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小學數(shù)學教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3-09-03 11:27:00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精華)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小學數(shù)學教案9篇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頁的例題,第10~11頁想想做做的習題

  [教材簡析]

  本課教學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教材提供學生熟悉的教室場景,讓學生通過觀察,領會上下、前后的含義,認識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組織學生領會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是相對的。想想做做通過看一看、擺一擺、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關系的習慣和應用意識,同時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空間觀念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物體之間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場景里體會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能比較準確地確定物體上下、前后的方位

  2 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決日常生活里的簡單問題,初步學會用上下、前后等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發(fā)展初步的位置觀念

  3 在分組學習中培養(yǎng)小組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揭示課題

  1 觀察:小朋友觀察自己寬敞、漂亮的教室,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 (黑板、講臺、課桌椅、小朋友)

  2 設疑:它們之間有什么樣的位置關系呢

  3 揭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一認它們之間的位置。(板書:認位置)

  二、討論交流,感悟新知

  1 出示主題圖教室

  提問:觀察主題圖,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 (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 (各小組推薦一名同學說一說) 告訴學生圖中四個小朋友的姓名

  2 討論交流

  (1)組內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 小明在小軍的什么位置

  (2)小組匯報。板書:國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軍前面

  (3)討論:國旗在黑板的上面,還可以怎么說 小明在小軍的前面,又可以怎樣說

  3 分組討論

  提問:你還能找出圖中哪些物體有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討論后匯報:

  地球儀在講臺的上面,講臺在地球儀的下面

  小紅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紅的后面

  4 聯(lián)系教室真實場景,感悟位置關系

  小組學生相互說一說、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

  指出:兩物體之間有一定的位置關系,

  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上面,那么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下面。

  如果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前面,那么另一個物體就在這個物體的后面

  5 游戲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認得準

  三、拓展應用,深化提高

  1 想想做做第1題

  先讓學生指一指、說一說,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讓學生轉換位置后說一說,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 想想做做第2題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學生獨立擺一擺

  (2)小組內相互檢查擺得對不對

  (3)小組采取互幫活動,把小朋友擺得不對的地方糾正過來

  3 想想做做第3、4、5題

  情境1:有幾只小動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也高興地趕來了。(投影演示動物圖)

  小朋友,你能說說這些動物之間的位置關系嗎

  小組討論后匯報

  情境2:小動物們?yōu)榱舜鹬x小朋友說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系,想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它們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來排排隊

  上來排隊的小朋友分別說一說,我前面有幾個同學,后面有幾個同學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據(jù)冰箱里物品擺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說一句話嗎

  情境4:最后,小動物們還邀請小朋友去看電視呢!(投影演示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學知識說一說它們的位置關系嗎

  小組交流后匯報

  四、總結評價

  1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學到哪些本領

  先讓學生互相說一說,再告訴大家

  2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種物品間的位置關系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劭傇u]

  認位置這節(jié)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在具體場景里體會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決日常生活里的簡單問題。具體地講,這節(jié)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 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 關系

  2 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描述物體所在位置,不但培 養(yǎng)了學生用上下、前后等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初步空間觀念

  3 選用了觀察、討論、游戲等生動活潑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喜聞樂見中主動探索位置關系的變化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4 重視學生學習過程的自我評價能力培養(yǎng)。如小組同學相互檢查擺得對不對;小組成員間開展互幫活動,把擺得不對的地方糾正過來等等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本單元是在一年級(上冊)學生初步認識整時和大約幾時的基礎上編排的。學生已經(jīng)知道了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能說出鐘面上的整時時間,還能識別鐘面上的整時剛過或不到整時的時間,這些都是教學本單元可利用的資源。

  先編排時、分的教學,然后教學秒。把時和分結合起來教學,有利于學生感受時間。由于1小時的時間比較長,一節(jié)課的時間還不足1小時,在課堂上可以借助分來體驗時。另外,認識鐘面上的非整時時刻,需要綜合應用時和分的知識。

  1. 看看、數(shù)數(shù)、算算,了解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

  第88頁例題利用小女孩7時30分上學的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看鐘表的愿望。提出的三個問題能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鐘面,首先要理解大格和小格的意思,鐘面上有12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5個小格就很容易知道。鐘面上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可以5格5格地數(shù)出來,在一年級(下冊)教材里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安排。

  認鐘面上的大格和小格要能正確、迅速地說出幾個大格里一共有多少個小格(如7個大格里有35個小格),這是順利說出鐘面上的時間是幾時幾分所需要的能力。2~9個大格里各有多少小格,要聯(lián)系乘法口訣記憶。10個大格、11個大格里面分別有多少個小格,可以通過45加5、再加5幫助記憶。

  2. 初步形成1時、1分的觀念。

  初步建立時間觀念是本單元的教學任務。1時、1分是基本的時間單位,學生認識1時和1分要經(jīng)歷充分的活動與體驗。

  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都是有關時、分的知識。教材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在鐘面圖上用色塊顯示時針走一大格、分針走一小格的意思,讓學生有意義地接受知識。形成1時、1分的觀念必須體驗它們的長短。想想做做編排了許多體驗1分的活動,有1分鐘脈搏大約跳動的次數(shù)、大約做眼保健操的'節(jié)數(shù)、跳繩的下數(shù),還有1分鐘能完成口算的題數(shù)等。這些活動要在課堂里逐一落實。可由教師掌握1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專心地數(shù)數(shù),并通過在括號里填這些數(shù)量,反思1分鐘能做些什么。這樣,他們對1分鐘有多長就會有切身感受,這就是1分時間的初步觀念。

  1小時比較長,在一節(jié)課上無法直接體驗。為此,教材設計了兩條體驗1小時的途徑: 是利用時、分的進率,從對1分的感受聯(lián)想60分會有多長,體驗1小時有多長;另一條是想想做做第3題,通過一節(jié)課的時間加一次課間休息時間,再加上若干分鐘正好是1小時來體驗。由于學生對一節(jié)課和一次課間休息的時間是有感受的,因此能間接地體會1小時有多長。關于時、分間的進率,要通過撥鐘讓學生發(fā)現(xiàn)。教材的安排是撥分針,讓分針走60個小格,看時針同時走了幾大格。通過分針走60小格(即60分),時針剛好走1大格(1時),推理得到1時=60分。

  想想做做第4題說出時針從12走到另一個數(shù)的位置上是多少時間,為下面認讀鐘面時間作鋪墊。

  3. 認讀鐘面上的時間。

  在學生已能認讀鐘面上整時時間的基礎上,第90頁例題教學認讀非整時時間。第一個鐘面,教學怎樣看時間以及怎樣讀、寫鐘面上的時間。出現(xiàn)8時零5分的鐘面,學生聯(lián)系已有經(jīng)驗能看到這個時間是大約8時,是8時剛過。鐘面上的一個扇形色塊,有助于學生看出分針的位置是從12起走了5小格,鐘面上的時間是8時過5分。教材告訴學生,這個時間要說成8時零5分,可以寫作8:05?梢姡状握J讀鐘面上的非整時時間是以大約幾時為起始,經(jīng)歷幾時剛過幾時過多少分規(guī)范地讀、寫時間的過程,有意義地接受讀、寫鐘面上時間的方法。

  例題中認識第二個鐘面上的時間是教學難點。由于時針非常接近4,學生往往誤讀成4時55分。教學時首先要明白這個時間是快到4時,進而看出4時少5分。然后利用鐘面上的扇形色塊,幫助學生理解4時少5分也就是3時過55分。這里的55分可以從11個大格是55個小格得出,也可以通過60小格減5小格算得?梢姡鉀Q難點要正確辨認鐘面上的時間是4時少5分,并把它轉化為3時過55分。

  想想做做第1、2題都是認讀時間的練習,教材作出由易到難的安排。第一個鐘面上的分針在12~6的范圍內;第二個鐘面是分針走過6以后的時間;第三個鐘面是分針接近12,且未到12的時間。每個鐘面都用扇形色塊幫助理解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從而正確認讀時間。第四個鐘面是分針剛過12的時間,隱含了可以與第三個鐘面進行比較的內容。在學生認讀鐘面時間的時候,要習慣于這樣想: 這個時間是幾時過了多少分。尤其要把快到幾時或幾時還不到轉化成幾時過多少分,這樣才能避免認讀錯誤。另外,第1題還練習寫出鐘面上時間的方法,第2題培養(yǎng)認讀各種鐘、表面上時間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3、4題把認讀鐘面時間的練習與日常生活相聯(lián)系,感受在校的作息時間都是固定的,每天的起床、睡覺時間也應該有規(guī)律地合理安排。第4題認讀左起第二個鐘面的時間可能是難點,不僅由于這個時間是9時不到,而且時針與分針十分靠近。要堅持原有的認讀時間的思路和方法。第5、6題變換認讀時間的練習形式,通過給鐘面畫分針和在鐘面上撥出指定的時間,維持學習熱情,進一步掌握認讀時間的方法。

  4. 感受秒,認識秒與分的關系。

  在認識時、分之后教學秒,一方面增加有關時間的知識,另一方面通過秒更好地體驗分。

  第92頁例題把認識秒分成三步進行: 首先在跑100米的情境中引出秒,感受計量不到1分的時間需要使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接著結合鐘面圖介紹秒針,用最長最細等詞語形象地描述,使學生很快地認識秒針;最后利用鐘面上1小格的扇形色塊,理解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想想做做第1~4題都是感受秒的活動?粗娒嫔厦脶樀淖邉樱棵肱囊幌率,通過有節(jié)奏地拍手,不但感受1秒是多長,還感受時間就是這樣1秒1秒地過去的。用接近60秒的時間從1數(shù)到60,是不看鐘面上的秒針,默默地體驗時間,既能體驗1秒的時間,也能體驗1分的時間。了解自己做一次深呼吸、跳20下繩、從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的時間,以及30秒時間能背幾句乘法口訣,也是在活動中感受秒。這些活動要合作進行,在做各項活動的時候,可請同伴幫助計時。另外,在積極參與活動的同時,要盡量保持安靜,因為體驗時間需要安靜的環(huán)境和平穩(wěn)的心態(tài)。

  秒與分之間的進率是學生在鐘面上發(fā)現(xiàn)的。要先調整分針和秒針的位置,使它們都正好指著12,便于看出秒針走60小格的同時,分針走了1小格。電子鐘的計時表示了幾時幾分幾秒,在鐘面上能看到時間1秒1秒地過去,再次體驗了秒。在8時30分59秒以后,鐘面時間變成8時31分0秒,讓學生思考這個變化,能加強對60秒是1分的理解。

  想想做做第5題是全單元知識的綜合練習,要聯(lián)系時、分、秒的觀念選擇合適的時間單位。如果發(fā)生選錯單位的現(xiàn)象,也要聯(lián)系1時、1分、1秒有多長的體驗糾正錯誤。如午睡1分鐘、1秒鐘夠嗎?又如25小時、25秒鐘各是多長?吃飯需要25小時嗎?25秒鐘夠嗎?

  本單元不要求進行時、分、秒單位的換算,如3分是多少秒、4時是多少分等。因為學生不具備進行換算的計算能力。想想做做第6題是在感受時間長短的基礎上進行的,因為5分的時間比5秒長,所以5分>5秒;因為1時是60分,所以1時<100分。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教材87頁例3、4和課堂活動

  教學內容:

  1、知道1小時有多長

  2、知道1秒有多長

  3、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時針走1大格是多少?分針走小格呢

  2、1小時是 多少分?

  3、1分你能做些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1小時是60分,那有多長?

  我門一節(jié)課有多少分鐘》課間休息多久?有多少分鐘了?那在休息10分鐘就是60分,也就是1時

  1小時能做些什么你知道嗎?

  學生舉例

  學生看書

  2、教學例4

  你的脈搏1分鐘跳多少次?那條一次是多少時間?

  有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嗎?

  那1秒有多長?

  學生回答

  觀察鐘面,認識秒針,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那秒針走一圈是多少秒?

  觀察秒針走一圈后分針走了多少

  得出1分=60秒

  三、課堂活動

  1、10秒你能 派多少個球?

  學生活動

  2、完成4題

  課后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一、課題:量的計量

  1.單名數(shù)、復名數(shù)的復習,并舉例.

  請你說說圖里學過的四邊形的名稱、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義.

  2.小組共同回憶探討.

  二、復習平面圖形的面積.

  談話:回到學校,馬明對手頭的材料認真研究起來。

  提問:你能幫馬明出個主意,更好地對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研究嗎?

  小結:用統(tǒng)計圖可以把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體。

  提問:我們根據(jù)統(tǒng)計表選擇什么樣的統(tǒng)計圖?為什么?

  總結:我們是根據(jù)統(tǒng)計圖的特點來選擇統(tǒng)計圖的,F(xiàn)在打開書p140,再看一看統(tǒng)計圖的特點與作用。

  三、根據(jù)統(tǒng)計表畫統(tǒng)計圖。

  要求:小組長拿出課前老師發(fā)放的制圖紙,在征求組員意見的基礎上合作制圖。每個小組3人,每人完成一種統(tǒng)計圖。

  引導評價板演學生的制圖。

  四、分析統(tǒng)計圖。

  出示討論題:

  1.從折線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產(chǎn)值增長得快?

  2、從條形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工作人數(shù)多?哪個廠的技術人員多?

  3、從扇形統(tǒng)計圖中可以看出,哪個廠的外銷產(chǎn)品占產(chǎn)品銷售總數(shù)的百分比大?

  4、綜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議馬明到哪個單位應聘,為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第四冊認數(shù)復習

  教學內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25頁8題——26頁14題

  教學目的:1、進一步掌握三、四位數(shù)大小的比較、估算等,使學生逐步形成萬

  以內數(shù)的概念,掌握有關數(shù)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發(fā)展數(shù)感。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并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喜歡數(shù)學的學習情感。

  教學重點:鞏固三位數(shù)大小的比較、估算。

  教學難點:感悟數(shù)與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具準備: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0——9數(shù)字卡片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教 學 過 程

  修改意見

  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通過尋找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數(shù)感

  采取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及獨立思考相結合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

  通過師生互動,結合游戲情景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

  讓學生充分感覺生活離不開數(shù)學。聯(lián)系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能力和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 激趣導入

  明明發(fā)現(xiàn)0——9這些數(shù)字有很多的樂趣和知識,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樂趣,你有興趣嗎?

  明明乘坐火車,他發(fā)現(xiàn)列車車廂的編號很奇特,和平時的車廂編號不一樣。媒體演示25頁8題。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車廂的編號嗎?

  1) 小組討論 找到規(guī)律

  2) 全班交流匯報 (百位、個位分別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車廂的編號應該為:555、464,373)

  3) 獨立解答 第二列火車的編號問題

  4) 小組交流匯報 判斷正誤

  二、應用拓展 25頁9題

  1,試一試: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隨意取出三張卡片為一組,可以組成三位數(shù),如:4、8、5 可以組成845、854 、548、584等等。 你試試看,看誰組的多。

  什么情況不能組成三位數(shù)?為什么?

  1) 可以組成那些三位數(shù)?讀出來

  2) 同桌倆人的比一比,誰的'大?為什么?說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誰最接近 26頁10題

  老師報數(shù),請你用卡片擺出來 每組2個數(shù)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讀數(shù)。

  2)你認為那些數(shù)和400最接近?

  4) 請拿400卡片的同學來到講臺。誰接近400青走到前面來,說出理由;ハ嘟涣

  。

  3,請你當裁判 26頁11題

  明明發(fā)現(xiàn)運動場上也有數(shù)字。請同學們看田徑場上的運動健兒們的編號

  1) 你認為他們的比賽結果是怎樣的?

  2) 按照編號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們的編號從大到小寫下來嗎?試試看

  4) 匯報交流

  4,請你來當家 26頁12題 生活中更離不開數(shù)學。明明家的電飯煲295元。媽媽說微波爐比電飯煲貴得多

  1) 貴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認為微波爐可能是多少錢?

  3) 300元夠嗎?為什么?說出理由

  三、鞏固深化

  1,請你做評委 媒體演示13題

  討論:1)誰家的書多?誰家第二?誰家的書最少?

  2)明明家的書與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說?

  2,看誰最聰明 26頁14題

  老師知道有一位同學家的書是212本,你知道是誰家嗎?

  1)如果我要在計數(shù)器上表示212,該怎樣表示?

  2)要用幾顆珠?為什么?

  3)你能用計數(shù)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數(shù)嗎?

  同桌交流

  四 、總結評價

  同學們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數(shù)字的奧妙,你有收獲嗎?你學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

  書

  設

  計

  數(shù)字樂園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

  學

  反

  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推理是數(shù)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的思維方式!边壿嬐评硎沁M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為打好這個基礎,本設計注重通過游戲活動讓學生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體驗推理的過程。同時幫助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并學會用語言表述推理過程。

  1.通過游戲活動激發(fā)興趣,經(jīng)歷推理過程,理解推理含義。

  低年級的學生對游戲永遠充滿了興趣。首先出示雙胞胎的照片,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況下讓學生進行猜想,進而引導學生了解要想猜對必須要有提示,體驗所給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結果也不一樣,調動學生猜的興趣和積極性。然后通過猜書活動、填數(shù)活動,引導學生根據(jù)已知條件進行判斷并得出結論,使學生經(jīng)歷推理過程,并初步理解邏輯推理的含義,即推理就是我們根據(jù)已知條件獲得一個結論的方法。

  2.幫助學生建立多種推理模式,并學會用語言表達推理過程。

  在小學階段主要是發(fā)展學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在某種情境和過程中推出可能性結論的推理。由于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基本都是借助語言表述,因此本設計注重引導他們借助表格來推理,也可以借助連線來推理,簡化了推理過程,感受思考問題方式的多樣性和簡潔性。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在推理的過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筆有據(jù)。讓學生根據(jù)所給的提示,清晰地表述自己在推理過程中的想法。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只有想得清,才能說得明。最后在教學中給學生留下一部分空間讓其交流、表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表格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導語:新學期開始,班里來了一對雙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壯,弟弟叫小壯(課件出示),你能分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為什么?

  (學生自由討論,匯報)

  生:我分不清,因為他們長得一模一樣。

  2.過渡:老師幫你們一下。(課件演示)其中的一個說:“我不是哥哥。”現(xiàn)在你們能分清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 說明理由,為什么作出這樣的判斷。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然后全班匯報)

  3.揭示課題:剛才同學們根據(jù)雙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話,判斷出了誰是哥哥,誰是弟弟,這種推理方法叫排除法。你們能根據(jù)老師給出的`提示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思維過程叫推理。其實這樣的推理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得非常廣泛,生活中有許多的事情需要我們根據(jù)已知條件來進行推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簡單的推理。(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實際問題引入,判斷哪個人是哥哥,哪個人是弟弟,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一、教學教材109頁例1。

  1.課件出示教材109頁例1,整理信息。

  (1)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把整理出的數(shù)學信息進行交流。

  (2)學生反饋:有語文、數(shù)學和品德與生活三本書,小紅、小麗和小剛各拿一本。小紅說:“我拿的是語文書! 小麗說:“我拿的不是數(shù)學書! 問題是小剛拿的是什么書,小麗拿的是什么書。

  (3)教師提示:剛才的這段話里包含著一些信息,我們需要把這幾句話整理一下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

  (1)教師組織學生先獨立思考,把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后小組交流。

  (2)指名匯報。

  預設

  生1:可以把人名和書名寫成兩行,根據(jù)條件連線。小紅拿的是語文書,就直接連線,剩下的小麗和小剛就只能連數(shù)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說她拿的不是數(shù)學書,那小剛拿的就是數(shù)學書,把小剛和數(shù)學書連上。最后把小麗和品德與生活書連上。

  生2:通過分析,我知道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那小麗和小剛拿的就是數(shù)學書和品德與生活書。小麗說她沒拿數(shù)學書,那就是說小麗拿的是品德與生活書,則小剛拿的是數(shù)學書。

  3.明確思考關鍵。

  (1)質疑:為什么幾位同學敘述自己的思考過程時都從“小紅拿的是語文書”開始呢?

  (2)學生小組交流,匯報。明確推理應抓住關鍵信息,層層分析,最終推導出結論。

  (3)師生共同總結:推理時,一般先找到最關鍵的條件,根據(jù)這個條件往往能得到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們進行下一步推理。實際推理時,方法有很多,邊讀邊思考是推理的一種方法。連線法和列表法能讓我們的推理過程更簡潔、直觀,我們可以根據(jù)需要選擇合適的推理方法。

  二、教學教材110頁例2。

  1.課件出示教材110頁例2。

  (1)讀題思考,然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提示:你們首先能確定哪行哪列的數(shù)?

  (先看哪一個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現(xiàn)了三個不同的數(shù),這樣就能確定這個空格應填的數(shù))

  A是幾?你是怎么想的?B是幾?你是怎么想的?接著該怎么填?

  2.探究方法。

  (1)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

  (2)指名匯報。

  (3)小組派代表上臺講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1、通過“打電話”的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需要用除數(shù)是小數(shù)除法去解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密切聯(lián)系。

  2、利用已有知識,經(jīng)歷探索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的過程,體會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

  3、正確掌握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案的計算方法,并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正確掌握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案的計算方法能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及學生活動設計

  個性調整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環(huán)節(jié)

  問提問生活中有哪個同學一、創(chuàng)設情創(chuàng)設“打電話”的情境,

  有打長途電話的經(jīng)驗。境

  1、出示文主題圖,讓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并討論如何解決“誰打電話的時間長”的問題。

  二、自主探2、組織學生探索如何計算4.83÷0.7和45÷7.2的究,創(chuàng)建數(shù)得數(shù)時,在探索之前,先引導學生比較這兩個算式

  和前面學習的小數(shù)除法有什么不同,使學生體會到學模型

  如果除數(shù)變成整數(shù)就好了,引導學生把新的知識轉

  化為已有的知識。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想法,但都是要把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使除數(shù)變

  成整數(shù),再按照小數(shù)除以整書的方法進行計算。1、試一試:其中37。1÷0。53和8。4÷0。56被除

  三、鞏固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擴大100倍后,被除數(shù)末尾需要補0,與應用2。7÷7。5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擴大10倍后,被除數(shù)

  比除數(shù)小,商的整數(shù)部分需要補0,在練習后反饋時要引起學生的注意。

  2、練一練/1,2,3——補充練習:

  1、把下面各題變成除數(shù)是整數(shù)的除法:4.68÷1.2=□÷122.38÷0.34=

  □÷□5.2÷0.325=□÷325161÷0.46=□÷□2.筆算。6.84÷0.91225.84÷1.799.6÷41.5

  220.5÷147

  3

  4

  一、創(chuàng)設情境二、自主探究,創(chuàng)建數(shù)學模型三、鞏固與應用

  呈現(xiàn)中國銀行20xx年3月公布的關于外幣和人民幣之間的比率。

  首先引導學生進行解答。由于貨幣的最小單位一般是“分”,以“元”為單位時第三位小數(shù)沒有意義,所以一般需要保留兩位小數(shù),因此學生將體會到求積,商近似值在生活中的應用。

  1、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用計算器算出得數(shù),然后根據(jù)得數(shù)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值。2、練一練:P71/1,2,3,4

  第1題:這是人民幣和港幣的兌換,12.5÷1。07,

  四、總結。超過了11元港幣;也可以用兵1×1.07,不到本世

  紀末2元,因此11元港幣不夠。

  第2題:這是人民幣和日元的兌換,要注意的是:5000×7.09所得到的近似值還需要去乘100.第3題:這是歐元換人民幣,5000×9.15=45750元不需要近似值.

  根據(jù)學生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這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并會分辨。

  過程與方法:觀察、交流、操作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的純樸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分辨五種常見的平面圖形

  教學準備:情境圖、學具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信息窗二的圖片

  引導學生觀察,這是一幅什么畫?圖片上都有些什么內容?

  二、學習有關圖形的知識

  1、觀察這幅圖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

  先讓學生自己找一找,每種物體各由什么圖形拼成的,重點引導學生能夠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觀察時,可以從上到下或從主要的牧童、牛開始,到周圍的事物。

  2、對不同的圖形進行分類。

 。1)學生在分類的基礎上明確不同圖形的.名稱。比如,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2)平行四邊形,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它與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進一步明確不同的圖形。

  3、比一比,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將長方形、正方形、圓形與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進行比較,明確今天所學的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以前學的都是由不同的面組成的立體圖形。

  三、課堂練習:

  1、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平面圖形

  2、畫一畫

  引導學生從學具盒中找到這幾種不同的圖形,然后利用手中的圖形畫一畫,在紙上畫出各種平面圖形。

  3、剪一剪

  將畫出的平面圖形用小剪刀剪下來,在剪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不同圖形的特點。

  4、拼一拼

  你能利用手中這些圖形也來做一幅美麗的圖畫嗎?

  學生拼完后,集體交流,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拼出的圖畫的各個部分都是由什么圖形拼成的。

  三、課堂

  本節(jié)課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能根據(jù)情境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正確計算加減法。

  教學難點:根據(jù)情境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

  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舉例子復習進位加法與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思考過程)

  一、基本練習

  指導完成第5題。

 。1)、獨立完成。

 。2)、選幾題說說思考過程。

  三、變式練習

  1、指導完成第1題。

 。1)、指導看懂題意。

 。2)、學生完成后交流結果。

  2、指導第2題。

  (1)、看圖理解題意。

 。2)、完成后校對結果。

  3、指導第3題。

 。1)、讀題,明確方法。

 。2)、學生獨立完成。

  4、指導第6題。

 。1)、填寫第1豎的結果,觀察4個算式與上面3個數(shù)的關系,得出規(guī)律。

 。2)、完成后2題。

  四、提高練習

  1、指導第3題。

 。1)、引導學生仔細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解決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

  2、指導第7題。

 。1)、看懂圖畫意思,提出數(shù)學問題。

 。2)、解決問題。

  五、開放性練習。(指導第8題)

  1、先獨立解題。

  2、在小組中交流,討論:怎樣才能把算式更好地寫出來?

  3、交流。

  六、總結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