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學數學教案

小學數學教案

時間:2023-11-29 06:58:59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學數學教案集錦(1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 ,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數學教案集錦(14篇)

  小學數學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用連除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這是上學期學習的連乘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逆解題,也可以用兩中方法解決,即可以用連除的方法,也可以用先乘后除的方法。通過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積累用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發(fā)展數學思考,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生活中一些問題可以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

  2、能通過題中的圖或文字找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題中找全信息,找到合適的解答方法;說出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教學重點:掌握用連除或是先乘再除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光盤或者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發(fā)作業(yè)本,這件事天天做,大家熟悉嗎?

  為了使計算的方便,我們假設現在我們每組都是正好有10個同學。

 。ɡ蠋熌靡化B本子,做要發(fā)的樣子),這里應該有多少本?

  仔細聽老師準備這么發(fā):我先發(fā)給4個組長,再請4個組長發(fā)給每個同學。

  大家想一想,要求每人發(fā)到幾本本子,你可以怎么列式?

  學生可能會說:40÷4=10(本),10÷10=1(本)

  4times;10=10(人),40÷40=1(人)

  先交流第一種解答方法:指名說說每一步算式的意思。指出:發(fā)本子有2次平均分的過程,先是老師把40本平均分成4份,再由組長把10本本子平均分給了10個學生,所以對應的我們就可以列出2個連續(xù)除的算式。我們也可以把它們合起來寫,寫成:40÷4÷10=1(本)

  學生讀一讀該算式,聯想:我們前面學習過有關連除的`計算,回憶一下,你可以想起這類算式還可以怎么變化?

  交流第二種解法:指名說說這乘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注意單位名稱為什么是“人”而不是“本”?指出;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要正確確定單位名稱,寫錯了,也就說明你對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還不能理解。

  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連除法解決實際問題,當然有的時候這類題還可以用先乘再除的方法來解決。但不管你用什么方法算,你要清楚每一步算式所表示的意思,并正確寫出單位名稱。

  二、學習新知:

  1、出示書上的例題,請學生看題后說說看到的信息。

  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找信息的時候,要從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兩個方面找。

  文字信息:224本書。圖片:有2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

  注意觀察2個書架有什么特點,要讓學生發(fā)現:兩個書架非常的相似,都有4層,每層放的書都差不多。

  指出:放得這么整齊,才能說成是“平均分”,才能問“平均每個書架上每層放多少本?”

  現在請你想一想,可以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交流算法,注意要讓學生說清楚每一步算式的意思。

  可能的方法:224÷2=112(本),112÷4=28(本)

  2times;4=8(本),224÷8=28(本)

  如果還有別的方法,可以請該學生說一說,但要注意一個度的問題:學生如果能清楚地說,那就可以認可;如果說得非常的勉強,大多數同學都不為接受,那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找出更多的方法。

  2、練習

  (1)(p.11第1題)讓同學分別從題中找到文字信息和圖片信息,然后再交流各自不同的解答方法。

 。2)(p.11第2題)方法基本同上,但要注意一點,學生可能讀完題后,能感覺這是一道連除法解決的實際問題,加上題中出示信息的順序,估計會有學生列式為:150÷3=50,50÷2=25(天)

  如果真有,要問學生第一個算式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如果根本沒學生能說個明白,那就要讓學生選擇更有把握的解法。

  三、思考題:

  商的十位可能是幾?被除數的百位可能是幾?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四、布置作業(yè):

  p.12第3~7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

  2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yǎng)空間觀念。教學重點:畫出平移后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后圖形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征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后的.圖形的方法。

  二、出示學習指導

  三、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后,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體。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四、先學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ㄋ模┛匆豢

  學生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五)做一做

  練習六第3題

  要求:要看清題中黃色字體的要求

  1、指名板演

  2、生獨立完成

  五、后教

 。ㄒ唬└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fā)現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ǘ┯懻

  1、認為對的舉手,為什么?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2評正確率、板書

  3、師:對照黑板上的答案,批改自己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yè),比誰的課堂作業(yè)做得又對又好。

  六、當堂訓練

  練習六第4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3

  一、 概念解析

  1. 什么是運算律?

  2. 數學運算律的分類及其特點。

  二、 游戲引導,用語言解釋運算律的內涵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解釋以下運算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1. 加法結合律

  2. 乘法結合律

  3. 分配律

  學生隨機選取一位小組代表,通過游戲比賽的方式,展開知識比拼。

  三、 應用拓展,運算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1. 通過比一比了解運算律的應用

  出示以下算式:

  a 56 b = ( ) 56 加法結合律

  學生完成后,組織交流,比較每組的兩道題,它們的計算結果相同嗎?各是應用了什么運算律或運算性質?

  2. 算一算,引導學生應用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

  出示以下題目:

  某學生生活區(qū)今年上半年用電情況:1組 623 度,2 組 656 度,3 組 567 度,4 組 589 度。求一共用電多少千瓦時,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獨立列式計算,指名介紹自己的算法,師生進行共同評價和總結。

  3. 提出問題,探討運算律的實際意義

  出示以下統(tǒng)計表格:

  四(2)班馬小平同學閱讀三本課外書的情況統(tǒng)計。

  學生根據表中數據,提出數學問題和解決方法,通過計算、交流、反思等學習活動,進一步感受運算律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的價值。

  四、 總結反思,解決疑惑

  學生和教師共同總結應用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并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

  [說明: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學生能夠自主發(fā)現并感受運算律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價值,并能夠在實踐中熟練掌握應用運算律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問題梳理:今天的課程中,哪些內容被我們復習了?在課堂學習中,你獲得了哪些經驗?是否還存在一些疑惑?請同學們交流并評價彼此的表現,接下來我們進行課后延伸,挑戰(zhàn)自我。

  交流討論,評價彼此表現

  在今天的課程中,我們對哪些知識點進行了復習?在課堂學習中,我通過哪些方式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還存在一些疑惑或者困難嗎?請同學們進行交流,并評價彼此的表現。

  課后延伸,挑戰(zhàn)自我

  以下是一些簡便計算題目,可以用來鞏固本課程所學的知識點。這些練習題不僅有助于深化學習內容,而且可以提供挑戰(zhàn)自我的機會。請同學們認真嘗試。

  995 + 996 + 997 + 998 + 999 125 (17 8) 4

  1 + 2 + 3 + 4 + 5 + 95 + 96 + 97 + 98 + 99

  25 32 125

  小學數學教案 篇4

  一、學情分析

  經過兩年的小學生活,孩子們基本懂得了學習的習慣和常規(guī)。但孩子們由于存在著心理特征及思維發(fā)展不一致,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更要注意因材施教。從上學期的學習情況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所學的知識技能,達到該冊的目標要求。但仍有少數同學學習態(tài)度的問題,有待于今后積極引導,讓他們達到學段目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共分四個領域,八個單元。

  1、數與代數:a主要學習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結合具體情境,感受乘除法計算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探索一位數乘(除)多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化,會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用乘除法的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習連乘、連除和乘除混合兩步運算。b學習質量單位千克、克、噸。結合具體生活情境,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克、噸;了解千克、克、噸的實際大小。掌握千克、克和噸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簡單問題,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c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認識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了解平年、閏年,能判斷平年和閏年。體會引入24時記時法的必要性,認識24時記時法。感受時間中的`數學問題,培養(yǎng)時間觀念。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空間與圖形:a學習根據指令搭立體圖形,并學習從多方位觀察立體圖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b學習周長的概念,并計算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圖形的周長。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認識周長。探索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圖形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統(tǒng)計與概率:學習事件發(fā)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X k b 1 . c o m

  4、實踐活動:本冊教材在每一單元的教學內容中,配有題材具有現實性、趣味性,呈現形式多樣化的應用問題和實踐活動。除此之外,還安排了搭配中的學問交通與數學時間與數學(一)時間與數學(二)四個專題活動,讓學生綜合運用這一階段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主要措施

  1、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學習數學,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加強直觀演示和實踐操作,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成功的體驗。

  3、引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聯系,探索規(guī)律。

  4、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注重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5、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

  6、注重讓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

  7、遵循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數學學習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

  8、加強導優(yōu)輔差工作,特別是后進生的輔導,努力使他們迎頭趕上。

  四、教學進度表

周次日 期教 學 內 容課時備注
18.149.5乘除法4
29.69.12乘除法4教師節(jié)
39.139.19觀察物體4
49.209.26觀察物體千克、克、噸3中秋節(jié)
59.2710.3千克、克、噸2國慶節(jié)
610.410.10千克、克、噸3國慶節(jié)
710.1110.17搭配中的學問、乘法4
810.1810.24乘法4
910.2510.31乘法4
1011.111.7周長4
1111.811.14周長、期中測評4
1211.1511.21交通與數學、除法4
1311.2211.28除法4
1411.2912.5除法4
1512.612.12除法、年、月、日4
1612.1312.19時間與數學4
1712.20xx.26整理與復習4
1812.27元.2可能性3元旦
19元.3元.9生活中的推理、總復習4
20元.10元.16期末檢測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學習的有心人,點點滴滴地學習,可以把學習變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謝謝大家閱讀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

  小學數學教案 篇5

  學習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46頁。

  學習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二月的天數。

  2、會給月份分類,能運用左拳和歌訣識記各月的天數。

  3、能運用多種方法算出一年的天數。

  自主預習

  自學教材第46頁

  1、多媒體展示新成立圖片,你知道新是哪一年成立的?

 。1949年10月1日)

  2、多媒體展示第29屆北京奧運會圖片,說說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是什么時候?( 8年8月8日 )

  3、多媒體展示植樹節(jié)與兒童節(jié)圖片,說說各是哪一天?

  4、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交流合作

  1、小組內交流年歷卡,交流你知道的年月日的知識。

  (1)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

 。2)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有幾種情況?把它統(tǒng)計下來。

  2、綜合:

 。1)你能根據每月天數的不同,對十二個月進行分類嗎?

  31天:有()()()()()()()月

  30天:有()()()()月

  28天:有()月

  29天:有()月

  (2)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做()月,有30天的月份叫做()月。

 。3)數一數,一年中有幾個大月?幾個小月?

  3、識記大小月

 。1)這么多大小月,有什么辦法能很快記住哪幾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你有什么好方法嗎?說說自己的識記方法。

 。2)(課件出示)用左拳記憶法,你能用左拳給我們試一試嗎?

 。3)(課件出示)歌訣法:

  一、三、五、七、八、十、臘(指十二月),三十一天永不差。

  小游戲:小組長隨便報一個月份,要是大月兩手五指張開,要是小月兩手握拳。

  4、認識二月

 。1)二月是大月還是小月?

  (2)二月在平年是多少天?在閏年是多少天?

  5、找節(jié)日。

  (1)找出教師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并說出是星期幾?

  (2)找己和父母的生日,并做標記。

  6、算一算:0年一共有多少天?

  展示提升

 。ǜ餍〗M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其他小組認真傾聽,適時補充糾正。教師及時點撥。)

  反饋測評

  1.填空:

 、俪S玫臅r間單位,除了時、分、秒以外,還有()

 、谝荒暧校ǎ﹤月,每月有31天的叫()月,有()個月;每月只有30天的叫()月,有()個月。

  2.猜一猜:小明說:我在外婆家連續(xù)住了62天,正好是連續(xù)的2個月,你知道我是哪兩個月去的嗎?

  拓展延伸

  1、時間是寶貴的,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想說些什么?

  2、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研究了年、月、日的有關問題,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學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知道“0”表示的幾種含義,可以表示沒有、水結冰時的溫度、起點的含義等等;并且能正確地讀、寫“0”。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0”的含義,在生活中會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以及探究、交流、合作的品質。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認識到數學和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夠結合進自己的情感體驗。

  二、教學重點:

  理解“0”的含義。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1)出示小貓釣魚圖,講故事導入,提出問題?

  第1只小貓釣了幾條魚,寫幾呢?

  第2只小貓釣了幾條魚,寫幾呢?

  第3只小貓釣了幾條魚,寫幾呢?

  再來看看,第四只小貓它釣了幾條魚呢?

  一條都沒有怎么來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體驗0的含義。

  (1)學生自主思考,怎么來表示“一條都沒有”。

  (2)同桌交流。

  (3)集體反饋。

  得出:一個也沒有時用“0”表示。

  ,0是一個數,比1、2、3、4……要小。

  (4)指導“0”的書寫。

  (三)實踐體驗。

  (1)學生“分鉛筆“。

  理解“0“的含義(表示一個物體都沒有)。

  想一想“0還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饋。

  (四)拓展鞏固

  (1)數一數有幾朵花,并寫下來。

  (2)讀一讀,寫一寫。

  (3)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用到“0”

  (五)小結:這節(jié)課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四、教學反思:

  “借助小貓釣魚”的有趣情境,呈現一組連環(huán)畫,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變化過程.教師在這里注意聯系學生的兒童心理特點,通過學生喜歡的講故事的形式,豐富學生的感性積累,發(fā)展學生的數感。學生之間的評價也很重要,在學生評價中,教師有意識的進行引導,讓學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學的優(yōu)點,引導學生正確的進行互評。

  讓學生觀察圖,找出“0”讓學生說說“0”的'含義,從而明確“0” 讓學生不僅可以表示沒有,還可以表示其他的含義.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直觀體會“0”的實際含義。教師鼓勵學生算法的多樣性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與交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考習慣和合作意識。教師讓學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注意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增強了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

  小學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課本第9頁例4及“做一做”,練習四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計算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

  教學重點: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混合運算的步驟。

  教學過程:

 。ㄒ唬╀亯|孕伏。

  1、出示復習題。(投影片)

 。1)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5×6+7×3 15×(34—27)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課題:

  剛才復習的整數乘加、乘減混合的運算順序,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板書課題:分數乘加與乘減混合運算)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4。

 。1)教師點撥:分數加法、減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時候,怎樣計算呢?運算順序跟整數運算順序相同。

  出示例4:計算,指名讀題。

 。2)學生按整數運算的順序計算。(教師巡視)

 。3)訂正:

  指名學生問:這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說一說計算過程,教師隨學生回答板書:

  教師明確:這道題有乘有加,同學們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題有乘有減,或者有乘有加還有小括號,這樣的題怎么計算?(出示做一做兩道題)

  2、做一做:

 。1)試做:

  讓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本上。(指名兩名學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計算時只寫必要的計算過程。(教師巡視)

 。2)訂正:

  讓學生先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據學生已有經驗,啟發(fā)學生思考、交流主動學會新知。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自己學會了分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大家學習得很好。我們要注意在混合運算中計算步驟還要過于繁瑣。還要養(yǎng)成做題認真仔細的好習慣。

 。ㄋ模╈柟叹毩暎

  1、練習四第1題。讓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指幾名學生分別寫在小黑板上。

  2、練習四第3、4、5題。

  (五)作業(yè)。

  練習四第2題。

  第五課時: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分數乘法

  教學內容:課本第9—10頁的例5和例6,完成練習三的第6—9題。

  教學目標:

  (1)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乘法同樣適用,并能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大膽猜測,勇于實踐的思維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運算定律。

  我們在四年級時學習過乘法的運算定律,同學們還記得嗎?

 。▽W生回答,教師板書運算定律)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這些運算定律有什么用處?你能舉例說明嗎?

  25×7×4 0。36×101

 。▽W生口述自己是怎樣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簡算上面各題的。)

  二、新授。

  1、引入:

  同學們應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可以使整數、小數的一些計算簡便,這些運算定律能不能應用到分數乘法中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研究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否推廣到分數乘法)

  2、推導運算定律是否適用于分數。

 。1)學生發(fā)表對課題的見解。

 。2)驗證:

  有些同學認為整數乘法的運算定律能適用于分數乘法,而有些同學認為不能,你們能找到證據證明自己的觀點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教學例5。

 。1)出示:,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解答。

  4、教學例6。

 。1)出示:,學生小組合作獨立計算。

 。2)小組匯報學習成果,說一說你們組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5、小結:

  應用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在計算時,要認真觀察已知數有什么特點想應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三的第6題。

  學生說一說應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完成課本第10頁的“做一做”題目。

  其中第2題引導學生討論解題思路,把87改成“86+1”應用乘法分配律計算比較簡便。

  四、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堂練習。

  練習三的第7—9題。

  小學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2、技能目標:能運用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判斷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學習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生活中蘊藏著豐富的數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的開放(創(chuàng)設情景)

  1、游戲入手,請學生說出幾個任意多位數,老師不用計算就能很快地說出它是否能被3整除。

  2、師生共同驗證老師的判斷,認為無誤后,學生嘗試。

  3、思考:老師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

  設計意圖:采用游戲的形式,引入猜數活動,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使學生帶著歡快、帶著激情,在和諧、寬松、活躍的開放氛圍中,立刻引起好奇性,他們會主動地向老師提出問題:您是用什么方法這么快就能斷定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的?以致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情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對知識的探索之中。

  二、展開的開放

  1、探求知識

  ①請學生說出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然后讓學生大膽猜想:你認為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個位上的數字有關嗎?

 。▽W生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②讓學生說出一些能被3整除的兩位數:(按照學生的.口答板書)

  12、15、18、21、24、27、30、33、36、39、42

  議:這些數的個位上數字有特征嗎?

 。▊位上的數字是0、1、2、3每個數字都有)

  思考: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從一個數的個位上的數字來考慮,有可能嗎?

 、廴我鈱懗鲆粋能被3整除的數,如:162

  讓學生變換數字的位置,問:你發(fā)現了什么?

  再把黑板上所列的兩位數也調換一下數字,想一想,能不能被3整除?

 。ū3整除的數,交換數字的排列順序,仍然能被3整除。)

  2、形成共識

  ①引導:能被3整除的數,與各個數位上數字的和、差、積、商有否關系?

 、诜纸M交流,發(fā)表觀點:

 。ǔ醪秸J識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與一個數的各位上數字的和有關)

 、塾蒙厦娴姆椒ㄅ袛嘞旅娴臄的懿荒鼙3整除。

  54 372 454 837

 。ㄅ袛嗪,通過演算驗證)

  ④學生看書釋疑

  議:書上用什么方法推導的?怎樣記憶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設計意圖:因勢利導,開放了教學思路,充分重視教師導的作用和學生學的體驗。這一階段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猜想--驗證的探索過程來發(fā)現知識,獲得結論,并感悟方法,安排了以下三個層次的教學活動:1、通過學生猜想、舉例嘗試,使學生產生兩次認知沖突;接著通過交換數字的位置,使學生有模糊的認識,但仍然沒能發(fā)現特征 ,產生第三次認知沖突。2、通過計算各數位上的數的和、差、積、商,使結論逐漸顯露。3、通過交流,教師點拔,學生自我釋疑,形成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 。

  三、應用的開放:

  1、應用知識:(學生獨立完成)

 、傧旅婺男⿺的鼙3整除,為什么?

  45 51 111 201 437

  ②寫出幾個能被3整除的多位數

  2、開放提升:

 、僭谙旅婷總數中的□里填上一個數字,使這個數有約數3。

  23□5 127□ 3□6□ 5□□0

 、谀隳軐懗鰩讉能同時被2、5、3整除的數嗎?想一想,有何特征?

 、勰隳苋フ业侥鼙7、11、13、4、9等數整除的特征嗎?

  設計意圖:練習是對知識的鞏固與延伸,直接關系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這一階段安排了兩個層次:

  1、主要是為了關注學困生,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方法及已掌握的規(guī)律,解決實際問題,達到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目的。

  2、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去完成,特別在互相啟發(fā)下,使學生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小學數學教案 篇9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的發(fā)展、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角色的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現了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下面我以《數一數》一課為例,談談我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案例】課題:數一數

  教學目標:

  1、復習相同加數的加法,為學習乘法打基礎。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乘法的意義。

  3、了解乘法與加法之間的關系,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溝通相同加數和乘法的內在聯系。教學準備:多媒體展臺、投影儀。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口算訓練

  7+5+2+1= 5+6+3= 3+2+6+4=

  二、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談話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到動物園去看一看好嗎?你們看,可愛的小熊貓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歡迎我們呢,你們喜歡嗎?你們看它們多遵守紀律。

  三、探究新知

  1、活動

 。ㄒ唬骸皵狄粩怠

 。1)投影出示“主題圖

 。ㄒ唬,問:小朋友,你們看到這幅熊貓圖想提一個怎樣的數學問題呢?(生:這里一共有幾只小熊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讓學生自由的數數后反饋交流)

  生1:我是橫著五只五只地數,一共是15只。

 。ò鍟簷M著數:5+5+5=15)

  生2:我是豎著3只3只地數,一共是15只。

 。ò鍟贺Q著數:3+3+3+3+3=15)

  師:真棒,還有別的數的方法嗎?(和同桌的小朋友一起數)(2)小結:好,真能干,我們會按順序數數了。在我們平時的數數中,為了不讓遺漏或重復,一般可以豎著數或者橫著數比較方便。

  2、活動

 。ǘ骸氨纫槐取

  (1)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兩道題和口算題有什么異同,四人小組討論。

 。ò鍟杭訑迪嗤

 。2)齊讀:5+5+5=15 3+3+3+3+3=15(學生感到有些難讀,相同加數的個數太多)

  出示相同加數連加還可以這樣讀:3個5連加等于15(板書)5個3連加等于15(板書)

  3、活動

 。ㄈ簲狄粩

  (1)投影出示“主題圖

 。ǘ﹩枺哼@里一共有幾個點子?學生自由地數數,讓學生說你是怎么數的?

  板書:6+6+6+6=24 4+4+4+4+4+4=24(2)讓學生讀出這個加法算式,并說出表示的意義。(4個6等于24;6個4等于24)

  (3)一起來數有幾個方格,說一說你可以怎么數,分別列出算式。讓學生說出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10+10+10=30 3+3+3+3+3+3+3+3+3+3=30

  4、活動

  (四):數一數

 。1)讓學生觀察蘋果圖,根據圖意提出問題:一共有幾個蘋果?(四人小組討論,列出加法算式),

  3+3+3+3+3=□

 。2)讓學生討論出:6盤呢?10盤?15盤呢?(出示投影片)

 。3)說一說并讀一讀,讓學生討論一下你讀寫了這些算式有什么感覺嗎?

  四、鞏固應用

  1、讓學生再舉出這樣的算式,如:上面的蘋果50盤呢?能列出怎樣的算式呢?你有什么感覺?(學生自由說)

  2、說一說并讀一讀,讓學生討論一下,這么長的算式寫起來很不方便是不是啊,那怎么辦呢?

  五、課堂小結

  我們今天有什么收獲,和小朋友交流一下

  【教學反思】:

  一、注重了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

  1、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卡片、多媒體的運用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2、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并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二、正確處理三維目標的關系

  為轉變過去只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數學教學不僅只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的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應用技能;體會數學與人類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的價值,加強對數學的理解,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三、把握特點,活用教材

  與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材相比,新課程對小學數學教材做了重大變革,其突出了:注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程環(huán)境;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所學的數學知識都必須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所以每一小節(jié)數學知識的出現,教材都提供了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數學知識。為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通過數學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倡導自主的、多樣化的學習。

  四、關注知識儲備差異,合理構建合作小組。

  在本節(jié)課中,小組之內以及小組之間不平衡。由于小組之間的不平衡,造成了小組之間沒有可比性,小組之間的交流產生障礙,成了某幾個小組的表演,一部分小組則成了陪襯,學生之間的差異沒有能夠很好的解決,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沒有能夠得到發(fā)展。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的搭配應該在尊重學生自愿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通常以4~6個人為宜。同時小組合作應該是長期合作,而不是臨時合作經過長期的合作學習之后,使之感覺到我們是一個學習小組,我是這個小組的一員,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歸屬感、認同感,從而使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變得合理,平衡。

  小學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解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正確、熟練地分析、解答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練習課。

  2.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教學過程〕

  1.復習。

 。1)補充問題訓練:

 、偃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2人,______?

 、诨ㄆ坷镆10朵花,已經插了4朵,________?

 。ù鸢溉缦拢孩偃喙捕嗌偃耍磕猩扰俣嗌偃?女生比男生多多少人?②還有幾朵花要插?)

 。2)補充條件訓練:

  ①__________,大米比面粉多5袋,面粉有多少袋?

 、谛〖t家養(yǎng)了4只白兔,_________,黑兔比白兔多多少只?

 。ù鸢溉缦拢孩偈程眠\來25袋大米。②5只黑兔。)

  (3)解題訓練:

 、侔嗬镔I來30張彩紙,比白紙少12張,白紙買了多少張?

 、谏痰暧屑t氣球18個,黃氣球比紅氣球多5個,黃氣球有多少個?

 。ù鸢溉缦拢孩30+12=42張 口答:白紙買42張。

 、18+5=23(個) 口答:黃氣球23個。)

  教學意圖:通過三個層次的復習,為下一步練習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做好知識上與心理上的準備。

  2.練習。

  (1)解題訓練:

 、偕痰昀镞\來45筐芹菜,運來的菠菜比芹菜多30筐。運來多少筐菠菜?賣出50筐菠菜,還剩多少筐菠菜?

  讓學生讀題,試分析數量關系。

  學生可做如下分析:菠菜比芹菜多30筐,就是比45筐多30筐,菠菜的數量是較大數,芹菜是較小數,求菠菜多少筐就是求較大數,用較小數加上差,即用45+30=75(筐)。又知道賣出50筐,求還剩多少筐就是求從整體中減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應該用減法:75-50=25(筐)。

  教師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學生分析

  答案:45+30=75(筐) 75-50=25(筐)

  口答:運來75筐菠菜?诖穑哼剩25筐菠菜。

 、诓賵錾吓懿降谋却蚯虻亩6人,打球的有28人,跑步的有多少人?跳遠的比跑步的少14人,跳遠的有多少人?

  學生分析解答,教師訂正:

  28+6=34(人) 34-14=20(人)

  口答:跑步的有34人,小學數學教案《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練習課》。 口答:跳遠的有20人。

 、塾變簣@買了64件玩具,分給小班35件,剩下多少件?又分給大班18件,現在還剩多少件?

  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并解答:64件玩具是整體,分給小班35件是一部分,求剩下多少是求另一部分;然后把剩下的部分再當做整體,又分給大班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列式是:

  64-35=29(件) 29-18=11(件)

  口答:剩下29件。 口答:現在還剩11件。

 、軏寢屪蛱焐衔缈椧m子47雙,下午織襪子46雙。昨天一共織了多少雙?今天織了98雙,比昨天多織多少雙?

  學生獨立分析解答,教師訂正如下:

  47+46=93(雙) 98-93=5(雙)

  口答:昨天一共織了93雙。 口答:比昨天多織5雙。

 。2)補充中間問題訓練:

 、偕痰暧忻25包,又運進20包,_____?賣出45包,還剩多少包?

  ②小明做了15道練習題,比小麗多做2道,_______?小麗比小華少做7道,小華做了幾道?

 、弁\噲錾嫌写笃40輛,比小汽車多12輛,_______?又開來小汽車18輛,現在停車場上有小汽車多少輛?

  答案:①商店現在有毛巾多少包?②小麗做了多少道練習題?③小汽車有多少輛?

  教學意圖:通過兩組練習,使學生加深了解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結構,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與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與分析能力。

  3.提高練習。

 。1)兒童商店有紅氣球30個,黃氣球25個,花氣球的個數與黃氣球同樣多。三種顏色的氣球一共有多少個?

  學生可做如下分析:花氣球的個數與黃氣球同樣多,就是也有25個,求三種顏色的氣球有多少個就是把紅氣球、黃氣球和花氣球這三部分數量相加。

  答案是: 30+25+25=80(個)

  口答:三種顏色的氣球一共有80個。

  (2)商店上午售出洗衣機12臺,比下午少售出3臺,全天共售出洗衣機多少臺?

  此題可以做為思考題,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討論和思考。

  教師可做如下提示:求全天共售出洗衣機多少臺需要知道什么條件?分別到哪里去找?

  教學意圖:通過這兩道提高練習,開闊學生的思路,為學習兩步應用題進行滲透,同時也可加深學生對連續(xù)兩問的應用題的理解。

  小學數學教案 篇11

  一、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單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后進行的。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計算,探索發(fā)現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教材出示了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一個棱長標注為1分米,另一個棱長標注為10厘米,讓學生依據圖中給出的數據判斷他們的體積是否相等,再讓學生分別算一算他們的體積。根據體積單位的定義:棱長1分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立方分米,通過計算,棱長為10厘米的正方體體積是1000立方厘米。由此發(fā)現: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對于另一組相鄰體積單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進率,放手讓學生根據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經驗自主進行推算。

  二、課標要求

  1、經歷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導過程,明白相鄰的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的道理。

  2、會應用對比的方法,記憶并區(qū)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和體積單位,掌握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理解并掌握高級體積單位與低級體積單位間的化和聚。

  3、培養(yǎng)認真審題的習慣,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體積單位間的化聚法進行計算。

  三、知識體系

  1、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體積單位、容積單位間的進率與長度、面積單位間的進率的區(qū)別。

  3、高級體積單位語低級體積單位間的化和聚。

  四、核心內容與價值

  這部分內容教學相鄰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在學生認識了體積單位,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后進行的。這部分內容的核心內容是不同體積單位間的.互化于應用,學習這部分內容后,學生可以更好地完成不同單位的題作,能更好的運用不同的體積單位去表示不同大小的物品的體積,能很好的區(qū)別于以前的面積和長度單位,能很好的運用進率計算不同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學情分析

  1、從學生平時接觸過得單位間的進率入手,給學生一種親切與熟悉的感覺,能更好地使學生從心理上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讓學生回憶和整理已有知識,有利于他們主動地梳理頭腦中原有的知識體系,加強理解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知識在孩子們的腦中形成網絡。在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后,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給學生一個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機會,為學生的后續(xù)學習埋下伏筆。

  2、在學生能很好的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基礎上學習這一內容,能讓學生通過計算、比較的方法獨立探究體積單位間的進率,并進行驗證,,學生最終自己發(fā)現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1000。使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獲得成功的喜悅。

  3、本節(jié)內容學生對體積單位間的進率認知的障礙點是:不能區(qū)分開以前的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間的進率,在互化過程中容易產生混淆。

  教學目標

  1、了解并掌握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理解并掌握高級單位與低級單位間的互化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好習慣,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能準確地運用單位間的轉化進行計算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體積單位間的進率

  2、體積單位間的互化

  3、復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

  小學數學教案 篇12

  圓的復習課教案

  —、學習內容

  有關點、直線、圓和圓的位置關系的復習。

  二、學習目標

  1、了解點和圓、直線和圓、圓和圓的幾種位置關系。

  2、進一步理解各種位置關系中,d與R、r數量關系。

  3、訓練探究能力、識圖能力、推理判斷能力。

  4、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發(fā)展形象思維,并能解決簡單問題。

  三、學習重點切線的判定,兩圓外切、內切與兩圓圓心距d、半徑R、r和的數量關系的聯系。四、學習難點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及靈活應用。

  五、學習活動概要問題情景引入――基礎知識重溫――綜合知識應用

  六、學習過程

 。ㄒ唬、圖片引入,生活中的圓。

 。ǘⅫc與圓的位置關系

  1、問題引入: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有哪幾種?怎樣判定。復習點和圓的位置關系,點到圓心的距離d與半徑r的數量關系與三種位置關系的聯系。

  2、練習反饋如圖,已知矩形ABCD的邊AB=3厘米,AD=4厘米。

 。1)以點A為圓心、4厘米為半徑作圓A,則點B、C、D與圓A的位置關系如何?

 。2)若以A點為圓心作圓A,使B、C、D三點中至少有一點在圓內,且至少有一點在圓外,則圓A的半徑r的取值范圍是什么?

 。3)、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1、知識回顧:直線和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及交點,三種位置關系與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半徑r的數量關系間的聯系。

  3、分組活動:全班分為三組,各代表相交、相切、相離。

  當出示的問題是圓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是哪組代表的,那組的同學起立,看那組同學反應最快。已知⊙O的半徑是5,根據下列條件,判斷⊙O與直線L的位置關系。

 。1)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是4

 。2)圓心O到直線L的垂線段的長度是5

 。3)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是6

  (4)圓心O到直線L上的一點A的距離是4

 。5)(圓心O到直線L上的一點B的距離是5

  (6)圓心O到直線L上的一點C的'距離是6

  4、要點知識重溫:圓的切線出示圖形,同學們重溫切線的有關性質及判定。

  5、知識應用

  1、已知AB是⊙O的直徑,BC是⊙O的切線,切點為B,OC平行于弦AD,求證:DC是⊙O的切線。

  (1)、在以點O為圓心的兩個同心圓中,大圓的弦AB和CD相等,且AB與小圓相切于點E,求證:CD是圓的線。

 。2)圓與圓的位置關系1、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列舉反應圓和圓的位置關系的實例,以投籃為例。

  2、知識回顧:1圓和圓的五種位置關系2)兩圓外切、內切時,圓心距d與半徑R、r的位置關系。

  3、搶答1)兩圓圓心距為4㎝,兩圓半徑分別是1㎝、3㎝,則兩圓位置關系是———— 2)兩圓外切,半徑分別是1㎝、3㎝,則圓心距為―― 3)兩圓半徑分別是1㎝、3㎝,圓心距是2㎝,則兩圓位置關系是―― 4)兩圓相切,半徑分別是3㎝、1㎝,則圓心距是―― 5)兩圓內切,圓心距為4㎝,一圓半徑是5㎝,則另一圓的半徑是―― 4、活動與探究已知圖中各圓兩兩相切,⊙O的半徑為2R,⊙O1、⊙O2的半徑都是R,求⊙O3的半徑。 。

  3。求圓的認識教案一篇

  《圓的認識》教案設計教學目的:

  1、掌握圓各部分名稱以及圓的特征;會用圓規(guī)畫圓。

  2、借助動手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掌握圓各部分的名稱及圓的特征。圓的畫法的掌握。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圓規(guī)、直尺等學具準備:各種不同的圓形實物、剪刀、彩筆、直尺、圓規(guī)、圓形、紙片等教學主要過程一結合實際、談話引入新課。

  談話引入:今天非常高興能和六(五)班同學一起來學習、研究一個數學問題。

  我們以前已經初步認識了圓,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狀是圓的嗎?(生舉例師強調——指物品的表面)師:看來大家平時非常留心觀察。

  課前請同學們畫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并把它們剪下來,你們準備好了嗎?師:把它們舉起來,大家互相看一看。

  回想自己畫圓、剪圓的過程,你能說說圓是什么樣子的嗎?(師一手拿一個圓)(圓是沒有棱角的,邊是彎的;圓的邊是一條曲線。)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

  圓的邊是彎曲的,跟以前學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邊是不同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種平面上的曲線圖形。

 。ò鍟n題)二、引導探究新知識

  1、導:圓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實驗。把你的圓對折,再對折,多折幾次,把折痕畫出來,看看你有什么發(fā)現,并把你的發(fā)現在小組里匯報。

  最后看看誰的收獲多。(1分鐘)

  2、學生動手操作,討論交流。

  幾分鐘后分別從圓心、半徑、直徑各方面紛紛展示匯報。(5分鐘)師:你們組觀察得真仔細!大家的發(fā)現可真不少,現在我們就把剛才的發(fā)現整理一下。

  3、展示探究結果。結合多媒體課件輔助,完整認識圓的特征(8分鐘)誰來告訴老師,你有哪些新發(fā)現?那是什么原因呢?你怎樣發(fā)現的?結合學生交流、匯報探究結果,及時引導梳理。

  主要從圓的圓心、半徑、直徑、等方面來認識。這里特別要注意通過板書幫助學生進行新知的有目的的整理。

  預設板書:圓的認識——平面曲線圖形圓心(o)圓中心一點確定圓的位置半徑(r):線段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確定圓的大小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直徑(d)線段通過圓心兩端都在圓上長度都相等〈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d=2r r=d/2 4、學習畫圓(5分鐘)你是如何畫圓的?課件展示如何畫圓。然后學生動手練習,并強調畫圓時應該注意些什么。

  ——揭示圓大小位置的確定學校要修建一個直徑是20米的花壇,你能幫學校畫出這個圓嗎?生演示操作三應用拓展1、基本練習(4分鐘)〈1〉投影出示找出下列圓的半徑直徑〈2〉半徑直徑的相關計算〈3〉概念的判斷和識別2、應用練習。(10分鐘)〈1〉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車軸應安裝在哪?如果車輪制成方形的、三角形的,我們坐上去會是什么感覺呢?結合課件演示〈2〉你能用今天學習的圓的知識去解釋一些生活現象嗎(舉行篝火晚會時,人們總是不知不覺會圍成一個圓形,為什么?平靜的湖面扔一小石子,會有什么變化?為什么?月餅為一般都做成圓形的,為什么?)看來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來認識它,解釋它、運用它。

  〈3〉同學們學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迷語。

  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利用電腦配上畫面)先請同學們猜測一個字。

 。ê芏鄬W生都說可以猜“樣”)再學生猜兩個字的水果名,學生在啟發(fā)下猜出草莓(草沒的諧音)師:羊吃草的情況與今天學的知識有關嗎?我們來看一看羊吃草的最大范圍有多大好嗎?(用電腦演示羊拉緊繩子旋轉一周的情況,讓學生直觀的看到原來羊能吃到的草的最大范圍是一個圓,拴羊的繩子與這個圓有什么關系嗎?(是這個圓的半徑)釘在那兒的木樁是這個圓的什么呢?(是這個圓的圓心)如果要讓這個羊吃草的范圍更大一點可以怎么辦?(把繩子放長一點,也就是把半徑擴大)如果要讓羊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吃草,可怎么辦?(可以把木樁移動一個地方,也就是移動圓心的位置),這說明圓的半徑與圓心與圓有什么關系呢?(圓的半徑決定了圓的大小,而圓的圓心可以決定圓的位置。)四總結全課(3分鐘)1、質疑(籃球是圓形嗎?表示圓心、半徑和直徑的字母可以隨意改變嗎?)2、這節(jié)課你都學會了什么?不管怎么說,老師覺得同學們的學習表現是不錯的,所以我提議:我們一起伸出手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ň涮柺菆A形的)延伸:1、用圓作畫2、談談我眼中的圓。

  小學數學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公式。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能夠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投資意識和節(jié)約愛儲蓄的好習慣。

  內容分析

  1、重點:使學生明確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公式。

  2、難點: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會利用利息計算公式解答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1、學生上網去查尋或向父母了解有關的儲蓄知識;

  2、銀行定期存款憑條;

  3、教學課件。

  教學策略質疑解疑,合作探究,學會搜集整理資料

  教學模式導入依提綱自學小組交流自學體會師生補充說明

  教學程序

  一、啟發(fā)談話

  導入新課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爸爸媽媽每個月的工資都做什么用了嗎?剩下的暫時不用的錢呢?把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那么怎樣計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問題。(板書課題:利息)學生自由談。檢查學生課前的調查情況。

  二、自學教材領悟新知

  三、小組討論解決疑難

  四、排疑解難學后測查

  A:排疑解難師:下面請同學們依據自學提綱,獨立自學教材38——39頁的內容。屏幕顯示自學提綱:

  1、存款的意義

  2、存款的種類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義

  4、存款的利息計算公式

  5、小麗整存整取的年利率為2.25%,年利率2.25%的含義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決定的?教師巡回指導,并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把重點的地方畫下來。

  師:大家在自學過程中都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也可能會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依據自學提綱把自己自學所獲得的知識及遇到的問題帶到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解決。若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暫時保留。(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傾聽學生提出的新問題及解決辦法。理解有誤的與同學們商討解決。使學生從悟中學。)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小組討論中遇到的疑難發(fā)現的新問題,師生共學生自己讀書。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學生畫。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學生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質疑解疑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會讀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鍛煉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鍛煉學生通過自己查找

  B:屏幕出示:

  C:認識存款憑條,填寫定期存款憑條。

  D:匯報上網查詢到的相關資料。

  五、加強反饋

  鞏固新知

  六、總結深入

  強化新知

  七、課后作業(yè):

  同商量,研究解決。(也可利用學生上網查找的資料來共同解決)

  師:下面老師想檢查一下大家的自學情況,看屏幕小紅1999年10月1日在銀行定期存了200元錢,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到20__年10月1日小紅一共能得到多少元?(讀題,給學生思考時間,誰能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練習本做)

  1、拿出存款憑條,仔細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

  2、指導學生填寫并算出你將獲得的利息。(選幾個放展示臺展示)

  師:你還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識或常識?

  1、基本練:選擇題(略)

  2、提高練:應用題(略)

  3、思考題(略)依自學提綱進行總結復習,說說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略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自己做。學生觀察。學生自己填。匯報搜集到的資料。學生自由說。資料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檢測自學情況。鍛煉學生把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能力。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鍛煉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突出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鍛煉學生的社會調查能力。

  板書設計:百分數的應用——利息利息的計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200×7.92%×2×(1-20%)+200

  小學數學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了解雞兔同籠問題,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與雞兔同籠有關的問題。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嘗試、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經歷用不同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用方程解雞兔同籠問題的一般性。

  3、了解我國古人解雞兔同籠問題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學重點: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在嘗試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法:分析、引導

  學法:自主探究

  課前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2分鐘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大約在1500年前,我國古代的數學名著《孫子算經》中,記載著一道有趣的數學題:(課件出示,題略)你們知道這道題的意思嗎?

  生:……(課件演示)

  師:這就是有趣的“雞兔同籠”問題。(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一問題。

  2、學習目標:

  掌握用列表法、假設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決雞兔同籠問題的解題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與雞兔同籠有關的問題。

  二、自主探究:8分鐘

  內容:課本p104例1的(1)

  時間:5分鐘

  方法:邊看書邊完成下面要求:

  1、“雞兔同籠”這四個字是什么意思?

  2、書上用了種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3、我們一起來看看被關在同一個籠子里的雞和兔給我們帶來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雞和兔共8只;

 。2)雞和兔共有26只腳;

 。3)雞有2只腳;

 。4)兔有4只腳;

 。5)兔比雞多2只腳。(課件演示)

  師:那問題是什么?

  生:雞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雞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學生猜測)還有其它的猜測嗎?

  4、介紹列表法:

  師:你們猜出的結果雞和兔的總只數都是8只,但是你們猜想的結果都正確嗎?到底哪個是正確的呢?下面請同學們把你們的猜想整理到這張表格中,并進行調整,看看哪個結果才是共有26只腳。(學生活動)

  學生匯報整理后的表格,教師板書學生整理后的表格。(邊板書,邊理解填表過程)

  雞

  兔

  腳

  5、觀察發(fā)現,列式計算

  三、合作交流:5分鐘

  假設全是兔,怎樣解決?試一試。

  四、質疑探究:5分鐘

  解決雞兔同籠這類問題,有幾種假設的方法?

  五、小結檢測:20分鐘

  1、小結方法:

  同學們真了不起,剛才我們在解決雞兔同籠的問題時,用到了多種方法:列表法,假設法。

  2、檢測:

  a、問答:

 。1)如果老師讓你們解決《孫子算經》中的原題,你會選哪種方法解決呢?

  為什么不選擇列表法?難?為什么難?(要列舉的情況很多)有沒有好的辦法?(有沒有不用列舉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辦法?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列表折半調整。)

 。ㄗⅲ喝绻懊娉霈F了折半列表,就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提前講。)

  (3)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類似于雞兔同籠的問題有很多的,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一些題目?

  b、解決問題

 。1)有龜和鶴共40只,龜的腿和鶴的腿共112條,龜和鶴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條船,每條大船乘6人,每條小船乘4人,每條船都坐滿了。問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條?

  (3)新星小學”環(huán)保衛(wèi)士”小分隊12人參加植樹活動。男同學每人栽了3棵樹,女同學每人栽了2棵樹,一共栽了32棵樹。男女同學各幾人?

  作業(yè):p106;1、2、3。

  板書:

  雞兔同籠

  假設全是雞,就有腳8×2=16(只)

  比實際少26—16=10(只)

  一只雞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雞:8—5=3(只)

【小學數學教案 】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05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8-24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0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07-08

小學數學教案[經典]07-25

[經典]小學數學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