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shù)學教案三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班數(shù)學教案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學會7的加法應用題,培養(yǎng)幼兒的細心觀察能力。
2、通過操作,游戲幫助幼兒鞏固7的加法應用題。
3、發(fā)展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樂意參加數(shù)學活動。
活動難點:初步學會7的加法運算
活動難點:創(chuàng)編、計算7的加法應用題。
活動準備:課件、若干種動物卡片,水果,圖形卡片,內(nèi)容音樂CD。
活動過程:
一、問答游戲?qū)?(復習6以內(nèi)的加法題)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2+3=?
。ㄅ氖郑氖,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兒:X老師,我告訴你,2+3=5!
。ㄅ氖,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說出得數(shù))
老師:小朋友,我問你?4+2=?
幼兒:X老師,我告訴你,4+2=6!
。ㄕw回答后可以詢問個別幼兒)
二、學習7的加法應用題(展示課件)
1、池塘里原來有6條魚,又來了1條魚,一共有幾條魚?(6+1=7)
老師:小朋友,請看誰來了?。
播放小魚音樂,并且同時播放課件。
故事引入。講解小魚原來有6條,又來了1條,現(xiàn)在池塘里一共有幾條?
幼兒:7條。
老師: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
幼兒:6+1=7
2、蝴蝶飛入花叢中,先飛來4只蝴蝶,又飛來3只蝴蝶,一共飛來了幾只蝴蝶?(4+3=7)
老師:小朋友,你們看,那兒有幾只蝴蝶呀?
幼兒:4只蝴蝶。
老師: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們看看遠處又飛來了幾只蝴蝶呀?
幼兒:3只蝴蝶。
老師:小朋友們想一想,花叢中先飛來4只蝴蝶,又飛來3只蝴蝶,一共飛來了幾只蝴蝶?
幼兒:7只。
老師:怎么算出來的呀?
幼兒:4+3=7
3、小雞在啄蟲子,第一次有5只小雞,第二次又來了2只小雞,一共有幾只小雞?
(老師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應用題)5+2=7
4、一棵蘋果樹上結(jié)出了很多很多的蘋果,先長出來了3個蘋果,又長出來了4個蘋果,一共長出來了幾個蘋果?
。ɡ蠋焼,小朋友答)3+4=7
老師板書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兒操作練習,老師巡回觀察并指導
1、幼兒分組創(chuàng)編得數(shù)是7的加法應用題。
第一組動物卡片(一邊學習口述創(chuàng)編應用題,一邊取出相應數(shù)量的卡片)
第二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組圖形卡片(同上方法)
2、請個別幼兒口述創(chuàng)編的7的加法應用題
四、結(jié)束部分
1、本課內(nèi)容
2、對操作積極,認真的幼兒表揚鼓勵,
3、聽音樂收拾學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以同伴10個手指的“藏起”為情境進行10的減法算式的記錄,體會減法算式在記錄數(shù)量變化中的簡單、便捷。
2.比較同伴間10的減法算式記錄條目的多、少、一樣多,體會“有順序”的操作活動給記錄帶來的幫助。
3.在游戲活動反復進行中,增進幼兒對“一”、“一”等符號的理解。
4.激發(fā)幼兒對數(shù)學學習活動的興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有過兩兩結(jié)伴進行合作運算和記錄的經(jīng)驗。
2.教師自制10只手指分別藏起1個到9個的圖片,以及對應的10的減法算式PPT課件。
3.記錄紙,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手指游戲。
和幼兒一起玩他們所喜歡的`手指游戲。
師:你有幾個手指頭?你喜歡它們嗎?你會用手指頭擺造型嗎?這個造型要用幾個手指頭?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從對手指游戲、手指造型的自由表現(xiàn)中’,豐富和加深幼兒有關手指和數(shù)量的特殊表象,為接下來的數(shù)的運算活動建立“跳板”。)
2.看“圖”玩游戲——手指頭,藏起來!
(1)介紹游戲玩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老師喜歡一個“藏起來”的手指游戲。我來藏,你來猜,看看能不能猜出老師藏了幾個手指頭。
(2)教師演示,幼兒猜測。幼兒猜測后,教師追問:你怎么猜得這么準的呢?鼓勵幼兒把自己的觀察、思考用清晰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我知道少掉了××,它們一共是4個,所以藏起了4個”。
(3)鼓勵幼兒自主玩這個游戲。教師可以用激將法,比如說:你們會玩這個游戲嗎?讓你看“圖”玩“藏手指頭”的游戲你能行嗎?
(4)出示“圖卡”,逐張和幼兒討論圖畫的意義:這是什么意思?提醒你們藏幾個手指頭?
(5)幼兒自主看“圖”游戲。
(由“藏起”的游戲,自然引發(fā)到對“少掉”的直觀理解,再分別與數(shù)學符號“10”、“一”、 “4”等之間建立更進一步的聯(lián)系,引發(fā)幼兒自主建構(gòu)“10一4”這一算式中所隱藏的數(shù)學運算意義,并通過自身的實踐——也來玩“藏起”游戲,在動作表現(xiàn)中不斷鞏固和加深對減號以及減號前后數(shù)字的理解認識。這個過程必須以孩子自身的反復動作為基礎建構(gòu),孩子的理解認識才能深入透徹,日后的應用也才有可能自如流暢。)
3.“示意圖”大變身——看看“?”來回答。
(1)將“10一1”變化成“10一1=?”,引導幼兒觀察思考: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是什么意思?如果讓你來回答這個“?”你會怎么回答?
(2)結(jié)合情境小結(jié)“10—1=9”所表達的完整意思:原來是10個手指頭,藏起了一個手指頭,還剩下9個手指頭。
(3)通過追問,引導幼兒理解各種符號的意義:“一”后面的數(shù)字是什么意思? “=”后面的數(shù)字又是什么意思?
(4)出示圖片“10一4=?”,引導幼兒思考:你會回答嗎?你怎么回答出來的?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
(5)請幼兒自主出題進行運算:讓你來出“題目”考考大家,你還會出些什么題目?教師根據(jù)幼兒回答及時書寫算式,并引導集體中的其他幼兒及時回答。
同時引導幼兒思考:哪些題目我們回答比較快?為什么?有沒有什么方法把那些讓我們“回答得慢”的題目再快一點呢?
小結(jié):如果讓你給今天我們玩的這個游戲取個名字,你說是什么游戲? (10的減法)剛才我們看到的這些“圖”就是“減法算式”。
大班數(shù)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認識日歷,了解日歷的用途。
學習看日歷,并能按指定條件找到日歷上的位置。
活動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幼兒在生活中見過日歷。
課件準備:“日歷”圖片;“認識日歷”圖片。
紙面教具:《我會看日歷》。
材料準備:紅色、藍色彩筆。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日歷”,鼓勵幼兒說一說對日歷已有的認識。
(教師也可出示實物日歷)
——這是什么?(日歷)
——它有什么用處?
——這本日歷上面最多的是什么?(數(shù)字)
——這些數(shù)字代表什么意思呢?(日期)
出示圖片“認識日歷-1”,幫助幼兒學會看日歷。
——最上面的'數(shù)字5代表什么意思?(5月份)
——日歷有幾行?每一行代表什么(一周)
——日歷有幾列?每一列代表什么?(星期幾)
——這個月的日歷上一共有多少天?(31天)
——為什么右邊的兩列數(shù)字的有不同的顏色?(表示周末)
出示圖片“認識日歷-2”,教師口述指令,鼓勵幼兒找出日歷上對應的日期,進一步鞏固對日歷的認識。
——這是幾月?(7月)
——請在圖片上找出7月X號。
——這個月的星期X分別是幾號?
——這個月第X周的星期X是幾號?
發(fā)放紙面教具《我會看日歷》,鼓勵幼兒根據(jù)要求做一做。
1、教師講述題目大意。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活動延伸
區(qū)域活動
在數(shù)學區(qū)投放日歷,進一步鞏固對日歷的認知。
日;顒
教師日常有意識地多對幼兒使用X月X日,星期X的說法,讓幼兒在更自然的情境中熟練使用日歷。
【大班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的數(shù)學教案11-05
大班數(shù)學教案[精選]07-31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8-06
[精選]大班數(shù)學教案08-12
大班我的數(shù)學教案10-15
大班數(shù)學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