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地理教案>七年級地理教案>七年級的地理教案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

時間:2022-12-07 15:04:10 七年級地理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5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的地理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5篇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

  教學目標:

 。ㄒ唬┝私馊毡镜牡乩砦恢谩㈩I土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據(jù)地圖和資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點、氣候特點和文化特征。

  (三)根據(jù)資料和地圖,說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況。

 。ㄋ模└鶕(jù)教材資料和課外資料,說出日本的交通運輸特點。

  (五)、運用地圖和資料,聯(lián)系日本自然條件特點,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島國多港灣來發(fā)展經(jīng)濟的成功之處。

 。┠芘e例說明日本與我國在經(jīng)濟、貿易、文化等方面的聯(lián)系密切。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是國家地理部分的第一節(jié),全節(jié)共分6個小標題,由“東亞島國”“多山的地形”、“溫濕的氣候”、“東西融合的文化”、“發(fā)達的經(jīng)濟”、“主要城市”。組成一個有機整體,再加上“日本與外來文化”、“日本的漁業(yè)”、“日本的交通運輸業(yè)”等補充資料,使學生能比較充分地了解日本這一東亞島國的自然地理特點和人文地理特點。

  本節(jié)教材前4個小標題內容既能讓學生了解日本的位置、地形、氣候、文化特點,同時又成為第5個小標題內容的鋪墊,讓學生通過對日本自然地理條件的分析,進而達到理解日本因地制宜發(fā)展經(jīng)濟的`成功之處,并以此作為我們的借鑒。第6個小標題內容介紹了日本的主要城市,也是對日本經(jīng)濟發(fā)達、城市化水平較高的補充說明。

  本節(jié)教材的補充資料主要包括地圖、統(tǒng)計圖表、景觀圖和文字四大部分。作為“第二地理語言”的地圖,分別說明日本的地形和組成、日本的礦產(chǎn)資源進口貿易、日本的工業(yè)部門及工業(yè)分布、日本港口的分布及世界最長的津輕海峽青函隧道,較全面地對日本各地理要素進行了定位。l幅統(tǒng)計圖表說明日本地狹人稠的人口和面積特點;8幅景觀圖配合課文和活動題,從擴展知識面的角度展示了日本的風光、文化、建筑和經(jīng)濟;文字部分為我們更好更全面地把握日本文化、經(jīng)濟(漁業(yè)、交通運輸業(yè))狀況提供了資料。補充部分與課文互為照應,相得益彰。

  教學提綱(板書)

  一、東亞島國

  1、位置及領土組成

  2、首都、民族、語言、港口

  二、多山的地形

  山地丘陵眾多,火山地震頻繁

  三、溫濕的氣候

  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四、東西融合的文化

  五、發(fā)達的經(jīng)濟

  1、經(jīng)濟概況

  2.進出口貿易

  3.工業(yè)和農(nóng)業(yè)

  4.漁業(yè)和交通運輸業(yè)

  六、主要城市

  東京、筑波、大阪、橫濱、名古屋、神戶、廣島、京都、奈良

  教學建議

  新課導人:

  “東亞島國”部分可由學生讀圖引入。根據(jù)教材P.66活動題,學生通過讀圖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大島嶼組成,通過比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島嶼?捎蓪W生用顏色筆在地圖上勾畫或讓學生上講臺指示掛圖找地名,有條件的學?捎枚嗝襟w點擊。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2

  學習目標

  1、了解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qū)概況,知道國界線的劃分情況。

  2、了解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劃分情況,掌握主要的發(fā)達國家。

  3、了解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掌握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

  學習重點

  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

  主要內容

  1、國家和地區(qū)。

  提問: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小的國家?最大俄羅斯,最小梵蒂岡。據(jù)圖找出世界面積前六位的國家,記住他們所在的大洲,首都和輪廓特征。

  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印度。找出人口占前十位的.國家,找出所在的大洲,看看哪一個洲的人口最多。

  最大的地區(qū):格陵蘭島。

  政治制度:社會主義,資本主義。

  補充:國界線的劃分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有的依據(jù)山脈、河流、海洋,經(jīng)緯線等自然情況劃分,有的根據(jù)語言、民族、總結等社會經(jīng)濟情況劃分。如美國和加拿大,智利和秘魯?shù)取J澜绺鲊鵁o論大小,貧富,一律平等。

  2、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

  劃分標準: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

  發(fā)達國家:北半球的北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澳大利亞等。

  發(fā)展中國家:北半球的南部,南半球:中國,印度。

  強調:南北對話就是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對話,北代表發(fā)達國家,南表示發(fā)展中國家。近年來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迅速,如亞洲的韓國,印度的計算機軟件產(chǎn)業(yè)等。這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要掌握世界主要發(fā)達國家所在的大洲和位置,輪廓等特征。

  3、國際合作。

  讀課本,明確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發(fā)展中國家需要:資金,技術,人才。

  發(fā)達國家需要:資源,勞動力,土地。

  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聯(lián)合國、世界貿易組織、歐盟、奧林匹克運動會等。

  聯(lián)合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組織,總部在美國的紐約。五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

  補充:掌握世界主要組織的英文縮寫,標志,主要職能等。

  總結:本章主要講述了國際合作和發(fā)展的知識,重點是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合作,要掌握世界主要的國際組織,如聯(lián)合國,奧林匹克等。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3

  課時安排: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南亞的地理位置和范圍,,能在圖上填出南亞的國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

  3、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jīng)國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學重點: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jīng)國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并能在圖上填繪出南亞主要的山脈、平原、高原、河流。通過讀圖分析印度河恒河的發(fā)源地、流向、流經(jīng)國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多媒體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二、導入新課:

  以歷史故事傳說引入新課內容。

  中國古代發(fā)明了指南針后,非常注重對外的交往,有絲綢之路、有鄭和下西洋、有鑒真東渡、也有我們從小就聽遍了的唐僧取經(jīng)——也就是歷史上的玄奘西行。而玄奘和尚的目的地就是天竺也就是古代印度。

  三、教授新課:

  ㈠南亞次大陸

  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南亞次大陸名稱的由來

  讓學生通過讀圖找出印度(南亞)地理位置:(通過板圖及一連串的問題啟發(fā)學生。)

  1.位于亞洲的'南部,西臨阿拉伯海、東臨孟加拉灣,南被印度洋包圍。

  2.北回歸線穿過中部。指出南亞的范圍:包括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馬爾代夫群島。

  3.印度次大陸。強調次大陸的概念不同于大陸或島嶼,而是“相對獨立” ㈡地形特征

  通過分析地形圖,著重強調四個主要地形區(qū)及分布特點,還可以與北美洲聯(lián)系(順時針旋轉90度)指導學生按照(平均海拔高度、相對高度、主要地形類型、地形分布特點)的方法分析地形特征。利用書上練習,講授解題思路與技巧。

  1、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

  2.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部是德干高原

  補充黑板簡圖:完成書上練習進行讀圖、析圖訓練。(邊看邊畫,加深印象。鍛煉學生讀圖的能力。)

 、绾恿髟诘貓D中找出南亞兩條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

  在黑板簡圖中繪出大體位置、形狀指導學生讀圖分析,通過閱讀南亞地形圖,并對照南亞地形圖分析河流的流向、發(fā)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經(jīng)國家。

  課時安排: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nóng)業(yè)的影響。

 、屏私饽蟻喌闹饕r(nóng)作物的種類、分布及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⑶了解南亞是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區(qū)之一,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

 、攘私饽蟻喌墓I(yè)發(fā)展概況,印度的主要工業(yè)部門及電腦軟件業(yè)的發(fā)展概況。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從課外書籍上獲取地理知識的能力。

  3、教育目標: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以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影響。

  教學重點: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nóng)業(yè)的影響。了解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也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及宗教對南亞各國的影響。

  教學難點:了解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學會分析西南季風對降水以及農(nóng)業(yè)的影響。

  教學方法:綜合法、讀圖分析法、對比分析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學指導法

  教學用具:教學掛圖、板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上節(jié)課主要內容。

  請同學說說南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一、導入新課:

  從《西游記》中我們看到唐僧取經(jīng)的天竺氣候是怎樣的?學生討論回答。

  二、講述新課:㈣氣候特征

  指導學生熟悉解題思路。從緯度位置入手,探討南亞地區(qū)可能的氣候類型。逐月降水量圖指導學生按照(最高氣溫、最低氣溫、年溫差、年降水量、降水季節(jié)差異)的方法分析氣候統(tǒng)計圖。

  根據(jù)地圖冊第8頁觀察南亞的主要氣候類型

  利用書43頁的活動分析南亞地區(qū)雨季降水多的原因(鼓勵學生積極大膽思考。)——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吹向陸地,給南亞陸地帶來充足的水分;以及雨季時東北部和西南沿海地區(qū)降水特別多的原因——分別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和西高止山脈的迎風坡,在西南季風的影響下地形雨特別多。

  通過板書及一連串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分析并得出結論——屬于熱帶季風氣候。

  板書總結。

  1.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西北部有少量熱帶沙漠氣候,南部有少量熱帶草原氣候。

  2.一年分三季

  濕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風

  干季——涼季11月~次年2月東北季風熱季3~5月份簡單介紹南亞的農(nóng)作物及分布:簡單介紹農(nóng)作物與自然環(huán)境的聯(lián)系水稻——印度東北部、孟加拉國西部和印度半島西部沿海地區(qū)小麥——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帶黃麻——恒河下游地區(qū)棉花——德干高原西部

  以“玄奘取經(jīng)”和“印度的!币约吧邽榍腥朦c,吸引學生提高興趣⑸宗教與社會(各宗教在南亞的主要分布國家以學生自學的形式獨立解決問題。)

  1.南亞是世界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區(qū)之一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人口超過一億

  利用新聞(如火車出軌事件、沉船事件等)使學生理解南亞的人口密度較大,人口素質一般,科技水平欠發(fā)達,安全隱患較多;貞浬蠈W期所學的知識,分別列出世界人口前10位的國家

  2.南亞8國都是發(fā)展中國家其中印度最發(fā)達電腦軟件占據(jù)重要地位

  3.南亞是世界古文明發(fā)源地,是佛教、印度教的發(fā)源地佛教——斯里蘭卡、錫金、不丹印度教——印度、尼泊爾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4

  第六章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第一節(jié)位置和范圍(1)

  學習目標:

  1.能夠看圖說出亞洲的地理位置

  2.能夠說出不同國家分別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并說出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及人文特點。

  學習重難點:亞洲的地理位置。

  知識鏈接:世界面積最大的洲是亞洲,它絕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我國位于亞洲的東部。

  導入:播放中東的戰(zhàn)爭新聞,請問中東在什么地方?——亞洲。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亞洲的位置和范圍。

  一、雄踞東方的大洲

  自主預習:讀圖6.1亞洲在世界的位置,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位于東、西半球的:半球。

  2、亞洲位于南、北半球的:半球。

  3、亞洲的海陸位置,填出大洲和大洋的名稱。

  經(jīng)度范圍:

  4,、亞洲的緯度范圍:

  合作探究:讀課本P3圖6.3北美洲的地理位置,完成下列各題。

  1、簡述北美洲的半球位置。

  2、說出北美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

  3、找出北美洲周圍的大洲和大洋,說出它們分別位于北美洲的方位,并歸納北美洲的海陸位置。

  二、世界第一大洲

  自主預習:閱讀P4-5,完成下列各題。

  1、亞洲面積約為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的大洲。亞洲也是世界上跨最廣,距離最長的大洲。

  2、按照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qū)。

  合作探究

  1、讀圖6.6亞洲不同地區(qū)居民生活的差異,分析當?shù)氐淖匀画h(huán)境。

  2、大致認識亞洲的一些國家分別位于亞洲的什么方位?

  拓展延伸:亞洲有世界三大文明古國,分別為、、。達標測驗:

  1、下列關于亞洲的地理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亞洲西臨大西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

  B、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大部分在北溫帶。

  C、亞洲位于亞歐大陸的西部。

  D、亞洲全部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下列海峽或運河,不是亞洲與其他大洲的分界線的是()

  A、白令海峽B、土耳其海峽C、蘇伊士運河D、馬六甲海峽

  3、2011年3月24日,緬甸東北部地區(qū)發(fā)生里氏7.2級地震,緬甸位于亞洲的哪個區(qū)域?()

  A、東亞B、南亞C、東南亞D、西亞

  4、與亞洲在西部、西南部相鄰的大洲分別為()

  A、歐洲、非洲B、非洲、北美洲C、歐洲、北美洲D、歐洲、大洋洲

  5、中國位于()

  A、東亞B、東南亞C、南亞D、西亞

  教后反思:

  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第一課時)(2)

  一、課前導學:

  (一)、學習目標:

  1.說出亞洲的經(jīng)緯度位置,海陸位置,與其他大洲之間的界線。

  2.亞洲的位置特點

  (二)、重點:亞洲的位置特點

  (三)、預習:

  活動自學2—3頁“世界第一大洲”部分內容。

  1,讀圖6.1,描述亞洲在世界中的位置。

 。1)亞洲在東西半球中的位置;

  (2)亞洲在南北半球中的位置。

  2,讀圖6.2,完成下列要求。

 。1)找出亞洲周圍的大洋,說出它們各位于亞洲的哪個方位;

 。2)找出亞洲周圍的大洲,說出它們各位于亞洲的哪個方位。

  3,想一想,你可以從哪些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提示:(1)讀圖6.3,比較亞洲與其他六大洲的面積;

 。2)在圖6.2上,大致計算亞洲所跨的維度范圍;

  (3)在圖6.1上,比較亞洲和其他大洲的東西距離。

  4,通常,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6個地區(qū)。讀圖6.4,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位于哪一個地區(qū)?這一地區(qū)中有哪些國家?

 。2)其他地區(qū)是不是都與中國接壤,分別位于中國的'哪個方位?

  二、課堂助學:

  (一)預習交流:

 。ǘ┑湫屠}:

  1、亞洲東臨_________洋,南臨_______洋,北臨_______洋.

  2、人們通常按,把亞洲分為6個地區(qū)。中國位于_________地區(qū).

  3、從東西半球看,亞洲主要位于___半球,從南北半球看

  ,亞洲主要位于___半球。

  4、亞洲東北以_______與北美洲為界,東南與_________相望,西北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與歐洲為界,西南以__________與非洲為界。

  5、亞洲面積在七大洲中排第

 。ㄈw納總結:學生談收獲

 。ㄋ模⿲W效檢測:

  1.世界上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大洲是()

  A南極洲B非洲

  C大洋洲D亞洲

  2.亞洲絕大部分位于:()

  A南半球、東半球B南半球、西半球

  C北半球、東半球D北半球、西半球

  3.同時瀕臨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洲是:()

  A亞洲B歐洲C非洲D北美洲

  4.按地理分區(qū),中國地處哪個地區(qū):()

  A南亞B北亞C東亞D西亞

  教后反思:

  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第二課時)(3)

  一、課前導學:

  (一)、學習目標:

  1.亞洲的地形特點和主要地形名稱及其分布

  2.亞洲的河流分布及主要河流名稱

  3.亞洲之最

  (二)、重點: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及相關資料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三)、預習:

  活動自學4—6頁“地形和河流”部分內容。

  1.讀書上第4頁圖6.5

 。1)用筆圈出青藏高原、帕米爾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并說出它們在亞洲的位置

  (2)用筆圈出鄂畢河、葉尼塞河、黃河、長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并圈出它們流經(jīng)的國家及流入的海洋

  2、看書第6頁圖6.7和6.8

  說出亞洲地勢東西方向變化和北美洲地勢東西方向變化的不同點?

  3、亞洲之最

 。1)世界最高峰

 。2)世界最高的大高原

 。3)亞洲最大的平原

  (4)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

 。5)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6)世界陸地最低點

 。7)世界最大半島

 。8)世界最大群島

  二、課堂助學:

 。ㄒ唬╊A習交流:

  (二)典型例題: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5

  一、課標要求

  說出兩級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殊性以及開展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本課目標

  1、能夠在南北極地區(qū)圖上辨別極地地區(qū)的范圍、位置及經(jīng)緯線特點和地球自轉方向。

  2、了解兩極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的特點及差異。

  3、了解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意義。

  三、課前準備

  如果你是一位將要隨科學家到兩極地區(qū)進行科學考察的人員,那么你需要了解哪些有關問題?

  四、知識建構

  知識點1: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播放極地地區(qū)的DVD,歸納神秘的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的位置和自然環(huán)境特征。

  探究一:

  1、 請同學們從極地圖中查出兩極地區(qū)的位置范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

  答:北極地區(qū):位于北緯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huán)繞。

  南極地區(qū):位于南緯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huán)繞。

  2、 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qū)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qū)冰雪覆蓋的原因。

  答:兩極地區(qū)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溫低,大部分地區(qū)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著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于太陽斜射,兩極地區(qū)氣溫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3、 分析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qū)不同的氣溫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么差異?

  答:南極氣候:酷寒、干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

  北極氣候:氣溫高于南極,降水多于南極,風速小于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總結:緯度高,氣溫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干旱、大風。

  探究二:

  盡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說說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么?

  答: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探究三:

  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答:站在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識點2:科學考察的寶地

  探究四:

  1、閱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qū)有哪些自然資源?

  答:(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

  (2)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

  (3)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

  (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2、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答: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jù)大陸漂移學說,南極大陸原來并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于溫帶地區(qū),生長著茂密的森林,經(jīng)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3、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并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

  答:長城站崛起在喬治王島上,在西經(jīng)60度,南緯60度附近。中山站聳立在南極大陸上,在東經(jīng)70度,南緯70度附近。

  4、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么都選擇在2月?

  答:2月是南極地區(qū)氣溫最高的季節(jié)。

  小結: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用經(jīng)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5、自學105頁閱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于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6、南極考察如火如荼,閱讀課本106頁內容,說說北極科考為什么越來越頻繁?

  答: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zhàn)之后,又在北極地區(qū)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總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qū)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知識點3: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qū)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qū)的鯨魚資源已陷于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qū)的資源呢?

  答:

  小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后這片凈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huán)境的《南極條約》于1959年12月簽訂,我國于1983年正式加入。

  五、課堂小結

  南極地區(qū):南極圈以內的地區(qū)

  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北極地區(qū):北極圈以內的地區(qū)

  南極素有"冰雪高原"之稱,還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極"

  極地地區(qū) 代表性動物: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科學考察寶地:我國在南極地區(qū)建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

  真正建在南極地區(qū)的(即在南極圈以內)為中山站。

  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南極條約》,保護地球上最后一片凈土。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6

  學習目標

  1、知教學資源下載,還有大量而豐富的教學相關資訊!">識與技能:法國的地理位置,法國的氣候類型和旅游業(yè)的發(fā)展狀況。

  2、過程與方法:學生自學,教師指導。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建立我國與法國的對比,從法國的發(fā)展中找到我國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重難點

  法國的地勢特點。

  法國的氣候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影響

  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步驟

  師生活動

  復備

  1、導課激情

  2、自主學習

  (由科代表組織本組成員根據(jù)學習提綱完成)

  同學們你了解法國的哪些歷史和文化?

  學生各抒己見,暢談法國的歷史人物,名勝古跡,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等。

  學生自主學習,完成教材的活動練習和以下預習練習:

  1.法國的輪廓有什么特點?

  2.法國瀕臨的海,海灣,海峽以及陸地上的鄰國?

  3.通過圖分析法國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地理緯度?看法過大部分屬于那個緯度區(qū)?

  4.找到法國的中央高原,巴黎盆地,阿爾卑斯山脈看法國的地勢特征?

  5.找到法國的重要的河流,塞納河,盧瓦爾河,羅訥河。

  6.法國的第一大城市巴黎,法國的'最大的海港馬賽,法國的第三大城市,法國的紡織工業(yè)中心里昂。

  法國的輪廓象正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臨陸地。法國的南部面臨地中海,西邊臨比斯開灣,背面臨拉芒什海峽,陸地上的鄰國眾多,例如: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意大利,摩納哥,安道爾,西班牙。中央高原位于法國的南部,巴黎盆地位于法國的西北部,從地形分布上和分層社色圖中可以看出法國的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根據(jù)課前預習,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法國。

  1、在圖3—27上找到法國,看看其國土輪廓有什么特點。

  2、讀出法國最北端和最南端大致的度數(shù)。

  步驟

  師生活動

  復備

  3、激情互動

  4、魅力精講

  5、拓展應用

  6、生成創(chuàng)新

  法國的塞納河從東南流向西北,注入拉芒什海峽,巴黎,里昂,馬賽三個城市的共同的地理位置特點是沿河分布或者沿海分布。

  學生閱讀教材兩個段落看一下法國的主要的氣候類型以及分布狀況,法國大西洋沿岸,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在此了解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規(guī)律,40-60度大陸的西岸,冬無嚴寒,下無酷暑,降水均勻,基本上沒有旱澇災害,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十分有力,法國的地形平坦,平原和丘陵占全國面積的4/5北部的巴黎盆地成為法國的小麥的主要產(chǎn)區(qū),法國也成為歐洲最大的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國。法國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具有便利的灌溉條件,河流匯總多,水量豐富,季節(jié)變化小。這些都能通過學生的知識擴展得到。

  法國的另外一種氣候――地中海氣候,教材自始至終都沒有提到地中海氣候類型,地中海的沿岸地區(qū),夏季氣溫高,降水少,植物生長旺盛。在此有必要讓學生再次記憶地中海氣候的特點,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雨熱不同期。在了解氣候類型的基礎上再看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種植,可以給學生出示幾幅圖片,進而了解法國的葡萄酒。

  法國的資源豐富,煤鐵儲藏量大,汽車飛機制造讓學生了解,法國的核電居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法國的旅游業(yè)發(fā)達,旅游資源豐富,了解法國的旅游資源。

  法國法展農(nóng)業(yè)的優(yōu)越自然條件?找出巴黎盆地和中央高原,歸納法國地勢的基本特征。

  找出法國的氣候類型,以及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

  介紹法國的旅游業(yè)

  7、課堂檢測

  法國的輪廓形狀——

  法國的氣候——和————哥具有什么特點?

  法國的首都————坐落在————河畔。

  法國的地勢特點——

  法國有那些旅游資源?

  從什么地方反映法國是一個文化大國河旅游大國?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7

  一、學習和導學目標

  1、知識積累與疏導:知道地球表面的海陸變遷和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了解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

  2、技能掌握與指導:運用地圖說明大陸漂移、板塊運動的基本觀點和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guī)律。

  3、智能提高與訓導:通過教材的組圖和資料補充,從中領悟到科學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4、情意修煉與開導:通過課堂活動,用實例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探究興趣。

  5、觀念確認與引導:通過了解大陸漂移——板塊運動學說的發(fā)展過程,使學生得到一次科學史教育及科學興趣、科學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

  二、學程與導程活動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收集有關海陸變遷的資料。

 。ㄒ唬﹦(chuàng)設場景引出問題用南通由海成陸的實例引出問題。(從當?shù)赜珊3申懙膶嵗鰡栴},不僅使學生感到好奇,也為今后平原的形成和鄉(xiāng)土地理埋下伏筆。學生通過思考產(chǎn)生疑問,進而引出“滄海桑田”海陸變遷的話題。這就形成了教學的問題場。)

 。ǘ╅喿x教材自主學習

  1、“滄海桑田”原為什么意思?原意為海陸的變更,后人用此成語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2、學生活動1:看教材圖3、9——圖3、11分別反映了哪些地理現(xiàn)象?從閱讀材料和圖3、11魏格納與大陸漂移說的故事中,我們得到了什么啟示?對學生的科學史和科學觀教育及科學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yǎng),應在教學中給予充重視。

  (圖表及文字材料是教學資源,也是教學媒體。利用好這些資源進行教學活動,這是教學情景場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ㄈ┖献鲗W習加深理解地球上的海陸輪廓是怎么形成的?

  學生活動2:參考教材和課外知識分小組討論,找出(1)科學依據(jù)(2)科學理論,用自己的語言敘述。(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了解海陸變遷的發(fā)現(xiàn)過程,從中領悟到科學的探究思路和方法。認識科學成果的形成是科學家們不斷進行科學探究的結果,形成教學問題場與教學情景場的疊加)

 。ㄋ模┛磮D釋文形成概念

  學生活動3:看圖3、12——圖3、13說出六大板塊的分布、板塊運動、山系及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guī)律和一些地形的成因

 。ń處熯M一步引導,深化教學情景,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教學的情境場。這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展現(xiàn)自己能力的機會,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能力得到強化,形成個體意境場,這為下面的探究活動創(chuàng)設了因人而宜的個體意向,形成了個體意向場。)

  四、筆記與板書提綱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8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了解兩極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2、了解兩極地區(qū)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

  3、理解兩極地區(qū)開展科學考察和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二)能力目標:

  1、學會在以兩極地區(qū)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2、能根據(jù)兩極的氣溫比較圖比較兩地自然環(huán)境的差異

 。ㄈ┣楦心繕耍

  感受科學家勇攀科學高峰的精神,增強保護兩極地區(qū)環(huán)境的意識,認識人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性

  重點、難點 兩極地區(qū)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在以極點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學思路 根據(jù)教材內容,本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基礎知識:兩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和包括的范圍,以及兩極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第二部分介紹兩極地區(qū)主要的自然資源;第三部分由于人類的到來必然對兩極地區(qū)造成破壞,因此要保護極地地區(qū)。

  教學過程

  展示“南極考察圖片”,提問:“誰能告訴老師這是什么地方?你們想不想去?”

  情境創(chuàng)設 假如你是一位將要赴兩極地區(qū)進行考察的科學家,你需要了解有關極地地區(qū)的哪些問題呢?

  學生分組討論回答 將全班每四個人分成一組,討論派代表回答,回答最好的一組給予鼓勵。

  教師講述 首先需要對兩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及自然環(huán)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展示圖片 北極地區(qū)和南極地區(qū)(去掉極點)

  學生活動 學生試著自己判斷哪一幅是南(北)極地區(qū);并且討論歸納其不同特點:北極地區(qū)主要是海洋,周圍被大陸所包圍;南極地區(qū)主要是大陸,周圍被海洋所包圍。

  學生活動 在老師帶領下,在北極地區(qū)圖上找出北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和北極地區(qū)所包括的范圍(注意: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地圖跟平時所看到的不一樣,這幅地圖是從極點上空來看的,它有弧線和射線,弧線代表緯線,射線代表經(jīng)線)

  板書 1、北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及范圍

  教師小結 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極地區(qū),是指北緯66.5度以北的廣大區(qū)域,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

  教師提問 在圖上,北極地區(qū)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北極點,它的時間如何?在這一點上每個方向都指向哪里?

  學生分組討論這兩個問題

  板書 2、北極點

  教師提示 在同一經(jīng)線上地方時相等,那么在經(jīng)線相交的地方,時間該如何來計算呢?

  學生思考 略

  情感教育 在這種情況下,在極地工作的各國考察隊員保留各自國家的地方時間,遇到外國人時一般不問:“現(xiàn)在幾點了?”一位美國考察隊員曾這樣描述他們在極點舉行壘球比賽的.情形:“那只小小的壘球一會兒從今天飛到了昨天,一會兒又從昨天飛回今天。

  繼續(xù)提問 那么在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哪里呢?

  活動 教師給每桌同學發(fā)一個地球儀,兩人合作,假設一人在北極點,一人在北極點附近的任一地方,教師提示:經(jīng)線連接南北兩極,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由學生討論回答,并說出理由(在北極點,每個方向都指向南方)

  引申 任取兩點,建方向坐標來辨別方向

  承接 研究了北極地區(qū),那么南極地區(qū)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板書 3、南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及范圍

  學生活動 南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及所包括的范圍

  教師小結 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極地區(qū),是指南緯66.5度以南的廣大區(qū)域,包括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海洋。

  引申 思考:如果建一座房屋它的四面都朝南,應建在何地?(南極點)

  提問 對于南極,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學生分組討論

  板書 4、南極的別稱“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風庫”

  教師講述 在七大洲當中,南極洲的平均海拔是最高的,約2410米,在地圖上大家可以看出,在南極大陸上,它的顏色是白色的,是由冰雪所覆蓋的,冰層的厚度就有20xx米左右,因此南極地區(qū)有“冰雪高原”之稱,南極地區(qū)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區(qū)。

  教師提問 在這么寒冷的地區(qū),什么樣的自然景觀最顯著呢?

  學生看書回答 略(冰山,錄象—冰山的形成或材料中南極冰山的形成)

  小型討論 冰山的作用

  教師講述 除了嚴寒之外,南極地區(qū)還被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

  提問 為什么南極地區(qū)會被稱為“白色沙漠”呢?它與我們平時所提到的沙漠如撒哈拉沙漠有什么相同之處嗎?

  學生思考 略

  教師小結 主要原因是南極地區(qū)降水非常少,大部分地區(qū)的年降水量為55mm,最少的地方不足5mm,與撒哈拉沙漠地區(qū)差不多。

  但由于南極地區(qū)非常寒冷,降水以固態(tài)形式為主,氣溫低不易融化,所以結成厚厚的冰層。

  承接 大家知道嗎?如果把一條繡跡斑斑的鐵鏈放在南極的風口,不到一小時,它就锃亮如新,這說明什么呢?(因此南極又是一個巨大的風庫)

  繼續(xù)提問 南極地區(qū)的“風庫”又是如何得來的呢?

  錄象或材料 南極的大風

  教師講述 南極地區(qū)風速為17—18m/s,最大風速可達100m/s,而我們平時所說的12級臺風,風速也只達32.6m/s。

  過渡 北極地區(qū)的寒冷和風速都不及南極地區(qū)。

  關于北極地區(qū)的寒冷和風速 由學生自己看書,概括回答

  過渡 在冰天雪地的兩極地區(qū),我們不能忽視生命的存在,學生分組討論,分別表演南(北)極去,可能遇到的“主人”。

  過渡 兩極地區(qū)氣候非常惡劣,那么人們?yōu)槭裁匆O地地區(qū)呢?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現(xiàn)在的目的又是什么?

  板書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學生思考回答 略(自然探險—科學考察)

  教師講述 南極地區(qū)主要是陸地,各個考察國家都在極地建了考察站,中國也不另外,在南極地區(qū)建了兩個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由同學在圖上找出來,并要求學生進一步判別中山站在長城站的什么方向)

  學生在圖上找出這兩個站(這兩個站的緯度位置不一樣,中山站在極圈以內,會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而長城站則不然)

  板書 1、南極建站的時間

  學生思考 為什么我國兩個建站時間都是2月份。

  板書 2、兩極的自然資源

  教師講述 我們把南極地區(qū)稱為科學考察的寶地,是因為南極是一個自然資源的“大倉庫”,那么南極地區(qū)到底有哪些自然資源呢?

  學生思考回答 略]

  教師小結 南極地區(qū)的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礦產(chǎn)(點擊圖片:南極地區(qū),由學生找出有哪些礦產(chǎn)資源,并思考南極為何有煤存在),它的地上儲存著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它的沿岸棲息著無數(shù)的海洋生物,還有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這些古老的自然環(huán)境埋藏在厚厚的冰層以下,那么如何知曉呢?

  展示圖片10.6南極科學考察示意(這幅圖可由學生試著描述)

  教師講述 北極地區(qū)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在科學研究和考察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隨著北極地區(qū)的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的進一步發(fā)現(xiàn)和開采,人類對北極地區(qū)的科學研究和考察也越來越頻繁。

  過渡極地地區(qū)由于科學家和開發(fā)者的到來必然會打破這里的寂靜,極地地區(qū)應該如何開發(fā)、利用,科學家在考察時應該注意什么問題,人們應該怎樣對待這片潔凈的土地?

  板書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展示圖片 南極鯨SOS

  提問 這則報道說明了什么問題?

  學生思考回答 略

  板書 1、南極生態(tài)遭到破壞

  教師小結 這說明極地地區(qū)面臨生態(tài)危機,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一些國家假借科學研究的名義而發(fā)展本國的經(jīng)濟。

  教師講述 大家知道目前關于南極地區(qū),國際上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是什么?

  學生討論回答 南極臭氧層空洞

  教師補充 最近在南極冰層里出現(xiàn)了空氣污染的顆粒

  提問 如何保護最后一片凈土?

  板書 2、采取措施

  學生討論回答 一是簽定條約,進行國際間合作,和平利用,共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二是加強個人的環(huán)保行為。

  板書設計

  一、 冰雪覆蓋的地區(qū)

  1、北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及范圍

  2、北極點

  3、南極地區(qū)的緯度位置及范圍

  4、南極的別稱“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風庫”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1、 南極建站的時間

  2、 兩極的自然資源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 南極生態(tài)遭到破壞

  2、 采取措施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地球的形狀、大小。

  (2)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jīng)線和緯線的特征。

  過程與方法:

  (1)提出證據(jù)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與大小的認識過程,知道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夫窮盡的,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類生產(chǎn)和生活的重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學習的態(tài)度和探求科學奧秘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知道地球儀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軸、兩極、本初子午線和赤道,知道經(jīng)線和緯線的特征。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晴朗的白天,我們能夠看到太陽像一個火紅的圓球;在十五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圓盤。那么,我們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樣的?

 。ò鍟┑厍虻男螤、大小

  二、展示目標

  即教學目標中知道與技能目標

  三、自學引導及點撥

  1、地球的形狀

 。ㄕ故緢D片)觀看教材地球衛(wèi)星照片

  (提問)地球是什么形狀?

  (引導)地球是一個球體,在今天看來已經(jīng)是再簡單不過的問題,

  在古代卻是一個難解的謎。人們對地球的認識,卻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ㄒ龑W生觀察教材提供的圖片“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學生討論學習,小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ㄖ庇X→邏輯推測→實踐證明→新“眼”目睹)

  (提問)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根據(jù)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說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狀的事例嗎?

  A、(可能出現(xiàn)的事例):站在海邊,搖望遠處駛來船只,總是先看到桅桿,再看見船身,而目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

  B、(事例2)發(fā)生月食偏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

  C、還有地球儀和麥哲倫的環(huán)球航行。

  (提問)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證明地球是球形的?

 。ㄐ〗M同學可以充分的討論,教師啟發(fā)、解釋。)

 。ǹ偨Y)準確反映地球形狀科學證明是地球衛(wèi)星照片。

  (討論)從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ǹ偨Y)任何一個真理的發(fā)現(xiàn)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甚至以生命為代價。

  板書:2、地球的大小

  (承轉)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不僅認識了地球的形狀,而且精確的測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ㄕ故緢D片)地球的大小

  (學生活動)讓學生讀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地球周長約4萬千米。

 。ㄖv解)精確測量表明,從地心到北極的半徑為6357千米,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赤道半徑的長度比北極半徑的長度多21千米。實際上這些差別同巨大的地球來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縮小到地球儀那樣大小,這個差別就看不出來了,我們通常用平均半徑來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書)二、地球的模型——地球儀

  (展示)地球儀

 。ㄌ釂枺1、地球儀與地球真實的原貌有什么區(qū)別?2、地球儀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l(fā)學生積極回答)

  (講述)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再繼續(xù)總結補充地球儀的特點。

  地球儀是地球縮小的模型。

  在地球儀上,人們用不同的顏色、符號和文字來表示陸地、海洋、山脈、河湖、國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狀及名稱等。

  地球儀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實際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確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經(jīng)緯網(wǎng)和經(jīng)緯度。

  地球儀上還有一個能使地球模型轉動的地軸,而這個地軸在地球上卻沒有。

  四、提出問題,探索解決

  結合自己的地球儀觀察思考,同學先小組交流,推薦發(fā)言人回答下列問題:

  緯線和緯度

  1、緯線有什么特點,想想緯線可以有多少條?

  2、緯度以哪條緯線為起點,標度范圍是多少?不同緯線的長度是否相等?

  3、如何區(qū)分南緯與北緯?如何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南緯和北緯?緯度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有什么特點?

  4、低、中、高緯度是如何劃分的?

  5、緯度值的緯線有什么特征?該值出現(xiàn)在哪個地區(qū)?

  6、南北半球是怎么劃分的?北緯是否都在北半球?南緯是否都在南半球?

  7、你知道赤道紀念碑建在哪嗎?為什么要建在這個位置?

  經(jīng)線和經(jīng)度

  1、經(jīng)線有什么特點,想想經(jīng)線可以有多少條?

  2、經(jīng)度以哪條經(jīng)線為起點,標度范圍是多少?不同經(jīng)線的長度是否相等?

  3、如何區(qū)分東經(jīng)與西經(jīng)?如何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東經(jīng)和西經(jīng)?經(jīng)度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有什么特點?

  4、東經(jīng)180度與西經(jīng)180度經(jīng)線有什么特點?

  5、東西半球是怎么劃分的?東經(jīng)是否都在東半球?西經(jīng)是否都在西半球?

  6、每兩條相對的經(jīng)線所組成的經(jīng)線圈都能把地球平均分成左右兩個半球嗎?為什么不采用0度與180度經(jīng)線所組成的經(jīng)線圈劃分東西半球?

  7、你知道什么是本初子午線嗎?地球上真實的本初子午線在哪?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0

  教學目標

  1、掌握南亞的范圍,理解“南亞次大陸”與“南亞”的區(qū)別;能在地圖上填出南亞的主要國家和主要的城市。

  2、通過讀圖知道南亞的位置,在圖上能夠找出主要半島、島嶼及臨海。

  3、知道南亞是人類古代文明中心之一和南亞地區(qū)的宗教。

  4、掌握南亞三大地形區(qū)的分布和兩大河流的概況,并能在圖上填繪。

  5、根據(jù)南亞一年中風向的變化圖,理解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成因,能夠根據(jù)柱曲圖分析特點及其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生活的影響。

  教學建議

  關于南亞“概述”的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講了三個問題。突出南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特征。從自然條件對農(nóng)業(yè)的影響上,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

  首先教材從《西游記》的故事入手,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課堂讀圖練習,了解南亞國家的組成、相對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悠久的歷史”一段,使學生了解本區(qū)有悠久的歷史、曾受長期的殖民統(tǒng)治,為了解南亞的語言、人種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現(xiàn)狀作一個鋪墊。了解南亞宗教組成的復雜性及恒河對印度教徒的重要性。

  “三大地形區(qū)和兩大河流”是本節(jié))的重點之一。文章用簡單的概括,點明了南亞的地形與河流特征,應讓學生掌握三大地形區(qū)的位置、主要特征,兩大河流的位置、源地、流向和歸宿,了解南亞次大陸的概念。

  “熱帶季風氣候與農(nóng)業(yè)”是南亞的又一重點。課文以孟買為例,從氣溫和降水量兩方面說明南亞季風氣候的特征,并通過南亞1月和7月的風向變化示意圖講解南亞季風氣候成因,說明了位置對氣候的影響,同時講解熱帶季風氣候為當?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的危害及人類采取的應對措施。課文同時還指出南亞作為一個廣大的地理單元,各地降水情況有很大的差異,還有其它的氣候類型。

  關于南亞“概述”的教法建議

  由于學生已經(jīng)學習過兩節(jié)區(qū)域地理內容,可以利用一般的分析區(qū)域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從地理位置、自然條件到人地關系,步步深入地研究。在學生了解一個區(qū)域的基本特征后,落腳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學習方法可以采用討論法或指導作業(yè)方式;對于學生難以理解的季風氣候的成因,可以用電腦動畫解決;同時為了引起學生學習興趣,應提供大量的景觀圖片,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

  南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有其獨特之處。教學中應充分利用課本的插圖,培養(yǎng)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突出當?shù)厝祟惻c環(huán)境的關系。

  本節(jié)課的引入可從放映《西游記》片段入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自然的想從知其一到想知其二,接著引入南亞的宗教。對于南亞的歷史發(fā)展,從地理角度側重于當?shù)氐恼Z言、人種構成,進而為后面了解印度的經(jīng)濟發(fā)展特點打下基礎。建議采取談話法。

  利用《南亞的國家和地區(qū)圖》,用講解法與讀圖分析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區(qū)域圖的能力。

  對于南亞的地形與河流,建議采用指導—作業(yè)方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閱讀《南亞分層設色地形圖》或動畫演示進行講解、總結歸納地形特征。

  對于“熱帶季風氣候與農(nóng)業(yè)”部分,建議將講解法與討論法結合,突破重點和難點,教會學生分析氣候類型與特點的方法,并對氣候與人類的關系有較為深刻的認識;

  注意:南亞自然地理特征獨特性,是因為位置的獨特性。喜馬拉雅山的作用具有兩方面:對冷空氣的阻擋,形成廣泛的熱帶氣候;對濕熱空氣的阻擋,形成了大量的.地形雨。由于南亞地理位置,形成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只需要通過讀圖使學生了解季風氣候的表現(xiàn)和特征就可以了,不要增加深度。

  關于“概述”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重點】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關系

  【教學疑點】南亞與南亞次大陸

  【教學工具】南亞地形圖,南亞景觀圖片,南亞政區(qū)圖

  【教學過程】

 。ㄒ耄┩瑢W們最熟悉的中國神話小說是哪一部?(西游記)它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jīng)的經(jīng)過)為什么叫西天?(因為他們從西安出發(fā)一直西行,到天竺即現(xiàn)在的南亞一帶去)他們取什么經(jīng)?為什么到哪里去取經(jīng)?(佛經(jīng),因為那里是佛教的發(fā)源地)南亞是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地區(q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ò鍟┑谑 南亞

  第一節(jié) 概述

 。ò鍟┮、悠久的歷史

  (提問)歷史課學過有關本地區(qū)的內容嗎?你知道本地區(qū)大多數(shù)國家第二種語言是什么嗎?

 。▽W生讀書回答)

  (提問)閱讀下面材料,你認為導致沖突的原因是什么?(宗教、領土之爭)

 。ㄖv解)該地區(qū)宗教復雜。是印度教與佛教的發(fā)源地。印度教的圣地是哪里?(恒河沐浴的景觀圖片)

  (承轉)南亞到底指哪里?有哪些國家呢?

 。ò鍟┒、南亞的范圍

 。ㄌ釂枺⿲W生讀圖(南亞范圍圖)回答

  南亞有多少國家?哪些是內陸國、臨海國、島國?

  找到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和地區(qū)(教師引到我國與克什米爾地區(qū)相鄰,克什米爾分屬于印巴兩國,其內容可以適當補充)。

 。▽W生活動)在空白圖上填出主要國家及首都名稱

  南亞大部分在什么緯度之間?(南亞大致位于10°—30°N之間,絕大部分地區(qū)以熱帶氣候為主)。

  南亞大體在什么山脈與什么大洋之間?(位于喜馬拉雅山與印度洋之間—“背山面!保

  我們有時將本區(qū)稱作“南亞次大陸”,它與南亞有何區(qū)別于聯(lián)系?你知道為什么這樣稱呼嗎?(“南亞次大陸”指南亞的大陸部分包括六個國家,由于世界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在本區(qū)的北部,好像將本區(qū)從亞洲各離開了)

 。ǔ修D)南亞的北部是山脈,其它地區(qū)地形如何?引導學生讀南亞地形圖,提問:

  1、南亞地形可分為哪三個主要部分?

  2、南亞的中部有何特點,是由哪兩條大河沖積而成?這兩條大河的發(fā)源地和河口各在哪里?

  學生讀圖回答,教師補充講解個地形區(qū)的特征

 。ò鍟┤、三大地形區(qū)與兩大河流

  1、三山:

  北部———高大狹長的喜馬拉雅山

  中部———廣闊的恒河平原

  南部———起伏和緩的德干高原

  2、兩河:

  發(fā)源地

  流經(jīng)地區(qū)特征

  流經(jīng)主要國家

  注入海洋

  恒河

  喜馬拉雅山區(qū)

  廣闊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

  印度、孟加拉國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1

  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總一第課時)

  我們身邊的地理知識

  預習目標:

  1、了解我們生活的地理環(huán)境中存在的地理問題。

  2、知道在日常生活、經(jīng)濟建設、社會文化等方面離不開道理知識。

  預習重點:

  地理與日常生活、生產(chǎn)建設的關系

  預習任務:

  1、從日常生活出發(fā),提出地理知識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

  2、列舉一些人類的生產(chǎn)活動受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

  3、歸納各地風土人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預習珍斷

  一、選擇:

  1、下列體育活動與開展地區(qū)的組合正確的`是:

  A沖浪內陸地區(qū)

  B冬季運動會廣州

  C登山運動平原地區(qū)

  D滑雪運動東北地區(qū)

  2、下列農(nóng)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麥

  C、玉米

  D、大豆

  二、綜合題

  學校所在地和你的家鄉(xiāng)群眾最喜歡的體育活動是什么?與當?shù)氐牡览憝h(huán)境有什么關系?

  預習質疑

  探討如何解開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學科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總二第課時)

  第二課時

  預習目標:

  調查家鄉(xiāng)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主要農(nóng)作物的種類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

  預習重點:

  農(nóng)作物生長需要的條件

  預習任務:

  調查訪問收集有關農(nóng)作物生長的條件

  預習診斷:

  小麥、玉米等需要熱量、水、肥沃土壤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2

  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教師提問:

  1、地球的形狀是什么?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

  3、什么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qū)別。

  導入新課,教師講述: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狀況。上節(jié)課請大家回家制作一個簡易的地球儀,請大家拿出來,并在小組中交流展示。

  學生活動在小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儀。

  教師活動:選出兩到三個制作較好的地球儀并向全班展示,隨后進行鼓勵性評價,并拿出教具──地球儀。

  教師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很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jīng)線,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jīng)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jīng)線

  教師活動:(展示經(jīng)緯儀)在經(jīng)緯儀上指示緯線但不說出定義,請同學們概括什么是緯線。

  學生概括,教師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

  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準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2、請同學們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儀上,用彩色水筆畫出兩到三條緯線。教師到各小組巡視,輔導同學。

  (評價活動結果)

  教師提問: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展示經(jīng)緯儀并提示:緯線的形狀、長度的變化規(guī)律、指示方向等)

  學生思考并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劬暰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最大的緯線──赤道,并觀察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經(jīng)線,經(jīng)線有什么特點,經(jīng)線和緯線有什么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jīng)線;

  2、在自制的模型上畫出兩條經(jīng)線。學生與教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jīng)線。

  教師引導:與緯線相比,經(jīng)線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回答。

  板書:2、經(jīng)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诿織l經(jīng)線都是半個圓

 、劢(jīng)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jīng)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后,請問同學們:在你們自制的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jīng)緯線(無數(shù)條),為了區(qū)別這些經(jīng)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sh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jīng)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jīng)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教師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么0°緯線在哪里,它經(jīng)常被人們叫做什么名字?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并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認識的赤道。

  教師活動:展示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或。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儀上標示出基多市。

  教師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始的,其度數(shù)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最大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學生觀察地球儀或課本第5頁,圖1、7并回答。

  教師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最大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fā)現(xiàn)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么怎樣區(qū)分兩條度數(shù)相同的緯線呢?

 。▽W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uth”的開頭字母。

  學生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30°N、30°S的緯線,同桌之間一方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方讀出或寫出該緯線的緯度(強調緯度的正確寫法)。

  教師引導提問:如果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

 。▽W生思考并回答)

  教師小結:同學們真聰明,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一致。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學生活動:教師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根據(jù)卡片上注明的緯度,按規(guī)律站成一排(教師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協(xié)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后,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3

  教學目標

  了解亞洲的地理位置,明確亞洲的范圍。

  分析亞洲的經(jīng)濟發(fā)展狀況及人口

  教學重難點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jù)。

  2.亞洲的地理位置。

  教學過程

  一、位置和范圍。

  展示亞洲的范圍及分區(qū)

  學生活動:(1)總結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線和主要分區(qū)。

  總結講述:亞洲跨三帶,臨三洋和二洲,與北美洲隔白令海峽相望,主要位于北溫帶。共分為6個分區(qū),我們中國位于東亞。

  展示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圖和亞洲地形剖面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亞洲主要的地形區(qū),總結亞洲的地勢特征。

  (2)找出亞洲主要的河流,根據(jù)其流向分析特征。

  總結: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懸殊。

  2、河流特征:發(fā)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流向海洋。長江、瀾滄江等流入太平洋;葉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陸地最低點: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貝加爾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風氣候區(qū)

  展示亞洲氣候類型圖。

  學生活動:找出亞洲主要的氣候類型,總結亞洲氣候特征。

  總結:1、氣候復雜多樣。缺水溫帶海洋性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

  2、季風氣候顯著。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3、大陸性氣候強。面積最大的是溫帶大陸性氣候。

  展示季風氣候示意圖

  學生活動:找出冬季風和夏季風的發(fā)源地,分析其風向和性質。

  總結列表:

  項目發(fā)源地風向性質

  冬季風高緯度內陸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風低緯度海洋偏南溫暖濕潤

  補充:季風區(qū)的范圍和夏季風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風的影響。

  播放洪澇災害的視頻

  學生活動:根據(jù)課本資料,分析季風氣候對于我們生活的影響。

  總結:1、有利影響:帶來豐沛的降水,雨熱同期,有利于農(nóng)業(yè)發(fā)展。

  2、降水不穩(wěn)定,容易引發(fā)旱澇災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長和數(shù)量柱狀圖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柱狀圖。

  學生活動:(1)找出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有幾個在亞洲,在亞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長最快的',分析亞洲人口特征。

  總結:1、亞洲有6個國家人口超過一億,東亞有中國和日本,南亞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東南亞有印度尼西亞。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亞洲,增長最快的是非洲,亞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長快。

  展示亞洲人口分布圖

  分析:回憶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亞洲人口分布規(guī)律,根據(jù)各地的自然條件分析其原因。

  總結:亞洲東部,東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長造成的住房緊張,就業(yè)困難等圖片

  講解:亞洲人口多,增長快,給資源和環(huán)境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阻礙了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

  四、經(jīng)濟發(fā)展的差異

  展示亞洲部分國家人均國民生產(chǎn)總值圖

  學生活動:做課本14頁讀圖題。

  分析:亞洲各國經(jīng)濟發(fā)展差異巨大,日本是唯一的發(fā)達國家,中國是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沙特依靠豐富的石油發(fā)展很快,新加坡和韓國發(fā)展成新興的工業(yè)國。

  展示新加坡示意圖。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點,總結其發(fā)展經(jīng)濟是怎樣因地制宜的。

  總結:新加坡位于馬六甲海峽中,地理位置優(yōu)越,他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大力發(fā)展航運和旅游,利用中東的石油發(fā)展煉油業(yè),成為發(fā)展很快的國家。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4

  地形和河流(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

  1初步認識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說明依據(jù);

  2能結合地圖描述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范圍。

  能力目標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解剖面圖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學會總結歸納亞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2理解河流分布與地形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我們所居住的大洲——亞洲的良好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參與觀察,分析,討論,競賽,辯論等課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1亞洲的.位置特點;

  2亞洲地形與河流分布的關系。

  教學準備

  資料圖片,幻燈片,投影片

  教學過程:

  師生活動教學提示與建議

  導入:點出上學期從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來研究問題。這個學期以大洲為研究對象,去研究某一個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狀況。

  通過一系列提問,讓學生回答,引出亞洲。

  (展示“東西兩半球圖”)

  復習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和位置

  師:要認識一個大洲,首先要明確它的位置。觀察一下亞洲位于東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個半球?

  小結:亞洲主要位于東半球和北半球,這是它的緯度位置。

  完成P3活動一(1)(2)

  引導:了解一個地區(qū)的位置還要了解其海陸位置。觀察亞洲周圍的大洋,各位于亞洲的方位。亞洲周圍的大洲,各位于亞洲的方位。

  學生看圖回答。

  小結:這樣我們就明確了亞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5

  教學目標: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確印度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長的特點,理解印度人口與資源、環(huán)境及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加強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讀圖說明一個國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讓學生學會運用文字、數(shù)據(jù)、地圖等資料,說明地理事物的特點或原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豐富學生學習地理的成功體驗,激發(fā)形成對地理事物進行分析、探究的興趣;

  2.在學習中形成正確的環(huán)境觀和人口觀;

  3.進一步形成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印度的人口問題。

  2.熱帶季風氣候與農(nóng)業(yè)。

  3.印度的糧食問題。

  4.印度工業(yè)發(fā)展的基本情況。

  教學難點:

  1.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與成因。

  2.工業(yè)的發(fā)展與自然條件的關系。

  教學過程

  1.多媒體課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電影,并提問:該片反映的是哪個國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們就學習我們的鄰邦——印度。

  2.設問方式引入:《西游記》同學們都看過,唐僧要去西天取經(jīng),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現(xiàn)在的印度。印度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今天咱們也去取一回經(jīng)。

  3.課件展示:圖7.34“印度的地形”,明確印度的方位、鄰國,找出喜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說說印度地形分布的特點。

  4.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課件展示P34的閱讀材料:世界文明古國——印度)。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為三大地形區(qū):北部為喜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恒河平原,南部為德干高原。

  5.課件展示:圖7.35“印度人口的增長”,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經(jīng)超過多少億?

  ②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多少倍?

 、蹚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凈增人口數(shù)的變化趨勢如何?

  6.學生討論,教師總結。

  目前印度總人口已經(jīng)超過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3倍,從1951年開始,每間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長數(shù)是越來越多。讀圖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是:人口增長速度過快。

  7.學生朗讀P36頁的一段文字資料,并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①說說你對印度未來人口趨勢的看法。

 、诒姸嗟娜丝趯Y源、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壓力。

  8.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結論。

 、購奈淖仲Y料中可以看出,20世紀70年代印度政府開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由于印度廣大農(nóng)村的傳統(tǒng)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凈增量會越來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紀中葉,印度總人口將會超過中國,而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谡n件展示:圖表7.1“印度部分資源、產(chǎn)品的總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從表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印度的資源總量和產(chǎn)品總量都相當豐富,但是由于人口眾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占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chǎn)量和鋼產(chǎn)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huán)境以及經(jīng)濟的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9.課件展示:圖6.10“亞洲的氣候”和圖7.38“孟買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種氣候類型為主,其氣候特點是什么?

  10.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印度大部分地區(qū)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以孟買為例,可以看出熱帶季風氣候的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特別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為什么印度的降水會有旱季、雨季的差別呢?

  11.課件展示:圖7.39“南亞1月風向”和圖7.40“南亞7月風向”,并思考:

 、儆《扔昙竞秃导镜氖⑿酗L向有何差別?

  ②西南風的幾種變化情況,并填表。

  12.學生討論,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的地理教案12-06

七年級地理教案11-05

七年級下冊地理教案06-08

七年級地理教案《法國》08-19

初中七年級地理教案12-23

【熱】七年級地理教案12-12

七年級地理教案【推薦】12-14

七年級地理人教版教案01-01

七年級地理下冊教案11-17

七年級地理教案【熱】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