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初二地理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初二地理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初二地理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地形地勢的特征
2、知道我國主要地形區(qū)的特點和分布
3、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特點。掌握溫度帶和干濕地區(qū)的分布。
4、掌握我國氣候的三個特征,知道我國氣候類型的分布。
5、了解黃河,長江的概況和開發(fā)治理情況。
【教學重點】
我國氣候的特征,長江,黃河。
【教學用具】
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回憶我國地形和地勢的特征。
板書:一、地形和地勢特征
強調:重點掌握我國的地形剖面圖,這是一個經?疾斓膬热荩茉谏厦嬲页龈鱾地形區(qū)。
2、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出我國主要地形區(qū),分組比賽。
板書:二、地形地勢的分布
3、在我國氣溫分布圖上找出一月0°等溫線通過的地區(qū)?偨Y冬季和夏季的氣溫特點。
找出我國主要的溫度帶,分析其位置和地形的關系。
復習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
4、找出我國氣候的`三個特征: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顯著,氣候復雜多樣。
補充:這是本節(jié)一個重點內容,需要結合地圖掌握每種氣候的位置和特點。
5、列表比較長江和黃河的概況
講述:長江重點是開發(fā),黃河重點是治理。
長江的開發(fā):航運,灌溉,水能。
黃河的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強調:這是另外一個重點內容,在以后的考試中經常出現,重點掌握兩個水系圖,和幾個重點水電站的位置。還有長江的幾個城市的位置。
地形:地形復雜多樣,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
分別代表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上黑板找地形,說特點。
冬季:越向北氣溫越低,南北氣溫差別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國普遍高溫。
時間:夏秋多,冬春少
空間: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讀圖分析我國季風氣候的形成和季風區(qū)的界限。
在氣候類型圖中找出我國主要的氣候類型,分析其特點。
從發(fā)源地,入海,上中下游劃分,主要支流,流經省份和地形區(qū)列表比較。
【作業(yè)設計】
黃河水系圖,長江水系圖
八年級初二地理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優(yōu)越的海洋自然條件和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以及非生物資源,認識到開發(fā)海洋資源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并進一步認識到開發(fā)海洋資源的重要意義。
2.使學生充分認識發(fā)展海洋水產業(yè)的有利條件,了解我國主要漁場的分布,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
3.使學生了解我國海鹽和海底石油的開發(fā)利用和分布狀況。
4.通過介紹我國豐富的海洋資源,并且強調對海洋資源的保護,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考問題的意識。
教學建議
關于“海洋資源”的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共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過聯(lián)系舊知識使學生認識到我國海洋資源十分豐富的自然基礎,即我國有四個近海,并且南北跨了三個溫度帶(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然后介紹了我國海洋資源的主要種類,最后還提醒學生我國海洋資源還遠沒有開發(fā)出來,使學生意識到海洋資源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意義。
第二部分介紹了我國的海洋捕撈和水產養(yǎng)殖。教材在選學材料中介紹了我國之所以在近海發(fā)展?jié)O場的原因,應當說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恩賜。緊接著教材又介紹了我國近年來發(fā)展的海水養(yǎng)殖業(yè)。如果說,海洋捕撈是人類純粹地利用自然條件的話,那么海水養(yǎng)殖是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間接利用,因為這其中加入了人類在技術、設備、人力和時間等的投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原理和方式,教材專門給了幾幅圖片,掃清了理解的障礙。
第三部分海洋非生物資源的開發(fā),其中著重介紹的是海鹽生產及鹽場的分布。教材介紹了海鹽生產的過去和現在,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利用海洋資源的歷史非常久遠,隨著科技的進步,海鹽開發(fā)的種類也日益增多。
第四部分提醒學生要注意借鑒人類開發(fā)陸地資源的教訓,在開發(fā)利用的同時還要注意保護海洋,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海洋觀、環(huán)境觀。其中的“想一想”活動為學生設置了兩個不同的情景,讓學生推測將來的結果。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觀念,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關于“海洋資源”的教法建議
1.在講漁場的時候,要結合初一學過的世界幾大漁場形成的條件,要求學生在地圖上找出舟山漁場的位置。然后結合魚汛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舟山漁場成為全國最大漁場的原因。
2.在講最后一個框題時,要注意結合過度捕撈海洋生物和海洋污染的事例,強調開發(fā)海洋資源與保護海洋資源環(huán)境要相統(tǒng)一。在教學中可以充分的利用反映海洋污染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引導學生分析海洋污染的污染源,加深學生認識對海洋資源保護的必要性。還可以通過討論,讓學生總結保護海洋資源的措施。
[導入]前面我們學習了我國陸地上的各種資源,我們知道,我國的國土遼闊,海陸兼?zhèn),今天再來看看我國海洋里的資源有哪些。
[活動]讀教材中“豐富的海洋資源”自然段,課文中的這幾句話說明了什么?
[學生回答]說明海洋里有豐富的水產資源、石油資源、海洋資源和海洋能源。
[補充]人類賴以生存的陸地空間已不堪重負,地球生物資源的80%分布在海洋里,海洋給人類提供食物的能力是陸地的1000倍,海洋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不被破壞的情況下,每年可以向人類提供30億噸的水產品。所以說,海洋資源的開發(fā)前景非常廣闊。
[承轉]同學們平時吃什么海產品?你們知道它們產自哪里嗎?我們一起來看看我國主要的漁場
[活動]讀我國近海主要漁場和海流分布示意圖,找一找我國主要的漁場。并且結合選學內容分析一下我國發(fā)展海洋水產的有利條件。(寬淺的大陸架、陸地江河匯入帶來餌料、暖流和寒流交匯)
[補充]舟山漁場是我國最大的漁場。
[轉承過渡]除了捕撈外,我國還利用沿海的灘涂發(fā)展大規(guī)模的養(yǎng)殖業(yè)。
[學生讀圖]解釋海產養(yǎng)殖的方法。
[轉折]除了海洋的生物資源之外,還有什么資源?
八年級初二地理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地球自轉的運動方向,特征。了解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畫圖,讀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地球自轉的基本特征。
2.教學難點:晝夜更替,經度時差產生的原因,地方時差計算方法。
三、教學過程:
引入:同學們學過物理,知道物體是處于不斷地運動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講解:上節(jié)課學習了地球與地球儀,了解了連接南北兩極且穿過地球內部的軸為地軸。
提問:什么是地球自轉呢?(地球繞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做地球的`自轉)
太陽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東升西落)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
提問:太陽東升西落的時間是多長(12小時)
一天的晨昏現象呈現怎樣的規(guī)律?(交替,連續(xù))
得出結論:地球自轉的周期為24小時,一天。
提問:由于地球自轉可以導致什么地理現象?(晝夜更替)
分析問題:晝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是個不透明的實體,太陽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軸兩側,一側亮,一側暗,一側白天,一側黑夜。)
思考:地球自轉其他地理現象。(經度時差)
(地球自轉周期為24小時,轉過360°所以,一小時轉過15°即經度每轉過15°地方時相差一小時)
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四、板書設計:
地球的自轉
1.概念:地球不停地繞地軸的旋轉運動。
2.方向:自西向東。
3.周期:24小時(一天)
4.地理意義:晝夜更替,經度時差
5.地方時計算:我國最東端約在135°E,最西端在73°E,當在最東端的地方時是8點時,最西端的地方時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時,約4小時8分
八年級初二地理教案4
一、設計思想
通過實例和新聞材料及親身體會等,讓學生認識到交通運輸的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現代主要交通運輸方式及其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能舉例說明交通運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刻苦學習、掌握科技、立志報國的思想以及環(huán)保觀念。
三、教學重點:交通運輸的重要性
四、教學難點:學會舉例說明交通運輸的重要性
五、教學方法:談話法、讀圖分析法
六、課前準備:
學生:搜集能說明交通運輸重要性的信息和資料。
教師: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
七、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大家都知道,交通運輸與我們生活的關系十分密切,那么,什么是交通運輸呢?它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如何呢?
【展示投影】這組投影片說明了什么?
1.貴州有西南煤海之稱,煤炭探明儲量有幾百億噸,居南方各省區(qū)之首,然而,豐富的煤炭資源受交通限制,有些煤炭運不出去;貴州林木總蓄積量有1億多立方米,由于交通不暢,有的地區(qū)采伐的木材,腐爛和運出的一樣多。因此,貴州民間流傳這樣的說法:“要致富,先修路!
2.新中國成立以前,從成都到拉薩,翻山越嶺,要走好幾個月。現在坐汽車只需幾天,乘飛機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到達了。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歸納能力,同時形成感性認識──交通運輸對人們的生產、生活非常重要。)
【學生回答】說明交通運輸業(yè)對生產和生活的重要性。
【教師小結】這兩個事例分別從貨運、客運兩個方面說明了開發(fā)利用自然資源,促進市場經濟發(fā)展,發(fā)展旅游事業(yè),加強各地區(qū)、各民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聯(lián)系等,都要優(yōu)先發(fā)展運輸業(yè)。所以說,交通運輸是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
【出示板書】一、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
【教師承轉】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交通運輸,我們每個同學也都感受到它的作用,下面請同學們在班內談一談對它的體會。
【學生活動】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在班內分別交流;教師注意總結交通運輸的定義及現代主要交通方式。(應讓學生明確地鐵、管道也屬于交通運輸工具)
【教師引導】指導學生讀P87的兩則新聞報道,讓學生思考其說明的問題。
(加深學生對交通運輸的重要意義的理解)
【教師承轉】每一種交通工具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交通工具的發(fā)展是經歷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的。
【教師引導】讀圖4.1思考:①現代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②三階段的發(fā)展說明了什么?③三個階段,哪個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最大?這說明了什么?怎樣解決?
【歸納小結】讓學生簡單歸納、總結交通運輸的作用。
【展示投影】歷史上的四大米市
【教師引導】1.引導學生分析四大米市形成的原因。
(聯(lián)系實際從氣候、交通、市場三個方面分析)
2.指導學生做P88第二題。(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自由討論,對于第⑷題,每條建議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放在首位的應是“再多修些公路”)
【教師指導】聯(lián)系實際請再舉一些說明交通運輸作用的例子。如:①沂水縣城長安路改造工程竣工。②沂水縣積極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③沂水縣第一條鐵路──膠新鐵路已建成通車。④沂水熱電廠建設正在緊張施工,有望年底投入使用。
八、評價建議
評價時關鍵看學生能否聯(lián)系實際說明交通運輸的作用。
九、教學后記
本節(jié)教學,不應太局限于教材,抓住課標要求,聯(lián)系實際,通過談話法、討論法教學,效果較好。
【八年級初二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初二地理教案02-23
初二地理教案15篇02-24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06-09
初中地理教案06-07
南非地理教案05-01
人教版地理教案05-02
地理初中教案05-13
初中地理教案04-24
地理黃河教案07-15
初中地理的教案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