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教案常用(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班數學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班數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及學情分析:
正確感知10以內數量,鞏固10以內數字的認識.將相應的數量與數字相匹配。體驗成功后的樂趣,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活動目標:
學習10以內的數,能按群計數,初步建立數群的概念
重點難點分析:能按群計數。
活動準備:
幼兒每人一套教具(10面小旗、插板)
活動過程:
1、接龍游戲:分別唱出單雙數,進行接龍游戲。
2、游戲"插彩旗",學習兩個兩個的`按群計數。
。1)幼兒操作學具,將10面彩旗插在教具上,然后點數驗證彩旗的數量,說出一共有幾面小旗
。2)教師提問問題引導幼兒討論除了一個一個數彩旗,還可以怎樣數速度更快。
(3)教師出示教具帶領幼兒一起數彩旗,先一個一個的數彩旗,再兩個兩個的數彩旗(如:2、4、6、8、10),通過比較使幼兒感知兩個兩個數速度較快。
3、游戲"奪彩旗",再次感知按群計數,學習以2為單位計數。教師拍一下手,請幼兒拿掉2個彩旗,讓幼兒練習兩個兩個的數,直至把彩旗全部拿掉。
活動反思:
在活動過程中還可以讓幼兒兩個兩個按群計數的方法點數自己及同伴手指的數量,能力強的幼兒還可以采用五個五個的點數方法計數)。
大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讓幼兒動手操作、比較,發(fā)現物體的排列規(guī)律并進行排序。
2、培養(yǎng)觀察、比較能力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引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
2、學具:①幼兒分組操作材料:a鋪地磚b串彩鏈c圍圍墻d排排隊②花片③黑白方塊若干。
3、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小動物的家。
活動過程
(一)以小朋友為“小動物布置新家”引入課題。
(二)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guī)律。
1、幼兒分組操作。
a鋪地磚:提供藍、白兩種顏色的泡沫地磚,讓幼兒按顏色變化規(guī)律排序。
b圍圍墻:提供四種顏色炮彈玩具,讓幼兒按顏色及節(jié)數按規(guī)律排序。
c做彩鏈:提供不同長短、寬窄、顏色長條手工紙讓幼兒根據紙條多種特征串成彩鏈條。
d種樹:提供高矮、品種不同的樹木,讓幼兒按其形狀、高矮不同的規(guī)律排序。
[評析:讓幼兒設計物體的排序規(guī)律,是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幼兒可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于分層指導、因材施教。]
2、自主探索活動內容的交流:
1、取分組活動的內容若干,提問:你是怎么排的?
2、引導幼兒想出不同的排法,請幼兒排一排,教師強調規(guī)律性。
3、針對幼兒的疑惑進行討論。
4、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排序的方法有多種,可按形狀、顏色、數量等多種特征排序。
(三)出示三張大卡片,引導幼兒發(fā)現并說出它們的排列規(guī)律
(第一張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第二張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第三張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
[評析: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了圖形排序的規(guī)律。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四)讓幼兒自取不同顏色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guī)律排序。
(五)欣賞黑白序列
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為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
(六)設計“黑白配”小毛巾
1、運用以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
2、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guī)律。
活動延伸
觀察家里、大自然中具有規(guī)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
[評析:讓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并進行再運用,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活動反思
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深化幼兒對規(guī)律進行應用,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幼兒合作過程中,個別幼兒沒參與到活動中,今后我會多關注能力弱的幼兒,讓他們也有表現的機會。
大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認識1元和10元的幣值與數字對應;
2、幣值的換算;
3、書記符號與錢幣的對應;
4、常規(guī)培養(yǎng):養(yǎng)成不亂花錢,懂得儲蓄的好習慣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6.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游戲,培養(yǎng)思維的逆反性。
二、活動準備:
10紙幣、1元硬幣(打印多份硬幣)、存錢罐、蠟筆、操作冊。
三、活動過程:
(一)引起動機
1、認識1元硬幣幣值和外觀圖案今天啊,許老師帶來了個神奇的百寶盒,它里面裝著個神秘的東西--出示盒子(用口令變出來)我們一起來喊口令:咕嚕咕嚕,變變變。(是一個漂亮的存錢罐)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存錢罐)里面裝著什么!(硬幣或紙幣)老師要把它給變出來(搖出1元硬幣)看看這是什么呢?(1元硬幣);老師現在要把1元硬幣給變大"變、變、變"(出示硬幣正反面的打印圖)幼兒認知1元的幣值和外觀。
小結:1元幣的幣面上有個元字,而且上面有朵菊花。
2、認識10元紙幣幣值和外觀圖案(出示10元紙幣)小朋友觀察這是幾元錢?(10元)、老師再把紙張紙幣變大給大家看清楚"變、變、變";你是怎么看出它是10元的?(幼兒討論回答)小結:10元紙幣的紙面上有個數字10和元字、背面圖案是長江三峽圖。
(二)情境海報討論
1、一張10元紙幣,可以換多少個1元硬幣?(10個)(幼兒說對后,教師在黑板上做好幣值的記錄,10元=10個1元)
2、小動物們也存了很多很多的錢,觀察并說一說,穿橙色衣服的青蛙面前放著多少錢?(10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樣多的錢嗎?
3、那穿藍色衣服的松鼠有多少錢?。(兩張10合起來就是20元)
4、穿綠色衣服的松鼠面前放著多少錢?(1元硬幣)
5、在牛老師旁邊的小猴有多少錢?(6元)
6、穿粉紅色衣服的小老虎桌子上放著多少元?(11元)你能拿出和他一樣多的錢嗎?
7、邀請一位小朋友上來從老師的籃子里取出和它一樣多的錢。
(10元紙幣和一元硬幣合起來是11元,1元硬幣和10元紙幣合起來也是11元)小結:我們做個不亂花錢的好孩子小朋友們,爸爸媽媽給你們的零花錢有沒有存起來呢!我們要把零花錢存起來,等到需要用的時候經過家長的同意才取出來,要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
(三)師幼互動、幼兒操作認識關于錢幣符號。
1、(出示1元錢幣符號)小朋友見過這個符號?這個符號叫錢幣符號。
2、兩個錢幣符號表示多少元呢?(兩元)。三元錢要用幾個錢幣符號表示……3、購買此物品需要多少錢?(幼兒逐一觀察)然后在左邊方框里數一數有幾個錢幣符號,再在右邊方框中找到相應幣值的錢幣連線。(以下題目同樣方法操作)小結:操作中幼兒的情況。
(四)延伸活動:《購物》游戲請小朋友輕輕地坐在綠色線上。老師將已經準備好的`物品卡片貼在兩個大黑板上。幼兒每人一張卡片,卡上有硬幣的數量,幼兒根據自己手上的幣值購買寫著相應價格的物品。
注:不多不少,每人的幣值只能用一次,只能買相應價格的物品,看誰又快又準確完成任務。
教學反思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摸摸、看看、分分、說說,發(fā)現了硬幣和紙幣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充分體現了幼兒在自我操作中獲得知識的特點。幼兒參與積極性特別高。
本次活動以游戲為主,激發(fā)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初步掌握了購物的基本常識,教育幼兒養(yǎng)成不亂花錢的好習慣,讓幼兒充分積累社會活動經驗。
在購物環(huán)節(jié),有個別幼兒取錢后不會購物,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應先充分了解幼兒的經驗水平,適當進行活動調節(jié)或個別指導。
【大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教案06-27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24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19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8-02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8-04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11
大班數學教案[經典]07-21
大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大班數學教案07-31
【精選】大班數學教案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