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教案模板錦集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需要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數學教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1
11.1 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
11.1.1 三角形的邊
1.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的頂點、邊、角,會數三角形的個數.(重點)
2.能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判斷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三角形.(重點)
3.三角形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難點)
一、情境導入
出示金字塔、戰(zhàn)機、大橋等圖片,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的三角形,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三角形的形成過程,讓學生觀察.
問:你能不能給三角形下一個完整的定義?
二、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三角形的概念
圖中的銳角三角形有( )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解析:(1)以A為頂點的銳角三角形有△ABC、△ADC共2個;(2)以E為頂點的`銳角三角形有△EDC共1個.所以圖中銳角三角形的個數有2+1=3(個).故選B.
方法總結:數三角形的個數,可以按照數線段條數的方法,如果一條線段上有n個點,那么就有n(n-1)2條線段,也可以與線段外的一點組成n(n-1)2個三角形.
探究點二: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類型一】 判定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
以下列各組線段為邊,能組成三角形的是( )
A.2c,3c,5c
B.5c,6c,10c
C.1c,1c,3c
D.3c,4c,9c
解析:選項A中2+3=5,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選項B中5+6>10,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正確;選項C中1+1<3,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選項D中3+4<9,不能組成三角形,故此選項錯誤.故選B.
方法總結:判定三條線段能否組成三角形,只要判定兩條較短的線段長度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的長度即可.
【類型二】 判斷三角形邊的取值范圍
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7,x,那么x的取值范圍是( )
A.3<x<11 B.4<x<7
C.-3<x<11 D.x>3
解析:∵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4,7,x,∴7-4<x<7+4,即3<x<11.故選A.
方法總結:判斷三角形邊的取值范圍要同時運用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有時還要結合不等式的知識進行解決.
【類型三】 等腰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分別為4和9,求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解析:先根據等腰三角形兩腰相等的性質可得出第三邊長的兩種情況,再根據兩邊和大于第三邊來判斷能否構成三角形,從而求解.
解:根據題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三邊可能是4,4,9或4,9,9,∵4+4<9,故4,4,9不能構成三角形,應舍去;4+9>9,故4,9,9能構成三角形,∴它的周長是4+9+9=22.
方法總結:在求三角形的邊長時,要注意利用三角形的三邊關系驗證所求出的邊長能否組成三角形.
【類型四】 三角形三邊關系與絕對值的綜合
若a,b,c是△ABC的三邊長,化簡|a-b-c|+|b-c-a|+|c+a-b|.
解析:根據三角形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來判定絕對值里的式子的正負,然后去絕對值符號進行計算即可.
解: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得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
方法總結:絕對值的化簡首先要判斷絕對值符號里面的式子的正負,然后根據絕對值的性質將絕對值的符號去掉,最后進行化簡.此類問題就是根據三角形的三邊關系,判斷絕對值符號里面式子的正負,然后進行化簡.
三、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邊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
2.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
本節(jié)課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抓住“任意的三條線段能不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引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fā)現有的能圍成,有的不能圍成,由學生自己找出原因,為什么能?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條邊之間的關系,重點研究“能圍成三角形的三條邊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驗證、再操作,最終發(fā)現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一結論.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2
分式方程
教學目標
1.經歷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將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用分式方程 表示,體會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經歷實際問題-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過程,發(fā)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人體,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培養(yǎng)學 生努力尋找 解決問題的進取心,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將實際問題中的等量 關系用分式方程表示
教學難點:
找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
有兩塊面積相同的小麥試驗田,第一塊使用原品種,第二 塊使用新品種,分別收獲小麥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塊試驗田每公頃的產量比第二塊少3000 kg,分別求這兩塊試驗田每 公頃 的產量。你能找出這一問題中的所有等量關系嗎?(分組交流)
如果設第一塊試驗田 每公頃的產量為 kg,那么第二塊試驗田每公頃的產量是________kg。
根據題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二、講授新課
從甲地到乙地有兩條公路:一條是全長600 km的普通 公路,另一條是全長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 車在 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 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 是由普通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時間的一半。求該客車由高速公路從 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
這 一問題中有哪些等量關系?
如果設客車由高速公路從甲地到乙地 所需的時間為 h,那么它由普通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為_________h。
根據題意,可得方程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分組探討、交流,列出方程.
三.做一做:
為了幫助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qū)重建家園,某學校號召同學們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總額為4800元,第二次捐款總額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數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兩次人均捐款額恰好相等。如果設第一次捐款人數為 人,那么 滿足怎樣的方程?
四.議一議: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點?
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與整式方程有什么區(qū)別?
五、 隨堂練習
(1)據聯合國《20xx年全球投資 報告》指出,中國20xx年吸收外國投資額 達53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設20xx年我國吸收外國投資額為 億美元,請你寫出 滿足的方程。你能寫出幾個方程?其中哪一個是分式方程?
(2)輪船在順水中航行20千米與逆水航行10千米所用時間相同,水流速度為2. 5千米/小時,求輪船的靜水速度
(3)根據分式方程 編一道應用題,然后同組交流,看誰編得好
六、學 習小結
本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感想?
七.作業(yè)布置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ㄒ唬┙虒W知識點
1.用分式表示生活中的一些量.
2.分式的基本性質及分式的有關運算法則.
3.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4.列分式方程,建立現實情境中的數學模型.
(二)能力訓練要求
1.使學生有目的的梳理知識,形成這一章完整的'知識體系.
2.進一步體驗“類比”與“轉化”在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分式的運算法則及其分式方程解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高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形成反思自己學習過程的意識.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使學生在總結學習經驗和活動經驗的過程中,體驗因學習方法的大力改進而帶來的快樂,成為一個樂于學習的人.
●教學重點
1.分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質.
2.分式的運算法則.
3.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4.分式方程的應用.
●教學難點
1.分式的運算及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的應用.
●教學方法
討論——交流法
討論交流本章學習過程中的經驗和收獲,在反思過程中建立知識體系.
●教具準備
投影片兩張,實物投影儀
第一張:問題串,(記作§3.5A)
第二張:例題分析,(記作§3.5B)
●教學過程
Ⅰ.提出問題,回顧本章的知識.
出示投影片(§3.5A)
問題串:
1.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量可以用分式表示,一些問題可以通過列分式方程解決,請舉一例.
2.分式的性質及有關運算法則與分數有什么異同?
3.如何解分式方程?它與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何聯系與區(qū)別?
[師]同學們可針對以上問題,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然后在全班進行交流.
(教師可參與于學生的討論中,注意掃除他們學習中常犯的錯誤)
[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量可以用分式表示,例如(用實物投影)
某人在外面晨練,有m分鐘,他每分鐘走a米;有n分鐘,他每分鐘跑b米.求此人晨練平均每分鐘行多少米?
[生]我們組來回答此問題,此人晨練時平均每分鐘行米.
我們組也舉出一個例子:長方形的面積為8m2,長為pm,寬為____________m.
。凵輵獮閙.
。蹘煟萃瑢W們舉的例子都很有特色,誰還能舉.
。凵萑绻成唐方祪rx%后的售價為a元,那么該商品的原價為多少元?
。凵菰瓋r為元.……
。蹘煟荻际欠质.分式有什么特點?和整式有何區(qū)別?
。凵菡紸除以整式B,可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則稱是分式.而整式分母中不含字母.
[生]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可用分式方程來解決.例如(用實物投影儀)
某車間加工1200個零件后,采用了新工藝,工效是原來的1.5倍,這樣加工同樣多的零件就少用10h,采用新工藝前、后每時分別加工多少個零件?
解:設采用新工藝前、后每時分別加工x個,1.5x個,根據題意,得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4
課題:一元二次方程實數根錯例剖析課
【教學目的】 精選學生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關問題時出現的典型錯例加以剖析,幫助學生找出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方法,使學生在解題時少犯錯誤,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課前練習】
1、關于x的方程ax2+bx+c=0,當a_____時,方程為一元一次方程;當 a_____時,方程為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別式△=_______,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當△_______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當△________時,方程沒有實數根。
【典型例題】
例1 下列方程中兩實數根之和為2的方程是()
(A) x2+2x+3=0 (B) x2-2x+3=0 (c) x2-2x-3=0 (D) x2+2x+3=0
錯答: B
正解: C
錯因剖析:由根與系數的關系得x1+x2=2,極易誤選B,又考慮到方程有實數根,故由△可知,方程B無實數根,方程C合適。
例2 若關于x的方程x2+2(k+2)x+k2=0 兩個實數根之和大于-4,則k的取值范圍是( )
(A) k>-1 (B) k<0 (c) -1< k<0 (D) -1≤k<0
錯解 :B
正解:D
錯因剖析:漏掉了方程有實數根的前提是△≥0
例3(20xx廣西中考題) 已知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1-2k)x2-2 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根,求k的取值范圍。
錯解: 由△=(-2 )2-4(1-2k)(-1) =-4k+8>0得 k<2又∵k+1≥0∴k≥ -1。即 k的取值范圍是 -1≤k<2
錯因剖析:漏掉了二次項系數1-2k≠0這個前提。事實上,當1-2k=0即k= 時,原方程變?yōu)橐淮畏匠,不可能有兩個實根。
正解: -1≤k<2且k≠
例4 (20xx山東太原中考題) 已知x1,x2是關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的兩個實數根,當x12+x22=15時,求m的值。
錯解:由根與系數的關系得
x1+x2= -(2m+1), x1x2=m2+1,
∵x12+x22=(x1+x2)2-2 x1x2
=[-(2m+1)]2-2(m2+1)
。2 m2+4 m-1
又∵ x12+x22=15
∴ 2 m2+4 m-1=15
∴ m1 = -4 m2 = 2
錯因剖析:漏掉了一元二次方程有兩個實根的前提條件是判別式△≥0。因為當m = -4時,方程為x2-7x+17=0,此時△=(-7)2-4×17×1= -19<0,方程無實數根,不符合題意。
正解:m = 2
例5 若關于 x的方程(m2-1)x2-2 (m+2)x+1=0有實數根,求m的取值范圍。
錯解:△=[-2(m+2)]2-4(m2-1) =16 m+20
∵ △≥0
∴ 16 m+20≥0,
∴ m≥ -5/4
又 ∵ m2-1≠0,
∴ m≠±1
∴ m的取值范圍是m≠±1且m≥ -
錯因剖析:此題只說(m2-1)x2-2 (m+2)x+1=0是關于未知數x的方程,而未限定方程的次數,所以在解題時就必須考慮m2-1=0和m2-1≠0兩種情況。當m2-1=0時,即m=±1時,方程變?yōu)橐辉淮畏匠蹋杂袑崝蹈?/p>
正解:m的取值范圍是m≥-
例6 已知二次方程x2+3 x+a=0有整數根,a是非負數,求方程的`整數根。
錯解:∵方程有整數根,
∴△=9-4a>0,則a<2.25
又∵a是非負數,∴a=1或a=2
令a=1,則x= -3± ,舍去;令a=2,則x1= -1、 x2= -2
∴方程的整數根是x1= -1, x2= -2
錯因剖析:概念模糊。非負整數應包括零和正整數。上面答案僅是一部分,當a=0時,還可以求出方程的另兩個整數根,x3=0, x4= -3
正解:方程的整數根是x1= -1, x2= -2 , x3=0, x4= -3
【練習】
練習1、(01濟南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k2x2+(2k-1)x+1=0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x1、x2。
。1)求k的取值范圍;
。2)是否存在實數k,使方程的兩實數根互為相反數?如果存在,求出k的值;如果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解:(1)根據題意,得△=(2k-1)2-4 k2>0 解得k<
∴當k< 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存在。
如果方程的兩實數根x1、x2互為相反數,則x1+ x2=- =0,得k= 。經檢驗k= 是方程- 的解。
∴當k= 時,方程的兩實數根x1、x2互為相反數。
讀了上面的解題過程,請判斷是否有錯誤?如果有,請指出錯誤之處,并直接寫出正確答案。
解:上面解法錯在如下兩個方面:
。1)漏掉k≠0,正確答案為:當k< 時且k≠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根。
(2)k= 。不滿足△>0,正確答案為:不存在實數k,使方程的兩實數根互為相反數
練習2(02廣州市)當a取什么值時,關于未知數x的方程ax2+4x-1=0只有正實數根 ?
解:(1)當a=0時,方程為4x-1=0,∴x=
(2)當a≠0時,∵△=16+4a≥0 ∴a≥ -4
∴當a≥ -4且a≠0時,方程有實數根。
又因為方程只有正實數根,設為x1,x2,則:
x1+x2=- >0 ;
x1. x2=- >0 解得 :a<0
綜上所述,當a=0、a≥ -4、a<0時,即當-4≤a≤0時,原方程只有正實數根。
【小結】
以上數例,說明我們在求解有關二次方程的問題時,往往急于尋求結論而忽視了實數根的存在與“△”之間的關系。
1、運用根的判別式時,若二次項系數為字母,要注意字母不為零的條件。
2、運用根與系數關系時,△≥0是前提條件。
3、條件多面時(如例5、例6)考慮要周全。
【布置作業(yè)】
1、當m為何值時,關于x的方程x2+2(m-1)x+ m2-9=0有兩個正根?
2、已知,關于x的方程mx2-2(m+2)x+ m+5=0(m≠0)沒有實數根。
求證:關于x的方程
(m-5)x2-2(m+2)x + m=0一定有一個或兩個實數根。
考題匯編
1、(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設x1、 x2是方程x2-5x+3=0的兩個根,不解方程,利用根與系數的關系,求(x1-x2)2的值。
2、(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x+m-1=0
。1)若方程的一個根為1,求m的值。
。2)m=5時,原方程是否有實數根,如果有,求出它的實數根;如果沒有,請說明理由。
3、(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關于x的方程x2+2(m-2)x+ m2=0有兩個實數根,且兩根的平方和比兩根的積大33,求m的值。
4、(20xx年廣東省中考題)已知x1、x2為方程x2+px+q=0的兩個根,且x1+x2=6,x12+x22=20,求p和q的值。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理解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方法。
2、 掌握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綜合運用。
3、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教學難點:
高次指數的轉化,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的靈活運用。
教學案例:
我們數學組的觀課議課主題:
1、關注學生的合作交流
2、如何使學困生能積極參與課堂交流。
在精心備課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自學提示:
1、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是___,如何用語言描述?把上述公式反過來就得到_____,如何用語言描述?
2、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嗎?若能,請寫出分解過程,若不能,說出為什么?
①-x2+y2 ②-x2-y2 ③4-9x2
、 (x+y)2-(x-y)2 ⑤ a4-b4
3、試總結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是什么?
4、仿照例4的分析及旁白你能把x3y-xy因式分解嗎?
5、試總結因式分解的步驟是什么?
師巡回指導,生自主探究后交流合作。
生交流熱情很高,但把全部問題分析完已用了30分鐘。
生展示自學成果。
生1: -x2+y2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y+x)(y-x)
生2: -x2+y2=-(x2-y2)=-(x+y)(x-y)
師:這兩種方法都可以,但第二種方法提出負號后,一定要注意括號里的.各項要變號。
生3:4-9x2 也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可分解為(2+9x)(2-9x)
生4:不對,應分解為(2+3x)(2-3x),要運用平方差公式必須化為兩個數或整式的平方差的形式。
生5: a4-b4可分解為(a2+b2)(a2-b2)
生6:不對,a2-b2 還能繼續(xù)分解為a+b)(a-b)
師:大家爭論的很好,運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必須化為兩個數或兩個整式的平方的差的形式,另因式分解必須分解到不能再分解為止。……
反思:這節(jié)課我備課比較認真,自學提示的設計也動了一番腦筋,為讓學生順利得出運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的條件,我設計了問題2,為讓學生能更容易總結因式分解的步驟,我又設計了問題4,自認為,本節(jié)課一定會上的非常成功,學生的交流、合作,自學展示一定會很精彩,結果卻出乎我的意料,本節(jié)課沒有按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練習很少,作業(yè)有很大一部分同學不能獨立完成,反思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 我在備課時,過高估計了學生的能力,問題2中的③、④、⑤ 多數學生剛預習后不能熟練解答,導致在小組交流時,多數學生都在交流這幾題該怎樣分解,耽誤了寶貴的時間,也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導致難點、重點不突出,若能把問題2改為:
下列多項式能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嗎?為什么?可能效果會更好。
(2) 教師備課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層次,能力水平,真正把學生放在第一位,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安排習題要循序漸進,切莫過于心急,過分追求課堂容量、習題類型全等等,例如在問題2的設計時可寫一些簡單的,像④、⑤ 可到練習時再出現,發(fā)現問題后再強調、歸納,效果也可能會更好。
我及時調整了自學提示的內容,在另一個班也上了這節(jié)課。果然,學生的討論有了重點,很快(大約10分鐘)便合作得出了結論,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練習量大,準確率高,但隨之我又發(fā)現我在處理課后練習時有點不能應對自如。例如:師:下面我們把課后練習做一下,話音剛落,大家紛紛拿著本到我面前批改。師:都完了?生:全完了。我很興奮。來:“我們再做幾題試試!鄙珠_始緊張地練習……下課后,無意間發(fā)現竟還有好幾個同學課后題沒做。原因是預習時不會,上課又沒時間,還有幾位同學練習題竟然有誤,也沒改正,原因是上課慌著展示自己,沒顧上改……?磥,以后上課不能單聽學生的齊答,要發(fā)揮組長的職責,注重過關落實。給學生一點機動時間,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機會釋疑,練習不在于多,要注意融會貫通,會舉一反三。
確實,“學海無涯,教海無邊”。我們備課再認真,預設再周全,面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情,仍然會產生新的問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會一直探索、努力,不斷完善教學設計,更新教育觀念,直到永遠……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6
教學任務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一、類比同分母分數的加減,熟練掌握同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
二、類比異分母分數的加減及通分過程,熟練掌握異分母分式的加減及通分過程與方法.
數學思考
在分式的加減運算中,體驗知識的化歸聯系和思維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整體思考的分析問題能力.
解決問題
一、會進行同分母和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
二、會解決與分式的加減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三、能進行分式的加、剪、乘、除、乘方的混合運算.
情感態(tài)度
通過師生活動、學生自我探究,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使學生在整體思考中開闊視野,養(yǎng)成良好品德,滲透化歸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觀點.
重點
分式的加減法.
難點
異分母分式的加減法及簡單的分式混合運算.
教學流程安排
活動流程圖
活動內容和目的
活動1:問題引入
活動2:學習同分母分式的加減
活動3:探究異分母分式的加減
活動4:發(fā)現分式加減運算法則
活動5:鞏固練習、總結、作業(yè)
向學生提出兩個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學習分式加減的必要性及迫切性,創(chuàng)始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類比同分母分數的加減,讓學生歸納同分母分式的加減的方法并進行簡單運算.
回憶異分母分數的加減,使學生歸納異分母分式的加減的方法.
通過以上探究過程,讓學生發(fā)現分式加減運算的法則,通過分式在物理學的應用及簡單混合運算,使學生深化對分式加減運算法則的理解.
通過練習、作業(yè)進一步鞏固分式的運算.
課前準備
教具
學具
補充材料
課件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境
師生行為
設計意圖
。刍顒樱保
1.問題一:比較電腦與手抄的錄入時間.
2.問題二;幫幫小明算算時間
所需時間為,
如何求出的值?
3.這里用到了分式的加減,提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問題.學生積極動腦解決問題,提出困惑:
分式如何進行加減?
通過實際問題中要用到分式的加減,從而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
。刍顒樱玻
1.提出小學數學中一道簡單的分數加法題目.
2.用課件引導學生用類比法,歸納總結同分母分式加法法則.
3.教師使用課件展示[例1]
4.教師通過課件出兩個小練習.
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進一步回憶同分母分數加減的運算法則.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探索同分母分式加減的運算方法.
通過例題,讓學生和教師一起體會同分母分式加減運算,同時教師指出運算中的.注意事項.
由兩個學生板書自主完成練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練習.
運用類比的方法,從學生熟知的知識入手,有利于學生接受新知識.
師生共同完成例題,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很棒,自己能夠通過思考學會新知識,提高自信心.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同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
[活動3]
1.教師以練習的形式通過“自我發(fā)展的平臺”,向學生展示這樣一道題.
2.教師提出思考題:
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要遵守什么法則呢?
教師展示一道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題目,學生自然就想到異分母分數的加減.
教師通過課件引導學生思考,學生會想到小學數學中,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則,從而聯想到異分母分式的加減法則,教師引導學生歸納出異分母分式加減運算的方法思路.
由學生主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通過學生的自我探究、歸納總結,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來,體會學習的樂趣.
。刍顒樱矗
。保谡Z言敘述分式加減法則的基礎上,用字母表示分式的加減法法則.
2.教師使用課件展示[例2]
3.教師通過課件出4個小練習.
4.[例3]在圖的電路中,已測定CAD支路的電阻是R1歐姆,又知CBD支路的電阻R2比R1大50歐姆,根據電學的有關定律可知總電阻R與R1R2滿足關系式 ;
試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總電阻R
5.教師使用課件展示[例4]
教師提出要求,由學生說出分式加減法則的字母表示形式.
通過例題,讓學生和教師一起體會異分母分式加減運算,同時教師重點演示通分的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每道題的方法、如何找最簡公分母及時指出學生在通分中出現的問題,由學生自己完成.
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由師生共同完成,對比物理學中的計算,體會各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
分式的混合運算,師生共同完成,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運算順序,通分要仔細.
由此練習學生的抽象表達能力,讓學生體會數學符號語言的精練.
讓學生體會運用的公式解決問題的過程.
鍛煉學生運用法則解決問題的能力,既準確又有速度.
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通過分式在物理學中的應用,加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使學生開闊了視野,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體會各學科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性,提高學習的興趣.
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活動5]
1.教師通過課件出2個分式混合運算的小練習.
2.總結:
a)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能說一說嗎?
b)⑴方法思路;
c)⑵計算中的主意事項;
d)⑶結果要化簡.
3.作業(yè):
a)教科書習題16.2第4、5、6題.
學生練習、鞏固.
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完成、交流.,師生評價.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學生回憶交流,師生共同補充完善.
教師布置作業(yè).
鍛煉學生運用法則進行運算的能力,提高準確性及速度.
提高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八年級數學教案 篇7
1.請同學們回憶(≥0,b≥0)是如何得到的?
2.學生觀察下面的例子,并計算:
由學生總結上面兩個式的關系得:
類似地,請每個同學再舉一個例子,然后由這些特殊的例子,得出:
。ā0,b0)
使學生回憶起二次根式乘法的運算方法的推導過程.
類似地,請每個同學再舉一個例子,
請學生們思考為什么b的取值范圍變小了?
與學生一起寫清解題過程,提醒他們被開方式一定要開盡.
對比二次根式的乘法推導出除法的運算方法
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從一開始就使他們參與到推導過程中來.
對學生進一步強化被開方數的取值范圍,以及分母不能為零.
強化學生的解題格式一定要標準.
教學過程設計
問題與情境師生行為設計意圖
活動二自我檢測
活動三挑戰(zhàn)逆向思維
把反過來,就得到
。ā0,b0)
利用它就可以進行二次根式的'化簡.
例2化簡:
(1)
。2)(b≥0).
解:(1)(2)練習2化簡:
(1)(2)活動四談談你的收獲
1.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注意公式成立的條件).
2.會利用商的算術平方根的性質進行簡單的二次根式的化簡.
找四名學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然后再找學生指出不足.
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可以逆用,那除法公式可以逆用嗎?
找學生口述解題過程,教師將過程寫在黑板上.
請學生仿照例題自己解決這兩道小題,組長檢查本組的學習情況.
請學生自己談收獲,并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為了更快地發(fā)現學生的錯誤之處,以便糾正.
此處進行簡單處理是因為有二次根式的乘法公式的逆用作基礎理解并不難.
讓學困生在自己做題時有一個參照.
充分發(fā)揮組長的作用,盡可能在課堂上將問題解決.
【八年級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12-14
八年級數學教案06-18
八年級的數學教案15篇12-14
八年級數學教案【薦】12-06
八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01-03
八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1-01
八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09
人教版八年級數學教案11-04
初中八年級數學教案11-03
八年級數學教案【推薦】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