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教案>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

時間:2022-05-15 16:34:58 五年級數學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什么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1

  教學目標

  1、鞏固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2、探索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與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底面積和高之間的關系

  教具準備

  長方體、正方體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復習導入

  1、出示長方體

  思考:如何計算它的體積?

  2、帶入數字,計算長方體體積。

  長:2cm寬:3cm高:4cm

  二、引入新課

  1、出示正方體

  提問:如何計算正方體體積?

  2、根據學生反饋,教師極書公式: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3、試一試

  1出示三幅圖。

  學生進行思考

  反饋:長×寬×高

  學生進行計算

  2×3×4=24cm3

  學生回顧長方體體的公式,聯系長方體、正方體的關系,進行推理。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通過對長方體體積公式的回顧,引導學生聯系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方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推測,從而得出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培養(yǎng)學生推理能力和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師指導與教學過程

  學生學習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2引導學生觀察:

  圖中陰影部分叫什么?

  它們與高之間有什么關系?

  3你還能提示三個圖形的體積嗎?

  4引導學生計逄三幅圖的體積。

  三、練一練

  1、練一練1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得出長方體的長、寬、高成正方體的棱長,再利用公式計算。

  2、練一練2

  讓學生應用公式進行計算獨立完成。

  反饋計論結果。

  引導學生觀察,找出陰影部分,并認識體面積。

  獨立思考:它們與高之間的.關系。

  得出:底面積×高=體積

  學生利用所推導出的公式,計算三幅圖的體積。

  反饋。

  學生觀察圖

  計算

  教師指導詳細教研組4.7

  學生在觀察中體會底面積與高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記憶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和掌握長方體的特征,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及分析綜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教師談話:我們已學過一些幾何圖形,你們還記得是哪些嗎?

 。ㄩL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2、出示下面的實物.

  教師提問:這些物體是什么形狀的呢?

  老師明確:以前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圖形,叫做平面圖形.現在看到的這些圖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叫做立體圖形.

  教師提問:在低年級時我們曾認識過長方體和正方體,誰能找出這些物體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

  引入:這一單元我們要繼續(xù)深入研究長方體和正方體,今天先學習對長方體的認識.

 。ò鍟n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學習新課.

  在日常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

 。ㄒ唬┱J識長方體的面.

  1、教師演示告訴學生什么是長方體的面,并讓學生摸一摸.

  2、讓學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順序,數一數長方體共有幾個面.再觀察每個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

  3、提問:6個面中有沒有不都是長方形的情況呢?

 。ò鍟阂部赡苡袃蓚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4、提問:長方體的6個面還有什么特征呢?(板書: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5、總結特征: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ǘ┱J識長方體的棱.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兩個面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長方體的棱.

  2、讓學生把直尺放在棱上,發(fā)現直尺平平的.說明棱是直的,是線段,可以度量.

  3、提問:長方體有多少條棱?想一想,怎樣數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引導學生把棱分成三組,也可用同一顏色把每組互相平行的棱標出來.數出每組各有4條棱,有3組,一共有12條棱.(板書:有12條棱)

  4、讓學生量一量每組中棱的長度,說一說發(fā)現了什么?

 。ò鍟夯ハ嗥叫械4條棱的長度相等)

  5、總結特征:有12條棱,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副標題#e#

  (三)認識長方體的頂點.

  1、讓學生摸一摸長方體三個面相交的地方,說明這叫長方體的頂點.

  2、數一數長方體有幾個頂點.(按照一定的順序數)

 。ò鍟河8個頂點)

 。ㄋ模┛偨Y長方體的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五)認識長、寬、高.

  出示長方體框架,引導學生觀察并回答:

  1、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每組棱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分3組,每組4條棱長度相等)

  2、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棱有幾條?它們的長度有什么特點?

 。3條棱,3條棱的長度不相等.)

  3、教師小結:由于有三組互相平行的棱,每組棱的長度相等,我們可以取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作代表,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4、指導學生理解長、寬、高的概念.

  可讓學生把長方體橫放、豎放、側放,分別說出長、寬、高,使學生認識到長方體的形狀和大小是由它的長、寬、高決定的.

 。┙虒W識圖,發(fā)展空間觀念.

  1、讓學生把長方體學具放在課桌左上角,引導學生觀察,并提問:你們能看到幾個面?

  2、教師啟發(fā)提問:怎樣用圖表示出來呢?可同時板書畫圖.

  說明:虛線表示看不見的三條棱,并讓學生指出長、寬、高,教師板書.

  三、反饋練習.

  1、按照教科書所給的圖樣,用硬紙做一個長方體,再量一量它的'長、寬、高.

  2、拿一個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再說一說每個面的長和寬是多少?

  3、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4、說出右面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偎纳厦媸鞘裁葱危L和寬各是多少?

 、谒挠覀让媸鞘裁葱,長和寬各是多少?

 、鬯那懊媸鞘裁葱危L和寬各是多少?

  ④它的下面和后面各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長方體的特征,那么在長方體的6個面中只能有兩個面是正方形嗎?如果其它的面也是正方形,那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同學們想一想,這是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面:長方體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

  棱: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棱.有12條棱,互相平行的4條棱的長度相等

  頂點:三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頂點.有8個頂點.

  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3

  教學目標和要求

  1、在操作、觀察活動中,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豐富對現實空間的認識,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結合具體情境,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

  在操作、觀察活動中,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并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探索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

  1、長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18頁的長方體紙盒和它的展開圖,完成下面兩項活動。

  (1)長方體的6個面分別對應于展開圖的哪個部分?分別將它們涂上相應的顏色。

 。2)展開圖的各條邊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在展開圖的方框中填上適當的數。

  (3)估一估,做這樣的一個紙盒至少需要用多少紙板?再算一算。

  學生交流,小結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對于學生出現的不同的方法,教師都給予肯定,關鍵是讓學生說清解題的基本思路,然后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系。)

  提示:在計算實物的表面積時,要根據實際選用不同的方法靈活計算。(要弄清物體的.表面積是指哪些面的面積之和。)

  2、正方體的表面積及其計算方法。

  學生嘗試探討:教科書第18頁“試一試”。

  學生交流,小結正方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課堂練習

  1、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

  2、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2題。

  讓學生先說商標紙的面積紙哪些面的面積之和,再計算。

  3、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3題。

  先讓學生結合實際想一想,一個電視機布罩要做幾個面,哪個面是不需要做的,再讓學生嘗試計算。

  4、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嘗試計算再交流。

  5、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5題。

  如果學生列綜合算式有困難,允許分步計算。

  6、教科書第19頁“練一練”第6題。

  讓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4

  教學目標

  進一步計算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容積),并能熟練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重難點:

  能熟練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備 注

  一、計算長方體和立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長

  16米

  2.4分米

  60厘米

  寬

  8米

  0.2分米

  50厘米

  高

  6米

  1.5分米

  20厘米

  表面積

  體積

  棱長

  28厘米

  1.2米

  0.8分米

  表面積

  體積

  二、解答實際問題

  1、一個長方體木箱,長8分米,寬6分米,高4.5分米。如果在它的外表涂上油漆(底面不涂),涂的面積有讀書平方分米?如果每平方分米用油漆0.25千克,漆這個木箱要用油漆多少千克?

  2、把一塊棱長是0.4米的立方體鋼,鍛造成橫截面面積是0.08平方米的長方體鋼,鍛造成的鋼有多長?

  3、用8個棱長是3厘米的立方體積木,搭成大立方體。求搭成的大立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4、一個長方體的汽油桶,廠分米,寬3.2分米,高6分米。如果1升汽油重0.74千克,這個油桶可以裝汽油多少千克?

  5、一個立方體油箱,容積是216立方分米。把這一箱油倒入另一個長8分米,寬5分米的長方體油箱內,油深多少分米?

  6、一個長方體形狀的水池,長60米,寬30米,池內原來水深1.5米。如果用水泵向外排水,每分排水2.5立方米,要求在15小時內把水池中的水排完,可能嗎?

 。1)學生獨立完成

  (2)小組交流

 。3)反饋,說解題思路。

  三、思考題

  想一想,議一議:怎樣求出土豆的體積?

  四、

  課后反思:

  在教學時,教師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探索比如可以拿一個大土豆,讓學生想一想,議一議:怎樣求出土豆的體積?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想出了許多解決問題的辦法。有的`同學說,把土豆煮熟后,擠壓成一個長方體,就可求出它的體積;有的同學說,從大土豆切出一個1立方厘米的小土豆,測出它的重量,根據大土豆和小土豆重量之間的倍數關系,可以求出大土豆的體積;有的同學說,把土豆放在長方體水槽里,水上升的體積,就是土豆的體積。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5

  教學目標:

  1.經歷觀察、猜想、操作、推理和探究等活動,發(fā)現并掌握長方體的特征,了解長方體的長、寬、高。

  2.探究并發(fā)現長方體頂點、棱、面之間的關系,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3.在探究長方體特征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動手能力并且提高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探究長方體的面與棱的特點。

  教學準備:

  課件、教科書、教科書附頁紙、練習本等。

  教學過程:

  三單元 長方體和正方體

  3.1長方體的認識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在學習新課前,老師與同學們簡單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凑n件,老師展示出了六個幾何圖形。

  師:“它們分別是什么圖形?”

  生:“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和梯形。”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準確!

  這些圖形都是由線圍成的圖形,所以稱之為平面圖形。接下來,我們看下一組幾何圖形。

  師:“它們分別是什么圖形?”

  生:“正方體、長方體、圓柱體和圓錐體!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正確!”

  看圖中所示,它們是由面圍成的,并且占有一定的空間,這樣的圖形稱之為立體圖形。今天老師將帶領你們走進一個立體圖形的世界--學習新課,長方體的認識(板書標題)

  二、探索新知

  長方體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幾何體。老師將平時生活中所見到的物體拿出來與同學們一起分析一下它們是什么幾何體。看圖中,如果汁盒、微波爐、冰箱、牙膏盒等都屬于長方體范疇。下面請同學們將你準備的長方體展示給同學們,看看你眼中的長方體是什么樣子的。請學生展示道具。

  看表格,老師提出了幾個問題,同學們共同思考:

  1.長方體有_______個面?

  2.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長方體有_______條棱?

  5.哪些棱長度相等?

  6.長方體有_______個頂點?

  深入剖析,根據課件展示,老師拿來一個長方體,數一數它有多少個面。首先我們先認識一下長方體的面。面和面相交的線段叫做長方體的棱。棱和棱的交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接下來我們開始解決問題,看一下長方體有上下、左右、前后,為了研究方便,根據面所在的位置給長方體的面命名。左側的面稱之為左面,右面的面稱之為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后面。我們共同觀察一下,長方體有六個面,哪些面是相同的?看課件上面和底面是完全重合的,證明了老師的猜想相對的面完全相同。老師用比一比的方法接著驗證。左面和右面、前面和后面。接下來,我們看老師給出了兩個長方體,這兩個長方體有什么不同嗎?你有什么發(fā)現?

  師:“第一個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

  生:“第一個長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師:“好!請坐,回答的非常正確!

  師:“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第二個長方體,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看一下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

  生:“有六個面,其中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

  師:“所以得到結論,長方體的每個面是長方形或者正方形。”

  師:“下面老師和同學們探討下一個問題。長方體有多少條棱?看課件展示,長方體一共有12條棱。細心的同學可以觀察出來,每種顏色的棱都是4條且相對平行的。所以,長方體的棱可以分成3組,每組4條棱都是相對平行的。通過演示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

  同學們注意看課件,長方體有8個頂點。

  師:通過講解和分析,同學們認識了長方體。下面,我們具體看一下,什么是長方體。

  概念:長方體就是由六個長方形(特殊情況下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師:同學們齊讀一遍加深理解。

  生齊讀。

  師:長方體的概念同學們都理解了,接下來我們看幾道選擇題,加深我們對長方體的認識。看課件展示。

  1.正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2.相對的四條棱的長度都相等的物體一定是長方體。(×)不符合長方體概念。

  3.長方體相交于同一頂點的3條棱長度相等。(×)

  師:根據判斷題的第三題,我們深入研究和探討一下,相交于同一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相等嗎?看圖中老師展示出的兩個長方體。相交于同一頂點的3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根據課件提示,同學們找出長、寬、高并標出來。

  師: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幾組?

  生: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3組。

  師:請坐。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分成3組,每組4條棱清晰可見,而且相交于同一點的3條棱不相等得到了驗證。

  師:通過講解,同學們對長方體有了一定的認識,了解了長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的,哪些面完全相同,有多少條棱,相對的棱怎么樣,長方體有多少個頂點等。

  師:下面請同學們完成做一做習題,對我們所學內容有一個小結。

  將書中附頁123頁剪下來,完全相同的長方形涂上顏色。用圖樣做一個長方體。量一量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觀察這個長方體,最多能看見幾個面?

  師:請同學們匯報結果。

  三、鞏固應用

  1、師:這個紙巾盒的正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

  師:長方形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生:長24cm,寬9cm。

  師:和正面相同的面是哪個?

  生:后面。

  2、師:這個紙巾盒的右面是什么形狀?

  生:長方形。

  師: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

  生:長12cm,寬9cm。

  師:和長方體右面完全相同的面是哪個?

  生:長方體左面。

  3、師:哪幾個面的長是24cm,寬是12cm?

  生:上下兩面。

  師:看起來同學們對長方體的性質有了深刻的了解。深入認識了長方體點、線、面之間的關系。下面老師將帶領同學們走進生活,長方體的認識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幫助。接下來我們看一道習題,請兩位同學到板前來做一下。

  習題:為迎接“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工人叔叔要在工人俱樂部的四周裝上彩燈(地面的四周不裝)。已知工人俱樂部長90m,寬55m,高22m,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長的彩燈線?

  師:提示同學們要想求出工人叔叔至少需要多長的彩燈線,首先明確表示長的棱有幾條,表示寬的棱有幾條,表示高的棱有幾條。找出幾條之后,代入數值列式子進行計算。

  下面請兩位同學板前演練,其他同學在下面做。

  (90+55)×2+22×4

  =378(m)

  答:工人叔叔至少需要378m長的彩燈線。

  師:通過老師的講解和習題,你有什么收獲?找同學說一下感想。

  生:我對長方體有了基本的認識,了解它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哪些面是相同的。

  生:我會用所學的長方體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難題。

  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夠掌握長方體的特點,在學習和生活中活學活用。

  作業(yè):教材21頁練習題2、3、8。

  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里,下課!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情感目標:

  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策略:

  充分利用教具和實物圖進行演示,對分數問題要找出標準量。分析數量關系,在解答。

  教學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提問:相鄰兩個體積單位間的進率是多少?怎樣把立方厘米化成升?

  二、練習

  1、做“練一練”的第4題。讀題理解題意用實物演示這個長方體油桶的'形狀,再讓學生討論解答方法。

  2、做第6題,要學生先估算,再計算。對學困生要進行指導。

  3、學生自己做出第7題、第8題、第9題。

  交流時,要說出等量關系式,再列式計算。

  4、解方程,先指名說一說解方程的步驟,再解方程,也可讓學困生板演。

  5、實踐活動:

  小組合作,估計下列學生分別占本班學生總數的百分之幾,再進行調查。

  各類學生占全班學生總數的百分比情況單位:%

  各類學生占全班學生總數的百分比情況

  估計

  調查結果

  男生

  近視眼的學生

  睡眠時間不到10時的學生

  喜歡唱歌的學生

  三、。

  板書設計:

  與復習(二)

  發(fā)芽率ⅹ-5/8=15

  解:(1-5/8)×ⅹ=15

  3/8ⅹ=15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7

  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五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

 。ㄒ唬┙贪覆糠

  課時一:《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直觀、形象的展示ひ導學生觀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長方體的特點,加深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物體特征的認識,能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問題。

  方法過程:學生通過觀察、合作交流等形式來探索,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歸納、概括等能力。進一步增強了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問題。

  教學重點:掌握長方體的特征,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長方體模型和一些長方體的實物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導入:講新課之前,我們先回憶一下,以前學過哪些幾何圖形?

 。ㄩL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這些都是什么圖形?(板書:平面圖形)

  教師:平面圖形我們已經認識了,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立體圖形。

  二、探究新知

 。ㄒ唬┏醪浇ⅰ傲Ⅲw圖形”的概念.

  1.出示墨水盒、粉筆盒等實物。

  教師提問:誰說說這些物體與平面圖形比較有什么不同?(占有一定的空間)

  2.教師明確:這些物體都占有一定的空間,我們把它們的形狀叫做立體圖形。

  3.在生活中你還見到哪些立體圖形?

  4.引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立體圖形中的長方體。

 。ò鍟n題:長方體的認識)

  (二)認識長方體的特征,教學例1。

  1.面

 、匍L方體有幾個面?長方體有6個面

 、诿總面是什么形狀? 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面相對的面是正方形)

  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完全相同

  2.棱

  學生實際操作:

 、賱邮置幻L方體的每兩個面相交的地方。

 。ń處熋鞔_:在長方體上兩個面相交的邊叫做長方體的棱。)

 、跀狄粩,長方體有幾條棱?(12條棱)

 、哿恳涣棵織l棱的長度,你發(fā)現了什么?(相對的棱的長度是相等的。)

  3.頂點

  教師:請同學們拿起長方體的盒子或實物,用手摸一模三條棱相交的地方。

  教師明確:3條棱相交的點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提問:一個長方體一共有多少個頂點?(8個)

  4.特征

  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也可能其中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它有12條棱,8個頂點。在一個長方體中,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5.畫法

  把一個長方體放在桌面上觀察一下,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三個面)

  那么怎樣把長方體畫在紙上或黑板上呢?(看不見的棱畫在圖紙上用虛線表示,最后面畫出的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畫出的是平行四邊形。)

  (三)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教學例2。

  1.出示長方體框架,提問:

  長方體的12條棱可以怎樣分組?(按照相對的棱進行分組)

  分成幾組?(3組)

  相交于同一頂點的三條棱長度相等嗎?(不等)

  2.教師小結:在一個長方體中,有3組棱,每組棱互相平行,并且長度相等.我們把相交于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

  3.實際測量:分不同角度測量自己手中的長方體的長、寬、高的長度。

 。y量數據應該不同)

  教師強調:長方體的長、寬、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變的。一般情況下把底面中較長的一條棱叫做長,較短的一條棱叫做寬,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三、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長方體有什么特征?還有什么問題嗎?

  四、隨堂練習

  1.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

  2.填表。

  3..課本31頁練習五的第1題

  (1) 這個紙巾盒的前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2)它的右面是什么形狀?長和寬各是多少?和它相同的面是哪個?

 。3)哪幾個面的長是24cm,寬是12cm?

  4.判斷對錯,并說明為什么.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形狀都是長方體??( )

 。2)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3)長方體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頂點???( )

 。4)長方體相對面的大小、形狀都相等。( )

  五、布置作業(yè)

  1.看圖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說出下圖表示的物體是什么形狀,并且說明:

  (1)它的上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2)它的右側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3)它的前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4)它的下面和后面是什么形,長和寬各是多少?

  六、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認識

  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形

  立體圖形:

  面:6個,長方形;相對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有2個正方形),面積相等。 長方體

  棱:12條,相對的棱長度相等。

  頂點:8個

  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分別叫做:長、寬、高。

  課時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比較)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教學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征,形成正方體的概念。 方法過程: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正方體的特征,理解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學難點:建立立體圖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及相關課件、正方體實物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認識了長方體,現在來檢查一下大家對長方體特征的掌握情況。

  1、填空

 。1)長方體有( )個面,每個面都是( )形,也可能有( )個相對面是()形,長方體有( )個頂點。

 。2)兩個面相交的邊叫(),長方體有( )條棱,可分()組,( )的( )條棱的長度相等。

 。3)相交于同一個頂點的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 )、()、()。 2、說出下面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5cm 4cm 7cm

  3cm

  3cm 4cm

  二、探究新知

  1、猜測引入

  屏幕顯示出右圖:

 。1)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

 。2)想象:當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都相等的時候,這個長方體變成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長方體:長=寬=高

  ?

  正方體

  2、認識正方體

  上節(jié)課我們是從哪幾個方面研究長方體的特征的?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面、棱、頂點。 小結:我們從面、棱、頂點三方面探究了長方體的特征。

  (2)問:那正方體有幾個面、幾條棱、幾個頂點?它的面和棱各有什么特征呢?請你也用探究長方體的方法,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把你的發(fā)現記錄下來。

 。3)觀察正方體的特征。(出示觀察要點)

 、僬襟w有幾個面?有什么特點?

 、谡襟w有幾條棱?有什么特點?

  ③正方體有幾個頂點?

 。4)匯報概括正方體的特征。

  學生邊說教師邊板書:

  面:6個(都是正方形)每個面面積都相等。

  棱:12條每條棱的長度都相等。

  頂點:8個

  3、完成30頁做一做。

  師:我們已經通過仔細觀察得出了正方體的特征,接下來我們來用學具親手制作一個正方體的模型。(利用附頁2做一個正方體,做好后量一量棱長多少?)(強調快速完成)

  4、小組合作探究:正方體和長方體有什么聯系與區(qū)別。

  通過制作正方體,讓學生對正方體的特征有了更深的了解,然后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兩者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分組合作探究,并在小組內匯報交流討論結果(完成下面的表格)。

  歸納小結,將表格補充完整。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8

  教學要求:

  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初步學會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同時發(fā)展他們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公式的推導。

  教學用具教師準備:一大塊橡皮泥;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木塊24塊;投影儀。學生準備: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12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填空:1、叫做物體的體積。2、常用的體積單位有:、、。3、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

  師:我們已經知道計量一個物體的體積,要看這個物體含有多少個體積單位,那么怎樣計算任意一個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

  1.小組學習------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出示:一塊長4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的長方體橡皮泥,用刀將它切成一些棱長1厘米的小正方體。

  提問:請你數一數,它的體積是多少?有許多物體不能切開,怎樣計算它的體積?

  實驗:師生都拿出準備好的12個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塊,按第32頁的第(1)題擺好。

  觀察結果:(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板書:長方體:長、寬、高(單位:厘米)

  431

  含體積單位數:4×3×1=12(個)

  體積:4×3×1=12(立方厘米)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

  同桌的同學可將你們的小正方體合起來,照上面的方法一起擺2層,再看:

  (1)擺成了一個什么?

  (2)它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3)它含有多少個1立方厘米?

 。4)它的體積是多少?(同上板書)

  通過上面的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可讓學生分小組討論)

  結論: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用字母表示:V=a×b×h=abh

  應用:出示例1,讓學生獨立解答。

  2.小組學習--正方體體積的計算。

  思考并回答: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關系?正方體的體積該怎樣計算呢?

  結論: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用字母表示為:V=a3

  說明:a×a×a可以寫成a3,讀作:a的立方。

  應用:出示例2,讓學生獨立做后訂正。

  三、課堂實踐

  1.做第34頁的“做一做”的第1題。

 。1)先讓學生標出每個長方體的長、寬、高。

 。2)再根據公式算出它們各自的體積。

 。3)集體訂正。

  2、做第33頁的“做一做”的第2題。

  3、做練習七的第4、6題。

  四、課堂

  五、課后實踐

  做練習七的第5、7題。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9

  教學內容: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

  教學目標 :

  1.學生通過操作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的概念,并初步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點:

  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會用求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具運用:

  長方體、正方體紙盒,剪刀,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是長方體的長、寬、高?什么是正方體的棱長?

  2.指出長方體紙盒的長、寬、高,并說出長方體的特征。指出正方體的棱長,并說出正方體的特征。

  二、新課講授

  1.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概念。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紙盒,在上面分另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

  師生共同復習長方形的特征。請同學們沿著長方體紙盒的前面和上面相交的棱剪開,得到右面這幅展開圖。

 。2)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分別標出上、下、前、后、左、右六個面,然后師生共同復習正方體的特征。讓學生分別沿著正方體的棱剪開。得到右面正方體展開圖。

 。3)觀察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的展開圖,看看哪些面的面積相等,長方體中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觀察后,小組議一議。引導學生總結長方體的表面積概念。長方體或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2.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經常需要計算哪些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出示教材第24頁例1。

  理解分析,做一個包裝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紙板,實際上是求什么?(這個長方體飯包裝箱的表面積)

  先確定每個面的長和寬,再分別計算出每個面的面積,最后把每個面的面積合起來就是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3)嘗試獨立解答。

  (4)集體交流反饋。

  老師根據學生的解題思路進行板書。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6個面的面積和

  0.70.4+0.70.4+0.50.4+0.50.4+0.70.5+0.70.5=0.28+0.28+0.2+0.2+0.35+0.35=1.66(m2)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上、下兩個面的面積+前、后兩個面的面積+左、右兩個面的面積

  0.70.42+0.50.42+0.70.52=0.7+0.56+0.4=1.66(m2)

  方法三:(上面的面積+前面的面積+左面的面積)2

 。0.70.4+0.50.4+0.70.5)2=0.832=1.66(m2)

 。5)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關鍵是找什么?這三種方法你喜歡哪種方法?

  (6)請同學們嘗試自己解答教材第24頁例2, 集體交流算法,請學生說說你是怎樣解答計算正方體表面積的。

  三、課堂作業(yè)

  1. 完成教材第23頁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4頁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25~26頁練習六第1、2、3、4、6、7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又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并掌握了長方休和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學習,你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板書設計: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一)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10

  教材依據: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長方體(一)中的長方體的表面積

  設計思路:

  新課程標準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注重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手段,在小組合作中,認識長方體的基本特征,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前面已經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和頂點特征,以及展開與折疊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jié)課學習可以鞏固學生對前兩節(jié)課內容的理解,同時為后面學習長方體的體積奠定了基礎,可以更好的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由于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雖然在前面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了解了面和棱的特征,學習了展開與折疊,但學生的空間觀念還不強。特別是對立體圖形表面積的認識,還有一定的困難,還需借助于直觀的立體圖形,通過動手操作來觀察發(fā)現規(guī)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含義,在理解的基礎掌握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自主探究,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建立表面積的概念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找出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每一個面的長和寬之間的關系。

  教學準備:

  1、教具:長方體紙盒、長方體紙盒展開圖,課件。

  2、學具:長方體紙盒、剪刀.

  教學過程:

  一、游戲激趣 ,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來玩?zhèn)“猜謎語”游戲,猜對的同學可以獲得獎品,請聽題

  (1)紫色樹,紫色花,紫色花開結紫瓜,紫瓜柄上長小刺,紫瓜里面裝芝麻。(打一種蔬菜)

  (2)紅公雞,綠尾巴,腦袋埋在地底下。(打一種蔬菜)

  2、大家的表現真出色,我還為同學們準備了一個大禮物,想將它送給這節(jié)課發(fā)言積極的同學,可是這個盒子不漂亮,F在我要用彩紙包裝一下。(師動手包裝)

  你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彩紙嗎?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要求長方體的什么?(長方體的表面積)看看長方體有幾個面?是那幾個面?(學生找出后,標出上、下、前、后、左、右面)重新擺放長方體,它的前面在哪里?在長方體的這幾個面中,那些面的大小是相等的?這幾個面的面積大小也就叫做什么?(長方體的表面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課始就設計小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利用發(fā)獎品時,遇到的新問題引入新課。再現生活中的包裝情景,使學生更能體會到長方體表面積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也使表面積概念更直觀,形象化。】

  二、動手實踐,探索新知。

  (一)長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1、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長方體學具, 想想剛才包裝的是長方體的哪幾個面里?什么叫長方體的表面積?標出“上”、“下”、“前”、“后”、“左”、“右”面。

  2、觀察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同桌交流后,匯報交流)

  (二)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那么怎樣計算你的長方體盒子的表面積哪?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通過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的方法,試試求出長方體的表面積,同時把討論的結果寫在記錄單上(形式不限),看哪一小組想出的方法多。

  (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2、交流匯報、總結規(guī)律。

  (1)哪一個小組到前面來匯報你們的研究成果?

  學生匯報算式,引導觀察,用什么方法計算表面積的?(對表達流暢,思維敏捷的進行鼓勵)

  (2)小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并板書。

  分析這幾種計算表面積的方法,為什么這樣算?在這幾種算法中你喜歡用哪一種?與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自己構建知識。利用充足的時間,動手操作,探索、交流合作,發(fā)現規(guī)律,獲得新知。】

  3、即時反饋、鞏固新知。

  請同學們算一算,老師的這個禮品盒的表面積是多少?(獨立思考后,小組內交流匯報)還有別的計算方法嗎?你認為那種方法簡便?

  【設計意圖:運用新知解決問題,初步體驗數學的有用性,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多樣化算法中,引導學生比較,并逐步理解各種算法的優(yōu)缺點。在解決問題中自覺實現化算法】

  (三)嘗試探索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正方體的表面積應該如何計算?

  討論,指名反饋,得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為什么要乘以6?

  1、給棱長為0.8米的正方體木箱表面涂上油漆,涂油漆部分的面積是多少?(獨立探索,再交流計算方法。)

  如果正方體木箱沒有蓋,涂油漆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設計意圖:通過計算正方體表面積,進一步理解表面積含義。通過變式練習,體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時,要靈活運用!

  2、歸納小結。

  計算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關鍵是什么?如何計算?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1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情景,經歷探究長方體和正方體特點的過程,能夠準確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2、能夠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具有初步的立體空間想象能力。

  3、使學生感受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良好興趣。

  重點難點:

  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特點。

  教學方法:

  師生共同歸納和推理

  教學準備:

  長方體模型、正方體模型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教師出示教學板書,請學生觀察下列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回答有什么特點?

  教師:提問學生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什么特點?

  學生尋找完畢,紛紛舉手準備回答問題。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問題。(長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對面面積相等;正方體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6個面都相等和12條棱相等。)

  二、課堂練習

  學生做第1題,教師讓學生選擇一個長方體實物,可以集中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學生做第2題,讓學生觀察課本中的`長方體的三條棱長,并填完表格。

  學生做第3題,根據課本中的長方體的三條棱長和每組對面的形狀,分辨出6個不同的面的編號?梢宰寣W生按照課本中6個面的長、寬來做成面積相等的紙片,然后組成一個長方體來進一步熟悉長方體的6個面的大小和相對的位置。

  教師根據課本第4題中的長方體插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制作一個這樣的長方體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木條。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提問學生回答)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12

  設計說明

  1.加強動手操作,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因為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導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培養(yǎng)學生掌握技能技巧,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在讓學生理解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時,先讓學生動手操作,“解剖”長方體和正方體,展示出長方體和正方體各自的6個面。然后通過比較分析,深刻地體會長方體或正方體各自6個面的面積之和就是這個長方體或正方體的表面積。

  2.合作探究,實現自主發(fā)現。

  合作探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進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在學生感知了表面積的意義之后,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長方體表面積的不同計算方法,然后根據正方體的特征歸納出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化思維和求異思維。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長方體紙盒

  學生準備長方體牙膏盒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猜測質疑,引入新課

  師:長方體和正方體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老師也收集到這樣兩個紙盒(出示兩個大小比較接近的長方體紙盒),怎樣才能比較出這兩個長方體紙盒,誰用的紙板比較多呢?(學生討論后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誰用的紙板比較多,使學生產生拆開紙盒研究長方體表面積的想法,從而主動探究體與面的關系,同時引發(fā)學生的爭論,使其主動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感受表面積的意義。

 。1)把長方體牙膏盒沿棱剪開并展開,分別用“上”“下”“前”“后”“左”“右”標明6個面,并讓學生觀察后回答:

 、匍L方體哪幾組面的面積相等?

 、陂L方體每個面的長和寬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什么關系?

 。▽W生觀察后匯報)

  師明確:長方體上、下兩個面的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就是長方體的長和寬;前、后兩個面的'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就是長方體的長和高;左、右兩個面的面積相等,每個面的長和寬就是長方體的寬和高。

 。2)什么叫長方體的表面積?

 。ò鍟洪L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親自動手操作剪開并展開長方體實物,讓學生真正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在實際觀察中讓學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積的表象,從而發(fā)現并歸納出表面積的意義。

  2.探究求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回憶。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

  預設

  生: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2)議一議。

  長方體上、下面的面積=()×();

  長方體前、后面的面積=()×();

  長方體左、右面的面積=()×()。

 。3)總結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方法一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2+長×高×2+寬×高×2,用字母表示為S=2ab+2ah+2bh。

  方法二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用字母表示為S=(ab+ah+bh)×2。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13

  教學內容: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講授,引導學生找出規(guī)律,總結出體積的公式。

  2.指導學生運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

  3.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學難點: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

  教具運用:

  正方體木塊若干。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什么叫體積?計量物體的體積常用的單位有哪些?

  2.怎樣計算一個物體的體積呢?

  二、新課講授

  1.長方體體積的計算。

  教師課件出示一塊長方體積木,一塊蓋房用的大型磚板。

  (1)提問:它們的體積是多少?你是怎樣想的?

  引導學生回答:長方體積木的體積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去擺,有幾個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對于大型磚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較麻煩。

  教師:請同學們想一想,如果要知道較大物體的體積,我們能不能用學過的數學知識來計算。

 。2)觀察操作,探究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小組合作,用準備好的24塊1cm3的小正方體木塊,任意擺出不同的長方體,然后把數據填入下表。

  學生拼擺,然后填表,集體匯報,老師把有代數性的數字寫在表中。

  說明學生拼擺長方體的樣式非常多,這里只列舉幾個。觀察:從這張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結論。

  小結:長方體的體積等于長方體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所含體積單位的數量正好等于長方體長、寬、高的.乘積。

  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講述:如果用字母V表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可以寫成:V=abh

  (3)質疑:求長方體的體積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2.探究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1)啟發(fā)。根據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聯系長方體積公式,想一想正方體的體積應該怎樣計算。

 。2)引導學生明確。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板書)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長)(a3讀作a的立方,表示3個a相乘)

  3.運用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解決問題。

 。1)出示教材第30頁的例1。

  (2)學生看圖,理解題意。

 。3)說出題中所給信息,和所求問題。

 。4)指名說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

 。5)指名學生上臺板演過程,其他同學判斷。

 。6)老師訂正書寫。V=abh=743=84(cm3)

 。7)看圖,學生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

  (8)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三、課堂作業(yè)

  完成課本第31頁做一做第1、2題。

  四、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在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五、課后作業(yè)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 :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a3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14

  自學預設:

  自學內容自學P43內容

  指導方法自學P43

  思考:

  1、底面積是什么?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積是怎么求的?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怎樣?

  嘗試練習試著完成P43的做一做的第2題

  教學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的統(tǒng)一。(完成P43內容及P45第8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統(tǒng)一計算公式,并會靈活地應用公式進行體積計算。

  2.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出下圖中長方體的.長、寬、高和正方體的棱長。

  2、填空。

 。1)長、正方體的體積大小是由確定的。

  (2)長方體的體積=。

 。3)正方體的體積=。

  二、探索研究

  1.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

  通過預習你觀察到到了什么?

  生:圖中畫陰影部分的那一面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或正方體的底面。師強調:這個面是由擺放的方式決定的。

  2.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面積。

 。1)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底面的面積叫做底面積

 。2)怎樣求長方體的底面積?(長方體的底面積=長×寬,即S=ab)怎樣求正方體的底面積?(正方體的底面積=棱長×棱長,即S=)

  (3)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計算公式的統(tǒng)一

  思考:我們能不能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公式統(tǒng)一成一個公式呢?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底面積×高

  正方體的體積=棱長×棱長×棱長=底面積×棱長

  結論:長方體或正方體的體積=底面積×高

  用字母表示:V=sh

  3.練習:

  完成P43“做一做”第2題。講解:“橫截面”通過實物直觀演示,讓學生理解他的實際意義,懂得一個物體平放,立體圖形的左面和右面就叫做橫截面,如果豎起來,橫截面就成了底面。所以

  三、鞏固練習:完成P45題8。

  四、練習拓展:

  1.計算:

  2.一根長方體木料,它的橫截面的面積是0.15,長2m。5根這樣的木料體積一共是多少?新課標第一

  3.有100塊底面積是42,高6cm的立方體石塊。這些石塊的體積一共是多少?

  4.一個正方體的棱長的和是48cm,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15

  【教學內容】新世紀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的認識》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使學生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形成長方體的概念。

  2.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立體思維,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用具】長方體模型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chuàng)設新課引入

  1.同學們聽說過北京大學嗎?上北大是老師讀書時的夢想。你能從北大校區(qū)中找到我們曾經學過的圖形嗎?

  2.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

  3.揭題:這節(jié)課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板書課題)

  二、引導探究小組合作

  1.認識長方體各部分的名稱。

  (1)游戲:你們會玩摸長方體的游戲嗎?

  A你怎么確定摸到的一定是呢?還有什么方法?(他是用“面”、“棱”、“頂點”描述這個長方體的。)

  B小組內互相說一說:什么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我想什么是長方體的“面、棱、頂點”你們可能有所了解,在資料袋中也有提示說明。)

  C全班反饋

  D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了長方體的面、棱、頂點。

  2.探究長方體面、棱、頂點的特征

  A它們之間有聯系嗎?各有什么特征?

  B分小組活動。(下面小組分工合作,利用學具,通過摸一摸,數一數,量一量,剪一剪,比一比,看看有什么精彩的發(fā)現?將發(fā)現寫在記錄表上。)

  C全體發(fā)饋,同學提問。(根據小組的發(fā)現,誰能向他們提出問題?)

  D你們還有問題嗎?

  E教師提問:正方體與長方體有關系嗎?為什么說是特殊的長方體?(預設:認識長方體長、寬、高特征;正方體與長方體的關系)

  F教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自己的.方法研究了長方體的特征,你可以畫出一個長方體嗎?

  3.教學如何畫長方體。(如果這樣放最多可以看見他的幾個面?還有哪幾個面看不見?)(在畫圖時,除了畫前、后兩個面是長方形,其它的面看上去成了平行四邊形,實際上它還是長方形)

  三、運用新知體驗價值

  1.如果現在只看到長方體的長、寬、高,你還能畫出一個長方體嗎?(閉上眼睛,畫長方體。)

  2.說出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說出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

  3.猜一猜:根據長、寬、高長度,它可能是生活中的什么物體?

  4.做一個如圖的長方體寶寶床的床架,至少需要多少分米長的木條?

  5.你準備選擇下面哪一種尺寸的床板?(單位:分米)

  32×920×10

  四、全課總結拓展創(chuàng)新

  1.想一想:為何北大校區(qū)眾多建筑設施的外觀造型都是長方體呢?

  2.實驗活動:用準備的材料做一個長方體(再次體驗長方體的特征)。

【五年級數學長方體教案】相關文章: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03-13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06-19

五年級數學下冊《長方體》教案02-13

正方體與長方體數學教案08-31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15篇03-13

認識長方體數學教案(15篇)03-13

五年級數學教案《長方體的認識》(精選19篇)04-25

數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02-17

大班數學正方體與長方體教案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