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2-12-29 18:16:54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精】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在幾何中,長方形(又稱矩形)定義為四個內角相等的四邊形,即是說所有內角均為直角。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長方形的周長,我們來看看下文。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長方形面,使學生初步理解由面組成體的意義;使學生在認識長方形面、掌握長方形特征的基礎上,通過操作進一步理解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2.過程與方法:緊密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提出問題,通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主動他就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能初步應用長方形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教學重點:理解長方形周長的意義,會求長方形的周長。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釘子板 活動記錄單學具準備:帶有長方形的盒子,釘子板學具,米尺

  教學過程:

  一、 聯(lián)系生活,引入新課上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留了個作業(yè)。

  讓同學們觀察周圍的物體,看哪些物體上有長方形,并量出他的.長與寬,你們搜集到了嗎?(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學生匯報自己收集到的長方形并說出它的長和寬。還有很多,是嗎?(是 )好了,同學們,看得出來,你們都是細心觀察的好孩子。同學們搜集到了這么多的長方形,看來,長方形在生活中到處可見,數(shù)學啊就在我們身邊,對嗎?這么多的長方形,它們的大小一樣嗎?舉起你手中的物體,師選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帶有長方形的盒子,讓學生到前面來。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大?哪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指的是什么呢?誰能上前面來指給大家看看?那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呢?它們的周長一樣長嗎?誰能看出這兩個長方形,哪個周長長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見長方形的周長是由它的長和寬決定的,長方形的周長和它的長、寬有什么關系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課題:長方形的周長

  二、 動手操作,探索新知大家手中都有一個釘子板學具,你能在上面圍出任意的一個長方形,并求出它的周長嗎?

  好,聽好活動要求:每人先任意圍出一個長方形,然后由組長領著,選出你們最喜歡的幾個長方形填到報告單中,并求出每個長方形的周長,重點要想想: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長的?活動中要注意分工合作。聽明白了嗎?那我們開始吧!老師巡視指導學生活動匯報操作情況老師看到了,同學們在活動中合作的非常好,哪個小組愿意第一個來匯報?想來幾人來幾人。其他小組也來匯報。老師在每個小組的匯報單中畫出他們用的不同方法:哪中方法是最簡單的?(長與寬的和乘2是最簡單的)你們同意嗎?所以我們常用長與寬的和乘2來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師板書: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怎么求長方形的周長?在小組里說一說,再匯報說。那么,如果知道了長和寬,我們能求出長方形的周長嗎?

  三、鞏固新知,應用實踐

  1、基礎練習題:看圖算出長方形的周長

  2、實踐題:在我們的身邊也有長方形,比如:我惡魔內數(shù)學書的封面,還有什么?學生舉例你最想知道哪個長方形的周長,一會你就去找一找,然后量一量算一算吧。學生匯報自己的實際測量情況。在實際測量中,我們難免會出現(xiàn)誤差,因此在測量中我們要力求準確,減少誤差。

  3發(fā)散拓展題:請同學們看老師在釘子板上圍圖形,你也能圍出支援的圖形嗎?試一試,并切除這個圖形的周長。

  四、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掌握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口乘法的計算方法,并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理解乘法的意義,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數(shù)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掌握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口算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復習。

  教師出示上節(jié)課所學的口算乘法練習。

  二、新授。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

  2、教師提出問題:賣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

  3、教師板書學生的方法,并問:12×3怎樣計算?

  4、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5、出示第二個問題: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6、教師組織學生討論:

  怎樣計算:15×3

  與12×3有什么不同

  7、學生將答案寫在書上

  三、練習。

  完成P3第1~4題

  1、2題可獨立完成。

  2、4題對部分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可適當?shù)妮o導。

  四、評價

  你覺得這節(jié)課學得怎樣?哪些地方還需要提高?

  學生聽算,做完后集體訂正。

  學生仔細觀察圖片,說說圖片中的數(shù)學信息。

  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并列出算式:1、12+12+12=361、12×3

  學生獨立思考后,指名回答計算方法。教師板書:10×3=302×3=6所以12×3=36

  學生獨立思考列出算式并嘗試解答。

  這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學生可以用筆算的計算順序來解答也可有其他的方法,必須掌握扎實,多復述。

  做完后小組交流

  學生自評、互評。

  板書設計:

  買3個游泳圈需要多少錢?買3個球需要多少錢?

  12×3=3615×3=45

  10×3=302×3=610×3=305×3=15

  30+6=3630+15=45

  第3課時:練習一

  教學內容:練習一第1~6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聯(lián)系,鞏固前面所得的口算乘法,使學生能夠熟練計算。

  2、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一個因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口算乘法

  教學難點:在能夠正確迅速計算的`同時,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教師教學設計學生的活動教學反思

  一、復習。

  1、一位數(shù)乘整十整百數(shù)的口算練習。

  2、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

  3、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

  二、練習。

  完成練習一的第1~6題。

  1、教師組織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

  2、組織學生看圖,思考,列式,計算,寫答語。

  第2問有學生自己提問題并解答,教室可組織小組進行交流

  3、先出示題目,問學生應該先做什么,再比較,哪些題還有其他方法?

  4、本題數(shù)字信息較多,問題由簡單到復雜,可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后再個別輔導。

  5、先讓學生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然后再解答。

  6、爸爸的年齡學生計算是沒有問題的,媽媽的年齡,可給與一定的提示。

  三、課堂評價

  你覺得口算乘法掌握得怎樣,你能解決那些實際問題?

  學生聽算,集體訂正,并與同伴交流計算的方法。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并說說計算是要注意什么。

  先觀察圖片從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然后思考問題,列出算式最后解答。

  學生提出問題后自己解答,并在小組內交流。

  比較大小的方法不,可先算出結果,也可觀察因數(shù)的變化。

  學生先觀察圖片,獲取信息,再根據(jù)問題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解答?梢哉埱蠼處煄椭。

  學生弄清楚運算順序后再解答,最后訂正。

  先獨立思考,在完成題目。

  學生在小組內互相說,可與他人交流自己的不足,互相幫助。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一位數(shù)乘二、三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乘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加大做題的難度,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及時驗算的好習慣,以及認真書寫的好習慣,來提高學生的一次正確率.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準確地進行連續(xù)進位的一位數(shù)乘法計算.

  教學難點

  某一位上的乘積加上進上來的數(shù)又要進位的情況是一位數(shù)乘法計算中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口算:

  2.筆算.請三位同學板演,其他同學動筆練習.

  二、教師談話: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一位數(shù)乘二、三位數(shù)的乘法,這節(jié)課我們要在此基礎上學習難度更大一些的筆算乘法.

  三、指導探索、學習新知:

  1.出示例5

  2.學生看圖編題:

  有4盒奶粉,每盒545克,求這些奶粉共多少克?

  3.由學生來列式,老師板書:

  4.師:這道題同學們自已動筆試著做一做,在做題的過程中體會一下與前一節(jié)課講的有什么不同,你在做題時遇到什么困難了,一會可以互相交流.

  學生試做,教師巡視.

  5.匯報自學情況:

  學生1:我發(fā)現(xiàn)今天做的豎式題是連續(xù)進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進位.而昨天的題不是連續(xù)進位.

  師:你說的真對,你找到了今天的題與昨天的題的不同點,這個不同點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地方.

  老師板書課題:連續(xù)進位乘法.

  學生2:我在做題中遇到的困難是:每乘一位都向前進位,每乘一位都要加上進上來的.數(shù),一共用了3次乘法和2次加法,等于做了5道口算題,特別復雜.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別看一道小小的一位數(shù)乘法,這里面包含的步驟可多啦,更需要你們用耐心和細心去算.

  老師板書豎式:

  師:進位數(shù)字一定要寫,還要寫清楚(用紅筆描一描)

  6.師:那同學們說一說與昨天學的例題有什么相同?(學生討論)

  交流匯報:

  生1:我覺得不論數(shù)字多大,數(shù)字多高,計算法則是一樣的.

  生2補充:都是從個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積滿幾十就向前進幾.

  7.鞏固練習,反饋調節(jié):

  老師在訂正時要強調豎式書寫時要把字寫清楚,進位數(shù)字一定要寫對位置,向十位進幾要寫在十位上,向百位進幾,要寫在百位上.

  四、多層次練習

  1.對比練習

 。1) (2)

  教師提出要求(1)(2)(3)組做第(1)組題,(2)(4)(6)組同學做第(2)組題.

  學生做完后討論兩組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ㄏ嗤c:2組題都是連續(xù)進位的.

  不同點:兩組題中第1小題是一般的連續(xù)進位乘法,而第二小題則是乘得的積加上進來的數(shù)又要進位的乘法.)

  2.改錯練習.

  3.在○內填上“>”、“<”或“=”.

  ○402 ○1325

  ○600 ○1122

  五、課堂

  師:今天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生1:今天我學會了連續(xù)進位的筆算乘法.

  生2:乘的方法與前面學的一樣,每乘一步都要進位,每乘一位都要加進來的數(shù),比較復雜.

  生3:今天雖然做的是筆算,可我覺得每一步都用到了口算,今后我要加強練習口算,提高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連續(xù)進位乘法

  例5 題目

  教案點評:

  教學中采用自學的方法,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討論、試做,教師在此基礎上精講點撥,最后方法,再配以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時間:

  累計節(jié)數(shù):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一些日常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自護自救。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啊喲加倍注意和小心對待,否則很容易發(fā)生危險,釀成事故。

  二、教授新課

  1、防止燙傷

  燙傷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事故。在家庭生活中,最常見的是被熱水、熱油等燙傷。如何防止燙傷呢?

 。á保⿵臓t火上移動開水壺、熱油鍋時,應該戴上手套用布襯墊,防止直接燙傷;端下的開水壺、熱油鍋要放在人不易碰到的地方。(⒉)家長在炒菜、煎炸食品時,不要在周圍玩耍、打擾,以防被濺出的熱油燙傷;年齡較大的同學在學習做菜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要把水滴到熱油中,否則熱油遇水會飛濺起來,把人燙傷。(⒊)油是易燃的,在高溫下會燃燒,做菜時要防止油溫過高而起火。萬一鍋中的油起火,千萬不要驚慌失措,應該盡快用鍋蓋蓋在鍋上,并且將油鍋迅速從爐火上移開或者熄滅爐火。

  (⒋)家里的電熨斗、電暖器等發(fā)熱的'器具會使人燙傷,在使用中應當特別小心,尤其不要隨便去觸摸。

  2、安全使用高壓鍋

  用高壓鍋做飯,節(jié)省時間和能源,許多家庭都使用它。高壓鍋在使用時,鍋里的溫度高、壓力大,所以安全問題十分重要。(⒈)使用高壓鍋之前,首先要檢查鍋蓋的通氣孔是不是通暢,安全閥是不是完好無損。

 。á玻┰谑褂弥校灰|動高壓鍋的壓力閥,更不要在壓力閥上加壓重物或者打開鍋蓋。

  (⒊)飯菜做好以后,不能馬上拿下壓力閥或者打開鍋蓋,要耐心地等待鍋里的高壓熱氣釋放出來后,才能拿下壓力閥,打開鍋蓋。

  意外事故的預防與處臵

  生活中發(fā)生燙傷,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睂χ挥休p微紅腫的輕度燙傷,可以用冷水反復沖洗,再涂些清涼油就行了。

 、矤C傷部位已經(jīng)起小水泡的,不要弄破它,可以在水泡周圍涂擦酒精,用干凈的紗布包扎。

  ⒊燙傷比較嚴重的,應當及時送醫(yī)院進行診治。

  ⒋燙傷面積較大的,應盡快脫去衣褲、鞋襪,但不能強行撕脫,必要時應將衣物剪開;燙傷后,要特別注意燙傷部位的清潔,不能隨意涂擦外用藥品或代用品,防止受到感染,給醫(yī)院的治療增加困難。正確的方法是脫去患者的衣物后,用潔凈的毛巾或床單進行包裹。

  三、總結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感受時間單位“分”、“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

  教學重點:建立“秒”的具體概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播放課件:秒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或播放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的片斷,引出課題:秒的認識。

  計量很短的時間,常常要用到比分鐘更小的單位:秒。

  二、新課學習

  1.認識鈔針

  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呢?我們首先要認識的是鐘表中的秒針。在一些鐘表有3根針,走的最快的'就是秒針。

  繼續(xù)播放課件:秒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2.認識1秒、幾秒

  鐘面上秒針走1小格就是1秒。

  繼續(xù)播放課件:秒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思考:走3小格是()秒,走5秒要走()小格,走10秒要走()小格。

  3.認識大格與小格的關系

  討論:1大格里有()個小格,30小格里有()個大格,1圈里有()個大格,()個小格。

  4.認識秒和分的關系

  思考:秒針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1分=()秒。

  5.1秒鐘的價值

  飛機每秒約行250米

  火車每秒約行55米

  噴氣式飛機每秒約行500米

  衛(wèi)星每秒約行7900米

  有的電腦每秒可以完成3萬億次運算

  6.體會1分鐘(60秒)能做什么?

  (1)播放1分鐘精彩動畫片。

  (2)1分鐘數(shù)學競賽,體會1分鐘能做多少事情。

 。3)1分鐘律動、感受1分鐘的長短。

  7.知識應用

  繼續(xù)播放課件:秒的認識——由北京國之源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三、鞏固練習

  填空

 。1)1分鐘=()秒

 。2)我們一節(jié)課的時間是35()。

 。3)小明系好紅領巾大約需20()。

 。4)我們一天睡眠的時間應達9()。

  四、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什么收獲?有什么感想?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速度,時間就是力量。我們要學會珍惜時間,合理的利用時間。教案《人教課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秒的認識》教案示例》,來自網(wǎng)!,人教課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上冊《秒的認識》教案示例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材第26頁例6例7,完成第26--27頁“練一練”和練習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0乘一個數(shù)的含義,掌握“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

  2、使學生掌握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筆算,能應用“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正確筆算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

  教學重點:

  掌握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筆算。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筆算:123×3

  筆算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2、3+3+3+3,你能把它改寫成乘法算式嗎?還可以怎樣寫?(3×4或4×3)

  二、自主探索,學習例6。

  1、0+0+0+0,你有能把它改寫成乘法算式嗎?4×0或0×4,結果是多少?為什么?

  2、7×0=?0×7=?你是怎樣想的?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一些算式嗎?

  讓學生任意地說一說。例如:5×0=0×5=

  10×0=0×10=

  100×0=0×100=

  ......

  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0和任何數(shù)相乘,都得0。

  3、口算練習:

  6×0=5+0=0×9=0×7=

  1×0=0+2=0×5+2=

  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5+0不等于0?

  三、自主探索筆算方法

  1、出示203×3=

 。1)你會用豎式來算一算嗎?

  (2)學生嘗試進行列豎式計算。

 。3)交流計算方法:

  這個0是怎么得到的?這樣寫行嗎?為什么?

 。3乘百位上的2是6個百,這樣寫就變成6個十了。)

 。4)想一想,在這里“0”起的什么作用?

  2、比較復習題和例7。

  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對比練習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一說:為什么第1題的積中間有0,第2題的.積中間沒有0?第4題的中間怎么會有2個0?

  4、改錯練習。

  (1)出示練習六第2題。學生獨立判斷這些題目做得對嗎?

 。2)找出錯處,并尋找錯誤原因。

 。3)獨立改正。

  5、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第27頁的練一練第2、3題。

  四、課堂

  今天我們學習的乘法筆算有什么特點?(板書課題:乘數(shù)中間有0的乘法)計算這種類型的題目要注意些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一位數(shù)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shù),一位數(shù)除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

  2、使學生經(jīng)歷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筆算過程,掌握一般的筆算方法,會用乘法驗算除法。

  3、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會表達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習慣。

  4、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筆算除法。

  第一課時

  口算除法(分成了兩個課時上完)

  教學內容:13-15頁圖示和例1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操作活動中理解掌握一位數(shù)除法(被除數(shù)各個數(shù)位上的數(shù)都能被除數(shù)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口算簡單的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

  3、在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中學會傾聽與反思。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分木棍的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理解、掌握幾十幾除以以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1、出示60個小木棍。觀察:這里有幾個小木棍?(學生數(shù),并口答。)

  2、如果要把這些小木塊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樣分?怎樣列式?每份有多少?(學生實踐操作,得出結論。)

  3、分好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塊棍,我們又怎樣口算60÷3能?

  結合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這樣算6÷3=2

  60÷3=20

  6、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寫出結果。(2)說說口算方法。

  二、教學例1

  第二個問題

  1、出示第二個(2)問題

  60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這樣算6÷3=2 600÷3=200

  3、試一試。

  360÷6 640÷8

  三、教學例1第三個問題

  1、出示第三個問題240÷3你能口算得出結果嗎?

  先獨立思考,然后在組內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結合學生匯報,出圖驗證并板書:這樣算24÷3=8 240÷3=80

  四、鞏固練習

  1、口算下列各題,并說說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課堂小結

  在這堂課上你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17頁1、2

  第二課時

  筆算除法

  教學內容:19頁例1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分小棒地過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地計算順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學會一位數(shù)除法(被除數(shù)每一位商地數(shù)都能被除數(shù)整除)地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以表內除法的筆算、一位數(shù)除兩、三位數(shù)的口算基礎上,進行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被除數(shù)每一位上的數(shù)都能被除數(shù)整除)的筆算除法,難點是著重幫助學生理解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再哪一位上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打開課本第3頁,在里填上正確地數(shù)。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你會列式計算嗎?

  2、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如果用豎式計算你會嗎?(教師巡視指導)

  4、讓板書的學生說說理由。根據(jù)他的回答,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書,分一分?纯此@樣計算與思考對嗎?

  5、有疑問嗎?(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教師可以提問。)

  6、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第21頁第2題。前兩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第一單元位置與方向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難點:

  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jù)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請各小組的記錄紙貼在黑板上,匯報交流各種不同的方法,上方定為什么方向,為什么這樣定?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北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借助現(xiàn)實的數(shù)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難點:

  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能區(qū)別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判斷的能力及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加深對面積的含義和面積單位的理解。

  教學難點:區(qū)分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知識再現(xiàn)

  回顧:前面兩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

  揭題: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練習來鞏固面積和面積單位的相關知識。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1題。

  讓學生獨立在教材上涂色。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作品,讓學生比較:圖形的周長與它們的面積之間的區(qū)別。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明確:周長表述的是線的長短,面積表述的是面的大小。

  2.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2題。

  讓學生用準備好的邊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分別拼成面積是9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和面積是12平方厘米的長方形。

  完成后展示學生的拼法,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3題。

  先估計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完成教材第64頁“練習八”第4題。

  出示題目,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四個圖形中,哪個面積最大?哪個面積最?

  學生反饋后,教師指出:因為1個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有幾個小方格就有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5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交流,最后指名學生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提示學生:將超過半格的看成1格,不滿半格的忽略不計。

  交流時著重讓學生體會到用割補法把不完整的圖形割補成完整的小正方形的數(shù)學思想。

  三、綜合練習

  1.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6題。

  課件出示題目,讓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提問: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多少?

  算一算: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周長呢?

  集體反饋,指名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計算的?

  2.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7題。

  讓學生讀題,弄清題目要求:畫兩個面積都是10平方厘米的圖形。

  展示學生作品并交流,引導學生比較它們的形狀。

  得出結論:面積相同,形狀不同。

  3.完成教材第65頁“練習八”第8題。

  提出問題:比較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和數(shù)學書的封面,估計數(shù)學書的封面大約有多少平方分米。

  讓學生根據(jù)數(shù)學書封面的面積,估計一張報紙的面積。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五、課堂作業(yè)

  《補》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一、總體印象

  本單元是在二年級下冊兩步計算應用題之后,第二次單獨編排的內容。平時的解決問題都體現(xiàn)在各章各節(jié)之中。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2、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思考

  >教學中的幾點嘗試:

  1、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現(xiàn)在解決問題強調學生應用自己的算法,能解決問題就可以了,但我們在學生碰到困難時,也要引導學生借助基本的數(shù)量關系式、線段圖等手段幫助學生進行分析,并使學生自己能逐步學會分析、解決。

  2、注意解決問題的教學重點是分析思路。

  美國《全美數(shù)學教師委員會》會刊制定的數(shù)學課標就提出來:數(shù)學課堂要以問題解決為核心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要教孩子學會解決問題。為解決問題而教,把解決問題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來教學,以前我們教應用題很關注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看問題求什么?找相應的條件,結構是固定的,老師教學時有章可循。完事有序地敘述題目。

  3、注意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性。

  多樣化是指學生在解題時能從不同的角度去解決問題。不同的方法要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平時我們在課堂上經(jīng)常會聽到老師在不斷的問還有什么方法?有個別老師還把分步列式與綜合算式當成了兩個方法,我想這就沒必要了。因為根本的解決思路還是一致的。

  >教學中的幾點溫馨提醒:

  現(xiàn)在的解決問題多數(shù)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出現(xiàn)的,這樣的呈現(xiàn)方式,信息量大很開放,也很迎合孩子的心理。但長此以往孩子的讀信息能力就會欠缺,也使孩子在數(shù)學方面的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存在問題。我們關注到這個問題之后,在解決問題時以純文字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的讀題能力就大不如前,希望這點能引起老師們的注意:在解決問題時可以逐步向文字表達過渡。

  實踐活動:設計校園。

  學習了測量、面積,方位基礎之上。

  1、收集信息。了解我們的學校原來是怎么樣的,看看其他學校的情況,在孩子調查的基礎上為設計新校園打下基礎。

  2、分析信息。讓學生進行討論,我們要添些什么,教材提供兩個方面:師生日常需要,來源于借鑒,從其他學校調查來的可以借鑒到本學校的。每個學校不同,可以具體安排,不要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

  3、設計新校園。注重小組之間的學習與合作。

  4、欣賞、展示作品。讓學生說一說。在哪個方位上設計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不要把作品粘在黑板上,大家做的都很好就完了。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一、教學內容

  1.有余數(shù)除法的計算

  2.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用口算和筆算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有余數(shù)的除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編排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的實際背景。

  通過主題圖的展示,使學生體會有余數(shù)除法在生活中的實際背景,使學生感覺到計算問題的提出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

  2.注意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

  本部分知識是表內除法的延伸,教材在教學用豎式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之前,先教學用豎式計算表內除法,利用學生的已有知識,了解除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

  3.體現(xiàn)彈性要求。

  計算有余數(shù)除法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

  四、具體編排

  1.主題圖

  教材上呈現(xiàn)了一個校園里的活動場景圖,圖中顯示了一些表示整除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情境,如每棵樹之間都插著4面小旗子,跳繩的小朋友每4個人一組,籃球場上每5人為一組,黑板報下面的.花每3盆擺一組,這些都為用除法計算提供了素材(因為都是平均分),至于分的結果是整除還是有余數(shù)除法,要具體看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的數(shù)量關系而定。通過這樣的情境展示,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就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的,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例1(利用表內除法教學豎式)

  (1)利用情境引出計算問題。

 。2)利用學過的表內除法教學豎式,通過在豎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稱,幫助學生理解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教學時要結合豎式的計算過程讓學生討論交流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和豎式的寫法。

  3.例2(有余數(shù)除法)

 。1)采用例1情境的延續(xù)。

 。2)體現(xiàn)彈性要求,可以從圖上看出結果,可以寫成橫式(口算),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重點教學筆算,把橫式和豎式對比,使學生了解余數(shù)的含義。

 。3)教學時要提醒學生注意商和余數(shù)的實際含義,并注意兩者所用的不同單位名稱。

  4.例3(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

 。1)通過改變被除數(shù)的數(shù)量,使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余數(shù)和除數(shù)的關系。

 。2)具體教學時,可以采用兩種方式:除數(shù)不變,改變被除數(shù);被除數(shù)不變,改變除數(shù)。

  5.練習十二

  第2題,與例3有所不同,被除數(shù)不變,改變除數(shù)的大小,仍可以發(fā)現(xiàn)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的規(guī)律。

  第3題是有余數(shù)除法的一種變式練習。

  練習中還編排了一些乘加的題目,如第5(4)題、第8題,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感受乘加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互逆關系,為利用乘加來檢驗有余數(shù)除法打好基礎。

  6.例4(用有余數(shù)除法解決實際問題)

  同樣體現(xiàn)彈性的要求,可以用口算,也可以用筆算。

  7.P55“做一做”

  體現(xiàn)開放性,學生可以自由地提出問題并加以解決。

  8.練習十三

  在用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一定要考慮到實際情況的合理性。

  第5題,其中一個條件隱含在圖中(每張桌子能坐4只小動物),解決問題的角度可以不同,可以用乘法算出9張桌子最多可以坐多少人,也可以算出35只小動物至少需要多少張桌子。

  第6、7題都是要注意答案是否符合實際情況,如第6題,44除以5,商8余4,但實際需要租9條船。第7題,可以在教材問題基礎上接著提問“到底需要多少個房間?怎樣安排房間比較合理?”讓學生以數(shù)學的解決為基礎再結合實際的因素加以解決。

  第8題,要求學生靈活運用生活經(jīng)驗,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不能簡單地用總的枝數(shù)除以每束花的枝數(shù),也不能憑某一種花的情況來決定,而是要分別考慮三種花的情況,再綜合解決。

  五、教學建議

  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

  雖然除法豎式在這兒是第一次出現(xiàn),但表內乘除法的計算學生已經(jīng)熟練掌握,要讓他們自己探索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學會用豎式計算。教學時,也可以對表內乘除法進行適當?shù)膹土暋?/p>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容:第95、96頁例4,“練一練”,練習二十一第1-3題。

  教學目標:理解從一個數(shù)里減去兩個部分的兩步計算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以及解答這類應用題的兩種方法,并會解答。

  教學重、難點:初步學會用分析法思路分析應用題的方法。提高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出示:

 。1)一本書140頁,看完80頁

 。2)商店運賴100箱蘋果,賣掉120箱,

 。3)一段布長15米,,還剩多少米

  (4)商店有80個水瓶,

  還剩多少個

  2、小結:從上面可以看出,根據(jù)兩個條件,可以求一個問題,根據(jù)一個問題,可以想到需要什么條件,補上缺少的條件。

  3、出示

  商店有48臺電冰箱,賣出35臺,還剩多少臺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說說是怎樣求的

  二、教學新課

  1、導入:

  老師把第2個條件改為:第一天賣出15臺,第二天賣出20臺。

  1、提問:你會計算嗎

  2、學生讀題,并找出條件和問題。

  3、學生嘗試解答。

  4、反饋時,學生討論:還有沒有不同的解法

  5、學生說說是怎樣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板書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

  7、同桌互相說說兩種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比較,思考:

  這兩種解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種解法是怎樣想的先求什么

  第二種解法是怎樣想的先求什么

  9、課堂小結:

  第1種方法是從條件出發(fā)進行思考,根據(jù)兩個條件確定先算什么。第2種方法是從問題出發(fā)進行思考的,根據(jù)問題找到缺少的條件,確定必須先求什么。以后在解題時,既可以用第一種方法,也可以用第2種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第96頁練一練

 。1)學生讀題

 。2)學生畫線段圖

 。3)學生列式解答

 。4)說一說兩種方法各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97頁第3題:比一比,下面每組題的計算結果是不是相同

  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作業(yè)

  第97頁第1、2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容:例6、練一練和練習八第5-9題。

  教學目標:進一步明確倍數(shù)關系兩種應用題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兩種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思路,并學會解答,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睌[一擺,說一說。

 。1)第一行擺4個○,第二行△的個數(shù)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擺幾個?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先擺一擺,再說一說。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出示圖形:

  ○○○○

  △△△△△△△△△△△△

  2.找朋友。

  35是7的幾倍?5個7是多少?

  7的5倍是多少?35里面有幾個7?

  二、教學新知。

  1.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初步學習了倍數(shù)應用題,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倍數(shù)關系應用題。

  2.教學例6第1題。

 。1)出示第1題。

 。2)學生讀題。

 。3)指名說“白兔有4只,黑兔的只數(shù)是白兔的2倍”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討論:求黑兔有多少只,就是求什么?

 。5)你會列式計算嗎?

 。6)小結:這道題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3.教學例6第2題。

  (1)把第1題求出的“黑兔8只”改成條件,把第二個條件改成問題,可以成為一道怎樣的應用題?

 。2)讀題。

  (3)自己解答。

 。4)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5)小結:這道題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六、鞏固練習。

  1.做練一練。

  集體讀題,弄清條件和問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練習八第6題。

  指名說題意?诖鹚闶。

  比較: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

  3.練習七第7題。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七、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八、課堂作業(yè)。

  練習七第6、9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筆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通過不同題型,引導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連續(xù)進位的算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教學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口算練習(練習三第1題)。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問: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連續(xù)進位的乘法計算順序是什么?在豎式計算時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層練習,鞏固提高。

  1.練習三第2題。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學生分組計算,教師巡視指導,注意連續(xù)三次進位的題目,指名回答時要讓學生說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幾,是如何得到的'。

  2.練習三第3題。

  (1)出示題目中條件,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

  小云有5本相冊,每本96張照片;小蘭有4本相冊,每本126張照片。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小云有多少張照片?

  小蘭有多少張照片?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練習三第4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4.練習三第5題。

  (1)出示情景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獲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樣解答這道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學生獨立解答,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5.對比練習(練習三第6題)。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讓學生觀察每組中上下兩道題,說一說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發(fā)現(xiàn)的?再動手計算。

  三、全課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你獲得哪些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整數(shù)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shù)到分數(shù)是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shù)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shù)的理解:分數(shù)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shù)量關系的刻畫,分數(shù)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shù)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走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shù)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yōu)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shù)學意義,加深對分數(shù)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shù)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shù)、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jīng)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shù)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shù)、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經(jīng)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shù)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shù)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shù)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shù)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shù)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shù)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shù)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shù)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shù)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shù)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shù)過度到分數(shù),初步感知分數(shù)產生的意義!耙话搿笔菍W生的生活經(jīng)驗,而“1/2”是生活數(shù)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jīng)驗”與“數(shù)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fā)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xiàn)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shù)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shù)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shù)表示,現(xiàn)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xiàn)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shù)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shù)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shù)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從分數(shù)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shù)的讀、寫法。

  四、分數(shù)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shù)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4

三年級趣味數(shù)學教案01-30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4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1-11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0

三年級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02-28

三年級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1-17

有關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1-20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9-08

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