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共8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劢滩暮單觯
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活動內容是用加和減(一)、(二)中學習的口算解決假日活動中的具體問題。因此,熟練掌握100以內加減法是學習本課的基礎,通過本課的學習,也是對100以內加減法的復習與鞏固,并且使學生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的價值,培養(yǎng)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材在場景圖中安排了表演文藝節(jié)目、拍照、澆樹、拾廢電池等內容。每幅圖都創(chuàng)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前三幅根據(jù)圖的內容設計了相應的對話以及數(shù)學問題,學生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問題之后,還可嘗試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在拾廢電池這項活動中,教材只給了三名學生拾的節(jié)數(shù),把問題留給學生提?梢,假日小隊給學生留下了較多的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機會。教材還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假日小隊活動提出能解決的問題。
。劢虒W目標]
1.體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感受生活中有許多問題可以用數(shù)學方法解決。
2.培養(yǎng)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數(shù)學意識,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初步獲得一些數(shù)學活動的經驗,學習與他人合作交流,積累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劢虒W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談話:我們已經開展了假日小隊活動,你喜歡嗎?你參加了哪些活動?
學生談體會,教師贊許并鼓勵學生多參加活動,感受集體活動的快樂。
春蕾小學也開展了假日小隊活動,我們一起去參觀,高興嗎?
出示課題假日小隊。
。墼u: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的愉快情緒和學習的熱情,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很有趣,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數(shù)學學習中去。]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整體感知。
提問:觀察假日小隊的場景圖,你看到春蕾小學的同學在假日里開展了哪些活動?
在學生回答后板書:表演節(jié)目、拍照、澆樹、收集廢電池。
2.表演節(jié)目。
出示表演節(jié)目情境圖(一)。
提問: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學生分析題意,并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先獨立想一想這些問題,再分組解決。在分組學習的基礎上進行集體交流。
表揚:同學們善于思考、樂于合作,順利解決了問題,真棒!
出示表演節(jié)目情境圖(二)以及部分文字這是第19個節(jié)目,后面還有4個節(jié)目。引導學生讀一讀這句話,并讓學生體會這是第19個節(jié)目就是連同這個節(jié)目在內共演了19個。提問:你能根據(jù)這句話提出哪些問題?怎樣回答?(分組學習,再集體交流。)
表揚:同學們大膽思考,想出了這么多的數(shù)學問題,真了不起。
3.拍照。
出示拍照情境圖以及文字已經照了29張,還有9個小朋友沒有照。
提問:根據(jù)這兩句話,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接著出示問題:剩下的膠卷夠其余每人照一張嗎?
提問:要解答這個問題還需要知道什么?你能在圖中找到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分組交流,匯報交流情況。
表揚:同學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真是聰明的孩子
4.澆樹。
出示澆樹場景圖,再相應出示對話和問題:一共有35棵小樹苗,還有8棵樹苗沒有澆,已經澆了多少棵?
提問:怎樣解答這個問題呢??
學生獨立思考,在小組里交流想法,再集體交流。
5.收集廢電池。
出示收集廢電池情境圖以及三個女孩的對話。讓學生給這三個女孩分別取名字。
提問:你能提出哪些問題,自己會解答嗎?先想一想,在小組里說一說。
學生匯報交流的情況。
談話: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么多的問題,都是智慧小博士。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和思考,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許多的數(shù)學問題呢
。墼u: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讓學生根據(jù)情境圖提出不同的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小組學習中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適時的、富有激勵性的評價,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成功與歡樂。]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
談話:我們也開展了假日小隊的活動,你能解決活動中的哪些問題?
每個小組發(fā)一張活動統(tǒng)計表:
參加跳繩比賽的有12人
參加迎面接力的有31人
參加拔河比賽的有20人
學生A收集了27張圖片
學生B收集了9張圖片
學生C收集了30張圖片
學生分組學習,根據(jù)活動統(tǒng)計表,提出用加法或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并自己解答。比一比,哪個小組提出的問題多,解答也正確,評出冠軍組。
談話:想一想,在學習和生活中,你還能提出哪些用加法或用減法計算的問題,并正確解答。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
。墼u:把學習數(shù)學再一次和學生熟悉的活動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可以用到數(shù)學,并使學生善于用數(shù)學的眼光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競賽形式的小組學習,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把小組內的學生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增強了他們的團隊意識。讓學生到生活中去學數(shù)學,拓寬了學生學習的領域,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四、總結
談話:今天的學習,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快樂。想一想,你有哪些收獲?
先說給同桌同學聽一聽,再說給老師聽一聽。
。墼u: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的過程,感受學習數(shù)學的愉快。讓學生自己談收獲,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了更深刻的印象,起到鞏固、深化、總結的作用。]
[總評]
在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這節(jié)課的設計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 把學生熟悉的活動和數(shù)學學習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性;2. 善于引導學生根據(jù)熟悉的情境提出不同的數(shù)學問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數(shù)學眼光;3.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會思考、會探索、會合作,能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4. 教師的評價適時、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課題:用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商二位數(shù)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9—40頁的例3、例4和“做一做”中的題目,練習十中的第1—3題。
教學目的: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初步張物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法則,會計算一位數(shù)除三位數(shù)商兩位書的筆算除法。
教具學具準備:教師用第39頁例3的掛圖,復習用口算卡片,學生用計數(shù)板(學生學具卡片第5頁)。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教師出事下面的口算卡片,指名口算。
430+50 700×6 9000-4000 640÷2
510-30 3000×3 420÷2 420÷6
指名說一說在口算“420÷2”和“420÷6”時,各是怎樣想的。
2、 讓兩名學生在黑板上板演“4)56”“7)56”,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并讓學生說說這兩道題商寫的位置為什么不同。
二。、新課
1、 教學例3
出示例3“計算128÷4”及演示圖。
教師讓學生拿出像例3演示圖那樣已經剪好的計數(shù)板,并動手將128個方塊平均分成四份。
教師:誰能說一說求128除以4的商是怎樣想的?
教師:例3中被除數(shù)最高位是1個百,1個百除以4,不夠商1個百,怎么辦?
由于學生在口算除法中,學過一位數(shù)除幾百幾十的數(shù)商是整十數(shù)的除法,可以啟發(fā)學生想出:把1個百看成10個十,與十位上的2個十合并,一共是12個十,12個十除以4得3個十。
教師:誰能說一說商3個十的3寫在商的什么位置?為什么?
因為12個十除儀4得3個十,所以應在商的十位上寫3。
教師邊板演邊說明:用除數(shù)4去乘3個十,積是12個十,表示被除數(shù)中已經分掉的數(shù),寫在12下面。12減12得0,表示百位和十位上的數(shù)已經分完了,個位上還有8,要落下來繼續(xù)除。
教師:誰能說一說各位上落下來的8怎么繼續(xù)除?商應寫在什么位置上?為什么?
因為8除儀4得2個,所以要把2寫在商的個位上。
2、 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中的習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注意商的第一位數(shù)的書寫位置和豎式的寫法是否正確。然后共同訂正,最后總結一下豎式的寫法。
3、 教學例4。
教師出示“185÷5”讓學生做。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訂正之后,將185÷5改寫成184÷5,讓學生自己做。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輔導。
教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每次除后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并想學生說明在橫式中余數(shù)的書寫格式。
4、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法則。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筆算除法,先從哪一位除起?如果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數(shù)比除數(shù)小,怎么辦?
教師: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么位置上?
教師:每次除得的余數(shù)與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
然后,師生一起總結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法則:
A、 從被除數(shù)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數(shù)先試除被除數(shù)的前一位書3,如它比除數(shù)小,再試除前兩位數(shù);
B、 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上面;
C、 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接著讓學生看書上第40頁的法則,并齊讀一遍。
5、 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
先讓學生獨立做,教師巡視。訂正十,抽出一道題,讓學生結合計算過程說一說除法法則。
三、 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的第1—3題。
1、 第一題,讓學生自己做,并請四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訂正時,注意糾正學生書寫格式及計算步驟上出現(xiàn)的錯誤。
2、 第2題,也讓學生自己做,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輔導。訂正時,結合某一題的計算過程指明說一說除法法則。
3、 第3題,教師可根據(jù)本班的具體情況限定做題時間,教師學時,了解學生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
四、 小結
教師:誰能說一說用一位數(shù)除的除法法則?(最好讓學生齊讀書上除法法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直觀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2、通過學生動手拼一拼、擺一擺,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能辨認和區(qū)別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
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以及特征
教學難點:
能辨認和區(qū)別
教學方法:
引導探究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一些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
讓學生指出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
2、在長方體下面的括號里面畫“ ”,正方體的下面括號里面“√”。
3、口答。
長方體有幾個面?正方體有幾個面?
二、新授。
1、取出兩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2、取出三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3、取出八個正方體,可以拼成什么圖形?
教師:通過學生自由拼擺,讓學生發(fā)現(xiàn)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qū)別以及之間的關系。
4、取出四個長方體,如:可以拼成什么圖形?(一種拼成長方體,一種拼成正方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科書P5、1。
2、完成教科書P5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3、完成教科書P7第7題。
先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間的關系,然后進行正確的劃線連接。
4、完成教科書P6第五題。
觀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關系?
(2)第一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3)第二行和哪幾行有關系?
(4)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5)圖中缺了幾塊 ?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5、完成教科書P7第六題。
6、完成教科書P7第8題
根據(jù)正方體的平面展開圖,讓學生想象正方體的六個面上分別標的是哪些數(shù)字,教師出示實物演示。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內容: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長度單位》的第一節(jié)內容。
教學思路:
1、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強學生動手操作。
。ㄆ喗埽┬睦韺W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方式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同時伴有一定的直覺動作思維。本節(jié)課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借助動手操作這一直觀手段,來建立1厘米長度的表象,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測量和練習,到最后的開放練習,讓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
2、 建立表象,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
本節(jié)課,注重學生在腦中建立1厘米的表象,而建立這一表象的過程是讓學生不斷的感知、思考、測量、判斷、驗證的活動過程。通過先估計再測量,強化練習、加深表象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增強空間觀念。
3、 注重合作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本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認識手中尺子的刻度線,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夠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幾厘米,然后由小組合作進行測量物體長度的練習。教師巡視指導,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此外,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側面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學會用尺子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ǘ┲R與技能
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三)感情、態(tài)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體會1厘米的實際長度,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準備:米尺、學生尺、長短不同的兩枝鉛筆、棱長1厘米的小方木若干塊。
學生準備:學生尺、剪刀、寬1厘米的紙條若干條、1角硬幣每人一個、回形針若干個、小刀若干把。
教學設計:
一、 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不同的鉛筆。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
學生回答后老師總結一下: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接著出示課本圖(幻燈機出示)提問:圖中出示的數(shù)學課本短邊與鉛筆盒長邊一樣長嗎?學生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手中的學具去比一比、看一看,很快得出:數(shù)學課本短邊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鉛筆盒長邊有5把小刀那么長……。
通過操作,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到由于測量工具不一樣,物體長短難以說清楚,同時給我們帶來了測量的不便。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對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量較短的物體如:粉筆、小刀、文具盒、鉛筆等的長度時可以用厘米作單位,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二、 合作學習,探索新知。
1、 認識厘米
(1) 認識刻度尺
、俳處煶鍪究潭瘸呋蛎壮邎D,告訴學生這是“刻度尺”用來量物體長度的尺子,接著教師拿出一把學生尺,告訴學生這是同學們用的尺子,它是刻度尺的一部分。
、谡埻瑢W們拿出自己課前準備的尺子。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思考問題。
師:尺子上刻有線條,叫刻度線,看看尺子上有幾種不同長度的刻度線。生可能回答有:“老師,有3種不同的刻度線,最短的刻度線相鄰兩個刻度線之間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及時告訴學生:這表示1毫米),學生會接著問:“比最短的刻度線稍長一點的刻度線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進一步引導觀察,從開始刻度線到稍長的刻度線有幾格這樣的1毫米,學生回答有5格,老師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5毫米”,學生還會接著問:“老師,相鄰最長的刻度線之間又表示什么意思?”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后告訴學生:這樣一格表示1厘米。
同學們,我們認識了尺子上的刻度線及各相鄰刻度線之間的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追問:“尺子上除了有刻度線,還有什么?”
學生回答有:①字母cm表示什么意思(教師要及時給學生解釋:這是表示厘米的意思,是一個長度單位)。
、谟袛(shù)字,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一步追問:這些數(shù)字對著哪些刻度線,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學生回答:0、1、2、3……)
、劢處熞龑W生在刻度線上找到“0”教師介紹:尺子的左端從0刻度開始,表示刻度從這里開始(這叫尺的0刻度)。
、芙1厘米長度的表象。(用投影儀指導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觀察刻度尺“0~1”是幾厘米(從0到1是1厘米),從“1~2”是幾厘米,從“2~3”是幾厘米……(都是1厘米)。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作出說明:這樣的相鄰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刻度線間隔是相等的。
、菡J識刻度尺上的幾厘米。
從0到2有幾厘米,從0到4有幾厘米,從0到5有幾厘米,從0到6有幾厘米呢?……你的尺子上一共有幾厘米?教師對回答有困難的學生加于引導。
⑥同桌指著刻度尺上的具體刻度和長度互相說一說1厘米,幾厘米。如:從0到1是1厘米,從0到5是5厘米,從0到9是9厘米,從6到7是1厘米,從1到5是4厘米……
(2) 認識1厘米的實際長度。
①讓學生動手測量自己所帶的物品的長度,在尺子上量一量,如:圖釘?shù)拈L度大約是1厘米。
、谟脙蓚手指比一比1厘米的實際長度,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看哪個手指的寬約是1厘米,閉眼想象1厘米的長度,進一步形成對1厘米長度概念的表象。
③讓學生想一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如果學生舉出的物體很少,教師可以將在課前準備一些物體提供給學生測量,如:訂書針、透明膠帶的寬、瓜子的長、橡皮的厚等。
。ㄟM一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簡單問題的能力)
三、 動手操作,培養(yǎng)能力。
1、 學習用厘米量物體的長度。
。1) 教師在黑板上貼一些紙條,然后提問,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長度是多少嗎?用什么來量?
。2) 教師出示刻度尺。講解如何量紙條的長度,邊示范邊講解量的方法:先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尺子上的刻度是多少,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如:現(xiàn)在這張紙條的右端對著5,表示紙的長度就是5厘 米。
請同學們打開教科書第3頁紙條上面括號內填5,表示紙的長度是5厘米。
2、 小組合作。
再選取一個物體,測量之前,小組里每位同學先估計一下長度大約是多少,然后再測量,最后匯報估計結果與測量結果的誤差,從中讓學生實踐幾次,不斷調整自己的估計方法。
。ㄍㄟ^先估計再測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測意識,同時也提高了估測能力)
3、 量課本的長、寬。
以兩人一組,先估測再測量,合作量出自己的數(shù)學課本的長、寬,教師巡視指導。
4、 深化練習。
、拍銈冞想測量什么?
、谱寣W生把沒有測量的物體拿出來。(分小組進行)
、切〗M討論,根據(jù)本組要測量的對象,怎樣測量?
、刃〗M討論后動手測量。
、蓞R報。
5、 開放練習。
出示一張學生成績通知單,提出問題,要印50張成績通知單,請你去購買白紙。怎么辦,小組討論,全班匯報。
、庞霉烙嫹椒ǎ烙嬕I的白紙的長和寬。
⑵用測量工具量出白紙的長和寬。
、儆檬种副纫槐。 ②用眼估計。
。ㄗ寣W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四、 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長度厘米,知道了1厘米有多長,
學會了用刻度尺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總結了測量的方法,要把尺子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看右端對準尺子上的刻度是幾,就是幾厘米。在生活中,見到較短物體時,我們應先估測它的長度,再用刻度尺實際量一量,比一比,看誰估測的準。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設計,力圖體現(xiàn)新課程理念,本節(jié)課通過讓學生
識厘米和用厘米量。使學生認識1厘米的長度及用1厘米測量物體,初步體會測量方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對比回憶,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一、 體現(xiàn)問題性。
問題是科研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一門課程的鑰匙。所以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如在導入時,教師出示的兩枝長短不同的鉛筆,提問學生:“這兩枝鉛筆哪枝長哪枝短?”學生很快回答出來,這樣的問題是符合低年級學生實際的,教學具有坡度性,體現(xiàn)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會給學生造成一個懸念:“這兩枝鉛筆有多長呢?”這樣課堂氣氛才有渲染,達到了以疑激思的良好效果。
二、 體現(xiàn)體驗性。
體驗能使學生學習進入生命領域。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從認識到動手操作到應用,使學生體驗到“厘米”的知識形成過程,學生通過自己的動手操作和獨立思考,體驗數(shù)學活動充滿著活力與創(chuàng)造,這樣所學的知識記得深、記得牢。
三、 體現(xiàn)合作性。
本節(jié)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然后3人小組和2人小組合作探索測量方法及先估測后測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發(fā)揮自己估計結果,然后進行動手測量,看看誰估計的準。這樣能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及估測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和探索活動,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四、 體現(xiàn)多樣性。
課堂活動性強,練習形式多樣,在課堂活動上體現(xiàn)了全面性、趣味性、多樣性的練習,有利于學生全面鞏固所學知識,更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變枯燥為樂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shù)學的樂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本單元知識框架
二、本單元學習內容的前后聯(lián)系
三、與本單元相關知識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經入學以來一個月的觀察,我發(fā)現(xiàn),班上的學生,大部分都能夠根據(jù)事物的非本質的、表面的特征(如顏色、形狀等),獨自進行分類,一些基礎較好、領悟力較高的孩子已能夠根據(jù)事物的功用(個別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進行分類。
四、本單元教學目標
1.能按照某一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2.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3.在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五、本單元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在單一標準的分類活動中,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找出分類的標準,掌握分類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標準的分類活動中,由于學生已經學會了分類的基本方法,所以重點是讓學生學會選擇不同分類標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
教學難點:
使學生明確,在單一標準下的分類結果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而不同標準的分類,由于標準的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六、本單元評價要點
1. 學生能否獨自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
2. 學生能夠根據(jù)具體情況,自己提出分類依據(jù)。
七、各小節(jié)教學目標及課時安排
本單元計劃課時數(shù): 4 節(jié)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計劃
課時 授課
日期
單一標準的分類 讓學生初步體會分類的意義 1節(jié)
不同標準的分類 學會選擇不同的分類標準,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1節(jié)
練習課 通過充分練習,熟練掌握分類的基本方法 1節(jié)
單元測試及分析 檢測本單元的學生學習情況,及時進行查漏補缺 1節(jié)
合 計 4節(jié)
八、各課時教學設計
第一節(jié) 《單一標準的分類》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能按照某一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2.在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分類的意義,找出分類的標準,掌握分類的基本方法。
2. 教學難點:能夠體會到單一標準下的分類結果是既定的,不可改變的。
三、預計教學時間: 1 節(jié)
四、教學活動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分類。
老師用課件展示出一家商場里面,貨架上的商品擺放情況。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通過看課件,使學生明確商場物品有很多種。引導學生說出,商場是把一樣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二) 新知學習
【明確分類】
課件展示:(文具柜臺第一層是文具盒;第二層是練習本;第三層是筆。一位售貨員正在往柜臺里分類擺放文具。)
提問: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引導學生說出:售貨員是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貨員這樣,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板書課題)
一、鞏固發(fā)展,體驗分類
1.完成“做一做”的題目。
(1)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活動。
(2)小組活動,組內互相交流是怎樣分的,體驗分類的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分類的作用。
(3)匯報交流。
教師在巡視中指導,同時注意學生中分類的不同方法。
2.完成練習六第1至3題。
(1)第1題,啟發(fā)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并說一說是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
(2)第2題,指導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啟發(fā)說出:4輛車是同一類的。
(3)第3題,教師說明題意,學生互相交流,使學生明確其中一個與其他三個不是同類。
第二節(jié) 《不同標準的分類》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1.能選擇不同的標準對物體進行不同的分類。
2.在分類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
讓學生學會選擇不同分類標準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靈活性。
2. 教學難點:讓學生明確,由于標準的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三、預計教學時間: 1 節(jié)
四、教學活動
(一 )課前教具的準備:預先把數(shù)學書第39頁的“做一做”進行了改編,并用彩色卡紙做成水果卡片。把原來同一形狀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綠色的),改為同一形狀,底色卻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綠色、紅色和黃色,另兩種形狀也各有三種顏色)。并把制作的卡片放在1個大信封里,讓小組長保管。
(二 )新知學習
主動探索,實踐操作(學習不同標準分類)
1.活動中,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把水果卡片根據(jù)不同的'標準進行多次分類,從而使分類過程不斷地細化,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同一類物品按照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然后再通過分鉛筆等其它物品,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2.動手分水果卡片,初步體會到不同標準分類。
(分類前,老師應先提出具體的要求):
(1)分類前,每位同學先自己獨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將怎樣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組動手交流。
(2)當一個同學在發(fā)表他的想法時,其他同學要靜靜地聽,等他講完后再講講自己的想法或對他的話進行補充。
(3)分好后,上來給大家匯報的小組,請選好自己組的介紹員,還要有一個同學配合拿卡片。
3.再次實踐,鞏固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
師:現(xiàn)在我們再來動手分一分桌面上的鉛筆,這一次我們按照不同的標準分一分,比一比哪個小組的方法多。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操作完后,教師統(tǒng)計分的方法,并請方法最多的小組上來匯報。
4.師小結:通過剛才的分類,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分類結果在不同標準下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5、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分類
師: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處處接觸到分類,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過或接觸過分類?(學生自己匯報,教師適當追問: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處。)
(三) 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在水果的下面畫“○”
2.在會游泳的動物下面畫“√”
3.把同類的圈起來。
【提高練習】
1、 把不一樣的劃去。
2.把不同類的涂上紅色。
3.想一想,有幾種分法?
【拓展練習】
1.圈一圈,把下面的餅干分成三類。
2.想一想,有幾種分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一、教學內容:102頁—109頁
二、教學目標:
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計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全面達到本學期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表內乘法,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觀察物體,統(tǒng)計。
第一課時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教學內容: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教學目標:
1、復習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熟練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2、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估算。
教學重點:正確、熟練的計算,并能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巧妙的進行估算
教具準備:微機。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點: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討論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100以內的筆算加減法
筆算加法 筆算減法筆算加減混合 估算
2、教師:筆算加減法應注意什么?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1)相同數(shù)位對齊;
(2)從個位算起;
。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一;個位不夠減,從十位退一當十再減。
3、練習:算出下面每組數(shù)的和與差。
42、3654、29
4、教師:筆算加減混合運算需要注意什么?
練習:計算。
29+35+9 61-30+15
75-46+31 53-9-37
5、教師:估算兩位數(shù)加減法有什么方法?
練習:一本80頁的書,小明第一天看了32頁,第二天看了27頁,他大約看了()頁,大約還剩()頁沒有看。
二、綜合練習。
1、計算比賽:105頁第1題。
2、先估算,再筆算:105頁第4題。
第二課時 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學內容: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教學目標:
1、復習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觀念 ,知道他們之間的關系,能估計和測量長度。
2、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會判斷直角,會畫角和直角。
教學重點: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觀念。
教學難點:正確的畫直角
教具準備:微機、三角尺。
學具:三角尺。
教學過程:
一、梳理知識點:
1、學生看書自學,同桌討論米和厘米、角和直角這兩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
學生匯報。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線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畫角和直角
2、教師: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學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約有多長。
3、練習:填出合適的單位。
教學樓高12( ) 橡皮長2( )
小明身高1( ) 課桌寬60( )
4、教師:什么是線段?學生用自己的話表述。
練習:完成103頁第5題。
5、教師:什么叫角?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
學生在練習本上畫一個角、一個直角。
二、綜合練習。
1、(1)下面的圖形有幾個角?哪幾個是直角?
。2)在圖形里加一條線段,使它增加三個直角。
2、完成106頁第7題。
3、畫直角:完成106頁第8題。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數(shù)的加減混合計算。
【過程與方法】
學生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shù)學問題的過程,在交流、計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運用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并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的`書寫。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學生能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的良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并掌握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脫式計算。
【難點】
能正確進行脫式計算,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三、教學準備
教學圖片、課件、直尺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舊知
以小精靈明明帶我們去動物樂園,看見一群小動物,每個小動物身上還有一道算式,這個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學生說說每道題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讓學生動手計算,復習連加連減的計算。
(二)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第47頁例1:
圖書閱覽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來了38人,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觀察畫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問題(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該怎樣列算式)
3.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學生獨立列式并進行計算,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幾種情況: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綜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饋解法,初步感知(全班匯報交流:每種方法每步分別求的是什么?教師板書)
5.比較歸納,總結算法:(全班交流討論)
給出規(guī)定: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只有加法、減法運算時,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6.深化概念,運用計算
(1)講解脫式計算53-24+38的書寫格式,教師示范板書,邊講解邊說明計算方法,注意:等號上下要對齊。
(2)梳理提問:在書寫時,我們應該注意什么?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是怎么算的啊?
(三)鞏固練習、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種解法,F(xiàn)在我們知道“這天閱覽室共來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還可以怎樣求“閱覽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學生獨立計算,再匯報交流,列綜合算式:53+38-24,體會加減法混合運算,交換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改錯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指定學生說明錯誤的理由。
3.書中練習題:先學生說運算順序,再獨立計算全班交流,強調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四)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作業(yè):課后繼續(xù)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決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把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用于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
2、使學生能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一些小數(shù)乘法進行簡便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以及知識的遷移能力,數(shù)學教案-小數(shù)乘法的教學。
二、教學重點:
把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用于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乘法的運算定律對一些小數(shù)乘法進行簡便計算
三、教學具準備:
投影儀、小卡片等
四、教學過程:
。ㄒ唬土曇
1、按運算定律填空:
15×12= ×
。18×4)×25=18×( × )
。36+64)×7= × + ×
2、用簡便方法計算:
25×478×4 65×201
3、計算下面各題:
2.5×4.78×4 0.65×201
4、引入
這兩道題用豎式計算要很多時間,誰能想個辦法使這兩道題計算比較快呢?
。ǘ、教學新課
1、剛才幾位同學說的對不對呢?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對小數(shù)乘法是否適用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2、出示:
下面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
0.7×1.2〇1.2×0.7
。0.8×0.5)×0.4〇0.8×(0.5×0.4)
。2.4+3.6)×0.5〇2.4×0.5+3.6×0.5
學生口頭回答后提問:“把上面幾題與整數(shù)乘法的'運算定律比較,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整數(shù)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小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小學數(shù)學教案《數(shù)學教案-小數(shù)乘法的教學》。應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計算比較簡便。
3、利用運算定律計算復習中第三題。集體訂正時指名說說在怎樣計算簡便?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
。ㄈ⒄n堂練習
1、基本練習
完成練習三第4題。說出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把左右兩邊結果相等的算式用線連接起來。
0.25×89×4 65+65×0.01
1.25×68×0.8 4.5×10+4.5×0.1
65×1.01 100×4.5
78×4.5+22×4.5 0.25×4×89
4.5×9.9 12.5×0.8×68
(四)小結:
學生相互之間討論,談談自己本節(jié)課的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