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生物教案>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

時間:2022-03-07 17:20:08 生物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生物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生物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生物教案

初中生物教案1

  教案精選:初中生物《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作用,了解生物技術和仿生學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2、能力培養(yǎng):通過調查活動,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熱愛生物科學。

  3、情感目標:使學生認識和了解動物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激發(fā)學生樹立投身生物科學的遠大志向。

  二、教學設想:

  學習的動力來源于興趣,本節(jié)內容與生活關系系密切,趣味性強,如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則學生們自覺求知的欲望就會增強。因此,在課前安排進行一次探究活動,調查和記錄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和了解的動物,則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在于調動學生動手參與調查實踐活動的能力,了解動物與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關系,學生查閱資料和歸納總結資料。因此,本課應以“課前調查,課上交流”為主線來組織教學,概述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這樣,能較好的調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收到較好的效果。

  四、教學重點: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2、生物反應器、仿生

  五、教學難點:

  1、“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的調查方法

  2、仿生

  六、教學方法:

  調查、討論、歸納法

  七、教具準備:

  教師收集有關生物反應器和仿生學的資料等,學生收集有關動物與人類關系的資料,收集有關生物反應器和仿生學方面的資料。

  八、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思路:

  提前一周安排學生分組調察日常生活周圍常見的動物及動物制品、收集動物與人類關系的資料、調動學生積極性。

  學生分組介紹課前調查體會、收集的小資料,調動課堂氣氛。

  教師設疑,學生分組研討,將調查結果、收集的資料歸納回答,培養(yǎng)學生歸納總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學生共同歸納,總結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展望生物科技發(fā)展的前景,激發(fā)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2、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根據(jù)上節(jié)課布置同學們完成的分組調查任務,現(xiàn)在由各小組派代表匯報調查結果,互相交流,體會、總結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學生匯報]

  學生代表會將他們從各個方面了解到的情況資料,如:家養(yǎng)動物、養(yǎng)殖場飼養(yǎng)的動物的用途,商場內的動物制品、飲食、飯店等處調研的情況、動物園內飼養(yǎng)的情況、動物園內飼養(yǎng)的'動物、家庭中飼養(yǎng)的寵物、藥店中與動物有關的醫(yī)藥制品…………

  (在課前的調研活動之前安排好各組目標)

  [總結活動,得出結論]

  先發(fā)動學生根據(jù)各組匯報的情況總結、教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

  [資料匯報]

  各組代表將他們從圖書館、資料室、報刊上了解到的有關生物科技的資料進行匯報,教師總結,通過圖片示例、錄像等引出生物學發(fā)展的新方向:基因工程、生物反應器、仿生學。

  引導和激發(fā)學生樹立熱愛生物學,將來利用生物科技為人類造福的遠大思想。

  [課堂小結]

  展望21世紀,這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科技:如生物反應器、仿生學的應用,為人類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進行生物科技的研究,除了生物學要學好外,其它各學科也都要打下堅實的基礎,引導學生對各學科都要均衡發(fā)展。

  [鞏固練習]

  1、潛水艇是模仿哪些動物的結構研制的?

  2、螢光燈是模仿哪種動物研制的現(xiàn)代的社會條件下,它有什么意義?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一、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

  1、提供衣、食、住、行、用等生活用品

  2、發(fā)展畜牧養(yǎng)殖業(yè)、漁業(yè)

  3、帶動經濟

  二、動物與生物的反應器

  1、生物反應器——利用生物做“生產車間”、生產人類所需要的物質。

  2、優(yōu)點:

  (1)成本低,效率高。

  (2)設備簡單,產品作用的效果顯著。

  (3)減少工業(yè)污染。

  三、動物與仿生

  1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結構和功能發(fā)明創(chuàng)造各種儀器設備。

  2、例:“電子蛙眼”等

初中生物教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說明腎單位的各部分組成及作用。

  2.簡述尿液形成的大致過程。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和對表格的討論,提高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

  2.提高自學感知、動手探索、小組討論的形式,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初步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觀點;樹立愛護自身身體健康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腎單位的結構,尿的形成過程。

  難點:

  尿形成的過程。

  三、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法、直觀教學法、小組合作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ppt出示一病人與正常人尿液化驗結果單,提出問題:他怎么了?學生比較思考,順勢導入新課:尿的形成。

  (二)新課教學

  1.腎的微觀結構——腎單位的組成

  課件展示:腎單位動畫、血液循環(huán)動畫。

  教師啟發(fā):當血液由腎動脈流入腎時,腎將體內的一些代謝廢物和多余的物質從血液中分離出來,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凈化。腎靜脈將凈化后的血液運往身體各處。那么,腎中的什么結構擔此重任?尿液在腎中的什么結構形成呢?這需要進一步探究腎的微觀結構。組成腎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由100多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的結構如何呢?

  (1)自學感知,探索交流

  觀察ppt上的腎單位結構圖,思考如下問題:

 、倌I單位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特點?

 、诮M成腎單位的各部分結構分別位于腎的什么部位?

 、蹣顺瞿I單位各部分名稱。

  學生觀察、討論,教師巡視點撥。

  (2)動手制作,合作探究

  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材料(橡皮泥、白色卡紙、紅毛線、藍毛線等),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腎單位模型,并作簡要介紹和評價。

  (3)模擬演示,深化理解

  教師演示自制腎單位的結構模型,并配合講解在黑板上黏貼。

  2.尿的形成

  課件展示:血液在腎單位流動的動畫。

  (1)分析數(shù)據(jù),澄清問題。

  ppt展示血液和尿液成分比較表,引導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思考:為什么血液從入球小動脈流入,從腎小靜脈流出后,就會形成尿?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形成了尿液?

  師生歸納總結。

  (2)模擬活動:篩糧食

  教師出示一包帶雜質的糧食(有花生米、大豆、綠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啟發(fā)學生:你怎么有效去除雜質呢?(篩子),請兩名同學到講臺參與活動,動手將雜質的糧食篩干凈。

  師引導:篩出去的'雜質能否直接丟掉呢?(不能,因為雜質中還有一些小粒的糧食),教師由此繼續(xù)引導:應該把漏掉的小粒的糧食從雜質中重新?lián)旎貋。那么我們回顧下,剛才“篩糧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過程?(篩出去和撿回來)

  課件展示尿的形成動畫。

  師引導:“篩出去”的過程發(fā)生在腎小球,即將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篩出去;“撿回來”的過程發(fā)生在腎小管,即把篩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質重新?lián)旎貋怼?/p>

  (三)總結升華,知識拓展

  1.課件展示

  血液透析示意圖。

  師強調:人工腎是模擬腎臟濾過作用的原理,依靠體外循環(huán)裝置凈化血液,又稱“血液透析”。

  2.學以致用

  上面那位病人怎么了?學生回答。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畫概念圖總結本節(jié)知識點。

  作業(yè):課后大家查閱資料當人體的腎臟功能出現(xiàn)問題時人體機能會出現(xiàn)什么變化?水對人體非常重要,而排尿時會失去大量水,那么為什么人體在缺少的情況下還是要排出尿液呢?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初中生物教案3

  教材分析:上節(jié)已講遺傳,本節(jié)講變異現(xiàn)象。

  教學目標:

  1.認識到變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

  2、舉例說出引起生物變異的原因,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3、舉例說出遺傳育種的幾種方法,以及在生產中的應用。

  4、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

  5、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變異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科學探究生物變異的原因。

  教學難點: 1.深刻認識生物變異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分析及總結規(guī)律。

  教學方法:觀察法、比較法、分析和討論法

  教學用具:兩個品種的小麥若干,關于變異種類的掛圖,和變異現(xiàn)象有關的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二片葉子

 。ㄒ唬┳儺惖默F(xiàn)象與概念

  在自然界中,與遺傳現(xiàn)象一樣,變異現(xiàn)象是普遍存在的。

  提問,討論:在我們周圍,可以看到哪些現(xiàn)象是變異現(xiàn)象?根據(jù)同學們的討論,什么叫做變異?請做一個小結。

  變異: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子代與子代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稱為變異;蛏镌谏尺^程中,在上下代之間、子代之間表現(xiàn)出的性狀差異。

  提問:比較遺傳和變異兩個概念,兩個概念有什么共同點,有什么差異?

  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通過生物的生殖過程實現(xiàn)的。在生物的生殖過程中,上下代之間的相似性為遺傳。但是生物的后代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與祖先一樣。后代在繼承親代特征的主要特點時還會產生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稱為變異。所以,我們所說的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變異是在一定范圍內的變化。小貓與大貓的樣子有所不同,但是小貓仍舊是貓,并沒有變?yōu)槠渌铩?/p>

  提出問題:為什么說變異是在遺傳的基礎上的變異?這種說法是否有根據(jù)?

 。ǘ┳儺惖脑

  1.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 播放有關的資料,每個學生發(fā)放2--3個花生。學生討論熱烈。

  提問,討論:產生花生性狀變異的原因?

 。ǹ啥嘧寧讉學生回答、討論,最后老師給予總結。)

  在我們觀察到的變異中,有些是由于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產生的。在我們剛才提出的變異現(xiàn)象中,哪些是屬于這一類?

  提問,討論:同一品種的小麥種在不同的田里,小麥的麥穗有大穗、小穗,產生大穗、小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你如何證明這些差異是由于環(huán)境影響造成的?將大穗和小穗上的種子收獲后分別種到田里,它們的后代會如何?

  小結:田中小麥的大穗和小穗的變異是由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一般是不能遺傳的。

  提問:什么因素引起的變異可以傳遞給后代?我們再來看看另一種情況。

  2.遺傳物質的變化:

  提問,討論:一個孩子單眼皮。但是,他的父母是雙眼皮,這種變異是怎樣產生的?這種變異是否可以傳遞給后代呢?

  我們從上一節(jié)的學習中已經知道,若這個孩子是單眼皮,他的雙眼皮的父母的基因組成一定是Aa、Aa。孩子與父母的性狀不同,是因為在生殖過程中父母傳給了他決定單眼皮的基因。也就是說,他的遺傳物質組成與父母有了差異,因此產生了與父母不同的性狀。他的這種性狀可以是通過生殖過程傳遞給他的后代。

  小結:這種變異是由遺傳物質變化引起的,這種變異是可以遺傳的。

  根據(jù)以上變異的原因,我們將變異分為兩類:

  遺傳的變異:變異由遺傳物質決定;

  不遺傳的變異:變異由外界環(huán)境影響引起。

  請同學們再分析兩個例子。(1)某對色覺正常的夫婦生了一個色盲的兒子。(2)某兄弟二人,哥哥長期在室外工作,弟弟長期在室內工作。哥哥與弟弟相比臉色較黑。哪一種變異可以遺傳?為什么?

  提出問題:是否由環(huán)境影響引起的.變異都是不能遺傳的變異?

  一些環(huán)境因素也可能使遺傳物質發(fā)生改變。若環(huán)境影響引起了遺傳物質的改變,這樣產生的變異是可以傳遞給后代的。根據(jù)這一原理,人類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環(huán)境因素使遺傳物質改變而制造出能遺傳的變異為人類所用。

  所以,遺傳物質是遺傳和變異這一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提出問題:變異對生物個體、對生物界會產生什么影響?

 。ㄈ┳儺悓ι飩體的影響

  變異對生物個體有利、還是不利?這要看變異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們看兩個例子。

  小麥要獲得高產,人們采取的辦法往往是多施肥、多澆水。肥多水多,小麥的莖稈會長高,莖稈高,小麥成熟時容易倒伏,又會造成糧食減產。在這種小麥中,出現(xiàn)矮稈小麥,可以抗倒伏,但不會影響小麥在肥多水多的情況下長大穗。

  一些玉米植株發(fā)生變異會出現(xiàn)沒有葉綠素的白化苗。綠色植物生長要進行光合作用,這種白化苗就無法生存下去。

  提問:高稈小麥變異為矮稈小麥,綠色玉米苗變異為白化苗,這都是變異,他們對生物個體的生存有什么影響?

  ——前者有利于生存,后者不利于生存。

  根據(jù)變異是否有利于生物的生存,我們可以把變異分為兩類: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四)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

  變異對進化有重要意義。

  地球上環(huán)境復雜多樣,不斷變化。多種多樣的生物可以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

  此外,生物由簡單到復雜、低等到高等的進化,生物的變異為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變異對進化的重要意義,我們在以后將繼續(xù)學習。

  (五)變異在農業(yè)生產上的應用

  人類出于生存的需要,在遠古時就開始注意遺傳和變異現(xiàn)象,并對遺傳變異的現(xiàn)象加以利用,特別是在農牧業(yè)生產中。人類在農業(yè)上利用變異的方法主要有這樣幾種:

 。1)在農作物、家禽、家畜中,有許多對人類有益的變異,人類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培育,獲得新的品種,如肉用牛和奶用牛的培育。

 。2)用雜交的方法,將不同生物個體的性狀重新組合,形成新的性狀組合的新品種。如高產不抗倒伏的小麥與產量不高但抗倒伏的小麥雜交,讓兩種小麥的遺傳物質重新組合產生變異,可以培養(yǎng)出高產同時抗倒伏的新的小麥品種。

 。3)為培養(yǎng)新的品種,也可以改變環(huán)境因素來影響遺傳物質,使生物產生變異并對變異進行選擇,培育出新品種。如用射線照射或用藥物處理植物的種子,種子產生變異后進行選擇,選出有利于生產的變異培育成新品種。

  應用以上方法,人類曾經培育出許多品種。

  板書設計: 第五節(jié)生物的變異

  一、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二、探究一種變異現(xiàn)象

  生物性狀的變異決定于遺傳物質;同事、時也受環(huán)境的影響。

初中生物教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

  1、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腦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3、概述反射和條件反射。

  4、說出人類條件反射的特征。

  (二)能力:

  1、通過資料分析活動,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搜集、分析資料的能力,獲得新知識的能力。

 。ㄈ 情感:

  通過活動讓學生認識到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

  教學重點:

  1、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分布。

  2、描述脊髓和腦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3、 概述反射和條件反射。

  4、說出人類條件反射的特征。

  教學難點:

  1、描述神經元的結構、功能和分布。

  2、 描述脊髓和腦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3、 概述反射的類型和特征。

  4、舉例說出條件反射的建立過程。

  教學方法:討論法,探究法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設計:

 。ǖ谝徽n時)

  (一)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來和我一起做拍手的游戲,并提醒這位學生在互相拍手時盡量躲開。

  師:為什么在拍手時能夠躲開?

  (二)新課學習:1、腦和脊髓

  小組互助討論學習P83-P85

  1、神經元

  討論:神經元的分類

  師生交流:神經元的類型很多,按照生理機能可分為三類:

  (1)感覺神經元(傳入神經元),把感受器接受的信息傳到中樞(腦和脊髓);

 。2) 運動神經元(傳出神經元),把中樞產生的命令傳向效應器;

  (3)中間神經元(聯(lián)絡神經元),把其他神經元傳來的信息,傳到另一個神經元,起聯(lián)絡作用。

  師講解:活組織或細胞對刺激發(fā)生反應的能力,叫做興奮性。組織在受刺激時,由相對的靜息狀態(tài)轉入活動狀態(tài),或由較弱的活動狀態(tài)轉入較強的活動狀態(tài),叫做興奮。另一方面,活組織或細胞由顯著的活動狀態(tài)轉化為相對的靜息狀態(tài),或由較強的活動狀態(tài)轉入較弱的活動狀態(tài),叫做抑制。刺激要引起組織發(fā)生興奮,必須達到一定的強度。引起組織發(fā)生興奮的最小刺激強度,稱為刺激閾。高于閾強度的刺激,稱為閾上刺激。低于閾強度的刺激,稱為閾下刺激。當閾上刺激作用于神經時,神經產生興奮,并傳導到其他部位。這種能夠傳導的興奮,就叫神經沖動。

  師:出示一豬腦,讓學生觀察

  生:對照圖12—和實物說出腦的組成,及腦各部分的作用,

 。ǖ诙n時 )

  反射和條件反射(P85-P87)

  人類特有的條件反射:抽象的語言、文字等

  充足的睡眠有利人體的健康,青少年的睡眠每天不應少于8小時

  (一)小組討論性學習:每天的睡眠時間

 。ǘ┳晕以u價 1、2、3、4

 。ㄈ┱n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神經調節(jié)

  一、脊髓和腦 腦 :大腦、小腦、腦干

  中樞神經系統(tǒng)

  脊髓:灰質、白質

  神經系統(tǒng)

  周圍神經系統(tǒng)

  二、反射和反射類型

  條件反射

  1、反射 非條件反射

  2、人類特有的反射:抽象的語言、文字等

  七年級生物神經調節(jié)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初中生物教案5

  《細菌》這一課題是人教版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生物教科書”八年級上冊,第五部分,第四章的第二節(jié),下面我從五個方面闡述說課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細菌是單細胞的生物,所以必須以前面學過的動植物細胞的知識為基礎,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需要植物體內的葉綠體以及光合作用的知識來引導,細菌的個體微小,需要借助顯微鏡,又必須有顯微鏡的知識,而學習了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營養(yǎng)和生殖方式才能為理解細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起到了續(xù)前輔后的作用。本課安排在學習了動物、植物細胞的基礎上來進行,通過與動物植物細胞的比較來進一步學習細菌的結構。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huán)中菌類是分解者,菌類雖然多數(shù)個體較小但在生態(tài)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菌類和動物植物一起構成了整個生物界。

 。ǘ、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及依據(jù):

  依據(jù):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及學生實際。

  知識目標:

  1、讓學生掌握細菌的主要特征;

  2、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

  3、通過了解細菌的發(fā)現(xiàn)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fā)現(xiàn)需要以技術的進步和精細的實驗

  做基礎;

  能力目標:通過觀察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會思考,學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德育目標:

  1、通過點出日本侵略者慘無人寰的行徑激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細菌繁殖速度的認識,減少細菌的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三)、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2、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

  二、教材處理:

  (一)學情分析:

  由于班內學生成績相差懸殊,且初二學生的形象思維仍占優(yōu)勢,注意力容易轉移,學生對細菌的發(fā)現(xiàn)史、形態(tài)結構較為陌生,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要注意直觀性原則,用不同層次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不失時機的作出鼓勵的肯定,使全體學生能保持較大的學習興趣,從而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ǘ┙虒W設計:

  本節(jié)課安排一課時;課堂教學中,應通過閱讀細菌的發(fā)現(xiàn)史,讓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出現(xiàn)加快了人類對微觀世界認識的進程,進而認識技術對科學發(fā)展的推動作用;同時通過介紹巴斯德的科學研究過程,使學生認識到科學的新發(fā)現(xiàn)是建立在縝密的思維和精細的實驗基礎上的。教師可以利用課文中的討論題“你對科學的發(fā)現(xiàn)有什么新的認識?”讓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在觀察細菌的形態(tài)和結構時,教師可以有目的地介紹一些與學生身體有關的細菌,如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在進行觀察與思考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區(qū)別,描述出細菌的基本結構特點。同時要讓學生在討論中交流對“細菌營養(yǎng)方式”的推測。

  在學生已經了解了細菌是通過分裂完成生殖后,教師可以利用技能訓練的內容,加深學生對“細菌個體小但數(shù)量很多”這個說法的認識。在學生了解了細菌是如何度過惡劣環(huán)境的內容后,可引導學生完成練習第一、二題的討論和交流,然后,讓學生回憶人的呼吸等內容,思考并回答練習第三題,發(fā)展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的選擇:

 。ㄒ唬┙谭ǎ簽榱梭w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jù)教學內容的要求,本節(jié)課采用觀察法,結合比較歸納法進行啟發(fā)式教學

 。ǘ⿲W法:

  1、通過學生對“細菌的發(fā)現(xiàn)”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2、在上述教法的指導下,利用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問題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知識,歸納知識結構,思考分析,得出結論,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掌握學習重難點。

  四、教學過程的實施:

 。ㄒ唬┬抡n導入:采用抗戰(zhàn)期間日本人以細菌作為生化武器導入新課:日本人用抓來的中國人來做細菌試驗,使無數(shù)的中國軍民慘遭毒害;從來引起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

  (二)細菌

  的發(fā)現(xiàn):從學生閱讀書本資料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注意小結,引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通過對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細菌和巴斯德的“鵝頸瓶”實驗這段的閱讀,讓學生了解科學的成功需要以技術的進步和精細的.實驗做基礎,機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

 。ㄈ┘毦男螒B(tài)結構:

  本部分通過觀察掛圖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細菌的三型,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形象的比喻理解細菌個體的大小。通過和老師一起繪細菌結構圖,加深對細菌結構的認識,然后再通過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和細菌的比較來推測出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

  (四)細菌的生殖:

  通過計算讓學生認識到細菌繁殖速度之快,四個小時后100個細菌將繁殖成25600個通過這一活生生的數(shù)字引起學生注意養(yǎng)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并了解細菌的生殖方式為分裂生殖。強調芽孢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而是休眠體,是對不良環(huán)境的適應,從而認識細菌的適應能力強,分布廣泛。

  (五)練習鞏固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掌握了細菌相關知識,為了反饋課堂掌握情況,讓學生對課后P61的技能訓練和練習進行知識鞏固。最后讓學生繪制細菌結構圖,加深對細菌結構的認識。

  五、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細菌

  一、細菌的發(fā)現(xiàn)

  1、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細菌

  2、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證明細菌不是自然發(fā)生的,而是原來已經存在的細菌產生的

  二、細菌和形態(tài)和結構

  1、形態(tài):桿狀、球狀、螺旋狀

  2、結構: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區(qū)

  特殊結構:莢膜(保護)、鞭毛(運動)

  3、營養(yǎng)方式:異養(yǎng)(寄生、腐生、共生)

  三、細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芽孢:細菌的休眠體

初中生物教案6

  步驟:1)將兩個相同的水槽編成甲乙兩組。兩組均放入20xxml河水,并各培養(yǎng)10只同種、同一批的小蝌蚪。

  2)甲組每隔一天加甲狀腺激素5mg,持續(xù)5次;作為對照,乙組不加甲狀腺激素,其他培養(yǎng)條件相同。每兩天換1000ml水,每天喂幾粒飯或少許熟蛋黃粉和少許切碎的菜葉3)結果如下

  后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前肢長出的平均時間/d 尾脫落的'平均時間/d 尾脫落時的平均體長/cm

  甲組 4 7 26 0.7

  乙組 5 9 37 1.3

  希望上面對甲狀腺激素對蝌蚪發(fā)育的影響實驗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內容,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吧。

初中生物教案7

  興趣是開啟智慧的.大門,那么如何開啟這個大門呢?下面為你介紹幾點:

  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我認為有幾點

 。1)巧設疑問,激起興趣。

 。2)感情投資,關愛每個學生,激發(fā)興趣。

 。3)巧用詩詞,成語,提高興趣。

  (4)介紹趣聞,趣事,增強興趣。

  (5)聯(lián)系實際,激發(fā)興趣。

 。6)利用多媒體等直觀手段,激發(fā)興趣。

 。7)課堂競賽,提高興趣。

  如果我們能做到這幾點,那么學習生物的效率就會事半功倍。

初中生物教案8

  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

 。ㄒ唬┲R目標:

  1、描述人體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2、能通過分析有關資料,說出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作用。

  3、能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1、讓學生認識到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自覺維護環(huán)境中的新鮮清潔。

  2、讓學生關注自身呼吸系統(tǒng)健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作用。2、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歸納概括的能力。3、何防止呼吸道疾病。教學難點:通過資料分析總結呼吸道的作用。

  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1知識與能力

 。1)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2)概述肺泡與血液的交換過程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通過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3)通過資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測量、比較肺活量的差異,認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1教學重點

 。1)概述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2)概述肺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2教學難點

  肺與外界氣體的交換過程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發(fā)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

  一、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

  1.測量胸圍差

  2.外界氣體是怎樣進出肺的

  呼吸運動時胸廓容積的變化

  吸氣時:肋間外肌收縮,胸腔擴大,腔內氣壓降低,膈肌收縮,頂部下降

  呼氣時:肋間外肌舒張,胸腔縮小,腔內氣壓升高,膈肌舒張,頂部上升

  二、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

  4.氣體交換的原理:通過氣體擴散作用來完成。

  5.呼吸的全過程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知識目標: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

  描述人體泌尿系統(tǒng)的組成(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能力目標:在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作出推想的過程中培養(yǎng)抽象思維能力。

  通過資料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形成人體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基本觀點。

  體驗腎臟結構的精巧,感悟生命的寶貴和人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腎單位——尿液形成的結構和功能的`單位(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

  尿液形成的兩個過程和排出的過程

  [難點分析]

  尿液形成過程中物質的變化,血液,原尿,尿液(無葡萄糖蛋白質和血細胞)。成分都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導入:血漿可運載血細胞,運輸養(yǎng)料和代謝廢物。引出代謝廢物的排出,從而引出尿液的排出。尿液血液化驗單比較。

  總結:1.腎小囊中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小分子蛋白質等。腎小球的血液中有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蛋白質和血細胞等。2.腎小囊中的液體只能來自腎小球中的血漿。3.由此推測腎小球和緊貼腎小球的腎小囊壁起過濾作用。4。原尿在下行的過程中會經過腎小管,因為它的周圍定分布著毛細血管,所以在這兒可能發(fā)生物質的重新吸收。

  細菌

  知識目標:

  1、讓學生掌握細菌的主要特征;2、通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

  3、通過了解細菌的發(fā)現(xiàn)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fā)現(xiàn)需要以技術的進步和精細的實驗

  做基礎;

  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思考,學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點出日本侵略者慘無人寰的行徑激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愛國主義情感

  2、通過對細菌繁殖速度的認識,減少細菌的感染,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是:

  1、細菌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2、細菌的營養(yǎng)方式和生殖。

初中生物教案9

  一、教材分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細胞通過分裂而增殖》選自《生物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三節(jié)。本節(jié)內容講述細胞增殖是一種生命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微觀生物學知識。在學生掌握了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基礎上,本節(jié)課主要圍繞“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這個問題展開教學,使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理解細胞不能無限增大的原因,并為第二課時的教學提供平臺,埋下伏筆。

 。ǘ┙虒W目標

  根據(jù)初中生物課程的指導思想和新課程標準的的四項要求:①提高生物科學素養(yǎng);②面向全體學生;③倡導探究性學習;④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制定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1)解釋細胞保持較小體積的主要原因;

 。2)通過模型方法進行生物學的研究。

  2.能力目標:(1)嘗試利用數(shù)學方法探究細胞生長極限的問題;

  (2)運用數(shù)學方法分析、歸納、推理、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得出細胞表面積與體積關系的規(guī)律。

  3.情感與價值目標:(1)讓學生體驗模型實驗法對獲得知識和理解知識的重要作用; (2)讓學生認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學會用批判性思維方法解決問題。

 。ㄈ┙虒W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兩個活動來研究“細胞的體積為什么這么?”的問題。

  難點:活動“研究細胞體積與細胞表面積的關系”中學生提出預測、處理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步入中學,思維活躍,敢于質疑和討論,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還不能完全離開實物的支持,且以往學習中較少涉及到細胞知識,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觀察、操作和分析能力的差異會產生不同層次的學習效果。而且七年級學生對“細胞大小與外界物質擴散的關系”的理解有一定難度,因此本節(jié)課設想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活動,來提高課堂效率。

  三、教學策略

  (一)教學用具

  教具形式:制作教學課件;準備實驗材料:酚酞瓊脂塊、氫氧化鈉溶液、毫米尺。

  使用方式:教師展示課件,指導學生用實驗材料按活動二的目的要求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擴散的關系。

  效果預測:引起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他們由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逐步過渡到對抽象知識的理解。

 。ǘ┙谭

  依據(jù):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做中求學,引導探究型學習)

 。ㄖ庇^教學法、比較歸納法、反饋法等)

 、僦庇^教學法: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fā)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趯嶒炋骄糠ǎ褐笇W生主動參與兩項探究活動,鍛煉學生的實驗探究技能。

 、弁ㄟ^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對所獲得數(shù)據(jù)和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交流、處理,共同得出結論。

  ④課堂習題檢測使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補充,進行教學反饋。

 。ㄈ⿲W法

 。ㄓ^察法、討論法、歸納分析法等)

  本節(jié)內容理論性強、抽象復雜,所以課前要指導學生做好預習,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動腦思考中解決問題。

 、僦笇W生以“細胞體積為什么這么?”這一問題為主線,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谥笇W生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處理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理解細胞體積與細胞表面積的關系。

 、壑笇W生采用發(fā)散性思維的方法,聯(lián)想的方法將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實細胞,從而得出結論。

 。ㄋ模┲仉y點突破策略

  重點的落實方案:教學中通過設置情景,引出問題“細胞的體積為什么這么小”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展示課件進行直觀教學,組織學生參與探究活動,在實際操作中理解較小的細胞與其物質代謝的關系。

  難點突破策略:教師逐步質疑和引導,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動腦思考,參與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得出結論。

初中生物教案10

  教學目的

  1.使認識合理營養(yǎng)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設計一份適合自己的合理食譜。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并使學生從中體會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與喜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合理營養(yǎng)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難點:如何根據(jù)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食譜

  教學準備

  搜集關于青少年生長發(fā)育現(xiàn)狀問題、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較結果、牛奶對人們生活的影響、什么是營養(yǎng)配餐等。

  學生:

  1.分成小組,選出發(fā)言人。

  2.搜集與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有關的資料和信息。

  教學設計:

  1.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資料,分小組討論資料后的相關問題。

  2.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的交流和總結。

  3.學生分別在組內和班內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關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資料和信息。

  4.各小組同學制定適合青春期學生的營養(yǎng)食譜。

  5.各小組的發(fā)言人在全班宣布本小組的營養(yǎng)食譜。

  教學過程

  教師:現(xiàn)在許多學校中午為同學們配送營養(yǎng)午餐,但是一些同學少吃或不吃學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面或是漢堡包,更有部分同學到校外的肯德基、麥當勞去吃洋快餐。這種飲食結構是否合理?對同學們的生長發(fā)育會產生什么影響呢?讓我們一起來閱讀幾個資料。

  學生:閱讀資料,小組討論思考題。

  資料:

  1。漢堡包造就了美國嚴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國政府試圖將國民脂肪攝入量從40%降至30%,卻非常困難。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國青少年大舉進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攝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熱量,而膳食纖維和維生素極少。一旦形成飲食習慣,將影響一代甚至幾代人的身體素質。

  2。世界銀行的統(tǒng)計表明,僅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對發(fā)展中國家經濟造成的損失,至少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據(jù)介紹,英國和西歐一些國家將1790年至1980年間經濟的增長,歸功于營養(yǎng)和狀況的改善。而消除碘、維生素A和鐵的缺乏,能提高人群平均10至15分。

  3。我國自1985年到1995年對青少年生長發(fā)育與營養(yǎng)狀況進行了10年動態(tài)調查,結果顯示7~18歲青少年中,男生體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從2。75%升至8。65%,女生從3。38%升至7。18%;與體質密切相關的肺功能、耐力素質和柔韌性素質水平下降。而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趨勢更加明顯。那么,肥胖是營養(yǎng)過剩?不是。肥胖不僅不等于營養(yǎng)過剩,而且是營養(yǎng)缺乏的主要表現(xiàn)。

  4。對正在旺盛生長的兒童青少年來說,身高是生長發(fā)育中最顯而易見、最有代表性的指標。在通常情況下,身高順利增長,說明孩子的營養(yǎng)良好,也沒有受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干擾。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個民族在遺傳營養(yǎng)方面有許多相似之處。但中國男女7~18歲青少年身高和日本青少年全國平均身高的比較結果清晰顯示,中國青少年整體上身高較日本處于劣勢。大體上,7~9歲比日本矮1~3 cm,10~12歲矮3~4。5 cm。青春中期后男、女出現(xiàn)分化,男生的劣勢更明顯,13~15歲矮3。5~4。5 cm,16~18歲矮2~3 cm;女生13~15歲矮1~1。5 cm;15~18歲差距為0。5~0。6 cm。

  5。目前,我國大部分人群鈣的攝入量僅能達到需要量的一半,我國兒童因缺鈣引起的佝僂病和成年人的軟骨病及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可達40%左右。奶中維生素B2含量豐富,喝一杯可達到每天需要量的23。3%;還含有少量的維生素E、維生素B1和維生素C,且奶是堿性食品,可維持機體的酸堿平衡。奶的營養(yǎng)價值及利用率高,因此,男女老幼都適宜喝牛奶。世界上很多發(fā)達國家,人均牛奶攝取量非常高。因消化牛奶的速度比肉、魚、蛋快,歐美人把牛奶當水喝。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日本人積極改善食物結構,號召天天喝牛奶。到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身高比大戰(zhàn)前平均增長了10 cm,國際上評價道“一杯牛奶改變了一個民族”。

  6。營養(yǎng)配餐在國外十分普遍,但在國內卻尚未引起人們重視。什么是營養(yǎng)配餐呢?營養(yǎng)配餐:就是按人們身體的需要,根據(jù)食品中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含量,設計一天、一周或一個月的食譜,使人體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幾大營養(yǎng)素比例合理,既達到均衡膳食。簡單講,就是要求膳食結構多種多樣,谷、肉、果、菜無所不備。

  思考討論題:

  1。中國和日本青少年身高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2。中國青少年普遍營養(yǎng)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3。中國和日本目前在飲食結構上最大的不同點是什么?

  4。你認為當今青少年學生的.飲食結構特點是什么?

  5。青少年必需的營養(yǎng)以及合理的營養(yǎng)結構是什么?

  教師:組織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

  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闡述小組意見。

  教師:

  1、請你對目前學生的不良飲食結構和習慣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2、請你結合自己的知識和相關資料告訴大家,應該從哪些方面關注食品安全。

  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教師:請你運用自己所了解的有關營養(yǎng)和飲食的知識,作為自己的青春期營養(yǎng)師,制定一個適合你的、合理的營養(yǎng)配餐食譜。

  學生:小組討論,制定食譜,全班交流。

  課后小結

  本節(jié)課以資料分析為引子,提出合理營養(yǎng)、合理營養(yǎng)對青少年生長發(fā)育的作用與影響、食品安全、青少年營養(yǎng)配餐等問題;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認真而細致的分析了相關問題;最后通過做自己的青春期營養(yǎng)師,運用所學知識和了解的信息,制定合適的、合理的營養(yǎng)配餐食譜,解決了問題。既實現(xiàn)了知識目標又培養(yǎng)了能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學以致用的快樂。

  例題

  1.下列屬于細菌性中毒的是:

  A。吃了有毒蘑菇 B。誤食了亞硝酸鈉 C。吃了腐爛的食物 D。吃了發(fā)芽的馬鈴薯

  【答案】C。

  【分析】細菌性中毒指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容易混淆的是A。吃有毒的蘑茹是真菌性食物中毒,細菌和真菌不是一類物質,亞硝酸是有毒的物質,馬鈴薯的芽是含有有毒成分,它們都是非細菌性食物中毒。

  2.合理膳食是指

  A。蛋白質是構成細胞的基本物質應該多吃 B。糖類是主要的供能物質,應多吃

  C。應以肉類、蔬菜、水果為主 D 初中生物。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比例合適,互相搭配

  【答案】D

  【分析】由于不同的食物中含有營養(yǎng)物質不同,所以一餐的食物,既要滿足人體生長發(fā)育和各種生命活動需要,又要注意營養(yǎng)的種類和比例。挑食、偏食會引起營養(yǎng)不良,影響發(fā)育。食物一般分為谷類、肉類、蔬菜水果類、奶和奶制品類,谷類含淀粉多一些,肉類含蛋白質和脂肪多些,蔬菜水果含維生素和無機鹽多一些,奶和奶制品含脂肪、部分維生素和鈣等。

  3.小明昨天剛參加完學校的運動會,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為了慶祝,父母帶他到一家飯店飽餐一頓,有蝦、有蟹、有小明最愛吃的土豆絲,結果史上小明往廁所跑了7、8趟,父母身體也有不適。請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這是一道聯(lián)系實際的問題。分析可能的原因從食物方面找,可能是土豆絲發(fā)了芽而引起的非細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能是吃了被污染了的蝦、蟹造成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也有可能是餐具有衛(wèi)生問題造成的。

初中生物教案11

  一、教案背景:

  本節(jié)課是在學生對生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及簡單操作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學完細胞的分裂和分化之后,進一步讓學生描述器官、系統(tǒng)的概念,以及植物體和人體結構層次的主要內容。本節(jié)與各章節(jié)內容聯(lián)系密切,在教學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描述多細胞植物體的組成:細胞、組織、器官、個體。2、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二)能力目標:

  通過分組實驗形成基本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探究實驗與交流、表達,體驗科學探究、與人合作的樂趣。通過了解多細胞植物體的組成、人體的組成等相關知識,激發(fā)起熱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描述植物體和人體的結構層次難點:描述人體的結構層次。

  教學資源:

  1、自制課件。(1)植物體;(2)植物體的結構層次;(3)人體的結構層次。

  2、每小組準備番茄、桔子果實若干個。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討論、設疑、引導等。

  三、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通過一系列觀察活動,引導學生充滿情趣而積極主動地獲取有關生物學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觀察的能力。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通過角色表演,充分展示自我,提高競爭意識。

初中生物教案12

  探究問題:手皮膚各個部位的觸壓覺相同嗎?

  探究假設:手皮膚各個部位的觸壓覺不相同

  實驗步驟:用筆的尖端刺激手的各個部位,看看各個部位的反應快慢情況

  探究結論:手皮膚各個部位的觸壓覺不相同

  上面對生物實驗中手皮膚的觸壓覺知識的`內容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哦。

初中生物教案13

  課題:美國南北戰(zhàn)爭

  時間20xx年12月2日

  執(zhí)教人:梁鑒亮

  地點:167班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了解和掌握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的起因、經過結局。

  二、了解和掌握戰(zhàn)爭的性質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國歷史上的地位等基本史實。

  三、了解和掌握頒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對戰(zhàn)爭的重要影響。

  教學重點:林肯在南北戰(zhàn)爭期間的`作用。

  教學難點:南北戰(zhàn)爭的起因。

  教具:粉筆黑板歷史地圖冊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復習回顧美國獨立戰(zhàn)爭的主要歷史事件。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美國的現(xiàn)任總統(tǒng)是誰嗎?(xx)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美國南北戰(zhàn)爭

  三學生預習課文內容

  四講授新課:

  (一)美國領土的擴張

  1、19世紀中期,美國領土已經擴張到太平洋沿岸。

  2、隨著領土向西擴張美國發(fā)生了“西進運動”。

  (二)戰(zhàn)爭的爆發(fā)

  1、原因:(1)根本原因:黑人奴隸制存廢問題成為矛盾的焦點。

 。1)直接原因:1860年11月,主張限制奴隸制的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

  2、經過:(1)爆發(fā):1861年,南方挑起戰(zhàn)爭。戰(zhàn)爭初期,北方連連失利。

 。2)轉折:1862年。林肯政府先后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扭轉了戰(zhàn)局。

  3、勝利:1863年北方軍隊取得了葛底斯堡大捷,掌握了戰(zhàn)爭的主動權。

  4、對美國南北戰(zhàn)爭的評價:

 。1)性質: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2)意義:a)、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b)、工業(yè)資產階級掌握了全部政權,為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fā)展開辟了道路。

初中生物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薄⑦M一步熟練制作臨時裝片和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區(qū)別動植物細胞結構的主要不同點。

 。、提高制作以及觀察臨時裝片的技能。

 。、設計實驗、改革實驗,弄好自己的創(chuàng)新潛能,以此來體會科學探索的和方法是不斷發(fā)展的,繼續(xù)形成“膽大心細”的心理素質

  二、教學重點:

  說明人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比較動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實驗能力和觀察能力。

  三、教學難點:

  1、制作臨時裝片過程中的刮取。

  2、細胞結構的觀察。

  1、閱讀書本P47方法步驟,出每個步驟:擦—滴—取—涂—蓋—染—吸。(口要漱干凈)

  2、這里面滴的`與制作植物時不一樣,不同在哪?(滴的是生理鹽水)。因為動物細胞外面沒有細胞壁,要使動物細胞處于活性的必須給它一個適合于它所在的環(huán)境,而0.9%的生理鹽水就是適合于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就是為了維持細胞正常的形態(tài)。生理鹽水的成分就是0.9克鹽99.1克水。

  3、注意,取口腔上皮細胞的時候是在口腔兩頰取。

  4、因為口腔上皮細胞比較難找,要把已經做好的口腔上皮細胞涂片給學生看,讓他們準確找到細胞。

  四、布置作業(yè):生物實驗報告冊P10、13、16

  教學反思:

  因為有了上一節(jié)課的植物細胞的實驗,這一實驗學生比較容易操作,但有的學生覺得在口腔里面取細胞很惡心,要教育他們科學。對于口腔里面的上皮細胞,壓片時并沒有植物那樣容易,可以老師先做好一片示范的在講臺,讓學生先了解這些上皮細胞成什么形態(tài)后再自己觀察,這樣易于學生找到細胞,而且也不用老師逐個指導。很多同學做實驗的時候沒有找到細胞,雖然有的書上寫在實驗中可以先染色后蓋玻片,但對于這個實驗來說,先蓋玻片后染色成功率更高。

初中生物教案15

  <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內容。本章站在生物圈的高度,論述了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一個最基本的生物學觀點,也是理解"人與生物圈應該和諧發(fā)展"的理論基礎。所以該節(jié)在本書中乃至在本學科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前一節(jié)"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的基礎上再來考慮"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其實是從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也為下一節(jié)"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學習作好預設。

  本節(jié)知識點清晰,一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另一就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呈現(xiàn)的方式也直觀,前者就四幅圖片,后者是一個探究活動,非常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內容看似簡單,但要能讓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建構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以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觀手段,認真組織活動,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這個基本的生物學觀點。

  一、教學目標: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我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認同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方式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

  2、能夠選取多方面的事例來描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

  2、嘗試收集、處理數(shù)據(jù)的方法;

  3、學習通過測量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了解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滲透環(huán)保意識;

  2、樹立"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觀點;

  3、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重點和難點的確立:

  1、描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是重點又是難點;

  2、"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探究是重點,新教材倡導探究性學習,應該利用好每一次活動,來培養(yǎng)探究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學方法:

  1、本節(jié)課貫穿觀察和討論,主要運用啟發(fā)式談話法,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熱情,并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guī)律,利用多媒體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圖片和動畫,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逐漸認識到生物與環(huán)境之間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2、本節(jié)"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的探究活動并不難,運用前一節(jié)的探究活動方法完全能夠完成,所以這個活動我安排在課前,課上主要是組織各小組交流活動的"過程"和結果的處理方法。讓知識的獲得滲透在過程的體驗中,讓成功的喜悅體現(xiàn)于精彩的交流中,讓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在活動的參與中。

  四、學習方法:

  通過觀察、討論、分析去發(fā)現(xiàn)知識,逐漸培養(yǎng)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通過課前的探究活動和課上的交流,體驗知識獲得的過程,感悟科學探究的方法,體會同學間合作的魅力,嘗到探究性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分析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進一步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五、教學過程:

 。ㄒ唬⿵土曁釂,導入新課:

  啟發(fā)學生例舉生活中熟悉的生物受到環(huán)境中哪些因素的`影響,導入新課,這樣導入有兩個好處,1、既考驗了前一節(jié)課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又體現(xiàn)了兩課內容的緊密聯(lián)系;2、創(chuàng)設了情景,激發(fā)了興趣,讓人自然而然想到生物對環(huán)境有沒有影響呢,行云流水般引入新課。

 。ǘ┬轮獙W習:

  1、"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重點又是難點,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讓學生觀察教材的四幅圖片,引導從"形態(tài)結構"、"生活方式"與環(huán)境間的聯(lián)系展開小組討論。然后讓學生選擇一幅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創(chuàng)設了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這可是思維發(fā)展的肥沃土壤,也是我的課堂風格。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是發(fā)散性的,充滿靈性的。

  第二步:啟發(fā)學生還能找到生物的形態(tài)結構、生活方式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例子嗎?鼓勵學生提取平時積累的知識,給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激起競爭意識。

  第三步:媒體呈現(xiàn)配有介說詞的圖片,如:烏賊的墨囊;含羞草的葉與多暴雨的環(huán)境相適應;尺蠖的擬態(tài)等等,讓同學們認識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是具有普遍性的,這種適應是生物通過漫長的年代,不斷與環(huán)境摩合,自身不斷進化、生存下來而形成的形態(tài)結構和生活方式。完整地幫助學生理解生物對環(huán)境相適應的觀點,對于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具有相對性,考慮到初一學生的理解能力,不便提,以后高中會學到。

  2、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

  生物在適應環(huán)境的同時,也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的知識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步:讓學生親身驗證"生物也可以影響環(huán)境"這一結論:

  課前親自探究"植物對空氣濕度的影響",課上交流。這樣安排體現(xiàn)1、有做事的過程;2、有明確的目標;3、有明確的結果;4、使用語言傳達信息5、體現(xiàn)過程的真實性。這是任務型教學的五要素。交流時注意: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過程是比結果更重要,但在這兒,由于結果涉及到對數(shù)據(jù)的收集和處理,這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方法,應以激勵和引導。

  學生從"做中學"中親身驗證了植物對空氣的濕度有影響,有利于認識生物是可以影響環(huán)境的。

  第二步:再讓學生思考兩個問題:

  a、地下耕耘者是哪種動物,它對自然界有什么益處?

  b、為什么我國開發(fā)西部強調要退耕還林和還草?從生物對環(huán)境產生的作用這個角度來認識生物的存在確實影響著環(huán)境。

  第三步:讓學生嘗試舉例描述"生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的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并及時反饋學生對這方面知識的理解。

  第四步:播放動畫"屎克螂出國記",以生動的畫面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對環(huán)境的作用和影響,同時在學生注意力即將分散的時候再一次激起他們的興趣。

  3、技能訓練:

  這是新教材的一個別有用心之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這一優(yōu)勢。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看誰提出的問題最有價值?"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

  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課收獲,這點很重要,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及時幫助他們構建概念,點睛突出"生物與環(huán)境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的生物學觀點。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類生活在生物圈,對環(huán)境的破壞必將回報給人類,所以人和自然和諧相處是多么重要!

  (三)、作業(yè)練習:(見教材)

  1、在一個繁殖季節(jié)里,一條鯉魚能產幾十萬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鳥類只產幾個卵,你能其中的道理嗎?這是不是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

  2、山羊絨又細又柔軟,組成的產品十分昂貴。山羊比綿羊好養(yǎng),它連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區(qū)大量飼養(yǎng)山羊,這對環(huán)境會有什么影響?

  這是兩道開放性題,既能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又能煅煉思維,體現(xiàn)知識與社會、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使學有所用。

  整個教學過程的邏輯順序就是這樣安排的。實踐證明,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優(yōu)勢,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利用多媒體的現(xiàn)代教育手段支撐整個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一個生動、有趣、多姿多彩的生物課堂中,愉快地"享受"學習。

【初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生物教案03-07

初中生物的教案11-11

初中生物優(yōu)秀教案02-19

初中生物教案【薦】12-12

【精】初中生物教案12-11

初中生物教案【推薦】12-12

初中生物教案【熱】12-14

初中生物教案【熱門】12-11

【熱門】初中生物教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