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小班數學教案

小班數學教案

時間:2024-06-20 09:05:28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實用的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匯總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數學教案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的小班數學教案模板匯總9篇

小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搓、吃湯圓等活動中學習感知1和許多。

  2、讓幼兒知道冬至節(jié)搓湯圓、吃湯圓是我們的一種習俗,并喜歡參與這一活動。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把活動室布置溫馨的家庭的客廳、餐廳模樣(幼兒可圍坐在客廳、餐廳的大桌旁活動),在桌上鋪上漂亮、整潔的餐巾,擺上幾束花。

  2、材料的提供:搓湯圓用的米團若干,幼兒人手一份墊板、塑料小刀、碟子、濕手巾、小袖套和圍兜。

  3、生活經驗準備:活動前引導幼兒觀察、了解冬至時節(jié)閩南的一些民俗;學習用橡皮泥搓圓。

  活動過程:

  一、引入活動

  (一)以媽媽的身份談話:我們的家布置得多漂亮呀!冬至快到了,今天媽媽要和你們一起搓湯圓、煮湯圓和吃湯圓,好嗎?

  (二)檢查幼兒的小手是否洗干凈,并幫助幼兒套上袖筒、系好圍兜。

  二、搓湯圓

  (一)師操作示范

  1、出示大米團,告訴幼兒這是一塊米團,媽媽要變個魔術,把它變成許多小米團。

  2、示范將米團搓長、切成許多小米團。示范時結合語言提示,引導幼兒觀察米團的變化,并說出來。;.教.案來自:大.考.吧幼.師網;如:搓呀搓,搓呀搓,米團變成什么樣了?(變瘦了,變長了)切呀切,切呀切,大米團變成許多小米團。

  3、示范、講解搓湯圓的方法,并啟發(fā)幼兒逐一點數,看看媽媽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觀察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是許多湯圓。

  (二)幼兒動手操作

  1、提出活動要求:

  (1)媽媽這里有許多的米團,等會每個小朋友都可以自己來取一份。

  (2)搓湯圓時要注意衛(wèi)生,不可用小手抓頭發(fā)、挖鼻孔或抓其他東西,手臟了可用濕手巾擦一擦。

  (3)數一數、比一比,看看誰搓的.湯圓多。

  2、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并進行適時的指導。

  (1)可以先把一塊大米團米團分成幾塊小米團,再把小米團搓成湯圓。

  (2)可以邊搓邊數,看看自己搓了幾個湯圓。引導幼兒看看一個一個湯圓合起來就是許多湯圓。

  (3)鼓勵幼兒與同伴交流,看看各自搓的湯圓有什么不一樣(如大小、形狀等),比一比誰搓的湯圓多。

  3、請幼兒把搓好的湯圓交給阿姨,并協助收拾工具和材料,洗洗手。

  三、煮湯圓

  組織幼兒在安全的地方觀看阿姨煮湯圓,并進行自由交談,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吃湯圓

  輕聲播放歌曲〈賣湯圓〉,師與幼兒一起圍坐在一起吃湯圓,交流一下各自的感受。并適時向幼兒介紹閩南地區(qū)冬至節(jié)的一些習俗。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小班數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區(qū)別物體大小、長短的不同,并能按大小、長短給4個物體排列順序。

  2、有一定的觀察、比較能力。

  3、愿意嘗試不同的排序方法。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接觸過3以內的大小比較。

  物質準備:

  教具:四條大小不同的魚。

  學具:剪下《幼兒用書》(P13、14)大小排序卡片,幼兒人手一套;長短不同的紙條若干,排序圖。幼兒用書(P7),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一、魚兒快樂游。

  1、教師出示四條大小不同的魚:這是什么?它們有什么地方不一樣?

  2、教師出示排序板:魚兒要去參加游泳比賽,要求它們有順序地排成一條線。請幼兒來幫小魚排隊,并引導幼兒思考:怎樣排隊才能有順序呢?

  3、個別幼兒示范,教師引導幼兒將小魚排在排序圖上,從小紅旗后面開始排。說說小魚是按什么順序排隊的(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啟發(fā)幼兒思考:除了這樣排隊,還能怎樣排隊頁時有順序的呢?再請個別幼兒示范。

  二、幼兒操作活動。

  1、去比賽:請幼兒將小動物按大小順序在排序板上排隊。

  2、紙條比長短:請幼兒將4根長短不同的紙條在排序上有順序地排列。

  3、找一找:請幼兒打開《幼兒用書》(P7),觀察畫面說說:畫面上有什么?請找出最大的`動物,并將它圈起來;找出最長的動物,并在最長的動物旁邊畫圈。

  三、評價活動。

  1、展示幼兒的操作活動,請幼兒說說按什么順序排列物體。

  2、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排序方法。

小班數學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1.喜歡參加計數的數學游戲, 會根據要求進行操作。

  2.嘗試用多種感官感知4以內物體的數量,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內的數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 4里面有4個1。

  (二)活動準備經驗準備:幼兒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進行3以內物體的點數。

  物質準備:數字卡片1 一4, 4張數字1的卡片,紅、黃、藍、綠色的小蟲圖片各一張,籃子、小雞頭飾、綠色小蟲圖片若干,寫有1 一4數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塊,畫有1 一4的數量、顏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蟲圖片若干張。

  (三)活動過程1.小雞練本領:多種感官感知3以內的數。

  教師當雞媽媽,幼兒扮作小雞玩游戲。

  小雞聽雞媽媽的指令做相應動作:發(fā)出1聲叫聲,拍2次手,扇3次翅膀等。

  2.小雞捉蟲:初步感知4的形成。

  雞媽媽數字卡,請幼兒捉相應數量的蟲子,再互相檢查操作結果。

  3.雞媽媽捉蟲:講解演示4的形成。

  雞媽媽出示一張黃色小蟲的圖片:"我先捉了 1條黃色的小蟲。"再出示一張綠色小蟲的圖片:"我又捉了 1條綠色的小蟲,1條小蟲添上1條小蟲,是幾條小蟲?用數字幾表示?"出示數卡2。

  又出示一張紅色小蟲的圖片:"我又捉了 1條紅色的.小蟲,2條小蟲添上1條小蟲,是幾條小蟲?用數字幾表示?"出示數卡3。又出示一張藍色小蟲的圖片:"我又捉了 1條藍色的小蟲,3條小蟲添上1條小蟲,是幾條小蟲?用數字幾表示?"出示數卡4,并小結:3添上1 就是4 。"雞媽媽和小雞們一起觀察每種顏色小蟲的數量,在每種顏色小蟲下面擺上數卡,表示其數量, 理解4 里面有4 個1 , 4 個1 合起來是4 。

  4.小雞運食物回家,感知4以內數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雞自愿取一張食物卡,與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幾條蟲子,可以用數字幾表示。雞媽媽在活動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雞說一說每座房子上的數字是幾,再對照自己卡片上蟲子的數量,分別將食物送回相應數字的房子里,要求圖片上小蟲的數量與房子上的數字相等。

小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 感知4以內的數量,能能手口一致地點數,說出總數。

  2、 體驗與同伴一起玩數學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 草地(8顆小草)

  2、 羊寶寶們各一個、一張小桌子、四把小凳子、二個花瓶、一個電話、三個杯子、四個皮球、四輛汽車、四筐玩具。

  3、 四棵樹

  4、 胸卡:一個圓點2個、二個圓點2個、三個圓點4個、四個圓點10個

  活動過程:

  一、 看看說說,感知4以內的數量

  一) 1、今天喜洋洋邀請我們到羊村里去做客,我們出發(fā)吧。犚魳罚

  2、羊村到了,請小朋友找個椅子坐下來吧!

  3、我們來看看都有誰來歡迎我們呀?小朋友們好,我是喜洋洋。依次出示美羊羊,沸羊羊。

  4、來了幾個羊寶寶呀?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1個、2個、3個,還有我呢?(懶羊羊出示)

  5、現在一共有幾個羊寶寶?4個羊寶寶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呢?

  二)1、我們來看看羊村里還有什么?

  2、誰愿意上來數數?

  3、小結:小二班的小朋友真聰明,把羊村里的.東西都數出來了

  二、送禮物:從實物到點子

  1、到羊村里來做客,我們也給羊寶寶帶來了禮物,看看都有些什么禮物?

  2、看!我胸上有3個圓點,我該到哪個筐里去拿禮物呢?對了,到有3個圓點的筐里去拿。

  3、該送給誰呢?送給有3個圓點的沸羊羊。

  4、誰先來送一送?請一名幼兒示范

  5、小朋友們先看清楚胸卡的圓點數,取好禮物,送給羊寶寶們吧!

  6、我們來看看送對了嗎?

  三、游戲:《捉迷藏 》(從點到數)

  1、小朋友們真棒,羊寶寶真開心,要和我們玩捉迷藏了。

  2、喜洋洋躲在大樹1的地方,美羊羊躲在大樹2的地方,沸羊羊躲在大樹3的地方,懶羊羊躲在大樹4的地方。

  3、我胸卡上有3個圓點,我該躲在哪棵樹后呢?(真聰明,我該躲在沸羊羊的樹后面)

  4、誰想試試?請一名幼兒示范

  5、你真棒!要找對了躲的地方,才不會被灰太狼吃掉!

  6、好!看看胸卡上的圓點,找對大樹,躲起來吧!

  7、灰太狼出場:這些小羊哪里去了,這回我要餓肚子咯!

  8、孩子們,灰太狼走了,都出來吧!現在和好朋友交換胸卡,我們再玩一次。

  9、你們真能干,灰太狼又沒找到我們,我們回家吧!

小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設計背景

  在生活中,小班孩子對吃的玩的特別感興趣。為此,我們以興趣為出發(fā)點,巧妙地把教育目標蘊含其中,讓孩子在生活化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發(fā)展。

  活動目標

  1、通過各種器官來感知餅干的形狀。

  2、能按形狀進行分類。

  3、初步感知3以內數量關系。

  4、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感知餅干的形狀并能按其特點分類。

  難點:學會用感官感知﹑體驗每一個事物。養(yǎng)成喜歡動手操作善于動腦的習慣。

  活動準備

  餅干若干﹑手洗干凈﹑橡皮泥﹑每組一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盒子

  活動過程

  1、《 餅干歌 》音樂 ,出示神秘袋猜禮物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個神秘袋,里面有一樣好吃的東西,請一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把餅干按組分給大家)

  2、 讓幼兒自由觀察餅干。

  師:請幼兒看看自己盤子里的餅干是什么樣子的?

  幼: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出自:屈老、師!

  師:我這有3個不同盒子,他們是餅干寶寶的家,請小朋友幫助餅干寶寶找到自己的家,記住餅干寶寶的形狀和他的家是一樣的.。

  幼兒分組進行,教師指導。

  3、 請幼兒從餐盤中選一塊餅干,用感官體驗。

  師:餅干寶寶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他們很高興…(敲門聲)誰呀?我們找一找。(找到事先藏到桌子里面的盤子和餅干)

  師:餅干寶寶又來找我們玩了,我們看看出來了幾塊餅干寶寶?

  幼:3塊。

  師:每組有幾位小朋友呢?

  幼:3位。

  師:請你們每人拿一塊餅干,摸一摸有什么感覺?

  幼:…

  師:摸上去是粗糙的。那你聞一聞有什么味道?

  幼:香香的。

  師:那么你咬一口是什么味道?

  幼:…、、

  師:餅干哪去了?變沒了,你吃的是么形狀的餅干?

  4、 活動延伸

  將橡皮你放在活動區(qū),指導幼兒做出自己喜歡的形狀的餅干。

小班數學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在我們班“有趣的滾動”區(qū)域游戲里,放著各種各樣的瓶子,常?吹叫∨笥褌兡弥孔釉谑芏Y拍著、搖著,在地上滾著、踢著,還有的自發(fā)地根據瓶子的顏色拍起了隊等等,似乎總也玩不夠,對瓶子表現出了極大的 熱情和興趣。看到孩子們這些表現,我不禁想:是否能夠把小朋友們喜愛的瓶子和相對比較枯燥的數學知識結合在一起呢?平時我們在進行數學練習時大多是機械地完成數學畫冊上的作業(yè),幼兒缺少實際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感受的過程。因此,我希望通過這個活動,讓孩子們在和“瓶寶寶”玩玩、樂樂的過程中,加深對數字和數量間關系的理解,同時提高對幾何圖形的形狀、顏色的辨別能力。

  活動目標:

  1、復習8以內的數字,正確感知數字和實物之間的關系,嘗試按數字大小進行排序。

  2、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圖形的不同特征,嘗試按一種特征進行分類。

  3、在活動中感受到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和幼兒人數相等的純凈水瓶子和貼有各種幾何圖形的瓶帽子;

  2、和瓶蓋相對應的幾何圖形點:

  3、玻璃球;

  4、紅、黃、藍三條線。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寶寶”,導入活動。

  師:瓶寶寶可愛嗎?你們想不想要?

  二、看看“瓶帽子”,感知不同圖形的基本特征。

  1、觀察比較瓶帽子上不同新狀、顏色的圖形。

  師:看看你的瓶寶寶,它的帽子是什么樣的?

  和你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樣?

 。、看看找找和瓶帽子一樣的形狀點。

  師:請你們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和你的瓶寶寶帽子一樣的點,站在上面。

  三、玩玩“瓶寶寶”,探索各種不同的玩法。

 。、幼兒自由探索瓶寶寶的玩法。

 。、集體用瓶寶寶來玩“拍一拍”的游戲。

  師:我們一起來聽音樂和瓶寶寶拍拍手。

  四、幫幫“瓶寶寶”,為它找“舞伴”。

  1、說說每個數字對應的玻璃球數量。

  師:數字找?guī)讉玻璃球?數字2呢?…數字8呢?

 。病⒓w為老師的“瓶寶寶”找玻璃球。

  師:大家先為老師的瓶寶寶找玻璃球吧。

 。、幼兒獨立找玻璃球,并互相檢查。

  師:小朋友自己到后面去找找玻璃球吧,找好后請你旁邊的好朋友幫忙檢查一下。

  五、帶著“瓶寶寶”,排隊開舞會。

  1、幼兒按瓶寶寶帽子的顏色分別站到相應顏色的線上。

  師:紅帽子應該站在什么顏色的線上?

 。病雌棵弊由蠑底值拇笮≌{整隊伍。

  師:數字1排第幾個?…8呢?

  3、聽音樂,帶“瓶寶寶”跳舞,并結束活動。

  師:現在我們隊伍也排好了,位置也調整對了,就可以跳舞啦!

  教學反思:

  《和瓶寶寶一起玩》是一個用來復習幼兒以前所學知識的游戲活動。通過請幼兒幫助“瓶寶寶”找帽子――找舞伴――找隊伍三個過程來分別達到制定的.教學目標;顒咏Y束,感悟如下:

 。薄ⅰ毒V要》中提出:我們應給幼兒提供誘人的,可操作的材料,而且這些材料應該是兒童先前經驗過的。因此,在本次活動中我使用了生活中隨處可見極其普通的礦泉水瓶子,在給它貼上眼睛、鼻子、嘴巴進行裝飾后,就變成了一個可愛的“瓶寶寶”。果然,活動中很快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并激發(fā)了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同時,我還在瓶蓋子上貼上顏色不同、形狀不同、數字也不同的幾何圖形來把它當成“瓶寶寶”的帽子,這樣就將本次活動中所涉及的內容全部都蘊涵到了一個小小的瓶蓋上,幼兒操作非常方便,避免了以往數學活動中教具多、學具多的苦惱。

  2、在這次的數學活動中,我除了在材料的提供上緊緊地抓住了《綱要》中的要求外,在過程的設計上也是密切地圍繞著《綱要》中提出的“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數學、理解數學、學習數學”這一指導思想,為幼兒設計了很多“任務”,使他們在幫助“瓶寶寶”的過程中運用并復習了以往所學的知識,如正確理解數字1-8所表示的數量,按物體的兩種特征進行分類等等。在整個的過程中,我努力通過自己的語氣、神態(tài)以及交流方式來和幼兒共同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自由、民主的活動氛圍,使幼兒輕松地學,快樂地做。令人高興的是,活動中幼兒的表現也非常地出色,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成功地完成了每個“任務”,這樣也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信心,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感受了幫助別人的快樂。

 。、當然,活動中也有我感到不足的地方。像活動的結束部分,請幼兒按數字大小調整隊伍這個環(huán)節(jié)。記得試教時,我是請幼兒自己根據數字來調整隊伍的,有一部分孩子沒能很快地完成“任務”,場面顯得有點混亂。當時我就想:一定要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改掉,要不然這么亂的場面,聽課老師看了會怎么想!于是,為了我個人的“面子”,在第二天上課時就變成了我喊一個數字,拿這個數字的小朋友就排到前面來。果然,隊伍排的有條不紊了,可孩子們也失去嘗試的機會了,F在想來,很是后悔,為什么就不能允許孩子出錯呢?發(fā)現錯誤然后糾正、學習不也是孩子的一種學習方式嗎?曾記得有人說過:犯錯是孩子的權利。而現在僅僅因為我一時的虛榮心就剝奪了孩子的這種權利,我為我自己感到羞愧。我想:今后都讓我們拋棄那些無謂的顧慮吧,真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一心一意地為孩子上他們自己的課!

小班數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游戲、觀察、操作中感知上下,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方位。

  2、樂意參加操作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小貓捉迷藏”教學掛圖一副。

  2、布置場景。

  活動過程:

  一、利用游戲的方式導入

  游戲:小貓藏在哪里?

  師:“小貓想跟小朋友來玩?zhèn)“躲貓貓”的游戲,把小眼睛閉起來,數到3睜開來看看小貓躲在哪里了?”(出示玩偶小貓互相問好。)

  ——教師把小貓藏在沙發(fā)上、桌子下、柜子上、閣樓上,讓孩子分個別、小組、集體來學說:小貓藏在沙發(fā)上等完整的話。

  二、通過觀察掛圖認識上下。

  師:“瞧,其他的小貓看見剛才的小貓玩捉迷藏的`游戲覺得很好玩,它們也跟貓媽媽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一起幫貓媽媽來找找小貓們都藏在哪里呀?”(教師出示教學掛圖)

  ——幼兒討論描述小貓躲藏的方位,老師重點指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描述。

  ——請個別幼兒描述,其他幼兒學說。

  三、操作活動:捉迷藏。(分組)

  ——“給上面的小動物涂色”:請幼兒找一種自己最喜歡的顏色的油畫棒給圖畫中每副圖中的排在上面的小動物涂色,提醒幼兒輕輕涂,注意畫面整潔。

  ——“誰在往下爬”:請幼兒觀察圖畫上的小猴子往下爬的圖,說一說誰在往下爬,并把它圈起來。

  ——“樓上樓下住著誰”:請幼兒觀察圖畫上的樓房圖,說一說小猴的樓上住著誰?并把它涂上紅色;小猴的樓下住著誰?把它涂上綠色。

  四、結束

  評出誰是遵守操作規(guī)則的?表揚畫面整潔的幼兒,給其他幼兒加以鼓勵

  五、活動延伸

  在日;顒又幸龑в變河^察生活中物品的擺放位置,并用完整的語言說出。

小班數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依據局部圖案的外形、顏色等線索,拼貼出完整的圖案。

  2、初步感知圖形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fā)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準備材料:

  教具:教師準備大拼圖一個、番薯干

  學具:操作圖片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找朋友拼一拼

  1.教師:今天我請大家吃好很好吃的東西,這是什么呀?(拿出番薯干),番薯干可好吃了,我把番薯干發(fā)給小朋友,但是我沒請小朋友吃之前,可不可以吃啊?(幼兒:不可以)。

  2.我發(fā)給小朋友的番薯干和老師的是一樣的嗎?(不是),我發(fā)給小朋友的番薯干啊,只是一部分,它們都有一個好朋友,合在一起就是一整塊番薯干了,請小朋友找一找你的朋友在哪里?找到朋友,拿著你們的番薯干碰一碰,然后把它吃掉。

  3.番薯干好吃嗎?還想吃嗎?把有三解形,長方形、圓形洞洞的番薯干發(fā)給小朋友,再在小朋友桌上放上填補洞洞的番薯塊,填好了,給師看,吃掉番薯干。

  二、猜一猜拼一拼

  1.昨天晚上,我家里啊來了一只小老鼠,它把我的車車都給弄壞了,我想請小朋友幫我把車車修補好。(發(fā)給小朋友圖片)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車車修好了,就請小黃老師看看對不對?

  3、教師小結。教師出示大圖片,請幼兒來說說自己是怎么修好的。

  教學反思:

  上這節(jié)課我很開心,小朋友也很開心,跟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吃番薯干。后面的`操作材料又用了小朋友非常感興趣的車子,所有小朋友都能跟著我走,這是我最開心的,因為初入與小朋友上課,最怕的就是小朋友不跟著我走,我上我的課,他做他的事,這是我最擔心的事了。這節(jié)課我覺得環(huán)節(jié)上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經同事評價,這個活動的目標定的太低。所以一節(jié)課如果目標都沒有掌握好,應該是一節(jié)比較失敗的課了。

小班數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1、嘗試按圖形的某一特征把圖形分成兩類,并制作特征標記。

  2、印制比5少點卡,知道比5少的點數有1、2、3、4.

  3、有愿意評價同伴的操作活動的愿望。

  活動準備:

  1、教具:磁性紅、綠色大圖片(圓形、三角形、正方形)7個。

  2、學具:第一、二、三組,剪下幼兒用書第36、37頁上的幾何圖形。

  第四、五、六組,幼兒用書第35頁,忍受一支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按特征分類。

  出示磁性黑板幾何圖形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形,說說:這是什么圖形?是什么樣子的?教師在磁性黑板上畫兩個方格,啟發(fā)幼兒將相同特征的圖形放進同一個格子里。告訴幼兒:這是圖片的家,這兒有幾個家?啟發(fā)幼兒送圖片回家,鼓勵幼兒邊說邊送說:什么圖片我送你回家…….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并要告訴大家:這里都是什么形狀的圖片。

  ▲ 制作特征標記

  指導幼兒根據格子里的圖片制作標記。教師指著一個格子,提問:這里住的是什么圖片?你會給圖片的家做一個標記嗎?啟發(fā)幼兒邊制作邊說:什么圖片,我做個什么標記送給你……最后,檢查幼兒的操作結果:紅片片——紅標記,綠片片——綠標記。

  2、操作活動。

  ▲ 第一、二、三組:給圖片找家。

  剪下第36、37頁上的'幾何圖形,說說:它們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的?

  引導幼兒按圖形的某一特征(顏色或形狀)給圖片找家,并在方框中制作標記。

  ▲ 第四、五、六組。

  (1) 觀察圖形和兩邊的標記,請你劃線給圖形分類。

  (2) 看圖數一數實物的數量,請你圈出數量是5的實物。

  3、活動評價。

  展示部分幼兒的記錄單,共同分析他們是如何完成操作活動的,對正確完成操作活動的幼兒給予表揚和肯定。

【小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幼兒數學教案03-26

【精選】小班數學教案07-08

小班數學教案12-30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8-07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8-06

小班數學教案(經典)08-10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8-12

小班數學教案(精選)07-31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7-22

(經典)小班數學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