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案范文八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構(gòu)思巧妙,生動幽默的特色。
2、理解文章中心,表達作者對海姆佗市市長及其同僚以及對德國人民真誠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構(gòu)思巧妙,生動幽默。
2、講演用語講究禮貌。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教師講述德國民間故事:早年,海姆佗一度鼠害猖獗,居民深受其苦。一日,忽有一個身著花衣的流浪漢來到這里,聲稱他有一支魔笛,可除禍患。當?shù)刭F族應許事成之后,重金酬謝。果然,花衣吹笛人奏響魔笛,將眾鼠引入河中,盡數(shù)淹死。但此時貴族卻拒不履行諾言,花衣吹笛人一怒之下,再次吹響魔笛,該城130名兒童聞聲自動跟他出走。
這篇演講詞就是以作者和民間故事中花衣吹笛人的對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情的。
作者簡介:公劉(1927— ),原名劉仁勇,劉耿直。江西南昌人,當代詩人。著有詩集《邊地短歌》《神圣的崗位》《在北方》《公劉詩選》及敘事長詩《望夫云》《尹靈芝》等。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朗讀課文,理清思路。
明確:這篇講演除稱呼外,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中國作家代表團由于景慕海姆佗市而提前到達。
第二部分(第2—3段),先略寫初到海姆佗市的情況,然后著重介紹和花衣吹笛人攀談的內(nèi)容,表達出答詞的主要意思。
第三部分(第4段)點明這篇講演是賀詞,也是答詞。
三、學習第一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1段。
明確:開頭獨句成段!熬澳健竺、“早就……熟悉”,表示心向往之,由來已久;“提前……到達”,心情迫切,溢于言表!暗聡耖g故事”,為下文埋下伏筆!按竺薄百F市”等都是恰當?shù)亩Y貌用語。
四、學習第二部分
學生朗讀課文第2、3段。
思考:第2段介紹了海姆佗市的哪些情況?第3段是如何展開作者和花衣吹笛人的對話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第2段,寫初到海姆佗市的情況。這一段共兩句話。第一句突出“欣賞過幾乎任何商店櫥窗全都陳列著的大大小小的老鼠”,因為這與“民間故事”有關(guān)。第二句,由“發(fā)現(xiàn)”民間故事里的主人公“花衣吹笛人”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段的內(nèi)容。
第3段,介紹和花衣吹笛人攀談的內(nèi)容。首先用設問句承上啟下,并幽默地說和花衣吹笛人的談話可以公開。接著活靈活現(xiàn)地寫了和花衣吹笛人見面的情況,似乎確有其事。然后,著重表述了“我”對花衣吹笛講的兩段話。第一段“求告”的話,指出了聯(lián)邦德國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批評不少德國青年“只顧個人輕松快活”,不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導致“兒童越來越少了,人口結(jié)構(gòu)也出現(xiàn)了老化的趨勢”;第二段“解釋”的話,贊揚市長和他的同僚“是一些信守諾言的好人”,表示了親切友好的態(tài)度。最后,“行行好吧,先生!”表達了良好的祝愿:“便直奔這座大廳”,與第二段開頭“在進入這座市政大廳之前”遙相呼應。
五、學習第三部分
學生朗讀第四段。
明確:這里也是獨句成段!吧厦孢@一席話”,回應了前文。前一個分句表明是賀詞,后一個分句表明是答詞。這樣的結(jié)尾干脆利索,而又值得人反復咀嚼。
六、小結(jié)
這篇講演開頭用語簡明,引人入勝;中間部分內(nèi)容豐富,幽默生動;結(jié)尾簡潔有力,耐人尋味。
七、布置作業(yè)
選用課時作業(yè)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
學生談讀了這篇講演后的感受,互相交流。
二、探究活動
、逶谶@篇答詞中,作者構(gòu)思了與花衣吹笛人對話的情景,借對花衣吹笛人提出的要求表達了對海姆佗建城千年慶典的祝賀,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你從中得到什么啟迪?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花衣吹笛人的故事是與海姆佗有關(guān)的一個故事,作者在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中引用這個故事,顯出了對海姆佗市歷史文化的尊重,也顯得親切。西方有些國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總數(shù)呈負增長狀態(tài),作者借與花衣吹笛人的對話,要求他不要像故事中那樣把孩子帶走,從而表現(xiàn)了對海姆佗市的祝愿,這又顯得非常巧妙自然。從中可以看出,致答詞,衷心祝賀,要尊重對方,了解對方,切合對方的`實際,說到別人心上,并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真誠美好心愿。
、孢@篇講演生動幽默、風趣動人,不斷激起“鼓掌、歡呼、跺腳”。仔細辨析下列各組的兩個句子,體會課文原句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1、①喂,伙計!自打我來到聯(lián)邦德國,就聽到人們在抱怨,說是如今有不少德國青年,只顧個人輕松快活,不愿結(jié)婚成家,因此兒童越來越少了……
、谧詮奈襾淼铰(lián)邦德國,就了解到貴國兒童人數(shù)不斷減少。
2、①如今的海姆佗市長先生和他的同僚先生們,可是一些信守諾言的好人!假如他們應許了您什么,只管伸手向他們要好了!
②如今的海姆佗市各級政府官員具有誠實守信的美德,承諾定會兌現(xiàn)。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通過比較,第1組句①好似與人在打招呼,好似與人在親切交談,“喂,伙計”這樣的呼告,一下子把演講者與聽眾的距離拉近了。“就聽到人們在抱怨”,是心中不滿,數(shù)說別人的意思,本來是貶義詞,這里卻貶詞褒用,顯得生動幽默,風趣動人。而句②是一般的陳述句,嚴肅有余,幽默不足。
第2組句①模仿歐洲人幽默的語調(diào),顯得風趣動人。“假如……只管”這個假設句式又顯得很婉轉(zhuǎn)。“伸手”本是貶義,這里是貶詞褒用,顯得既形象又風趣。而句②為一般陳述句,顯得太嚴肅,缺乏幽默感,不符合西歐人的胃口。
三、遷移訓練
答詞講究簡明、得體、生動、真誠,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演講效果。設想你過生日那天,家人和同學們都來慶賀,為你舉辦生日晚會,你將怎樣致答詞?寫好草稿后試著講一講。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點評。
四、小結(jié)
這篇講演巧借有關(guān)海姆佗市的一則民間故事,通過虛構(gòu)和花衣吹笛人攀談的情節(jié),指出了聯(lián)邦德國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表達了對海姆佗市市長及其同僚以及對德國人民真誠的贊美之情。
作者本人是一位詩人,有著豐富的人文修養(yǎng),他能隨鄉(xiāng)入俗,將講演的要旨巧妙地融進了妙趣橫生的民間故事中,構(gòu)思巧妙,語言幽默生動。聽眾的強烈反應,又增強了文章的現(xiàn)場感和真實感。
五、布置作業(yè)
探究和練習。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學習7個生字,學寫8個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感受春天給大自然帶來的勃勃生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春天給大自然帶來的勃勃生機。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出示課題。
大地沉睡了整整一個冬天,當花兒,草兒,鳥兒,魚兒們又活躍起來的時候,誰來了?(春天)同學們喜歡春天嗎?誰能用歌聲表達出你們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呢?
今天,老師也給大家?guī)砹艘皇状旱捻灨,出示課題。頌就是贊美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這首歌的歌詞就在我們語文書的`第一課里。請大家讀一讀第一課,想一想,是誰給大自然帶來了變化?把帶生字的詞多讀幾遍,記住生字。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生初讀課文。
2.請生讀課文。正音;卮饎偛诺膯栴}。是春風給大自然帶來了變化。(板書)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請生再讀課文,思考春風給大自然送來了什么?做上記號。
2.全班交流。
春風喚醒了沉睡的大地,給大自然送來了和暖的空氣,也送來了勃勃的生機。(板書)
春風還喚來了毛毛細雨,給干涸的小溪帶來新的生命。(板書)。
四、精讀課文,品味詞句。
1.學習課文2自然段。
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的2自然段,想想勃勃生機是什么意思,從課文哪些地方能看出來?
(1)原野上,小草活力。(板書)
你感受到什么?(從率先、鮮綠、活力等詞以及小草的姿態(tài)來理解生命力的旺盛。)師指導朗讀。
(2)各種花朵春天已經(jīng)來臨。(板書)
你感受到什么?(從不甘示弱、紛紛、艷麗、漫山遍野等詞以及省略號表示的花很多來理解。)師指導朗讀。
2.過渡。
春風不光讓草原上充滿了勃勃生機,她還喚醒了沉睡了動物們。下節(jié)課就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那些春天中可愛的動物朋友們。
五、學寫生字。
剛才我們見到了小草們彎腰,花朵們不甘示弱地宣布春天的來臨,他們就來教我們寫這四個字:彎、甘、宣、臨。
1. 出示生字。
2. 請生說結(jié)構(gòu)特點,注意事項。
彎:上扁下長,兩點向外。
甘:也是甘甜的甘,第一橫長,中間只有一橫。
宣:寶蓋頭下面一橫短,最后一橫長。
臨:左邊是兩豎,第一豎短,第二豎長。
3. 師范寫。
4. 生練寫。
5. 作業(yè)講評。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春風給草原帶來了勃勃的生機,還記得小草和花兒的樣子嗎?
生背誦有關(guān)句子。
二、精讀課文,品味詞句。
1.學習課文3、4自然段。
春天中的動物們又是怎樣展現(xiàn)它們的活力呢?請同學們在四人小組里讀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選出讀得的同學,呆會向全班展示。
2.朗讀展示。(展示2到3個小組)(視機板書)
小組代表讀課文。
問小組內(nèi)其他成員:你們推選他來讀,從他的朗讀中你們體會到了什么?感受要說得細膩些。
既然你們體會得好,相信你們也能讀得和他一樣棒,小組一起來讀一讀。
三、學習最后一自然段。升華全文。
師:春天給世界帶來了如此熱鬧的景象,請大家?guī)е鴮Υ禾斓馁澝乐樽x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板書)
四、拓展視野,發(fā)揮聯(lián)想。
這首春的頌歌其實并沒有唱完,還有好多美妙的景象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同學們,你們眼中的春天還有哪些美妙的景象呢?
五、學寫生字。
小鳥在枝頭上唱出了清脆的歌聲,蜜蜂探訪花朵,小魚追逐嬉戲,它們也來教我們寫字了,瞧:(枝、脆、訪、逐)寫這幾個字要注意些什么呢?
1.出示生字。
2.請生說結(jié)構(gòu)特點,注意事項。
枝、脆、訪都是左右結(jié)構(gòu),不能寫分家,脆、訪左窄右寬。
逐是半包圍結(jié)構(gòu),先里后外,彎勾從第一撇中間起筆,注意三撇的位置。
第七筆是點。
3.師范寫。
4.生練寫。
5.作業(yè)講評。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解題〕
《火燒云》是蕭紅寫的一篇散文。
蕭紅在這篇文章中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繪了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的過程中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展現(xiàn)了絢麗多彩、美妙奇異的火燒云景觀,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
〔結(jié)構(gòu)分析〕
文章以火燒云發(fā)生、發(fā)展、消失的過程為線索寫的,共7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晚霞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文章具體描寫了在霞光照射下人和動物身體顏色的變化。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先寫從西到東“好像是天空著了火”,強調(diào)天空一片紅色。接著寫火燒云顏色的變化,圍繞“變化極多”,不僅寫顏色變化豐富,而且寫變化極快。然后寫火燒云形狀的變化,一是把火燒云比擬成各種動物,二是突出火燒云形狀連續(xù)、快速的變化。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火燒云下去了。這部分寫出作者觀察火燒云的感受,從側(cè)面表現(xiàn)火燒云變化又多又快,然后在快速變化之中迅速消失。
〔語意理解〕
“晚飯過后,火燒云上來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臉紅紅的!
兩句中有兩個名詞,“火燒云”和“霞光”。“火燒云”和“霞光”不是一回事!盎馃啤笔窃撇适芟﹃栒丈涠a(chǎn)生的,呈紅色;“霞光”,指太陽落下地平線后,余光照射到云彩上又反射到地面上來的光。因此,傍晚被陽光照得紅彤彤的云,叫“火燒云”;而火燒云反射到地面上來的光,叫“霞光”。
“大白狗變成紅的了,紅公雞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
由于傍晚透過云層的陽光是紅色的,人與動物等身體顏色不同,受到霞光的映照必然呈現(xiàn)不同的顏色:照到白色物體上,呈紅色;照到黑色物體上,呈紫色;照到紅色物體上,紅上加紅,呈金色。
“您老人家必定高壽,您老是金胡子了!
這句寫霞光照到老人身上的顏色。胡子是老人身上表征性事物。在紅光照射下灰白色胡子變成黃中有紅的顏色,即金色。表現(xiàn)了說話人對老人的敬重和對老人的美好祝!鸷邮歉邏鄣南笳鳌
“這地方的火燒云變化極多,一會兒紅彤彤的,一會兒金燦燦的,一會兒半紫半黃,一會兒半灰半百合色。”
這一句先總寫顏色“變化極多”,再具體寫變化成哪些顏色!耙粫䞍骸粫䞍骸,表明不僅顏色種類多,而且變化極快!凹t彤彤”形容很紅很紅,也寫作“紅通通”。“金燦燦”形容金色耀眼。“百合”,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呈漏斗形,白色。“百合色”,即白色。
“一時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這個,又像那個,其實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
這句寫作者觀察火燒云時的真切感受,“恍恍惚惚”即“恍惚”的疊用。“恍惚”原指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本句使用引申意義,指看得不真切。因為看的時間太長了,火燒云變化多而快,眼睛就發(fā)花了。這句話包括5個分句,第1分句概括寫“恍恍惚惚”,后4個分句具體寫恍恍惚惚的表現(xiàn)。
〔寫作特點〕
。保畬懗隽嘶馃频奶攸c。
作者抓住火燒云的兩個特點,一是顏色變化多,二是形狀變化快。
。玻鑼懮鷦颖普。
全文采用聯(lián)想的方法寫云的顏色和形狀的變化。比如,說白狗變成紅狗。紅公雞變成金公雞,灰白胡子變成金胡子。再如,說云一會兒變成馬,一會兒變成狗,一會兒變成獅子。
教學建議
〔教學目標〕
。保斫庹n文內(nèi)容,了解火燒云的絢麗多彩和美妙奇異,激發(fā)熱愛自然、觀察自然的興趣。
。玻畬W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3.學習生字詞,積累好詞佳句。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作者運用聯(lián)想寫火燒云顏色和形狀的變化的方法。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積累材料的方法。
〔教學準備〕
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建議本課教學2課時。
〔操作要點〕
1.讀書指導。
、偶で閷,激發(fā)閱讀興趣。
本課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導入:讓學生看火燒云的'錄像或圖片;教師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讀書的情趣;引導學生交流觀察火燒云的奇觀,再讀課文體會……
⑵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啟發(fā)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在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火燒云“上來了———變化著———下去了”。
、窃僮x課文,讀中感悟。
本篇課文要以讀為主。教學第1段時,感受晚霞的神奇,晚霞把萬物改變了顏色。
課文第2自然段,主要告訴讀者為什么叫火燒云。要抓住“燒”體會用詞準確。感受天空紅彤彤的變化莫測的景象,要通過文字想象,再借助圖像感受火燒云的壯觀與奇妙。
> 第3自然段,主要寫了火燒云的顏色千變?nèi)f化,瑰麗無比。教學時要通過感情朗讀,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時進行詞語的歸納,讓學生用恰當詞語來概括火燒云色彩的變化。
第4~6自然段寫了云彩形狀的變化,教師要在教學中用引讀、再讀等手段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 學
目 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感受夸父的執(zhí)著、奉獻精神。
3.會復述這個故事。
知識點梳 理復述
教 學
過 程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在遙遠的古代,有這么一個人,他為了讓光明永遠普照大地,于是他拿起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向著西斜的太陽追去,他能追上太陽嗎?他給我們留下一個怎樣神奇的故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夸父追日》。
自主讀書,感知大意
1.自主試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拼讀一下,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自主練讀: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并想一想喜歡的原因。
3.默讀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讀書,感情朗讀,復述課文
1.小組內(nèi)輪讀,練習讀正確、讀流利。
2.小組內(nèi)評讀喜歡的段落,交流讀書感受。
3.小組內(nèi)練習講這個故事,可以自己講,可以合作講。
全班交流,評價補充
1.隨機抽查每組一至兩名同學朗讀喜歡的段落,交流喜歡的原因,其他同學評價補充。
2.各組推選代表或合作講故事,評選故事大王。
課外拓展
1.繪制一幅夸父變成大山、手杖變成桃林的圖畫。
2.繼續(xù)收集神話傳說故事。
課 后
反 思可以將本課的古文版本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一下,觸碰一下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爺、棵、到、給、穿、暖、冷、開、傘、熱10
個生字,會寫不、開、四、五4個字。認識一種筆畫
和5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2、能通過觀察兩幅圖,小組合作學習等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看圖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人和植物的關(guān)系,懂得樹木是人類的朋友,人人都要愛護它。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語。
教學難點:
理解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了解人和植物的關(guān)系。
教學準備:
1、可拼成本課合體字的偏旁、部件卡片,爺爺和小樹的頭飾?、穿、傘的猜字圖。
2、學唱歌曲《小松樹》
預設教學過程:
一、激趣,揭題。
1、看圖猜想,激發(fā)興趣:師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兩幅圖大概講了什么事?
2、師出示課題爺爺和小樹,請學生讀準爺爺。
3、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記住爺字的?
4、師出示爺爺、爸爸,學生觀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認識偏旁父。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爺爺和小樹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呢?我們來讀讀課文。
(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1、提示讀課文要求: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也可以向周圍的小朋友請教,遇到難讀的句子就畫下來。
2、請小朋友找一個自己讀得最好的句子,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聽一聽誰讀得最正確。
3、指名分段讀課文,及時糾正字音。
4、教師范讀后學生齊讀課文。
(二)自主識字。
1、師課件顯紅課文中的生字,學生說說自己認識這些生字嗎?在哪兒見過?(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說)
2、教師隨機點擊生字,學生練讀。
3、小組里說說自己的識字方法,并選擇好的方法,向全班介紹。師隨機進行偏旁教學。
4、找朋友游戲:四人小組里學生分別準備好偏旁或部件的卡片,教師報一個字,就請學生找到小組里的朋友組成字,看看誰最快。
5、猜字游戲:
。1)一個學生指字,另一個背對著黑板猜。其他同學當裁判。
如:一個學生指冷,另一個同學如果猜的是冷,其他同學就說:冷冷猜對了,請你快快回到座位上。如果猜的是暖。同學們就說:暖暖猜錯了,請你想一想
(2)看圖猜字。師出示穿、棵、傘三個字的圖,學生集體猜字。隨機請學生說說自己會穿什么或今天穿了什么;自己知道哪些傘。
三、細讀課文,理解句子。
(一)學習第一段
1、聽老師范讀,你聽出什么了?
(教師范讀時把我、門口、小這幾個詞讀得突出些。)
2、學生自己練習讀。
3、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4、指名讀。
5、你能用上我家門口有-------------說話嗎?
6、再讀課文第一段。
(二)學習課文第二段。
1、教師課件出示冬天刮北風的景象,請學生想象北風中的小樹感到怎樣?
2、看到小樹冷了,爺爺做了什么?指名學生朗讀課文。
3、指名說說句子的意思。
4、板書:穿衣,不冷。
5、教師范讀,你聽出了什么?
。ń處煼蹲x時,突出暖和的衣裳。)
6、看看圖,說說暖和的衣裳指什么?有什么用?你還知道暖和的--------?
7、指導讀第二段,讀出爺爺?shù)年P(guān)心和小樹的高興。學生練習讀,同桌同學互讀。8、指名讀,其他同學聽聽哪兒讀得好,哪兒讀的`還不夠。
9、小樹不冷了,它會對爺爺說什么話?引導學生分別戴上頭飾開展口語交際。
10、演一演第二段。
(三)第三段。
1、在爺爺?shù)木恼樟舷拢浒踩囟蛇^了寒冷的冬天,到了夏天,小樹變樣了。(教師出示課件:夏天枝葉茂盛的小樹)
2、你發(fā)現(xiàn)小樹的變化了嗎?
3、夏天到了,小樹是怎樣回報爺爺?shù)哪?板書:撐傘,不?/p>
4、指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后評議,哪讀得好,哪兒讀得還不夠,應該怎樣讀。
5、看圖說一說,夏天,綠色的小傘指的是什么?你還知道綠色的------?
6、爺爺在樹下乘涼心情會怎樣?爺爺會說些什么呢?小組進行討論。
7、演一演第三段課本劇。
四、連讀全文、背誦。
。1)看著填空練習背誦。
我家()小樹。
。ǎ┨斓搅耍ǎ┙o小樹穿上()。小樹不冷了。
。ǎ┑搅,小樹給爺爺()。爺爺()了。
。2)教師出示圖畫,讓學生看圖練習背誦。
。3)試著獨立背誦。
。4)同桌互背,相互糾正。
。5)指名背誦,背下來的獎勵一朵小紅花。
五、學唱童謠。
爺爺和小樹
下雪了,
爺爺給小樹穿上稻草衣裳,
小樹不冷了,
大熱天,
小樹給爺爺撐開綠傘
爺爺不熱了,
爺爺,真好!
小樹,真好!
六、拓展說話:春天和秋天,爺爺和小樹之間會發(fā)生什么事?
七、正確規(guī)范地書寫生字。
1.學生打開書按筆順描紅,一邊描一邊記住每一筆的占格位置。
2.仔細觀察重點筆畫位置,請同學說一說。
3.在書上田字格中把每個生字寫一遍。
4.讓學生提出難寫的字。(不、四)
。1)教師指導書寫不字。
、匐娔X出示帶田格中的不字
②學生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觀察后說一說:第二筆撇在豎中線右邊一點起筆;撇變綠色。第三筆豎寫在豎中線上,上邊出一點小頭,豎變橘黃色。點擊鼠標,閃2下。最后一筆點要與左邊的撇對稱。撇和點變綠色,點擊鼠標,閃2下。
、蹖W生說位置,,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軐W生獨立書寫,寫后與范字進行比較。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菡故緦W生書寫的不字,進行評改。
(2)教師指導書寫四字。
、匐娔X出示帶田格的四字。
②學生觀察重點筆畫的位置,觀察后說一說:四的第一筆在豎中線的左邊,行筆向下略向右傾斜。電腦豎變成紅色。
第四筆是豎彎,教師問:這是什么筆畫,教學新筆畫。豎要直,轉(zhuǎn)彎要圓,不要寫成豎折。。電腦:豎彎變成綠色,閃2下。?
③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軐W生獨立書寫
⑤同桌同學互評并修改。
、拚故緯鴮憙(yōu)秀的字,共同欣賞。
5.同樣指導寫好五字。
6、將書上田格中不、開、四、五4個字各寫一遍。
八、鞏固練習
1、成生字本上的作業(yè)
,每個生字寫3遍。
2、后練習3,讀一讀,說一說。
3、唱一唱《小松樹》
九、課外延伸:
1、演一演《爺爺和小樹》
2、讀一讀:樹1
樹是一座吹不倒的涼亭,
農(nóng)夫們累了,
就會跑到他那里休息,
他從未嫌棄過誰。
樹2
樹有很多手
他想捉天上的云
他想捉天上的星星
樹的頭發(fā)很多
不怕動物的襲擊
卻怕暴風雨的來臨
板書設計:
穿衣
不冷
爺爺
和
小樹
不熱
撐傘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對課文有哪些了解?
首先讓學生以舊促新,為學習新課作好準備。
二、學習兩次賽馬的段落
1、小組討論: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課文。學習方式采用填表格、擺學具、畫出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分角色朗讀。(各小組分工合作)
2、請小組長匯報學習結(jié)果。
。1)填表格的小組派一名同學匯報并解說;
。2)請擺學具的小組派兩名同學匯報并解說;
。3)請畫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的小組來匯報;
。4)請分角色朗讀的小組來匯報;
匯報學習結(jié)果我采取從易到難,首先是畫表格,接著是擺學具,然后是畫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最后是分角色朗讀。因為賽馬情節(jié)生動、文字淺顯,所以教師沒有必要講解,沒有提問,只是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讀書的基礎上討論,動手操作,最后以學生解說的方式把前后賽馬的過程讀懂,我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中,真正起到的是組織者的作用,也真正給了學生很大的自主性。在朗讀評價時,引導學生抓住神態(tài)的詞,調(diào)整自己的音調(diào)、神態(tài),領(lǐng)悟?qū)O臏的冷靜、胸有成竹,田忌的不解、疑惑到堅定信心,齊威王從得意到目瞪口呆。以讀促講,讀中感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三、議取勝的原因,并討論取勝的條件
1、過渡: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jié)果卻是一敗一勝,原因何在?
2、出示句子:“還是原來的馬,只調(diào)換了一下馬的出場順序,就可以轉(zhuǎn)敗為勝!
提問:“出場順序”是怎樣調(diào)換的?如果用其它方式還可以轉(zhuǎn)敗為勝嗎?六匹馬一起跑,結(jié)果會怎樣呢?
3、孫臏他會怎樣想?
到此,學生對課文已很熟悉,這時讓學生自己在課文中找出取勝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四、談對三個人物的情感評判
在這三個人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過:“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同時又要求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蔽以诮虒W中,讓學生自己自由釋放各自的.情感,然后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撞擊中達成理解。
五、師生互動
課文學習到了這里,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讓我們再一次分角色朗讀,要注意抓住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詞,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想跟同學一起來讀課文,這不僅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和平等,我也想用我自己的情感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使我們真正達到共鳴。
六、總結(jié)課文
1、提問: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
2、課文提到了善于觀察、足智多謀、認真分析的孫臏,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認真觀察,靈活運用。做事情,勤動腦筋,打破常規(guī),換個角度想,也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對這篇課文作了總結(jié),讓學生學習孫臏的好品質(zhì)。
七、課后延伸
1、課后收集有關(guān)從智取勝的小故事,舉辦故事會或辦一個“智慧之花”專欄;
2、以臣子、朋友的身份《給齊威王寫信》幫他分析一下第二次失敗的原因,再幫他設計一下第三場該如何比?
。ㄗ寣W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一題)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也不忘給學生自由選擇的空間,無論是第1題還是第2題,都是課文的延伸,能夠帖附在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上。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的
1.熟背成語,積累成語。
2.熟背古詩《鵝》,增加語言積累。
3.學寫鉛筆字,認識先上后下的筆順規(guī)則。
教具:掛圖、成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教學成語
1.審題。
2.自讀成語,把成語中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3.通過讀成語,你知道哪些成語的意思?師進行補充。
4.出示掛圖: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干什么?
你能把這幅圖的意思說給大家聽一聽嗎?盡量用上我們才學的這四個成語。
、磐换フf。
⑵指名說,評議。
5.開火車讀成語,齊讀成語。
6.指導背誦。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
、浦该,齊背。
二、教學古詩《鵝》
1.自己借助拼音把詩讀一讀。
2.出示掛圖:對照圖,再讀一讀詩,邊讀邊想象讀中的鵝的樣子。
3.指名讀。
4.指說說詩句的'意思。
5.寫得多么有趣!我們一起把這鵝的可愛讀出來。
6.指導背誦。
、抛员,同座位互背。
、浦该常u議。
⑶齊背。
三、教學生字
1.審題
2.認清3個生字,說說書寫順序。
3.這3個字在書寫順序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4.教師范寫。
5.生仿寫,師巡視指導。
第三課時
教學目的:觀察圖畫,根據(jù)問題說幾句連貫的話,學會道歉。
教具:掛圖
教學過程
一、審題
1.揭題。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要求。
二、指導第1幅圖
1.(出示掛圖)指導學生仔細看圖,初步理解圖意。
、艌D上有幾個?他們在干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
、浦该f。
、窃俅慰磮D,分步細說。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圖的內(nèi)容。
、胖该蟻肀硌。
、颇銈儗Ρ硌莸耐瑢W滿意嗎?怎樣說才會令人滿意?
、巧谠u議的同時,相機讓他們表演。
3.小結(jié)。
通過討論,同學們學會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時,要有誠意,有禮貌,還要知錯就改。
三、練習反饋
1.依照以上步驟,指導學生說另處三幅圖。
2.任意選一幅圖用幾句連貫的話說一說。
3.指名說,互相說。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學習《泊船瓜洲》,了解詩意。
2、理解《泊船瓜洲》一詩所表達的情感。
3、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4、朗誦、背誦、默寫《泊船瓜洲》。
重難點、關(guān)鍵
1、了解詩句意思。
2、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情感。
3、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課之前,老師要考考大家,還記得我們學習過的描寫春天的古詩嗎?(學生舉手發(fā)言)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再學兩首很有名的古詩,先學習宋朝的大詩人王安石寫的《泊船瓜洲》。
二、揭題
王安石,聽說過嗎?王安石是宋代的一個大政治家,知識淵博的學者,還是一位著名的詩人。這首詩,是他坐著船沿著長江行駛旅途中寫的.。那么,是在旅途的哪兒寫的呢?
瓜洲在長江的邊上,如果這是長江(畫長江),瓜洲呢?就在長江的北岸(畫“ ”標出瓜洲的位置),那“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誰來說說“泊”的意思?
剛才,我們了解了詩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示 卡片),是學習古詩
三、解詩。
1、學生自由讀詩,讀通,讀順。
2、指讀。
3、對照注釋,小組合作解詩意。
4、學生交流后匯報,并提出不理解的問題。
5、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首詩的?
小結(jié):
剛才,我們抓住了詩句中難理解的字眼,弄懂了詩的大意,也就是(示卡片:抓字眼,明詩意)
四、體會意境
1、在這明月之夜,詩人站在船頭,都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我們聽著音樂,看著圖,對著詩來想象,(放《春江花月夜》)
2、明月之夜,詩人鉆出船艙,立在船頭,向南眺望。只見對岸就是京口,由這詩人想……現(xiàn)在已是春天,詩人的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一幅幅美麗的圖畫:青山……綠水……田野……江岸……最后,詩人望著明月,又想到了什么呢?(音樂停)詩人看到想的情景,你們看到想到了嗎?如果你是詩人,你能說說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嗎?先在下面說說看,一人說,其他人補充。(學生相互議論,教師巡視指導)
3、我請個同學做詩人,把自己看到想到的說出來 。
四、體會用詞的精妙。
1、剛才,我們扮演詩人想得非常好,想到了詩人腦海中浮現(xiàn)的許許多多的美景。這么多的美景,詩人是用哪句話來概括的?
2、“春風又綠江南岸”七個字就概括了這春天的美景,那么,這句詩中哪個字用得特別好?
。1)據(jù)說王安石在選用這個“綠”字之前,曾經(jīng)換了十多個字。有“到”、“過”、“入”、“滿”等等,最后選定了這個“綠”字。這個“綠”字好在哪里呢?我想詩人在吟這個“綠”字的時候,一定翻來覆去吟誦,比較。讓我們也來用“到”呀,
“過”呀……吟誦吟誦,比較比較,好不好?
。2)那“綠”字好在哪里呢?
3、齊讀后兩句。
這里還有個“又”字。說明了時間過得——?
“何時”呢?表達了詩人的什么心情?
學到這兒,我們想到了另一首寫詩人在明月之夜思念家鄉(xiāng)的詩,是哪一首?
4、小結(jié)學法
“想意境,悟到了詩情”。(示幻燈)
5、下面我們來聽這首詩的朗讀,大家再體會體會,看哪些同學想到了意境,悟到了詩情,我就看你們的表情。(放配樂朗讀)
6、指導背誦
這么好的詩,我們應該能夠背下來。會背嗎?(同桌互背)
五、總結(jié)
六、作業(yè):
選詞填空:
1、旺 濃 鬧
紅杏枝頭春意( )
2、動、拂、翻、皺、起
風乍起,吹( )一池春水。資料提供者: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經(jīng)典教案01-08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翠鳥》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