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文教案范文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要求:
1.提高同學識字的興趣
2.引導同學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主動認字
3.鞏固復習學過的形近字,并力求書寫美觀,工整
教學重點:
主動認字,有興趣識字
教學難點:
字在田字格中擺放美觀、工整。如:少、無、手、毛、電
教學用具:
電腦、課件、實物投影、圖片、標牌
課前準備:
1.把“俺會認”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字,制成轉盤,內(nèi)設音、形、義
2.把“俺會讀”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標牌,制作成小型標牌,并配以適當?shù)膱D片
3.制作生字軟件
教學步驟:
一、講清要求,引出“俺會認”?
小朋友們!你們看,這些星星多漂亮呀!今天,孫老師要把它送給會聽、會說、會認、會讀還會寫的學習小組。大家可要努力喲!來!咱們一塊兒學習《語文園地(四)》
二、俺會認?
1.小女孩會認什么字?(生答)?
2.對,她不光會認字,她還會認好多字呢!你瞧!(點出轉盤。)?
3.你們會認嗎?誰會認?(引導同學自由認讀:杏、林、休、森、松、桃、橋、機。)?
4.請3位同學當眾大聲認
5.6個學習小組開火車認
6.小朋友們認的對,讀的準?墒,你們知道嗎?這8個字里藏著秘密呢?聰明的小朋友一看就知道。(引導同學觀察轉盤上的8個字與“木”字的關系。)?
7.為什么這些字里都有個“木”字呢?請小朋友們在小組里商量商量。(學習小組討論。)?
8.玩游戲“玩轉盤,猜字謎”(教師支配轉盤轉動。引導同學在玩中發(fā)現(xiàn)每個字里有“木”的原因)
9.全班再認讀一遍
三、俺會讀?
小朋友們認得真好,咱們接著往下學。(點出“俺會讀”。)?
1.小男孩讀什么?(出兒童電影院)?
2.你會讀嗎?你是怎樣會讀的'?(引導同學說。)?
3.告訴你們,兒童電影院就是這個地方的標牌。標牌大都掛在一個地方大門邊或大門上,你們見過嗎?(引導同學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
4.標牌該怎樣讀呢?誰會讀?(指導同學正確朗讀標牌上的短語。)?
5.出示8個標牌,讓同學自由朗讀
6.再出6幅圖,讓同學在小組中選出合適的標牌貼在圖上。(引導同學在小組內(nèi)互相討論交流完成一項任務。)?
7.每個學習小組向全班同學匯報小組貼的是什么標牌,為什么這樣貼,該怎樣讀?(教師相機指導,引導同學正確讀出語句。)?
(四)律動?
(五)比比寫寫?
1.出生字。請小朋友們仔細看大屏幕,比一比,這些挨著的字有哪些地方不同?你想說哪一組,就說哪組。(小朋友在小組內(nèi)自由說。)?
2.大家說得好,還能不能寫好呢?請小朋友們翻開書第100頁,在書上寫寫這些字,注意擺好寫字姿勢。(生書寫,師巡視。)?
3.請3位同學,把自身寫好的字,擺在實物投影下,讓全班同學欣賞,評一評哪些字寫得美,美在什么地方;哪些字,寫得不夠工整,問題在什么地方?(教師相機指導“少、手、毛、電、幾”字在田字格中的關鍵筆畫。)?
4.全班同學在田字格本上再寫幾個“少、手、毛、電”字鞏固鞏固,要求寫得美觀、工整。(生寫,師巡視。)
點評
語文園地的編排,完全從同學的角度動身,激勵同學進行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體現(xiàn)了課程理念上的更新。孫靜老師完全領會了編者的意圖,掌握了語文園地的特點,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主動”“興趣”上。無論是公開課教案,還是教學流程,都始終抓住了具有自信心,具有激勵性,具有親切感的“俺會……”,不停的用“小女孩會認,你會認嗎?”“小男孩會讀,你會讀嗎?”來激發(fā)同學主動學習的熱情,讓同學在興趣盎然中去認、去讀、去比、去寫
孫靜老師的教學,還注意了以轉變同學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來改進自主的教學。雖然面對的是六、七歲的小朋友,但是孫靜老師還是采用了分組討論,同學自身觀察分析交流匯報等合作學習的方式。小朋友通過小組討論會認字與“木”的關系,通過玩轉盤,猜字謎的游戲,通過觀察、認讀圖畫和生活中的牌匾,通過交流匯報識字體會等多種方式把語文學習與同學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同學體會到:語文學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沒有什么課內(nèi)外,校內(nèi)外的鴻溝。這樣做,能夠引導同學有意識地關注身邊的漢字,激發(fā)同學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在生活中主動識字。有利于促進課內(nèi)課外,校內(nèi)校外的結合,有利于貫徹生活處處皆語文的理念
孫靜老師的教學寫字指導比較具體、實在,同學書寫落實。指導寫字時,孫老師充沛發(fā)揮了田字格和范寫的作用,對難寫字易錯字的關鍵筆畫、起筆進行了具體指導、范寫。當同學練寫后,又請幾位同學把自身寫好的字,擺在實物投影下,讓全班同學欣賞、評議,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不過,本課教學假如能更加注重課型特點(偏重于同學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以及拓展、運用)就會更好地突現(xiàn)本教材的特點。在訓練過程中應大膽放手讓同學進行真正的實踐活動,教師的“牽引”不要太多。例如:“俺會認”這一環(huán)節(jié),還可讓同學充沛發(fā)表意見說出不同的構字理由。因為小朋友識字、認字的思維活動是多維的,在相互思維碰撞中啟發(fā)出更多的求異“火花”。此外,在“俺會讀”的引導中,假如能對同學讀牌匾的過程中進行適當?shù)恼Z感訓練,效果會更明顯些。因為“會讀”不只是能讀出牌匾上的字音,而且應從大體上知道牌匾所示的處所是干什么的,它與別處有什么不同。通過讀,就能協(xié)助同學初步感悟出如何說話才干更明白地表達意思,以達到“會讀”的真正目的。
語文教案 篇2
課前透視:
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兒童化的口吻描寫了泉水從沖出石縫到匯入大海一路經(jīng)過的地方及發(fā)生的故事。山腰的水池、山間的平地、山坡的果園、靜靜的山谷四幅場景意境優(yōu)美,極富畫面感。語言清新明快,充滿詩情畫意。孩子們見慣了礦泉水,很少見過山泉水。課前教師可布置學生搜集泉水的相關資料,有條件的還可以親自去看一看。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潛在優(yōu)勢,引導學生個性化的自讀自悟,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抓住描寫四幅場景的句段感悟泉水的純潔無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自讀自悟認識泉水多、清、甜、美的特點,體會泉水一路奉獻的精神和奉獻的幸福感。
教學重點:
識記生字,品詞析句,感悟泉水的快樂、無私。信息資料:課文錄音帶、音樂磁帶《泉水丁冬》、生字卡片、搜集泉水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切入舉偶
1、課件導入。播放泉水的畫面:你知道什么是泉水嗎?(從地下流出來的水)啟發(fā)學生說說自己見過的泉水的樣子。
2、歌曲導入。師生隨著音樂磁帶共唱《泉水丁冬》。師:丁冬的泉水多么美妙!但是你們知道泉水是從哪里來的嗎?(板書課題)
【輕松優(yōu)美的樂曲,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激發(fā)了學生探究讀文的欲望。】對話平臺感知
1、學生聽課文錄音帶(或師范讀),思考:泉水從哪里來?最后又到哪里去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交流
1、小組長用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字情況。注意哦和我讀音的不同;脆是平舌音。
2、組內(nèi)學生輪流讀課文,做到讀音正確,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讀不好的句子大家共同指正,反復多讀幾遍。
3、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在組內(nèi)展示朗讀,互相評價打等級。
【低年級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至關重要。此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組內(nèi)資源優(yōu)勢,互補共享。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體驗到讀書的樂趣,有效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朗讀1、細讀課文,思考:泉水流過哪些地方?一路上遇到了誰?2、指名讀課文前三自然段,重點指導泉水說的話,揣摩它的心態(tài)和神情。來吧,來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鏡子。(重點讀出泉水自豪、歡快的語氣,突出多清的特點。)3、范讀仿讀指名讀分組讀齊讀競賽讀。
【朗讀訓練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強語感的重要途徑。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讓學生與文本直接對話,使他們初步體會到泉水的快樂和無私!勘痴b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課文13自然段。(看圖背誦、想情節(jié)背誦、看板書背誦)
2、練習背指名背分組競賽背。寫字學習瓦、泉、然、結、塔
1、學生觀察先練習書寫,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范寫指導,重點強調(diào)塔字右下是合,中間的短橫不能少;泉字下邊是水,豎鉤右邊是兩筆,不要合成一筆。
2、開展小小書法家擂臺賽,師生共同評選。評教師:老師寫的字請學生評價。學生互評:學生田字格中的'字,互相評價。
3、寫得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
【讓學生參與評價,利于培養(yǎng)審美情趣,提高寫字質量。同時教師以伙伴的身份參與學生活動,更營造了融洽的學習氛圍!康诙n時對話平臺讀文學習47自然段。
1、運用上節(jié)課的方法,學生練習讀泉水的話,體會它自豪、歡快的心情。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飽了,你們能結出更大更甜的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
2、師生合作采用引讀、分角色讀、配樂朗讀等形式進行讀文。
3、回讀全文,交流:你覺得泉水怎么樣?喜歡它嗎?自愿展示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咎鑫谋荆x說結合,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泉水的奉獻精神!肯胂
1、丁冬的泉水還會流到哪里?一路上它還會看到什么?為大家做些什么?
2、補充說句子:泉水流到,它看見了,泉水說:
【發(fā)揮教材的示范作用,給學生自由發(fā)揮、想象的空間,訓練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和合理性,體會泉水給人類帶來的好處!糠e累讀課文,自愿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還可以仿照書上詞句的形式另寫幾個詞語或句子。(如很多很多、很清很清、很甜很甜、很美很美唱吧,唱吧!我的琴聲很美很美,正好為你清脆的歌聲伴奏。)
【讓學生讀、摘、寫詞語,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激發(fā)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提高了運用語言的能力!
練習1、填空
()的杜鵑花
。ǎ┑纳碛
()的鏡子
。ǎ┑纳焦
。ǎ┑母杪
。ǎ┑墓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1)泉水有()、()、()、()的特點。
。2)泉水流過()、()、()、()。
3、熟讀課后練習我會讀中的小韻文,然后小組合作進行朗讀表演。鼓勵有興趣的同學把它背下來或抄下來。實踐以小組為單位,組織一次公益活動,如,打掃街心公園的衛(wèi)生,制做保護環(huán)境的宣傳牌,幫助軍屬做家務為社會奉獻愛心。
【充分開發(fā)語文課程資源,增強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繉懽謱W寫股、脆、杜鵑四個字,把重點放在總結月字作旁以及在字的左下時的變化規(guī)律上?梢越Y合第四課的骨字,將骨、鵑、股、脆四個字在田字格里放大,引導學生觀察并總結:月字在旁撇不變,月字在下撇變豎。
另外脆字右下的,不要寫成巳。
相關鏈接:
1、泉水。從巖石裂縫或地下涌出地面的地下水。泉水在山區(qū)較為常見,因為山區(qū)的地形多經(jīng)山體運動的強烈切割,有利于地下水流出。泉水按流出地面的差異,可分為下降泉和上升泉;按泉水的溫度可分為溫泉、冷泉和普通泉。許多江河湖泊都是由眾多泉水匯成溪流聚集而成的。泉水不僅可以灌溉農(nóng)田,供給人們飲用,有些泉水煮熟后還可提制食鹽,還有的泉水具有保健作用。
2、飲用天然礦泉水和天然泉水,山泉水有何區(qū)別?飲用天然泉水,山泉水和飲用天然礦泉水都屬于一種類型的水,它們都是無污染的地下水,都含有一定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其成分,流量,溫度相對穩(wěn)定.唯一的區(qū)別只是飲用天然泉水,山泉水的特征組分的含量尚未達到礦泉水的界限指標.飲用天然泉水,山泉水是僅次于礦泉水的優(yōu)質飲用水.
語文教案 篇3
教案示例
重點:
、侔盐彰恳皇鬃髌吩鯓尤谇橛诰,通過創(chuàng)造出一種意境來表達自己的胸襟、情懷或生活情趣的。
、诎盐贞P鍵詞的準確詞義,體味作者遣詞造句的妙處。
難點:
理解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觀滄!
。ㄒ唬┳骷易髌泛喗
。ǘ╊}解:漢代樂府詩一般無標題,《觀滄!愤@個題目是后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后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志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nèi)容沒有聯(lián)系。
(三)朗讀詩歌指導:先范讀再由學生試讀。
。ㄋ模┲笇W生評析詩句。
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重點落實以下問題:
1.全詩12行,除開頭兩行外都是寫景,說說開頭兩行的作用。
2.區(qū)分一下哪幾行寫實景,哪幾行寫想象之景虛景。
3.寫實景中有動有靜,分析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歸納: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這是繼承《詩經(jīng)》中直陳其事的寫法,顯得很質樸。
第二層(水河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是動態(tài);山島聳立,是靜態(tài),相互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再寫草木,仍然是靜態(tài),次及洪波,又回到動態(tài),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實景。
第三層(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這是寫詩人的主觀感受,是從兩個若字看出來的。
4.海是很難寫的,可是讀了這首詩,我們每個人大概都會感到海的偉大。這首詩究竟好在哪里呢?
。ㄎ澹┬〗Y全詩的寫作特色,并請同學們帶著感情,再次朗誦這首詩歌。
。R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二、《次北固山下》
(一)作家作品簡介
。ǘ├首x這首詩
。ㄈ┲笇W生評析詩句,整體把握詩的內(nèi)容。
1.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為什么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
2.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為什么要特地提到潮平?
3.江春入舊年一句中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
4.為什么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5.名句分析。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lián)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xiāng)愁有關,這樣說有根據(jù)嗎?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
6.這種鄉(xiāng)愁并不使人感到低沉,請你體會其中的道理。
。ㄋ模┊斕帽痴b。 由于詩的意境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應當比較易于成誦。
三、《望岳》
。ㄒ唬┳骷易髌泛喗。
。ǘ┲笇W生評析詩句。
重點討論下列問題:
1.詩題叫《望岳》,可見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詩中句句都是寫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遠有近,有虛有實。試以兩句為一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樣的不同。
2.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
3. 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放各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詩人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4.造化兩句。問:神秀,指英靈之氣,這是古人的說法。試聯(lián)系前面一句說說這句的意思。
5.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
6.蕩胸兩句。大意已見注釋。問:這兩句寫詩人望岳所見,試作具體描述。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7.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項。問:詩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卻能一覽(全都看到)眾山小,這說明了什么?
。ㄈ┍痴b指導。
第二課時
四、《如夢令》
。ㄒ唬┳骷易髌泛喗
(二)教師領讀這首詞。
(三)指導學生評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所敘述的事發(fā)生在哪一個季節(jié)?
它是詞人當天寫的嗎?為什么詞人經(jīng)常想到這件事呢?
。ㄋ模┚毩暠痴b。學生試背后,教師略說讀的節(jié)奏,再領讀一次,務求節(jié)奏鮮明。
。ㄎ澹├^續(xù)討論,深化理解。
1.這首詞記的是女詞人的一次郊游,是她獨自去的嗎?
2. 為什么會誤入呢?還有別的原因沒有?
3. 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誤入的?
4.既誤人,慢慢劃出去,不也行嗎?
5. 你能想象出爭渡的情景嗎?
6.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完整地敘述這件事的經(jīng)過。
。┙處熢俅晤I讀。
。ㄆ撸┬〗Y
五、《西江月》
。ㄒ唬┳骷易髌泛喗椤
。ǘ╊}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jīng)常行經(jīng)風景優(yōu)美的黃沙進中。
。ㄈ┙處燁I讀全詞一至二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也可讓學生試讀。
。ㄋ模┲笇W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 詞人這次夜行的路程長不長?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
2.路長,為什么要夜行?這時是什么季節(jié)?
3. 說豐年的是誰?
4.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來敘述上片的內(nèi)容。
5.下片一開始就說七八個星天外,這意味著什么?
6. 兩三點雨山前,雨不大嘛,詞人著急么?
7.詞人此刻一定是快步急行,他對這條路熟悉么?
8.再看最后兩句,注釋里的話跟詞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為什么要用倒語?
9.補充解釋:詞中常常出現(xiàn)倒語,有的出于表達內(nèi)容的需要,有的出于押韻的需要,更多的是兩種需要兼而有之,這兩句就是這樣。
10. 由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表述下片內(nèi)容間參照上片的表述方式。
。ㄎ澹┬〗Y這首詞的寫作特點
教案點評:
以朗讀帶動教學,在朗讀中加深對詩詞的理解。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韓愈關于尊師重道的論述和本文的思想意義,語文教案-師說 教學設計示例(二)。
2.學習借鑒本文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
3.積累文言知識,掌握實詞“傳、師、從”,虛詞“以、也、則、于、乎、所以”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區(qū)別古今異義詞語。
4.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了解文章的整體思路。
2.學習本文正反對比論證的方法。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并解題
初中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叫《馬說》,《馬說》實際上是“說馬”,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說老師”,說“從師風尚”的文章,叫《師說》。
“說”是一種文體,偏重于議論,可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
二、作家作品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郎”。死后謚“文”,故又稱“韓文公”,作品收錄于《昌黎先生集》。
韓愈和柳宗元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提出了“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nèi)容深刻,語言質樸,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優(yōu)秀散文傳統(tǒng)、倡導古文運動,把當時的文體從矯揉造作的駢體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古文的基礎,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寫作背景
魏晉以來,門第制度十分嚴格,分為高門和寒門,門第觀念嚴重破壞了從師學習的'風氣。到唐代,魏晉以來形成的門閥制度仍有沿襲,關于韓愈寫此文的背景,從柳宗元的《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一段可見一斑。柳宗元說:“由魏晉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世果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居長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東,如是者數(shù)矣!庇纱丝梢婍n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師道,勇氣可貴,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四、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看書下注釋,查字典,初步理解文章含義,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標記。
2.教師板書需正音的字:
3.請學生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nèi)容,并注意斷句,聲調(diào)等。
五、分析課文
1.第1段
(1)補充注釋
、俟胖畬W者必有師。
學者,古今異義,今指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文中指求學的人。
、谏跷崆。
乎,在。
、畚釓亩鴰熤
師,以……為師,動詞的意動用法,高中一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師說 教學設計示例(二)》。
④吾師道也。
師,從師學習。
(2)理解分析
、俦疚牡闹行恼擖c是什么?
“古之學者必有師!
②教師的職責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蹚睦碚撋详U明從師學習的必要性。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軗駧煹臉藴。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聞道者我就可以拜他為師。
、輳膸煹脑瓌t。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3)學生當堂背誦第1自然段。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第1段。
2.課后練習二、三、四。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yè)
1.課后練習二、三、四。
2.補充講解
。1)通假字
、賻熣,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受通“授”。
、诨驇熝,或不焉。
不通“否”。
。2)虛詞
、僦
古之學者 之,助詞,的。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之,助詞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之,取獨
句讀之不知 之,倒裝標志
作《師說》以貽之 之,代詞
②其:
其為惑也 其,代詞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人稱代詞
其可怪也歟 其,副詞,表推測
于其身也 其,人稱代詞
(3)詞類活用
、賽u學于師 (形→意動)
、谖釓亩鴰熤 (動→意動)
、劬涫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倒裝)
二、分析課文
1.第2段。
。1)請學生朗讀
(2)分析
、佟皫煹乐粋饕簿靡印痹诮Y構上起什么作用?
明確:承上啟下。
、凇皫煹馈敝甘裁矗
明確:“師道”是從師原則和風尚,指上文中所講的“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蹚膸煹娘L尚不再流傳,是因為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為了批評“恥學于師”的人,作者從哪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論證?
明確:
a.古之圣人
今之眾人
結論:“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b.愛其子
于其身也
結論:“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c.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結論:“師道之不復,可知興。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3)背誦
2.第3段
。1)學生朗讀。
。2)分析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闡述了什么觀點?
明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诳偨Y:“圣人無常師”語出《論語·子論》,包含著廣泛學習的意思。要想得到廣泛的知識,就要向許多內(nèi)行人學習,在這方面,孔子給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韓愈從“圣人無常師”出發(fā),針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觀點,很有意義。
。3)背誦。
3.第4段。
。1)分析:
①作者用哪些話明確表示了他的立場?
明確:“不拘于時”,表示他反對“恥學于師”的壞風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贊成以道為師的從師風尚。
、凇肮诺馈敝械摹暗馈敝甘裁?
明確:儒家道德。
、郾径蔚淖饔檬鞘裁?
明確:說明了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10個生字,并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文章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中重點詞語的作用。
3.引導學生理解老師這么做的原因,進而教育學生要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增強學生集體主義的意識和觀點。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認讀本課10個生字,并掌握本課生字、新詞。
2.理解文章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中重點詞語的作用。
3.引導學生理解老師這么做的原因,進而教育學生要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增強學生集體主義的'意識和觀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內(nèi)容,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句子中重點詞語的作用。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1.學習并掌握本課生字及新詞。
2.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復備
一.談話,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引導質疑。
全班齊讀課題,并質疑。
二.檢查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語。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引導評價學生朗讀情況。
3.出示本課生字,認讀,正音,指導口頭組詞。
4.出示本課詞語,朗讀,理解。
5.指導學生輕聲朗讀課文。
1.個別分段朗讀課文。
2.評價朗讀情況。
3.認讀本課生字,正音,口頭組詞。
4.朗讀,理解本課詞語。
5.輕聲朗讀課文。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小組討論:這篇課文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
2.全班交流,歸納各自然段段意。
3.再讀課文給同桌聽,讀完討論: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再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段意和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四、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擴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完成作業(yè)。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重點語句的含義,教育學生要團結友愛,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增強學生集體主義的意識和觀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復習導入。
1.聽寫詞語。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1.聽寫詞語。
2.說說課文主要內(nèi)容。
二.精讀課文,感悟體會。
1.讀第一自然段,抓住“殘酷”一詞,讓學生理解,并說說,此時,如果你是蘇珊的同學,你會對她說什么呢?
2.出示自學提綱,自主學習第二段:
。1)你認為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2)你為什么認為她是這樣的一個老師呢?
。3)如果你是老師,你還會用怎樣的方法來幫助蘇珊呢?
3.反饋自學情況,并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熱情、鄭重”等詞語。
4.指名分段朗讀3、4自然段,指導正確、流利、有感情。
5.齊讀最后一段,說說你是怎樣理解最后一句話的?理解“似乎”這個詞語,說說你知道蘇珊是忘記了什么?同學們又是忘記了什么?
1.反饋學習情況,并朗讀體會重點詞語、句子。
2.有感情朗讀自己最受感動的部分。
三、總結全文。
1.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想對蘇珊說的?你又有什么想對老師說呢?
說說自己想對蘇珊和老師說的話。
四.布置作業(yè)。
完成課后思考練習2。
板書:
蘇珊的帽子
蘇珊愛同學們
體諒↘↗教育
語文教案 篇6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旅游、偵察、愚蠢、爭先恐后、若無其事”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教育。
3、豐富見聞,激發(fā)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課前準備】
教師課前在小黑板上
抄寫:
1、生字新詞。
2、兩組要比較的句子。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1、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專題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今天,我們先來學習一個真實而又令人難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
(板書課題)
二、自由朗讀,自主預習
1、按常規(guī)或按要求自讀自學:
把課文讀兩三遍,讀通讀順;認讀生字,找出生詞,查字詞典理解生詞,標自然段序號,想一想課文大意。
2、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詞認讀與理解情況:
指名讀,想讀哪些就讀哪些,想說哪個詞義就說哪個,有的詞語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欲出又止、魚貫而出、氣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 筑巢 幼龜 沙灘 偵察 企圖
情愿 蠢事 返回 海鷗 補救
爭先恐后 欲出又止 若無其事 見死不救
魚貫而出 愚不可及 氣喘吁吁 響徹云霄
3、指名或推薦學生逐段朗讀全文,檢查是否達到正確、流利朗讀課文,重點指導難讀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4、匯報:
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與重點:了解課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義并從中受到啟發(fā),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以演促讀,感悟“蠢事”
1、出示句子: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們讀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請自由讀第三、四、五自然段,等一會兒,我們來分角色表演表演這三個自然段敘述的情景。如果你會表演了,也就讀懂了。
3、演中促讀,演中理解:
⑴ 請一個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請兩個學生扮“幼龜”“嘲鶇”,帶頭飾上臺表演,大家邊聽邊看。表演后評議,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欲出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并理解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比較并書寫“幼”和“幻”字;引導學生抓住“突然”“啄”“拉”評議“嘲鶇”的表演,范寫“啄”字。
、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詞語,如“焦急”“若無其事”“冷淡”“極不情愿”“頹喪”,自由讀該段,要求讀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讀,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范讀、模仿讀、比賽讀,初步讀出感情。最后指名上臺表演,教師采訪“向導”扮演者:你說“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這是什么意思呢?引導學生初步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3、想象課文描寫的場景,分小組再說一說。
4、回答:
我們干了一件什么樣的“蠢事”?
5、比較句子:
下面兩個句子有什么異同?
我們干了一件蠢事。
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過比較,并聯(lián)系課文明確:我們的.確是弄巧成拙,好心辦壞事,是“愚不可及”。然后范寫“愚蠢”,學生在草稿本上寫兩遍。
四、課堂小結,完成練習
自主讀課文,遍數(shù)自定,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導讀課文,感悟“啟示”
1、觀察課文插圖,說說圖意。
2、課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這幅圖的情景,請大家再自由讀一讀。
3、默讀六、七自然段,展開想象:
食肉鳥是怎樣“飽餐一頓”的?請大家展開想象寫幾句話,描述一下,并寫一點兒自己的感受。
4、指名讀自己寫的片段,表達出自己的心情。
5、比較句子,體會“悲嘆”“根本”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 向導一邊走一邊說:“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就不會受到傷害!
⑵ 向導一邊走一邊發(fā)出悲嘆:“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6、感悟啟示:
同學們,如果你們就是當時在場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們一定從這件事中受到了教訓,得到了啟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啟示對大家說一說吧!
在學生廣泛發(fā)言后,請大家找到《黃河是怎樣變化的》的“閱讀提示”,畫出其中一句話,并齊讀;“如果不按照自然規(guī)律辦事,往往會產(chǎn)生與我們的愿望相反的結果!
二、朗讀全文,歸納大意
1、齊讀課題,再指名說說課題的含義和“道”的意思。
2、朗讀全文,歸納課文主要內(nèi)容:
先指名說一說,如果學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讓學生填空式地說一說,最后小結方法──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
三、明確要求,啟動“綜合性學習”
1、讀一讀“綜合性學習”的安排,說一說活動方式與要求。
2、分組商議:準備怎樣開展這次活動。
3、全班交流,教師針對實際情況提出活動要求和注意事項。
4、課余時間學生分頭行動,教師及時了解情況。
語文教案 篇7
一、 說教材
《飛向太空的航程》是高一語文必修<一>“溝通與應用”板塊中的一篇通訊。通訊是新聞體裁的一種,它除了具有新聞真實性、及時性的特點外,還有生動性、完整性和評論性的特點。本課從“神舟”五號飛船發(fā)射成功寫起,回顧了中國載人航天史,在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中,使現(xiàn)實事件有一種歷史縱深感,要引導學生學習這種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的寫法。課文的結構簡單,它不但具備新聞的基本結構特點,而且還有首尾圓合型的結構特色,要引導學生分析總結。
二、 說學情
高一學生已掌握了新聞的基本知識,具備了獨立閱讀新聞作品的能力,但是理性認識不足。同時學生的基礎層次不同,閱讀時,抓表層易,知本質難;知思路易,理思路難;知局部易,觀全文難;習得知識易,遷移能力難。
三、 說教學目標及依據(jù)
依據(jù)教材分析與學情分析,根據(jù)新課標“三維目標”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確定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2、分析本文結構,提高分析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概括提取本文的主要信息,完成本文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情感與態(tài)度
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心
教學重點: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
教學難點:體會歷史和現(xiàn)實相結合的寫法
四、課時:一課時
五、說教學流程:(結合課件)
(一)導入語(屏顯“嫦娥奔月”圖和“萬戶飛天”圖)
從遠古時期嫦娥奔月的神話,到敦煌的飛天壁畫,再到人類真正的“航天始祖”萬戶,我們這個古老民族的飛天夢已經(jīng)做了幾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隨著中國國力的富強,科技水平的提高,國人才能親眼目睹這一夢想的實現(xiàn)。到底如何讓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向太空的航程》
(二)自主學習(屏幕顯示)<依據(jù)自主學習原則>
1、了解通訊 除去真實、時效的新聞性特征,通訊的'主要特點有:
(1)生動性。 (2)完整性。 (3)評論性。
目的:了解通訊自身的特點。方法:邊讀邊劃。
2、詞語積累 (注意這幾個詞的意義和寫法)
聳入云天 扭轉乾坤 一鼓作氣 不同凡響
翌年 橫亙 醞釀 塵封
方法:利用注解和工具書。
(三)合作學習-----教師質疑,學生討論。<依據(jù)合作學習原則>
(1)通讀全文,理清文章脈絡:找出導語、主體、結尾部分。(屏幕顯示)
目的:掌握新聞的基本結構,完成教學重點的學習。
(2)梳理主體部分:中國實現(xiàn)“飛天夢”的歷程中,有哪幾個意義重大的事件。(屏幕顯示)
目的:理解本文的記敘順序,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心。(情感目標)
(3)綜合全文,理解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的雙重含義(屏幕顯示)
(四)分析與探究<依據(jù)探究學習原則>
(1)這是一篇典型的新聞報道,它是如何體現(xiàn)新聞的真實性的,請舉例說明。(屏幕顯示)
目的:理解用事實說話的特點
(2)談談本文的結構特. (屏幕顯示)
目的:了解本文的結構特色。
(3)新聞報道強調(diào)及時性,強調(diào)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大量篇幅來敘述中國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聞了?
目的:理解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的寫法,突破教學難點。
(五)課堂小結(屏幕顯示)
本文的結構很簡單,但是作為一篇典范的新聞報道,各個構件很清楚,是大家閱讀和寫作新聞報道的范本,希望同學們認真體會它的結構特點和寫作方法。
六、板書設計
<一><依據(jù)自主學習原則><依據(jù)合作學習原則><依據(jù)探究學習原則>
語文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繼續(xù)深化學生對生命的理解和認識,激發(fā)對生命的思考和熱愛。
2.在口語交際和習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
3.發(fā)現(xiàn)并總結體會句子含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4.積累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語故事,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二、教學重難點:
1、進行口語交際。
2、完成寫作。
三、課前準備:
1.整理本組課文收集的相關資料。
2.搜集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四、教學時間:
四課時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一、談話導入
生命,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如何讓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時間里得到無限的延伸,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相信大家一定對生命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共同交流一下吧。
二、自主準備
1.默讀提示,了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
2.投影出示:
內(nèi)容:說說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現(xiàn)象;
講講自己知道的熱愛生命的故事;
談談自己獲得的感受、得到的啟發(fā)。
3.回憶本組學習的幾篇課文,瀏覽搜集的資料,閱讀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確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樣說。
5.自己輕聲練習講述。
三、暢所欲言
1.自由選擇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評議、指正。教師參與部分小組的交流,給予個別指導。
2.每小組推薦一名同學上臺交流,要求講話學生清楚流暢地表達,聽者認真、安靜地傾聽。教師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評議、辯論。
四、總結評價
1.自我評價:自己在這節(jié)課中發(fā)言是否踴躍,表達是否清晰,態(tài)度是否大方,思維是否敏捷,
與同學的交流、合作是否積極等。
2.學生評價:你認為這節(jié)課誰的表現(xiàn)最佳?為什么?
3.教師評價:總結本節(jié)課中學生突出的優(yōu)點,提出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意見。
第二、三課時 習作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暢談了自己對于生命的理解和感悟,老師認為大家的發(fā)言都很有見地。把你們所談的內(nèi)容進行加工整理,寫下來就一定會成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請大家根據(jù)同學們的發(fā)言,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內(nèi)容寫下來吧。
二、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1.學生默讀提示,畫出習作要求。
2.投影出示習作要求:
內(nèi)容具體;
寫出真實感受;
題目自定。
三、試寫初稿,反復修改
1.學生進行習作,教師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2.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請同學們完成初稿后,自己認真進行修改。
3.小組內(nèi)互讀互改,提出修改建議。
4.按照小組同學的建議,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朗讀佳作,共同賞評
1.每小組推薦一至兩名同學,分別朗讀各自的習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斷。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賞析。
2.請部分學生介紹自己習作中的成功之處。
五、謄寫作文,制作墻報
1.再次修改自己的習作,直到滿意后再抄寫在作文本上。
2.整理習作和資料,辦一期以“熱愛生命”為專題的板報。
第四課時 我的發(fā)現(xiàn) 日積月累 成語故事
一、復習導入
1.讀詞語卡中的詞語。
2.聽寫其中的詞語。
二、我的發(fā)現(xiàn)
1.同學們,學習完本組課文后,你發(fā)現(xiàn)一些句子有較深的含義嗎?下面請同學們先來看看小林和小東都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交流小林和小東的發(fā)現(xiàn)。教師引導學生重點探究理解句子較深含義的方法,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總結方法。如:仔細想、聯(lián)系時代背景、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抓住重點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揣摩感悟等方法。
3.快速瀏覽本組課文,你還能發(fā)現(xiàn)哪些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這些句子的深層含義或言外之意。
三、日積月累
1.出示日積月累中的句子,先指導學生讀正確,然后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或認識,之后請學生快速背誦。
2.教師補充出示一些名言,請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
a.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huán)境也都能適應。 ──丁玲
b.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爾斯泰
c.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
d.一個人的價值,應該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
e.人只有獻身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愛因斯坦
3.請學生展示自己搜集的關于熱愛生命的名言,共同進行賞評。
4.鼓勵學生課下將自己最喜歡的生命格言制成書簽。
四、成語故事
1.自己讀故事,感受句子的含義,畫出不懂之處。
2.小組交流,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故事的理解,互相質疑解難。
3.全班交流,說一說這個成語故事蘊含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自己對這個成語的體會。
4.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語文教案 篇9
一. 教學目標:
1. 了解有關古體詩、近體詩的一些常識。
2.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3. 了解三首詩的思想內(nèi)容及藝術特色,把握詩的情與景、事與情,感受
品位詩歌的意境。準確流暢地背誦這三首詩。
二. 教學重點、難點:
1. 了解每首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理解每首詩的思想感情。
2. 把握詩歌的景與情、事與情,感受品位詩歌的意境。
3. 背誦這三首詩。
三. 教學安排:2課時
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創(chuàng)痍,詩中圣哲。
滿眼河上,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同學們,這些對聯(lián)中指的人物是誰呢?對,是杜甫,今天我們學習他的.兩首
《望岳》《春望》。
二. 杜甫介紹:
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為我們留下了1400多首詩。這些詩像
一面鏡子,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真實歷史面貌。自李唐以來,他的詩歌即被公認為史詩,詩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詩宗,被尊稱為詩圣。
杜甫( 712~ 770),唐代詩人。字子美。 祖籍襄陽 (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 甫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tǒng)的家庭中,是著名詩人杜審言之孫。 7歲學詩,15歲揚名。 20歲以后可分
4個時期。
漫游時期:玄宗開元十九年( 731)至天寶四載(745),杜甫過著裘馬清狂的浪漫生活。 曾先后漫游吳越和齊趙一帶。 其間赴洛陽考進士失敗。 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結為摯友。 次年秋分手,再未相會。 杜甫
此期詩作現(xiàn)存 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為代表。
望岳
一、課文導入:我們經(jīng)常聽到這么一句俗語說有眼不識泰山,可見泰山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的崇高。你們見過泰山嗎?如果沒親身見識過泰山也不要緊,下面來看一些泰山的風景圖,領略一下它的壯麗風光吧。(大屏幕投影一系列圖畫,教師介紹)
下面學習杜甫的《望岳》,看看古人眼里的泰山是怎樣的一番風景。
聽范讀,要求邊聽邊注意讀音,聽完朗讀一遍,
板書:曾ceng通層 眥zi
二、讀讀講講問問
分兩步:先通過解題使學生達到整體感知;后逐句詮釋。
問:結合照片及詩,你感覺泰山有什么特點?詩中哪里體現(xiàn)出來?
。ò鍟旱赜颍、風景_、山勢)
岱宗兩句。
問:岱宗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尊稱泰山為岱之宗?(投影第最后一頁泰山居五岳之首,在古代被認為是最神圣的山。)
問:夫是個虛詞,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樣)上,試比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則驚奇、贊嘆之情更明明,也更強烈。)
齊魯怎么理解?泰山之北為故齊地,之南為故魯?shù);形象地用齊魯?shù)貐^(qū)代表泰山的廣闊。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板書:地域廣)
翻譯:泰山是怎么樣的呀?它在齊魯大地上都是一片連綿無盡的青翠。
造化兩句。
問:造化指什么?(大自然)為什么說天地神秀都聚集于泰山?說明泰山的什么特點?(山勢高峻)
問:陰陽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據(jù)注釋作答,再補充說明:山前為陽,日光先臨,故易曉;山后為陰,日光不到,故易昏。)這是形容泰山高與天齊。(提白云山作對比)
問:你覺得割字用得好嗎?換成分、切行不行?(割的對象比分或切的更有硬度,力度較大。說明泰山陰陽差別明顯,界線分明。)
。ò鍟猴L景美、山勢峻)
修辭特點:對偶
蕩胸兩句。
問:請調(diào)換一下語序理解這句話:層云生蕩胸,歸鳥入決眥。(曾通層眥即眼瞼接合處。)決眥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夸張)
泰山中天門以上時有云團浮現(xiàn),或高或低,故謂之層云;鳥亦時常出沒于山谷間,須睜大眼細望才能見。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兩句。
修辭特點:對偶 夸張
會當兩句。絕頂,極頂,指玉皇頂。面對這么一座雄偉的山,誰不想攀登上去成為勇者?
問:詩人的這句豪言壯語對你有什么啟發(fā)?(泰山之顛象征人生的理想顛峰)
。ū痴b此句,2分鐘抽三個同學以上背)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個深字寫盡山河破碎,人民離散。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因為感時傷懷,加之久別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對鳥語花香的春景,
不但無心賞玩,反而落淚心驚。濺驚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動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淚水飛濺,鳥使我的心靈驚悸。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連三月見戰(zhàn)禍之長。抵萬金極言家書難得。足見思家之苦。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苦痛無法排解,搔頭更增哀嘆。
語文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第一單元有四篇課文,其中《我們的民族小學》《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讀課文。課文從多個側面反映了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體現(xiàn)了我國各族兒童之間的友愛和團結。
有的講述了兒童在大自然的懷抱里自由自在、快樂的成長以及它們是如何用兒童的眼光和心靈去觀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過記述兒童攀登黃山天都峰,反映了兒童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贊美了鄉(xiāng)村兒童純樸、勤儉、熱愛勞動的好品質。課文內(nèi)容豐富多彩,充滿了童真、童趣。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體會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樂趣。
3.掌握36個生字和46個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我國各族兒童間的友愛團結以及它們幸福的學習生活。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
3.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zhàn)勝困難的。
4.培養(yǎng)自讀能力,使學生感受到勞動是快樂的。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由低年級升入中年級。開始學習第一組課文,首先考慮的是銜接問題,這一組是低年級和中年級兩個年級語文教學的接口處。除了識字還是教學的重點外,還要求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初步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級向中年級教學的過渡。
設計理念
把學生放在一個大的學習情境中學習,把這個單元的語文學習變?yōu)閷W生語文實踐的過程。每一課的學習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單元,也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活動。教學中要加強整體意識,注意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使本組教學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設計說明
單元學習活動名稱:“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
學習活動貫穿整個學習單元,分四個模塊:
1.《我們的`民族小學》(3課時)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學校生活的美好與幸福,并感受到我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友愛。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課時)使孩子們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快樂,其中《金色的草地》在體驗大自然給人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增強了孩子們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杜捞於挤濉芬庠谑箤W生從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中體會在困難面前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要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3.“體會勞動中的快樂”(1課時)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懂得勞動會給人帶來幸福和快樂。
4.“匯報與展示”(3課時)這次活動圍繞課余生活這一主題進行;顒右荏w現(xiàn)學生課余生活的豐富多彩,主要展示學生課余生活的內(nèi)容和收獲?梢栽O一個班級展示臺,把自己收集的課外書、郵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獲。
5、課文學習中穿插閱讀訓練若干課時。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夾竹桃》教案09-26
語文備課教案01-16
語文復習教案01-16
語文教案01-17
語文《識字》教案01-20
【薦】語文的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