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中班音樂教案集合八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音樂教案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班音樂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笑呀笑》,體會歌曲中歡快、愉悅的氣氛。
2、知道笑與人的密切聯(lián)系。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手帕一條。
3、笑臉圖及“月亮嘴”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扮笑臉”增強活動氣氛。
――你們會笑嗎?你們平時怎樣笑的?請你們互相做個笑臉。
――你們還會模仿誰的笑容或笑聲。
2、學唱歌曲《笑呀笑》。
――完整欣賞歌曲,理解歌詞的大意。
――學唱歌曲,能夠面帶笑容歌唱。
3、討論笑與人的密切關系。
――人們可以怎樣笑?請你學一學。(微笑、嬉嘻笑、大笑……)
――在什么時候應該微笑?什么時候可以大笑?
――笑對人有好處嗎?(可以使自己的心情很好,也能讓別人的心情好,多笑可以預防一些疾病……)
4、游戲“貼笑臉”。
教師用紙板或蓋塑板剪成笑臉的輪廓,貼在黑板上(讓幼兒能夠摸出外形),請一名幼兒蒙上眼睛拿著“月亮嘴”(圖片背后稍微貼點膠)去貼,看看貼的是笑臉還是不高興的臉。
活動反思:
教師扮笑臉的游戲活動能夠很快的吸引到孩子們的眼球,并會隨之也學起樣來,有模仿爸爸的,爺爺?shù)?,媽媽……在欣賞歌曲的時候能夠自覺地隨著音樂符合節(jié)拍。在學習歌曲內容的過程中,我先帶幼兒們學會理解歌詞內容,再學習它的節(jié)奏。在引導大家認識“笑與人的關系”時,幼兒興致也較高。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中班音樂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編的技能。
2、培養(yǎng)幼兒對藝術的表現(xiàn)力。
教學準備:音樂、花、塑料條
。ㄒ唬╅_始部分
1、韻律活動《郊游》入場
2、發(fā)聲練習《歡樂頌》練習跳音與連音第一遍用“啦”和“嗚”來唱,第二遍分組,一組唱詞,一組唱襯詞
(二)基本部分
1、夏天給我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呢?你們瞧:―――出示花束,“我們編個花籃把它裝起來吧”引起幼兒編花籃的愿望。
2、播放《編花籃》的歌曲,幼兒手工操作-編織各種廢舊材料制作的花籃,感受編織的`方法。
3、請幼兒自由結伴,用自己的身體編織一個大花籃(分組進行)
4、創(chuàng)編舞蹈《編花籃》
。1)出示玩具花籃,請幼兒觀察“支架”與“枝條”部分,啟發(fā)幼兒在創(chuàng)編時將人數(sh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做支架,一部分人做枝條,注意支架是固定的,應該站成什么隊形,可以用哪些動作來表現(xiàn)?枝條很長,怎樣做可以表現(xiàn)枝條在支架間來回穿動?
。2)將幼兒分為三組,鼓勵他們共同商量,分配角色,創(chuàng)編動作,先邊唱邊編,教師巡回參與,再統(tǒng)一放音樂,三組一起來一次。
。3)請出其中的一組來將自己的創(chuàng)編成果進行展示音樂結束時,教師啟發(fā)枝條和枝架應互相纏繞在一起,擺出最后的造型。
。4)創(chuàng)編豐富支架的動作:
A、放音樂、鼓勵幼兒自由編、跳。
B、請一些孩子在集體面前進行表演。(其他孩子在后面的舞蹈中可學習借鑒他們的動作)
中班音樂教案 篇3
一、說設計意圖:
歌曲《郊游》曲調流暢、輕快從容,來源于幼兒生活。通過播放多媒體課件帶幼兒進入郊游的情境中,再現(xiàn)了幼兒生活中外出游玩的生活經(jīng)歷。在活動中感受郊外美麗的景色幫助幼兒體驗大自然的美好。
二、說活動準備:
為更好的完成本次的活動目標,我做了以下準備:
1物質準備:《郊游》的課件,帶暗示性圖片的歌曲圖譜
2知識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爸爸媽媽一起外出游玩的生活經(jīng)驗。
三、說活動目標:
首先來說一說我的設計思路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闡述本次活動的目標:
1、認知目標:欣賞歌曲,感受歌曲ABA結構特點。
2、能力目標:在圖譜的幫助下記憶歌詞內容,學唱歌曲。
3、情感目標:演唱歌曲感受郊游時的輕松愉快。
經(jīng)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挖掘,我將目標一欣賞歌曲,感受歌曲ABA結構特點設定成難點目標,因為幼兒在發(fā)現(xiàn)ABA的時候相對比較困難,需要教師較長時間的引導;將目標二在圖譜的幫助下記憶歌詞內容,學唱歌曲設定為重點目標,因為本節(jié)課是一節(jié)歌唱活動,對幼兒記憶歌詞和演唱歌曲要求較高。
先來說一說教法。
1、課件演示法:為了最大限度的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更直觀的讓幼兒了解歌曲內容,在活動的開始環(huán)節(jié)出示幼兒郊游的圖片,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并形象的記憶歌曲內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2、圖譜演示法:中班幼兒的思維能力依然是以直觀思維為主,通過將歌曲里面的內容用暗示性圖譜的表現(xiàn)出來,幫助幼兒更加形象直觀的記住歌詞,掌握歌曲旋律和節(jié)奏。
下面說一說學法
1、情境體驗法:《綱要》中指出“幼兒是在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學習和發(fā)展的”,在活動中通過播放郊游的圖片的,引導幼兒走進大自然的情境中,感知理解歌曲內容。
2、動作表演法:在幼兒表現(xiàn)歌曲時通過一系列的啟發(fā)式提問讓幼兒用聲音、動作以及表情來大膽表達自己對歌曲的理解,表現(xiàn)郊游的快樂之情,使音樂內容更具體化、形象化。
四、說活動流程:
我是這樣設計活動過程的
第一大環(huán)節(jié):出示《郊游》的圖片,直接切入主題,吸引幼兒注意力。首先,談話切入主題引起幼兒的興趣。
“前段時間我們也組織去了植物園郊游,那么你在游玩時的心情怎么樣?”營造出幼兒在郊游時開心的情緒。然后進入主題:老師帶來一首好聽的歌曲叫做《郊游》。
第二大環(huán)節(jié):通過播放《郊游》的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并掌握歌曲內容,并初步演唱歌曲。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完成
1、在幼兒觀察課件后,提出以下問題:“你聽到了什么?它們是什么樣子的?”讓幼兒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歌曲內容。
2、逐步出示歌曲完整的圖譜,幼兒通過試視聽結合法進一步理解并掌握歌曲內容。
我會讓幼兒用歌曲里的話來說一說白云、陽光都是什么樣子的.。
3、接下來我給孩子們示范演唱歌曲再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試著唱一唱,充分發(fā)揮幼兒的主動性。
4、引導幼兒根據(jù)圖譜完整唱歌曲
5、通過變換演唱的方式對歌詞有更深的印象;分男女生演唱感受歌曲ABA的結構特點。
6、加上動作讓幼兒感受郊游的愉快。
五、說活動反思:
本節(jié)課過程基本走下來了,目標一、目標二基本達成,在目標三的達成度上有些欠缺,輕松愉快沒有體現(xiàn)出來,一節(jié)課的氣氛有些緊繃,這是我需要改正的地方。在出示圖譜的時候,我有些較真,我希望孩子能通過聽歌曲完整的將圖譜填完整,但是幼兒的表現(xiàn)往往不像期望的,我在這里可以更加靈活一點,可以自己講圖譜補充完整,不用浪費過多的時間。在整體演唱次數(shù)上我覺得可以再多一或者兩遍會更好;另外在青山綠水一片錦繡節(jié)拍處唱的時候我有些刻意,沒有加以修飾,導致幼兒都跟我一樣有些刻意,以后會更加注意。
中班音樂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故事和圖譜,初步了解作品的結構、形象和內容。
2:傾聽音樂,感受音樂中各個角色形象,并能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音樂。
3:體驗并享受音樂欣賞過程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完整音樂一段,分開三段音樂 2:圖譜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
老師請小朋友聽一段音樂,這段音樂是從森林里傳出來的,認真聽,聽完后告訴我,音樂里都有什么聲音?可能會有誰?
二、完整欣賞,借助故事和圖譜輔助理解樂曲內容。
1:這段音樂里還藏著一個好聽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這段音樂不僅能用故事來講,老師還把它編成了圖譜,但是剛才進來的時候我不小心把他們的順序給弄亂了,小朋友能幫我一起把順序整理好嗎?
下面請小朋友邊聽音樂,邊看圖譜,聽一聽,看一看,圖譜是怎么講這個故事的?
孩子們,這段音樂聽起來是輕很溫柔的,還是很有力量很雄壯的?這種聽起來很有力量的音樂我們叫他“進行曲”,那么你覺得這段音樂是關于誰的進行曲呢?
三、聽音樂,表現(xiàn)樂曲的內容和形象。
1、分樂句表現(xiàn)音樂形象和內容,鼓勵幼兒大膽用動作表現(xiàn)。
孩子們。你們想不想聽著有力量的《獅王進行曲》,一起參加小動物們的狂歡節(jié)呢?但是我們可不能讓獅子大王小看了我們中三班的小朋友,我們先來排練一下怎么樣?
2、欣賞全曲,完整表演。
排練完成了,我們的演出馬上就要開始了!
活動延伸:根據(jù)樂曲內容,想想“獅子王和小動物”的游戲可以怎么玩。
附故事:
早晨,森林里特別安靜,小動物們有的剛剛起床,有的.在草地上安靜地玩耍,這時候,機靈的小猴子從樹上滑下來,邊滑邊喊——獅子大王駕到!話剛說完,小猴子吹起了喇叭,小動物們也趕緊站好兩隊,迎接獅王的到來。
奧!獅王真的來了!遠遠望去,只見他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向這邊一步一步走了過來。來到了小動物們中間,獅王看到大家列隊歡迎它,高興的大聲吼叫,樂隊吹號角為它伴奏。吼完了,獅王說:“我們一起唱歌跳舞吧!”原來,獅王是來參加動物狂歡節(jié)的。獅王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唱歌跳舞,玩的特別開心!他們唱啊跳啊,一直玩到太陽下山。玩累了,獅王非常高興的大吼一聲!(傲~~~~~)把小動物都給嚇跑了。森林里又安靜了下來!
中班音樂教案 篇5
一、活動由來: 孩子們前幾天學習了打擊樂《粉刷匠》,學習了節(jié)奏x x , xx x,為了讓幼兒進一步感受并體驗這兩種節(jié)奏型的不同,開展此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并從中感到快樂。
2.感受歌曲節(jié)奏,基本準確學唱歌曲。
3.初步感知音樂的前奏。
三、活動重點:感知音樂的前奏。
四、活動難點:感受歌曲節(jié)奏x x,xx x。
五、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小豬,小雞,小貓,小狗的圖片經(jīng)驗準備:幼兒對動物的叫聲有了解。
六、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隨著《粉刷匠》的音樂幼兒律動入場。
。2)故事引入新歌,聽《豬兒在農場》帶幼兒律動,在前奏處帶幼兒拍手。感受歌曲前奏。
。3)鼓勵幼兒跟唱兒歌。
。撼枨坝幸欢沃挥幸魳罚恍枰∨笥迅木褪乔白。這首歌里我們拍手的時候沒有唱歌,那就是前奏。
。4)學唱歌曲《豬兒在農場》
師:你聽到歌曲里唱的是哪只小動物?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出示ppt,教師彈琴,幼兒學唱兒歌。
2.游戲,農場找朋友
。1)出示ppt,引導幼兒按圖卡仿編歌曲。
師:小豬找到了誰?它在哪?它是怎么叫的?教師彈琴,學唱仿編歌曲。
3.分角色演唱歌曲《在農場》
。1)自選角色輪流演唱師:你喜歡當什么小動物,請去小動物的家里。
師:小豬唱完小雞唱,小雞唱完小貓唱,小貓唱完小狗唱。每個小動物唱歌前請聽前奏在唱歌。
。2)互換角色再次演唱師:你還想當什么小動物,請在一首歌的時間里互相交換角色。
4.自然結束師:農場里還會有哪些小動物?它們又是怎么唱歌的?我們下次再去農場里看一看。
活動反思: 在農場里這首歌,其目標是學唱歌曲,并在學唱的基礎上,進行動物和叫聲的仿編,并感受音樂的前奏。由此,為了讓孩子們直觀的感受到歌詞,我將圖譜做成了顯而易見的.ppt,動物 農場 x x,動物 農場 xx x的形式。讓幼兒對著相應的動物和節(jié)奏卡進行歌唱。
音樂只有小豬在農場,我以小豬在農場找朋友為線索,依次出示了小雞、小貓、小狗。以三個簡單的問題"它是誰?它在哪?他是怎么叫的?引出新歌詞的仿編學習,最后請幼兒自選角色聽前奏輪流演唱歌曲。
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以下幾點問題:
1、幼兒對歌曲中x x,xx x,節(jié)奏掌握不好,在"小豬"部分時分析的不夠細致。
2、在歌唱活動中幼兒聲音小,整個活動歌唱時,都需要老師提示。
反思與改進:
1、把1課時教學調整為兩課時,在活動前應預設活動的重難點,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2、讓幼兒在歌唱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幼兒敢于學唱新歌。
3、在活動前應充分了解幼兒水平,抓住難點,想好解決難點的方法。
中班音樂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清楚,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
2. 借助情境,嘗試按樂句創(chuàng)編蜜蜂飛舞的動作。
3. 在角色游戲中,大膽的用眼神和面部表情與同伴交流。
4. 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5.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完整大方的帶動作表演。
活動準備
1.幼兒熟悉蜜蜂采花蜜的場景。
2. 黑板,粉筆或者蜜蜂圖案。
3. 幼兒用書。
活動過程
1. 教師出示蜜蜂圖片或在黑板上現(xiàn)場勾畫幾只蜜蜂,讓幼兒自由討論蜜蜂。提問:它是誰?他飛的時候會發(fā)出什么樣的聲音?他每天飛來飛去在干什么?
2. 教師范唱歌曲,幫助幼兒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節(jié)奏。
3. 教師請幼兒拿出幼兒用書,要求他們一邊聽自己演唱,一邊伸出手指在幼兒用書上跟著移動。借由手指移動的波形感受音樂旋律的高低起伏。
4. 教師請幼兒按樂句創(chuàng)編蜜蜂飛舞的動作。提問:蜜蜂采蜜的時候,上下飛舞的很漂亮,我們也來學學。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么飛呢?
5. 教師請幼兒一邊跟著唱歌曲,一邊帶領他們做動作。
6. 教師請幼兒隨著音樂創(chuàng)編不同的造型表現(xiàn)花的各種姿態(tài),吸引蜜蜂來采蜜。
7. 教師帶幼兒一邊演唱歌曲,一邊做不同造型的`花的動作。
8. 就愛是扮演蜜蜂,請幼兒扮演花。在幼兒的演唱聲中,教師按樂句飛舞到花旁邊采蜜,一句換一朵花。
9. 將幼兒分成蜜蜂和花的角色,請他們邊唱邊玩“蜜蜂”和“花”的游戲。
活動反思:
每當音樂響起,我總能看到孩子們隨著音樂有節(jié)奏地手舞足蹈。雖然小班的他們對音樂的理解還顯得格外稚嫩,但通過系統(tǒng)的訓練,相信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及表現(xiàn)力會不斷增強。
小百科:蜜蜂在昆蟲分類學上屬于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蜜蜂總科、蜜蜂科昆蟲的統(tǒng)稱,是膜翅目重要的類群。
中班音樂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輕松愉快的玩樂情緒,初步學習在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
2、大膽參與歌唱活動,體驗用拍手的動作表示間奏音樂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幼兒有吹泡泡的經(jīng)驗。
2、物質準備:圖譜、音樂《泡泡不見了》播放器。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師:寶貝們,上星期我們玩了吹泡泡的游戲,你們還記得嗎?吹泡泡好玩嗎?吹出來的泡泡有沒有一樣大?
2、完整欣賞,利用圖譜幫助幼兒記住歌詞。
提問
(1)歌曲叫什么名字?
(2)你聽到歌里唱了什么?
3、學唱歌曲,體驗用拍手的動作表示間奏音樂的樂趣。
(1)幼兒看著圖譜、初步學習在休止、間奏處控制不唱。
。2)幼兒跟著琴聲完整演唱歌曲。
(3)分組演唱(男生演唱、女生在間奏處拍手)。
4、播放音樂,幼兒隨音樂配上動作自由表現(xiàn)。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將圖譜投放到表演區(qū),讓幼兒邊唱邊表演。
家園共育:回家可以跟家人玩吹泡泡的游戲,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中班音樂教案 篇8
一、帶入聲音,使幼兒產(chǎn)生興趣
1、教師播放“大雨和小雨”錄音,引導幼兒自由傾聽。
2、剛才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打雷和小雨的聲音)打雷后要干什么呢?(下雨)
3、下的是什么雨呢?(大雨)
評析:在傾聽中分辨出大雨和小雨的不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初步嘗試用聲音、動作來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
1、下大雨的聲音怎么樣的呀?(嘩啦嘩啦……)我們用能干的小手來表示一下,誰來做一做?(盡量用夸張的動作來表示)我們再來用能干的小手邊念邊做吧!(出示大雨圖片)
2、大雨下的可真大,慢慢地雨變小了!我們來聽一聽……播放小雨錄音。
3、小雨下的聲音是怎么樣的呀?(淅瀝淅瀝……)小手也來表示一下吧!我們也來一起來念一念。(出示小雨圖片)
評析:直觀的教具容易引起小班幼兒的注意,用圖片來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內容,更好地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
三、熟悉歌曲、大膽地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不同的強弱力度
1、大雨、小雨高高興興地從天上落下來,聽,它們還在唱著好聽的歌呢!(教師清唱歌曲一遍,唱出大雨、小雨的不同強弱力度)
2、它們唱的好聽嗎?大雨落下來時是怎么唱的啊?小雨又是怎么唱的啊?來,我們來唱一唱吧!讓幼兒嘗試唱歌。
3、讓我們再來聽一聽,聽聽看下大雨和下小雨的`聲音一樣嗎?欣賞歌曲第二遍,感受大雨聲和小雨聲的不同。
4大雨唱的時候是響響的,小雨唱的時候是輕輕的,F(xiàn)在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教師帶領幼兒完整唱兩遍,引導幼兒唱出強弱力度)
5、現(xiàn)在讓我們來學一學大雨和小雨,一邊唱一邊從天上落下來吧!(引導幼兒大膽表現(xiàn)大雨和小雨)
【中班音樂教案】相關文章:
中班音樂教案音樂03-16
音樂教案中班10-13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10-31
中班教案音樂09-09
中班音樂教案06-15
[精選]中班音樂教案08-02
中班音樂教案(經(jīng)典)08-03
(經(jīng)典)中班音樂教案07-24
中班音樂教案(精選)07-22
中班音樂教案【經(jīng)典】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