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時間:2023-01-20 13:02:37 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1.本單元教材內容

  本單元是本冊教材的起始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本單元由億以內數的認識和億以上數的認識兩個部分組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安排如下表:

  課 題 內 容

  億以內的數的'認識

  主題圖 出現(xiàn)5個。ㄊ校⒆灾螀^(qū)的總人口數,讓學生初步感知大數,了解中國的人口狀況,滲透國情教育。

  億以內數的讀法

  例1北京天壇圖。呈現(xiàn)首都北京市人口數。讓學生知道生活中有比萬大的數。類推每相鄰兩個計算單位之間的關系,知道數級、數位。

  例2讀含兩級的數。

  億以內數的寫法

  例3寫含兩級的數。通過電視新聞呈現(xiàn)億以內的數,讓學生對照數位表寫出相應的數。滲透環(huán)保教育。

  例4億以內數的大小比較。

  例5將整萬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例6將非整萬的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

  數的產生

  介紹古時人們的記數法、記數符號(數字),介紹阿拉伯數字,自然數。

  十進制計數法

  介紹數位順序表,由萬級數位擴展到億級數位;介紹十進制計數法。

  億以上數的認識

  例1 讀含三級的數。

  例2 寫含三級的數。

  例3 將整億的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將非整億的數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

  計算工具的認識

  介紹算盤、電子計算器。

  用計算器計算

  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探索計算規(guī)律。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知道億以內及以上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

 。2)掌握數位順序表,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大數,會比較大數的大小,會將整萬、整億的數分別改寫成用萬和億作單位的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一個大數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尾數,求出它的近似數。

 。3)在認數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yǎng)數感。

  3.教學重難點

  億以內數的讀法及寫法,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教學內容】:教材第83頁例6、例7。

  【教學目標】:

  掌握除數是兩位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筆算方法,歸納總結出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提高計算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筆算的方法。

  難點:確定商是幾位數。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復習。

  (1)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32×()<154

  41×()<202

  64×()<186

  72×()<275

 。2)算一算:

  128÷32=

  768÷4=

  158÷31=

  768÷8=

  指名板演,余者練習。訂正時,指名說一說第2個算式和第4個算式在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第2個算式的商是三位數,第4個算式的商是兩位數)

  2.說一說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共同回顧,相互說一說。

  商是兩位數的除法應該怎么計算呢?

 。ò鍟n題: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3.引入:投影出示第83頁的主題插圖,說一說插圖上的內容。(學校開展環(huán);顒,同學們積極參加環(huán)保活動)

  二、自主探究

  在環(huán)保活動中,我們會遇到什么樣的數學問題呢?

  1.教學例6。

 。1)指名讀題,弄清題意,列出算式。

  板書:612÷18=

  (2)先算18除什么數?商幾?怎么寫?余下的數是多少?接下去該怎樣算?

  學生試著用豎式計算,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算的。

 。3)學生匯報計算過程,教師板書:

  a.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

  b.余下的數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繼續(xù)除。

  c.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2.教學例7。

 。1)出示例7。

  你會算嗎?先用31除幾?商幾?怎么寫?余幾?點名學生回答。

 。2)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除到十位余下的數是10,

  31除10夠商1嗎?怎么辦?

 。ㄔ谏痰膫位商0占位)

 。3)如果被除數是930,商的個位是幾?算算看。

  (4)學生回答后提問:

  為什么商的個位是0?

  3.練一練:每人各寫一道商是一位數和兩位數的除法算式,同桌交換做一做。

  4.歸納總結計算法則。

  (1)你能說一說商是兩位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嗎?

 、購谋怀龜档母呶怀穑扔贸龜翟嚦怀龜档那皟晌粩,如果它比除數小,再試除前三位數。

 、诔奖怀龜档哪囊晃,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

  ③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小。

 。2)議一議:商是兩位數的除法與商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從被除數的高位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數必須比除數。徊煌c:試商的時候一個是試前一位,一個是試前兩位。)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84頁“做一做”。

  獨立練習,指名學生板演,并集體訂正。

  2.教材“練習十六”第1題。

  小組內分工完成,互相說一說上、下兩組題有什么區(qū)別,匯報結果。

  3.教材“練習十六”第2題。

  小組議一議,說一說。

  4.教材“練習十六”第3題。

  小組內分工完成,互相交流檢查。

  5.教材“練習十六”第4、5題。

  提醒學生回憶:2月、3月、4月每個月各多少天?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檢查。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能說一說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與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有哪些相同點,哪些不同點嗎?お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師以學生為主,力求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在新知識的探究中,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了商是兩位數筆算除法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教師在其中只是一個組織者、合作者。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設計說明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試商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四舍”法試商,另一種是用“五入”法試商。對于學生來說,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是一個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因此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方面:

  1、先復習舊知,通過判斷括號里最大能填幾、求近似數的練習,為學習新課作鋪墊。

  2、在探究新知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從中尋找信息,提出問題,并引出84÷21,教學用“四舍”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20來試商。因為被除數和除數相對較小,所以很多學生很自然會想到直接試商,但是也有部分學生因為有準備題的鋪墊,會把21看作20來試商。接著通過練習題鞏固用“四舍”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的方法。197÷28是用“五入”法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30來試商。這道題既是第一次出現(xiàn)用“五入”法試商,又需要調商,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難點。針對此種情況,在此處設計討論交流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探究,既讓學生掌握了試商方法,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

  1、(出示課件)下面的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60×(  )<262  80×(  )<453

  70×(  )<492  50×(  )<304

  2、說一說下面各數分別接近哪個整十數。

  21接近(  )   53接近(  )

  88接近(  )   39接近(  )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與新課有直接聯(lián)系的舊知識,為本節(jié)課學習除數接近整十數的除法的試商方法作鋪墊。

  ⊙創(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用“四舍”法試商。

  (1)(課件出示教材76頁例3情境圖)文化用品商店購進了一些商品,看一看,從情境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樣的數學問題?

  (學生交流信息,自由提問題,自主解決)

  (2)出示問題,明確數量關系,列出算式。

  ①出示問題(1):一個筆袋21元,84元可以買多少個?

 、诶斫忸}意,列出算式:84÷21。

  (3)探究試商方法。

  ①觀察,發(fā)現(xiàn)不同。

  請仔細觀察,此題與上一節(jié)課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數不是整十數)

 、趪L試計算。

  你們有信心自己解決這個問題嗎?看看誰做得又快又準。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

  ③交流匯報。

  誰愿意將自己的計算過程展示給大家看?

  (教師根據巡視情況指名進行展示)

  師小結:這道題中被除數和除數都比較小,同學們一眼就看出了它們的商。如果被除數和除數都比較大,不能一眼看出商幾,又該怎么辦呢?

  (學生明確可以試除,也就是試商)

  (4)小組合作探究,經歷試商的過程。

  師:現(xiàn)在我們來探究如何進行試商。請大家思考:把21看作幾試商?怎樣試?

  (學生思考后匯報:除數21接近20,把它看作20,4個20是80,接近84又小于84,所以商4。把4與21相乘,正好等于84,說明商4合適)

  師說明:用20試除得到的商4稱為“初商”。要判斷“初商”是否合適必須進行檢驗。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教學內容】:

  教材第16~18頁。

  【教學目標】:

  1.了解數的產生,理解自然數的概念。

  2.認識億級的計數單位,掌握十進制計數法的含義。.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自然數的概念和十進制計數法。

  難點:掌握含有億級數的數位順序表和十進制計數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我們知道數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應用地非常廣泛,可以說是無處不在,這些數是怎樣產生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關于數的知識。

 。ò鍟簲档漠a生)

  二、自主探究

  1.探究數的產生過程。

 。1)如果沒有了數字,怎樣表示我手中的粉筆有多少根呢?(教師舉起手中的4根粉筆)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怎樣表示有4根粉筆?

 。▽W生通過討論,會想到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師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2)在生產勞動中,人們需要數人數、數物體個數或記錄打獵后捕獲的野獸的數量等等,這樣就逐漸產生了數。

  引導學生看教材第17頁中的圖片,讀下面的文字。了解在遠古時代,人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各種方法來表示物體的個數。隨著語言的發(fā)展,逐漸發(fā)明了一些記數的符號,這就是數字。如:巴比倫數字、中國數字、羅馬數字。還有印度人發(fā)明的`數字,后來流傳到阿拉伯,又從阿拉伯傳入歐洲,人們誤以為是阿拉伯人發(fā)明的數字,一直把它叫做阿拉伯數字,即0,1,2,3,4,5,6,7,8,9……經過了幾千年,才產生了現(xiàn)在通用的阿拉伯數字。

 。3)了解了數的產生過程,你有什么想法?

  教師教育學生要珍惜人類燦爛的文化遺產,認真努力地學好知識,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知識。

  2.認識自然數。

 。1)表示物體個數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數。(板書:自然數)

  (2)一個物體也沒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數。所有的自然數都是整數。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

  3.十進制計數法。

  (1)我們已經學過億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億大的數,例如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數是1339724852人,世界人口有70多億等。

  (2)用計數器數數,認識十億、百億、千億。

  教師在計數器上先撥珠,讓學生數數: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ò鍟菏畠|、百億、千億)

  指出:十億、百億、千億和以前學過的個(一)、十、百、千……一樣都是計數單位。

 。3)在數位順序表上填出億級的數位和計數單位。

  讓學生獨立填一填,再指名匯報,共同訂正。

 。4)說一說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億是十億,10個十億是一百億,10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教師指出: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十的計數方法叫做十進制計數法。

 。ò鍟菏M制計數法)

 。5)觀察比較:比較數位順序表上個級、萬級和億級有什么異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再分別說一說各自的看法。

  三、實踐應用

  1.填空。

 。1)一百億里有()個十億,()個一百億是一千億。

  (2)從個位起,第()位是萬位,第()位是十億位。

 。3)和億位相鄰的兩個數位是()和()。

  2.教材“練習三”第1題。

  想一想,說一說。

  3.教材“練習三”第2題

  同桌兩人合作完成。

  四、課堂小結

  通過學習,你對數又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順序和筆算順序是一樣的。

  3、讓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懂得觀察發(fā)現(xiàn)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認識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天我們用計算器來進行計算。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用計算器計算

  1、教學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屏幕顯示結果565。)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圖和AC鍵各有什么功能?

  CE:清除功能,AC為0,也相當于清除功能。

  (3)自己用計算器試試。

  825-138=26×39=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注意什么?

  看清數,別按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教學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計算器算出上面幾個算式的結果。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嗎?說一說。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有趣。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師總結:碰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最高位和個位就是這個自然數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都是9。

  (5)第26頁“做一做”。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guī)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進行驗證。

  三、鞏固練習

  1、用計算器計算,練習四第1、4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教師先介紹收據上的內容,并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行驗算。

  3、練習四第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怎樣才能用計算器計算時不出錯。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知識,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領?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9999×5=49995 9999×6=59994

  9999×7=69993 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學反思

  計算器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大部分學生也使用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巧妙整合,利用學生已有的認識和操作經驗,相互交流,充分感受用計算器計算的便利。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一、統(tǒng)計

  1、經歷簡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2、使學生初步了解數據的收集和整理過程,學會整理簡單的數據,會看簡單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會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繪制縱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 根據統(tǒng)計圖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你們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人嗎?那你們知道自己所在的區(qū)有多少人嗎?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據統(tǒng)計表,分別完成兩個單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根據兩個條形統(tǒng)計圖你能發(fā)現(xiàn)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個統(tǒng)計圖中描述這些信息怎么辦?在學習復式統(tǒng)計表時是怎么把兩個單式統(tǒng)計表合4、討論交流:

  5、全班匯報交流。

  三、鞏固新知

  完成102頁的做一做2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第103—104頁3、4、5

  教案

  課題 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會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2、會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體會統(tǒng)計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復式統(tǒng)計圖,并能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到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細心觀察的良好學習品質。 教學重點 繪制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 教學難點 根據統(tǒng)計圖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家庭都買了汽車。哪些同學的家里買了汽車?我們在外出時有時就要將汽車放在停車場。

  下面我們一起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學習例2

  師: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還可以畫成橫式的。

  2學生獨立完成橫向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的繪制

  3、通過分析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三、鞏固新知

  完成106頁做一做

  2、完成練習二十的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第103—104頁3、4、5

  師歸納并板書:

  條形粗細要均勻;甲、乙兩個停車場輛數的圖案要不同;寫好數量;寫出統(tǒng)計圖的標題。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0頁第2題,“練習二十一”第4~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以及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筆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

  2.運用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熟練地計算。

  難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整理

  1.口算下面各題。

  23×4=

  230×4=

  18×3=

  7×50=

  54÷3=

  540÷3=

  60÷30=

  250÷50=

  教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練習。

  乘法和除法算式各選一題,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2.出示教材第110頁第2題。

 。1)討論:筆算乘、除法應注意些什么?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再指名說一說。

 、儆嬎愠朔〞r注意對位和進位。

 、谟嬎愠〞r注意試商,余數必須比除數小。

 。2)分析這幾道題的錯誤原因。

  在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

 。3)把這幾道題在自己練習本上改正過來。

  3.不計算,直接寫出下面兩題的積或商。

  15×39=585

  792÷24=33

  150×39=

  396÷12=

  15×390=

  1584÷48=

  4.說一說計算的依據:積的變化規(guī)律和商的'變化規(guī)律是怎樣的?

  5.解決實際問題。

  投影出示教材“練習二十一”第6題。

 。1)指名讀題,理解題意。

 。2)小組討論:單價、數量和總價的數量關系是怎樣的?已知總價和單價,怎樣求數量?針對題中所求的問題分別說一說,再計算。

 。3)生活中還有哪些常見的數量關系?

  讓學生議一議,說一說。

  二、實踐應用

  教材“練習二十一”第4、5、7、8題。

  1.第4題。

  (1)組織學生練習。

 。2)在小組中交流檢查。

  2.第5題。

 。1)學生獨立練習。

 。2)說一說驗算的方法。

  3.第7題。

 。1)不計算,直接寫出得數。

  (2)說說你是怎樣想的呢。

  4.第8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指名匯報解答過程。

  300÷4=75(元)

  75×12=900(元)

  三、課堂小結

  在計算過程中,要根據題目要求,認真仔細地計算,算完后還可以運用估算進行驗算。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第一課時

  課題:

  平行四邊形分類、平行四邊形、梯形特征

  教學內容:

  平行四邊形分類、關系、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課文第70頁的例1)

  教學目標:

  1、學生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

  2、使學生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3、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全過程,掌握它們的特征。

  4、通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了解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并會用集合圖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征。用集合圖表示學過的所有四邊形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圖形、剪子、七巧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感知圖形

 。保鍪拘@圖(70頁)在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你能找到那些四邊形?

 。玻嫵瞿阆矚g的一個四邊形。說一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四邊形?

  展示學生畫出的四邊形,請學生標出它們的名稱。

  長方形平行四邊形

  梯形正方形

 。常〗M交流:從四邊形的特點來看,四邊形可以分成幾類?學生討論交流。

  二、探究新知

  1.歸納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

  有什么特點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強調說明:只要四邊形的每組對邊分別平行,就能確定它的每組對邊相等。因此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

  提問:①生活中你見過這樣的圖形嗎?它們的外形像什么?

  ②這些圖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是什么圖形?

  ③這幾個四邊形有邊有什么特點?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單元分析

  教學使用計算器的主要目的,一是進行較大數的計算,二是用于探索一些和計算有關的規(guī)律。蘇教版教材在整數四則計算(口算、筆算、估算)和混合運算的教學結束后,適時安排使用計算器的教學,能較好地實現(xiàn)這兩個目的。

  本單元的計算內容分三段安排,依次是初步了解計算器,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一步計算,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兩步計算)。探索規(guī)律的內容結合使用計算器進行一步計算和兩步混合運算分散安排。在單元結束時,有一次實踐活動《一億有多大》。

  1? 讓學生在玩中初步認識計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功能鍵。

  計算器在生活中已經比較普及,很多學生都見過計算器。教材結合兩張購物的照片,讓學生知道在進行比較復雜的計算時,人們通常使用計算器,激發(fā)學生學習使用計算器的興趣。

  學生拿到計算器都急于玩一玩,也急于告訴同伴自己對計算器的一些了解。教材在簡單介紹計算器上的顯示器和鍵盤之后,滿足學生的需求,讓他們通過玩,初步認識計算器上的一些常用的鍵。首先是找到開機和關機的鍵,試一試怎樣開機、怎樣關機。再摸摸、按按其他的鍵,并相互交流各人初步知道了哪些鍵,有什么作用。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里,著重認識0~9共十個數字鍵,+、-、、四個運算鍵以及讓計算器顯示得數的等號鍵。學生了解這些鍵的功能后,就可以使用計算器進行計算了。

  2? 由易到難,指導學生使用計算器計算。

  第100頁的例題和試一試教學使用計算器進行加、減、乘、除一步計算。例題中的38+27和3018都是較小數的計算,這里選擇較小的數有三個原因,一是較小的數能很快輸入計算器,不容易輸錯數字;二是這些題都能口算,可以驗證計算器計算的得數是正確的,從而對計算器產生信任;三是能體會用計算器計算比較省力。想想做做里有較大數的四則計算,包括學生以前沒有進行的四位數加、減計算,三位數乘兩、三位數,多位數除以三位數等。通過這些計算練習,能夠達到本單元的教學目的。

  第102頁例題教學使用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教材考慮到學生的計算器功能不完全相同,有些計算器能識別運算順序,有些計算器不能識別。例題立足于使用沒有識別運算順序功能的計算器進行四則混合運算,指導學生按運算順序在計算器上分步計算。第一步先算式題中的乘法,并把積記錄下來;第二步再按清除鍵消去計算器上前面的積后,計算式題里的減法,得到最后的結果。至于有括號的混合運算,安排在試一試里讓學生獨立操作計算器計算。對于能識別運算順序的計算器,教材通過第102頁的底注告訴學生,可以根據算式的書寫順序直接按鍵,不必按運算順序按鍵。

  3? 通過探索規(guī)律,發(fā)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歸納推理、類比推理都是合情推理。教材結合使用計算器的教學,在想想做做里設計了許多成組的算式,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歸納、類比發(fā)現(xiàn)并表達同組算式中的規(guī)律。如第101頁第4題:

  11=1

  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 11111=

 。 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過程是開展合情推理的過程。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首先要仔細觀察,認真比較,尋找算式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變化趨勢。歸納是提煉、總結規(guī)律的思維活動,要經歷由表及里地抽取規(guī)律性數學內容的思維過程。

  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可以在交流中講出來,也可以通過接著再寫幾個符合這樣規(guī)律的算式表現(xiàn)出來。如果讓學生講述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要求不宜過高,大致說對了就可以,并且要給予必要的幫助。在上面的一組算式里,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樣一些規(guī)律: (1) 各道題的乘數分別是1(一個1)、11(兩個1)、111(三個一)、1111(四個一)、11111(五個1),依次增加一個1,所以下一道算式應該是111111(六個一)相乘。(2)各道題的積依次是一位數、三位數、五位數、七位數,接下去的算式的積應該是九位數和十一位數。(3) 各個積的最中間的一個數字依次是1、2、3、4,接下去的算式的積的最中間一個數字肯定是5、6。(4)從第二個算式起,積的最中間數字的左右兩邊分別是1和1、12和21、123和321,左右兩邊的數字是對稱的,接下去的算式的積的最中間數字左右兩邊肯定是1234和4321、12345和54321。同一種規(guī)律也可以不同的表達,如1234321的前半部分各位上分別是1、2、3、4,逐位多1,后半部分各位上分別是3、2、1,逐位少1。

  4? 通過推算,體會一億有多大。

  實踐活動《一億有多大》里的數一數、排一排、稱一稱三個欄目有相同的學習方法,都是從較小的、能操作的、易理解的數量開始,通過一步一步推算,得出數1億本練習簿用的時間、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長度、1億粒大米的重量。在具體情境和推算活動中體會1億有多大,能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算是在表格里進行的,練習簿的本數、小朋友的人數、大米的粒數的末尾每次添上一個0,相應的時間秒數、長度米數、重量克數也同時在末尾添上一個0。學生進行這樣的推算并不困難,只要細心些,不漏寫或多寫0就可以了。如果把寫數和讀數結合起來,一邊推算,同時讀一讀寫出來的數,能減少錯誤。

  完成推算以后,讓學生使用計算器,把數1億本練習簿用的秒數換算成大約是3年時間,把1億個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行的長度換算成可以繞地球赤道3圈半,把13億粒大米的克數換算成可供一個人吃大約223年。通過這些換算,學生對1億有多大的體會就豐富了、具體了。如果有學生在進行14000000040000000的計算時,想到把被除數和除數的末尾都去掉相同個數的0也是可以的。這個知識本冊教材的前面已有安排,如42和4020的商相同,408和40080都商

  總之,使用計算器的教學不單是知識與技能的教學,還是發(fā)展數學思考、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和形成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的教學。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教材分析:

  垂直與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它是在學生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性質,學習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在空間與圖形的領域中,垂直與平行是學生以后認識平行四邊形,梯形及長方體、正方體等幾何形體的基礎。也為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載體。

  學生分析:

  從學生思維角度看,垂直與平行這些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學生頭腦中已經積累了許多表象,但由于學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較困難;再加上以前學習的直線、射線、線段等研究的都是單一對象的特征,而垂線和平行線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未知的相互關系,這種相互關系,學生還沒有建立表象。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理解垂直和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兩種位置關系,會初步辨析垂線和平行線。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分類、比較等環(huán)節(jié),認識垂線和平行線,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現(xiàn)象。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體會到垂直與平行的應用和美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線垂線等概念。

  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導入新課

  1、多媒體播放奧運會開幕式片段。

  解說:對于一屆奧運會來說,精彩的開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參加開幕式演出的部隊官兵經過130多天的艱苦排練后,才形成了如此宏偉、壯觀、盛大的場面。橫成排、豎成列、整齊劃一。實現(xiàn)了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精彩絕倫的目標,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風采。

  其實在如此盛大的場面里蘊含著許多數學知識。如果把每個人想象成一個點,你們看,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們數學上的什么呢?(直線)

  沿著不同的角度觀察,就會找到許多條直線。把這個場面轉化成一張平面圖。

  2、出示平面圖,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線。

  這些直線都在舞臺表面上,我們就可以說這些直線都在同意平面內。

  板書:在同一平面內。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板書: 兩條直線。

  【從開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數學問題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轉化成平面圖,使學生感受到點連成線、線連成面,初步建立垂線和平行線的表象】

  二、觀察分類,感受特征

  1、提出問題

  同學們,你準備解決哪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大屏幕展示學生提出的各種方案。

  2、觀察分類

  師:仔細觀察這6種情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能把它們分分類嗎?想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學生匯報:生1:1和2、3和5、4和6分三類。

  生2:1和2一類,3、4、5、6一類。

  生3:1一類,2、3、4、5、6一類。

  在學生說到交叉的分為一類時,告知學生交叉在數學上叫做相交。

  板書:相交

  針對學生的不同分類引發(fā)學生的爭議,在爭議中統(tǒng)一意見,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為兩類。

  3、認識平行線

 。1)觀察、體會平行線的特點

  師:為何要把1號單列出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有什么特點?

  生1、兩條直線之間的距離不變。

  生2、不相交。

  師:延長后會相交嗎?(不會)

  動畫演示延長后不相交的過程。

  小結:像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直線在數學上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板書:平行線。

 。2)揭示平行線的定義

  師: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到過這種位置關系的兩條線嗎?

  學生舉例

  那到底怎樣的兩條直線叫平行線呢?

  生: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師補充在同一平面內。

  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內永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也可以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平行。

  師:為什么要加上互相呢?

  生:是2條直線!

  小結:要說互相平行或平行線至少需要2條直線。

  師:能說一條直線是平行線嗎?應該怎么說呢?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平行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平行線,也可以說紅先和綠線互相平行。

  【分類活動是開放的,分類結果也是多樣的,當學生把它們分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類時,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利用直線可以延長的性質,把快要交叉的兩條直線延長后,使學生明白,看起來快要相交的實際上也屬于相交。在觀察比較、討論交流、教師點撥中逐步達成共識,也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質屬性創(chuàng)造了條件!

 。3)、鞏固練習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線,會用小棒擺擺嗎?

  用小棒代替直線,擺兩根小棒平行。

  展示學生的作品

  再擺第三根小棒也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得出:如果兩條直線都和同一條直線平行,那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

  【讓學生動手動腦,加深理解平行線的特點】

  4、認識垂直

 。1)分類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1號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是互相平行。接下來我們繼續(xù)研究2、3、4、5、6這5中情況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這5種情況中的兩條直線又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什么呢?(相交)

  如果要把這5種情況再一次進行分類應該怎么分?

  生:3和5一類,2、4、6一類;

  今天我們重點研究3和5 圖中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在相交的情況中找出特殊的情況相交成直角,為學生進一步理解垂直的.特點做好鋪墊】

  師:為什么要把3、5單獨分一類呢?

  生1:因為它們都是十字性的。

  生2、它們都有四個直角。

  (2)揭示垂直的定義

  師:像這樣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在數學上叫做互相垂直。

  大屏幕出示: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

  【在分類,比較的基礎上揭示垂直的概念,初步感知相交中的特例是垂直,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包含與從屬關系進行了潛行的滲透】

  師:你認為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

  生:相交成直角

  師:能不能說紅線是垂線。

  引導學生說出:紅線是綠線的垂線,或綠線是紅線的垂線,也可以說紅線和綠線互相垂直。

  同學們請看數學書的封面上有垂直的現(xiàn)象嗎?(有)

  在生活中還有垂直的例子嗎?

  學生舉例

 。3)鞏固練習

  會用小棒擺擺垂直嗎?

  學生擺垂直

  全課總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特殊的位置關系:垂直與平行(板書課題)

  再次播放開幕式片段

  【讓學生尋找影片中的垂直和平行現(xiàn)象,感悟數學無處不在和數學的美感】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質量的高低和有效的教案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希望你會喜歡!

  一、教學內容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P52——P53例4、例5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2.認識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

  難點:初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術語的能力和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lián)系的觀點。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談話:同學們,這有一些物品的價格信息,請你來做售貨員,算一算要花多少錢?(出示教材P52 例4)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1、教學例4

  (1)籃球每個80元,買3個要多少錢?

  (2)魚每千克10元,買4千克要多少錢?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買商品的價錢問題,題中籃球每個80元、魚每千克10元,這樣的每一件商品的價錢是單價(板書:單價),買3個、買4千克這樣買的件數是數量(板書:數量),求一共用的錢是總價(板書:總價)。]

  師:找一找,數學書的單價是多少?你還知道哪些物品的`單價。

  師:說一說第(1)題中籃球的單價、數量、總價各是多少,怎樣求總價?(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單價、數量、總價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知道總價、數量怎樣求單價呢?生匯報

  如果知道總價和單價又該怎樣求數量呢?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單價×數量=總價”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總價÷數量=單價”“總價÷單價=數量”]

  2、教學例5

  出示例題,獨立解答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70千米,4小時行多少千米?

  (2)一人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25米,10分鐘行多少米?

  學生嘗試列式解答,指名匯報并板書。

  師:說一說,這兩道題的條件有什么共同的特點?都是求什么的問題?

  [總結:兩道題都是講的行程問題,題中每小時行70千米、每分鐘行225米,這樣的在一個單位時間里行的路程,是速度(板書:速度),所用的4小時、10分鐘是行走的時間(板書:時間),求出的280千米、2250米,這樣的一共行的路是路程(板書:路程)。]

  師:說一說第(1)題中汽車的速度、時間、路程各是多少,怎樣求路程?(2)題呢?

  [從上兩題中你能發(fā)現(xiàn)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系嗎?生概括并板書。

  想一想如果求速度,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如果求時間,又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怎樣列式?生匯報]

  總結:我們在識記這一組數量關系時,只要記住“速度×時間=路程”就可以根據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就能想出“路程÷時間=速度”“路程÷速度=時間”

  (三)鞏固發(fā)散

  教材P52-P53 做一做,指名匯報

  (四)評價反饋

  說一說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兩種常見的數量關系

  單價×數量=總價 速度×時間=路程

  總價÷數量=單價 路程÷時間=速度

  總價÷單價=數量 路程÷速度=時間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初步認識單價、數量、總價以及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并在具體生活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這兩組數量關系。認識了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中各種不同數量的求法,會靈活應用這些常見的數量關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第3單元角的度量

  第4課時畫角

  【教學內容】:教材第43頁例3。

  【教學目標】

  讓學生掌握畫角的方法,會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畫指定度數角的方法。

  難點:對準相應的刻度畫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用一副三角尺畫出下面的角,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

  30° 90°

  2.你能畫出任意度數的角嗎?

  教師引出課題。

 。ò鍟寒嫿牵

  二、自主探究

  教學例3。出示例3。

  1.怎樣畫一個60°的角?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討論,相互發(fā)表意見,并動手試一試。

  指名說一說畫角的方法、步驟。

  2.用課件演示畫角的方法和步驟,師生共同歸納:

  板書:

 。1)畫一條射線,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線的端點重合,0°刻度線和射線重合。

 。2)在量角器60°刻度線的地方點一個點。

 。3)以畫出的射線的端點為端點,通過剛畫的'一點,再畫一條射線。

 。4)讓學生試著畫出60°的角。

  想一想:量角器上兩處都標了60°,這個點應點在哪里呢?為什么?

  學生在畫角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動腦筋想一想,并相互交流。使學生明確:如果與量角器0°刻度線重合的那條邊向右就在內圈60°刻度處點上點;如果是向左,就在外圈60°刻度處點上點。

  3.畫一個100°的角。

  指一名學生板演,其他同學獨立畫一畫,然后集體訂正。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43頁“做一做”第2題。

  先讓學生用量角器畫出這些角,并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比一比誰畫得好。

  2.教材“練習七”第5題。

  先量一量∠1和∠2有多大,把角的度數寫在角上,再用量角器畫出與∠1和∠2同樣大的角。畫完后,同桌互相驗證,看誰畫得標準。

  3.教材“練習七”第6題。

  小組內議一議,再說一說這些角用三角尺怎樣畫的。教師歸納,再讓學生獨立拼一拼、畫一畫,然后用量角器檢驗。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學到了什么本領?

  【教學反思】:

  讓學生通過自學,動手操作,主動去發(fā)現(xiàn)找到畫角的方法,進一步鞏固了角的有關知識,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課本第79頁例2及練習十三。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學生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數的口算方法。

  2、通過練習,鞏固學生估算的方法。

  3、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類推、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地掌握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難點:正確地掌握兩位數除法的估算,并能正確估算。

  教具準備:數字卡片蘋果樹和數字蘋果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問題

  上節(jié)課同學們幫助老師分氣球,老師知道你們是樂于助人的好學生。今天老師還有120面彩旗,每班分給30面,你又會發(fā)現(xiàn)哪些數學問題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20÷30=

  師:像這樣的式子跟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除法有什么一樣嗎?應該怎樣口算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整百數除整十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本課中,我創(chuàng)設過節(jié)分氣彩旗這樣的一個切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情景,讓學生經歷提出數學問題,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計算方法,又可以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ㄒ唬┙虒W整百數除整十數的口算方法。

  1、自主探究:

  師:請同學們試著算一算。有信心解決問題嗎?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練習。教師巡視,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并及時指導。

  2、互動交流:

  (1)小組交流

  老師提出幾點要求:小組長負責組織,每個同學都發(fā)言,按次序發(fā)言;記錄員作好記錄。

  學生互動交流,在小組內展示各自解決問題的方案。比一比誰的想法更棒。形成小組意見。

  3、全班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各組的算法,教師在關鍵環(huán)節(jié)點撥提升。

  (1)可以是用實物來說明的。用分小棒的表示方法,分一分,把120根小棒代替彩旗的方式,以30根為一份,可以分成四份,所以120÷30=4。

 。2)120里面有4個30。

 。3)120÷30把后面的0都去掉就變成了12÷3=4(表內除法)

  (4)4乘30等于120,所以120÷30=4,我們組直接口算就出來了。我們組是用的乘法和除法的關系。

  師:你們想法真棒啊,老師以你們自豪,為自己鼓掌吧!

  (二)教學整百數除整十數,運用估算意識。

  還能接受挑戰(zhàn)嗎?用小黑板展示題目

  122÷30≈120÷28≈

 、傥覀冞@兩道題跟前面的有什么相同點呢

  ②我們該怎么做,試試吧!看看誰的想法最好!

 、巯茸约鹤鲆蛔,然后交流想法

  (三)引導學生得出的方法,得出整百數除整數的口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三個題,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異同?得出結論

 。ㄐ〗Y:整百數除整十數的口算方法是通常把被除數和除數看作整百除整十來計算,或者根據表內除法和看乘數想除法的關系。)

  (設計意圖:這種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嘗試、探討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適時組織討論、交流,提升學生對計算過程的認識,完善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

  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整十數除整十除》教案及教學反思》,來自網!http://

  數學知識空間,為學生贏得不段體驗成功的機會。逐漸的引入到整百數除整十數口算的重要性。體現(xiàn)了運算推理的多樣化)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師出示數字卡片。

  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誰算得最多。然后訂正答案,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口算的?并說出口算過程。

  30÷10=60÷30=80÷40=240÷60=

  210÷70300÷50=270÷90=630÷70=

  2、開火車

  (完成教材第80頁練習十三的第1題剩余的.題目)。

  180÷30=240÷40=420÷60=

  184÷30=240÷37=420÷58=。

  3、摘智慧,誰摘得最多。

 。1)出示教材第80頁練習十三的第3題。

  讓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完成。根據學生的完成情況給予智慧果的獎勵

 。2)教材第80頁練習十三第5題。

  學生理解題意獨立列式,集體交流。

  你表現(xiàn)得怎么樣?收獲了多少智慧果?

 。ㄔO計意圖:數學的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參入其中,在練習中,我設計了“數字卡片”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誰算得最準”、“開火車”、“摘智慧果’,學生樂于接受,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中學會學習,同時給予每個學生較多的練習機會,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練習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又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整百數除整十數的口算

  120÷30=4(個)

  答:可以分給4個班

  122÷30≈4

  120÷28≈4

  教后反思:

  上完這節(jié)課后,我感到了一種“出奇”的順利。上一節(jié)課成功自然不在話下,但是總會有缺陷。可是“出奇”,當然也就奇了怪了。為什么這樣說呢?原因是學生全都會了,幾乎是不教就會。呵呵!沒有想到的順利,就已經說明其中潛伏著失敗。

  課后我對這節(jié)課的一些思考:

  首先是教學目標的確定。原則上教學目標是根據教材內容而確定的,但是由于這節(jié)課的內容較為簡單,學生掌握起來比較輕松,所以我感到教學目標不僅僅要根據教材內容來確定,而且還要考慮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的知識基礎。

  其次是教學重點的把握。既然學生知其然——會做,就必須知其所以然——怎么做?計算教學,尤其是口算的教學,比較難把握的是技能和思維的尺度。在口算教學中而知其然是計算技巧的掌握,知其所以然這是思維層次的鍛煉。所以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知其所以然,既訓練學生口算說理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說,我這節(jié)課沒有把握住這個教學重點。

  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備課中學生的重要因素,以及思維的訓練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點。課堂上求平求穩(wěn)看似成功,實則隱藏著諸多敗筆。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1、92頁練習十六的第5—13題。

  教學目標:

  1、鞏固兩位數的筆算計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2、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體會數學就在身邊,身邊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鞏固兩位數的筆算計算方法及商的定位。

  教學媒體:圖片。

  教學過程:

  1、完成教科書第91頁練習十六的第5題。

 。1)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商是幾位數。

 。2)討論:怎樣能很快判斷出商是幾位數?

 。3)思考:除數是兩位數,商的位數與被除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強調學生在做除法時,一定要先確定商的位數的良好習慣。

  2、完成教科書第91頁練習十六的.第6題。

  (1)先確定商時幾位數。

 。2)再動手計算,并任意抽取幾題讓學生說一說計算的過程。

  3、完成教科書第91頁練習十六的第7題。

  (1)根據題目的信息,說一說題目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

 。2)請大家把計算結果填寫完整。

 。3)用乘法驗算一下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4)請大家?guī)椭跗竭x擇去外婆家的交通工具,并說一說你的理由。

  4、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8題。

  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

  想一想:要求每袋化肥的價錢是多少?我們要知道什么?(總價和數量)

  引導學生找出總價和數量,并列出正確的算式,再要學生說一說列式的根據。

  5、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9題。

  學生獨立計算,并說一說你是用什么來試商的。

  6、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10題。

  (1)讓學生獨立分析后列式解答。

  (2)一個學生提數學問題,其他學生列式解答。

  7、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11題。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講評時要他們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填寫。

  8、完成教科書第92頁練習十六的第12題。

  讓學生藝4人一小組,討論一下解決這道題目的方法,使學生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學習目標】

  1.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行簡單的計算。

  2.通過運用計算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yǎng)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數學的秘密,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進行口算。

  【學習重難點】

  重點:正確掌握計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

  難點:探索計算規(guī)律。

  【學習過程】

  知識鏈接

  數學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要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世界,了解自然,激活思維,揭示規(guī)律,已逐漸成為現(xiàn)代人的一項重要的數學素養(yǎng)。計算器,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種常見計算工具,已經見諸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走進了千\家萬戶,也走進了孩子們的視野和世界。但是,恐怕并未有多少學生有意去關注過、認真去研究過計算器里,到底蘊藏著的是怎樣一個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

  學法指導

  通過引導整理材料,通過自主學習了解使用方法,同小

  組合作實際操作計算器。

  自主學習

  1.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計算器的使用方法和功能。

  2.用計算器計算。

 。1)386+179=

  我是按照這樣的步驟計算:先輸入數字鍵(),再輸入運算符號鍵(),又輸入數字鍵(),最后輸入()就顯示出了結果()。

 。2)26×39= 312÷8=

 。3)36+228-179= 26×39-349=

  【合作探究】

  1.小組討論交流會報例1的計算方

  法。

  2.“做一做”。

  合作完成,口頭出示比較簡單的計算題。四人一組,輪流出題,比賽看誰先算

  出來。

  3.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1)用計算器獨立計算。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觀察,小組交流找出答案中個數位上的數字排列規(guī)律,小組代表發(fā)言。

 。3)不用計算器,遵循規(guī)律寫答案。

  9999×5= 9999×7= 9999×9=

 。5)運用計算器檢驗答案。

  4.“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然后小組交流,小組代表發(fā)言。

  【學習反思】

  這節(jié)課我學會了使用__________________,懂得的計算規(guī)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達標測評】

  1.判斷。

 。1)47560≈47萬();

  (2)2036000000≈20億()

 。3)990000000≈10億()

  2.用計算器計算:

  94×86÷47(394+5477)÷57 8450÷25-249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數學上冊教案01-15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12-15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9

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9-15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5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6

四年級上冊數學優(yōu)秀教案01-25

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教案01-26

數學四年級上冊優(yōu)秀教案02-17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