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歷史《商鞅變法》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jù),有著重要的地位。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上冊歷史《商鞅變法》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識記戰(zhàn)國時期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標志、商鞅變法開始變法的時間和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商鞅變法的原因和意義。
重點:
商鞅變法的內(nèi)容商鞅變法的評價
難點:
改革與保守派的觀點分歧變法的某些措施含義及作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看教材38頁的簡表,分析秦國在戰(zhàn)國前期的形勢,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國卻強大起來,并通過一系列戰(zhàn)爭滅掉了六國,完成了國家的統(tǒng)一。那么,秦國是怎樣走向強國之路的呢?——商鞅變法(這是一條主要途徑)
二、教學過程
。ㄒ唬、秦孝公求賢(為什么要實行變法?)
1、原因
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社會原因):鐵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廣(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主要標志)。秦國相對落后(自身原因):會盟都不讓參加,魏國侵略卻無力還擊。
2、辦法
改革內(nèi)政,變法圖強,發(fā)布求賢令。(秦孝公深感落后就要挨打),商鞅來到秦國。理解“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茍可以利民,不循其禮!
。ǘ┥眺敝鞒肿兎
1、時間: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內(nèi)容:
經(jīng)濟上:改革土地制度——廢除“井田制”、實行土地私有;重農(nóng)抑商——獎罰分明。
政治上:獎勵軍功——論功行賞,不論貴賤;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強化國家管理,設31縣;嚴明法令——實行連坐法。
4、變法的影響:觸犯了貴族利益——商鞅被車裂處死。取得成效——連婦女兒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ㄈ┣貒淖兓
1、性質(zhì):是戰(zhàn)國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2、成果:廢除舊制度,建立新制度;秦軍的戰(zhàn)斗力大大提高;社會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
3、興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
。ㄋ模┬〗Y
秦國是怎樣走上強國之路的呢?
前期勢弱——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商鞅主持變法——取得顯著成果(強大)
思考:商鞅變法成功的原因?
(五)板書設計
1、秦國為什么要實行變法?
2、變法前期秦孝公采取怎樣的辦法?
社會進步(社會):鐵器、牛耕(標志)改革內(nèi)政、變法圖強、發(fā)布求賢令(商鞅)
秦國落后(自身):鄙視、挨打
3、商鞅變法的具體內(nèi)容?
4、變法產(chǎn)生怎樣的社會影響(見小字部分)?
經(jīng)濟:改革土地制度—廢除井田制觸犯貴族的利益——商鞅被車裂處死。重農(nóng)抑商—獎罰分明取得成效——婦女兒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政治:獎勵軍功—論功行賞、不論貴賤。遷都咸陽,推行縣制—強化國家管理。嚴明法令——實行連坐法。
5、變法取得怎樣的成果?
6、變法成功與否?
。ㄐ再|(zhì):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分析秦孝公變法的目的—變法圖強,建立了新制度,軍隊戰(zhàn)斗力提高,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實現(xiàn)沒有?結論——是一次成功的興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鄭國渠改革。
【七年級上冊歷史《商鞅變法》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上冊歷史《商鞅變法》教案(3篇)11-20
七年級上冊歷史《商鞅變法》教案2篇11-21
七年級上冊歷史《商鞅變法》教案3篇11-19
七年級歷史商鞅變法教案08-25
商鞅變法讀后感04-29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08-18
七年級上冊歷史《遠古的傳說》教案08-26
七年級上冊人教版歷史教案01-31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