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術教案合集8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教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美術教案 篇1
小班美術教案《和太陽寶寶一起玩》
設計思路:
撕紙片是小班孩子比較初級的手工活動。讓較隨意輕松的撕紙活動在一個有設定故事情節(jié)的游戲情景中進行,是本活動的設計意圖;蛘咴谙胂蟮那榫爸虚_始,在玩耍中撕紙,利用已有的環(huán)境積累有關色彩和數(shù)的經驗,是一個體現(xiàn)整合意識的`活動。
一、活動目標
1、試均勻撕紙的手工方法,并能準確的貼在固定的范圍內。
2、加強對紅、黃、藍三種顏色的感官認知,并學會按對應的方法粘貼畫。
3、感受美術活動帶來的快樂并培養(yǎng)對粘貼畫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紅、黃、藍等彩色紙條若干;塑料小筐人手一個。
2、畫好光芒的紅、黃、藍太陽各一個,膠棒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出主題
出示圖片
、俳處煟骸敖裉,老師把太陽寶寶請來了,你們看太陽寶寶怎么啦?”
、诮處熤v述太陽寶寶的光芒和笑臉到哪里去的故事。
教師:太陽寶寶身上本來有許多漂亮的光芒,就在來幼兒園的路上,他遇見了一位太陽公公,太陽公公年紀大了,身上沒有了光芒,生病了。于是,太陽寶寶就把自己的光芒全給了他。太陽寶寶的光芒給了太陽公公,他也就失去了笑臉。們小朋友怎樣來幫助太陽寶寶呢?們一起幫助太陽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2、出示彩紙?zhí)岣哂變号d趣,學習給太陽寶寶做衣裳。
、俳處煟耗銈兛蠢蠋煄Я耸裁春每吹募垼鼈兌际鞘裁搭伾?(紅、黃、藍)
、诮處煟航裉靷兙陀眠@些好看的紙來給太陽寶寶做衣裳吧!那你們想想們用什么方法來裝飾呢?
、垡龑в變翰捎盟嘿N的方法去裝飾太陽
、芙處熃o予示范,并告訴幼兒在粘貼時撕一片粘上糨糊粘貼一片的方法。
3、交待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俳處煟赫埿∨笥褌冋J真看看你自己拿的是什么顏色的寶寶,如果你拿的是黃色太陽寶寶那么請你用黃色的花瓣給寶寶穿衣裳,如果你是拿的紅色的太陽寶寶請你用紅色的花瓣給寶寶穿上衣裳??
②交代幼兒在做畫時不要將花瓣貼出教師所規(guī)定的范圍外。
③幼兒做畫,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較弱的幼兒,大膽地在紙上進行裝飾
4、總結評價,結束活動
展示太陽寶寶,請每種不同顏色的太陽寶寶上臺展示,教師以太陽的身份感謝幼兒,并對幼兒給予表揚和鼓勵。
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的要求:組織引導學生自編小故事,根據(jù)故事人物、場景,運用學到的繪畫、折紙、剪貼或彩泥等造型技能制作所需各種道,培養(yǎng)造型、表達、思維能力,增強合作、探究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知、情、意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劇中角色的造型,人物塑造(語言、形象)
教學難點:角色造型
教學關鍵:引導學生根據(jù)小故事(可造已學過的相關內容, 如《駱駝和羊》、《坐井觀天》等)中的角色,認識角色的造型及性格,在角色制作中表現(xiàn)出角色性格;組織學生通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造型游戲任務。
教學具及課前準備:分成5組,課前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仔細研究小故事,鼓勵學生對小故事的角色對話進行修改,令其更貼近學生生活,根據(jù)人物的性格特點,想想人物的藝術造型,并寫好各角色的臺詞;準備好所需工具材料。
教學課時:2課時(連續(xù))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導入階段
1、欣賞激趣
● 出示青蛙和小鳥造型及井布景
同學們,這是老師根據(jù)我們學習的課文《坐井觀天》制作的,老師準備了一只憨憨可愛的青蛙和一只活潑樂觀的小鳥,它們需在一口古井進行對話,有同學記得這篇文章怎么寫的嗎?
● 老師用夸張的動作和配音表演
● 我知道同學們有了很多好主意,但我們還是先來認識一下老師手里頭這些玩藝兒是怎么動起來的。
2、認識創(chuàng)作因素
● 認識指偶
老師怎么讓青蛙和小鳥動起來呢?
怎么把它們放在手上呢?
你有沒有更好的主意?
● 明確游戲程序
我們如何才能進行生動的`表演呢?首先我們要做好如下的準備。
編寫劇本
畫布景
做指偶
我們采取合作的方式進行游戲,同學們根據(jù)分工把對話寫得幽默有趣,把布景和指偶做得夸張美麗,然后才是我們最為生動有大匯演。
二、 造型制作階段
1、明確劇本
同學們,可不可以先把你們的節(jié)目名稱跟老師透露一下呢?說說劇本中有幾個角色?在哪活動呢?
2、指導造型制作及臺詞撰寫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造型,采用富有童趣的語言撰寫人物臺詞。
u 思考:想想如何讓指偶動得更有個性。
3、小組排演
三、指偶表演階段
1、組織各小組表演匯報
要求其余同學仔細觀察其指偶造型及表演,聽聽誰的臺詞說得好。
2、生自評、互評
說說哪組的造型你最感興趣。
說說哪組的臺詞及表演最棒。
你還有什么更好的建議呢?
四、評價與引申
1、在這節(jié)課里,同學們學到了什么呢?
2、對小組分工、使用進行總體評價。
3、通過這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表演的基本因素,我們不僅可以用紙張、彩泥進行指偶制作,還可以用布、廢棄材料等,用不同的方法制作人偶,可以表演這種短劇,也可以表演人物較多的內容,例如,我們民間的“布袋戲”、“皮影戲”等。
美術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樓房在幼兒的生活中并不陌生,我們每天生活在城市里,每天面對高樓大廈,我們并沒有刻意去觀察過,本活動讓幼兒來當小小的設計師,為我們的城市“建造”大高樓。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幾何圖形和線條的組合表現(xiàn)樓房,并能表現(xiàn)物體的前后關系。
2.能注意畫面安排上的高低錯落以及顏色搭配上的和諧統(tǒng)一。
3.培養(yǎng)幼兒熱愛自己的家園的情感。
4.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5.感受到繪畫的魅力,喜歡繪畫。
活動重點:學習用幾何圖形和線條的組合表現(xiàn)樓房,并能表現(xiàn)物體的前后關系。
活動難點:能注意畫面安排上的高低錯落以及顏色搭配上的和諧統(tǒng)一。
活動準備:
1.課前帶領幼兒觀察周圍的建筑,PPT課件2.油畫棒、勾線筆、美術畫冊。
活動過程:
1.欣賞樓房照片。
我沒見過的的城市樓房時什么樣子?墻面時什么顏色?墻上有什么?
讓幼兒說說自己熟悉的`小區(qū)房。
集體交流,感知樓房形狀的多樣、色彩的豐富。如:樓房有很多層,房頂各不相同,有的時尖頂?shù)模械臅r圓頂,樓房的墻上有窗戶,墻面的顏色各種各樣。
2.欣賞PPT。
一邊欣賞一邊讓幼兒感知不同高度的房子,及被遮擋的房子的畫法。
3.教師示范講解,師幼共同合作繪畫。
引導幼兒感知樓房的高低錯落。
4.幼兒繪畫,教師巡回指導。
5.欣賞交流。
展示幼兒作品,布置成“城市樓房”組畫。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qū)投放大小不同的紙盒、塑料和積木,供幼兒搭建樓房。
教學反思:
孩子們學習積極性高。但在開始作畫時,相當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筆,在老師的鼓勵和引領后才紛紛動筆畫。分析原因,平時鍛煉機會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認為,活動時間太長,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活動程序清晰有序,過程生動、有趣,方法得當。富于啟發(fā)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態(tài)、語言、語氣始終充滿感染力,深深吸引著孩子們情緒愉快地積極、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因此,整個活動過程氣氛活躍,效果理想。
美術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孩子在玩管子的過程中,感受管子伸縮、柔軟、可變的特點。
2.利用各種方法大膽的對管子進行造型并愿意和同伴交流自己關于管子造型的想法。
3.通過合作管子造型,感受管子多變的空間構造,體驗合作和管子造型的樂趣。
活動準備:
伸縮下水管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重現(xiàn)相關經驗。
出示管子并提問: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過這種管子?
二、幼兒自由玩管子,感受管子伸縮、柔軟、可變的特性。
1.提問:你是怎么玩管子的`?你讓他變成了什么?
2.提升孩子玩管子的經驗,總結管子的特性。
3.引導幼兒聯(lián)想生活中類似管子特性的事物,加深對管子特性的認識。
三、幼兒大膽對管子進行造型并能和同伴交流自己關于管子造型的想法。
1.幼兒自由對管子進行造型,教師觀察。
2.請個別幼兒帶著造型好的管子上來,讓其他孩子猜。
3.同伴之間相互猜猜,我把管子變成了什么。
四、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鼓勵幼兒大膽的對管子進行合作造型。
1.講解合作搭管子的要求。
2.幼兒自由組合,并商量要搭的東西。
3.教師將每一組的作品拍下來,通過電視大家一起來欣賞交流。
五、全體孩子一起用管子搭迷宮,并進行游戲,體驗管子造型和游戲的樂趣。
延伸活動:
可以將管子投放到建構區(qū),讓管子和其他建構材料一起搭建,也可將管子投放到科學區(qū),繼續(xù)探索管子的聲音及特性,并做相關的觀察記錄。
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工具進行繪畫。
2、培養(yǎng)幼兒對玩色游戲的興趣。
活動準備:玩具小車人手一輛、各色顏料、小毛巾等。
活動過程:
1、猜猜誰的腳印:
——出示范畫,請幼兒猜猜這是誰的腳?
——小汽車很快樂,它去過山上、海灘、沙漠,留下了很多足跡。教師邊說邊用輪胎蘸顏料在紙上滾動。
2、幼兒作畫:
——請幼兒分組作畫,將自己的小汽車輪胎蘸上顏料后在紙上來回滾動?纯疵枯v汽車的輪胎印有什么不同。
——幼兒可按意愿滾畫多次,體驗大面積作畫的'樂趣,感受圖案交叉、重疊的特殊效果。
美術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染紙的基本方法。
2.感受染紙活動帶來的樂趣。
3.感受色彩對比。
4.進一步學習在指定的范圍內均勻地進行美術活動。
活動準備:
1.報紙、顏料盤、紙巾若干(顏料盤中放有各色顏料)
2.紙袋一個、一張白色紙巾及一張浸染后的紙巾,一段自制視頻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魔術導入,可以激發(fā)起幼兒興趣)
1.師:“老師今天帶來一個魔術,小朋友想不想看呀?”
教師出示紙袋,“請問我的紙袋里有東西嗎?”幼兒回答“沒有”。
2.師:“魔術開始了,小朋友快看看,我變出了什么?”
教師“變出”一張白色的紙巾,提問,紙巾有什么用處,幼兒回答。
教師接著“變出”一張浸染后的紙巾。師:“變出什么來了?”幼:
“漂亮的紙巾”。
3.師:“白色的紙巾是怎么變成漂亮的紙巾呢?”
幼兒回答,“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是怎么變成的?”
二、 播放視頻
(通過播放視頻,既可以引起幼兒注意,又能夠讓幼兒了解染紙的過程及方法)
1. 教師播放視頻。師:“視頻中的哥哥在干什么?”
2. 幼兒邊一觀看視頻,教師一邊講解。
“看了視頻中大哥哥的操作后,你們知道一張白色的紙巾是怎樣變成漂亮的紙巾了吧!(先折疊,然后再染)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浸染’。老師這里還有一種不同的浸染方法,可以讓紙巾變的更漂亮!
三、 教師示范 (可使幼兒了解多種浸染的方法)
1. 先對視頻中大哥哥的'浸染方法進行簡單的示范。
2.教師展示另一種不同的折法以及不同的浸染方法,并進行詳細的講述。(加深浸染難度)
3.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折法,染出不一樣的圖案。
四、幼兒浸染(通過操作,可以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1.說了這么多方法,小朋友肯定都想去試一試!
2.強調常規(guī):“但是,在操作之前,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注意不能把顏料灑了,也不能把衣服弄臟,做好后要小心的往開展,不要把作品弄破了。完成后交給老師,老師要把作品貼到黑板上。明白要求了嗎?”
3.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現(xiàn)在小朋友們趕緊行動吧!
4.教師將完成好的作品粘貼到黑板上
五、展示欣賞及評價(評價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體驗和美的感受。)
1.小朋友的作品真漂亮,你們最喜歡哪個?為什么喜歡?
教師請個別幼兒上前來回答。
2.鼓勵幼兒表述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教師及時進行小結
六、活動延伸
師:“其實呀,用不同的折疊方法是可以染出不同的圖案的,小朋友如果有興趣,回家后可以和你的爸爸媽媽一起來染一染,看看怎么樣就可以染出漂亮的紙巾來了,知道了方法別可忘了告訴老師哦!”
教學反思
我講的是一節(jié)美術課《漂亮的紙巾》,這節(jié)課是讓幼兒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初步學習浸染的基本方法,并感受染紙活動帶來的樂趣。在活動中,我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先用一個小魔術導入,小朋友都很感興趣,這一下子把幼兒的熱情都調動起來了。并將教師操作示范改為觀看視頻中小朋友的操作,這樣設計激發(fā)了幼兒探究欲望,在下面的環(huán)節(jié)中就會格外認真。染紙對中班的幼兒來說是第一次操作,所以小朋友相對于比較好奇。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都能小心翼翼的用紙巾蘸不同顏色的顏料,大部分的都按自己喜歡的顏色去設計美麗的花手帕,在幼兒操作前教師提出常規(guī)要求,幼兒也能做到。在活動中孩子們表現(xiàn)積極主動,探索欲強,充分體現(xiàn)了幼兒的主體性,提升了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同時,也存在不足:
1、導入部分不精簡。
2、染紙在生活中廣泛應用,但是我在課前沒有給幼兒展示過這類物品,沒有做好鋪墊,稍有欠缺
美術教案 篇7
【活動設計】
在一次活動課上,我班的小朋友張文達跟我說:“老師,我奶奶家的老母雞領著一群毛絨絨的小雞,可愛極了!彼趾闷娴膯枺骸袄蠋煟鸽u怎么一下子生出那么多小雞呀?”這時,好多孩子也圍過來,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于是我就設計了《小雞出殼了》這節(jié)活動課。
【活動目標】
1、知道小雞出生的過程
2、了解《小雞出殼了》故事情節(jié),并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進行對話。
3、激發(fā)孩子們探索大自然奧妙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剛出殼不久的小雞、雞蛋
2、母雞、小雞、雞蛋頭飾,卡紙制作的母雞翅膀
3、小雞出殼及雞媽媽領著雞寶寶在田野的自制課件
4、《母雞進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老師和孩子們隨著《母雞進行曲》進活動室,幼兒跟著老師做動作。
一、 出示小雞,激發(fā)孩子們的好奇心。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伙伴(師出示小雞),看,這是一只多么可愛的小雞啊,尖尖的小嘴巴,黑黑的.小眼睛,渾身毛絨絨的!崩蠋熢俸苌衩氐膯枺骸鞍,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雞是怎樣出生的嗎?”讓孩子們自由議論。
這時老師再出示雞蛋,說:“小雞是雞蛋孵化出來的(教師介紹小雞孵化的過程)。在這21天的孵化過程中,雞蛋到底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
二、 按順序出示幻燈片,了解小雞是怎樣出生和長大的。
先出示第一幅圖,老師引導孩子觀察:“小朋友們,這是最初的雞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蛋殼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孩子大膽表達。然后老師再問:“在雞媽媽的孵化下,過了幾天,蛋殼里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呢?”接著出示第二幅圖,再引導孩子與第一幅圖進行對比觀察,說出雞蛋里面的變化。依次進行,直到出示完小雞出殼了的最后一幅圖。
三、 出示雞媽媽領著雞寶寶的課件,配樂欣賞故事
雞媽媽帶著雞寶寶們來到一片綠油油的草地上,雞寶寶們快活的抖抖黃絨絨的毛,好奇的問:“媽媽,媽媽。這是什么?”
“這是青草!
“青草是什么?”
“青草嘛,是讓我們踩著走路的!
“哦,那個圓點點是什么東西?”
“那是露珠!
小雞頭一低,吃了一滴露珠:“媽媽,露珠是甜的。”
“孩子,青蟲的味道還要好呢!來跟著媽媽去找吧!
小雞跟著雞媽媽,“悉沙悉沙”踩著青草。它多神氣,生下來就會走路,還會唱歌:“嘰嘰嘰嘰!”它是在唱:“媽媽呀,我真快樂!”
欣賞完故事后,老師再引導幼兒學說故事中雞媽媽和小雞的對話。
四、 師幼游戲“小雞出殼”,結束活動。
老師帶著母雞頭飾,胳膊帶著用卡紙制作的母雞翅膀扮演雞媽媽,幼兒帶著雞蛋頭飾扮演蛋寶寶,模仿母雞孵蛋的過程。幼兒隨著老師的口令和翅膀的動作,完成小雞出殼的過程。最后老師說:“哇,寶寶們都出來啦,跟媽媽找青蟲去,嘰嘰嘰嘰…”
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標:1讓學生了解聚散之美
2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聚散之美
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聚散之美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聚散之美
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教師引入話題聚散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畫面,比如放學以后學生全部從教學樓中出來,以教學樓為中心體現(xiàn)一種聚散現(xiàn)象,讓學生說說有哪些聚散現(xiàn)象,導入新課。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展示圖片資料,煙花綻放的那一刻,鮮花盛開的快節(jié)奏,螞蟻從洞口出來進去,讓學生說說美不美,為什么美?
教師總結:聚散的美都體現(xiàn)在一種動態(tài)上面,時間很短暫,但是給人留下的印象卻是永恒的,那么我們能不能將聚散定格呢?用繪畫的形式將聚散之美表現(xiàn)出來。
活動二:賞析課本中的圖片《春如線》——吳冠中,學生描述作品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大師描繪的是春天,纖細柔和的線條猶如少女的長發(fā)和垂柳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嫩綠初露,大自然的萬物都散發(fā)著生命的`氣息,彩墨點點,如春花燦爛;分析課本上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
教師總結:表達聚散可以點線面結合,是畫面更加生動富有節(jié)奏,還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噴灑,粘貼,滴,灑,畫。
三、學生作業(yè)
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件表現(xiàn)聚散的作品(提示學生注意保持教師清潔)
四、作業(yè)賞析
教師和學生根據(jù)不同的作業(yè)情況給予評價,學生做出自我評價。
五、課外作業(yè)
學生自己找一些聚散作品,進行評價。
【美術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美術教案美術中班教案01-07
美術教案-電腦美術02-26
經典美術教案03-05
《美術》教案02-17
美術教案【經典】08-01
美術教案【精選】08-02
美術教案[經典]08-16
[精選]美術教案08-07
(精選)美術教案08-18
美術教案[精選]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