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數(shù)學教案模板匯總八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認識萬以內(nèi)的數(shù),會用計數(shù)器表示萬以內(nèi)的數(shù),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nèi)的數(shù),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熟練的讀寫萬以內(nèi)的數(shù),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熟練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難點:會用計數(shù)器表示萬以內(nèi)的數(shù),明白各數(shù)位表示的意義。
教學構(gòu)想:
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出并認識萬以內(nèi)的.數(shù);再利用學具擺一擺、撥一撥,使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知道了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今天,我們來做幾個練習,鞏固一下上節(jié)課的知識。
二、自主練習
學生自己看題4:這道題應該怎么做?
試著連一連
指生答
游戲:同位合作,你說我寫。
三百零二、五千八百七十三、六百三十四、七百二十
板書設(shè)計:二、手拉手
萬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
10個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個一百
作業(yè)設(shè)置:自主練習4、6
課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內(nèi)容:
課本P18頁例1,練習四第1~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問題情境的探索,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chǔ)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
的商;通過比較分析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體驗到可以用多種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訣求商的簡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初步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語言
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學會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多種方法求商。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圖,講述猴媽媽給小猴分桃的故事。
【設(shè)計意圖】:故事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看圖,思考問題:小猴摘了幾個桃子?猴媽媽準備分給幾只小猴?
2、動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組動手分一分,并說說分的過程。
(2)小組合作,交流方法。
3、我們通過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給4只小猴。如果我們不動手分,那該怎樣想呢?
4、學生交流想法。
5、揭示課題,板書課題: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
6、12÷3的商是幾?你是怎樣算的?
7、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8、小結(jié)。
【設(shè)計意圖】:通過操作為下面的抽象思維作準備,使學生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通過相互交流、啟發(fā)達到共同發(fā)展的效果。讓學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中逐漸加深對計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應用,加深理解。
1、引導學生完成第24頁的“做一做”。
。1)要求學生利用口訣獨立解決,并想想這些題目有什么特點。教師巡視指導。
。2)交流匯報。
2、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1題。
學生認真觀察圖,說說圖意。然后獨立完成。
3、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四第2、3題。
【設(shè)計意圖】:寓學習于游戲中,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讓學生體會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一樣時商是1。
四、課堂總結(jié)。
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及性質(zhì).
2.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重點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學難點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斷及應用.
教學步驟
一、基本訓練.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2-
二、歸納整理.
。ㄒ唬┍群捅壤囊饬x及性質(zhì).
1.回憶所學知識,填寫表格【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2.分組討論:
比和分數(shù)、除法有什么聯(lián)系?
比的基本性質(zhì)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質(zhì)呢?
3.總結(jié)幾種比的化簡方法.【繼續(xù)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比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
除法
分數(shù)
。1)整數(shù)比化簡,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
。2)小數(shù)比化簡,一般是把前項、后項的.小數(shù)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shù)(位數(shù)不夠補零),使它成為整數(shù)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3)分數(shù)比化簡,一般先把比的前項、后項同時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數(shù),使它成為整數(shù)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簡,求出比值后再寫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鞏固練習.
。1)李師傅昨天6小時做了72個零件,今天8小時做了96個零件.寫出李師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個數(shù)的比和所用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2)甲數(shù)除以乙數(shù)的商是1.4,甲數(shù)和乙數(shù)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內(nèi)容包括直線、線段、射線和角的認識。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線段、角和直角的基礎(chǔ)上教學的,是幾何形體知識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認識三角形等圖形的知識以及進一步學習幾何形體知識的基礎(chǔ)。
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時,已會直觀描述它們的特點。本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有限到無限,引導學生認識直線和射線,掌握角的概念。
一、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小數(shù)教材第七冊P109—110線段、射線、直線和角。
二、教學目標:
。薄⒄J知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認識射線;知道直線、線段、射線的區(qū)別;認識角和角的符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比較角的大小。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對比、綜合、記憶及動手協(xié)作能力。
。、情感目標:教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觀察事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射線,知道射線與直線、線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在射線概念的基礎(chǔ)上說明角的概念,滲透運動的觀點。
2、難點:角的形成。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兩根吸管、一個圖釘、一副三角尺。
四、教學過程:
。ㄒ唬┚段、射線與直線的認識:
1、出示一條線段:
問:a。這是什么?(板書:線段)
b。你覺得線段有什么特點?(有兩個端點)板書,又問:有兩個端點的線就是線段?(畫曲線)引導:直的(板書)
c。 你也畫一條線段吧?(用一句話向大家介紹)(用尺量)誰來重新認識老師的線段?和老師的比比看?(小結(jié):能量出長度————數(shù)學專用語—有限長)
d、你周圍有線段嗎?找一找。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8—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簡單的分類,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經(jīng)歷分類的過程,體會分類的思想,掌握分類的方法,能夠按照給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2.體驗分類方法和結(jié)果的多樣性,初步養(yǎng)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3.感受到身邊有許多與數(shù)學相關(guān)的事情,喜歡學習數(shù)學,樂于提出問題。在合作交流中培養(yǎng)善于表達和傾聽他人意見的學習品質(zhì)。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結(jié)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jīng)歷分類的活動,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在活動中體驗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難點
讓學生能學會自己確立標準分類,有時能按不同的標準多次進行分類。
教學突破
以學生原有生活經(jīng)驗為知識背景,充分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生活情景,讓學生自主活
動,親自動手操作,經(jīng)歷分類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感受分類的標準和方法。按不同的標準分,選擇通過講<<它倆誰分得對>>的小故事把學生帶進生機盎然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們討論后明白我們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準備: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學步驟
教學流程設(shè)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創(chuàng)設(shè)情境2.教師指導學生按一種標準分和按不同標準分并組織練習。3.拓展延伸,課堂總結(jié)。1.觀看錄像,感受分類的價值。2.自主活動,經(jīng)歷分類的過程。3.自由發(fā)言,交流體驗。4.實踐延伸,學以致用。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揭示課題 (約4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出示多媒體畫面,畫面中大頭兒子,到超市想買一盒水彩筆,摸頭自問:超市這么大,我該到哪兒去找呢?2.提問: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3.揭示課題。1.學生觀看多媒體畫面回答大頭兒子提出的問題。2.學生說出超市里的商品是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動,體驗分類 (約30分鐘)
(一)學習按一種標準分
1.分一分,說一說。多媒體顯示教科書上文具和學具的主題圖。提問:有個做事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學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們一起來幫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放到學具盒里?教師在學生回答時用電腦配合顯示收文具和學具的過程。
2.分一分,理一理。談話:下面請各小組將課前準備好的一袋物品拿出來,(袋內(nèi)裝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說一說袋中有哪些物品?學生交流時老師巡視。
(一)學習按一種標準分
1.學生觀察后回答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里,哪些物品應放到學具盒里。
2.(1)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2)談話:現(xiàn)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這些物品分別裝到兩個籃子里,怎樣放合適呢?看哪個小組分得又對又快!
(3)提問:大家評一評,分得對不對?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一題。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圈起來。提問:小朋友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誰認識這些小動物? 談話:小朋友,這些動物中哪些能在水里生活,你能把它們?nèi)Τ鰜韱?教師根?jù)學生的回答用鼠標點擊畫面上的動物,畫上圈,并發(fā)出該動物的鳴叫聲。 除了圖上的動物還有哪些動物能在水里生活呢? 小結(jié):剛才我們把這些動物分成了兩類,一類是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一類是不能在水里生活的動物。多媒體顯示兩個集合圈,把這些動物分成兩類。
(2)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三題。它們各在哪里行駛?提問:小朋友們,這些都認識嗎?它們各在哪里行駛呢?各小組先討論,互相說一說。 指導學生根據(jù)行駛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做記號。如在天上飛行可以畫個 來表示,在地面上行駛可以畫個 來表示,在水里航行的畫個 來表示。在輕松的音樂聲中各小組分別操作。學生把本小組分的兩個籃子拿到講臺上,一個籃子里裝的是食品,另一個籃子里裝的是日用品。
(3)學生檢查各小組分情況。
3.
(1)學生首先認識題中的小動物。并回答出是什么動物。學生在跳躍輕快的音樂聲中在書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并回答。學生想一想,說一說。
(2)小組討論,學生紛紛互相說出各在哪里行駛。學生在柔和的音樂聲中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題。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逐一點擊畫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時發(fā)出各自的聲音,畫上符號。 提問:我們把這些交通工具按什么要求,分成了三類?小結(jié):把一組物體按一種標準分,分得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
(二)按不同標準分。
1.多媒體顯示小故事<<它倆誰分得對>>提問:小白兔、小灰兔把采集來的花分成3堆,都說自己的方法對。你說誰分得對呀?
小結(jié):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對。一組物體按不同的標準分,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
2.選一選,分一分。 多媒體顯示:觀察下面八頂帽子,請你分一分。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出色的回答給予表揚:小朋友們真聰明!只要他細觀察,肯動腦筋,會學到很多知識。3.聽口令游戲。 現(xiàn)在我們來做個聽口令的游戲?茨男┬∨笥炎⒁饬。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 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現(xiàn)在我們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么來分的? 談話:現(xiàn)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這時我們?nèi)嗟男∨笥咽前词裁磥矸值模?談話:我們?nèi)嗟男∨笥堰可以怎么分,小朋友們課后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說一說。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四題。談話:小朋友們我們各小組討論一下,可以怎樣分?然后選擇一種你喜歡的分法?在書上做上不同的記號。 教師對于學生說出的分的結(jié)果只要有道理都給予肯定。小結(jié):一組物體有時可以按多種標準分,分出的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完成后,分別說一說,再把自己畫的和符號和屏幕上一一核對。學生分別回答出: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標準分的。
(三)按不同標準分
1.學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對,分別是按顏色和形狀來分的。
2.仔細觀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據(jù)顏色分分成三類,有的說可以根據(jù)帽子的款式分分成兩類。
3.玩聽口令游戲。 學生根據(jù)口令做一做。 學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來分的。 學生聽口令做一做;卮鹗前从袥]有戴帽子來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題。 學生觀察后討論,然后各小組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各小組展示分類結(jié)果,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小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們把它們分成兩類;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小組是按照顏色來分的,有紅的、有綠的、有紫的,我們把它們分成三類。等等。
三、自由發(fā)言,交流體驗 (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談話:小朋友們,你知道我們?nèi)粘I钪羞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嗎? 學生追憶后,回答在生活中做過的、見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實踐延伸,學以致用。 (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多媒體顯示一組房間衣屋散放的畫面。 提問:看了這幅畫面你想說些什么? 談話:我們小朋友回家后運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間整理一下,好嗎?學生觀看后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如說這個房間太亂了,需要整理一下,準備回去怎樣整理自己的房間等。
五、本課小結(jié)
本課是讓學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類的方法。學會分類可以根據(jù)同一標準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都需要用到分類。
六、課末板書設(shè)計參考
分一分
按同一標準分 按不同的標準分
(注:由于學生剛?cè)雽W,這里的板書教師要加上拼音。)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探究問題:關(guān)于垃圾的分類
小朋友們,你們別嫌垃圾臟糊糊、臭烘烘的,里面可大有文章呢!讓我們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里究竟有什么?我們也可以將垃圾分一分。我們可以將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類。
不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果皮、菜葉、需要扔掉的變質(zhì)食物和臟土等。
☆ 大多攜帶細菌,或是非常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和繁衍。
☆ 如果存放時間過長,就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有害物質(zhì),危害我們的健康。
☆ 應當及時清除,封閉回收,嚴格銷毀。
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廢紙(像舊書報)、廢金屬(像易拉罐)和廢玻璃(像酒瓶)等。
☆ 這些東西放在家里,好像并沒有多大的用處。
☆ 應當科學地分類回收,實現(xiàn)再生利用,使廢物不廢,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 主要是指電池、廢燈管等。
☆ 這些東西含有毒物質(zhì),非常容易污染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
☆ 應當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國家統(tǒng)一回收處理。
探究問題:關(guān)于垃圾的處理。
☆ 認真做好分類工作,三類垃圾最好裝入不同的垃圾袋。
☆ 對不可再生垃圾必須做到:堅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須系緊袋口;必須扔進指定的回收箱,嚴禁亂丟亂扔。
☆ 對可再生垃圾必須做到:最好分類放置;定期進行處理,賣給由國家經(jīng)營的廢品回收站。
☆ 廢電池等有毒垃圾,一定要投到學校、商場特設(shè)的回收桶里。
☆ 在公共場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紙、喝空的飲料瓶等)嚴禁隨手亂扔,必須投進垃圾箱里。
☆ 口香糖好吃卻不好清除,所以絕對禁止亂吐亂扔,必須用糖紙或廢紙包好后,再投進垃圾箱里。
☆ 從樓上向下投擲垃圾的做法萬萬要不得!
探究活動:
看著眼前的這些垃圾,小婷一時不知該怎樣分類才好。請你幫她分一分,然后裝進不同的垃圾袋?煽诳蓸芬桌、梨核、雞骨頭、啤酒瓶、粘有醬油污漬的廢報紙、用過的衛(wèi)生棉簽、臟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業(yè)本、漏底的開水壺
拓展活動:
活動一 :分鉛筆
小朋友通過按不同的標準分,可以按顏色分;按有沒有橡皮頭分;按筆桿的形狀分;按鉛筆的型號分;按有沒有削過分;按筆桿的材質(zhì)分。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每次分的標準不同,分得的結(jié)果也是不同的。
活動二:將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別分;按年齡分等。
活動三:整理書包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整理的。
評價設(shè)計
一、“看誰分得好”,請小朋友們從每一行中選出一個與其它不同類的圖形,用筆圈出來。
二、“看誰想得好”請小朋友們看下面的四個圖形,你可以怎樣分,看看哪個小朋友分類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誰最棒!”下面四組圖形小朋友們會分嗎?可以怎樣分?你有幾種分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擺筷子的真實情境,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存在于生活中,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使學生理解乘法口訣的意義,學習編、記、用2的乘法口訣,理解2的乘法口訣相鄰兩句之間的關(guān)系,掌握并能夠熟練地運用。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推理、概括、記憶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
課件出示情境圖。
你們在家里幫媽媽做家務嗎?小明和大家一樣,也是個勤快的孩子,今天小明家來了許多客人,他幫媽媽做什么家務呢?
學生觀察回答后,借機教育學生要體會長輩的辛苦,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意識。
二、探究新知。
1、擺一擺,填一填。
小組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并完成書上的表格。
2、編2的乘法口訣。
讓學生借助筷子圖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然后借助編5的乘法口訣的經(jīng)驗編出2的乘法口訣。
3、探究乘法口訣的'規(guī)律。
小組活動:觀察2的乘法口訣,和同桌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匯報:請幾名學生匯報他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其他學生認真聽,如果有不同的看法就舉手補充。
三、鞏固與提高。
1、游戲:找朋友。
教師出示乘法口訣,由桌子上有乘法算式的同學將算式將相應的算式舉起來,其他同學判斷。
2、游戲:摘蘋果。
課件出示蘋果樹:秋天到了,樹上的蘋果就快熟了,你想把它摘下來嗎?仔細看看哪個蘋果長大了,你能解決它身上的問題嗎?
學生回答蘋果上面算式的得數(shù),并說說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
3、小組比賽:有幾只手?
課件示范規(guī)則。
4個小組比賽,看看哪個小組說得又快又好。
4、思考題。
課件出示題目。
同桌談論、解決問題。
四、課堂總結(jié)。
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觀察、操作等活動中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2. 使學生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多種比較策略。
3. 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shè)情境,游戲?qū)?/strong>
師:同學們,今天來了這么多聽課老師,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好嗎?
[評析:借助拍手的情境導入新課。]
二、 初步感知,認識面積
1. 揭示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拍手的時候,兩只手碰擊的地方就是手掌面,誰來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學生摸老師的手掌面)
師:你們的手掌面在哪兒?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學生摸自己的手掌面)
師:(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這是數(shù)學書的封面。老師的手掌面和數(shù)學書的封面比,哪一個面大?
生: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手掌的面小。
師:把剛才的話說完整,好嗎?
生:數(shù)學書的封面比手掌面大,手掌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小。
師:伸出你們的小手,也擺在數(shù)學書封面上,比一比大小。
生1:數(shù)學書的封面比我的手掌面大。
生2:我的手掌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小。
師:數(shù)學書的封面和黑板的表面比,哪個面大呢?
生:數(shù)學書的封面比黑板的面小,黑板的面比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
師:(指黑板面)像這里,黑板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板書:面積)你能說一說什么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嗎?
生: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
[評析:摸一摸老師的手掌面,摸一摸自己的手掌面、數(shù)學書的封面,以及觀察黑板的表面等等,用學生自己身邊熟知的事物,借助于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充分感知,引發(fā)新知的生成。在學生沉浸于生活體驗時,揭示本節(jié)課的主題面積的含義。及時地把生活經(jīng)驗概括為數(shù)學知識,把生活語言提升為數(shù)學語言: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積,數(shù)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等。先就具體事物,說明面積的意義,為面積概念的形成打下感性認識的基礎(chǔ)。]
2. 摸一摸,說一說。
師: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物體,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等。這些物體都有面,這些面的面積有大有小,F(xiàn)在,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兩個面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大,哪個面的面積?
生1:課桌面的面積比凳子面的面積大。
生2:練習本封面的面積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評析:摸身邊物體的表面,觀察桌子、凳子、練習本、文具盒等物體的表面,并且比較兩個面的大小,能加深學生對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可以比較大小的認識,鞏固面積概念。同時,還可以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等公理,以及其他等量公理,為引進面積單位以及用直接計量法求面積打下基礎(chǔ)。]
三、 操作實驗,比較大小
1. 涂一涂。
師:我們研究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涂一涂呢?(想)好,全班分成兩大組,來個涂色比賽。請聽清兩個要求:第一,發(fā)給你們的圖形要涂滿,不能有空隙;第二,老師說開始,才可以動筆涂,時間1分鐘。請小組長打開1號信封,每人發(fā)一張紙。(小組長按要求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張白紙)
師:準備好了嗎?開始!
學生涂色。
師:時間到,涂好的同學請舉手。下面,我隆重宣布比賽結(jié)果:小組獲勝。獲勝的小組,把你們的作品舉起來,給大家看看。
生1:太不公平了!我們不服氣。
生2:他們涂的紙比我們的小多了。
生3:看看我們的紙,比你們的大多了。
師:你們小組的紙大,他們小組的紙小,也就是你們小組要涂的什么大?
生:我們小組要涂的面積比他們小組要涂的面積大得多。
[評析:創(chuàng)設(shè)激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形成認知沖突,造成憤悱的心理狀態(tài)。咱們研究了這么多物體表面,看過了,也摸過了,想不想再動手涂一涂呢,分成兩大組,來個涂色比賽,學生興致盎然。而教師事先發(fā)給兩組涂色的圖形的面積不一樣,一組比較小,另一組要大得多,當然涂起來用的時間就多。這樣,當學生看到事實真相之后,對面積的大小也就有了更強烈的感受。]
2. 練一練。
。1) 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圖形。
師:這是從同一幅中國地圖上描下來的四個省的地圖。你能看出哪個省的面積最大,哪個省的面積最小嗎?
生:四川省的面積最大,江蘇省的面積最小。
(2) 畫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師:下面請大家動動手,畫出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生按要求畫兩個面積不一樣大的圖形。
選擇3~4幅在投影儀上展示,并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師:同學們畫出的這些圖形,都能比較出面積的大小嗎?(能)
。3) 想想做做第5題。
出示校園平面圖。
師:咱們再來看一幅校園平面圖。選擇其中兩個圖形,比一比所占土地面積的大小。
生1:運動場的面積比生活區(qū)的面積大。
生2:水池的面積比花壇的面積小。
生3:辦公樓的面積和生活區(qū)的面積差不多。
師:到底是辦公樓的面積大,還是生活區(qū)的面積大呢?能一眼看出來嗎?
生:看不出來。
師:怎樣比較這樣看上去面積差不多的兩個圖形的面積呢?我們來看下面的例子。
[評析:相差懸殊的兩個面面積的大小,憑觀察就能做出判斷。對于兩個面積差不多的圖形,要比較大小就得另想他法。]
。4) 比較圖形的面積。
師:(出示面積接近的正方形和長方形)這兩個圖形哪個面積大呢?(學生意見不一)
師:咱們光用眼睛看,難以準確地做出判斷。你們能不能想想其他的辦法?
學生在小組內(nèi)議論。
師:為了方便大家比較,老師為你們提供了一些材料:4個小方塊、紙條、尺子。大家可以借助這些材料,想辦法比較它們的大小。
學生在小組內(nèi)活動,教師巡視。
組織反饋。(略)
[評析:問題是啟發(fā)式教學的驅(qū)動器。抓住了問題,就抓住了課堂教學的切入點。當老師出示兩個面積很接近的圖形時,引起了學生的爭論。這個時候的學生,是帶著問題在思考,策略的探求已經(jīng)從外壓轉(zhuǎn)化為求知的內(nèi)需。]
四、 實踐運用,解決問題
1. 想想做做第3題。
出示圖形。
師:下面四個圖形,哪個圖形的面積大一些?你們有比較的辦法嗎?
生:數(shù)格子!
師:那么,我們就用數(shù)格子的方法來比較這些圖形的大小。
學生在書上數(shù)出結(jié)果,寫在每個圖形旁邊。
學生獨立完成后,組織匯報。(數(shù)梯形的面積時出現(xiàn)了分歧,有少數(shù)學生的答案是20格。)
師:究竟哪一個答案正確?
生:應該是18格,梯形中的4個半格合起來是2格。
師:通過數(shù)格子,我們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
生:梯形的面積最大。
2. 出示下圖:
師:小明家用方磚鋪地,還剩下兩個部分沒有鋪,如果鋪滿這兩塊空地,哪塊空地用的方磚多?
學生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各自的想法。
師:兩塊空地各用多少塊方磚?
生:第一塊空地要用16塊方磚,第二塊空地要用18塊方磚。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可以數(shù)空的格子。
師:怎樣才能把這兩塊地的空格數(shù)準確呢?
生:可以把空出的格子先畫出來再數(shù)。
師:你來試一試。
學生到投影前操作。(畫出格線,數(shù)出空格)
師:哪一塊空地的面積大?
生:第二塊空地的面積大。
師:這兩塊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塊方磚?
生:16 + 18 = 34(塊)。
3. 游戲(猜猜看)。
師:同學們喜歡做游戲嗎?(喜歡)好,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游戲,規(guī)則是:同學們分兩組,分別看老師出示的'圖形。一組同學看圖形時,另一組同學不能看。
師:(出示一個較大的被分成4格的圖形)請第一組同學看,這個圖形一共有幾格?
生:(齊)4格。
師:(出示一個較小的被分成6格的圖形)請第二組同學看,這個圖形有幾格?
生:(齊)6格。
師:大家來猜一猜,哪個組同學看到的圖形面積大?
生1:6格比4格多,當然6格的圖形大。
生2:不一定。說不定6格的圖形格子小。
師:究竟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呢?想不想看看這兩個圖形。(出示兩個圖形)為什么4格的圖形,面積反而大?
生1:4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大。
生2:6格的圖形,每個格子小。
師:看來,用數(shù)格子的辦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格子的大小要一樣。專門用于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研究。
[評析:比較面積大小,可以通過觀察,運用直覺思維做出判斷。對于面積相差不多的兩個圖形,則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疊合法、數(shù)方格的方法等。用數(shù)方格的方法來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就是將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的比較,歸結(jié)為兩個數(shù)的大小比較。教科書以想想做做第3題,引導學生體會這種方法。隨后的練習,因為圖中沒有現(xiàn)成的格子,所以學生既可以比照旁邊的方磚,去數(shù)空缺處有多少格,也可以先畫格子然后數(shù)。專門用于計量面積的這種小方格,就是面積單位,這就為下一節(jié)課學習面積單位做了必要的鋪墊。]
總評
這節(jié)課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創(chuàng)設(shè)生動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玩中學,學中練,在活動中體驗新知,在解決問題中提煉新知。教者在吃透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chǔ)上,利用廣泛的課程資源,選取學生熟悉的事例,作為教學內(nèi)容。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實現(xiàn)教材預期的教學目標,把數(shù)學課上活。
第二,強化面積概念的教學。面在小學和初中都是不定義的概念。在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把面積和周長混同。關(guān)于面積計量,學生先要根據(jù)面積概念和面積單位的意義掌握面積的直接計量法(即數(shù)方格的方法),然后推導出幾個面積公式,從面積的直接計量過渡到間接計量。所以在面積概念的教學中,要注意滲透全等形等積和面積的可加性兩個公理,為直接計量法打好基礎(chǔ)。為了防止面積和周長混同,往往用對比題組對學生進行訓練。
第三,注重把握探索時機,對學生實施有效的引導,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者為學生提供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中,逐步形成自己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教學設(shè)計注意從解決問題中提升概念、方法和規(guī)律,并有效發(fā)揮活動的作用。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預期效果
1.應掌握的知識
通過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的活動,使學生逐步加深對輕重的體驗與理解,學會一些比較的方法,體會輕重的相對性;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光靠看一看、掂一掂不能準確地比出物體的輕重,從而認識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
2.發(fā)展的能力
鼓勵學生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應培養(yǎng)的情感
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在實踐活動中體驗生活與數(shù)學的聯(lián)系。
二、設(shè)計要旨
1.課標解讀
初步讓學生感知“輕”、“重”的含義;會用符號表示兩個數(shù)之間的大小關(guān)系。其中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面是通過觀察、操作、嘗試體驗“輕”、“重”、“最輕”、“最重”的含義,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知識,在探索中辯析易錯概念;第二個層面是練習,在練習中充分注意到問題的開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內(nèi)容分析
教學重點是學會比較的方法;教學難點是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3.學情認識
學生對比較輕重、高矮、長短雖然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jīng)驗,但對比較活動中的相對性認識不足,本單元就要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比較多少、高矮、長短、大小、輕重的相對性的認識。
直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輕重等學生并不困難,但對間接比較兩個事物的大小、多少等等需要通過一定的推理才能獲得,因而是教學中的難點。
4. 經(jīng)驗介紹
“輕重”這部分內(nèi)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較大小、高矮、長短、厚薄等基礎(chǔ)上開展的又一次體驗活動。教科書在安排上體現(xiàn)了三個層次:說一說——掂一掂——稱一稱。 “說一說”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兩個小動物玩蹺蹺板,使學生一眼看出誰輕誰重,認識到重量差別大的兩個物體可以通過看得出比較的結(jié)果;“掂一掂”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淘氣和笑笑動手掂一掂,獲得對輕重的感性體驗,認識到用眼不能看出輕重的情況下可以用手掂一掂;“稱一稱”這一環(huán)節(jié),通過開展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當看、掂都難以分辯物體輕重時,可以借助工具來比較,從而體會到借助工具確定輕重的必要性和精確性。最后通過一組練習來使學生獲得得間接比較輕重的方法,知道輕重和大小、高矮一樣是相對的,滲透等量代換的思想。
三、實施要領(lǐng)
1、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等
2、教學流程
序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輔導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創(chuàng)設(shè)情境,初步感知輕重
1.師:星期天到了,小動物們都在公園里玩耍,它們玩得可高興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動物?它們在干什么?(出示主題圖)
學生回答后,引導學生觀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蹺蹺板,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輕)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輕的?
師:從這幅圖中你還能看出誰輕誰重?
師小結(jié):小朋友真能干,通過觀察可以看出誰輕誰重。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輕和重。
(板書課題 輕 重)
2.你還能說出你身邊的物體誰輕誰重嗎?
學生觀察并回答問題,發(fā)現(xiàn)相關(guān)數(shù)學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輕;
生2:大象重、小熊輕;
生3:小猴重,小狗輕。
根據(jù)低年紙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特征,創(chuàng)設(shè)生動的學習情景,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并且由動物世界回到現(xiàn)實生活,體會“輕重”無處不在,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ǘ、實踐操作,發(fā)展認知
實踐操作,發(fā)展認知
1.掂一掂
(1)讓學生觀察講桌上的一本數(shù)學書和一個文具盒,說說數(shù)學書和文具盒誰輕誰重?
(2)為什么同樣的書和文具盒,大家判斷的不一樣呢?有什么辦法可以證實一下誰說的對呢?請學生上來用手掂一掂,再把你發(fā)現(xiàn)的結(jié)果告訴大家。
(3)請2~3名同學上臺掂一掂。
(1) 教師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來,再請2~3名同學掂一掂,說出誰輕誰重?為什么?
(5)你們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數(shù)學書誰輕誰重?與同桌的同學互相說一說,再交換東西掂一掂。
(6)教師小結(jié):文具盒和數(shù)學用眼睛看不能準確地判斷誰輕誰重,我們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夠比出誰輕誰重。
(7)小實踐:再選擇桌上的其他東西掂一掂,比一比,與同學交流一下。
2.稱一稱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個蘋果和一個梨。
(2)猜一猜:誰輕誰重?
掂一掂:誰輕誰重?
師:不管是猜一猜,還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辦呢?誰又能想出什么好辦法呢?
(3)小結(jié)討論:你們能想出哪些辦法?
(4)出示天平秤。介紹在天平上比較輕重的方法,教師把蘋果和梨分別放在天平的兩邊,讓學生觀察,現(xiàn)在你知道蘋果和梨誰輕誰重嗎?
(5)分小組活動。
拿出你們身邊的學習用品,選擇其中的兩樣,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2) 教師小結(jié):從剛才的比較蘋果和梨誰輕誰重,我們發(fā)現(xiàn)要想準確地知道誰輕誰重,稱一稱是最好的辦法。
(7)出示一大塊塑料泡沫和一小塊鐵。
先說一說:誰輕誰重?為什么?
再掂一掂、稱一稱。
明確:比較輕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輕,一定要實際掂一掂、稱一稱才能確定誰輕誰重。
生1:文具盒輕、數(shù)學書重;
生2:數(shù)學書輕、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數(shù)學書一樣重。
得出:講桌上的文具盒比數(shù)學書重。
得出:現(xiàn)在文具盒比數(shù)學輕。
如一本書和一個本子比,一本書和多個本子比,等等。
學生猜測結(jié)果。
小組討論方法,交流意見。
匯報交流,充分聽取同學想出的不同方法,給予適當?shù)脑u價。
分小組進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稱一稱,說說誰輕誰重。
在“掂一掂”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猜想、推測、實踐等探究活動,把教師的“教”變?yōu)閷W生的“探”,通過學生掂自己的物品,別人的物品,積累輕重的感性認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解決實際問題。)
在“稱一稱”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通過設(shè)疑——討論——操作——深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領(lǐng)悟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想出辦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可貴的成功體驗。
(三)、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出示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說說怎樣判斷的。
2.第2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引導學生說出一個西瓜和兩個菠蘿一樣重,說明一個西瓜就比一個菠蘿重,如果學生不能理解,可用實物演示一下。
3.第3題
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說說誰最輕?誰最重?為什么?
4.第4題
這道題具有一定的難度,不要求所有的'學生都能獨立完成,可先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過程,再引導學生分析。
獨立判斷,并說一說判斷過程。
練習設(shè)計分為三個層次:獨立完成的、合作討論的、指導完成的。通過三種練習形式,練習不同層次的題,難易結(jié)合,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對于較難的題目,通過討論交流,也能順利完成,達到數(shù)學目的。在練習中不限制學生的思路,讓學生盡情表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四、學業(yè)診斷
1.常見錯誤分析:
常見錯誤分析
1.比較輕重時,判斷天平稱翹起的那邊重。
缺少實際生活經(jīng)驗,不懂得天平稱的原理。
2.()比()重,()比()輕矮,各個量填反。
缺少觀察比較的技能和表達的方法。
3.三種物體比較輕重,錯誤把數(shù)量多的判斷為最重的。
缺少實際生活經(jīng)驗,等量代換的思想理解有困難。
2.診斷問題
診斷1:()比()重?
診斷目的:比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達方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9
【推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12-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12-30
【熱門】小學數(shù)學教案12-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熱門】12-30
【薦】小學數(shù)學教案12-30
小學數(shù)學教案【推薦】12-30
【熱】小學數(shù)學教案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