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小學語文教案匯編五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學習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jié)。
預設目標
1、掌握生字、新詞
2、了解《三國演義》及諸葛亮這一光輝人物形象。
3、理清故事脈絡。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生字、新詞
2、感受諸葛亮的勇氣和智慧。
教學準備
重溫《三國演義》
教學預案
一、激情導趣
生活就像是一首歌,欣賞歌就像是欣賞生活。同學們,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支歌?吧……?
(師生共同欣賞《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
一支歌把我們帶入了一段歷史……,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一支什么歌嗎?
二、新授
(一)解題、閱讀定向
1、哪位同學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國演義》這本書?
教師小結:《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品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的興衰歷程,塑造了一系列生動鮮明的人物形象,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人民生活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著作除本書外,他還與施耐庵合寫了《水滸傳》。
2、在《三國演義》眾多的人物之中,你們最喜歡誰?喜歡他的什么特征?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表現(xiàn)諸葛亮超人智慧的精彩篇章,即選自《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的《空城計》。請同學們打開課本!坝嫛笔鞘裁匆馑?
“三十六計”你知道哪些?
學生紛紛回答:苦肉計、調虎離山、金蟬脫殼。
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第三十二計——空城計。它是一種怎樣的策略呢?學完課文,你們將會明白。
(二)檢查預習
1、大家都預習好課文了嗎?在預習中,你有沒有碰到不理解的詞句?
2、分角色朗讀課文,要求在朗讀過程中要讀準字音,注意節(jié)奏,同時注意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3、大家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嗎?請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教師提醒方法:誰?干什么?怎么樣?)
(三)快速瀏覽全文,整理故事情節(jié)
事情的開端、起因是什么?
——兵臨城下!胺鋼矶鴣怼闭f明司馬懿兵馬很多。(體味“蜂擁”一詞好在哪里)
發(fā)展:臨危之際,諸葛亮開始使用妙計。
高潮是什么?
板書:
。ㄒ唬╅_端司馬懿兵臨西城
(二)發(fā)展諸葛亮臨危施計
。ㄈ└叱彼抉R懿中計
(四)結局諸葛亮釋計
教師:文章引人入勝,不僅因為情節(jié)吸引人,還因為人物形象生動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1、探究空城計成功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準確地復述故事的內(nèi)容。
預設目標
1、能通過細節(jié)描寫體驗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對小說中的人物事件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2、重視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注重感悟,開拓其思維,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積極思索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獻身祖國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理解細節(jié)描寫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學準備
了解《三國演義》
教學預案
一、復習導入
二、分析故事情節(jié)
(1)如何去分析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呢?通常我們從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入手。小說的情節(jié)一般可以分為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本文雖是長篇節(jié)選,但是情節(jié)依然清晰完整。下面請大家根據(jù)情節(jié),把課文分作四個層次。(學生劃分課文層次。)
(2)課文的情節(jié)圍繞著諸葛亮施空城計展開。請大家在“計”字前面各添加一個動詞,以此來概括各層的內(nèi)容。
(教師板書:“計”以及“逼”、“施”、“中”、“釋”等。)
1、通過情節(jié)分析人物
下面我們就從情節(jié)入手來看看文章是如何具體表現(xiàn)諸葛亮的智慧的。
(1)開端司馬懿兵臨西城:這一部分寫的是諸葛亮施用空城計的背景。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軍情緊急?這對表現(xiàn)諸葛亮的智慧有何作用?是從什么角度表現(xiàn)的?
(教師板書:“軍情緊急”及“側面”。)
(2)發(fā)展諸葛亮臨危施計:面對如此緊急的軍情,諸葛亮是怎樣施計的?這可見諸葛亮的什么品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xiàn)的?
(教師板書:“處變不驚”及“正面”。)
(3)高潮司馬懿中計:諸葛亮精心安排了一個旨在迷惑敵人的空城計,久經(jīng)沙場的魏國名將司馬懿有這么容易上當嗎?請大家在文中找出表明司馬懿態(tài)度變化以及他采取的相應行動的詞語。
(不信——為什么?→望——見什么?→大疑——疑什么?何根據(jù)?→退——表現(xiàn)了諸葛亮的什么品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xiàn)的?)
本層中寫到諸葛亮“笑容可掬”,請大家聯(lián)系當時的情況,說說他的笑中有何含義?
(4)結局諸葛亮釋計:司馬懿終于領兵退去了,我們也替諸葛亮長舒了一口氣,然而,我們也不免產(chǎn)生疑問:諸葛亮憑什么斷定司馬懿會上當?古人云:“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敝T葛亮為何要冒險設計而不趕緊撤退?這表現(xiàn)人物的什么品質?是從什么角度表現(xiàn)的?本段還對眾官作了描寫,這對表現(xiàn)諸葛亮有何作用?
*本層中還有兩處寫到了諸葛亮的笑,找出來,聯(lián)系上下文,分析一下,諸葛亮的笑中各有何含義?
三次。笑容可掬→撫掌大笑→拍手大笑(板書)
老師:孔明的這三次笑分別具有哪些不同,請小組討論,并選出你們小組的代表發(fā)言。
。ㄐ〗M討論)
A.學生討論
B.小結:同學們講得都非常好,我綜合同學們的意見可以知道,孔明的第一次的笑是故做輕松,故做姿態(tài)的笑;他的第二次笑是僥幸的、如釋重負的勝利的笑;第三次笑剛才有一位同學發(fā)言說“孔明第三次的笑是笑司馬懿是個大笨蛋”,可見這是對司馬懿的嘲笑,也是自豪的笑。(板書:故做輕松、故做姿態(tài)→僥幸、如釋重負→自豪、嘲笑)通過這三次笑,我們聯(lián)系課文發(fā)生的故事,孔明應該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說說你的理由。
學生討論
那司馬懿應該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呢?
學生討論
明確:
1.聯(lián)系《三國演義》整部小說的故事發(fā)展來看,在“空城計”之前,司馬懿剛打了勝仗,占了街亭,可見在街亭一仗中,司馬懿是深思熟慮。在《空城計》這個文章里,提到司馬懿料孔明“平生謹慎,不曾用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可見司馬懿是老謀深算的。
2.(板書:疑心病重、老謀深算、狡詐多端、多疑自負)
小結:司馬懿既然是一個老謀深算的人,那他為什么會中了孔明的計?孔明的空城計為什么會得以成功?請各個小組組織討論,歸納本組的意見,選出一個代表來發(fā)言。
原因:“出奇計、用奇招”,其實這也是諸葛亮的“空城計”得以施計成功的重要原因,出乎其意料之外,也就是我們學的一個成語,是出奇不意
出奇不意,這也是我們今天所教的《空城計》中孔明嚇退司馬懿的重要原因,也是本文的主旨。神機妙算的孔明之所以比老謀深算的司馬懿略勝一籌,就源于孔明的“出奇不意”。
(5)教師對本環(huán)節(jié)小結:總的來看,這篇文章是從兩個方面來表現(xiàn)諸葛亮的智慧的。如果說情況緊急、處變不驚、鎮(zhèn)定自若表現(xiàn)的是諸葛亮的“膽”的話,那么他對形勢的準確分析和判斷充分表現(xiàn)了他的“識”。
(6)誰能說說諸葛亮的“膽”和“識”之間的關系嗎?
(他的'膽來自于他對問題的準確認識;他對問題的準確認識來自他的鎮(zhèn)定和冷靜的態(tài)度。)
(六)學生討論拓展
1、現(xiàn)在我們來討論兩個問題:
(1)假如這次魏國領兵的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次子司馬昭,諸葛亮還會用“空城計”嗎?(2)諸葛亮身為蜀國的丞相,在當時的形勢下,他的生死可謂關系到蜀國的存亡。而此時諸葛亮卻把自己置身于作戰(zhàn)的最前沿,還冒險用了空城計,如果他的計謀不夠周密,如果他的部下表現(xiàn)得不夠鎮(zhèn)定,如果司馬懿并不完全像他設想的那樣多疑,如果司馬懿能聽取他兒子的意見,如果司馬懿也冒險進攻等等,后果都將不堪設想,三國的歷史恐怕也要重寫!你對諸葛亮的這種冒險做法有何看法?
(教師小結:能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這正是其智慧過人之處。謹慎而不膽小,冒險而不盲目,這種冒險精神對我們處理生活中的問題是有啟示的。)
2、在《三國演義》中還有許多表現(xiàn)諸葛亮智慧的故事。你還能列舉出其中的一些嗎?
(教師:《三國演義》中精彩的篇章很多。“一本好書可以使人終身受益”,我建議大家課余擠點時間好好讀一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我想你的收獲一定會很多。)
三、知能遷移
今天,請同學們回去之后,結合課文,展開想象,運用我們所學到的描寫的方法,替司馬懿寫一段話,回復諸葛亮對他的嘲笑。
四、小結本課
學習了小說的閱讀方法。對諸葛亮這一形象加深了理解。對智慧有了新的認識。
五、練習
文后練習四。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看圖認識漢字8個漢字,能讀準字音,初步了解字義,認清字形。
教學重點:讀準8個漢字的字音。
教學難點:認清8個漢字的字形。
教學準備:字卡、圖片、貝殼等。
教學流程:
一、唱一唱,歌曲導入
喔、喔,天亮了,太陽出來了,花兒也笑了。我聽說動物樂園要舉行生日大會,許多小動物都要去參加,小朋友(你們)想去參加嗎?好,那就請大家坐上健康快車出發(fā)吧。ǔ怀。
我們高興地來到了動物樂園的門口,首先,我們看看是誰來迎接我們?(出示犬圖),來,讓老師去聽聽小狗在對我們說些什么?嗅,它說,非常歡迎我們來到動物樂園,但進去必須先讀好它的名字。(小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聽老師讀,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誰會讀?
二、互動交流,我會讀
(一)聽讀,認識犬
1、師范讀生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2、你喜歡小狗嗎?為什么?(生自由說)。是,它也喜歡我們,歡迎一年級的小朋友來動物樂園做客。來,我們一起再叫叫它。(生讀犬)
過渡:
1、進入動物樂園的大門(翻開課文25頁),你最喜歡哪些小動物?告訴你的同桌。(生自由交流)
2、說說你認識哪些小動物的名字?
。ǘ┏怀,認識鳥
1、讀一讀,你想請誰讀?還有誰想讀?(讀)
2、你還認識什么鳥?長得怎樣?說說看。(說各種各樣的鳥)
3、今天,小主人過生日,你認為小鳥怎樣祝賀小主人?唱什么歌?
。ㄈ┱f一說,認識羊(識字方法)
今天,來參加生日大會的小動物可真不少!你還認識誰?來,說一說.聽,MIE
MIE誰來了?
1、誰認得它的名字?來,讀一讀。生讀,開火車讀,比賽讀。
2、你在什么地方認識了羊字?誰有比較好的方法記住羊字。
3、誰再叫叫它的名字?MIE
MIE
小山羊(小綿羊)
。ㄋ模┪枰晃瑁J識鹿(生活中發(fā)現(xiàn))
生日大會可熱鬧了,小鳥飛翔(唱歌),小羊唱歌,還有的在跳舞,猜猜,今天是誰過生日。請你猜猜是誰在跳舞?
是呀,跳舞的小鹿來了呢!來,誰叫小鹿的名字?(生讀-反復讀-想讀-拼讀),哪發(fā)現(xiàn)了鹿字。誰愿意學著小鹿的樣了跳跳舞?邊跳邊說他的`名字。
。ㄎ澹┱勔徽,認識魚龜貝
生日會上,大家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熱鬧聲把水里的什么動物驚醒了,來,一起來看看。
1、誰認識它(魚),叫叫它的名字。(生讀-糾正讀-評讀-比賽讀)
2、你認識魚嗎?來再叫叫它。(生反復讀)你是哪里發(fā)現(xiàn)的魚字
3、熱鬧聲還驚醒了誰?(看看,說說)龜指名讀,抽查讀。你喜歡海龜嗎?(生讀----再讀----評讀)
。┛匆豢,認識蟲(讀)
大家唱呀跳哇,玩得可開心啦,在草地上睡覺的小蟲也開了眼晴,豎起了耳朵,來,我們一起去看看蟲兒,誰認識它?(生讀-評讀-糾正讀)
三、體驗感受,我會讀
1、范讀,指名讀------誦讀(師示范讀,生一讀)這些小動物一起為小鹿唱起生日快樂歌,來,我們一起來唱唱。
2、唱完生日歌,吃蛋糕了,你認為這一塊蛋糕分給誰?你猜?(小鹿已經(jīng)為他們按排好了順序。生猜,讀。
四、讀一讀,延伸拓展
生日會上,還有許多客人,你認為還有哪些物也來參加了?(生自由說)時間不早了我們也該回去了,來,我們再次坐上健康快車回家吧!回家之前,與小動物們說聲再見,你想與誰再見,來,說說。我們一同與它們再見。(再次讀8個字)
內(nèi)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蘇教版《認一認2》教案之一,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孔子及其門人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在當時的春秋時代就有一定影響。到了漢代"罷黜百家,獨樹儒術"以后,統(tǒng)治階級更是把儒家思想視為教化中國百姓的正統(tǒng)文化。如今,兩千多年過去了,儒家思想仍然反映在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教育、倫理等各個方面。對于這樣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必要去認識他,了解他;蛟S,我們從孔子的經(jīng)歷中,會體會出一些面對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經(jīng)驗。
《孔子學琴》的典故出自《史記》,講的是孔子向師襄學習彈琴的一個小故事。表現(xiàn)了孔子謙遜、好學的治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治學精神。
課文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孔子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有多方面的特長,還向師襄學習彈琴。表現(xiàn)了孔子從不自滿、謙遜好學的優(yōu)秀品質。從已經(jīng)"是位音樂行家"了,"尤其彈得一手好琴。"五十歲的人了"還特意向魯國的著名音樂家?guī)熛鍖W彈琴"可以看出。
課文第2~6自然段寫的是孔子學琴的經(jīng)過,表現(xiàn)出孔子治學的嚴謹——一絲不茍,做事的認真——精益求精?鬃訉W琴共經(jīng)歷了四個層次:一是學曲譜;二是練技巧;三是領會內(nèi)容;四是體會作者,最終達到"爐火純青"。
孔子學曲譜用了將近十天,從“畢恭畢敬”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實,"彈完一遍又彈一遍"說明孔子已經(jīng)學會了曲譜,正在揣摩彈奏的技巧,所以師襄勸他學習一首新曲子時,孔子表示自己還要練習練習。
“手指運用自如,樂曲彈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說明孔子已經(jīng)掌握了彈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滿足,師襄勸他學習一首新曲子時,孔子回答自己應該認真體會曲子的思想內(nèi)容,只有這樣,彈奏起來才能感人。
師襄第三次看孔子彈琴,被孔子"激情洋溢的樂曲聲迷住了””聽得如癡如醉,仿佛被帶到了一個從未到過的境地"表明孔子的彈奏已經(jīng)能夠很好地表現(xiàn)樂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滿足,因為他要研究、發(fā)現(xiàn)更深層的東西,即從樂曲的內(nèi)容與風格中體會樂曲的作者,這是音樂鑒賞的更高境界。最終,經(jīng)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孔子成功了。所以師襄稱孔子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學會書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謙遜、好學的治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治學精神。
過程與方法:
1、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或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能抓住孔子的做法與語言,理解課文內(nèi)容,初步了解孔子,學習孔子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品質。
課前準備:查找孔子的作品,了解一下孔子是怎樣的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司馬遷寫過《史記》,《史記》里有一篇寫孔子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拜讀一下好嗎?
2、出示課后“我的資料夾”中《史記》原文,請課前預習的有能力的學生讀一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下面我們家來看看現(xiàn)代文是怎樣寫孔子學琴的,首先我們要把文章讀通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
2、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可以抽讀繩子卡片,引導學生利用已經(jīng)熟知的識字方法記住生字。
3、利用各種形式理解詞語。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
如帶有時代行為習慣的詞語“盤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體的形體實際操作幫助理解。
三、讀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學琴的?勾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說說那幾段講的是孔子學琴的.經(jīng)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語言文字來品位與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點理解“必恭必敬”“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從這里可以看出孔子已經(jīng)學會了曲譜,正在揣摩彈奏的技巧,所以師襄勸他學習一首新曲子時,孔子表示自己還要練習練習。體會孔子做事很塌實。
4、第三自然段重點理解"手指運用自如,樂曲彈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這句話,這是他學琴的第二階段,說明他掌握了彈琴的技巧,但他不滿足,還要領會曲子的思想內(nèi)容。
5、孔子學琴的第三個階段是那段?他領會了什么?滿足了嗎?最后呢?他彈琴的水平達到了什么境界?
6、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講一講、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
7、從孔子學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啟發(fā)?
四、拓展延伸
結合孔子學琴這件事,以及課下查閱的有關資料,讓學生談一談孔子是個怎樣的人。
五、記憶字型,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詞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知道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進行獨立的寫字訓練。
與第一課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承上啟下,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先讀古文,增加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
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教給學生自主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孔子治學的嚴謹——一絲不茍,做事的認真——精益求精。
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擴大閱讀面,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薄⒄J知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病⒄_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談話引入
。、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么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這節(jié)課俺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础墒坠旁姷念}目是什么?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借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同學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 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 換筆畫,換局部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xiāng)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病⑼阑プx,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自愿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唐代詩人:孟浩然)
。病⒃僬務勥@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jù)同學質疑可適當引導:
、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 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 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场⒄埻瑢W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范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同學自讀,體會感悟。
、 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里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么?
同學: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同學: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里刮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自由練習背誦。
、 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同學配上音樂。
、 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六、課堂作業(yè)設計
1、找朋友: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薄W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病⒅笇懽。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薄⒊樽x生字卡,復習生字讀音。
。、背誦《春曉》。
。场⒔裉爝@節(jié)課俺們繼續(xù)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jīng)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ㄇ宕娙耍焊叨Γ
。病⑦@首詩寫的是春天里的什么景象呀?
。ù禾炖,同學們放學后,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么?
。堷S)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 自身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么不一樣?
。ㄍnD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后面稍作停頓 )
、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同學邊讀邊扮演。
、 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同學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2、同學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局部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余的字同學自身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后延伸
。薄⒁孕〗M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也可以將現(xiàn)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游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會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語句中的正確讀音;理解“猶豫、奮力、終于、居然、汲取”等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會用“終于”寫一段話。
3、讓學生懂得只要有勇氣、奮發(fā)努力,舊能不怕困難;知道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種可貴的優(yōu)秀品質。
教學重點 、難點:
1、通過對詞句的理解,弄清“我”爬天都峰的過程以及爬上天都峰后的思想變化。
2、讀懂課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課前準備:
1、自制詞語卡片
2、搜集有關天都峰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揭題導入
1.初步了解天都峰及“鯽魚背”。
欣賞天都峰的風光片或圖片,由學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資料并作介紹。說說“鯽魚背”名稱的來歷。
2.導語激情,揭示課題。
天都峰是如此的高,如此的險,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掛在陡峭的山巖上,使許多游客望而生畏,能夠登上山頂?shù)娜,真可稱得上是“勇士”了!我們認真地閱讀課文,勇攀高峰,一定覺得大有收獲。讓我們一起去“爬天都峰”吧。(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感知文本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
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小組內(nèi)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3、交流收獲和問題
三、細讀文本,解決問題
整合問題:爸爸說:“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币焕弦恍∪绾螐膭e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主要交流討論三個問題
第一:爸爸為什么說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第二:想想他們是怎樣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第三:你從爸爸的話中體會出什么?
1、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暑假里,爸爸帶我去爬天都峰,“我”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爺爺相互鼓勵,一起登上天都峰。)
2、師引導: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3、說說課文中是怎么寫大郡峰的“高”和“陡”的?
。1)高:“抬頭望”、“啊,峰頂這么高。在云彩上畫哩!我爬得上去嗎?”
“我爬得上去嗎?”這一句是不是懷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
。ǜM一步地表現(xiàn)了天都峰的高。)
。2)陡:“筆陡”“石階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真叫人發(fā)顫!”
教師用一根線繩作為“石階邊上鐵鏈”,使學生體會什么叫似乎從天上掛下來的。
什么叫“發(fā)顫”?真的害怕嗎? (烘托了天都峰的陡。)
。3)、指導讀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點。
學生練讀,評讀。
4、“我”和老爺爺?shù)牡诙螌υ挕?/p>
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老爺爺,您也來爬天都峰?
思考: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xiàn)了他們什么精神?
出示句子:
我奮力向峰頂爬去,一會兒攀著鐵鏈上,一會兒手腳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樣……
爬呀爬,我和老爺爺,還有爸爸,終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頂。
提問:“我”怎么爬天都峰?畫出動作的詞語。
交流: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
用上“奮力’’突出了爬山過程的艱難,要充分鼓起勁來不怕困難、向上攀登。
“終于’’是經(jīng)過“奮力”的結果。使我們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須奮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目的。
思考討論:“我”和老爺爺為什么互相道謝? 老爺爺為什么說是“你的勇氣鼓舞我”?“居然”在這里說明什么?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其實也可以說是意料之中,因為老爺爺有那種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6、分角色朗讀
四、總結提高,拓展延伸
1、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自己的收獲。
2、結合5、12大地震中涌現(xiàn)的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學習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3、最后送給同學們兩句話: 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案01-26
小學語文經(jīng)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翠鳥》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