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

時間:2023-01-27 13:10:58 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

  第五單元小數(shù)乘法和除法

  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課本第76頁。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經歷計算、猜想、驗證等數(shù)學活動過程,初步理解和掌握整數(shù)加法、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shù)加法、乘法同樣適用。

  3、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培養(yǎng)簡便計算的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計算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應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乘法的運算律進行小數(shù)乘法的簡便運算。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4分鐘左右)

  1、回憶一下,我們學過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乘法運算律有哪些?請用字母表示出來。

  總結:

 。1)同一級符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既有加減,又有乘除,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3)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乘法交換律ab=ba

  乘法結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率a(b+c)=ab+ac

  2、明確課題。

  今天就一起來學習“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二、自學例14。(15分鐘左右)

  1、明確例14中的數(shù)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2、自學。

  導學單(時間:5分鐘)

 。1)看圖,根據(jù)題意列出綜合算式。

 。2)你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的?為什么可以這樣計算?

  (3)比較兩種解法,哪一種更簡便?

 。4)計算并比較三組算式。

  點撥:先分別算出種茄子和辣椒的面積;或先算出這塊長方形菜地的長是多少米。

  點撥: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shù)相同。

  總結:“先算出這塊菜地的長,再算它的面積”相對簡便些。

  3、小組交流。

  交流內容

 。1)小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

 。2)三道算式的圓圈里能填等號嗎?為什么?

 。3)整數(shù)加、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shù)加、乘法也都適用嗎?

  4。集體交流。

  導學要點:整數(shù)加法、乘法的運算律對小數(shù)加、乘法同樣適用。而且,應用運算律常常能使計算過程比較簡便。

  三、鞏固練習。(13分鐘左右)

 。ㄒ唬┻m應練習。

  1。整合“練一練”第1題和練習十四的第2題,先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點撥:“練一練”第1題的(1)可以先同時計算乘除法,再算加法;練習十四第2題的最后一題,算式中既有中括號又有小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

  2。整合“練一練”第2題和練習十四的第2題,用簡便方法計算。

  點撥:0。25×36=0。25×4×9

  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2。4×1。02=2。4×(1+0。02)

  運用了什么運算律?

 。ǘ┛诖鹁毩。

  1、練習十四第1題中的6道題。

  提醒:

 。1)數(shù)位對齊;

 。2)從個位算起;

 。3)不要忘加小數(shù)點。

 。ㄈ┱暇毩。

  1、練習十四第4題。

  提示:要求這四名同學完成接力賽的總時間,只要把表中的四個數(shù)據(jù)相加就可以了;而求這四個數(shù)連加的和時,可以應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使計算簡便。

  2、練習十四第5題。

  點撥:

 。1)400×0.25×0.35先算400棵向日葵可收葵花子的千克數(shù),再算可榨油的千克數(shù);

 。2)0.25×0.35×400先算每棵向日葵可榨油的.千克數(shù),再算400棵向日葵可榨油的總千克數(shù)。

 。ㄋ模﹦(chuàng)編練習。

  簡便計算:7.3×9.9 0.125×8.8

  提醒:7.3×9.9=7.3×(10-0.1)

  0.125×8.8=0.125×8×1.1或

  0.125×8.8=0.125×(8+0.8)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教學反思:

  精選閱讀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練習課》數(shù)學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練習課》數(shù)學教案

  第七單元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第3課時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練習課

  教學內容:

  教材第73頁。

  教學目標:

  學生進一步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逐步形成計算技能,經歷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過程,鞏固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數(shù)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鞏固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計算訓練

  1、揭示課題。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練習混合運算,完成練習十一上的練習。(板書課題)

  2、口算:

  720÷90 484÷2 450÷50

  28+42 3×48 40÷2

  360×2 65-17 56+8

  3、計算下面各題。指名說說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完成練習十一第9題。

  學生獨立計算,提醒自覺驗算。

  4、練習十一第10題。

  說說每組中兩道算式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判斷哪道算式的得數(shù)大。

  通過計算檢驗。

  二、解決問題練習

  1、練習十一第11、12題。

  學生獨立解答。

  反饋交流各自的解題思路。說說是怎樣整理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的,怎樣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

  2、練習十一第13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估算,并說說是怎樣估算的。

  再列式算出結果,并把它與估算的結果比較。

  3、練習十一第14題。

  學生讀題,獨立解答。

  反饋解題思路。

  引導思考“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提出問題并解答。

  三、課題總結

  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反思:

  四則混合運算

  這一單元的目標是這樣定的: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從教參的教學目標定位來看,應該是既注重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教學,又要重視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然而結合我們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來看,兩樣都已初步的感受過,但又不是很深入,如:四則運算的計算順序包括帶括號的計算順序都在平時的練習中曾經碰到過,但不是很多(但有的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對于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了然于胸了)。所以是不是把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作為重點來教我真的曾不止一次的懷疑過。讓我懷疑動搖的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太差,新課程一線教師都清楚現(xiàn)在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欠缺。所以,這一次四則運算知識的教學也正是加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訓練的一次好機會,與我有這種相同想法的教師還真不少,認為還是有必要側重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

  在教學式題過程中,我要求學生用先算,再算,最后算來口述式題的運算順序,減少運算順序的錯誤,同時也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寫作業(yè)時還要求學生根據(jù)式題的運算順序用簡單的畫順序線,以增強運算順序的形象感。如:第11頁例題5:先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42+6(12-4)

  (2)42+612-4

  口述順序是:先算括號里的減法,再算口述順序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最后

  括號外的乘法,最后算括號外的加法。算減法。

  而在教兩三步計算解決簡單的數(shù)學實際問題時,我先要求學生口述解題思路,讓其明白列綜合算式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把抽象的、明理的東西搞得的盡可能的形象,從而更接近于小學生的實際。

  只有多鞏固練習,就能熟能生巧,做到四則運算式題的順序無誤,列綜合算式條理清晰,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更大的收獲是差生做式題的計算減少了不必要的錯誤。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理解掌握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探究問題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綜合能力。

  3、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計算方法的探究。

  教學難點:

  掌握三步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資料錄象。

  教學過程:

  活動一

  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2008年奧運會要在中國北京舉行,青島作為北京的合作伙伴開展了許多與奧運有關的活動,請看錄象。你知道這是哪兒嗎?這些人在做什么?(多媒體播放青島的海濱木棧道上舉行的全民健行活動的錄象。畫面定格為信息窗5)

  師:多么熱鬧的場景呀!如果以后還有這樣類似的活動,你會去參與嗎?你看小麗、小強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了活動,老爺爺頭發(fā)都白了還要堅持走完10000米呢。

  認真觀察情景圖,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教師吧學生提出的問題板書在黑板上,本節(jié)課尚不能解決的問題放入問題口袋)

  師:同學們真厲害!一下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現(xiàn)在我們就一個一個來解決吧。

  學生觀看錄象,欣賞海濱木棧道的美景,感受全民健行活動的熱鬧場景。

  學生從情景圖及文字提示中了解到以下信息

  1、老爺爺以每分70米的速度走了30分,又以每分60米的速度走了30分。

  2、老爺爺參加個人組建行活動,全程為10000米。

  3、小麗一家每分走52米,走了47分。

  4、小強一家每分走50米,已經走了47分。

  5、參加家庭組織健行活動行程為5000米。

  學生可能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

 。1)還要走多遠才能走完10000米?

  (2)小麗一家已經走了多少米?離5000米終點還有多遠?

 。3)小強一家離5000米終點還有多遠?

  (4)現(xiàn)在小強比小麗少走多少米?

  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課一開始就產生濃厚的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學生能否全面了解情景圖中包含的所有信息。

  根據(jù)了解到的信息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

  活動二

  師:我們先來關注一下老爺爺吧。老爺爺已經走了很長時間了,而且要堅持走完全程,他的精神可真值得我們學習。剛才同學提出:老爺爺還要走多遠才能走完10000米?你想怎樣解決這個問題?你能用式子表示出來嗎?

  師:同學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交流一下嗎?請大家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ㄔ趯W生交流過程中,教師走到學生中間參與討論,了解學生的合作情況,并特別關注學困生的發(fā)言情況。)

  師:哪個小組說一說你們組的意見?

  (重點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是怎樣想的?根據(jù)學生回答,教師進行板書。)

  師: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在這個綜合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師: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學生邊看圖邊獨立思考,說出解題思路,并試著列出算式。

  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可能出現(xiàn)以下幾種算法

  1、7030=2100(米)

  6030=1800(米)

  2100+1800=3900(米)

  10000-3900=6100(米)

  2、70+60=130(米)

  13030=3900(米)

  10000-3900=6100(米)

  3、10000-(70+60)30

  =10000-13030

  =10000-3900

  =6100(米)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關注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與小組同學交流的過程中,有較強的參與、合作意識,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也能認真傾聽其他同學的意見。

  能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能在觀察算式的基礎上總結規(guī)律。

  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算法。

  活動三

  師:我們再來關注一下我們的.小伙伴小麗和小強吧現(xiàn)在小強比小麗少走多少米?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先要知道什么?你能列出算式嗎?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交流。

  師:哪個同學愿意把你們小組想出的好辦法說出來,讓大家與你們共享?

 。ㄖ攸c指導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列出算式,并與同學進行交流。

  學生可能出現(xiàn)兩種算法。

  學生積極地參與探索與合作,獨立想出辦法后,在與同學合作交流中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四

  師:觀察黑板上的兩個綜合算式,與我們以前學過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在計算時我們應該按怎樣的順序進行?

  學生與同位交流,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教師進行小結。

  能用自己的話歸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活動五

  師:請同學們看書上63頁的第1題,誰能說說第一小題的運算順序?(自主練習第1題,這道題主要讓學生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自主練習第3題)

  師:同學們,你們愿意玩球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學校買來了這么多體育用品,看書64頁第3題,從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師:買排球和足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師:根據(jù)了解到的信息,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選擇一個問題自己進行解答。

  全班交流第一排的運算順序,同位交流第二排的運算順序。

  在練習本上做每排的最后一題。(指名板演,全班訂正)

  學生通過觀察表格,全班匯報了解到的信息。

  獨立解答。(全班訂正)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買排球和籃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2、買三種球一共花了多少錢?

  3、買籃球比足球多花多少錢?

  4、買排球比足球少花多少錢?

  了解每個學生混合運算順序的掌握情況。

  能否靈活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六

  師:這節(jié)課你學得愉快嗎?有哪些收獲?

  學生交流收獲,并進行自我評價。 既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更關注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2、培養(yǎng)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的技能。

  二、教學重點:

  掌握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難點:培養(yǎng)小數(shù)乘除法計算的技能。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A、準備題:

  78÷26×1425×(68÷17)

  1、先說一說這兩題的.運算順序。

  2、獨立完成,校對。

  B、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它與什么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C、講授新課:

  例9:9.728÷3.2×7.5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例10:1.75×(24.42÷3.7)

  1、有括號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完成。校對。

  教師小結:通過小數(shù)乘除混合訓練,你覺得與整數(shù)混合運算比較感覺怎樣?

  D、鞏固練習:

  4.8÷0.4×64.8÷(0.4×6)

  1、先讓學生先試算,教師巡視

  2、抽兩名學生板演。

  3、校對,說一說錯誤的原因。

  4、讓學生根據(jù)算式,編成兩道文字題。

  E、課堂小結:

  1、小數(shù)乘除混合運算與什么混合運算順序相同。

  2、在計算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

  F、強化練習

  70.75×0.26÷6.57.36÷(3.2÷0.04)

  G、布置作業(yè):

  P-38第二題和第三題。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4

  設計說明

  1.注重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和《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強調的能力培養(yǎng)。分數(shù)中的估算要比整數(shù)、小數(shù)的估算難把握一些。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先讓學生結合問題情境獨立進行估算,然后進行匯報,交流估算的依據(jù)。不僅能利用估算檢驗解題的正確性,還能借此提高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2.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很快投入到思考和探究的狀態(tài)。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立足以學生為主,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新舊知識的遷移都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完成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水日嗎?為什么要設立這樣一個節(jié)日呢?水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寶貴的資源,如果我們不珍惜水資源,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人類的眼淚。所以,我們要節(jié)約用水,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節(jié)約用水中的數(shù)學問題。

  [板書課題:分數(shù)混合運算(三)]

  設計意圖: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從節(jié)約用水的話題入手,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舊知鋪墊。

  課件出示:小剛家八月用水14噸,九月比八月節(jié)約了,九月用水多少噸?

  (引導學生畫圖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獨立解決問題)

  2.變更條件,引出問題。

  課件出示:小剛家九月用水12噸,九月比八月節(jié)約了,八月用水多少噸?

  3.組織學生邊讀題邊思考:

  (1)估計哪個月用水量多。

  (2)你是根據(jù)哪句話來判斷哪個月用水量多,哪個月用水量少的?

  (3)你判斷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交流問題的答案,同學互評,教師進行適當指導)

  4.出示自學指導:

  (1)嘗試畫線段圖分析題意,找出等量關系。

  (2)選擇恰當?shù)姆椒ń鉀Q問題。

  (3)想一想:你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嗎?

  (學生獨立探究解題方法,教師巡視指導)

  5.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梳理自己的解題思路。

  6.展示解題過程。

  (1)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學生邊畫圖邊說解題思路。

  數(shù)量關系:八月的用水量-八月用水量的=九月的用水量

  八月的用水量×=九月的.用水量

  (2)指名板演解題過程。

  方法一 解:設八月用水x噸。

  xx=12

  x=12

  x=14

  方法二 解:設八月用水x噸。

  x=12

  x=12

  x=14

  (3)其他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

  師追問:你們?yōu)槭裁从梅匠探鉀Q問題?用方程解決問題有什么好處?

  (學生討論并匯報)

  (4)引導學生對解題結果進行檢驗。

  (學生先獨立檢驗,然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進一步理解題意,并結合線段圖體會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還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堂練習,提升反饋

  1.淘氣家八月用水14噸,比九月多用了,九月用水多少噸?

  (1)試著估算一下哪個月的用水量少,并說出理由。

  (2)畫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3)解題并檢驗。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5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大家知道我們學校是一個棋類特色學校,下個月馬上又要進行各棋類比賽了,老師打算再(出示一副象棋12元,一副圍棋15元)購買3副中國象棋和4副圍棋,你能算一算,老師一共要付多少元嗎?

  2、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列式計算。

  3、指名交流,并說說每一步的含義。

  可能會有兩種情況:

 。1)分步計算:12×3=36(元)

  15×4=60(元)

  36+60=96(元)

 。2)綜合算式:12×3+15×4

  二、學習新課。

 。ㄒ唬⿲W習例題。

  1、談話:兩位同學用不同的列式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個綜合算式你同意嗎?誰再來說說這個綜合算式表示的含義?

 。ㄖ该涣鳎

  2、提問:比較一下,12×3+15×4和我們以前學過的混合運算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W生交流)

  3、談話: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含有三步運算的混合運算”(板書:混合運算)那么這個混合運算應該怎樣計算呢?你能自己嘗試一下嗎?

  (1)學生嘗試獨立計算,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指名交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為什么?說清自己是怎么想的。

  4、 小結:有加法和乘法的三步混合運算要先算乘法,這樣的兩個乘法可以同時計算。

  找出學過的平面圖形中互相平行的線各有幾組。學生獨立思考后,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內交流。

  (完整板書:12×3+15×4

 。36+60

 。96(元)

  答:她一共要付96元。)

 。ǘ┚毩。

  1、出示:240÷6-2×17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說說運算順序,自己是怎么想的。

  全班校對。

  3、提問:這兩個混合運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學生交流。

  不同點:三個運算符號不同。

  相同點:都是先算兩邊,再算中間加減法,計算原則是先乘除后加減。)

 。ㄈ┩瓿伞霸囈辉嚒。

  1、出示:150+120÷6×5

  談話:看一看這個綜合算式中有哪些運算?你覺得這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應該是怎樣的?

  2、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里交流。

  3、學生獨立計算,指名不同算法的`兩個學生板演。

  4、指名說說自己計算時是怎么想的,全班校對,及時糾正錯誤。

 。ㄋ模┬〗Y。

  1、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在算式中含有加、減、乘、除的三步混合運算。應該按怎么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W生交流)

  2、 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板書:不含括號的)

  三、鞏固練習,完成“想想做做”。

  1、第1題。

 。1)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指名交流,說說運算順序。

  全班校對。

  2、第2題。

 。1)學生審題后獨立改錯。

 。2)指名交流,說說錯在哪里,分析錯誤原因。全班校對。

  3、第3題。

 。1)學生一組一組進行計算,比較上下兩題,思考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指名匯報,并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

  4、第5題。

  (1)學生審題后理解題意。

 。2)鼓勵學生獨立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有困難的同學可先分步計算,再根據(jù)分步計算的結果列綜合算式。

 。3)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指名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

  分析:美術組:18人書法組:18人的2倍合唱組:比兩個組多6人

  四、課堂小結。

  1、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你覺得在計算的時候哪些地方要值得注意?

  2、布置作業(yè):書本P36的第4、6題。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59頁加減法與乘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提示:

  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shù)的四則計算,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依次計算,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教材選擇具有現(xiàn)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理解混合運算順序,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的計算中,無論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過活動,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發(fā)展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 題的能力。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后的小數(shù)、分數(shù)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對比、推理、總結混合運算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進行正確的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草稿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到文具店買過學習用品嗎?

  生:買過。

  師:買過什么文具?

  生:買過2個筆記本和1支筆。

  師:你買的筆記本每個幾元,筆每只幾元?

  生:筆記本每個2元,筆每只1元。

  師:,你們能幫他算一算一共要用去多少錢嗎?

  生:5元。

  師:你怎么算的?

  生:先算筆記本的錢2×2=4(元),再算4+1=5(元)

  師:說得很好。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類的問題。出示課題:加減法與乘法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拉近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為后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題

  師:生讀題,說說要解決的問題。

  生:買文具盒和書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師:獨立列分步算式解決問題。小組內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師:誰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先算6個文具盒多少錢,就是6×7=42(元)再算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42+55=97(元)

  師:誰能把這兩個算式合并到一起嗎?

  生:可以寫成:6×7+55

  生:還可以寫成:55+6×7

  師:這兩個算式對不對。(小組討論)

  生:第一個對。因為先算乘法,第二個先算加法。

  師:像上面的算式無論乘在前還是在后都應該先算,所以都對。在一個沒有括號綜合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減。應先算乘,后算加減。

  講解:像同學們這樣,分列了兩個算式,一步一步去解答。我們把這種方法叫“分步解答”,這兩個算式叫“分步算式”。我們還可把這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兩步的算式,這種算式叫做綜合算式。在綜合算式中,我們要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設計意圖:再現(xiàn)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把解決實際問題與計算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2、試試身手。

  81-17×4

  師:計算這道題時,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先算乘法,后算減法。

  81-17×4

  =81-68

  =13

  再次總結:在一個沒有括號綜合算式里,有乘有加減。應先算乘,后算加減。

  三、鞏固新知

  1、完成第59頁試一試。

  2、將下面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綜合算式。

 。1)3×5=15

  20+15=35

 。2)6×8=48

  48-18=30

  3、亮亮今年7歲,爸爸的年齡是亮亮的5倍,爸爸比亮亮大多少歲?

  答案:1、536、 1 2、20+3×5 6×8-18 3、28歲

  四、達標反饋

  1、24×3+19 (注意運算順序)

  2、森林醫(yī)生。(改正錯誤)

  16+40×8

  =56×8

  =448

  3、小紅拿50元錢去買8個6元一個的筆記本,應找回多少錢?

  答案:1、91 2、16+40×8 3、2元

  =16+320

  =336

  五、課堂小結

  師:大家回顧一下,綜合算式中有乘有加減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乘,再算加減。

  師:為什么?

  生:因為加減是同級運算。

  設計意圖:讓學生總結所學,在交流反思中,意識到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和數(shù)學內容的延續(xù)性,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知識的欲望。

  六、布置作業(yè)

  1、我會列式計算。

  3個7再加28是多少?

  71減去6個8是多少?

  2、我來算一算。

  65-8×8 20+5×5

  3、小明看一本故事書,看了4天,每天看6頁,還剩13頁沒有看。這本故事書一共有多少頁?

  4、媽媽買來12盒月餅,每盒有9塊。送給奶奶16塊,還剩多少塊月餅?

  答案:1、49、23 2、1、45 3、37頁 4、92塊

  板書設計:

  加減法與乘法的混合運算

  分步:7×6=42(元) 42+55=97(元)

  綜合:7×6+55

  =42+55

  =97(元)

  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和乘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與討論,初步理解并掌握加減混合計算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10以內數(shù)的加減混合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能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鞏固等學習活動,初步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培養(yǎng)與人合作,有條理、清晰地闡述自己觀點的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處處有數(shù)學,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和決心。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加減混合式題的方法,能熟練地口算出得數(shù)。

  教學難點:

  會記憶第一步的計算得數(shù)。教學關鍵是理解算式的意義,掌握運算順序和培養(yǎng)心記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分組進行比賽,激發(fā)學習積極性。

  二、創(chuàng)設情境

  1、復習準備

  看算式,說說計算的順序。

  3+2+1=5+3+2=8-2-3=10-5-3=

 。ㄕn件出示)師:這里有四只丑小鴨,每只丑小鴨身上都帶著一道題,只要同學們把這些題解決了,丑小鴨們就會變成美麗的天鵝。誰來幫幫它們?

  2、新課引入。

  師:丑小鴨們變成了美麗的天鵝,它們飛呀飛呀,飛到一個美麗的湖邊,它們紛紛落入湖中盡情地嬉戲著。

  三、探究新知

  1、學習例1.

  (1)教師電腦演示:(湖面上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天鵝。)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天鵝,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的問題。

  師:那應該怎樣列式?板書:4+3

 。2)教師操作屏幕,重現(xiàn)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再飛走2只的場面。

  師:看到這一情景,誰能完整地來說一說,并提出問題呢?

  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再飛走了2只,現(xiàn)在還有幾只?我們該怎么列式呢?(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在4+3的后面寫上-2,把算式寫完整并讀算式。

 。3)誰能再讀一讀這道題,對照圖畫來說一說4+3-2所表示的意義。(指名說)

 。4)觀察:這個算式和我們剛學過的`連加、連減有什么不同?能給它取一個名字嗎?(學生自由發(fā)言。)

 。5)引出課題:像這樣既有加法又有減法的運算,我們把它叫做加減混合。(板書:加減混合。)學生齊讀課題。

  類比探究算法。

  那么4+3-2該怎么計算呢?

 、賹W生同桌討論,互說計算過程。

 、趯W生匯報。師板書:4+3-2并標明計算順序。

  (先算4+3得7,再算7-2得5。)

 、劢處熜〗Y。(板書得數(shù)“5”。)

  2、學習例2。

  電腦演示例2:湖中4只天鵝,先飛走2只,又飛來3只。

  師:美麗的小湖上,天鵝又發(fā)生了新變化你能把圖意說給大家聽嗎?

 。1)學生說圖意。

  (2)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3)誰來列式?(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4)翻書試著計算4-2+3。

 。5)交流匯報計算過程。

  生:先算4-2得2,再算2+3得5.

  師:為什么先算4-2?計算第二步時是哪兩個數(shù)相加?

  教師配合學生的回答在算式中標明注出計算的順序。

  師生共同小結:加減混合計算順序。(從左到右)

  四、反饋練習

  1、完成第75頁做一做。(課件出示圖畫)

 。1)說圖意,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

 。2)列式計算。

 。3)說說算式7+3+4=8的意義和計算順序。

  2、游戲:小青蛙找家。(練習十二第2 題)

  (1)班齊唱《小青蛙找家》每組選派一名

 。2)對學生進行熱愛大自然,保護益蟲的教育。

  3、解密大行動。

 。1)獨立完成計算卡上的10道式題。

  (2)游戲規(guī)則:任選一題算出得數(shù),如果這個得數(shù)是下方這5個密碼中的一個的話,你們組可相應獲得兩顆星星。

 。3)請同學說出得數(shù),并說出計算過程。給說中密碼的那組加星星。

  4、小結比賽結果。

  五、課堂總結。

  引導學生小結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

  六、布置作業(yè)。

  1、把課本第75頁說給爸爸媽媽聽。

  2、算一算

  1+6-2=6-5+8=9-6+5=4-3+9=6+4-5=4+2+4=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8

  教學內容:

  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

  1、使學生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能正確的進行10以內的加減混合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點:

  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能正確計算加減混合題。

  教學難點:

  理解加減混合運算的含義。

  教具準備:

  算式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安徒生有一篇著名的童話叫《丑小鴨》,大家聽說過嗎?這只受盡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怎么樣了呢?

  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丑小鴨,只要小朋友們把這些題做對了,這些丑小鴨就會變成美麗的白天鵝。同學們愿意幫助他們嗎?

  9-3-4=

  8-2-3=

  9+0+1=

  4+3+2=

  5+4+1=

  5-3-1=

  2+4+0=

  10-7-2=

  10-1-6=

  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二、探索新知

  1、學習先加后減

  師:屏幕上出示動態(tài)的畫面:湖里有4只天鵝。

  師: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了3只天鵝)

  屏幕上出現(xiàn)2只天鵝向湖里飛走的畫面。問:湖里的這些天鵝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學生:又飛走了2只天鵝)

  師:要求湖里現(xiàn)在有幾只天鵝?該怎樣列算式呢?

  學生同桌互相說說并列出算式,指名匯報師板書算式:4+3-2。

  引導學生讀一讀算式,再對照畫面說一說算式4+3-2所表示的意義,最后通過對比連加、連減的算式的不同引出課題:加減混合

  讓學生試著計算4+3-2的得數(shù),計算后讓學生說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配合學生的回答板書計算小步驟,以突出計算的順序和第二步計算減法時的被減數(shù)。

  2、學習先減后加

  課件出示主題圖:請注意觀察,看到了什么?(湖里有4只天鵝)

  在注意觀察 ;湖里的天鵝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呢?(湖里有4只天鵝,飛走了2只,又飛來了3只。)

  師:要求現(xiàn)在湖里有幾只天鵝?該怎樣列式呢?

  生獨立列式,指名匯報并板書:4-2+3

  師:誰來說說這道算式所表示的'含義,(指名說說)

  師:這道算式誰會計算呢?(指名說說得數(shù)和計算順序師板書得數(shù)和小步驟)

  3、引導學生總結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

  師:請大家回憶一下上面兩道題的計算過程,誰能說一說我們計算的順序?

  生:我們都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算的。

  4、學兒歌

  加減混合并不難,從左向右依次算。

  加法在前先算加,加法在后先算減。

  三、鞏固練習

 。1)算式大比拼

 。2)判斷

  (3)看圖列式計算

  四、全課總結

  這節(jié)課的我們有哪些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1、根據(jù)算式7+2-5編個故事。

  2、指導叢書第35頁。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9

  教學內容:

  課本第27頁內容及第28頁“練一練”的第1~3題。

  教學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shù)混合運算(一)(二)》的基礎上開始學習的,學生已經基本上掌握了較復雜的分數(shù)問題的解決方法,能利用線段圖來分析兩個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通過問題情景讓學生應用分數(shù)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法則來解決較簡單的有關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解決這類問題的策略和體會分數(shù)混合運算的順序及乘法運算律在分數(shù)混合運算中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利用方程解決與分數(shù)運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2.經歷畫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找等量關系、并列方程解答實際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約意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主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利用方程解決與分數(shù)運算有關的實際問題。通過畫線段圖解決問題,滲透數(shù)形結合的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根據(jù)題意,找出等量關系。

  教學法設計: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嘗試練習、歸納總結。

  教學具準備:

  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填一填

 、傥逶路荼人脑路莨(jié)約了1/6,五月份占四月份的。

 、诎嗽路荼绕咴路菰霎a1/5,八月份占七月份的。

 、畚迥昙壢藬(shù)比六年級少1/9,五年級人數(shù)是六年級的。

  2.說一說下列的等量關系。

  ①五月份用水20噸,是四月份的6/7.

  ②跳舞的有24人,占晨練人數(shù)的1/5。

 、蹖嶋H投資24萬元,占計劃投資的'7/8.

  二、探索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俪鍪綪27主題圖。讓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找一找圖中的數(shù)學信息。

 、诜答佇畔⒑,讓學生提出問題,師板書問題:淘氣家8月份用水多少噸?

 、鄯治鰡栴}。

  引導學生想一想:哪個月用水多?哪個月用水少?你怎么知道的?九月比八月節(jié)約了1/7是什么意思?

  學生回答后,再帶領學生想一想,哪個月的用水量是單位“1”?你能找到它們之間的等量關系嗎?

  2.畫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

 、賹W生自主嘗試,師巡視輔導。

 、谡故緦W生所畫線段圖,進行評價。

 、蹘熒餐瓿蓴(shù)量分析,并畫出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畫圖時,讓學生想一想:應先畫哪個月份的?為什么?引導學生明白要先畫出單位“1”的量,即八月份的線段圖,然后再畫九月份的線段。

  3.結合線段圖,找出等量關系。

  學生回答,師板書:

  八月份用水噸數(shù)—節(jié)約的噸數(shù)=九月份用水噸數(shù)

  八月份用水噸數(shù)×(1-1/7)=九月份用水噸數(shù)

  4.列方程解決問題

  ①讓學生根據(jù)以上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并解答。

 、谥干逖。

 、奂w交流,讓學生說思考過程。

  5.檢驗

 、僭鯓又烙嬎憬Y果是否正確呢?學生回答后,讓學生進行檢驗,驗證剛才的估算結果是否正確。

  ②指生說說驗證方法。

  6.這道題除了可以用列方程解題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題。12÷(1-1/7)=12÷6/7=14(噸)

  三、鞏固練習(完成“練一練”第1、3題)

  1.第1題。

  獨立完成,集體交流時說說解題思路、計算方法。

  2.第3題

  四、作業(yè):

  1.P28“練一練”第2題。

  2.補充:一個飼養(yǎng)場,養(yǎng)鴨1200只,養(yǎng)雞的只數(shù)比鴨多1/6,雞有多少只?

  五、課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哪些收獲?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收獲。

  板書設計:

  分數(shù)混合運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0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30-31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自主解決問題

  (課件出示P30主題圖)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來到商店,想買一些學習用品。你們仔細觀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學習用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根據(jù)圖中提供的信息,結 合你的購物經驗,你能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嗎?

  一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口答。

  【設計意圖:數(shù)學源于生活。呈現(xiàn)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提出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二、探討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課件出示:小軍說:“買3本筆記本和一個書包,你們能幫我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嗎?”

  2.學生獨立解答,教師巡視。

  絕大部分學生會進行分步列式,也可能會出現(xiàn)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情況。此時先讓分步列式的同學匯報,教師相應板書

  先算3本筆記本多少錢?

  5×3=15(元)

  再算一共多少錢?

  15+20=35(元)

  3.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先要算出什么?

  你們能不能把剛才這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呢?

  給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的時間和空間,允許討論和交流,然后板書:5×3+20

  4.(教師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兩步算式,我們叫它綜合算式。在這個綜合算式里,5×3的積表示什么?20又表示什么?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shù)是多少?這個得數(shù)表示什么意思?

  指出: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這一步可以這樣寫:在第二行先寫上等號(為便于第二行的算式與第一行的算式對齊,第二行的等號要寫在算式稍左的位置),再寫上第一步的得數(shù),還沒計算的一步要照抄下來。

  板書如下(邊板書,邊說明書寫位置)

  5×3+20

  =15+20

  提問:接下來算什么?得數(shù)是多少?該怎么寫?

  指出:第二步要再寫等號,等號與上面的等號對齊,然后在等號后面寫出得數(shù)。

  根據(jù)學生回答,完成板書。

  5×3+20

  = 15+20

  =35(元)

  5.提問:如果我們把綜合算式列成這樣:20+5×3,可以嗎?

  讓學生明確: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把一個書包和3本筆記本的`總價合起來,所以符合題意,是可以的。

  在這個綜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數(shù)是多少?為什么也要先算5×3?

  讓學生自己仿照上面的書寫格式進行脫式計算,教師巡視,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xiàn)的脫式計算有

 、20+5×3

  =15+20

  =35(元)

 、20+5×3

  =25×3

  =75(元)

 、20+5×3

  =15

  =35(元)

  ④20+5×3

  =20+15

  =35(元)

  6.出示學生作業(yè),并逐一講評。

  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道綜合算式的計算,你認為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7.比較5×3+20和20+5×3

  =15+20 =20+15

  =35(元) =35(元)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學生討論交流。

  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進行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數(shù)學課是抽象的,有時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計算課。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本環(huán)節(jié)設計中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參與的時間就多,學生發(fā)表的觀點就多,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三、探討合有乘法和減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談話:同學們真愛動腦筋,幫助小軍解決了問題,小軍謝謝你們。(同時課件出示:小晴說:我也想請你們幫忙,我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誰能幫我計算出“應找回多少元”呢?)

  誰先說說準備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獨立列出綜合算式,再把自己的解題思路和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你們是怎樣列出綜合算式的?為什么么?

  談話:這道題含有哪些運算?與前面的綜合算式比較有什么不同?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你能用脫式進行計算嗎?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捕捉錯誤資源。

  可能出現(xiàn)的脫式計算有

 、50-18×2

  = 50-36

  =14(元)

  ②50-18×2

  =32×2

  =64(元)

 、50-18×2

  =36

  =14(元)

 、50-18×2

  =36-50

  =14元)

  根據(jù)學生的計算情況,相應進行討論評價。

  3.提問性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減法的混合運算中,我們在脫式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要按什么順序進行計算?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練習課)練習十七4—9題和思考題。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熟練地進行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并讓學生體會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shù)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遷移、類比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注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問題的探索與解決過程中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讓學生充分把計算教學和運用教學結合起來。

  3、情感與態(tài)度: 通過應用小數(shù)加減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小數(sh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進一步鞏固小數(shù)加減法混合運算,并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1、課件

  2、兵乓球拍和兵乓球學具

  3、課堂練習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口算:

  老師: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shù)的加減和混合運算,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的相關練習,前面的練習同學們掌握得不錯,不知今天能否繼續(xù)發(fā)揚你們的優(yōu)勢?下面來幾道口算試一試你們的“功力”

  (放課件2,練習1)。請一位同學說出答案。

  [設計意圖:結合我校開展的計算課題研究,

  復習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運算,由淺入深,先激發(fā)

  學習興趣。]

  二、小數(shù)混合運算

  老師:同學們的口算果然厲害,看看小數(shù)混合運算。能否依然“百發(fā)百中”(放課件3,練習6),做四道練習,安排男生和女生各做2道,進行比賽,然后請4位同學上黑板板書。

  [設計意圖:這4道練習分別有2道有括號2道沒括號,讓男女生競賽,誰又快又準,激發(fā)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節(jié)省時間,加強和鞏固學生的混合運算能力。]

  男同學: 女同學:

  老師:果然“名不虛傳”。下面誰能告訴老師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步驟是什么?(提問)小結,展示課件4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己運算,自己總結計算步驟,

  還學習主動權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和總結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決解實際問題

  1、完成練習十七第8題。

  老師:同學們,數(shù)學離不開生活。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是需要我們運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的,今天我們運用小數(shù)加減法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看大家能否學以致用?(出課件5,練習8),讓學生在小組里說說,再提問。

  (不用算結果,只說方法)。

  [設計意圖:運用小數(shù)混合運算解決實際問題,

  讓學生理解題意并說出解決的方法,因時間關系,

  可以不計算,但基礎好的同學會很快把結果計算出來。

  由淺入深,這道題較簡單,學生學習的難度不大,有積極性。]

  2、完成練習十七第7題。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亮點,用學具配合提出問題。

  老師:在生活中我們還會遇到很多與數(shù)學

  有關的問題,例如下面這題(展課件6,

  練習7)讓學生先看圖,了解題中的信息,

  提出問題再解答。按4人小組分發(fā)學具,

  每人提出一個問題,并拿著學具說出自己的問題,學生會提出6種問題,先請

  4位不同問題的同學上黑板板書。把學具貼在黑白,并列式計算。后2種方法提問學生,老師板書。

  [設計意圖:運用學具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把學具展示在黑板,可以節(jié)省學生寫文字的時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3、完成P103思考題--拓展延伸:

  老師:同學們從窗外扔過垃圾嗎?(有、沒有)。對,不能隨便扔垃圾,要愛護我們的環(huán)境。還記得我們學校舉行的科技節(jié)的其中一項3樓“扔雞蛋”比賽嗎?大家知道雞蛋這樣扔下來一定“粉身碎骨”,為了使雞蛋完好無損,我們參賽的同學花了很多心思去解決這個問題,還有一些高空墜物地知識,你們知道嗎?

  物體越接近地球速度越快,地心吸引力的作用。

 。ㄕ故菊n件7,讓學生讀題)打開書本P103,

  看思考題……在書上的圖示寫一寫這4秒鐘分別的'行程。

  然后,老師在黑板畫圖分析,先算出每一秒落地的距離,然后把這4秒加起來,讓學生明白并不是第四秒是問題的結果。

  [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科學知識和生活知識,二是解決一些較復雜的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問題,進一步鞏固多步驟的小數(shù)加減法運算。]

  4、記賬本的計算知識。

  展示課件8,師問:不

  知同學們見過這種表格沒有?

 。]有、有)。在哪里見過?

  有什么作用?(小組討論)

  (這是一本記賬本,所有

  單位或一些家庭都要會用的,

  目的就是為了把每日的收支

  情況記錄下來,好為生活和

  工作作具體的安排,這是學會理財?shù)谋匦拚n。說說怎樣計算,不要求計算結果。小結

  板書:上次結余+收入-支出=現(xiàn)在結余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知識,并掌握如何去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表達能力。]

  四、知識遷移,小數(shù)的加減解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計算。

  老師:我們已經學過小數(shù)分數(shù)互化,

  誰能舉出一些例子?提問,

  老師板書:例如2/100=0.02、

  3/10=0.3

  老師:既然大家掌握了小數(shù)分數(shù)的互化,

  下面這道題估計也難不到我們四(3)班

  的同學,請看題(出課件9,練習9),

  請四位同學上來板書。

  [設計意圖:知識的遷移,讓學生既掌握小數(shù)的加減,又掌握分數(shù)化成小數(shù)的加減,了解知識間相互的聯(lián)系,進一步鞏固小數(shù)的加減運算。]

  五、小故事,講大道理。

  老師:同學們做了不少題了,有點累了吧,為了獎勵同學們的優(yōu)秀表現(xiàn)。老師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好不好?展示課件10、11。這是前蘇聯(lián)“聯(lián)盟一號”飛船因工作疏忽,遺漏了一個小數(shù)點導致飛船和科學家一起墜毀的悲劇。

  [設計意圖:在學生做了不少練習的時候,適當放松一下,調節(jié)學習氣氛,通過小故事講大道理,教育學生學習和生活都不能馬虎的道理。]

  六、小結,本節(jié)課的收獲?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總結,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從而了解學生的真正收獲和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2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熟練掌握了分數(shù)加減乘除的運算,并能夠熟練進行分數(shù)與小數(shù)之間的互化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回顧本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體現(xiàn)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關于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對學生來說不是難點,而如何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正確計算是學生在計算中的一個難點,所以在教學新知之前有必要讓學生復習相關的知識:分數(shù)和小數(shù)間的互化、分數(shù)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運算。

  二、找準新課中的難點開展教學活動

  本節(jié)課除了在整合之前所學的零碎知識之外,新知識有“中括號”的認識和應用及設計分數(shù)小數(shù)混合的運算,在計算中學生在遇到兩步以上的計算,尤其是參雜上分數(shù)和小數(shù)時,學生計算起來就比較困難,需要在平常教學中加強訓練。

  三、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的得與失

  本節(jié)課比較成功的地方是學生能夠將舊知識遷移到新知識,類推到所學的新知教學中,并能夠熟練進行脫式計算。

  不足之處:

  1、學情把握不準,導致在練習時比較耽誤時間,需要分清楚各個層次學生的層次,在不放棄差生的情況下,能夠給予優(yōu)等生更多的指導和東西,調動這些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中課堂節(jié)奏有待優(yōu)化,課堂節(jié)奏有點拖沓,需要老師精心備課,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3、在備課中就教材講教材,應該是充分利用好教材開展教學,以學生為主,根據(jù)學生的需求,組織教學活動。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3

  第七單元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第2課時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不含括號的三步計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70—72頁

  教學目標:

  1、學生聯(lián)系現(xiàn)實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學生在按順序進行計算和運用學過的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增強策略意識,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談話:同學們喜歡下棋嗎?為了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李老師正在體育用品商店為同學們購買中國象棋和圍棋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情境圖,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這道題要求的問題是什么?

  再問:想一想,要求李老師一共要付多少元,要先算什么?請按自己的想法列式解答,并與同學交流。

  指名板演,并組織講評。

  提問:如果列綜合算式解答這道題,可以怎么列?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12×3+15×4。

  2、揭示課題,并板書課題。

  二、展開教學

  1、教學例1。

  啟發(fā):你會算這樣的三步混合運算式題嗎?請同學們先根據(jù)例題中的填空想一想,這道算式可以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再試著算一算。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并指名板演。

  追問:你覺得按這樣的順序計算正確嗎?能聯(lián)系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來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算嗎?

  比較分別計算出兩個積與同時算出兩個積的兩種情況。提問:誰的計算過程更簡略一些?

  2、教學“試一試”。

 。1)出示“試一試”。

  談話:這里還有一道三步混合運算的算式,你能試一試嗎?先算出結果,再和同桌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

 。2)反饋,說說這道題的運算順序。

  3、引導歸納。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的三步混合運算,都是不含括號的算式。請同學們想一想,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按怎樣的順序計算?先在小組里互相說一說。

  學生交流。

  三、練習

  1、完成“練一練”。

  2、做練習十一第2題。

 。1)出示左邊一組題,比較一下,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學生練習后,試著解釋兩道題得數(shù)相等的道理。

 。3)出示右邊一組題,讓學生先按順序計算,再和小組里的同學說說這兩道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組織交流。

  3、做練習十一第4題。

  出示題目,提問:題目的已知條件有哪些,要求的問題是什么?要求合唱組有多少人,要先求什么?要求書法組和美術組一共有多少人,要先算出哪個組的人數(shù)?

  學生列綜合算式解答,并組織反饋。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反思:

  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包括附錄部分)

  第七單元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包括附錄部分)

  1、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弊寣W生初步理解綜合算式的含義,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

 、餐ㄟ^適當?shù)木毩,使學生及時鞏固新學的運算順序,并讓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以進一步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3。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進行正確的計算。通過技能的生成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準備:例題插圖教學過程:一、復習⒈口答列式:

 、28與32的和是多少?⑵60減去17的差是多少?⑶16乘5的積是多少?

 、6和8相乘得多少?

 、擦惺浇獯穑

  出示:每本筆記本5元,買3本這樣的筆記本要多少錢?學生在本子上列式。集體訂下,說一說這題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學新課⒈教學例題1。

 、懦鍪纠}圖:提問: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單價分別是多少?

 、瞥鍪締栴}:小明買了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錢?請同學們試著自己解答。

 、欠治觯

  提問:你們是怎樣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提問: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樣得出來的?20呢?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必須要知道什么?

  ⑷請同學們試著將兩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綜合算式。

 、步虒W例2。

  ⑴出示問題:小紅買2盒水彩筆,付了50元,應找回多少元?

 、普埻瑢W們列出綜合算式,并想一想綜合算式應按怎樣的運算順序計算。

  集體訂正。提問:算式中50、18、2分別表示什么意思?這個算式應先算什么?為什么?

 、晨偨Y運算順序。

 、疟容^算式。提問: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時,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問:如果題目中同時出現(xiàn)了乘法和加、減法,你應先算什么?

 、墙沂菊n題: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解決問題,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什么規(guī)律?

  三、組織練習⒈完成練一練108頁,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五、布置作業(yè)

  2、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

  2、通過對比、估計等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有關混合運算的順序。

  3、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多樣性的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學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順序,并能正確進行計算。

  通過合作和交流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多樣性的技能,提高解決實際學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直接引入

  師: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含有乘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今天我們將學習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混合運算。【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索,尋求解決問題的多樣化

  1、出示109頁習題插圖和問題,明題意嘗試列出算式

 。1)先讓學生說說場景中有哪些商品,哪些商品的標價是知道的,圖中營業(yè)員所說的話是什么意思,從這句話中我們能知道什么?

  (2)根據(jù)大家對題意的理解,那么要求一支鋼筆和一個訂書機總共多少元該我們可以怎樣運算?你有幾種方法進行運算?

  【讓學生自己先在本子上列出算式不計算結果,然后和同桌討論有什么不同的方法,最后交流總結方法,并板書出各種方法。】

  2、交流探究結果,并讓學生明白每一種算式的數(shù)量關系是什么,說說自己列式時的想法。

  3、自己列出的算式進行計算,最后交流計算結果。

  重點引導學生交流:兩步混合運算算式在計算時要先算什么?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為什么要先算?【通過該教學點讓學生理解相應的運算順序】

  4、教學“試一試”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

 。1)學生列式計算;

 。2)組織交流,在交流中明確運算的順序。

  5、總結運算順序:算式中有除法和加、減法,應先算除法。

 。1)讓學生先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達;

  (2)加以歸納形成清晰的認識。

  三、鞏固提高1、完成書本練一練

  讓學生明確題意然后指導學生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靈活地選擇信息,然后引導學生提出一個兩步計算的問題,集體交流。

  四、適當總結,完成作業(yè)“想想做做”第2題剩余習題和第6題(自己提出的問題也要完成)

  3、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和對問題中數(shù)量關系的把握,引導學生自己列算式解決實際問題。2。在學生產生疑問時使學生體會小括號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3。通過計算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小括號有改變原來運算順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理解用小括號的必要性和作用教學準備:課件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引入課題

  同學們,昨天我到百潤發(fā)大賣場買了一件80元的T恤,我一共帶了100元,你們幫老師算算剩下的錢我還可以買5元一雙的襪子幾雙?學生計算,然后交流自己計算的方法。

  根據(jù)學生可能列出的算式進行靈活的引入,并板書課題。

  例:【如果學生情況全部是:100-80=20(元)20÷5=4(雙)分步驟做那么可以這樣引入:同學們都是用分步驟的方法進行計算的,那么我們能否用一個算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呢?今天我們將學習新的知識—『課題』】

  二、探究新知,明確算法

  1、確定計算方法可能一:在學生自己探索引入題的時候,除了分步做外,可能還有“100-80÷5”這樣的算式,這時要組織學生充分感受。

  組織學生討論:解決例題中問應該先算什么?列成這樣的綜合算式對不對?那么我們有什么辦法才能解決哪一步必須先算的問題?

  學生自學課本第34頁。

  可能二:在學生自己探索引入題的時候,也有可能有“(100-80)÷5”這樣的算式,這時要讓學生說明他的想法,一定要說明為什么要在“100-80”加一組括號,用意是什么?學生說明后,立即表揚這樣的學生,并讓學生開始自學課本第34頁。

  2、讓學生充分感受需要改變這個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組織討論:在自學過程中你明白了什么?你學到了什么?

  3、組織學生感知明確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讓學生完成“試一試”,可以指名2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完成在書上,最后校對結果并再一次明確運算順序。

  三、鞏固提高,解決實際問題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先讓學生說說每題應該先算什么?

 。2)、任意選擇2題完成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集體校對;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讓學生分組完成每組算式,并讓3位學生到黑板上完成3組題;

  (2)引導學生觀察每組題,說說運算順序的不同,并校對結果;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讓學生讀題,嘗試自己列綜合算式進行解答,指名2位學生進行計算【可以選擇性地選擇學生板演,一差一優(yōu)有利于發(fā)現(xiàn)問題】;

 。2)就板演結果進行校對結果,口頭統(tǒng)計學生錯誤情況,并指出錯誤同學的錯誤,明確為什么要用小括號的理由;

  四、簡單總結,完成作業(yè)P35“想想做做”第3題和第5題

  4、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步混合運算(包括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2、進一步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根據(jù)一些常見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進行分析、列式。

  教學過程:

  一、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復習:

  1、學生練習:(841-41)÷25×4講評學生容易有的錯誤:=800÷100=8強調混合運算的三個等級:(1)小括號;(2)乘或除;(3)加或減。

  指出:這題含有小括號,那第一步就應該算小括號里的;其他的步驟還輪不到算,只能把它們移下來。第二步算式中有除有乘,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平級的,應該按順序來計算。

  2、添上括號,使下面的等式成立:

  240÷40+20×2=52240÷40+20×2=890-30÷3×5=400

  90-30÷3×5=100建議學生:(1)按現(xiàn)在的運算順序算一算結果;(2)自己嘗試添加括號;(3)交流。在交流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有一定的推理過程,最好不是盲目地試。

  小結:混合運算一定要先觀察算式的特點,考慮它的運算順序,然后再開始計算。

  二、解決實際問題:

  1、編題組練習:

 。1)周六的數(shù)學興趣小組男生有25人,女生有15人,可以提一個什么問題?(一共有多少人?)指出:這是我們一年級學習的解決實際問題,它只要一步就能解決。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想到了哪個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板書:男生+女生=總人數(shù)

  (2)現(xiàn)在我們要改遍這題,“周六的數(shù)學興趣小組男生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

  這兩句不變,把“女生有15人”這句信息不直接告訴,可以怎么說?(比如:女生比男生少10人)這樣題目就變成了兩步計算的問題了。

  比較兩題:什么沒變?(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沒變)在列式的時候還是要“對號入座”:男生“25”,女生“25-10”,加起來的的時候,可以把表示女生人數(shù)的“25-10”加個小括號,這樣看上去就更清楚了。

 。3)現(xiàn)在繼續(xù)改編,要把這題改成三步計算的問題,信息“男生有25人”可以怎么改?(比如:男生的人數(shù)比女生的2倍少5人)

  這句信息是變了,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變了嗎?要求學生“對號入座”列式:男生“15×2-5”,女生“15”,再把兩部分合起來。

  比較小結:解決實際問題從一步發(fā)展到三步,其實很多題的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是不變的,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首先要想清楚這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再做到“對號入座”。

  2、書上的第8題,學生讀題,說說這題所涉及的數(shù)量關系式:邊長×邊長=面積小面積×塊數(shù)=大面積

  介紹:鋪磚時,這間房子的面積是不變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當鋪的方磚面積比較小的時候,需要的塊數(shù)就會比較多;反之,方磚的面積比較大,需要的塊數(shù)就比較少。“小面積×塊數(shù)=大面積”,這里的小面積指的是方磚的面積,大面積指的是房間的面積。這個關系式還可以反過來說“大面積÷小面積=塊數(shù)”、“大面積÷塊數(shù)=小面積”。學生列式解答該題。

  3、書上第9題,學生讀題,說說該題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書上的兩個問題。

  交流: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老師要注意學生提的問題是否都合適。

  練習十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和比較,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逐步形成計算技能;

  2、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發(fā)展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檢查口算本練習情況、布置今天的口算作業(yè)。

  一、完成書上的練習:

  1、第1題:(1)學生看題后,把每個算式的第一步先劃線,再交流。(注意第1小題可以同時先算乘法和除法。)

 。2)把這四題做在作業(yè)本上。

 。3)補充75×12、280÷35的簡便算法:75×12=(25×4)×(3×3)=100×9=900280÷35=280÷7÷5=40÷5=8做完后交流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1)沒有括號的,先乘除后加減;(2)有小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面的;(3)有中括號的,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

  2、第2題:你能直接在每組得數(shù)大的算式后面畫“√”嗎?審題:要“直接”比,不是在計算之后。

  先請同桌互相說一說,再指名交流判斷的依據(jù)。

  3、第3題:下面各題,怎樣算簡便就怎樣算。

  讓學生先自己觀察各算式的特點(如左邊兩題是連加,右邊的是連乘),可以如何簡便?各是運用了學過的哪些運算規(guī)律?

  指出:不能隨意改變運算順序,而是要依據(jù)一定的運算規(guī)律。交流后,把這4題寫在作業(yè)本上。注意小括號的運用。

  4、第4題:學生看懂題意,先說說這題要用的基本關系式是:單價×數(shù)量=總價

  再讀第一個問題,說說在估算的時候是怎么想的?(把單價看成某個接近的整百數(shù))說說最后估計的結果是多少?

  算一算:學生在本子上完成這題的計算。

  比一比:把估算的結果和列式算得的結果比較,說說估算和筆算價值分別在哪里。

  二、布置回家思考p。42的思考題要求用脫式計算在自己的本子上。(能做幾題算幾題)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講評昨天的回家作業(yè)(p。42的思考題,要求學生填寫符號后,用脫式計算):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錯誤:1、(3+3)÷(3-3)=6÷0=6指出:除數(shù)不能為0,“6÷0”這個算式沒有意義;2、(3×3+3)÷3=9+3÷3=12÷3=4

  指出:括號里有2步,先算乘,加沒算,移的時候要把括號也移下來。3、(3+3)+3÷3=6+3÷3=9÷3=3

  指出:看計算的過程,先算加,再算加,最后算除;但開始的算式應先算加,再算除,最后算加。所以還應加上“[]”,變成“[(3+3)+3]÷3”4、[3×3-3]÷3=[9-3]÷3=6÷3=2

  指出:在小括號的基礎上,才有中括號,不能直接寫中括號。5、補充:3+3-3+3=6-6=0或3×3÷3×3=9÷9=1

  請學生說說上面兩題對嗎?正確的結果應該是多少?算式怎么改得數(shù)就對了?通過上面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學生練習:

  ,請學生做在自己的本子上,再一一交流。提醒:第1題除和乘可以同時算。

  三、布置作業(yè):第6、7、8題

  其中第7、8題要求學生寫出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

  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聯(lián)系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認識中括號,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讓學生經歷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過程,進一步積累學習數(shù)學的經驗,感受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檢查回家做的計算作業(yè)。

  一、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讓學生看圖后說說圖的意思,老師整理成:合唱組:84人

  航模組:男生8人,女生6人美術組:是航模組的2倍

  看信息,分別讓學生說說“航模組”、“美術組”的人數(shù)應怎么列式。板書問題: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幾倍?問:解決這個問題用到哪個基本關系式?板書:合÷美=幾倍

  2、“對號入座”,對照關系式分別寫上“84”、“(8+6)×2”。問:在它們中間添上“÷”行嗎?為什么?(結合黑板上的算式,讓學生說說它的運算順序,發(fā)現(xiàn)最后算的算式沒有意義,不是我們想要的。)那我們想要的運算順序是怎么樣的呢?要實現(xiàn)這個想法,得請中括號來幫忙。老師添上中括號,說清楚它的寫法。指導讀:84÷[(8+6)×2]

  3、說一說:昨天我們講到混合運算的三個等級,一是括號、二是乘除、三是加減,今天我們學的算式中含有了中括號,運算順序又該是怎樣的呢?

  先指名結合每一步算式的意義說,再指出:同樣是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其他不變。4、學生練習,完成書上的例題

  二、鞏固練習:

  1、在自備本上完成:540÷3+6×2,540÷(3+6×2),540÷[(3+6)×2]指名板演,結合講評發(fā)現(xiàn)問題,強調正確的運算順序。

  2、第3題。

  看圖后,請學生說清楚該題的信息,并說說列式的時候是怎么想的?

  三、學生自己閱讀,了解“你知道嗎?”

  四、學生作業(yè):完成p。40剩下的練習。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4

  【學習目標】

  1.掌握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法則,并能熟練地進行有理數(shù)的加、減、乘、除、乘方的混合運算;

  2.通過計算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體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學習重難點】

  重點:能熟練地按照有理數(shù)的運算順序進行混合運算

  難點:在正確運算的.基礎上,適當?shù)貞眠\算律簡化運算

  【學習過程】

  模塊一預習反饋

  一、學習準備

  1.四則(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先算_______,再算_______,如有括號,就先算__________.同級運算按照從___往___的順序依次計算。

  2.有理數(shù)的運算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65—p66,預習過程中請注意:⑴不懂的地方要用紅筆標記符號;⑵完成你力所能及的習題和課后作業(yè)。

  《2.11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課后作業(yè)

  9.用符號“>”“<”“=”填空.

  42+32________2×4×3;

  (-3)2+12________2×ok3w_ads("s002");

  《2.11有理數(shù)的混合運算》同步練習

  5、小亮的爸爸在一家合資企業(yè)工作,月工資2500元,按規(guī)定:其中800元是免稅的,其余部分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部分又要分為兩部分,并按不同稅率納稅,即不超過500元的部分按5%的稅率;超過500元不超過20xx元的部分則按10%的稅率,你能算出小亮的爸爸每月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多少元?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5

  先乘除后加減,小括號最優(yōu)先

  2630—867+133 33×(225÷15)

  581—31×18 944÷(105—89)

  (158+125)×2 1210÷(89+21)

  196÷(712—698)2112÷(16×3)

  456÷19×83 134×16÷67

  1300×(700÷10)

  反思與重建

  經過一個寒假,學生的口算能力有所下降,速度較慢,必須通過強化訓練得到改善。期間要重視學生的書寫和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注重草稿與驗算。

  作業(yè)布置

  基礎練習(A套、B套)

  A套:P5的遞等式計算

  B套:補充計算

  每日一題

  在6+36÷3-2×4-1=47

  這個算式中添上括號,使等式成立。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帶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教案

  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帶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教案

  教學內容:帶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掌握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進行復雜運算的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利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回顧,情境導入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四則混合運算,想一想:在一個算式中,有加減、有乘除,要按什么順序計算?

  看下面的算式,說說運算順序。

  86—6×810×30÷545+35÷593+26–40

  學生說一說。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混合運算。

  二、學習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圖,提出問題

  觀察,說說發(fā)現(xiàn)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ㄌO果圖)3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

  2、解決問題:3籃蘋果一共有多少個?

 。1)根據(jù)信息想一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幾步計算?第一步求什么?

  列式:60—38=22(個)

  22×3=66(個)

  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你能把上面的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綜合算式嗎?

 。2)綜合算式:60—38×3

  這樣可以嗎?說說理由。

  觀察算式發(fā)現(xiàn):根據(j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可知,要先算乘再算減,不符合題目的意思,怎么辦呢?怎么才能讓別人知道要先算減呢?

  學生想辦法。

  口答。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總結:要想改變運算順序,可以加上小括號。(60—38)×3,這樣在計算時先算括號里面的,再算括號外面的。

 。3)先說出各題運算順序,再計算

 。86-56)×89×(260+40)

  學生獨立完成,交流訂正。

  3。解決問題:爸爸摘的梨能裝幾盒?

  (1)學生根據(jù)情境圖提出問題,想一想怎么解答,獨立完成。

  學生交流算法

 。43+21)÷8

  說說怎么想的,括號里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加上小括號?再訂正結果。

 。2)先說出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48+24)÷6(72—24)÷8

  獨立完成,訂正

  4。試一試:你會計算下面各題嗎?

  84÷(8—4)56÷(5+3)

  學生試做,交流訂正。

  5。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不計算。

  240—(180+20)360÷(2×3)(52+12)×7

  先說一說運算順序,再總結:混合運算算式中有小括號的,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小括號外面的。

  三、自主練習,鞏固提升

  1、算一算,比一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40-180+20xx+11×7

  240-(180+20)(59+11)×7

  學生計算,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入:是不是只要加上小括號,運算順序改變,得數(shù)就一定改變呢?再出示下面的題目:

  360-74-26466-(65+35)

  360-(74+26)466-65-35

  做一做,比一比,說說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學校有6間微機室,每間有35臺電腦,F(xiàn)在每間增加了10臺電腦,F(xiàn)在有多少臺電腦?

  3、媽媽給了小蘭80元錢。小蘭買書花了56元,剩下的錢正好買了3支鋼筆。每支鋼筆多少錢?

  學生獨立解答上面的兩道題目,訂正時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思考題:你會計算(55—50)×(6+3)嗎?

  學生說說想法。像這樣有兩個小括號的題目,可以同時計算兩個小括號里面的。

  四、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獲?在計算時應該注意什么?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數(shù)學教案

  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數(shù)學教案

  第七單元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

  第4課時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內容:

  教材第74、75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中括號,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進行運算。

  2、使學生經歷認識和理解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過程,進一步積累學習數(shù)學的經驗,感受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shù)膶W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有中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過程:

  一、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復習:

  1、學生練習:525÷(81—56)×3

  強調混合運算順序。

  二、添上中括號,引入新課

  1、計算525÷【(81—56)×3】

  提問:這道算式有什么特點?

  介紹:“【】”叫做中括號,和小括號一樣,用在算式中也起到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在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先算小括號里的,再算中括號里的,其他不變。

  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并指名板演。指名說說,你是按怎樣的順序計算的。

  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2、回顧本單元學習的計算,說說三步混合運算要按怎樣的順進行計算。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小結。

  3、完成“練一練”。

  先讓學生說說算式的運算順序,再獨立完成計算。

  反饋評價。

  三、學習“你知道嗎”。

  閱讀教科書第74頁的“你知道嗎”,說說從中知道了什么。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二第1題。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

  找出典型錯誤,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及時改正。

  2、練習十二第2題。

  比較每組中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指名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學生獨立計算。反饋計算結果是否相同。

  3、練習十二第3題。

  學生讀題。

  說說題中的已知條件有哪些,要求的問題是什么。要求張紅平均每小時比王莉多采蓮蓬多少個,要先求出什么?

  列式解答。組織交流。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教學反思:

  年月日、簡單的統(tǒng)計和四則混合運算的復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142~143頁第6~8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年、月、日等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進一步認識24時計時法,能比較熟練地計算經過時間。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單的數(shù)據(jù)分類、整理的方法,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年、月、日

  1、年、月、日的進率。

  我們本學期學習了時間單位年、月、日。這節(jié)課先復習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板書:復習年、月、日)

  請同學們在下面表中括號里填上進率。(學生口答,老師板書)

  提問:怎樣根據(jù)公歷年份來判斷閏年?

  2、年、月、日的練習。 ·

  請同學們把期末復習第6題填在書上。

  小黑板出示第6題,學生口答練習中填的數(shù),老師板書。結合提問是怎樣想的。

  二、復習簡單的統(tǒng)計

  1、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的方法。

  提問: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分哪幾個步驟?指名學生口答,教師板書如下:

  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

 。1)找出數(shù)據(jù)范圍。

  (2)把數(shù)據(jù)合理分段整理。

  (3)繪制成簡單的統(tǒng)計表。

  提問: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對我們的學習、生活有何作用呢?

  2、簡單的數(shù)據(jù)整理練習。

  用投影出示第142頁第7題,男同學的體重記錄單。

 。1)讓學生看著記錄單說一說數(shù)據(jù)整理的三個步驟。

  指名學生說數(shù)據(jù)的分段,教師板書。

  體重(千克)25以下25~29 30~34 34以上

 。2)讓學生統(tǒng)計各段的人數(shù)。指名口答各段的人數(shù)并集體校對。

 。3)繪制統(tǒng)計表。

  (4)看表分析第143頁的兩個問題。

  指名學生口答,并接著讓學生說說還想到了什么。

  三、復習四則混合運算

  l,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提問:在一個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級運算,要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如果含有兩級運算,如果有括號,該怎么樣呢?學生口答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老師歸納、板書。

  2、四則混合運算練習。

  做第8題第一行兩題。讓學生說一說運算順序。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

  指出:第1題可以把乘法、除法同時計算、脫式比較簡便,第2題可以把兩個小括號里的同時計算、脫式比較簡便。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復習了哪幾方面的內容?說一說各個方面的知識要點。

  五、課堂作業(yè)

  期末復習第8題余下4題。要求先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四則運算》教學反思

  在課堂上,我們先一起做了幾個簡單的兩步計算的題目,孩子們先嘗試,然后讓學生起來講解怎么做,確定“順序”是最重要的。雖然沒有給他們分類,但是第一層的練習題是同級運算的,在做題時讓學生慢慢體會這種類型的.題目該怎么去做,先學會方法再去追求正確率。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jié)課教學的成功之處在于:

  1、教學時,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計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后,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jù)及表示的實際意義,促進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2、給予學生發(fā)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在教學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把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放心地讓學生去想、去做。讓學生有進行深入思考的機會、自我體驗的機會,使每個人的思維能力都得到發(fā)展。當然,由于知識經驗的不足,有些學生會得出錯誤的答案,但這些“錯誤答案”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學生們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是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反映出學生建構知識時的障礙。面對錯誤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獲得新的啟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識體系。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相關文章:

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03-06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5篇01-27

上冊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15篇)01-27

數(shù)學教案混合運算02-10

數(shù)學小數(shù)加減混合運算教案02-11

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 15篇03-06

數(shù)學混合運算教案 (15篇)03-06

混合運算教案08-26

小數(shù)混合運算數(shù)學教案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