動的活動設(shè)計較好地解決了教學重難點。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片段
我在教學第三冊語文第19課《學畫》時,設(shè)計了這樣的程序:
生:讀課題。(課件顯示一池美麗的荷花以及課題)
師:讀了課題,小朋友有什么問題嗎?
生:誰學畫?
生:畫什么?
生:為什么要學畫?
生:怎么樣學畫的?
生:最后畫得怎么樣?……
師:請小朋友帶著這些問題聽課文錄音。(大屏幕顯示以上問題)
師:剛才你聽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美麗的荷花、荷葉上的水珠、王冕在牛背上……(學生紛紛發(fā)言)
師:請你們再帶著這些問題讀讀課文。
師:你覺得這些荷花怎么樣?生:哇,荷花好美。。ń處熣n件顯示美麗的荷花。)
師:你能說說這荷花美在哪里嗎?
生:多個學生說(略)
師:荷花確實美得讓人百看不厭,作者用優(yōu)美的詞句把它描寫出來,請你找找,書上描寫荷花美麗的是哪一段?
生:第2段。
師:這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請小朋友自己讀課文第2段。邊讀邊劃出你最喜歡的句子。
師:請你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說說理由。
生: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
師:(微笑點頭)你找得真準。ㄔ佻F(xiàn)句子及句中所描述的畫面。)
師生:品讀句子。
生:大雨過后,一片陽光照得滿湖通紅。
師:你真能干!(再現(xiàn)句子及句中所描寫的畫面。)
師生:品詞析句,理解文意。
師:你能把這些美景畫下來嗎?……
二、實踐反思。
。ㄒ唬┥厦娴慕虒W片段,體現(xiàn)了以下特色:
1、學生成了“大問好”。
問——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金鑰匙。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提問與思考。因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動腦、動口、動手,從而克服困難,才是真正學會學習。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yīng)該善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良好習慣,激活學生的內(nèi)驅(qū)力,把“要我學”、“被動地學”變?yōu)椤拔乙獙W”、“主動地學”。
我在教學《學畫》時,先讓學生讀題目,再讓他們談?wù)勛x題目后產(chǎn)生的疑問。學生提出的問題是:誰學畫?畫什么?為什么要學畫?怎么樣學畫的?最后學得怎么樣?我利用多媒體把問題一一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讓學生自己解決。由于問題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并抓住主要的問題來設(shè)問,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讀課文,學生學習的情緒極佳,探究得非常主動,學生很快便弄清課文的大概意思,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學生能從“境中悟”。
葉圣陶指出:“要求語感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生疑 感悟 和諧》!苯虒W實踐表明,對于一些深奧的或情深意厚的語言文字,僅靠抽象分析、綜合,學生往往難以作出深刻的理解。要體驗蘊涵其中的感情,必須讓學生將抽象的語言文字在腦海里形成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栩栩如聲的立體畫面。學生便能運用形象思維,使課文內(nèi)容像放電影一樣,一幕幕地再現(xiàn)在眼前。
我在教學《學畫》時,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制作了豐富多彩的課件,并能適時、靈活地運用多媒體。上課伊始,我就在大屏幕上展示許多碧綠的大圓盤似的荷葉和各種姿態(tài)的美麗荷花,讓學生一上課,就能被美麗的畫面所吸引,讓他們猶如置身在美麗的荷花池旁,對荷花有一種感性的認識,以境入情。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時,我能恰當?shù)脑佻F(xiàn)圖畫,圖文結(jié)合。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創(chuàng)設(shè)意境,提供形象,使學生進入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中去感受,進入作者所寫的景色之中去體驗,把作者所描繪的景物再現(xiàn)眼前。這樣,才能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獲得深刻的理解,才能對不易把握的形象有較強的感受。如:在教學課文第2自然段時,在理解重點句子“湖里有十來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時,我運用多媒體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功能,再現(xiàn)了文中所描述的美麗荷花,讓學生通過各種感官去感受荷花的美。又如:“大雨過后,一片陽光照得滿湖通紅。”“滿湖通紅”這個詞語學生很難理解,憑空想象是不行的,這時,我就在大屏幕上依次再現(xiàn)了雨后的晴天,太陽公公露出了笑臉,湖里的荷花、荷葉,甚至連蜻蜓都紅了的景象。學生通過生動、形象的畫面,親眼目睹了荷花的色彩美,這樣,化難為易,自然而然地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進而感悟了句意。這樣,不僅給學生營造出一種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情緒高漲,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而且大大增強了課堂學習效果,使這堂課煥發(fā)了生命的活力。
3、師生和諧“樂中得”。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只有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guān)系,才能使師生雙方以對話、包容、平等的關(guān)系相處,積極主動配合,使學生形成一種自由的、獨立的、主動的探索心態(tài),學生的心情舒暢了,求知欲旺盛了,思維也非常活躍、流暢了,這樣,學生個體才能敢想、敢問、敢說,學生群體才有“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
在教學《學畫》時,我放手讓學生找找、劃劃自己最喜歡的句子,然后,請他們把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當學生把精彩的語句讀出來時,我點頭微笑。學生往往把教師的親切當作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這就縮短了我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xiàn)時,我給予表揚和激勵,如:你找得真準!你真能干……當學生回答有錯時,我更給予鼓勵,因為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所以學生在課堂上能積極思考,敢想、敢說,敢于質(zhì)疑,無所顧忌,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從而獲得知識,體驗情感,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小主人,成為課堂的小主人,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這個樂園里汲取知識,得到發(fā)展。
(二)要討論和研究的問題。
1、只有教師充滿激情,才會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教師的導,如何更好地表現(xiàn)在自身的投入上?
2、教學中如何適時、恰當、適量的運用多媒體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如何在學生回答問題后,老師作出相應(yīng)的反應(yīng)?這些都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討論和研究。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語文經(jīng)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優(yōu)秀教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