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初一生物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一生物教案1
學習目標:
1.嘗試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臨時裝片,認識綠色植物葉片的基本結構。
2.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
3.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意義,初步形成保護森林的意識。
重點和難點 :
1.解釋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植物葉片的機制。
2.探討綠色植物如何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形成保護森林、保護環(huán)境的情感意識。
學習過程:
一、 學前準備
1、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 。
2、在 和 之間有形成層。形成層的細胞能不斷地 ,形成新的 和 ,
3、把幼嫩的植物莖掐斷,從莖的斷面上會滲出汁液,這些汁液主要是從莖的 部分滲出來的。
4、植物體內的水分是通過葉的 作用散失的。
5、一株玉米旺盛時,一天要吸收幾千克水,比人一天喝的水還多,有的植物還不止這么多,那么多的水分都用來組成植物體了嗎?
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任務一、認識葉片的基本結構
1、 自學教材第113頁學習徒手切片的制法。
2、 使用顯微鏡先觀察葉片橫切面的臨時切片,結合《葉片結構示意圖》歸納葉片基本結構:
討論問題:菠菜葉片的正面與背面的綠色一深嗎?為什么?
3、 拓展反思,討論交流:如何區(qū)分上、下表皮以及其結構特點。
學習任務二:描述氣孔控制水蒸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進出葉片的機
1探究葉片氣孔情況:
二人小組實驗將一片剛摘下的葉片浸在盛有70 ℃以上熱水的燒杯中
觀察現象并討論問題:葉片表面是否產生氣泡?如果有,比較葉片正面和背面,那一面氣泡數目較多?為什么?
相互交流,得出結論:
2.探究氣孔開閉機制
制作菠菜葉下表皮臨時裝片,顯微鏡對比觀察新鮮的菠菜葉和萎蔫的菠菜葉制作的下表皮臨時裝片。
思考問題氣孔是怎樣構成的?為什么氣孔可以張開和閉合?是誰來調節(jié)的`?是否與葉片所含水分的多少有關?。
討論總結:氣孔的結構、保衛(wèi)細胞含水量與氣孔開閉有關。
拓展延伸:保衛(wèi)細胞的形狀是怎樣的?細胞壁的厚度是否均勻?受到拉力時伸展情況是否一樣?
討論得出結論:-----------------------------
學習任務三、認同綠色植物通過蒸騰作用促進生物圈水循環(huán)的意義
1、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
⑴觀察圖Ⅲ25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
、扑娜诵〗M根據問題思考:俗話說:水往低處流為什么植物體內水卻是往高處流的?動力是什么?為什么在炎熱的夏季,樹林里的空氣涼爽濕潤,而操場或馬路上的空氣就顯得燥熱呢?
討論、交流、總結: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
2.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
觀察圖Ⅲ25生物圈的水循環(huán),描述地球上的水循環(huán)過程。討論總結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
討論回答:P116《觀察與思考》的討論題。
3.培養(yǎng)熱愛自然、保護森林的情感意識。
初一生物教案2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通過根吸收無機鹽的演示實驗,使學生明白植物在生活過程中不僅需要水,而且還需要無機鹽。
2、了解氮、磷、鉀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及其缺乏時的癥狀;懂得合理施肥的原理,了解無土栽培的原理和優(yōu)點。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演示實驗,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設計對照實驗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無機鹽的作用,合理施肥和無土栽培原理在農業(yè)生產實踐的應用,繼續(xù)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教材分析
根對無機鹽的吸收是根的功能之一,是高中階段進一步學習這部分內容的必備知識,是理解植物礦質代謝的重要基礎,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是從事農業(yè)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必備基礎知識,因此這兩部分是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內容。本節(jié)中借助兩個演示實驗對這些內容加以說明,但土壤溶液中的無機鹽進入根毛內部的過程是極其復雜的,由于學生缺乏有關的基礎知識,不能立即理解。只能通過一些實驗來證明植物的生活確實需要無機鹽,而且所需的無機鹽是從土壤溶液里吸收的;加之,根吸收無機鹽的實驗在一堂課是不易看到結果的。教師還可以收集大量的生活資料或圖片,或讓學生收集有關資料進行匯報等方式來學習這部分內容。
由于很多學生缺乏農業(yè)生產經驗,對于合理施肥原理和無土栽培技術了解很少,因此,需要首先增加感性認識,創(chuàng)造條件,開設實驗,從分析實驗現象入手,幫助消化理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根吸收無機鹽的條件;氮、磷、鉀對植物生活的意義。
難點:讓學生對根吸收無機鹽以及無土栽培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
手段:以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設計思想:
學生對無機鹽的概念比較陌生,所以本節(jié)課主要是從實際入手,通過學生對演示實驗的參與和觀察,了解本節(jié)的各知識點。同時在本節(jié)課中要盡量利用與學生生活實際有關的例子或問題,以便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
教學過程:
課前布置完成下列兩項活動:
1、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或課外小組完成課本64頁演示實驗和無土栽培幾種植物。
2、學習收集有關"無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的資料
一、導入:
1、提問:根吸收水分的原理是什么?
2、組織學生回答,引出演示實驗:"土壤溶液具有一定的濃度,也就是說在土壤溶液中含有一些可溶于水的物質,為了證明這一觀點,請同學們觀察下面的演示實驗"。
二、講授新課:
(一)根對無機鹽的吸收:
1、組織學生觀察演示實驗。
2、講解:
土壤浸出液蒸發(fā)后留下灰白色的物質,而蒸餾水蒸發(fā)后沒有灰白色的物質。這種物質是無機鹽。
。ǘo機鹽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1、組織參與課本64頁實驗的學生匯報實驗過程,并展示實驗結果。
2、組織學生討論無機鹽的作用。
3、總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無機鹽,無機鹽由根吸收,無機鹽使植物生長健壯、顏色鮮綠。
4、組織學生匯報收集的資料:各種無機鹽對植物的作用。(注意:學生匯報的資料中可能會出現錯誤)
初一生物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營養(yǎng)繁殖的概念和用莖繁殖的主要方法;
2、了解嫁接的意義;
3、了解組織培養(yǎng)的意義、原理和在實踐上的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植物營養(yǎng)繁殖操作的實習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我國組織培養(yǎng)技術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應用實例,增強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并繼續(xù)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
教法建議
本節(jié)課的重點,不是要求學生學會營養(yǎng)繁殖的`具體技術,而是把營養(yǎng)繁殖與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聯系起來。例如,扦插時為什么要選擇健壯的枝條?這可以聯系有機物的貯藏。
關于扦插的直觀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壯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條,將枝條的下部浸在清水里,在溫暖向陽的條件下,不久就在枝條下部長出不定根,上課時可以展示長有不定根的枝條。
關于嫁接的直觀教具,可以提前對紅梅、碧桃、菊花等進行嫁接,上課時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體。
為了讓學生初步掌握營養(yǎng)繁殖的實際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能力,本章還安排了一節(jié)實習。為了便于上好實習課,也可以指導學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進行操作練習。
關于組織培養(yǎng),最好在課前收集一些圖片資料,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組織培養(yǎng)具有多項用途,千萬不能讓學生得出片面的結論,以為組織培養(yǎng)只是一項用來進行營養(yǎng)繁殖的先進技術。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義;組織培養(yǎng)的概念、原理和在生產實踐上的意義。
難點:通過演示實物或直觀教具,讓學生增加對營養(yǎng)繁殖和組織培養(yǎng)的感性認識。
手段:教師講解與學生觀察相結合。
設計思想:
本節(jié)課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講比較陌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錄像介紹讓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了解,重點要求學生掌握營養(yǎng)繁殖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提出問題:通過前面幾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到綠色開花植物是靠種子來繁殖的。那么,你能舉出不靠種子繁殖的例子嗎?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問題。
引入新課題:植物體依靠營養(yǎng)器官(根、莖、葉)進行的繁殖,稱為營養(yǎng)繁殖。
二、講授新課:
(一)用莖繁殖:
播放錄像:介紹扦插、嫁接、壓條的具體操作方法。
組織學生觀看錄像。
講解三種營養(yǎng)繁殖的特點。
提出問題:你認為這種營養(yǎng)繁殖的方式具有哪些特點?
組織學生討論。
總結:用營養(yǎng)繁殖可以保持植物體的優(yōu)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
講解:
近幾年的研究發(fā)現: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個植物細胞內都含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遺傳信息。在離體培養(yǎng)下,這些遺傳信息可以表達出來,從而使植物細胞(或組織)產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錄像:介紹組織培養(yǎng)的過程。
講解:
組織培養(yǎng)是指:在人工培養(yǎng)基上,離體培養(yǎng)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和原生質體,并使其生長、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術。
提問:你認為組織培養(yǎng)的技術,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哪些問題?
組織學生討論、發(fā)言。
講解:
1、利用組織培養(yǎng),快速、大量地生產有經濟價值試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應市場需要。
2、利用組織培養(yǎng)進行工廠化育苗。
3、大量生產無毒苗,改善苗木的質量,提高經濟產量。
初一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會實驗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
(2)學會比較細菌和動植物細胞結構圖,知道細菌的結構特點。(重點、難點)
(3)知道細菌的生活方式、營養(yǎng)方式及細菌生命活動的特點。(重點)
2.能力目標
(1)增強把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相聯系的能力。
(2)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觀察、分析推理、概括總結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對細菌的學習,使其認識到講究衛(wèi)生、維護人體健康的必要性。
學情分析:
學生在此之前,學習了巴斯德的曲頸瓶實驗及結論,了解了微生物生命活動的探究方法,能闡述植物和動物的細胞結構,為學習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命活動奠定了基礎。并且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圖能力、處理信息的能力,為討論交流活動獲取知識做好了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資料、圖片、視頻、制作課件。
學生準備:查閱有關細菌的發(fā)現、發(fā)布、形態(tài)結構方面的資料。
導入新課
在生活中,同學們一定見過這些現象:你生病拉肚子,醫(yī)生告訴你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吃飯前媽媽總是讓你先洗洗手,吃剩的飯菜存放久了就會變質這些都與什么生物有關系呢?
那么細菌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物?與我們的關系又是怎樣的?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細菌的世界,了解未知的奧秘。
出示課題:細菌生1:巴斯德的實驗告訴我們,肉湯變質是細菌引起的。
生1:這些都與細菌有關系
學生觀看圖片,通過教師的講述對圖片產生極大的好奇心,快速直接的引起學生的求知欲
通過實例,讓學生體會到細菌并不陌生,其實自己時時刻刻在與細菌打交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一)
15分鐘知識點一: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
1.閱讀下面小資料來認識一下細菌:從小資料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小資料】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 51030個。細菌的個體非常小,大約1000個細菌排成一行才有1毫米長;細菌廣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茖W數據顯示,一雙未洗過的手上最多有80萬個細菌,一克指甲污垢里可藏有38億個細菌,平均每只手上有150種細菌。
過渡:細菌那么小,我們用肉眼能看到嗎?要想觀察到它們,需要借助顯微鏡才行。
演示實驗:觀察細菌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材110頁實驗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驟并討論完成下列內容:
(1)小組內共同回顧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2)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時,為什么要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的物像?
(3)轉換高倍物鏡時,為什么要轉動轉換器而不能直接扳動物鏡?
2.請2位同學到前面演示操作步驟,要求其他同學仔細觀看,指出其不足之處。
3.用電子攝像頭連接到電腦上,投射出顯微鏡下的物像,(或提前做好圖片)指導學生觀察并描述細菌的形態(tài)如何?
4.課件展示電子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細菌,指導學生更清晰的觀察放大倍數更大的細菌:細菌有幾種形態(tài)?
總結:細菌的形態(tài)有三種,及球形、桿形和螺旋形。
5.課件展示:幾種細菌不同的形態(tài)圖,讓學生區(qū)別分類歸納。
過渡:雖然細菌的形態(tài)各不相同,但基本結構卻是相同的。
6.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教材圖2.3-6,結合相關課文內容,思考下列問題:
(1)從結構上看,細菌是單細胞的還是多細胞的?
(2)細菌的細胞基本結構有哪些?
(3)有的細菌還有一些特殊結構,分別是什么?這些特殊的結構對細菌有哪些作用?
精講:細菌都是單細胞的,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都有遺傳物質。有的細菌還有鞭毛、莢膜等特殊結構。
7.指導學生比較植物、動物細胞
和細菌細胞的結構特點,列表比較它們在結構上的異同點。
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遺傳物質成形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
植物細胞有有有有有有有
動物細胞無有有有有有無
細菌細胞有有有有無無無
想一想:細菌的細胞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相比較,在結構上的最大區(qū)別是什么?從結構上看,哪種細胞更低等?
精講:細菌細胞比動植物細胞結構簡單,沒有成形的細胞核,只有遺傳物質,屬于原核生物,而動植物屬于真核生物,因此,細菌比動植物低等的`多。
過渡:細菌的結構如此簡單,個體又那么微小,它們是如何完成生命活動的?又是如何繁殖后代的呢?
認真閱讀資料,從中提煉信息。
生1:細菌十分微小。
生2:分布很廣。
生3:細菌的種類繁多。
生4:我們要經常洗手、講究衛(wèi)生才能減少身體上細菌的數量。
小組內回顧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并討論其他問題,嘗試回答:
生1:低倍鏡視野大,容易找到物像,而高倍鏡視野小,不容易找到物像。
生2:直接扳動物鏡易導致鏡頭松動而損毀顯微鏡。
兩名學生代表到前面操作,其他學生認真觀察他的操作是否規(guī)范。并思考問題。
全體學生觀察顯微鏡下的細菌,嘗試描述細菌的形態(tài)。
生:球形、桿形、螺旋形等。
繼續(xù)觀察電子顯微鏡下的細菌,更清晰的認識球形、桿形和螺旋形的細菌。
迅速判斷、并搶答。
認真觀察細菌結構示意圖,閱讀課文,回答:
生1:細菌是單細胞的
生2:細菌的基本結構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壁和遺傳物質。
生3:有的細菌還有莢膜,對細菌的內部結構起到保護作用。
生4:有的有鞭毛,能使細菌運動。
回顧植物、動物的細胞結構
比較細菌細胞與植物、動物細胞的結構,總結出細菌的主要特征。
比較后回答:細菌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線粒體、葉綠體。
認真聽教師精講,理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主要區(qū)別。
添加這個小資料,讓學生通過閱讀資料提取一下有關細菌的知識,對細菌有初步的認識。通過數字,體會細菌體積之小、數量之大、分布之廣、與人體關系之密切。
通過復習,對顯微鏡的操作步驟熟練掌握,進一步學會由低倍鏡轉換成高倍鏡的操作方法,循序漸進。
教材在此處第一次安排高倍鏡的使用,因此要讓學生學會觀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設計這兩個討論題,能有效的增加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對以后使用高倍鏡觀察物像打下堅實的基礎。
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學生親自操作,鍛煉了學生熟練使用顯微鏡的能力,并讓學生對細菌的形態(tài)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對剛學的知識進行聯系、鞏固。
設計這3個問題是為了讓學生在觀察圖時有一定的目的性,降低難度,起到導的作用。
學生已經學習了動植物的細胞結構,通過比較分析它們與細菌細胞之間的異同和內在聯系,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能力。同時讓學過的知識得到鞏固。
通過引導學生列表比較,自然而然的發(fā)現細菌的突出特征: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此處給學生介紹真核生物比原核生物更高等,幫助學生建構結構越復雜的生物越高等的生物學觀點。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二)
10分鐘知識點二:細菌的生命活動
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111頁有關課文,討論下列問題:
(1)細菌細胞內沒有葉綠體,它是如何獲取有機物的?
(2)我們把這種營養(yǎng)方式稱為什么?
(3)細菌在分解有機物獲得能量,對氧氣的需求相同嗎?
總結:可見大多數細菌是不能自己制造有機物的,需要從外界獲取有機物,我們把這種營養(yǎng)方式稱為異養(yǎng),異養(yǎng)有分為腐生和寄生。
點撥:根據細菌對氧氣的需求,我們把細菌分為好氧菌和厭氧菌。
2.課件播放(細菌的繁殖過程和芽孢的形成視頻),指導學生帶著問題觀看:
(1)細菌是如何繁殖的?
(2)細菌繁殖的速度如何?
(3)當遇到不良環(huán)境時,細菌是如何度過的?
點撥:芽孢不是生殖細胞,和前面學過的孢子不同。芽孢是一種休眠體,可以生存十幾年,當環(huán)境適宜時,休眠體就會重新萌發(fā)成細菌。
算一算:你手上現在有1個細菌,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假設每二十分鐘繁殖一代。四個小時后,你手上細菌的數目有多少?如果繼續(xù)計算下去, 48小時后呢?
過渡:細菌的繁殖能力特別強,幾乎無處不在。尤其看了電視劇《731》以后對細菌更深惡痛絕。你認為細菌對人類是有利還是有害?帶著問題自學課文,討論并回答問題:
生1:有些細菌靠分解動植物遺體中的有機物獲得有機物,這種營養(yǎng)方式稱為腐生。
生2:有些細菌是直接從其他生物體內吸取營養(yǎng)物質,我們稱之為寄生。
生3:不同的細菌對氧氣的需求不同,有些細菌需要氧氣才能生活,有的在無氧條件下分解有機物獲得能量,也有的有氧無氧都可以進行。
帶著問題仔細觀看視頻,并嘗試回答。
生1:細菌是通過分裂生殖的。
生2:在條件適宜時,細菌每隔20xx分鐘就分裂一次,分裂的速度特別快。
生3:當遇到不良環(huán)境時,細菌內部形成芽孢,度過不良環(huán)境。
動手算一算,看看結果如何。
生:細菌繁殖的速度真快!
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和思維、歸納能力。
通過總結和精講,拓展自養(yǎng)和異養(yǎng)的概念,好氧菌和厭氧菌的分類,在生活中經常出現這些名詞,因此有必要拓展。
細菌的分裂生殖和芽孢的形成是難點,比較抽象,此處利用一段視頻動態(tài)的展示其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突破難點。
通過點撥,引導學生正確區(qū)別芽孢和孢子,理解生物能適應環(huán)境的觀點。
初一生物教案5
教學目標:
1、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
2、 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
3、 關注周圍生物的生存狀況。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學會設計調查方案、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和會做調查記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學難點:
描述部分所調查生物的特征
課前準備:
幫助學生分組,確定調查范圍。了解要調查的`生物狀況,并查找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1、 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小組,選出小組長,說明本節(jié)調查課的目的,步驟,各小組自由選擇調查范圍(不可在教學區(qū))然后匯報到老師處,每小組長把組員的名單交到老師處。強調調查范圍的要求是生物種類較多,環(huán)境有較多變化的路線。
2、 注意事項:
如安全、不傷害動植物、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huán)境等。
應特別關注一些小生物。如樹皮上、草叢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飛行的生物。
3、據報告冊P2~3內容進行調查,并及時記錄,布置作業(yè)是 星期四交齊。
4、紀律要求:
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響其他班同學。
各小組提前十分鐘回到教室,各小組要跟老師對好時間,要求本小組長組織好紀律。
5、利用下課前十分鐘幫助學生歸納總結出調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類方法)并對個別小組作出表揚?偨Y本節(jié)課全班同學的表現。(問題: 1.你們組調查了多少種生物?2.你們是按什么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調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問題?)
教學后記:
初一(2)班沒有說明細節(jié),學生不明確調查的意義和方法,把抓昆蟲等作為調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蟲成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務。還應強調生物包括,動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說好了各種注意事項,強調了紀律,所以每個人都能完成好這次調查活動。
初一(10)班沒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該班學生較文靜,氣氛太沉悶
初一(3)班課堂紀律太亂,幾位同學特意搗蛋,但小組間團隊精神不錯,調查到的種類較多,有些學生的知識面很廣,認識植物種類多。
初一(5)班守紀律,調查生物最少19種,最多29種,證明每組都有認真調查的學生,學生積極性高,對老師的布置完成得很好。
初一(4)班戶外活動時紀律管不好,很多男同學在玩蟾蜍等生物,男同學一堆,女同學一堆,紀律不好,但調查到最多的生物種類有40種,最少的也有25種,證明該班學生對生物有濃厚的興趣,但事后發(fā)現很多生物不是真正看到的,是聯想到和想到的,缺乏科學精神。
教學反思:
在戶外活動前要多強調各種規(guī)章制度,考慮問題要面面俱到,,不然學生不了解活動的規(guī)則會發(fā)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初一生物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分析數據說出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
2.通過嘗試解讀數據的技能訓練,培養(yǎng)學生運用觀察、比較法進行探究的能力。
3.分析資料,并能舉例說出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加強對有限水資源的保護意識。
重點和難點
1.植物的`生活離不開水的原因。
2.水對植物分布的影響。
3.解讀實驗數據的技能訓練。
教學過程
(一)水在綠色植物體中扮演什么角色?
1.水在綠色植物體中的分布。方案一:四人小組合作,動手試從果菜中找到水,全班交流,設計驗證干小麥種子是否含水實驗方案,分組實驗。方案二:動手試從果菜中找到水,設計方案,觀察教師演示實驗。
2.水在綠色植物體中的含量。方案一:觀察分析數據,得出結論。方案二:課前收集有關資料,交流探討。
對不同意見進行補充和交流。
3.水對綠色植物生活的重要作用。
方案一:四人合作,聯系生活,調動經驗儲備,討論交流,相互補充。
方案二:根據提示,深層挖掘內涵。
(二)解讀小麥對水需要量的實驗數據。
方案一:獨立計算和畫出直方圖,實物投影展示,全班交流,談啟發(fā)。
方案二:四人小組合作計算和畫直方圖,組間交流點評,談啟發(fā)。
指導分工,控制時間。(三)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會影響植物的分布。
方案一:展示課前收集過的有關圖片資料,闡述觀點。
方案二: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分析出水的分布對植物分布的影響。
初一生物教案7
教學目標:
1.目標:
收集 當地 或身邊的動植物相關,闡述地面上的生物與人類的關系
2.目標:
通過對身邊經濟生物的調查,培養(yǎng)收集、分析和綜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地面上多種多樣生物的價值,養(yǎng)成保護地面上生物多樣性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
重點:
學生分析和處理調查的信息
難點:
各種動物的識別和區(qū)分
課時安排:1課時
活動:調查身邊的經濟植物
本活動由于是組織學生到校外調查,預先要摸清本地農貿市場、超市、養(yǎng)殖場、公 園或社區(qū)的 具體情況,如營業(yè)時間、人流高峰、交通狀況等,要盡可能避開營業(yè)和交通擁擠的高峰,注意學生外出活動的`安全;每個 小組 的人員除了有具體的分工,還要關照學生這是一次集體活動,不要單獨行動;適當培訓學生詢問的方 式,態(tài)度要誠懇,不要生硬;注意愛惜調查場所的物品,損壞東西要照價格賠償。
調查中有一些不確定的物品 初中政治,可先記錄在案,經過大家的討論后再作決定;注意所調查的物品中,所屬類別可通過查找資料盡可能分類具體些,使得 交 流的內容豐富些
關于地面上資源與人類的 關系的內容,老師可從地面的大范圍引導學生了解生物的種類多樣性和數量的豐富性。在次基礎上,與學生共同討論這些生物具有的作用,最后落實到保護生物資源和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上。
初一生物教案8
教學目標
1.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殖等特點,進而了解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對自然界的意義。
2.通過對葫蘆蘚的觀察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實驗能力。
3.通過對藻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歸納、綜合等思維能力。
4.通過了解苔蘚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通過了解葫蘆蘚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的特點,使學生樹立植物體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葫蘆蘚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的特點,是學生了解苔蘚植物主要特征的基礎,同時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苔蘚植物雖然比藻類植物高等,但還是只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不能擺脫水的限制,使它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仍然比較低等。因此,葫蘆蘚與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的特點及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對學生理解苔蘚植物在進化上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這兩部分知識應確定為重點。
2.難點分析:
葫蘆蘚生殖器官的結構比較復雜,又由于受到條件限制,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應確定為難點。
葫蘆蘚的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這點與綠色開花植物受精過程不需要水這個條件有很大不同,因此,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加之,葫蘆蘚的受精過程不易觀察到,所以,這部分知識也應確定為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1.引言:請學生觀察玻璃缸內的水綿和盆栽的葫蘆蘚(或小墻蘚)提出問題: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何不同?當學生答出:水綿生活在水中,葫蘆蘚生活在陸地上時,再給學生出示葫蘆蘚的生境圖,使他們了解到葫蘆蘚生活于陸地上陰濕的地面和背陰的墻壁上,并引導他們答出這些毛茸茸像綠色絨毯一樣的植物在植物界中屬于苔蘚植物,從而引出苔蘚植物的課題。
2.葫蘆蘚:
(1)事先準備好新鮮的葫蘆蘚,分小組讓學生用肉眼或放大鏡觀察葫蘆蘚的形態(tài)和顏色,用尺子測量一下它的高度,并提出問題討論:①葫蘆蘚植株呈什么顏色?植株平均高度是多少?②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根相同嗎?③葫蘆蘚的莖與葉與綠色開花植物的莖與葉相比較有何特點?
(2)組織學生在認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回答出:葫蘆蘚植株顏色為綠色,植株的高度約為1~3厘米;它沒有像綠色植物那樣的真根,只有假根,假根只起固定植物體的作用,不起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所以葫蘆蘚的假根與綠色植物的根有很大的不同;葫蘆蘚有莖和葉,含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這些地方是與綠色開花植物相同的特點,但是葫蘆蘚的莖比較柔弱、葉又小又薄,而且莖和葉中都沒有輸導組織,這些都是區(qū)別于綠色植物的特點。
(3)在學生已經了解了葫蘆蘚的生活環(huán)境和形態(tài)結構之后,繼續(xù)組織學生深入討論:從葫蘆蘚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來說明它為何適于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以使學生能很好理解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是與其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
(4)葫蘆蘚生殖過程的教學,可采用剪貼圖或投影片,配合教師的講解和提問來進行。
先由教師給學生展示帶有雌枝和雄枝的葫蘆蘚植株的圖(有條件的學校可讓學生對照圖觀察同一棵葫蘆蘚植株上的雌枝和雄株),從而了解它是雌雄同株的`植物,然后給學生分別展示雄枝上的雄性生殖器官,雌枝上的雌性生殖器官的圖,使學生了解在雄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許多帶鞭毛的、能在水中游動的精子,在雌性生殖器官內會產生一個球形的、不能運動的卵細胞、植株在濕潤的條件下,精子游動到雌性生殖器官里,與卵細胞融合,完成受精。這一受精過程可通過復合投影片給學生展示。當學生了解了受精過程后,根據前邊所學過的知識,可啟發(fā)學生回答出: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發(fā)育成胚,再由胚發(fā)育成新的植物體。最后提出問題:“葫蘆蘚生殖過程有什么特點?”供學生思考討論,使學生明確,它的受精作用離不開水,這也就決定葫蘆蘚只能生活在陰濕的環(huán)境中。
3.其他的苔蘚植物和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這部分教學可通過組織學生觀察小墻蘚和地錢來進行(可配合使用掛圖或投影片或錄像)。
在觀察后,組織學生思考討論:①墻蘚、地錢的生活環(huán)境與葫蘆蘚有無不同?②地錢的形態(tài)有什么特點?③苔蘚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在分析、比較基礎上,由學生歸納出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教師要強調以下兩點:
、僖话憔咔o和葉,但無輸導組織。
②受精過程離不開水,適于生活在陰濕環(huán)境中。
4.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這部分教學,可選擇有苔蘚植物成片生長的生態(tài)圖(如有錄像更好),展示給學生觀察,讓學生思考,成片的苔蘚植物生長在林下、山野陰濕環(huán)境中,這會有什么意義?使學生經討論后明確苔蘚植物在水土保持上的作用。至于苔蘚植物對監(jiān)測大氣污染的作用,可由教師結合當前大氣污染的狀況加以講解。特別是讓學生了解到苔蘚植物對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十分敏感,故可把它當作監(jiān)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復習鞏固時可選擇以下題目供學生在課上練習:
題目:請指出以下哪些特征是與葫蘆蘚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偌俑谡娓矍o和葉內有發(fā)達的機械組織④莖和葉內無輸導組織⑤葫蘆蘚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⑥受精過程不需要水⑦受精過程需要水⑧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內發(fā)育形成胚。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苔蘚植物
一、葫蘆蘚
1.生活習性:陰濕環(huán)境
2.形態(tài)結構:
(1)矮小
(2)有假根:固著
(3)有莖和葉:含葉綠體,無輸導組織
3.生殖:
二、其他苔鮮植物
墻蘚地錢
三、苔蘚植物主要特征
一般有莖和葉,無輸導組織;受精離不開水;生活在陰濕環(huán)境。
四、苔蘚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
1.保持水土
2.監(jiān)測空氣污染
小資料
地錢的培養(yǎng)
一、方法步驟:
1.7~8月間,到林間、山地巖石陰面、木橋底下等陰暗潮濕的地方采集生有孢蒴的地錢。用放大鏡觀察,發(fā)現孢蒴將要開裂,就可用鑷子把孢蒴取下,放入廣口瓶,蓋嚴封好,放到避光處,可防止水分蒸發(fā),保持孢子的活力。
2.把3/4黑土壤(如用其它的土壤,應肥沃、pH值保持在6.5~8)和1/4草木灰混合篩過后拌勻,裝入中等大小的花盆,壓實,用清水淋透,放在窗臺上。十余天后,表土層變硬,即可接種。
3.用鑷子從廣口瓶中取出孢蒴,用細針挑破孢蒴,把里面鮮黃色的孢子散落到土層表面,撒上薄土,淋透水,讓孢子得到萌發(fā)的適宜濕度。
4.把花盆移到離窗稍遠處,每天都淋幾次清水,避免陽光直射,土層龜裂。10天左右,當小地錢長出后,把花盆稍稍移近窗臺,在其前方放幾盆茂盛的盆花,使它既不受到陽光直射,又能得到適當的光照以進行光合作用。
二、實驗結果:
培養(yǎng)到10天左右,可看到花盆的土里長出星散的綠色小地錢。這些小地錢長到小指甲大小,腹面的假根清晰可見。2個月后,地錢背面出現胞芽杯。第2年6月份長出生殖器官,7~8月份再生出孢蒴。
除上述方法外,還可采下地錢胞芽杯放入園土,進行培養(yǎng)。
初一生物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水綿及其它藻類植物,了解水綿的生活習性、形態(tài)結構和營養(yǎng)方式;了解常見藻類植物;了解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經濟價值。
2.通過實驗,使學生學會觀察水綿和其它藻類植物的方法,繼續(xù)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通過比較它們與綠色開花植物的不同,繼續(xù)培養(yǎng)分析、比較、歸納的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藻類植物在自然界的作用及其經濟價值,繼續(xù)進行生物科學價值觀的教育。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水綿的生活習性、形態(tài)結構和營養(yǎng)方式;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教材選擇了水綿作為藻類植物的代表植物,所以了解它的習性、形態(tài)結構和營養(yǎng)是我們了解藻類的知識基礎。而了解藻類植物的特征,就能理解它在進化上所處的低等位置,為今后學習生物進化知識奠定基礎,故這兩部分知識是重點內容。
2.難點分析:
觀察水綿并不難,但對它細胞結構的認識卻不容易。這是因為在現有學校條件下,對水綿細胞結構中的細胞質、細胞核、液泡和螺旋帶狀葉綠體彼此之間的位置關系往往不易辨別,誤認為細胞核、葉綠體都存在液泡中,而細胞質更不易看清楚,加上以前從未見過如此之大的帶形葉綠體,難免形成錯誤的認識,不易掌握其立體結構,故對細胞結構的理解是難點。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二課時。
二、第一課時:
引言:
這部分教學可在學生原有掌握的綠色開花植物的知識基礎上,先演示一組投影片或盆栽植物或標本,包括有綠色開花植物和非綠色植物(如海帶、紫菜、小墻蘚、鐵線蕨、油松、蠶蟲、白菜等)讓學生觀察后討論:你認識哪幾種植物?哪些是綠色開花植物。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指出,蠶豆、白菜以及我們身邊常見的楊樹、柳樹、菊花等都是綠色開花植物。其余的如海帶等均為非綠色開花植物,它們構成絢麗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師接著指出,根據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的'不同,人們將它們分成四個主要類群,即藻類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種子植物。由此引出本章課題。
在此基礎上可以再讓學生思考回答,你知道以上所列舉的植物各屬哪一類群嗎?(可能有的能說出來,有的說不出來)教師可在學生回答基礎上指出:海帶、紫菜是藻類植物;小墻蘚屬苔蘚植物;鐵線蕨屬蕨類植物;油松、蠶豆、白菜屬種子植物。我們今天先研究藻類植物。
學生已經了解了海帶、紫菜等屬于藻類植物,可以讓學生再舉出一些其它的藻類植物,并討論:這些藻類植物都生活在什么環(huán)境里?學生會舉出海白菜、石花菜、鹿角菜等。比較多的學生會認為藻類植物都生活在海洋中,這時,可給學生演示一張生活在池塘中的藻類植物的投影片,使學生了解還有一些藻類植物是生活在池塘、河流、湖泊這樣的淡水環(huán)境里,由此歸納出藻類植物分為淡水藻和海藻。然后引出本課學習的重點:
一種淡水藻——水綿
(一)水綿的生活習性和形態(tài)結構特點
1.生活習性:
可在課前組織幾個同學參加采集水綿活動,留意觀察水綿的生活環(huán)境。課上先提出思考題:“水綿生活在什么環(huán)境里?”然后演示水綿生活環(huán)境的錄像或投影片。并請參加過采集水綿活動的同學回答:水綿生活在池塘里,在陽光充足的時候,它們常常成團存在,并放出很多的氣泡。
2.形態(tài)結構:
在組織學生觀察水綿時,可提出以下思考題:
(1)水綿的顏色及形態(tài)如何?
(2)水綿有無根、莖、葉等器官?
(3)水綿是由一個細胞還是由多個細胞構成?
(4)水綿的細胞結構與綠色開花植物的細胞結構相比較有何異同?
可事先把采集來的水綿分裝在培養(yǎng)皿中,請學生先觀察水綿的顏色及形狀并用手摸一下水綿,看看有什么感覺。他們很容易觀察到水綿身體的顏色是綠色的、形狀是絲狀的,用手摸水綿會感覺比較粘滑。
接下去要求學生制作水綿的臨時裝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水綿的內部結構(觀察時可以對照教科書上P94圖1-61或投影片上的水綿結構圖),并認真思考(2)、(3)、(4)道思考題。為保證觀察效果,在制作臨時裝片時,要求學生用解剖針挑取水綿的量要盡量得少,只要裝片質量好,觀察方法正確,并能積極思維,就能了解到水綿結構是相當簡單的,它沒有根、莖、葉等器官。每一個水綿的絲狀體都是由多個細胞構成的,水綿與綠色開花植物的細胞相比較,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葉綠體;不同之處是水綿細胞中葉綠體的形態(tài)比較大,呈帶狀,螺旋狀排列在細胞內。在組織學生觀察討論了這四個問題之后,教師可以簡要地小結一下:水綿是由多細胞構成的,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細胞結構同綠色開花植物細胞的結構基本是相同的,但細胞內葉綠體的形態(tài)與我們前邊了解的細胞內的葉綠體比較有較大差別。對于葉綠體在細胞中的位置,特別是它與細胞核、液泡、細胞質的位置關系,很易產生誤解。這時,教師可提出這個問題,讓學生繼續(xù)觀察,并讓他們調節(jié)一下顯微鏡,理解細胞是立體的,那么,葉綠體到底存在哪里呢?組織學生展開討論,這時,有的學生認為,葉綠體存在于細胞質中,但還有些學生認為它存在于液泡中,這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水綿細胞的立體模型,再給予適當的提示,使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能清楚地了解水綿細胞的葉綠體存在于細胞質中(有些同學還會錯誤地認為細胞核也是存在液泡中)。這時,教師可演示水綿細胞結構的立體模型,邊讓學生觀察,邊講解。這樣,學生的誤解便可得到糾正。
3.營養(yǎng)方式:
在學生了解了水綿細胞結構之后,對水綿的營養(yǎng)方式就不難理解?梢宰寣W生回憶一下“葉綠體有什么作用?”“什么是光合作用?”等問題,再聯系水綿細胞也有葉綠體,自然它的營養(yǎng)方式與綠色開花植物相同。它們都能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來維持自己的生活。這樣,“自養(yǎng)”的概念也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最后教師強調指出:像綠色植物那樣,利用自己制造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的營養(yǎng)方式,叫做自養(yǎng),它是各類綠色植物共有的一個重要特征。
在鞏固本課時,可聯系上面學習過的水綿生活習性,請同學們思考,在陽光充足時,為什么水綿往往形成絲團漂浮在水面上?
三、第二課時:
(二)其他的藻類植物
1.先復習水綿的形態(tài)結構特征,然后再讓學生思考,聯系一下生活實際,你們還知道哪些植物屬于藻類植物,由此引入本課題。
2.學生會提到海帶、紫菜或其他藻類植物。此時,教師出示海帶、紫菜的標本(或投影片,如有海帶、紫菜的生活環(huán)境錄像更佳),供學生觀察、分析、比較。讓學生對照課本有關內容及圖解(圖I-63、I-64),討論以下各題:
(1)海帶、紫菜植物體分幾部分?
(2)它們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個體?
(3)植物體有無根、莖、葉等器官?
(4)海帶、紫菜呈現什么顏色?體內還含有葉綠素嗎?
(5)它們的營養(yǎng)方式是怎樣的?與水綿相同嗎?
在學生充分討論,并回答以上問題后,教師可歸納總結,突出以下幾點:
(1)海帶、紫菜是多細胞的植物體,結構也很簡單,都沒有根、莖、葉等器官。海帶植物體分三部分,下面是根狀物、往上是帶柄和葉狀體;紫菜的植物體是薄而柔軟的葉狀體,基部是根狀物。根狀物不具有根的結構,也不起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作用,它只起著固著作用,所以不是根;葉狀體無葉片的結構,所以也不是葉。
(2)海帶、紫菜的葉綠體里,除含葉綠素外,還分別含有大量的藻黃素和大量的藻紅素,所以分別呈褐色和紫紅色。由于它們都含葉綠素,所以與水綿一樣,營養(yǎng)方式也是自養(yǎng)。
學生已經了解了多細胞的藻類植物,如水綿、海帶、紫菜后,還要讓學生了解藻類植物中的單細胞種類。
先給學生展示一滴池水中的藻類植物(可以用錄像或投影片),使學生對衣藻的生活環(huán)境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再專門演示衣藻的投影片,提出討論題:①衣藻是單細胞還是多細胞構成的植物體?②細胞內有無葉綠體?組織學生觀察、思考、討論后回答:衣藻是由單細胞構成的,細胞內有葉綠體,可以請學生具體指出衣藻內的杯狀葉綠體。
(三)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
這部分教學可采用比較、歸納的方法進行,讓學生思考討論:水綿、海帶、紫菜、衣藻在生活環(huán)境、植物體結構、營養(yǎng)方式上有哪些共同的地方,這樣就可歸納出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1.結構簡單,是單細胞或多細胞個體,無根、莖、葉等器官的分化;2.細胞里有葉綠體,能進行光合作用;3.大都生活在水中。
(四)藻類植物對自然界和在經濟上的意義
本部分可組織學生自學和討論進行教學。
1.展示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放出氧氣的投影片,組織學生討論:藻類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學生可以答出:藻類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可以作為魚的餌料,放出的氧氣除供魚類呼吸外,而且是大氣中氧氣的重要來源。
2.展示藻類植物經濟意義的投影片或者錄像片。提出藻類植物在經濟上有什么意義的討論題,學生觀察討論后回答:①海帶、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從藻類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膠、瓊脂等可供工業(yè)、醫(yī)藥上使用。
小結:藻類植物對自然界及對人類在經濟上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科學的發(fā)展,我們會從藻類植物中提取出更多的對人類有用的成分。
復習鞏固題:
①綠色植物的植物體一定都是綠色嗎?為什么?
、谠孱愔参锉染G色開花植物低等,為什么?
、鄢喑爆F象常引起魚體大量死亡,為什么?
閱讀:P97一滴池水中的藻類植物。
我國的海帶養(yǎng)殖。
【板書設計】
第九章植物的主要類群
第一節(jié)藻類植物
一、水綿
1.生活習性:池塘、小溪
2.形態(tài)結構:
①綠色絲狀體
、诙嗉毎麄體
初一生物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了解裸子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等特點,進而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裸子植物的經濟意義。
能力目標
引導學生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花、果實的比較,從而歸納出裸子植物主要特征,在此過程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情感目標
1、通過裸子植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與生活習性相適應的特點,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2、通過對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了解,使學生進一步樹立生物科學價值觀,并對他們進行愛國主義的思想教育。
一、本節(jié)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中松樹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生活習性的特點及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等內容為本節(jié)的重點。通過學習松樹的形態(tài)結構、生殖和生活習性的特點,有助于使學生了解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這部分知識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為什么裸子植物適于陸地生活,進而認識到裸子植物在進化上所處的位置。
本節(jié)課要觀察的內容較多,要讓學生觀察球果,并與綠色開花植物的果實進行對比;還要觀察松的根、莖、葉等形態(tài)特征,要組織學生觀察好這些內容也就成為了本節(jié)組織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很容易把松樹的雌、雄球花和球果分別看作是綠色開花植物的花和果實,而且學生平時對松樹的生殖過程了解很少,這樣對了解兩類植物的區(qū)別、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增加了困難。
松的生殖過程比較復雜,其受精過程與綠色開花植物不同,學生對松從傳粉到受精,從雌球花經過受精后發(fā)育形成球果都會感到難以理解,加之整個生殖過程比較長又不易觀察到,所以這一部分的內容只作為選學內容,不必讓學生了解的過于詳細。
三、教法建議
1、教師準備一些常見種子植物的實物,裸子植物要帶有球果,被子植物最好有果實。組織學生觀察比較,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征,即它們都是用種子繁殖后代,這樣它們都隸屬于種子植物。然后找出它們最突出的區(qū)別,即裸子植物的種子是裸露的,而被子植物的種子有果皮包被,由此引入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學習。
2、關于常見的裸子植物的觀察,應該將注意力放在形態(tài)特點和生活環(huán)境相適應的特征上。要組織學生思考為什么裸子植物大多數能夠生活在干旱的環(huán)境中,植物體上有哪些結構適應干旱環(huán)境。關于裸子植物的生殖過程以及裸露的種子,教師要通過實物、示意圖或掛圖等進行說明。
3、關于我國是"裸子植物的故鄉(xiāng)",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材料。教師可以根據當地條件,組織學生了解當地裸子植物的種類,并收集我國特有的裸子植物的標本或圖片資料,舉辦專題科學壁報。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松的形態(tài)結構對干旱陸生環(huán)境的適應。
難點:松的形態(tài)結構與干旱陸生環(huán)境的適應。
設計思想:
學生對于裸子植物的生活環(huán)境還是比較了解的,所以可以由此入手,分析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由于上一節(jié)學習了被子植物,所以也可以采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學習。對于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的`這方面內容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的資料。
手段:以學生觀察、討論為主的教學方法。
教學過程:(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一、導入:
1、出示松子和杏仁,提出問題:帶硬殼的松子是松樹的什么器官?杏仁又是什么器官?
2、學生回答出二者都是種子后,出示松樹帶種子的雌球果(已裂開)和杏的果實(可用刀剖開),引導學生觀察松子和杏仁分別長在松和杏的什么結構上?種子是否裸露?
3、組織學生匯報觀察結果,并總結:
。1)松的雌球果并不是松的果實。
。2)杏的種子長在果實內,種子是不裸露的,屬于被子植物。松的種子長在雌球果上,種子是裸露在外的。這一類種子植物稱為裸子植物。
二、講授新課:
。ㄒ唬┧傻纳瞽h(huán)境: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平時在自然界,在電影電視中所見到的松樹的情況,說出松樹的生活環(huán)境,使學生了解松樹不僅廣泛生活在陸地上,而且還能生活在干旱和土壤貧瘠的地方,甚至是巖石的縫隙中。
。ǘ┧傻男螒B(tài)結構:
1、出示有關松的圖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松的根、莖、葉等結構的形態(tài)特征,分析松為什么能適應干旱的陸生環(huán)境。
2、組織學生討論、匯報
3、總結、補充:松樹的根系十分發(fā)達;莖桿高大、粗壯;葉呈針狀。
4、出示錄像或掛圖:簡單介紹松的生殖過程。
注意:由于學生沒有較多有關傳粉、受精等概念,所以介紹的內容一定要很簡單。
重點強調一點:受精后第二年,才形成種子,且種子是裸露的,帶有翅。
。ㄈ┢渌阕又参锖吐阕又参锏闹饕卣鳎
1、出示錄像:介紹我國的裸子植物。
2、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并總結裸子植物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3、對學生的回答給予糾正和補充。
。ㄋ模┞阕又参飳ψ匀唤绲囊饬x和經濟意義:
1、請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分析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
2、出示有關介紹裸子植物經濟意義的錄像。
3、總結、補充。
三、作業(yè):
請學生列表總結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 裸子植物
一、松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習性特點:
1、生長環(huán)境:干旱的陸地
2、形態(tài)結構:高大喬木,根系發(fā)達,葉針狀,種子有翅
二、其他的裸子植物:
杉、側柏、銀杏等
三、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根、莖、葉都很發(fā)達。
2、種子是裸露的,沒有果皮包被
四、裸子植物對自然界的意義及其經濟意義:
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綠化環(huán)境、凈化空氣、
減輕噪聲、提供木材、醫(yī)用等
初一生物教案11
1.雙受精的概念和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fā)育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
、佟半p受精”是果實和種子形成的前提。只有徹底弄清楚“雙受精”的概念及過程,才能更好地理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
、凇半p受精”是綠色開花植物特有的。它是指:花粉管中的兩個精子進入胚囊后,分別與卵細胞和極核融合的現象。融合后,受精卵和受精的極核就要發(fā)育變化,它們變化的同時,也就是子房發(fā)育的過程,子房發(fā)育的結果,就意味著果實和種子的形成。不論是雙受精過程,還是子房發(fā)育的過程,都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而且內容又都較為抽象,學生不能觀察到。因此,雙受精的概念和過程以及受精后子房的發(fā)育過程既是本節(jié)的重點又是難點。
2.雙受精的過程及受精后子房的發(fā)育也是本節(jié)教學內容的難點。因為:
(1)學生對“受精”“極核”“胚囊”“胚孔”等這些名詞很陌生,要馬上記住,而且還要知道它們的發(fā)育變化情況,對初一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2)如前所述,雙受精過程和子房發(fā)育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而且內容較為抽象,學生接受起來確有難度,教師在講這部分內容時,要盡量配合一些教具(如:投影片、動畫片,或自制移動教具、自畫板書等)輔助講解,使學生把這部分知識理解透徹。
一、本課題的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1.關于引言:上節(jié)課講的內容是“開花和傳粉”。所以,教師在講新課前,可以先復習提問如①什么叫開花?什么叫傳粉?②傳粉的方式有幾種?③蟲媒花和風媒花的結構特點?然后,教師可以這佯說:“不論什么樣的傳粉方式,最終是花粉落到雌蕊的柱頭上了,下一步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有的學生會接著教師的話說出:“形成果實,形成種子!苯處燅R上又可接著問:“果實和種子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是今天所要探討的問題。”(寫出課題)
2.關于“受精的過程”的教學?梢赃@樣安排:首先,使學生弄清楚子房內部的結構。教師最好能邊畫板圖邊講解:雌蕊的子房中間有胚珠,胚珠外有珠被和珠孔(珠孔的位置可以在頂端、側面或底部)。胚珠中間有一個胚囊。胚囊中,珠孔下有一個較大的細胞,叫卵細胞。胚囊中間的部位還有兩個極核。
教師畫制的板圖要很規(guī)范,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勾畫出子房各部分結構和名稱,與此同時,學生會學著教師的板圖畫。這樣,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繪制生物圖的能力;另一方面還會加深學生對子房結構的記憶。
然后,再講解受精的過程。受精的過程應包括三個步驟:第一,花粉落到柱頭上以后,受柱頭上粘液的刺激而萌發(fā);第二,萌發(fā)出的花粉管不斷伸長,把花粉中的兩個精子沿著花柱,通過珠孔送到胚囊中;第三,進入胚囊中的花粉管頂端破裂,兩個精子移動出來:一個精子與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個精子與兩個極核融合,形成受精極核。
最后,教師及時給出受精的概念和雙受精的概念。而且要說明,雙受精是綠色開花植物所特有的。
在講解上述三個過程的同時,教師最好用活動教具示意花粉管萌發(fā)及生長的情況。可以告訴學生:在柱頭上落有許多花粉,而且有許多花粉萌發(fā),因而有不少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長,但在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花粉管進入胚囊,完成雙受精過程。在雙受精完成后,受精卵和受精的極核將進入胚和胚乳的發(fā)育。
3.關于“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教學,可以這樣安排:
首先,說明一朵花在傳粉和受精后,花的大部分結構已完成了它的使命,都枯萎了,唯有雌蕊的子房將繼續(xù)發(fā)育。
第二,在自畫的雌蕊結構的板圖處、在圖注的相應位置上,邊解釋子房內各結構發(fā)育情況邊注明結構名稱。
第三,注意與前面講的種子結構相呼應,說明子房內的胚珠發(fā)育成種子,子房發(fā)育成果實。在這之前,可以先啟發(fā)學生回答:種皮、胚、胚乳是前面講過的哪個器官的結構?當學生答出是種子時,教師可以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給學生進行小結,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舉些日常食用農產品,讓學生回答食用的部分,是植物體的哪個器官。特別是有些果實,它的種皮和果皮緊緊貼在一起,像米和小麥,它們的種子也叫果實。
最后說明:果皮和種子就是被子植物果實的基本結構,所謂被子植物,就是種子外有果皮包被著的植物。被子植物是現存地球上最高等的植物。果皮對種子是有保護作用的。
一般情況下,植物結實一定要經過受精作用,受精是促成結實的必要條件之一。但是,我們夏天吃的無籽西瓜和秋天吃的無核蜜橘,這樣的果實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可以讓學生討論一下)這要感謝我國的農業(yè)科學家,運用科學技術,不讓植物子房里的卵細胞和極核受精,也就是說,不讓胚珠形成種子,然后用特殊的藥物促使子房發(fā)育成果實。這就是我們吃的無籽的果實了。
初一生物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描述菜豆種子和玉米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運用觀察的方法種子的結構。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運用觀察的方法識別種子的結構。
2、識別當地常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三、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復習藻類、苔蘚、蕨類植物之前介紹的三種植物都有一個特征:它們的后代都是由孢子生殖而來的,我們把它們統(tǒng)稱為孢子植物。
導入:但是大多數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不是這樣的生殖方式的,是靠什么來生殖的呢?應該是種子植物。
介紹種子植物能結種子,并是由種子發(fā)育成的植物,叫做種子植物。
那種子又是如何變成一棵植物呢?我們先來了解種子的特點。
實驗:觀察種子的結構學生小組討論:
1、兩粒種子有什么區(qū)別?
2、種子中哪一部分將來能發(fā)育成一棵植物?在種子中指出來。
3、胚在種子的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種子發(fā)芽時將如何變化?
4、種皮的作用?
5、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藍色的是?
介紹花生種子和菜豆種子的結構花生種子的結構:
種皮,胚
胚的結構:胚根、胚芽、胚軸、子葉
菜豆種子的結構:
種皮、胚、胚乳
思考:胚乳的作用?
兩種種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種子的分類:含兩片子葉的:雙子葉植物
含一片子葉的:單子葉植物
總結: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胚
胚:胚芽、胚根、胚軸、子葉
種子植物優(yōu)勢:1、有種皮,使胚受到保護
2、有貯存豐富營養(yǎng)物質的子葉或胚
3、種子是一個器官,適應性強,孢子只是一個細胞,只能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萌發(fā)。
結論:種子植物比孢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環(huán)境。
種子植物的另一種分類種子外沒有果皮----裸子植物
種子外有果皮----被子植物
哪個更具有陸地生活的優(yōu)勢?
介紹幾種常見的植物
練習:1、(1)松的球果不是果實。()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種子中都有胚。()3、裸子植物的種子比被子植物的種子得到更好的保護。()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多,講起來學生不易理解,特別是種子植物的分類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們并沒有一個感性的認識。最好是讓他們通過實物來作對比,從而概括出兩種植物的不同。但是現在又不是植物結果的時間,很難找到。我又想能否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說清楚呢,比如用橙子來作例子,讓他們說出它是被子植物還是裸子植物,但這里又牽涉到果肉,這么多的內容怕學生一時消化不來,所以講得比較吃力,學生也比較難理解。所以,最后把這些內容作一個系統(tǒng)性的總結很重要,讓學生理順這節(jié)課的思路,也可以通過練習題來作為鞏固。
初一生物教案13
教學目標:
1、描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2、舉出例子并初步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描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難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理解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辯證觀點。
教學過程:
導入:先比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為什么仙人掌的葉子退化成刺,得出結論是為了適應干旱的環(huán)境。同時學生分析刺猬、變色龍、竹節(jié)蟲,得出除了環(huán)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huán)境。
除了環(huán)境影響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適應環(huán)境。
分析書本P19的資料,回答問題: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或生活方式的特點與它們的'生活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觀察兔子和貓的雙眼在頭部的位置,你能發(fā)現什么問題?從而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生物為了適應不同環(huán)境其形態(tài)結構都有所改變。
生物除了適應環(huán)境,同時也影響環(huán)境。
過渡問題: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動地適應環(huán)境呢?生物本身對環(huán)境有沒有影響?學生舉出例子,人類對環(huán)境的影響,植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動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蚯蚓、鼠婦疏松土壤,柳、杉樹能吸收空氣中的有害成分,幫助凈化空氣,人類大量得排除廢氣、廢水使環(huán)境受到污染……)
講解實驗: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1、提出問題: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
2、作出假設:xx地,草地,茂密的灌叢的空氣濕度不一樣。
3、制定計劃:學校內測量xx地,草地和茂密的灌叢中的濕度。(xx地指什么?灌叢指什么?)
4、填寫P7空氣濕度記錄表。并畫出曲線圖。
5、注意:如果xx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測量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水洼邊嗎?測量灌叢的濕度時,能把干濕計放在地上嗎?
初一生物教案14
教學目標
1.以酸雨或廢電池為例,說明人類的破壞性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
2.設計并完成酸雨或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
3.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創(chuàng)新實踐、發(fā)散思維、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
4.提高環(huán)保意識,增強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設計并完成酸雨或廢電池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
2.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增強環(huán)保意識,加深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
課前準備
1.學生準備。
(1)搜集人類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影響的圖片、資料,有關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圖片、資料,有關廢電池的危害的圖片資料。
(2)預習探究實驗,小組成員合作,初步擬定本組探究方案。
2.教師準備。
(1)搜集由人類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的圖片、資料,有關酸雨的知識、成因、危害的圖片、資料,有關廢電池的資料。
(2)設計并制作課件(圖片、資料、酸雨形成動畫、廢電池造成危害的動畫、探究提示、問題設置、詩句欣賞、數碼相機拍攝的實驗前后材料變化情況)。
(3)錄像片段(國外有關酸雨的情況報道及治理方法)。
(4)為探究實驗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擬酸雨,廢電池浸出液,清水,培養(yǎng)皿,標簽,噴壺,小麥幼苗,浸泡過的小麥、黃瓜、大豆、菜豆等種子)。
教學方法
探究解決式教學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培養(yǎng)、觀察、記錄等過程利用課外活動時間)
教學過程
一、第一課時
(一)兩分鐘課前“熱身”
利用兩分鐘課前準備時間,多媒體以新聞紀實方式展現一段有關“人類在改變地球面貌”的文字記載,然后呈現“只有一個地球”的警示語,并伴有音響效果。通過視、聽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人類改變地球面貌已經成為毋庸置疑的事實,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愿望,盡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另一方面為本節(jié)課的探究主題創(chuàng)造意境。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探究興趣
1.你說我說大家說。
通過學生交流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人類活動造成的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的圖片、資料,提高了學生主動搜集信息、表達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關心愛護生物圈、關注社會的情感。教師予以評價、鼓勵。
2.觀察、思考、質疑。
(1)多媒體顯示四幅畫面(濃煙滾滾、江水混濁、噴灑農藥、被腐蝕的佛像),學生觀察、辨析,達成共識:環(huán)境污染有多種類型(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們已經對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傷害。
(2)利用被腐蝕的佛像放大與原型的比較及佛像擬人化的問題“傷害我的元兇是誰”,創(chuàng)設了質疑情境,激發(fā)了學生探究酸雨對生物影響的濃厚興趣。
(3)通過對我國干電池的產量、消費量、回收率的資料分析及專家測試結果——“一節(jié)紐扣電池能污染60萬升水,一節(jié)一號電池爛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價值”的了解,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廢電池對生物影響的.濃厚興趣。
(三)確定探究主題、制定探究方案
各小組成員根據本組的探究興趣,確定探究主題,并從教師提供的多種供選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選擇本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時對本小組感興趣的探究主題初步制定探究計劃,通過教師的探究提示,各組將探究計劃補充和完善。探究提示內容如下:
1.你選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為什么要這樣選取?
2.是否需要設計對照實驗?如果需要,你將怎樣設計?對照組和實驗組在材料和條件(如環(huán)境、管理、觀察記錄等)上有什么要求?
3.本實驗是否需要數量統(tǒng)計?如果需要,嘗試設計一種你認為簡單明了的統(tǒng)計格式,以便記錄觀察實驗的結果。
4.只做一組對照實驗,實驗結果可靠嗎?你認為怎樣做,實驗結果才可靠,為什么?
(四)初步實施探究方案
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初步實施探究方案。教師以多媒體提示課后的管理、記錄等工作,以保證探究過程的連續(xù)性和完整性。提示的內容如下:
1.課上完成實驗裝置,對所選用的材料進行初步處理后送到本組的“實驗基地”。
2.課后小組成員繼續(xù)分工合作,做好管理、觀察記錄工作。
3.還需做哪些工作才能完成此次探究的全過程呢?
。ㄎ澹┨骄窟^程的課外延續(xù)
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一步實施探究計劃。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對實驗材料進行定時管理、觀察、記錄,最終在開放性實驗室中合作完成探究過程,并對記錄的數據和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撰寫探究報告。
二、第二課時
。ㄒ唬┓治鼋Y果、表達交流、教師評價
各小組組長代表全組同學在全班匯報交流探究報告,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同時展示用數碼相機拍攝的實驗前、后材料的變化情況圖片以及各組的原始實驗記錄表。如果實驗結果不支持假設,分析導致該結果的原因。其他同學可對各組的探究報告提出質疑,提問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使每個學生都擁有平等的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在每組發(fā)言之后,教師及時對該組的探究情況予以客觀評價,既要賞識鼓勵,又要指出存在的問題。各組發(fā)言完畢,教師進行總結評價:肯定學生的科學探究、分析解決問題、自評互評、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總結實驗中出現的在以后的探究實驗中應引起足夠重視的問題,如設置對照實驗、設置重復組等,指出探究道路的坎坷,鼓勵學生在漫長的科學探究的道路上知難而進,培養(yǎng)自己堅忍不拔的科學探究精神。
(二)進一步認識危害性,環(huán)保從我做起
酸雨形成的動畫效果加深了學生對酸雨成因的了解;三組(樹林、池塘與魚、竹林與熊貓)今昔對比圖,使學生對酸雨給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過對廢電池被丟棄銷蝕后,內部的重金屬離子污染環(huán)境的途徑的動畫及水俁病、骨痛病圖片的觀察與思考,使學生對廢電池給生物造成的危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增強了學生環(huán)保的緊迫感和使命感;通過教師提示的問題“回想你和你周圍的人有哪些行為習慣曾經或正在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你打算為環(huán)保做些什么”,使學生在思考的同時,明確自己的環(huán)保責任和義務,加深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
(三)環(huán)境保護,從現在做起
提示學生慎重處理實驗中用過的材料用具,環(huán)保從日常的身邊小事做起。
(四)解讀詩句,關注全球環(huán)境
此為本節(jié)課拓展環(huán)節(jié)。通過對著名的挪威劇作家易卜生詩句的欣賞與解讀,對國外有關酸雨情況報道的錄像片段的觀察與感悟,使學生領悟到酸雨等環(huán)境污染造成的危害由來已久,遍及全球。加強了學生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生物圈的緊迫感、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同時也將人文精神融入了科學探究中。
初一生物教案15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1、能說出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2、能描述枝條的發(fā)育過程
3、知道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
能力目標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情感目標1、通過調查植物的生活需要哪些無機鹽,學會和他人交流,形成良好的人際情感。
2、初步認識化肥對環(huán)境的危害,培養(yǎng)環(huán)保意識。
學習重難點:
1、探究根的哪個部位長得最快
2、芽和枝條的發(fā)育關系以及植物的生長所需無機鹽的種類。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
1、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2、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細胞的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另一方面要靠
細胞體積的增大。
3、植物的生長需要多種無機鹽,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和的無機鹽。
二、導入新課
種子萌發(fā)后,長出了幼嫩的根、莖、葉,那么,幼苗是怎樣長大的呢?
三、合作探究
(一)幼根的生長
閱讀課本96頁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長最快”進行探究,根據自己的觀察記錄,討論完成以下問題:
1、你的探究實驗中,應選擇什么樣的根?
2、當幾位同學獲得的實驗數據不同時,為了得到接近反映真實情況的數據,對這些數據應怎樣處理?
3、從記錄數據中發(fā)現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4、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你會發(fā)現,下部細胞較小,越往上的細胞。這是因為伸長區(qū)的細胞來自。分生區(qū)的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的.細胞,不斷補充的細胞數量,伸長區(qū)的細胞不斷長大,長成為的細胞。
5、根的生長一方面要靠;另一方面要靠
。
(二)枝條是芽發(fā)育成的
閱讀課本P98第一、二自然段完成下列問題:
1、欣賞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边@是一首歌詠春風綠柳的詩句,請分析:萬千枝條及其綠葉都是由什么發(fā)育成的?
2、用橫線連接,表示芽和枝條的發(fā)育關系
(三)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yǎng)物質
通過閱讀課本P98頁第3、4自然段并結合課前的調查結果分析回答:
1、植物的生長需要不斷的補充哪些營養(yǎng)物質?植物是如何獲得這些營養(yǎng)物質的?
2、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
3、施肥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四、拓展創(chuàng)新
1、農諺說“有收無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又說“糞大水勤,不用問人”。這兩種說法是否符合科學種田的道理?
五、達標檢測
1.根尖的分生區(qū)屬于()
A.營養(yǎng)組織B.分生組織C.保護組織D.輸導組織
2.一條根能夠不斷長長的原因是()
A.根冠不斷增加新細胞
B.伸長區(qū)的細胞不斷伸長
C.分生區(qū)細胞數量增加和伸長區(qū)的細胞不斷伸長
D.分生區(qū)不斷增加新的細胞
3.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是()
A.成熟區(qū)B.伸長區(qū)C.分生區(qū)D.根冠
4.種莊稼需要施肥,肥料的作用是給植物的生長提供()
A.有機物B.水C.無機鹽D.氧氣
5.一棵大樹的枝條是由發(fā)育成的()
A.莖B.根C.葉D.芽
6.根尖在向下生長的過程中,分生區(qū)不會被土粒損傷,是因為()
A.有根毛開路B.有細胞壁的
C.有根冠保護D.有伸長區(qū)的保護
7.植物生長中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
A.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
B.含氮的、含磷的、含鐵的無機鹽
C.含磷的、含鉀的、含硼的無機鹽
D.含氮的、含磷的、含鋅的無機鹽
8.種植白菜、菠菜時,應多施()
A.氮肥B.磷肥c.鉀肥D.鐵肥
9.無土栽培是指()
A.把植物直接栽培在人、畜的糞尿中.
B.直接將植物栽培在水中的栽培方式
C.不需要給植物施無機鹽的栽培方式
D.把植物栽培在將植物需要的無機鹽按比例配制好的營養(yǎng)液中
10.芽中將來發(fā)育成莖的部位是()
A.芽原基B.芽軸C.生長點D.葉原基
1l.由伸長區(qū)發(fā)育成的結構和發(fā)育成伸長區(qū)的結構分別是()
A.根冠、分生區(qū)B.分生區(qū)、根冠
C.根冠、成熟區(qū)D.成熟區(qū)、分生區(qū)
12根尖由四部分組成,從頂端向上依次是、、、。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
13.移栽植物的時候,最容易把纖細的和折斷。這樣會降低根的功能。移栽植物時,應該在期,并且要盡量多帶。
14.把兩株同一品種、同樣大小的健壯幼苗分別培養(yǎng)在甲(內裝土壤浸出液)、乙(內裝與甲瓶等量的蒸餾水)兩個瓶內。過些日子,看到甲瓶內的幼苗長得,顏色,乙瓶里的幼苗變得,顏色,這個實驗表明植物生長需要。
15.某同學進行了無土栽培的嘗試,據圖回答問題:
甲乙
(1)甲、乙兩瓶都應當放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
(1)為什么甲植株生長狀況比乙植株好?
答案:
一、1.B2.C3.A4.C5.D6.C7.A8.A9.D10.B11.D
二、12.根冠分生區(qū)伸長區(qū)成熟區(qū)伸長區(qū)13.幼根根毛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幼苗土
14.健壯鮮綠瘦弱發(fā)黃無機鹽
15、無菌土壤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無機鹽。
【初一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初一上冊生物教案06-10
人教版初一上冊生物教案01-27
初一生物教案11-05
初一生物上冊教案11-19
生物初一作文06-28
初中初一上冊生物教案5篇06-10
人教版初一上冊生物教案5篇01-27
初一生物教案精選15篇12-01
初一生物教案(精選15篇)12-04
初一生物教案15篇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