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小學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教科書P86-87例1及相應的“試一試”,練習十五第1-3題。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小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題目。
2.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練習,感受數學探索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教學難點:
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課題
1.用豎式計算
0.57×23 = 2.5×44=
提問: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2.根據13 × 12 = 156,直接寫出下面各題的積。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學生回答問題要完整。例如:因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縮小了十倍,所以積就要縮小十倍是15.6)
提問:我們以前學習了小數乘整數,那么1.3 × 1.2是小數乘小數,它的結果你們說的對嗎?學完這節(jié)課你就知道了(導入課題)
二、引導探究,掌握方法。
1.課件出示例題。
提問:
①從圖中,你能獲取那些數學信息?
、诟鶕@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你會列式計算小明房間的面積嗎?
(出示3.6×2.8=)
2、3.6×2.8=?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小數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嗎?(指導學生估算3.6×2.8的積)
3、探索筆算方法
、偻ㄟ^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在6~12之間,或者說是在9左右。那么準確的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計算。(誰能在黑板上寫出3.6×2.8的豎式)。
、谠趺从秘Q式計算呢?小組里的同學討論討論,如果討論好了,可以試著寫在隨堂本上
、劢處熝惨,指名一學生上黑板計算,師生互動,完成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引導學生思考小數乘小數按照整數乘整數的計算想起。(在計算3.6×2.8時想起36×28的筆算,師板書:
36
×28
、茏鲥e的同學訂正一下。
、菀龑W生想一想小數乘小數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認識
教學“試一試”
1.我們現在來解決小明陽臺面積的問題,請同學們列式計算(獨立完成)。
2.觀察黑板上的四道豎式,思考
、俳Y合具體題目,讓學生說說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谛党诵蹬c小數乘整數在計算的過程中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
3.總結、歸納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加強理解
1.解決1.3×1.2=1.56
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去掉問號)
2.你能給下面各題的積點上小數點嗎?(P87第一題)
提問:說說為什么這樣點小數點?要注意些什么?
4.用豎式計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P89第2題)
五、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學的?
六、作業(yè):
P89第1.3題
小學數學教案2
教材分析
1、這節(jié)課是解簡易方程的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了四則運算及四則運算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學生已具有的初步的代數知識(如:用字母表示數,求未知數x)的基礎上進行教學。
2、這節(jié)課為后面學習解方程應用題做了準備,為后面學習分數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比例等內容時要直接運用,這節(jié)課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內容,是本章節(jié)的重點內容之一。
學情分析
1、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很感興趣,這對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yōu)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方程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圖例,進一步理解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會用等式不變的規(guī)律解方程。
2、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3、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并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根據等式的性質解方程。
2、本節(jié)課的難點是:理解等式的性質;掌握解方程的步驟和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方程?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
2、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個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等式的不變規(guī)律是什么?
等式這些規(guī)律在方程中同樣適用嗎?
今天我們就學習如何利用等式保持不變的規(guī)律來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
1、電腦出示課件例1。
2、從圖中可以獲取哪些信息?圖中表示了什么樣的等量關系?
要求盒子中有多少個皮球,也就是求x等于什么,該怎樣列方程?我們怎樣解這個方程?
3、探究怎樣解方程。
利用天平讓學生進行探究,怎樣才能使天平左邊只剩下x,而且保持天平平衡?
(讓學生通過探究得出:從兩邊各拿走3個玻璃球,天平仍然平衡。)
4、知識遷移。
把剛才天平的做法用到方程上,也就是方程兩邊怎樣做,方程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ǚ匠虄蛇呁瑫r減去一個3,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板書+3—3=9—3
x=6
5、追問:左右兩邊同時減去的為什么是3,而不是其它數呢?
。ㄒ驗榉匠虄蛇厹p去3以后,左邊剛好剩下一個x,這樣,右邊就剛好是x的'值。因此,解方程就是通過等式的變化,如何使方程的一邊只剩下一個x即可。)
6、x=6帶不帶單位呢?讓學生明白x在這里只代表一個數值,因此不帶單位。
7、x=6是不是正確的答案呢?怎么驗算呢?同桌之間進行討論并驗算。(x=6是方程的解)
8、學生練習:解方程(X+21=32 X+41=50)
9、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0、如果方程的兩邊同同時加上同一個數,左右兩邊還相等嗎?為什么?
11、學生嘗試解方程:X—3=9
12、學生討論交流: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是什么?
13、小結:解X+a=b這類方程的思路。(根據等式的性質1,在方程的左右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實際上是加了什么就減去什么,減了什么就加上什么,兩邊同時進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在書寫的過程中寫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遞等式。)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出示課件)。
使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和運用等式不變規(guī)律1解決問題實際問題。
2、書上“做一做”第1題(1)題
3、鞏固嘗試:解方程(出示課件)。
讓學生獨立完成會用等式不變規(guī)律1解方程,強調驗算。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都有哪些收獲?
五、拓展活動:
利用課余時間小組內探究像32—X=10這類方程可以怎樣解?
六、作業(yè)設計:
練習十一第5題一二行,第6題一行。
小學數學教案3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8、7、6加幾
教學目標:
。、在游公園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計算方法,并能靈活口算。
。、經歷操作、討論、交流,養(yǎng)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遷移推理的能力,優(yōu)化算法。
。场⒓ぐl(fā)學習興趣,感到想學、樂學、會學。
教學重點:能正確計算8加幾、7加幾、6加幾,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養(yǎng)成遷移推理的能力。
教學準備:每人一個十只裝的針劑藥盒、小棒學具、答題卡、練習紙,8加幾、7加幾、6加幾的轉盤各3個。
教學設計說明:
本小節(jié)的教學分兩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幾的口算,這部分教學的關鍵是掌握口算方法,能靈活口算。在設計時,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逐層深入,讓學生感受到“多中求異,同中求優(yōu)”。如,玩“轉轉盤”游戲中體會到“湊十法”的便捷,緊接著“動動腦”中感受到依據題目的不同選擇靈活的.方法優(yōu)化口算方法?谒憬虒W比較枯燥,在設計時通過生動活潑的練習形式,激發(fā)口算的興趣,同時熟練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數學”,這部分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①充分運用情境圖讓學生學數學用數學;②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意,體驗相同的問題,觀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會不同;③在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搜集信息資料的手段。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小紅出了一題考考你們:9+5=
重點突出“湊十法”想的過程。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氣真好,小紅和朋友一起去兒童公園玩,說說你看到了什么。(課件動態(tài)出示課本第103頁買票的情境圖,)。
你能提出了什么數學問題?(估計學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買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講8、7、6加幾(初步感知計算方法)
1、教學8+5。
(1)小組內討論:怎樣能夠最快地知道得數;ハ嗾f一說,再把思路寫在答題卡上。有困難的可借助針劑藥盒。(教師參加小組討論。)
。ǎ玻⿲W生匯報,口算方法可以多樣,重點突出“湊十法”,指名回答。
。福担剑保 為什么把5分成2和3?
。保 2 3
(3)小結:
剛才同學們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同學們真了不起!
2、小比賽:轉轉盤(教學例2——突出湊十法的優(yōu)越性)
。、教學7加幾和6加幾,初感湊十法的好處
。ǎ保┠銈兛匆黄G油油的大草地,花兒在向我們點頭,鳥兒在向我們微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你能從這幅圖里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怎樣解決?
天空上有7只小鳥,又飛來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草地上一邊有6朵花,另一邊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書列式:7+5 6+5
。ǎ玻┈F在請你用最快的方法計算出7+5和6+5。
(3)請同學介紹口算方法。
。罚担剑保 為什么把5分成3和2?
。保 3 2
6+5=11 為什么把5分成4和1?
。保 4 1
。ǎ矗┬〗Y:看來湊十法不僅能算9加幾,還能算8、7、6加幾。
(二)、教學8、7、6加幾
。、小組合作玩轉轉盤。(限時8分鐘)
玩法:轉盤中間和四周都有一些數,轉動圓盤,轉到幾,先說出算式,并寫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數。比比哪個小組算得又快又多。
(1)轉盤有:
。 4
9 5
。福
8 6
。
4 5
。 5 6
7+ 9 6+
。 6 7
。 8
。ǎ玻⿲懙糜侄嘤挚斓男〗M進行匯報得數(只要求說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計算方法),
。ǎ常┱f說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準。
。、動動腦(教學例3)
。ǎ保┯嬎悖福箍梢杂脺愂,你還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嗎?由學生們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點介紹計算方法③,當兩個加數一樣時,可以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嗎?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1題
。、說一說,算一算
課本第104頁,第2題
3、坐火車
每人手中有一張車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對了車票上的三個算式才能上車。然后根據你車票上的得數對號上車(分別有15、14、13和12四列火車)。教師在8、7、6加幾中各抽一題說說怎樣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兩根胡蘿卜,小灰兔呢?
學生游戲,設 “智慧星”,教師巡視指導。
五、 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8加幾、7加幾和6加幾”,計算時用了什么辦法?
。愂;交換加數的位置,得數不變的規(guī)律)
小學數學教案4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教材第78~79頁“間隔排列”。
教學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找到“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當兩端的物體相同時,兩端的物體數量比中間的多1;當兩端的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的數量相等。”這一規(guī)律。
2、能夠利用這一規(guī)律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學生經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交流合作中,掌握觀察、分析、比較的方法。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與應用規(guī)律的積極性和好奇心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一一間隔現象中簡單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和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系間的規(guī)律
教學過程:
一、圖片引入,揭示課題。
師: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圖片,問學生排列有什么特點?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誰嗎?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課題。像這樣一個隔著一個排列,就叫間隔排列。(板書:間隔排列)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找一找間隔排列中的規(guī)律。
二、主動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談話:小兔們聽說我們今天要來找規(guī)律,已經在它們的花園里等著我們了,你們看,小兔的花園美不美啊?
1、研究排列特點
仔細看看圖上都有什么呀?他們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學們說得很對,我們先來看一看活潑可愛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樣排列的?
生1:一個小兔一個蘑菇……師:還有不同說法嗎?
生2:它們是一個接一個排的。
師:具體說說它們是怎樣一個接一個排的呢?(一只小兔一個蘑菇一只小兔一個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個隔一個排的。
(2)說木樁和籬笆
師:剛才我們討論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點,那么木樁和籬笆是怎樣排列的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誰來說說。
(3)說夾子和手帕
師:夾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請誰來說
(4)比較三排物體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結論:每排的兩種物體都是一一間隔排列。
如果學生說不出,就問:用今天剛學到的知識,可以怎么說。
2、研究個數規(guī)律
下面我們就來重點研究一一間隔排列中兩種物體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1)請小朋友們拿出作業(yè)紙,數一數每種物體的數量并把表格填寫完整。核對數量。
(2)比較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你發(fā)現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巡視。
師:誰來說說你們小組的發(fā)現。
生:小兔比蘑菇多1,木樁比籬笆多1,夾子比手帕多1。
蘑菇比小兔少1,籬笆比木樁少1,手帕比夾子少1。
師:經過比較,我們發(fā)現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
(3)為什么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都相差1呢?要解開這個疑問,我們需要繼續(xù)研究。
剛才同學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老師還要來考考你們的動手能力。我們來給小兔分蘑菇吧,看看老師是怎么分的,把一只小兔和一個蘑菇圈起來看成一組,你們會分嗎?那老師就把分蘑菇的任務交給你們了。
分好了嗎?在分蘑菇的過程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生:后一只小兔沒有分到,多了一只小兔,少了一個蘑菇……
師:是嗎?(不相信的語氣)老師也來分一分,真的是這樣,這就說明小兔比蘑菇多1。
請你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把木樁和籬笆,夾子和手帕也分別一組一組地圈一圈,后會怎樣?
師:我們先來看木樁和籬笆,后怎么樣?學生回答。
師:這就說明木樁比籬笆(多1)。
夾子和手帕呢?我們也一起來圈一圈,后怎么樣?
師:這說明夾子比手帕多1。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了每排兩種物體的數量確實相差1。
(4)師:指著表格中的數據,可是為什么都是這些物體多1呢?
生可能回答:后一只小兔沒有蘑菇了
師:也就是說排在后的是什么?(小兔)排在前的呢?(小兔)一頭一尾,也就是兩端都是小兔,在這種情況下,小兔比蘑菇多1。
師:木樁和籬笆這排物體兩端都是什么?(木樁)所以木樁比籬笆多1。
師:夾子和手帕這排物體誰多,為什么?(夾子多1,因為兩端都是夾子,所以夾子比手帕多1)
師: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和排在中間的物體數量上有什么關系?
小結:當兩端物體相同的時候,排在兩端的物體比排在中間的物體多1。
(板書:兩端物體相同)
3、練習(核心問題:明確誰多,求的是多的還是少的,多1或少1)
(1)出示小兔蘑菇圖,師:這里有8只小兔7個蘑菇,如果接著往下排,一共20只小兔,還是每兩只小兔中間有一個蘑菇,一共有多少個蘑菇?
學生回答,說想法。
(2)出示夾子和手帕圖
再看,夾子和手帕。如果把20塊手帕像下面那樣夾在繩子上,一共需要()個夾子。
學生回答,為什么?
師:同學們一定要仔細審題,要我們求的是排在兩端的`物體還是排在中間的物體。
三、應用思想,拓展規(guī)律。
如果把□和○一個隔一個地排成一行,□有10個,○需要幾個?
自己先擺一擺,畫一畫
學生匯報,展示學生作業(yè)紙。
(1)□○□○□○□○□○□○□○□○□○□
□有10個,○有9個。
(2)○□○□○□○□○□○□○□○□○□○□○
□有10個,○有11個。
為什么種擺法○有9個,而第二種擺法○有11個?
A、師:○還有可能是幾個?有沒有可能○也是10個呢?這時候怎么排列呢?
同桌討論討論,并把你的想法畫出來。
B、這里還有一種擺法跟前兩種都不一樣,我們來看看
□○□○□○□○□○□○□○□○□○□○
□有10個,○有10個。
師:為什么像這樣排成一行,○與□的個數相等呢?(板書:相等)
如果也像剛才那樣將一個□和一個○看成一組(暫時圈一個圈),大家想想后余下的是什么?(沒有多余)全圈。這也就說明了○與□的個數是相等的。
師:老師這還有一種擺法,和第三種差不多,出示:
○□○□○□○□○□○□○□○□○□○□
□有10個,○有10個。
師:為什么這兩種擺法,○的個數和□的個數是相等的呢?
師:兩端物體不同,兩種物體的數量是相等的。(板書:兩端物體不同)
師:□有10個,○少幾個?多有幾個?還可能是幾個?
師:在什么情況下,○比□少1?在什么情況下,○比□多1?在什么情況下,○和□數量相等呢?
小結: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成一行,當兩端物體相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差1,并且是兩端物體比中間物體多1;當兩端物體不同時,兩種物體數量相等。
剛才我們研究的是一個隔一個排成一行,如果一個隔一個圍成一圈,出示
這時,數一數□有幾個?○有幾個?
仔細看,剪刀一剪,拉成直線,圍成一圈其實也就是兩端不同的情況,兩種物體數量相等,數學可真神奇!
四、聯系生活、感悟規(guī)律。
老師出示校園外的圖片,要求學生說說看到的一一間隔排列的現象。
黑色方塊和黃色方塊,紅蠟燭和白蠟燭,跨欄的欄桿和跑道,柱子和欄桿,屋檐上圓木頭和扁木頭,石柱和石桌。
瞧,人們把一一間隔排列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五、回顧反思、交流體會。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數學來源于生活,可以說,生活中有規(guī)律的現象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就一定能發(fā)現更多規(guī)律,解決更多問題。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1.會用兩兩配對(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物體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一樣多”的含義。
能力目標:能用規(guī)范的語言口述比較的結果,如“誰比誰多”、“誰比誰少”、“一樣多”等比較性短語。
情感目標:讓同學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學習的快樂,分享成功的喜悅。
教學過程:
互動一(背兒歌)
叮鈴鈴,上課了。書放桌角,人坐正,認真上課我最棒?炜鞓窐穼W數學,快快樂樂學——數——學。
第一階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初步感知
師:國慶節(jié)要到了,小伙伴們準備用鮮花來布置校園。
出示:花與花盆圖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師:花與花盆到底誰多誰少呢?你有什么好辦法能幫助小巧和小亞進行比較呢?
板書:比較
學生可能的方法:數數、將一朵花種進一個花盆再比較(即兩兩配對)
媒體演示:一一對應
師:這種一個對應一個進行比較的方法就叫做“一一對應”
板書:對應
師:比較的結果是怎么樣的,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嗎?
(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從不同方面來說比較的結果,如:花少,花盆多,花比花盆少,花盆比花多,)
第二階段:創(chuàng)設情景,參與操作,學會表達
師:張老師還準備了水筆作為國慶節(jié)活動的獎品,不過被粗心的小胖給弄亂了。張老師想請你們一起來看看,在你手中,筆與筆套比,誰多誰少呢?
(學生動手操作進行比較,得出不同結果,進行匯報)
【情景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的興趣,積極自覺地想辦法進行比較活動。初步感受比的過程,因為筆和筆套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配對出現的,所以在比較散落的筆與筆套的多少時,學生會自覺不自覺地使用這種兩兩配對的方式,從而初步感知了“一一對應”比較法在生活中的呈現】
師:比較的結果怎么樣?21世紀教育網:21世紀教育網
【描述比較的結果,對于同一種結果,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話說一說】
形式
1、個別匯報——規(guī)范表達
2、補充表達——從不同角度描述比較結果
3、同桌互說——強化表達,使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
第三階段:在情境中練習,應用方法,熟練表達。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20頁
學生邊翻邊說:翻翻翻,20頁
【用口令的形式讓學生重復要求,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完成要求】
師:小巧和小丁丁也在為國慶節(jié)做著準備?纯此麄兌荚谧鍪裁础
(根據每幅圖的內容比一比,說一說,練習用不同的話規(guī)范表達比較的結果)
形式:同桌互說,再個別匯報。
師:說的真棒!
【教師總結性的表揚,給與學生肯定,使學生感受到成功的體驗】
互動二:輕松一下(放)
【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剛從幼兒園來到小學,對于課堂的35分鐘會有疲倦,在的學習階段后安排一次放松,既能調整學生學習的情緒,消除疲勞,又能讓學生在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下繼續(xù)學習】
互動三:一問一答(收)
123(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師),小耳朵(安靜聽),(快快樂樂學數學)
第四階段:游戲活動
1.搶椅子
出示三幅圖(椅子數與人數比較,三種情況)
師:小朋友們想玩搶椅子的游戲,哪幅圖適合來玩呢?為什么?
2.考考你的記憶力
出示四幅圖,給學生2分鐘的時間進行觀察記憶。打亂次序提問,在某幅圖中,誰多誰少。
【此游戲的設置既將記憶力,觀察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要求融為一體,同時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游戲的情境下結束教學,學生沉浸在游戲的喜悅中,而對應比較的方法沉淀在學生的思維中】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p4~P5例5~例6、P5“試一試”、“練一練”P6~P7練習一第6~8題
教學目標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2.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即在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結果仍然是等式。
教學難點:
使學生掌握利用相應的性質解一步計算的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等式的性質
1.前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誰還記得?
2.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數(除以一個數時0除外),所得結果還會是等式嗎?
3.生自由猜想,指名說說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們就通過學習來驗證一下我們的猜想。
二、教學例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P4例5圖,并看圖填空。
2.集體核對
3.通過這些圖和算式,你有什么發(fā)現?
X=202x=20×2
3x3x÷3=60÷3
4.接下來,請大家在練習本上任意寫一個等式。請你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乘同一個數,計算并觀察一下,還是等式嗎?再將這個等式兩邊同時除以同一個數,還是等式嗎?能同時除以0嗎?
5.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又有什么發(fā)現?
6.引導學生初步總結等式的性質(關于乘除的)乘或除以0行嗎?
7.等式性質二: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
8.P5“試一試”
、胖该x題
⑵你是根據什么來填寫的?
三、教學例
1.出示P5例6教學掛圖。
指名讀題,同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例6圖
2.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
3.根據題意怎樣列出方程?你是怎么想的?板書:40X=960
4.在計算時,方程兩邊都要除以幾?為什么?
5.計算出X=24后,我們怎樣才能確定這個數是否正確?請大家口算檢驗一下。最后將例6填寫完整。
6.小結:在剛才計算例6的'過程中,我們將方程的兩邊都同時除以40,這是為什么?為什么將等式兩邊都同時除以40,等式仍成立?
7.P5練一練
解方程:X÷0.2=0.8
師巡視并幫助有困難的學生。
練習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方程的?為什么可以這樣做?
四、鞏固練習
1.要使下面每個方程的左邊只剩下x,方程兩邊應同時乘或除以幾?
0.6x=7.2方程兩邊應同時
x÷1.5=0.6方程兩邊應同時
2.化簡下列各式
8X÷850+X-40
X÷9×9X-1.4+1
3.P6第7題
教師引導學生列方程
4.p7第8題解方程帶“★”寫出檢驗過程
X+0.7=14★0.9x=2.45★76+x=91
x÷9=90★x-54=18★2.1x=0.84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學到哪些知識?在解方程時,關鍵是什么?要注意什么?
六、作業(yè)
完成補充習題。
板書設計:
等式的性質和解方程
X=202x=20×240X=960
3x3x÷3=60÷3解:40X÷40=960÷40
X=24
等式兩邊同時乘或除以同一個不等于0的數,檢驗:把x=40代入原方程,所得結果仍然是等式。左邊=40×24=960,右邊=960
X=40是原方程的解。
小學數學教案6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上冊第三課《美麗的紋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適合紋樣的基本知識,掌握其圖案裝飾的一般規(guī)律,知道適合紋樣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運用;
2、技能目標:嘗試設計一組美麗的適合紋樣;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和設計適合紋樣,提高學生的審美、設計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三、【制定依據】
1、內容分析:
《美麗的紋樣》是人教版小學美術五年級第九冊中的一節(jié)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課程,主要是學習“適合紋樣”的相關知識。在新課程中對于五年級的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的教學目標有明確要求:“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jié)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chuàng)意,設計方法和媒體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huán)境!被谝陨弦,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通過欣賞,了解什么是適合紋樣,從而嘗試設計出新穎、美觀的適合紋樣。將本課的教學難點設計為:學習基本骨架的繪制,掌握適合紋樣的制作方法。
2、學生實際:
學生通過二、三、四年級對“二方連續(xù)”、“四方連續(xù)”以及“對稱圖案”的學習,在造型表現及設計應用領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安排“適合紋樣”的學習是十分合理的,符合循序漸進的認知規(guī)律。
四、【教學準備】
教具:課件、填圖游戲稿,示范工具;
學具:直尺、自己喜歡的作畫工具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漂亮的圖片,你們邊欣賞邊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發(fā)現了什么?指名生回答。
2、師:同學們講得很棒,總而言之這些簡單的圖案經過組合以后,就變得非常美麗,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美麗的紋樣》。
(二)探索學習
1、了解適合紋樣:剛剛我們欣賞的圖案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去掉了他們的外型以后,里面的圖案形成的形狀仍然跟外面的形狀一樣,也就是說這些圖案都非常適合他們的外型,我們把這樣的圖案叫做適合紋樣。
2、適合紋樣有多種組織形式,請大家看圖片,看看有哪些形式?(開火車答)
3、師總結:離心式:它的特點是圖案由中心向四周發(fā)散,用手勢比劃一下。4、學生嘗試介紹向心式、離心向心結合式、旋轉式、綜合式以及均衡式:
5、師提示:均衡式這種樣式比較特殊,前面幾種形式都是有一定的規(guī)律的,而這種形式是不規(guī)則的,他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平衡的效果。
(三)欣賞啟發(fā)
1、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們就已經將適合紋樣運用于生活中了,請大家欣賞課件中的`圖片。
2、請你想一想,適合紋樣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常常運用在那些地方?(生舉例,師課件展示適合紋樣在生活中運用的圖片若干)
3、欣賞了這么多精美的圖片,我想大家一定很想知道怎樣來制作這些美麗的紋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適合紋樣的制作方法:師向大家介紹三個步驟:定尺寸、定外框、定基本骨架線。
4、學生思考,并說一說怎樣制作基本骨架線?
師小結:可以用對折的方法,也能用尺子量中點的辦法定基本骨架線。
(四)嘗試練習:
師:同學們一定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吧?下面就請你設計一幅適合紋樣。要求:
1、先選好某種外形,再根據外形設計填充圖案;
2、利用前面學過的對比色或鄰近色知識來裝飾適合紋樣。
(五)評價小結
1、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從圖案、組織形式、色彩等方面來介紹);
學生互相評價。
2、教師點評、小結
同學們的圖案設計得非常精彩,相信你們這些小設計師,以后一定能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
(六)拓展延伸
課后請同學們嘗試用電腦繪畫中的畫圖軟件,制作適合紋樣。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在探索的過程中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體會探索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第一關:奇妙的寶塔
1、出示題目:1×1= 11×11= 111×111= 1111×1111=
2、觀察與發(fā)現:
讓學生觀察前三個算式的因數與他們的結果有什么特點。
3、運用規(guī)律快速說出答案:
讓學生根據發(fā)現的規(guī)律迅速說出第四個算式的答案。請學生自己出類似的算式并說出答案。
二、第二關:奇怪的142857
1、出示題目:142857分別乘1、2、3、4你發(fā)現了什么?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guī)律。
3、全班交流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
4、運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寫出乘5、6的'得數。
三、第三關:神奇的9
1、出示題目:99×99= 999×999= 的得數有什么特點。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guī)律。
3、全班交流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
4、運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寫出9999×9999,99999×99999的得數。
四、第四關:尋找神秘的數
1、出示題目:
2、小組內計算,并找規(guī)律。
3、全班交流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
4、運用發(fā)現的規(guī)律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看和數了解畫面的具體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看和數是認識生活中的事物,
是學習數學常用的方法。
2、引導學生一件一件地觀察場景中的主要物體,并分別數出這些物體的個數,初步培養(yǎng)
有條理地觀察的習慣。
3、讓學生在自己探索與合作交流中觀察、學習。
教學重、難點: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數數。幫助學生解決認知過程中的
困難。
教具:教學光盤或教學掛圖、學具
教時:一課時
教學課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講述: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一個熱鬧的地方——動物樂園,
高興嗎?
2、出示掛圖,進一步激發(fā)起數數的興趣,初步探索。嗬!動物樂園到了,你們看,動物樂園里可熱鬧啦,讓我們快快向前去,小朋友,睜大眼睛,你看看圖上有些什么?
二、自己探索
看圖了解畫圖的內容,圖上有些什么?分別在哪里?結合畫面下的10幅小圖觀察,這10幅小圖都是從場景里提取的,讓學生一件一件地觀察場景中的主要物體,并分別數出這些物體的個數。用圓點表示物體的個數。(圓點與物體有一一對應關系,滲透著對應的思想。)第七、八、九、十幅小圖中有圓點無物體,放手讓學生根據圓點個數,到情景圖
中找相應的物體。
三、實物操作
分4人小組,由任意一個小朋友說出物體的個數,讓其他3個小朋友用圓點擺出表示的數。
四、拓展運用
講述:小朋友,已經學會了數一數,即1—10的物體的個數。你能用1-10這10個數字中的.其中一個數來說句話嗎?在小組內說說。
如:我有10個手指,我們小組有4人,等等。
五小結
小朋友愛動腦,又愛動手,真不錯,說說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六、鞏固深化
1、游戲:火車鉆山洞
講述:剛才小朋友數數數得可真棒,現在我們一起去兒童樂園玩玩。
游戲方法:我們分小組進行,兩個小朋友手拉手抬起來,圍成山洞,請小組后面的幾位同學當司機,前面報幾,后面接著往下報,如1、2、3,如果說對了,就發(fā)出嗚嗚聲,說錯了,就“咔嚓”暫停,說對了再通過。
2、數水果,摘水果
講述:秋天來了,樹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蘋果、香蕉等。去數數吧,再把數出的結果告訴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數的?說對了就摘個水果送給你的朋友嘗一嘗吧!
七、總結評價
我們既能去動物園,還能玩游戲,摘水果,開心嗎?在這節(jié)課里,你學到了哪些本領?你是怎么想的?
教后記:1學生對看圖數數很有興趣,并能根據圖說話,掌握了數數的技能。
2對于事物與圖的對應(點的對應)不太清楚。
3學生還不太能按一定的順序和方向數數。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知道幾個和第幾個的不同含義,會區(qū)別幾個和第幾個。
2、掌握5以內的順序,會按數的`順序從小到大,從大到小填數。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景圖,揭示意義:
1、師:昨天是星期天,紅紅要乘車到奶奶家去。
2、師;紅紅來到了車站,你們看車站上共有幾個人?
(共有5人)
板書:幾個
師:我們一起數一下,怎樣數的?(從左到右數)
師:好!你們數得真好!現在再來看看老奶奶排在第幾個?(第4個)我們一起來數數看。
板書:第幾個
師:老奶奶年紀的了,走路也有困難,你們猜叔叔、阿姨會怎么做呢?(讓老奶奶先上車)對!我們也應該像叔叔、阿姨那樣講文明、守秩序,還要尊敬長輩。
師:現在看一看,老奶奶排在第幾個?(第1個)
師:紅紅排在第幾個?(第5個)
3、小結:從排隊乘車的隊伍中,我們知道幾個就是指共有幾個,第幾個是只按順序數到那個位置上的一個。
。ń沂菊n題:幾個和第幾個)
小學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構造三位數,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歸納能力。
2.能力目標:知道構造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的方法;掌握求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兩個三位數的差與最小差
教學難點:
兩個三位數的最小差
教學準備:
數卡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引入
師:小朋友,我們以前已經學過造數,現在我們一起來復習一下用數卡①②③造三位數,看誰造得又對又多。
2.學生造三位數。
3.交流反饋
師:造三位數時,你是怎樣想的?造的數是幾?最小數是幾?
〖組織學生回憶造數方法,明確學習任務,增強學習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學習新知鋪路架橋!
二、自主探究建構新知
(一)探究新的造數方法
觀察與思考
師:例1,用數卡①②③⑤⑦⑨可以造出那些三位數?(學生口答)
操作與感悟
師:下面,我們來一次小小的比賽
(1)兩人合作:用這六張數卡造出三位數和最小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做后核對)
(2)獨立造出2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3)用剛才造出的兩個三位數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互相檢查)
(4)歸納評價。
〖造三位數學生有經驗,例1的重點是計算三位數的差,因此教師把當作競賽題作為每個孩子的“熱身賽”,讓他們在(造數)操作中感悟,在計算中體驗!
(二)計算差和最小差。
例2,從數卡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中選出6張,將它們擺成三位數,求兩數的差。
1.計算的差
(1)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差?
(2)獨立嘗試,交流反饋。
板書:987-123=864
(3)引導學生小結:的三位數減去最小的三位數就能得到的差。
〖通過嘗試計算,交流反饋,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自己小結,可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2.探究計算最小的差
小組合作
a、怎樣才能得到最小的差?(尋找方法)
b、可以找出幾組數,進行嘗試計算。
c、議一議,是否已找到最小差。
(2)集體交流:說說最小差是怎么得到的?
根據學生交流板書
312-298=14412-398=14512-498=14612-598=14712-698=14812-792=14
(3)觀察每一個算式有什么特點?計算最小差又沒有規(guī)律?
(4)演示數射線。
(5)師生歸納
、龠@兩個數必須有6個不同的數字組成。
②這兩個數在數射線上必須盡可能接近,以產生盡可能小的差。
〖求最小差是教學難點,教師盡可能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讓他們去思考,尋找方法,但教師要合理調控,必要時要稍作提示和點撥,以免太費時間。另外,教學中要借助數射線幫助學生尋找、分析數與數之間的規(guī)律,以便靈活運用知識!
(三)差是451。
1.學生獨立用數卡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451。
2.交流:差是451,你是怎樣找到被減數和減數的?
板書:968-517=451,876-425=451
3.師生歸納:可以假設一個比差大的三位數,用被減數減差就能找到減數,然后進行驗算,符合要求即可。
三、內化新知,整合延伸
1.用數卡①②④⑤⑧⑨擺出兩個三位數,并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交換其中兩張數卡,計算它們的差。
2.用數卡①②⑤⑧⑨④擺出兩個三位數,并計算它們的差。
(1)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差。
(2)擺出兩個三位數,計算它們的最小差。
(3)擺出兩個三位數,使它們的差是175。
3.在計算中有沒有碰到問題?
〖在練習中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獨立計算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讓學生在口頭表達和思維能力兩個方面齊頭并進!
四、體驗收獲,激烈評價。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的加減法。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主動探究法、講授法。
教學重點:
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教學難點:
異分母分數先通分再加減的計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數之間才能直接相加減。
教學準備:
長方形白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圖,提出問題。
他倆一共用著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兩個人一起在同一張圖片上畫出自己所用的紙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紙上畫出了這張紙的1/2,淘氣繼續(xù)畫出這張紙的1/4。
二、啟發(fā)思考
1、引導學生觀察黑板上的算式,提問學生用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數的加減法知識是否可以解出這個分數。學生回答道,不行的因為我們以前學過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數的加減,這個分數的分母一個是2一個是4不相同。
2、討論具體的計算方法。
3、匯報講解,同分母分數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數單位相同。
4、進一步小結。只有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才可以直接想加減。
三、拓展思考
笑笑比淘氣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笑笑用了紙的1/2、淘氣用了紙的1/4,所以根據題意笑笑比淘氣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應該用減法計算。
利用上面的方法繼續(xù)解題。
四、小結
通分的實質就是講分數單位不同的分數轉化成分數單位相同的分數。
五、練一練
折紙
教學反思:
分母不相同的分數加減法:先觀察相加減的兩個分數的分數單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將分母不同的分數轉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就可以相加減了。
小學數學教案12
課題:商三位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三位數的筆算除法的計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能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
2.訓練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用計算能準確地判斷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
3.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驗算的良好習慣。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口算卡片若干張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學生說得數。
240÷40360÷90280÷90
400÷80200÷50540÷60
2.教師出示下面的兩道除法題,指名兩學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3.指名學生參照上面做的兩道題,說一說上一節(jié)課總結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
二、新課
(一)教學例11.
1.出示例11:“計算9730÷78,并用乘法驗算。”
教師:“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的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計算的數都比較小.如果計算的數大了,同學們還會不會算?”
(1)教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這道除法的豎式,先想一想這道題應該怎樣算,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幾位?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哪里?”(請一名學生到前面寫出豎式,先說一說從哪里算起,再和大家一起計算。)
(2)教師引導學生看題,問:“這道除法題的商是幾位數,為什么?”(因為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時,要用除數先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這道題被除數的前兩位是97,比除數78大,可以商1。所以第一次除得的商要寫在百位上,這樣最后得到的'商就是三位數了。)
(3)教師:“這道除法最后除盡了嗎?”(沒有,余58。)“那么我們算得對不對呢?這道題計算的數比較大,要知道自己算得對不對,可以怎么辦?”(驗算。)“好!現在大家就一起來用乘法驗算。”(指名一學生口述驗算過程,教師板書,并說明有余數的除法在驗算時與沒有余數的除法的驗算有什么不同。)
2.鞏固練習
讓學生打開課本第61頁,做例11下面“做一做”。教師巡視,個別輔導,著重檢查學生寫商的位置對不對。最后集體訂正,如果有共同的錯誤,要一起說一說。
(二)教學例12
1.讓學生看課本第59頁例12。指名學生讀題,教師把例12中的三道除法題寫在黑板上。
2.教師:“誰能不經過計算就說出它們的商各是幾位數?”(指名學生回答.)“你是怎樣想的?怎樣判斷最快?”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多種.教師繼續(xù)引導:“如果讓我們計算,當算到哪一步時,你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只要用除數去試除被除數的前兩位或前三位,看第一次得到的商應寫在哪一位上,就知道商有幾位數了。)
3.教師小結。我們只要把除數與被除數的前兩位比一比就可以知道商是幾位數了。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小(指著例12的第1題說),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一位;如果除數比被除數的前兩位數大(指著例12的第2題說),說明在被除數的前兩位上得不到商,商的位數就比被除數少兩位.我們看對不對?用這種方法判斷一下例12的第3題,商是幾位數。
4.鞏固練習
讓學生看例12下面的“做一做”.先指名學生說出每道題的商是幾位數,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判斷的,再讓學生在練習本上算出來。
(三)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仍然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只是被除數稍大一些,有的商三位數(板書課題)。除的時候,要按照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法則去計算,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寫商,特別要注意商的位置不要寫錯.我們還學會了不用計算就很快地判斷出商是幾位數,這也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計算的有沒有錯。
小學數學教案13
一.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傳授知識要求達到的教學目的。
2.能力目標——發(fā)展智能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3.德育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突出重點,必須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點,要以重點帶動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點。
3.認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須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把握關鍵。
四.教學方法(過程):
1.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時間分配,教學方法,課堂小結,習題作業(yè)等。
2.設計順序:復習舊知識——傳授新知識——鞏固新知識。
3.順序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邊講邊實驗,邊講邊討論,邊復習邊講授。
4.使用以下提示語:
。◤土曁釂枺ㄒ胄抡n)——(講授新課)、(演示)——(討論)——(講述)、(設疑)——(啟發(fā))——(小結)、(舉例)——(分析)——(解答)、(概括)——(歸納)——(推論)、(練習)、(提示)、(著重指出)、(板書)、(邊寫邊討論)、(回憶)、(強化)、(注意)、(資料)、(思考)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得出規(guī)律性的'結論,發(fā)展他們的智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啟迪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討論問題,病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去解決問題。
七.教學反思:
在明確的計劃指導下,隨著教學進程,逐步啟發(fā)、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結果;通過復習、練習以及結合實際的運用,形成學生認知結構。
小學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景,體會三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意義。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乘法。
3.在學習過程中初步學習簡單的歸納、類比和有條理地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能力。
4.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教師出示:28×4=16×7=29×4=43×2=12×4=
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學習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筆算的基礎上,研究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
板書課題。
二、進行新課
1.教學例1
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中說的“每天往返兩次”是什么意思嗎?怎樣要這樣列式呢?
同學們會算這道題嗎?那你們會算什么?
能說一說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與前面學習的內容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嗎?
請同學們用你們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學例2
要求買3個微波爐要用多少錢?該怎樣列式?
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嗎?
你覺得在計算連續(xù)進位的乘法時,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鞏固練習
。1)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五第1題。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五第2題。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p73--7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中萬以內數的調查、收集、整理,讓學生初步感受多位數,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分析能力。
2.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法,會正確地讀出萬以內的數。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合作意識和能力。
5.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
教學過程:
一.課前收集資料,感知四五位數
學生課前收集資料,寫在卡紙上,并貼在黑板上。
昨天同學們都收集了電腦的價格,現在請同學將它們貼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來看看你的`成果。
二.分類
師:黑板上有這么多數,請你先輕輕的試著讀一讀,然后觀察這些數的特點,并給這些數分分類。
生:這兩類數一類中有零,另一類沒有零。
三.讀法
1.沒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你覺得哪一類數讀起來比較容易?誰能來讀一讀?
讀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
出示板書:
從高位起,按照數位順序讀;
萬位上是幾就讀幾萬,千位上是幾就讀幾千,百位是幾就讀幾百……
2.有零的數的讀法。
師:這些有零的數你會讀那一個?你能找出和他同一類的數嗎?
學生小組討論。
師:每個人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
師將黑板上的數移位。
師:讀這些數有什么好方法?
板書出示:中間有一個0或連續(xù)幾個0,都只讀一個0;
師:你還會讀哪一個數?(末尾有0的數)找出末尾有0的數,
師:讀這些數,又有什么好辦法?
板書出示:末尾不管有幾個0,都不讀。
師:剛才我們已經找到了有零的四、五位數的讀寫的方法。你能寫一個中間和末尾都有零的數,讓大家來讀一讀嗎?
師:你為什么這樣讀?
現在請同桌互相出題,考考對方。
四.寫法
師:剛才還有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價格還沒有展示出來,現在我就請這些同學來報一報,看你們能不能記下來。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
出示板書:幾萬就萬位上寫幾,幾千就千位上寫幾,幾百就百位上寫幾……
師:誰還能來報一報。(有0的數)
學生試寫。
學生訂正。
師:你是怎么寫下來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
學生匯報。
出示板書:中間或末尾哪一位上一個單位也沒有,就在哪一位上寫0。
五.練習與鞏固
1、p75“做一做”1、2
2、p76“做一做”1、2
小結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你想到了什么?
【小學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案08-29
小學的數學教案03-24
小學數學教案11-04
小學數學教案范文09-28
關于小學數學教案01-02
有關小學數學教案02-07
小學趣味數學教案02-24
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案07-24
【推薦】小學數學教案12-30
小學數學教案【熱】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