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6篇)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
一、教學要求
1、準備拼讀音節(jié);完成形近字組詞;近義詞選詞填空及一字多義的練習。
2、閱讀短文,理解內(nèi)容,給短文分段并歸納段意。
3、完成理順排列錯亂的句子的練習。
4、寫一件感人的事,要求將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
二、教學時間五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字詞句部分
一、教學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各自拼讀,比較每組上下兩個音節(jié)里的韻母有什么不同,再指名讀,看能否正確讀出來。
二、教學第二題,形近字組詞
先讓學生比較每組字的異同點,再組詞。
參考答案:
暮(暮色)鈔(鈔票)板(木板)淘(淘氣)句(句子)
治(治療)幕(幕布)抄(抄寫)版(出版)陶(陶冶)
旬(上旬)冶(冶煉)愧(慚愧)昂(高昂)擔(挑擔)
漸(逐漸)沸(沸騰)灑(灑落)魂(靈魂)仰(敬仰)
坦(平坦)嶄(嶄新)佛(佛像)酒(米酒)
三、教學第三題,選詞填空
可先讓學生說說兩個詞在意思上的區(qū)別再填寫。
第一組,“因此”用于交待結(jié)果,“因為”用于說明原因。第1句應填“因為”,第2句應填“因此”。
第二組,這兩個詞都有“不安全”的意思,但“危急”除此之外還有緊急的意思。第1句應填“危險”,第2句應填“危急”。
四、教學第四題
先讀句子,然后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加點詞的意思,最后說說它們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第1題中的“老”,在上句中是“經(jīng)常、總是”的意思,在下句中指年歲大。
第2題中的“別”,在前句中是“不要”的意思,在后句中是“佩戴”的意思。
第3題中的“濃”,在上句中的意思與“淡”相反,指含某種成分多,在下句中是“強烈”的意思。
第4題中的“豎”,在上句中是“直立”的意思,在下句中是指漢字自上而下的一種筆形。
第二課時
教學閱讀部分。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請同學們把題目讀一讀,說說有哪些要求?(①分段,歸納段意;②回答問題。)
二、讀通短文,指導分段
1、請同學們把短文輕聲讀一遍,遇到生字多讀幾遍,要求把課文讀通。
2、默讀短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討論歸納。
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①陳毅和其他幾個青年來到重慶,登上朝天門碼頭的最高處,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②陳毅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勐(lián)系船票的人告訴大家去上海分別有日本人、英國人和中國人辦的三家公司的船,乘坐外國輪船公司的船能得到贈送的洋貨。乘坐中國船則什么也沒有。
、艽蠹以谧膯栴}上爭論起來。
、萋犃岁愐愕脑,大家一致決定坐中國船去上海。
3、將意思相近的自然段歸并,劃分段落。
討論歸納。
第一段(一、二自然落):陳毅到重慶后,看到河中停泊的外國軍艦非常氣憤。
第二段(三—五自然段):聽了陳毅句句在理的話,大家一致決定寧坐沒有贈物的中國船,也不坐能得洋貨的外國船。
三、理解短文內(nèi)容
1、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這個自然段向我們交待了些什么?(事情發(fā)生的時間是1919年6月,地點在重慶,主要人物是陳毅。)
2、輕聲讀第二自然段,看看陳毅在碼頭上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說的?
結(jié)合學生回答解釋下列詞語:
“列強”過去指世界上同一時期內(nèi)的各個資本主義強國。“鐵蹄”比喻侵害人民的殘暴行為!磅遘k”指踐踏,比喻用暴力欺壓、侮辱、侵害。
3、默讀第三自然段,看看去上海有哪幾家輪船公司的船?外國公司的船是怎樣吸引乘客的?
4、輕聲讀四、五自然段,看看有沒有不理解的詞語。
結(jié)合解釋下列詞語:
“五四”運動:指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學生,要求取消賣國的二十一條,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遭到北洋軍閥政府鎮(zhèn)壓。各地學生紛紛響應,運動迅速擴大到全國。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是中國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標志。
欺侮:就是欺負。
聲援:指公開發(fā)表言論支援。
氣節(jié):指堅持正義,在敵人面前不屈服的品質(zhì)。
在理:合乎道理,有理。
5、陳毅為什么不同意坐外國船去上海?為什么大家覺得陳毅的話句句在理?(在北京青年高舉愛國旗幟,全國人民積極響應,抵制洋貨,反對侵略,愛國熱潮一浪高過一浪的時候,是坐中國公司的船,還是坐外國公司的船,體現(xiàn)出是否有愛國心,不是小事。)
教學作文部分第一題
可先讓學生輕聲讀題,了解事情的大概,接著根據(jù)事情的發(fā)展及時間的推移試排,最后反復讀幾遍檢查有無不妥之處。
正確答案應為③①⑥⑤④②。
第三、四、五課時
教學作文部分第二題
一、閱讀題目,明確要求
1、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經(jīng)歷過或見過許多感人的事,今天我們就寫一件讓你感動的事。
2、請同學們把題目讀兩遍,看看這一次作文有哪些要求,在關(guān)鍵的詞語下加上著重號。
3、討論歸納題目要求。
選材要求:
、賰(nèi)容范圍“讓你感動的事”,應主要是別人所做,“我”或是作為旁觀者,或是作為與所寫事情有關(guān)連的人,但不能寫主要由自己所做的事。
、跀(shù)量范圍寫一件事。
寫的要求:
、傧认牒髮。
②把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
二、指導選材
1、討論第二組教材中《峨眉道上》《苦柚》《渡船》三篇課文所寫的這類事情是否符合選材要求。
討論歸納,這三篇課文所寫事情均符合選材要求。
2、我們同學曾經(jīng)歷或看到過哪些感人的事情呢?
學生匯報。
三、指導寫清事情經(jīng)過
1、以《苦柚》為例談如何把事情經(jīng)過寫清楚。默讀《苦柚》看看作者是怎樣將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的?作者是分幾步來寫的?(①看到姑娘;②詢問柚子;③買下柚子;④獎勵姑娘。)要將事情的經(jīng)過寫清楚就要想好把經(jīng)過分哪幾步來寫。
2、回憶讓自己感動的事,想想經(jīng)過部分可以分成幾步來寫。
學生匯報。
四、匯報事情的感人之處
說說這件事的什么地方最讓你感動?
五、指導學生理清作文順序
要求分開頭、中間、結(jié)尾三部分,中間部分要求分幾步寫清楚。
六、介紹范文
七、學生,寫作文,教師巡回指導
八、作后講評
。ㄆ渲兄笇、作文兩課時,講評一課時)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從品味語言入手,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對喝粥產(chǎn)生的各種情感。
(2)通過引導,讓學生從多角度認識世情所折射出來的滄桑,從而理解文旨。
分析學生:
學生學習過張抗抗的作品《故鄉(xiāng)在何方》,對作者的有關(guān)生平情況已有所了解,為本課堂中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chǔ)。
學生對“喝粥”這一生活現(xiàn)象比較熟悉,但是缺乏思考與認識,更不善于對生活現(xiàn)象作生動描述。
課文的篇幅較長,不宜在課內(nèi)朗讀。因此,在接觸文本探究之前,教師安排學生必須作一定預習工作。
學習類型:陳述性知識的學習與程序性知識學習相結(jié)合。
課的類型:新授課。
教時安排:兩教時。
授課班級:東門中學初二7班。
教學方法:探究質(zhì)疑,合作學習,學導結(jié)合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初步感知。
引導學生探究課文作者的寫作目的。
教學過程:
▲教師出示課題。
▲教師讓學生回憶作者張抗抗的生平資料。
▲教師布置學生預習課文,并出示預習要求:
一、讀課文,清除文字障礙
要求給下列字詞注音:粥、粳、黏、翹、芍、舔、罄、炮制、豌、楂、獷、熬、舀、煲、燜、舂、匱、掰、迭
二、思考與探究:
1、你認為文中哪些段落寫得特別精彩?哪些句子描寫得生動形象?哪些字詞寫得極富有表現(xiàn)力?(請作圈劃)
2、作者寫了自己哪些時期的喝粥經(jīng)歷,各有些什么感受?最終得出什么啟示?
3、結(jié)合課文的內(nèi)容質(zhì)疑,提出你最想提的問題。
▲要求學生做自讀筆記。
第二教時: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導入
出示課題并要求齊讀。
詢問:“稀粥”這東西同學們喜不喜歡喝?
作家張抗抗可以說是喝稀粥長大的,在她的《稀粥南北味》中,“南北”指的是什么?作者記敘了自己哪些時期的喝粥經(jīng)歷?她喜不喜歡喝粥?她對喝粥有些什么感受?
大家化五六分鐘時間對這些問題作些思考,并作好回答這些問題的準備。
二、指導探究文本
層次梳理:
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課文22段。
作者記載了自己兩個階段三個時期的喝粥經(jīng)歷:
、偻昱c少年時代,在家鄉(xiāng)浙江杭州喝大米粥;(稀粥初級階段)
②青年時期時代,在北大荒喝大楂子粥、小米粥;(稀粥初級階段)
、叟紶柣刈婕畯V東訪親時喝魚生粥、煲粥等(稀粥高級階段)
留意文中的兩個過渡段:9段、17段。(它們作了怎樣的過渡?)
品讀揣摩:
你認為文中哪些段落寫得?說說自己的理由。(啟示探究文本)
1、關(guān)注課文③—⑧段
指導品讀關(guān)鍵詞:
喝(吃)粥;飄起香氣;一搶而空……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語句:
◆灶上鍋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滾的聲音,像是有人唱歌一樣……
◆滾燙的喝下去,似乎五臟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是見鍋見底,一搶而空。
◆必得用舌頭把粘在粥碗四邊的粥湯舔干凈。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有些單調(diào)、別無選擇、出于習慣、某種需要……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探究:母親愛粥如命,祖母舔凈粥湯碗底,作者為什么卻時常不滿?……饑餓使然)
2、關(guān)注課文10—16段
指導品讀關(guān)鍵詞:
涌入;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詞:
◆等到粥香四溢,開鍋揭蓋,眼前金光燦燦,一派輝煌,盛在碗里,如捧著個金碗,很新奇也很莊嚴。
◆它的米粒飽滿又實沉,咬下去富有彈性和韌勁,嚼起來挺過癮。從每一粒馇子里熬出的粘稠漿汁,散發(fā)著秋天的田野上成熟的莊稼的氣息,洋溢著北方漢子的那種粗曠和力量。
◆五彩的豆子在鍋里微微脹裂,沉浮在金色的稀湯里,如玉盤上鑲嵌的`寶石……
◆小米粥比之大馇子粥,喝起來感覺要溫柔些細膩些
◆每天每天,幾乎每一餐每一頓,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掛滿白霜的土屋里,冰涼的手捧起一碗黃澄澄冒著熱氣的小米粥,我覺得自己還有足夠的力量活下去……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熱粥一滴滴溫熱我的身體烤干我的眼淚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懼,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原來稀粥遠非僅僅具有外婆賦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載人生可以疏導痛苦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探究:在父母的羽翼下過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大米粥居然食之無味無趣,獨自在外,屢嘗人生艱苦,小米粥卻食之津津有味,為什么?……化作自己闖蕩世界的精氣。)
3、關(guān)注課文18—23段
指導品讀關(guān)鍵詞:
指導品讀表述生動的語句:
◆稀粥竟以我從未見過的豐富絢麗,以其五彩斑斕的顏色和別具風味的種類,呈現(xiàn)在我面前
◆魚生粥其味鮮美無比。其粥人口便化,回味無窮,其魚片鮮嫩可口,滑而不膩。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達舒暢,與世無爭,別無它求
◆阿嫦的早粥不但味道清香爽口,讓人喝了一碗還想再喝,每天早晨都喝得肚子溜圓才肯作罷,而且內(nèi)容豐富,色澤鮮艷——綠的菜葉紅的肉丁黑褐色帶花紋的松花蛋和金黃色的海米,襯以米粒雪白的底色,真像是一幅點彩派的斑斕繪畫。
——作者對喝粥的感受:白而黃的稀粥“初級階段”,躍入五彩繽紛的“中級階段”。稀粥的功能也從一般聊以糊口、解決溫飽的實用性,開始邁向?qū)ο≈嗟膶徝、欣賞、以及精神享受的“高度”
(探究:作者如何突出魚生粥的鮮美無比?……與“燒鵝乳豬蛇羹野味”對比)
4、探討文旨
作者從喝粥的經(jīng)歷體驗,談到了自己對喝粥的認識。她從中得到了哪些啟示呢?
(2)稀粥這玩藝,歷經(jīng)歲月滄桑朝代更疊而始終長盛不衰的種種魁力。……對于許多中國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鍋一勺一點一滴,從中生長出精血氣力、聰明才智,還有順便喝出來許多陳規(guī)和積習。
(25)節(jié):“……貧窮。糧食的匾乏加之人口眾多,結(jié)果就產(chǎn)生稀粥這種頗具中國特色的食物……”
(26)節(jié)“如今……喝粥是因為祖先遺傳的粥的基因……”
(27)節(jié)“……粥是貧窮的產(chǎn)物,也是時間的產(chǎn)物……”
——告訴人們:要懂得生活的甘與苦,要珍惜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多一種人生經(jīng)歷,多一份生活感受,自己的生活反而充實。
三、課堂小結(jié):
作者述說了她人生道路上與喝粥有關(guān)的一段經(jīng)歷,她深切地體驗到:不同時期不同地域,喝粥有著不一樣的意義,人們對它的感受也會不完全一樣,內(nèi)中折身著世情與滄桑真是:少年不識“粥”滋味……而今識盡“粥”滋味;只有經(jīng)歷風雨,才能喜見彩虹啊。
四、作業(yè):
親自實踐一次喝粥經(jīng)歷,并記錄所觀察到的粥形及自己喝粥的感受。
五、板書設(shè)計:
稀粥的“初級階段”稀粥的“中級階段”
少年時代/杭州青年時代/北大荒多年之后/廣東老家
〔大米粥(白)→大楂子粥、小米粥(黃)〕〔魚生粥(街頭)→煲粥(親戚家中)
白而黃五彩繽紛
清爽可口∝奇妙過癮、細膩溫柔∝新奇莊嚴鮮美無比、回味無窮∝舒暢
(南方)(北方)(南方)
是貧窮的產(chǎn)物,是時間的產(chǎn)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抓住重點詞、句品味,了解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自的特點,感悟文字背后蘊涵的感情。
第一課時:
學習生字、生詞,讀通句子,讀熟課文,理解生字、生詞,難懂的句子的含義,整體感知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1、現(xiàn)在雖是初春,可冬天剛剛離去,老師相信大家對漫天飛舞的冬雪,一定不陌生,記憶中,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學生自由說)
2、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樣一種事物留給人們印象卻不盡相同。雪在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一個無產(chǎn)階級革命戰(zhàn)士的眼中又是怎樣的呢?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感知了課文,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先生為我們營造的《雪》世界吧!
二、會學習的孩子,一定記住了在上節(jié)課捕捉到的很美很特別的詞語,還會讀嗎?
出示:滋潤美艷如粉、如沙
磬口的臘梅決不粘連
目光灼灼蓬勃地奮飛
消釋、褪盡旋轉(zhuǎn)、升騰
指名讀,當一生豎著讀時,問:你讀的方式不同,是豎著排列的詞連起來讀,為什么這樣讀?(復習課文內(nèi)容:江南的雪朔方的雪)
請大家再讀讀這些詞,兩幅不同的雪景圖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生自由說)
美艷的東西一定最先吸引你的眼球,那就讓我們首先走進那個美麗的江南的雪世界里,去感受它的獨特的景致吧!
三、學習1—3自然段。
1、先讀讀第1自然段,找到文中的一個詞來說明“江南的雪”的特點。(板書:滋潤美艷)
2、“滋潤美艷”怎么理解?從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呢?
相機出示句子:雪野中有血紅的寶珠山茶,白中隱青的單瓣梅花,深黃的磬口的蠟梅花;雪下面還有冷綠的雜草。
3、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這些色彩的詞上,閉上眼,放飛想象,你的腦海里會浮現(xiàn)出什么樣子的畫面呀?
4、放眼望去:在那廣闊的雪野上,那裹滿白雪的山茶樹上你看到了,在那白雪覆蓋的梅花枝頭,你看到了,在那白雪皚皚的臘梅叢中,你還看到了,近處,在你踩踏的白雪下,你看到了。白雪映襯著山茶熱情的血紅,深黃的磬口臘梅呼應著一片雪白,你會說江南的雪真是(生說)。咦,明明是冬季,冰冷的白雪中雜草不是枯黃的,卻是——(冷綠),綠色讓你想到了什么?在那白茫茫的雪野下,那一抹冷綠讓你能觸摸到什么信息呢?
5、透過這些雪中的花兒、冷綠的雜草讓我們觸摸到了江南雪景的美艷與生機,你還從哪些句子感受到雪中蘊含的生機呢?
生說,相機出示句子:胡蝶確乎沒有;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們忙碌地飛著,也聽得他們嗡嗡地鬧著。
6、你是怎么體會到的?---抓住“忙碌地飛著、嗡嗡地鬧著”。
說得好,一個“鬧”字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蜜蜂”怎么會在這江南的冬季里看到呢?作者的眼前真的出現(xiàn)了這種景嗎?抓住“仿佛”,為什么作者會有這樣奇特的想象呢?
7、這是“實寫”與“虛寫”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方法,作者由爛漫的冬花,自然聯(lián)想到春天特有的動物蜂蝶忙碌的情景,從側(cè)面襯托了花的明艷,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江南雪景的勃勃生機。雖不是春天,可是我們聞到了春的氣息,感受到了春的活力。(板書:蘊含生機)
你能把這種春的氣息傳遞給大家嗎?讀讀看。
8、還有哪句話,展示了江南的雪的生機呢?
出示句子:江南的雪,可是滋潤美艷之至了,那是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
(抓住“隱約”、“處子的皮膚”,感受雪的滋潤與生機。)
請問對“隱約”一詞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隱隱約約,若有若無。
師:是啊,青春的消息雖不明顯,但我們已能感受得到,那是涌動著的鮮活的生命。
師:“處子的皮膚”有什么特點?
生:白皙的,光滑的。
師:對,應該是光滑的,白嫩的。而且還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應該還有健康的特點。
9、此時此刻,我不僅想起了雪萊的詩句“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
想真實地置身于這江南的雪野中嗎?擦亮你的眼睛,調(diào)動你的情緒讓我們陶醉其中吧(出示PPT:江南雪景圖片)
此時此刻你最想說-----
用最投入的情感化作最動人的聲音美美地讀一讀吧!----師生合作讀第一自然段(師讀暖國的雨…,生接讀江南的雪…)
10、魯迅的童年,少年是在家鄉(xiāng)浙江紹興度過的,那地方正是江南,成年的魯迅,為了振興中華,不得不漂泊在遙遠寒冷的異鄉(xiāng)北京,在這樣的一個雪天,魯迅先生想起了故鄉(xiāng)的雪、兒時的雪,他還會很自然地想起什么呢?在這樣的雪天,孩子們最愛做什么?
11、默讀2-3自然段感受一下: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們對于堆雪人的喜愛呢?用你喜歡的符號圈出來,與同桌交流一下吧!
學生交流----抓住表現(xiàn)動作的詞語來體會
12、用雪堆塑成的雪羅漢,自然也有江南的雪“滋潤美艷”的特點,文中哪里能看出?(很潔白、明艷,以自身的滋潤相粘結(jié),整個地閃閃地生光)
13、回味一下:你還在雪中做過哪些趣事呢?(生說)你的心情怎樣?
14、可當遇上連日的晴天,給孩子們帶來歡樂雪人消釋不見了,你心情會怎樣?
15、是啊,江南的雪,是滋潤美艷的,但也是——(生說)
美好的東西因為短暫才變得永恒,令人向往,令人追求,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魯迅借著對江南的雪的回味,是想表達內(nèi)心怎樣的情懷呢?(美好的追求)
三、學習第4段。
回到眼前,此時的魯迅正置身于朔風凜冽的異鄉(xiāng)北京,看到的是——朔方的雪,朔方的雪,又以什么樣的形象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
1、放聲讀讀第4段,讀到那充滿靈性的句子旁寫下你內(nèi)心的感受吧!
2、交流感受:
(1)朔方的雪是獨立的。
出示句子: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紛飛之后,卻永遠如粉,如沙,他們決不粘連,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這樣。
①“如粉,如沙,決不粘連”!胺邸焙汀吧场庇兄裁刺攸c?
②“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抓住“撒”來感受。(板書:獨立)
什么原因雪會有這樣的特點呢?(天氣干燥且寒冷)
這不免讓人聯(lián)想到北方的環(huán)境,會是怎樣的?(環(huán)境惡劣)
還有哪個詞也能讓我們產(chǎn)生這樣的聯(lián)想?(旋風)
(2)朔方的雪是奮斗的。
旋風是大風嗎?感受過這種風中,在這么狂躁這么殘暴旋風中,萬事萬物會有怎樣的表現(xiàn)?說說它們的不同,這幾個詞,讓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朔方冬天呢?朔方的雪在這凜冽的天宇下有著怎樣的表現(xiàn)呢?
學生交流:
出示句子:別的,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便蓬勃地奮飛,在日光中燦燦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霧,旋轉(zhuǎn)而且升騰,彌漫太空,使太空旋轉(zhuǎn)而且升騰地閃爍。
、佟芭畈貖^飛”、“燦燦地生光”,不是亂飛,而是“奮飛”,你感受到了什么?(板書:奮飛)
、凇叭绨鼗鹧娴拇箪F”冰冷的大霧中卻包藏著熊熊燃燒的火焰,這個比喻又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旋風愈來愈猛,愈來愈烈,凜冽的天宇下,朔方的雪不僅在奮飛,還在---(生說:旋轉(zhuǎn)、升騰),不僅僅在雪野上,更旋轉(zhuǎn)升騰到了哪里?那會是怎樣的情景呀!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氣勢?(生說:磅礴、壯美等)請你用最飽滿的熱情讀出來!
讓我們一起感受朔方雪景那種震撼的氣勢吧:(出示PPT:朔方雪景圖片)
縱然晴天之下,日光之中,也消釋不了它,眼前的雪還是脆弱的嗎?不是,是什么的?
-----是勇敢地、是不屈的、是奮斗的…
⑤讓我們循著魯迅的足跡回到當時那個年代——1925年,那會是個怎樣的年代呀!你會想到哪個詞來形容它——黑暗、殘酷。身處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面對冷酷的現(xiàn)實,魯迅看到這不屈的朔方的雪,他的內(nèi)心在吶喊,他會說:----(板書:不屈的奮斗)
激情朗讀:
廣闊的雪野中,那朔方的雪,不就是一位不屈不撓的斗士嗎?在晴天之下,旋風忽來,他便……生接讀。
凜冽的天宇下,那朔方的雪,不就是千千萬萬個勇敢抗爭的斗士嗎?縱有旋風忽來,他便……生接讀。
、藿裉,我們循著魯迅的筆香,游賞了江南、朔方的兩幅雪景圖,江南的優(yōu)美、朔北的壯麗,然而作者魯迅更欣賞哪里的雪呢?(學生試說)
師提示:在文中由江南的雪寫到了朔方的雪時,作者用了哪個詞?(但是)它一般與誰聯(lián)用(雖然)那么你能說說嗎?
雖然江南的雪,但是朔方的雪。
魯迅是一位勇敢的斗士,敢于與黑暗的社會不屈地抗爭,不正是因為他善于從眼前的一景一物中汲取到震撼人心的力量去與黑暗戰(zhàn)斗嗎?這也將給我們以啟迪。
四、總結(jié)寫法:
1、欣賞魯迅筆下“江南雪景”、“朔方雪景”兩幅截然不同的畫面后,對于雪的印象一定會更加清晰起來,作為一名文學巨匠,我們又從魯迅這篇《雪》中的文章中,學習到哪些獨特的寫作手法呢?
(交流:對比,擬人,實寫+想象)
2、書是我們精神的食糧,愛思考的你一定有收獲。這奮飛的雪又帶給你怎樣的人生啟迪呢?
五、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走近魯迅——搜集魯迅的作品讀一讀。
23雪
江南的雪 滋潤美艷 蘊含生機
朔方的雪 獨立奮飛 不屈的奮斗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學習童第周勤奮學習,為祖國為人民爭氣的精神。
2、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發(fā)憤”、“資助”、“耐心”、“嘗試”、“鉆研”等詞語的意思,并會用“耐心”和“鉆研”造句。
3、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領(lǐng)會童第周是在什么情況下,怎么勤奮學習的。
2、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中兩次提到“一定要爭氣”之間的聯(lián)系。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幻燈片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簡介童第周
童第周(1902~1979):實驗胚胎學家。曾任國內(nèi)外許多著名大學的教授、研究員,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開創(chuàng)者。
今天我們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看看寫了童第周在學生時代時的幾件事,從中我們受到什么教育。
二、學習新課
。ㄒ唬┙柚鷿h語拼音讀書,特別是要讀準本課生字的音,邊讀邊畫出本課的生字。
。ǘ┲该x書,訂正讀音。
“僻”讀pì,不要讀bì!翱儭弊xjì,不讀jī。
。ㄈ┳x本課的生字詞,讀準字音。
出示字詞卡片認讀;A(chǔ)、期末、考試、平均、成績、退學、發(fā)憤、努力、瞧不起、實驗、需要、耐心、鉆研。
。ㄋ模┰僮x課文,提出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
發(fā)憤:下決心,努力。課文是指童第周下決心努力學習
資助:用錢幫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厭煩。
嘗試:做一做,試一試。
鉆研:深入地進行研究。
偏僻:離城市比較遠,交通不便。
震動:本課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歐洲生物學界感到驚訝。
。ㄎ澹┳x書理清文章的思路。
1、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6個。)
2、寫了童第周的哪兩件事,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童第周刻苦鉆研,做出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的成績。
(六)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鞏固練習
(一)讀書。
。ǘ┳x詞語。
。ㄈ╊A習生字的字形。
第二課時
一、談話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一定要爭氣》這篇課文。
二、學習新課
。ㄒ唬┲该俗x書,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后說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第1自然段講童第周家里很窮,小時候沒有受到學校的正規(guī)教育。
第2自然段,講童第周上中學晚,學習跟不上,經(jīng)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
第3自然段,講童第周勤奮學習,趕上了別的同學,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第4自然段,講童第周受親友資助出國留學,在中國留學生被外國人看不起的情況下,下決心要為中國人爭氣。
第5自然段,講童第周刻苦鉆研,做成了外國教授幾年沒有做成功的實驗。
第6自然段,講童第周實驗成功震動了歐洲的生物學界,為中國人爭了氣。
(二)從課文中找到童第周兩次“一定要爭氣”的句子讀一讀,帶著童第周在怎樣的情況下,怎樣爭氣的問題繼續(xù)學習。
。ㄈ⿲W習1~3自然段。
1、學習第1自然段。①讀,②知道有幾句話;知道每句話的意思;知道這段與下面內(nèi)容的關(guān)系。
2、學習第2自然段。①說說這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童第周學習跟不上,經(jīng)過再三請求校長才同意讓他跟班試讀。②找出帶有“才”字的句子讀一讀,體會“才”字的意思。③讀句子回答問題。校長要他退學,經(jīng)他再三請求,才同意讓他跟班讀一個學期!霸偃笔鞘裁匆馑迹吭偃,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請求”是什么意思?(誠心誠意,態(tài)度非常懇切。)“再三請求”說明了什么?(渴望學習。)
3、學習第3自然段。①第二學期童第周是怎么做的?(發(fā)憤學習。)②“發(fā)憤”的意思是什么?(是振作精神,努力學習。)③童第周是怎樣發(fā)憤學習的?(一是他每天天沒亮,就悄悄起床,在學校園的路燈下讀外語,二是他夜里在路燈下看書,被老師發(fā)現(xiàn),把路燈關(guān)了,就又溜到廁所外邊的路燈下學習。概括起來,就是講童第周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在發(fā)憤學習。)④經(jīng)過半年的努力,結(jié)果怎樣?(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數(shù)學還考了100分。)⑤為什么在半年之內(nèi)童第周能取得這么好的成績,學習童第周心想的句子。讀,體會意思。(一要爭氣,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相信自己的力量;三要刻苦努力。)⑥指導朗讀。
4、總結(jié)學習1~3自然段的學習思路,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是誰爭氣—→他為什么要爭氣—→他是怎樣爭氣的—→結(jié)果怎樣—→體會“一定要爭氣”句子的含義。
(四)學習4~6自然段。
1、按照童第周為什么要爭氣—→是怎樣爭氣的.—→結(jié)果怎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的思路學習4~6自然段。(讓學生自學。)
2、討論發(fā)言。
3、讀句子回答問題:教授自己做了幾年,沒有成功;同學們誰都不敢嘗試。童第周不聲不響地刻苦鉆研,他不怕失敗,做了一遍又一遍,終于成功了。童第周取得成功靠的是什么?(勇于實踐,不怕困難,刻苦鉆研的精神。)
4、理解第二個“一定要爭氣”。這里所講的“一定要爭氣”指的是為誰爭氣?(為中國人爭氣。)
(五)課文中兩次寫到“一定要爭氣”有什么不同?(第二個“爭氣”比第一個更可貴,這是為中國人爭氣,這是民族自信心的體現(xiàn)。)
。┱n文中幾次寫到窮?(兩次、家窮、國窮)“窮”和“爭氣”有關(guān)系嗎?(人窮志不窮,把壓力變成動力。)
(七)讀書。
三、總結(jié)
。ㄒ唬┛窗鍟偨Y(jié)課文內(nèi)容。
(二)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么啟發(fā)?
板書設(shè)計
第三課時
一、復習
(一)檢查讀書。
。ǘ┱J讀生字卡片。
二、學習新課,記憶分析生字的字形
(一)“末”字的第二筆橫比第一筆橫要短。
(二)“考”字不要多筆畫防止寫成“”。
。ㄈ霸嚒弊植灰喙P畫,防止在斜鉤上加撇。
。ㄋ模扒啤弊质亲笥医Y(jié)構(gòu),“灬”在“隹”的下面。
。ㄎ澹﹨^(qū)分“憤”、“奮”的字義。
(六)區(qū)分“需”、“須”的字義。
三、指導書寫
注意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把字寫工整,正確。
四、處理課后作業(yè)
(一)指導造句:
耐心——
鉆研——
。ǘ┞爩懺~語。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學會抓住重要線索復述故事。
2、體會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受到感染,內(nèi)化語言。
3、感受蘇武歷盡艱險,持節(jié)不屈的堅貞的民族氣節(jié)。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課文,體會蘇武的愛國精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把握的寫作特點,即借助環(huán)境的渲染烘托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入
天我們進入《蘇武牧羊》的學習,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你查找的關(guān)于蘇武的資料和信息。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排除讀音障礙;
2、理解難度詞語;
3、讀準音詞,再讀全篇。
4、概括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主要講述的蘇武在北海邊經(jīng)受的身體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堅定的態(tài)度。第二部分講述的是蘇武心靈上受到的殘酷的`折磨和他堅貞不屈的態(tài)度。
5、整體朗讀全詩
三、品讀感悟
1、請大家自讀課文,你能不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一下蘇武十九年的牧羊生活呢?(苦、艱難、生不如死等相關(guān)詞語)
2、請大家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文中的哪些語句可以看出蘇武生活的窮困與愁苦,你對他的處境有怎樣的感受?
3、蘇武的哪些經(jīng)歷讓你感到心酸?找出來并談一談你的體會。相機引導“雪地又冰天”雪落地而不化,可見天氣已經(jīng)寒冷,而又結(jié)冰,可見天氣(十分寒冷),而牧羊又在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我們學過《第一場雪》,文中提到,可見天氣(特別寒冷)。在這樣的天氣里,就是錦帽貂裘,也難以抵抗寒風的侵襲呀,可是我們的蘇武,那個并沒有料知自己會被扣押的蘇武,他穿著什么呀?難以御寒的布衫,他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十九年,228個月,6935天,別說一天,每一秒都是痛苦的煎熬!這不能不使我們感到心酸。
4、這“難中難”僅僅是雪地與冰天,也就罷了,蘇武又隨時面臨著什么的威脅?一個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渴了只能吃雪,餓了只能吞氈,這么冷的天,如果能喝上一口熱水,對于蘇武來說,過分嗎?這么冷的天,吃上一口娘做的家常飯,過分嗎?悲,我們的蘇武,只能吃冰冷的雪,冰冷的雪,怎能幫助他御寒?我們的蘇武,他只能吃難以下咽入肚后難以的毛氈!這根本不能稱做食物的東西,怎能幫助他御寒?同學們,蘇武只是一個普通人啊,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啊,而不是一塊沒有知覺的石頭,他的感覺并不遲鈍,這一切,怎能不讓我們感到心酸?
5、想象一下,歷盡難中難,他還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屈服了嗎?
師小節(jié):這就是蘇武,一個怎樣的蘇武?
(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著……;雖然歷盡了……,但是他卻一心想著……)
6、身處異鄉(xiāng)的蘇武,當聽到匈奴吹著的音樂,會想些什么?
那是不能與母親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這十九年里,沒人知道,蘇武的頭發(fā)已如娘親一樣雪白。那是與妻子不能相見的愁苦,這愁苦整整十九年。盡管思親如此愁苦,但我們的蘇武卻任……(生接讀)
7、加上了一個“任”字讓你感受到了什么?
再加上一個任字,可見這時的情景,雖然蘇武的處境讓我們感到心酸,但他的精神卻讓我們感到敬佩。
8、帶著心酸,懷著敬佩,讓我們伴著音樂,讀一讀全篇課文。
師小節(jié):歷史不能忘記,在浮華與堅守之間,北海的蘇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鐵血男兒,用不屈與錚錚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忘卻富足,成就氣節(jié);銘記祖國,造就偉大。
四、延伸:
此時此刻,蘇武在你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從他身上你學到了什么精神?
課下請同學們閱讀《漢書·李廣蘇建傳》的蘇武牧羊原文及譯文。
板書設(shè)計
蘇武牧羊
窮苦堅貞不屈
(心酸)(敬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6
設(shè)計理念:
“古詩誦讀”的學習重在讀和誦,所以,本設(shè)計力求體現(xiàn)讀和誦的特點,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熟讀成誦,在讀和誦中走進意境;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設(shè)身處地地去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nèi)容:
《舟過安仁》是南宋詩人楊萬里寫的一首詩。詩人乘舟路過安仁時,閑來一瞥發(fā)現(xiàn)兩小童撐傘使風行船,便作此詩。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童的充滿童稚的行為和行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結(jié)合相關(guān)資料,理解詩句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3、能體會作者對兒童的贊賞、喜愛之情,同時也感受詩人的不泯童心。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小童的形象。
教學準備:
查閱有關(guān)楊萬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談話導入:
1、還記得楊萬里嗎?我們以前學過他的哪些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首描寫兒童的詩————《舟過安仁》。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學生解題。
3、學生交流楊萬里的有關(guān)知識。
4、教師誦讀全詩。
二、初讀感知,讀順讀熟
1、讀通讀順,讀準字音。
。1)多么有趣的詩句啊!你們也迫不及待地想讀讀它吧!下面請你們自由朗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3)指名朗讀,注意正音。
2、反復朗讀,讀出音律。
。1)學生標出節(jié)奏,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奏。
(2)同桌互讀互評。
。3)小組賽讀。
三、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1、學生回顧交流以往學過的理解詩句的方法。
2、小組討論交流。
3、小組匯報自學結(jié)果。
4、指名串講詩句大意。
四、感悟童心,走近詩人
1、感悟童心:
(1)讀著全詩,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這兩個小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shè):天真、聰明可愛、有趣、頑皮……)
。2)你能帶著天真頑皮的語氣讀一讀嗎?
指名讀。
全班讀。
。3)走近詩人的內(nèi)心:
詩人行船途中,偶見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詩人心生疑惑,便仔細觀察,欲探個究竟,可見,此時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呢?若是你在什么情況下才會有這份雅興呢?
。A設(shè):閑適的、愉快的、興奮的……)
從文中哪個詞可體現(xiàn)這份愉快?
師述:是啊,詩人此時應該是愉快而悠閑的,他才會有心關(guān)注兩小童,兩小童的天真、聰明也深深感染了作者,似乎讓他也回到了天真無邪的童年,可見,詩人同樣擁有一顆不泯的童心!
五、背誦古詩
指導學生以多種形式誦讀全詩,體會詩請畫意,進而熟讀成誦。
六、課后延伸
1、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句,找來讀一讀。
2、畫一幅“兩小童使風行船”圖。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中心思想。學習啟蒙老師的愛國品質(zhì)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深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含義。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啟蒙老師的優(yōu)秀品質(zhì)和嚴謹、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對啟蒙老師崇敬、感激和懷念的思想感情。
教學構(gòu)想:
以學生自學為主,對于一些難懂得字、詞,教師要適當講解,講解有關(guān)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理解本文。在讀、悟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圈圈、畫畫、做旁注等形式,記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憶你的啟蒙老師,談談他們給你留下的印象。
2、本文作者寫下了怎樣的回憶,是為了表達什么?
二、自學本文:
1、思考:
(1)“我”為什么難忘啟蒙老師?
(2)本文哪幾段是寫回憶往事?回憶了小學啟蒙老師的哪幾件事情?
(3)這些事情表現(xiàn)了啟蒙老師的哪些品質(zhì)?
(4)從這種寬嚴之間我們這些小學生也領(lǐng)悟到了老師們沒有明說的道理。
A、“寬嚴之間”指什么?(老師對各門課的要求很嚴,但對日語課特別寬松)
B、從“寬嚴之間”領(lǐng)悟到什么道理?(對日本侵略者不能屈服,要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2、講解:
(1)1942年,淪陷時期
(2)學校所處的位置。
3、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句子,再把它改成不用問號的句子,句子的意思不變。
4、既然我的老師們播下的種子在他們學生的.身上開花結(jié)果了,我們播下的種子也一定會在自己的學生身上開花結(jié)果的。
三、聯(lián)系自己,談談啟蒙老師的幾件事情。
1、請同學們談談。要求:有條理、有中心、重點突出、語句通順連貫。
2、把這些寫下來,并認真修改
3、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之間可互相交流欣賞。
作業(yè)設(shè)計:
把你的感想寫出來,好嗎?
板書設(shè)計:
17、難忘的啟蒙
組織抗日演講愛國之心
淪陷時期啟蒙老師嚴格要求學生
抵制日語課嚴謹治學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話。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老師的話和達·芬奇學畫態(tài)度轉(zhuǎn)變之間的聯(lián)系,明白刻苦練功的道理。
教學思路:
教學中,可取消獨立識字的環(huán)節(jié),把閱讀作為識字的重要途徑,節(jié)省教學時間,提高識字效率,提早發(fā)展語言?煞秩剑旱谝徊,初讀課文,識記字音。第二步,逐段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認識刻苦練基本功的重要性,在理解課文的同時,理解生字生詞的意思。第三步,突出重點,綜合訓練,識記字形。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nèi)容,識記生字字音。
1、揭示課題,提出問題。
課文講了誰學畫雞蛋?為什么要畫雞蛋?結(jié)果怎樣?
2、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把課題和課文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
(1)自由練讀。要求借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并記住字音。
。2)檢查朗讀和字音掌握情況。
先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識記字音,然后讓學生離開課文認讀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
3、朗讀全文。思考:《畫雞蛋》講的是誰學畫雞蛋的事?他是個什么人?
讀后回答:《畫雞蛋》講的是達·芬奇學畫雞蛋的事。他是著名的畫家。
教師簡介達·芬奇:他是意大利人。是400年前非常出名的畫家。他一生都研究繪畫,他的畫有的已成為世界公認的藝術(shù)珍品。他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是和他刻苦練習繪畫分不開的。有許多苦練繪畫的故事是很感人的。畫雞蛋就是其中的一個。
二、學習第1自然段。
在教師介紹的基礎(chǔ)上讀第1自然段。
理解“著名”的意思,指導學生朗讀!爸币x重音,以突出達·芬奇是個什么樣的畫家。
三、默讀2、3自然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蛋時態(tài)度怎樣?聽了老師的話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為什么他的態(tài)度變了?
第二課時
一、復習第1自然段。
達·芬奇是什么時候的人?哪個國家的人?是干什么的?
二、講讀2—4自然段。了解達·芬奇學畫雞蛋的表現(xiàn)和結(jié)果,理解生字詞的意思。
導言:達·芬奇成為著名的畫家,是他刻苦練習繪畫的結(jié)果。我們繼續(xù)學課文,從他學畫雞蛋的故事中了解他是怎樣按照老師的要求苦練繪畫本領(lǐng)的。
1、讀第2段,思考:達·芬奇開始學畫時,態(tài)度怎樣?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
讀后討論回答:
。1)老師是怎樣讓他畫雞蛋的?(畫了一個又讓畫一個)
(2)達·芬奇的態(tài)度怎樣?(不耐煩)
。3)他為什么不耐煩呢?
先引導學生聯(lián)系老師讓他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回答。了解因為畫得多了他不耐煩了。
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達·芬奇的話想。“天天”是說達·芬奇認為畫雞蛋時間長了。“太簡單”是說達·芬奇認為畫雞蛋容易,用不著這么練。所以就不耐煩了。
然后指導學生朗讀,讀時強調(diào)“畫一個又讓畫一個”、“天天”、“太簡單”等詞語,讀出不耐煩的語氣。
(4)達·芬奇的態(tài)度對嗎?老師是怎樣教育他的呢?看圖上老師的表情,體會老師說話時嚴肅的語氣,用嚴肅的語氣讀老師的話,再理解老師說的4句話。
第1句話告訴了達·芬奇什么?(達·芬奇以為畫雞蛋容易,是錯的。“容易”在這里是說畫雞蛋簡單,很好畫的意思)
第2、3句話,老師告訴達·芬奇畫雞蛋很不容易。為什么說不容易呢?(“在一千個雞蛋中沒有形狀完全相同的!笔堑1個原因。意思是說雞蛋的形狀看起來差不多,但“仔細”看,一千個雞蛋中每個跟每個都有差別!懊總雞蛋從不同角度看,形狀也不一樣,”是第2個原因?勺寣W生從不同角度看同一個雞蛋,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不同,從而理解“不同角度”的意思)
第4句話,老師讓達·芬奇反復畫雞蛋的目的是什么?(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訓練眼力是為了什么?(是為了觀察事物準確,畫得像!把哿Α敝赣^察能力。“觀察準確”是說看的一點不差)訓練繪畫技巧是為了什么?(是為了畫得熟練。這樣就會畫得快)
再讀老師說的4句話。體會老師是怎樣嚴肅地給達·芬奇講道理的。
2、讀第3段,思考: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懂得了畫雞蛋的重要性,畫雞蛋的'態(tài)度有什么變化?
(1)達·芬奇聽了老師的話是怎樣畫雞蛋的?畫出一個詞語。(用心畫)
。2)從哪兒看出他是用心畫雞蛋的?從“畫了一張又一張,每一張都畫了許多形狀不同的雞蛋!笨梢钥闯鲞_·芬奇耐心反復練習畫雞蛋,非常用心。
(3)指導朗讀,帶點的詞語要重讀,突出達·芬奇是怎樣畫雞蛋的。
3、讀第4段,思考:達·芬奇用心畫雞蛋結(jié)果怎樣?
。1)“無論畫什么,都畫得又快又像!笔鞘裁匆馑迹浚ó嬍裁炊籍嫷糜挚煊窒瘢瑳]有畫得不快不像的)讀一讀,讀出贊美的語氣。
。2)達·芬奇為什么畫什么都畫得又快又像呢?他反復練習畫雞蛋,掌握了繪畫技巧,畫得熟練了,所以就快;通過訓練眼力,他看得準確了,所以畫得就像)
4、達·芬奇畫什么都畫得又快又像,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你向達·芬奇學習什么?要想畫出好畫,寫出好字,學會唱歌,寫好作文,應該怎么辦?(學習達·芬奇苦練繪畫技巧的精神。要想掌握上述本領(lǐng)就要從小刻苦練習)
三、綜合練習,識記字形。
1、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應該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字形,練習說一說。
2、教師指導分析字形。
。1)哪幾個是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應該怎樣記?
始:把“抬”字的“扌”換成“女”。
練:左邊是“纟”,注意右邊的第3筆不要寫成“東”。
技:與“枝”形近,左邊的部首不同。
準:和“誰”形近,右邊的部首不同。
確:左邊是“石”,右邊是新學的“角”字。
。2)上下結(jié)構(gòu)的字有哪幾個?怎樣記?
角:上邊是?,下邊是“用”。
易:上邊是“日”不是“目”,下邊是“勿”。
。3)半包圍結(jié)構(gòu)的字有“度”,怎樣記住它呢?
度:外面是“廣”,里面的上半部分是一艸廿,下邊是“又”。
3、指導學生在田字格里寫字頭。
4、完成課后第2題。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9
一、教材簡析
《南沙衛(wèi)士》是六年制小學語文北師大版第12冊第六單元的拓展課閱讀課文。本單元主題是“英雄”,學生通過對本篇課文的學習,一是要在閱讀能力及理解能力上都得到進一步提高;二是在思想上受到啟迪和教育,重新理解“英雄”的真正含義,從而培養(yǎng)學生為國爭光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zhì)。
本文講述了駐守在南沙群島的解放軍官兵在島上遭受的種種困難:高鹽、高濕、高溫,嚴重缺乏淡水資源,使人的生理機能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與世隔絕的孤獨使他們飽受精神上的痛苦。然而,戍守衛(wèi)士卻勇敢頑強地與惡劣的自然條件做斗爭,贊揚了他們熱愛祖國,艱苦奮斗,追求作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
二、教學設(shè)計與課堂教學
1、教學目標
根據(jù)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本冊的要求,結(jié)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知識學情、智力層次確定本課教學目的要求和教學重點如下:
1)快速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找出圍繞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
2)認真閱讀課文,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南沙衛(wèi)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和品質(zhì),重新認識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義。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重點和難點
1)快速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找出圍繞缺水文章描述的七件事情。
2)認真閱讀課文,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理解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南沙衛(wèi)士熱愛祖國、無私奉獻、不畏艱難的精神和品質(zhì),重新認識和把握英雄的真正含義。
3、教學設(shè)計
本次高年級組的獻課研究專題是“長文短教”,這篇文章不僅篇幅很長,而且是一篇拓展閱讀課文,重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快速閱讀和理解能力上。因此,在設(shè)計和教學時,我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讀促悟。
首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以完成填空的方式歸納,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和掌握歸納文章主要內(nèi)容的方法和技巧。
然后,給學生提出了三個問題,讓學生圍繞這三個問題自讀自悟:
1、圍繞缺水,課文具體講述了哪幾個事例?
2、缺水該給戰(zhàn)士們帶來了哪些困難?
3、面對這些難題,戰(zhàn)士們想了哪些辦法?
體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怎樣的精神品質(zhì)?
接著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充分地去閱讀、研究、探討,解決這幾個問題,教師巡視并給予適當?shù)闹笇。完成之后進行全班交流,七個事例學生找得非常準確,描述也比較完整精練,準確地理解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通過找重點句子,抓住關(guān)鍵詞語,反復感情朗讀體會,深刻感悟了戰(zhàn)士們高尚的品質(zhì)。
在此基礎(chǔ)上,我又給學生提出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1、面對何正會的遺體,大家為什么流眼淚?又為什么用熱水給他擦洗身子?
2、為什么把太陽花定為南沙的礁花?圍繞這幾個“為什么”,引導孩子們再次快速閱讀全文,抓住課文的重點段落、句子和關(guān)鍵詞語反復朗讀感悟,然后和同桌認真交流討論,并邊理解邊做批注,同時教師給予適時指導,要求學生用文中的重點詞語句子來準確回答,談自己的理解、感受,從而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最后,我讓孩子們在讀完這篇文章后重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來給“英雄”下定義,或者說你心目中認為的英雄,孩子們都認真地寫了下來,有的孩子寫得非常好,理解非常準確深刻,重新定義了自己心目中“英雄”的含義,實現(xiàn)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課后反思
這是根據(jù)教研組研究專題設(shè)計和教學的一堂課,長長的一篇課文,豐富的課文內(nèi)容和思想內(nèi)涵,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完成,這是一次挑戰(zhàn)。但課堂效果證明這種教學方式是值得嘗試的,課堂上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體現(xiàn)了教師是引導他們學習的領(lǐng)路人。這種教學方式,最重要的是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課文,在充分閱讀的基礎(chǔ)上,引領(lǐng)他們理解、分析課文。最后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該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學生是在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文章的思想內(nèi)涵,深刻感悟戰(zhàn)士們的高尚品質(zhì)之后,才可能用那么精彩的語言給“英雄”下定義。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誦讀課文,理解文章蘊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誦讀課文,理解文章蘊涵的道理掌握一些常見文言詞語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大聲朗讀,解決生字。弈誨鴻鵠弗援繳矣
三、小組互讀,注意停頓。
四、指名朗讀,糾正停頓。
五、看譯文,與原文對照,了解重點詞語意思。(提示學生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判定詞語在文中的解釋)弈:下棋通:全誨:教鴻鵠:大雁援:繳:俱:弗:不若:如是:他然:這樣
六、請同學講一講這個小故事。
七、全班齊讀,注意語氣,感情。
八、爭取背誦全文。
九、作業(yè):背誦全文教后記:
第二課時
一、背誦課文比賽,看那一組背誦的好!(評分)
二、主要詞語意思掌握比賽。
三、整體感知:文章里兩個跟奕秋學下棋的人表現(xiàn)有什么不同,課文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一個專心致志;一個三心二意
四、交流探究:“惟奕秋之為聽”的'意思是只聽奕秋一個人的教導,聯(lián)系實際說說我們應該怎么對待老師的教誨?學習了本文,你認為成功的條件有哪些?
五、小結(jié)
六、作業(yè):背誦課文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1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藝術(shù)境界。
2、學習襯托的手法。
3、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詞。
教學重點:
教學目的1、3
教學難點:
教學目的1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法:誦讀、點播、賞析。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情趣
1、:梅花一直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請大家試著背一背關(guān)于梅花的詩或詞。(如《梅花》、《墨梅》、《早梅》、《紅梅》)。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贊美梅花的詞——毛澤東在1961年12月寫的《卜算子·詠梅》。
2、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兩首詞嗎?誰能背給大家聽?
3、(學生背誦《漁歌子》、《憶江南》這兩首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詞比較長,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叫上闕,后一部分叫下闕。
二、反復吟誦,理解詞意
1、自由讀毛澤東寫的這首詞《卜算子·詠梅》,
(1)自讀課文,練習讀正確、讀流利。(2)誰愿意讀一讀這首詞?
2、再來讀這首詞,邊讀邊把詞中難理解的詞語或句子畫下來,試著自己解決,解決不了的提出來討論。
(1)想想詞中寫了梅花的.什么特點,贊揚了梅花怎樣的品格,把自己的感受在空白處寫一寫。
(2)我們交流一下,大家自己解決了哪些問題。
(可以交流詞語的意思,如:詠梅、猶有、俏、爛漫。也可以交流句意。)
(3)同學們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
(4)與同桌相互交流。
3、交流討論。
結(jié)合具體詞句,充分交流見解一一梅的特點及梅的品格;教師相機點撥,生對毛澤東詞中所寫的梅花產(chǎn)生贊嘆之情。
(1)“風雨送春歸,風雪迎春到!
“歸”是返回的意思。這句詩是說風雨把春天送回來了,漫天的飛雪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2)“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綻放于寒冷時節(jié)的荒郊野外。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寒”,更何況“已是懸崖百丈冰”?梢韵胂笕夯ǖ蛑x,大雪紛飛,天地間了無生機之時,梅花卻不畏嚴寒、一枝獨放的動人畫面。這句詩贊美了梅花不畏嚴寒、凌寒盛開的品格。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
是呀,梅花傲霜斗雪、堅韌不拔的品格令人贊頌。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邊聽邊想象,這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學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欣賞畫面:
通過大家的描述,在老師的腦海中仿佛真的浮現(xiàn)出一幅寒梅傲雪圖。不少畫家也為這首詞配了畫,讓我們一同來欣賞幾幅。
(3)“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佟安粻幋骸,不和誰爭呢?
、诿坊ㄊ悄菢用利悾珔s不和春天盛開的百花爭艷,不炫耀自己的美麗。這是一種什么品質(zhì)呀?
(可讓學生補充:“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也寫出了梅花這種樂觀謙虛、不居功自傲的品格。)
、垠w會梅花的品格,練習朗讀。
要讀出梅花是報春的使者,卻無意爭春邀寵、居功自傲,表現(xiàn)了梅花樂觀謙遜的作風。
(4)“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等到百花盛開之時候,梅花無比欣慰地飄落叢中,表現(xiàn)了梅花的坦蕩與無私與眾不同。)
小結(jié):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品格呀!凌寒獨放,在寒冷的季節(jié)里向人們通報著春的信息;當春天到來,百花盛開,梅花已經(jīng)凋謝,卻默默地在百花叢中微笑。讓我們帶著贊美之情,再來讀讀這兩句。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1)梅花以其樂觀自信、謙虛坦蕩的品格,贏得了毛澤東的贊頌,老師也忍不住要贊頌梅花。(范讀)
(2)讓我們都用自己的朗讀來贊頌梅花吧。(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3)播放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根據(jù)課件中所呈現(xiàn)的音樂旋律與畫面風雪交加、春回大地等變化,從而滿含激昂、贊嘆之情讀出梅花的風姿,梅花的品質(zhì)。注意讀出詞的節(jié)奏與韻律。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詞的大意。(風風雨雨剛把春天送回來,漫天風雪又迎春天來到?磻已乱呀Y(jié)下百丈冰柱,凌寒梅花卻嬌艷地盛開著。雖然美麗卻不同百花爭春,只把那春的消息向人間預報。等鮮花盛開的時候,梅花在花叢中搖曳含笑。)
三、同桌合作,練習背誦
1、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把這首詞背下來?大家先試著自己背一背,然后和旁邊的同學互相檢查背誦的情況。
四、布置作業(yè),復習鞏固
2、背誦并抄寫這首詞。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會認2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4、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指尖的世界”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盲人教育工作者的奉獻精神,喚起對生活的自信與樂觀。
教學準備
背景資料、圖片、配樂等。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師:有一群孩子,他們因為先天的或后天的某些原因,永遠告別了光明與色彩,一生籠罩在黑暗中。(教師一邊敘述一邊播放有關(guān)盲童的錄像資料)
他們原本以為自己的生活永遠也不再有希望,但是善良的人們?yōu)樗麄儬I造了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帶他們在“指尖的世界”里重新找到希望。
板書課題:指尖的世界
2、齊讀課題,生質(zhì)疑。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生自由讀課文。
提示:
。1)讀準確,讀通順。
(2)初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檢測初讀情況。學習會認字。
3、再讀課文。復習會認字,學習會寫字。
提示:
。1)讀流利,知內(nèi)容。
。2)說說課文是按什么樣的順序敘述的?
生再讀課文,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理清脈絡。
三、品讀課文,走近“指尖的世界”
出示閱讀提示:找到文中最打動你的段落,做上記號,讀一讀,在腦中想象出畫面。
1、學生默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學情。
2、全班交流。(學情預設(shè),重點指導朗讀及體會)
。1)“雖然孩子們看不見陽光,看不見綠樹,看不見日日進出的朱紅色校門和里面一片多彩的天地……但是,他們體會到了,身上那暖暖的感覺是太陽給的;走近那些小樹,能聞到葉子的清香;靠近花園,能聞見花的香甜;他們知道,操場的盡頭有一個音樂噴泉,那里有美妙的音樂和歡快的水珠一起舞蹈!
這段話用一系列的排比,用看不見與能聞、能聽的對比,表現(xiàn)出盲孩子們在學校生活的快樂。學生對這種快樂可能較難理解,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聯(lián)系課前他們查找的資料及之前觀看的錄像,兩相對比,讓學生明白在盲人學校里的孩子也是快樂的。
練習用“雖然孩子們看不見……但是,他們……”說話。想象盲孩子們在學校的其他生活情形,再指名朗讀。
。2)“學校里有琴房,琴聲悅耳,一個孩子正陶醉在音樂里。他的指尖輕快地在黑白琴鍵上移動,演奏心中已十分熟悉的曲譜。對喜歡音樂的盲孩子而言,音樂是另一個世界,一個自己創(chuàng)造的完美世界!
提示:他可能在想什么?如果此刻你在他旁邊,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他嗎?
有感情地讀讀這段話。
。3)“有時,孩子們還玩兒足球。足球是特制的,里面裝著鈴鐺,滾動時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孩子們跑幾步,停下來聽聽,再跑幾步,咿咿呀呀地交換意見。比賽時,他們在球門上掛上風鈴,叮叮當當?shù)穆曇,指引著他們投入地奔跑!?/p>
聯(lián)系學生踢足球的經(jīng)驗理解:正常人踢足球不難,可是對于盲童來說,奔跑就很困難了,更何況去踢球。但是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而且玩得非常開心。讓學生體會盲孩子因為自己也能踢球而產(chǎn)生的自豪感、快樂感,想象畫面,激情地朗讀。
四、布置作業(yè)
畫出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試著自己理解。
第二課時
一、質(zhì)疑導入
1、文中哪些地方你讀不懂?
2、生質(zhì)疑。
3、教師梳理,能夠由學生互相解答的不必講解,難懂的準備討論。
二、深入理解,走進“指尖的世界”
1、“所幸的是,總有善良的人們愿意給他們營造一個美好的.環(huán)境;他們相信,無法驅(qū)走黑暗的時候,美好的心靈更是可貴的明燈!
“善良的人們”指的是那些關(guān)愛盲人的人,為盲人教育工作奔走奉獻的人!懊篮玫男撵`”指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心。
(課件:補充西藏盲人學校德籍女校長的資料以及這篇課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再讓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談談,感受他們善良美好的品質(zhì),受到思想的熏陶。)
師:帶著對他們的崇敬贊美之情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2、“厚厚的盲文課本,由許許多多凹凸的小點組成。孩子們靜靜地讀著,指尖靈巧地移動,仿佛走在通向光明世界的長廊里!
“長廊”指什么?學校。板書:學校
為什么把學校比作一條長廊?
理解:學校就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走向生活的長廊。
課題為“指尖的世界”,現(xiàn)在你如何理解?
盲孩子失去眼睛,他們看不見,他們最直接地感知事物、生活的方式就是觸摸。通過雙手讀書學習,彈琴畫畫。對于常人來說,世界在我們的眼里,而對于他們來說,世界在他們的指尖上。
3、“但若是每一日,他們的快樂與信心都多一點兒,那么,他們便會在都市的轉(zhuǎn)角、在樹梢送來的微風中、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之間,看到曾經(jīng)想過或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
“都市的轉(zhuǎn)角”“樹梢送來的微風”“生命的一站與另一站”指什么?
指的是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jié)。
他們“曾經(jīng)想過”什么呢?而他們“未曾想過的世界與光影”又指什么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盲孩子雖然看不見這個多彩世界,但在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或許是路人的幫助,或許是清晨涼爽的微風,依然能讓他們感知到這個世界的美。體會這句話告訴我們:對生活要充滿信心,要有樂觀的心態(tài)。
板書:自信、樂觀
幸福的生活
三、擴展延伸
1、思考: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
可以談向盲孩子學習樂觀、自信地面對學習與生活;可以談盲人成功的事跡……
2、總結(jié):只要對生活充滿信心,并為之努力,每個人都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會寫字。聽寫。
2、寫下你讀后的感想。
3、積累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4、寫一條公益廣告,號召人們加入到關(guān)愛殘障人的行動中來。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理解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領(lǐng)悟文章收尾呼應的表達方法。
過程與方法:給與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時間與空間,在交流和換位體驗的過程中感受文章的思想內(nèi)核。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引導學生感受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作者與妹妹第二次飼養(yǎng)螞蟻的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語體會作者孩提時代的純真與美好。深刻感悟“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這句話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課文回顧激情導入
1、同學們,你們一定記得上節(jié)課那對養(yǎng)螞蟻的小兄妹吧!他們找來玻璃瓶飼養(yǎng)了15只螞蟻?傻诙煸缟先懒。誰記得原因?
板書:“旋緊死”
2、后來兄妹倆決定為螞蟻再做一個新居。為什么螞蟻已經(jīng)死過一次了,他們還要再次養(yǎng)螞蟻呢?
(預設(shè))因為他們喜歡螞蟻,沒想到玻璃瓶里沒有空氣,螞蟻會被悶死了。而且他們認為所有的動物都能養(yǎng)大,就想把螞蟻養(yǎng)得比蟋蟀和蟈蟈還要大,第一次失敗了,希望第二次能成功。
3、正是這樣。他們懷著對螞蟻無比的喜愛和美好的期待,決定為螞蟻再造一個新居。這節(jié)課,讓我們走到兄妹倆身邊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吧!
二、精心研讀理解感悟
1、請大家翻開書70頁,默讀課文的五、六自然段,這次給螞蟻做新居,兄妹倆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畫出有關(guān)內(nèi)容細細體會。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這一次給螞蟻做新居他們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感受?誰來說說。
3、(預設(shè))●火柴盒(扎小洞眼的火柴盒)
a(生找到并讀句子:我找來一只火柴盒子,準備為螞蟻們做一個新居。怕它們再悶死,我命令妹妹用大頭針在火柴盒上扎出一些小洞眼,用來透氣。)第一次螞蟻就是因為不透氣被悶死了,他們想火柴盒上扎了小洞眼,螞蟻們就能透氣了。我從“怕它們再悶死”體會到作者很喜歡螞蟻,不想它們被悶死。
b對!扎洞眼的方法真好!既然愛小螞蟻,就不能讓它們悶死。(板書:扎)誰愿意來讀讀這句!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看到了一個細心的小男孩。
c還有誰想說說?(我從命令這個詞中感受到哥哥對這件事非常重視,一定要讓螞蟻們透氣。)都命令妹妹了,可見這是件大事。經(jīng)過第一次的失敗,怎能讓悶死的事件重演呢!誰來讀讀哥哥的決心!師評:你的朗讀使我相信螞蟻們決不會再悶死了。
嚴實的火柴盒扎上小針眼立刻變成了一個既透氣又通風新家,這對兄妹真行!男同學一起來讀一讀?
d從扎小洞眼我們體會出小兄妹對螞蟻們的關(guān)心呵護,誰再接著說。
4、(預設(shè))●剪碎稻草
a(讀課文中的句子:當時已是深秋,天氣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擔憂:“火柴盒里很冷,小螞蟻要凍死的!”對,想辦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這個比她大一歲的哥哥是無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里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后裝到火柴盒里,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我從妹妹新的擔憂中體會到妹妹又怕螞蟻們凍死,很著急!
b她不愿螞蟻們凍死,誰讀讀這句。
師評:我仿佛看到了妹妹擔憂的表情,真可憐呀!這么冷的天氣,螞蟻們怎么過啊!誰再來讀讀妹妹擔憂的句子。
師評:從你的朗讀中我深切的感受到妹妹對螞蟻的關(guān)心。女同學一起來讀讀吧!
c你可以看圖也可以結(jié)合課文想象當時的情景,你知道了什么?體會到什么?
生1:讀“我果然想出辦法來:從保暖用的.草窩里抽出幾根稻草,用剪刀將稻草剪碎后裝到火柴盒里,這樣,我們的螞蟻客人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蔽覐淖髡邚谋E玫牟莞C里抽出幾根稻草覺得兄妹倆很愛螞蟻,他們把自己保暖用的稻草抽出來給螞蟻取暖,簡直就把小螞蟻當親人了。
生2:我從“螞蟻客人”中的“客人”這個詞體會到兄妹倆把螞蟻當朋友。
師評:是呀,既是親人又是朋友,多純真可貴的感情啊!
生2:我從圖上看到兄妹倆邊剪碎稻草臉上還有微笑,我想他們?yōu)槲浵伱β档臅r候很快樂,可能還在說:“有了這些,小螞蟻再也不會怕冷了”。
你就把這份快樂讀出來吧!還有誰要說?
生3:我從無所不能、果然這兩個詞體會到哥哥很會想辦法,鋪上稻草小螞蟻不就有了一個又透氣又暖和的新居了嗎。
師:你感受到了他們的真心。
生4:我從圖上看到他們用剪刀剪碎稻草而且擺放得很整齊,覺得兄妹倆太愛螞蟻了,小孩子用剪刀多危險啊!可他們根本不想自己,一心想著螞蟻。從那些整齊的碎稻草可以看出他們多么用心地擺放啊,生怕螞蟻們住得不舒服。這對小兄妹真了不起。
d(板書:剪碎)有了希望還有什么是不能戰(zhàn)勝的呢?我也被這對小兄妹感動了。請你把這句話讀給大家聽聽吧!
師:讓我們感受著小兄妹的純真與善良,朗讀這個部分吧!(齊讀)
c這個新居又透氣又暖和,兄妹倆并沒有滿足,他們還想了什么?做了什么呢?
生:(讀書上的句子:我和妹妹又抓來……會喜歡這個新家的。)我從放餅干屑感受到他們想得很周到,怕螞蟻餓著了。
師:(板書:放)誰能讀出這種細心。的確是把螞蟻們照顧得無微不至啊!難怪他們自信地以為,一起讀:螞蟻們會喜歡這個新家。
d是呀!兩個小寶貝相信這樣一個透氣、溫暖并且食物充足的新家,螞蟻們一定會喜歡的。(師加動作深情朗讀:遺憾的是……)聽了老師的朗讀你的心中涌出了哪些想法?先和同座說說。
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e(預設(shè))
生1:讀句子:“遺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樣在外面可以觀察它們了。但可以用耳朵來聽,把火柴盒貼在耳朵上,可以聽見它們的腳步聲。這些窸窸窣窣的聲音極其輕微,必須在夜深人靜時聽,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我覺得他們很關(guān)注小螞蟻,等到夜深人靜時聽螞蟻們的動靜,而且要平心靜氣地聽,聽聽它們是否過得好。
生2:我覺得這句中的“貼”“極其輕微”都說明螞蟻們的聲音很小很小,幾乎聽不見,但兄妹倆因為太想知道螞蟻們的情況就貼著聽,平心靜氣地聽?梢娝麄兪钦娴膼坌∥浵仯掠虚W失。
師:你的體會很有深度,能讀出來嗎?還有誰也能像她這樣讀?
生4:我從“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仿佛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群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個句子中感覺到兄妹倆非常天真可愛,他們對螞蟻們有著美好的期待。
g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美好的憧憬合作朗讀這個部分吧!
師生:合作朗讀。(師引讀: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
h師:兄妹倆想。盒∥浵仯銈兛炜扉L大吧。(CAI: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中,我仿佛已看見那些快樂的小螞蟻正在長大,它們長出了美麗的翅膀,像一群威風凜凜的大蟋蟀……)這些是兄妹倆的美好愿望。(課件)下面請大家以“在這若有若無的微響聲中,我仿佛已看見”開頭說說你對可愛的小螞蟻美好的愿望吧!
生自由說,教師相機評價(說一個學生在黑板上打三個點,指兩名學生說)
I同學們,你們所描述的美好愿望正是句子中省略號所想表達的呀!
4、學習第7自然段
a同學們,(指板書)兄妹倆用心地扎著小洞眼、認真地剪碎稻草,小心地放餅干屑,付出了自己所有的愛心和努力,他們認為小螞蟻定會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成長,可結(jié)果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7自然段。
b為什么呀!如此一個充滿愛的新家,書上用的什么詞?(安樂窩)c螞蟻們干嘛逃得無影無蹤呢?
d角色轉(zhuǎn)換:如果你們就是這安樂窩中的小螞蟻,來,傾訴你們的心聲!全班交流:
A、火柴盒能透氣,但空間小。(評價:原來你喜歡大自然的廣闊、自由。)
B、有稻草碎,雖然溫暖但不自由。(評價:你的家不是這樣的,你不喜歡被關(guān)起來,渴望自由,渴望快樂)
C、有食物,但不是自己勞動換來的。(評價:你愿意無拘無束地和大伙一起找,一起搬,用勤勞換來食物啊!)
D、你們的飼養(yǎng)就是囚禁呀!(評價:原來螞蟻的感受和我們的想法不一樣)
E令人欣慰的是螞蟻們的吶喊小作者聽到了,誰來讀讀。
(CAI: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意被關(guān)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們?yōu)樗鼈冊O(shè)置的安樂窩里享福。)(指名讀)
f對,小螞蟻不愿被關(guān)著,它們向往自由的生活。一二組的同學讀讀?
g是呀!螞蟻們愿意忙碌、奮斗,他們渴望自由。三四組的同學在來讀讀。經(jīng)歷了兩次養(yǎng)蟻的失敗,小作者深深的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課件:(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大聲地讀出來吧!
小結(jié):火柴盒雖好,只是一個狹小的空間,怎么比得上大自然的廣闊無限;有人飼養(yǎng)雖然無憂,可又怎比得上順依天性,無拘無束來得快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的自由誰都希望擁有。從這個角度思考,這“關(guān)愛”就是“囚禁”啊!
5、鞏固收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a作者曾經(jīng)這樣認為:
(CAI:童年時曾經(jīng)認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可以由人來飼養(yǎng),而且所有的動物都可以從小養(yǎng)到大,就像人一樣,搖籃里不滿一尺長的小小嬰兒總能長成頂天立地的大人。)
可文章的結(jié)尾,作者卻悟出了:
(CAI:我也終于明白,螞蟻們是不愿意被關(guān)起來的,它們寧可在墻角、路邊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們?yōu)樗鼈冊O(shè)置的安樂窩里享福。)
請同學們認真地讀這兩個句子,想想他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b對,第一個句子是作者童年時幼稚甚至是錯誤的想法,以為螞蟻可以由人來飼養(yǎng)。第二句則是作者經(jīng)歷了兩次“養(yǎng)蟻”結(jié)果不是死了就是逃了,明白了螞蟻們不愿被關(guān)起來由人來飼養(yǎng),像這樣以第一句開頭以第二句為結(jié)尾,就是我們平時接觸到的首尾呼應的寫作手法。
三、總結(jié)全文升華情感
1、同學們,兄妹倆第一次因好奇飼養(yǎng)螞蟻到第二次全情投入照顧螞蟻,結(jié)果兩次都以失敗而告終,現(xiàn)在你們是否明白課題為什么是“囚蟻”而不是“養(yǎng)蟻”嗎?(因為他們開始認為喜歡螞蟻就把螞蟻關(guān)起來養(yǎng),而后來卻發(fā)現(xiàn)螞蟻們不愿意被關(guān)起來,它們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方式,這樣關(guān)著不是“養(yǎng)蟻”而是“囚蟻”。)
2、是呀!作者以自己認為的方式飼養(yǎng)螞蟻,以為它們會喜歡,但小螞蟻們卻“毫不領(lǐng)情”,因為這樣精心的“養(yǎng)”對于它們來說意味著無情的“囚”。自由是一種天性,也許人與動物相處的境界就是不打擾,不干涉,默默關(guān)懷,真心尊重吧!
四、作業(yè)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本文作者趙麗宏的另外幾篇記敘他童年笨事的小文章與同學們分享(課件),相信大家讀后一定會有所啟發(fā),有所感悟。如果你也有像他這般有趣的經(jīng)歷,講給同學們聽聽。
板書設(shè)計:
11、囚蟻
關(guān)愛?囚禁
沒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為可貴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用鋼筆描紅。
2、對照簡化字,認讀括號里的繁體字。
3、讀一讀,說說每組詞語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說明修改的理由。
5、熟記12條成語。
6、朗讀并背誦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聽教師介紹簡易灑水壺的發(fā)明,抓住要點轉(zhuǎn)述給同學們、學寫毛筆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這句話。
。2)學生觀察字的行款、間距。
(3)這些字你認為哪些書寫時是應該注意的?
。4)教師重點指導。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教師巡視,及時了解書寫情況)
。2)根據(jù)描紅情況,教師小結(jié),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請學生講清題目要求。
2、指導
(1)教師談話:日常生活中,我們在看港臺影視片時,或在閱讀一些書籍時,常?梢钥吹揭恍┓斌w字,舉例。
。2)學生說出帶有繁體字的句子考教師。
。3)指名讀每組前面的簡化字。
(4)簡化字與繁體字比較。(出示幻燈片)
讓學生比較以上兩組簡化字與繁體字,特別注意繁、簡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漢字,讓學生去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題中還有哪些簡化字與繁體字形體變化較大的,怎么去認讀出這些繁體字。
3、練習。
(1)(出示幻燈片)指名認讀,能讀出幾個就讀幾個。(可以多讓學生站起來認讀,待大多數(shù)同學讀熟繁體字后,再齊讀繁體字組合的詞語)
。2)同桌把簡化字那邊掩蓋好,互相檢查認讀繁體字的情況。
4、反饋。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1)出示幻燈片:演講一講演雪白——白雪
。2)讓學生讀,比較前后詞義一樣不一樣,有什么不同。教學中通過讀,比較說明理由,讓學生體會到組成詞語的字相同,但因為字序不同,有的詞義相同,有的詞義不同。要注意,學生說每組詞義,主要是領(lǐng)會,不要求機械記憶。
3、練習。
。1)默讀、思考:這題中還有四組詞語,比較看哪幾組前后詞義相同,哪幾組前后詞義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饋。
哪位同學還能舉出一組詞義相同和一組詞義不同的?
編選——選編人名——名人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讀第(1)句話。
(2)這道題毛病出在哪兒?怎么改?
。▽W生獨立修改后,交流,說明修改的理由)
3、練習。
(1)學生試著修改第(2)、(3)句。
。2)教師巡視。
。3)同桌交流再匯報。
4、反饋。
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他喊他去他家玩,他答應了。
。2)這次期末考試我們班幾乎根本沒有不及格的同學。
。3)我們要端正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tài)度。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對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學生可查詞典,或教師適當給予講解。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桌練習背誦。
。3)指名讀。
4、反饋。
。1)集體背。
。2)指名背。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教師說清題目的要求。(一是朗讀,二是背誦)
2、指導。
。1)查字典,把不會讀的字注音,并寫出它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詞解釋出來。
(2)自由讀這兩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3)老師簡介老子和孫子。
(4)指導學生通過讀,弄明白兩句名言的意思。
第一句名言的.意思是:禍患啊,幸福正依附在它的身上;幸福啊,禍患正隱伏在它的內(nèi)部。教育學生要正確看待幸福與禍患,知道辯證地看待問題,即禍患有可能轉(zhuǎn)變?yōu)樾腋#腋R灿锌赡苻D(zhuǎn)變成禍患。
第二句名言的意思是:知道他方(指敵人方面)又知道我方的長處和短處,不管打多少次仗都不會失;不知道他方的情況而只知道我方的情況,就只有一半取勝的希望,而另一半則是失;不知道他方又不知道自己一方,那每一次打仗就必然都失敗。
3、練習。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
(3)練習背誦。
(4)指名背誦。
4、反饋。
(1)檢查朗讀。
。2)檢查背誦。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明白說話的要求:一是要抓住重點;二是做速記;三是轉(zhuǎn)述時要把史律同學發(fā)明簡易灑水壺的經(jīng)過說清楚,說完整。
2、指導。
。1)什么是轉(zhuǎn)述?轉(zhuǎn)述有什么要求?結(jié)合例子,讓學生明白,把別人的話說給另外的人聽懂就叫轉(zhuǎn)述。轉(zhuǎn)述時一要注意把別人說的話聽清楚,二要注意轉(zhuǎn)述的內(nèi)容完整性,三要注意說話人的原意,不要隨意改動,關(guān)鍵性的內(nèi)容不能有所遺漏,四要注意人稱的變換。
。2)教師介紹史律同學發(fā)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認真地聽教師介紹,對老師讀的這篇文章有一個大概的印象,只聽不記。
。3)教師再次介紹史律同學發(fā)明簡易灑水壺。
聽這一遍介紹,要求全班同學在認真地聽的同時記錄要點。
可以提供連詞“首先、接著、然后、最后”,讓學生速記要點,記錄的內(nèi)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了。
。4)討論所記錄的要點,組織同桌或四人一小組練習轉(zhuǎn)述,教師提示人稱的變換。
3、練習。
。1)小組選代表轉(zhuǎn)述給全班同學聽。
。2)師生共同評議。
師提示同學們聽時從經(jīng)過是否完整清楚,人稱交代是否明白兩個方面去評議。
要點提示:首先,他在雪碧瓶蓋上戳了些小眼,結(jié)果水不能自動地灑出來,接著,他發(fā)現(xiàn)了醫(yī)院掛水用的鹽水瓶,受到了啟發(fā),然后,在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原因,最后終于發(fā)明了簡易灑水壺。
二、教學第八題(略)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1、學會文中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結(jié)合學生親身經(jīng)歷,體會“我”童年生活的有趣與快樂。
4、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積累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1、體會“我”童年生活的有趣與快樂,感受少年真摯的情懷。
2、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積累好詞佳句。
【設(shè)計理念】:
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讀”、“想”、“品”、“悟”,感受“我”童年跟祖父學詩的快樂時光。首先讓學生默讀靜思,在文字中找出能體驗“我”快樂的語句,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來體會“我”的童真、頑皮、可愛與快樂。再讀課文,找出“我”跟祖父學詩感覺如此快樂、有趣的原因,經(jīng)教師指導朗讀體會后,在說說你覺得爺爺是一個怎樣的人?最后回到本文作者蕭紅身邊,了解她的經(jīng)歷,體會她今天能走上文學之路,是與祖父教她吟誦古詩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以此激發(fā)學生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瑰寶——————古詩,自覺在課外多讀、多積累古詩。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ǔ踝x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習文中生字詞。了解作者蕭紅,初步感受文中的“我”跟祖父學詩的有趣與快樂。練寫文章中的生字,提醒學生寫字姿勢要正確,養(yǎng)成好的寫字習慣。)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文,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已了解到“我”跟祖父學詩很開心,快樂。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次走近祖父身邊,和蕭紅一起跟祖父學詩吧!
二、感悟快樂
1、請大家默讀全文,思考:你從哪兒體會到我的快樂?用筆勾畫出相關(guān)語句,并寫下自己的點滴感受。
2、引導學生抓住以下片段去理解體會。
預設(shè):
師:誰愿意把你體會到的快樂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我從“早上念詩,晚上念詩,半夜醒了也是念詩……念困了再睡去!斌w會到了“我”學詩的快樂。
師:能說說你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嗎?
生:我從“早上”、“晚上”、“半夜”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體會到作者很愛念詩,而且很勤學。
師:請你想象一下,小蕭紅在“早上”“晚上”“半夜”念詩時,她會想些什么?又會做些什么呢?
。ㄒ龑W生想象蕭紅的內(nèi)心,她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
生:我還從“念困了再睡去”可以看出作者是多么喜歡念詩。
師:你們很會讀書,能通過你的朗讀把作者學詩的快樂表達出來嗎?
。ㄉ首x此部分)
師:同學們,聽了他的朗讀,你想說點什么呢?(生評價)
師:你來試試,讀出你的體會吧。(生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一段,看看老師能不能從你們的朗讀體會到作者很愛詩、勤念詩。(生齊讀)
師:你還從哪可以體會到“我”的快樂呢?
生:我還從文中的“我”大聲喊詩體會到作者的快樂。
師:她為什么要大聲喊?
生:因為她覺得那詩念起來很好聽,所以很高興地跟著祖父大聲喊。
師:請默讀課文,找出能表現(xiàn)“我”大聲喊的關(guān)鍵詞句,讀一讀,體會“我”的快樂
。ㄒ龑W生找出“跟著喊”、“比祖父聲音大”、“房蓋被你抬走了”、“照樣地喊”、“亂叫”、“瞎念”等體會“我”大聲喊詩的自在與快樂。)
生:我還從“很好聽”、“真好聽”、“多好聽”、“越念越覺得好聽,越念越有趣味”這些詞句中體會到“我”喜歡聽,而且,覺得好聽就學,不好聽則不學。
師:詩讀起來真的有這么好聽嗎?想想你們平時是怎樣學詩的?有這樣的感受嗎?
師:怎樣讀詩才好聽呢?讓我們也像小蕭紅那樣好聽地讀讀這兩首詩吧!
生:我還覺得文中的“我”跟祖父學詩時心情很好?
師:你怎么體會到的?
生:我從“高高興興跟著喊”、“笑了一會兒”、“我很喜歡”、“更喜歡的”、“滿口的大叫”、“得意極了”這些詞句中體會到“我”學詩時心情非常好。
師:你來讀讀這兩首詩,讀出“我”的喜歡、開心、得意之情。(練讀、指名讀、分組賽讀、齊讀)
。ń處熢谝龑W生交流體會時,可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學詩時的情景,想想自己是怎樣學詩的,有什么樣的體會來進行朗讀指導。)
師:從你們找出的語句和從你們的朗讀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兒時蕭紅跟祖父學詩是多么有趣,多么快樂!學到這,兒時的蕭紅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呢?你能用恰當?shù)脑~語來形容形容嗎?(天真、頑皮、可愛、愛學習、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等)
三、感悟?qū)捜菖c慈愛
1、認真再讀課文,想想:“我”跟祖父學詩為什么會覺得如此有趣,如此快樂呢?
2、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做記號。然后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體會。
預設(shè):
生:“我”念詩大聲喊時,母親要打我,而祖父只是很幽默地警告我說:“房蓋被你抬走了”。雖然祖父實際上也是在批評,但是我還是覺得很開心。所以“我”跟祖父學詩覺得很有趣。
生:跟祖父學詩“我”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每當祖父教我一首新詩,開頭我覺得好聽,我就學,不好聽,就不學,祖父總是依著我,直到我滿意為止。
生:當“我”不高興時,祖父就趕緊讓“我”念“我”最喜歡的詩,一念,“我”又高興起來了。所以“我”跟祖父學詩是快樂的。
師:你們很會讀書。你覺得“祖父”是個怎樣的.人?(幽默、寬容、慈愛……)
。ㄗプ 俺3>嫖艺f……”“每當祖父教我一首新詩,開頭我若聽了不好聽……我還是不要”“祖父一聽就笑了”“看我還是不高興,他又趕快說……”等體會祖父對“我”的寬容與慈愛。)
師:因為祖父的幽默、寬容、慈愛,讓“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全憑“我”的興趣去快樂地學詩。現(xiàn)在我們來讀一讀“我”與“祖父”的對話部分,選擇你喜歡的角色,在小組里練習讀一讀,聯(lián)系你們平時學詩的經(jīng)歷,讀出“我”學詩過程中的特別感受和“祖父”的寬容與慈愛、風趣與幽默。(分角色讀)
4、讀讀這些句子,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
“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
“念了幾十首后,祖父開講了”
“但從此再讀新詩,一定要先講的,沒有講過的也要重講。”
通過這些句子,讓學生體會到祖父教詩的方法是不斷變化的,以“我”的興趣為主,用他的寬容與慈愛,幽默與風趣引導“我”,啟發(fā)“我”學習《千家詩》,讓“我”的童年生活充滿快樂。
5、教師小結(jié)學習內(nèi)容
四、拓展:積累詩句,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
1、古詩文是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請把我們課文中涉及到的詩句完整地讀一讀,讓我們也讀得越來越好聽,越來越有趣吧。
2、學生比賽誦讀平時積累的詩句。
3、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平時是怎么學詩的?與文中“我”學詩經(jīng)歷作比較,有什么體會?
師小結(jié):蕭紅現(xiàn)在走上文學之路,與兒時跟祖父念詩、誦詩是有著密切關(guān)系的。讓我們課外也多讀一些詩句,多積累一些詩句,讓我們的童年充滿詩情畫意,讓我們的童年更豐富、更快樂,而且這樣會讓我們受益終身的。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 篇1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整體把握課文,通過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勇氣”的含義。
品味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能說出其中的含義。
能力目標:
訓練概括故事情節(jié)的能力。
訓練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
感受來自于信仰的力量,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平、熱愛正義、熱愛國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培養(yǎng)學生熱愛和平、熱愛正義、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勇氣”的含義及某些句子的深刻含義。
教學過程:
一、深情導入。
圖文并茂地向?qū)W生揭示戰(zhàn)爭的可怕和無情,讓學生深刻感受和平的來之不易和可貴。導入新課。
二、結(jié)合地圖生動介紹故事發(fā)生的背景。
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諾曼底著陸講起,真切再現(xiàn)故事人物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幫助學生理解故事。
三、讀故事。
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故事。
四、解讀故事。
設(shè)置問題如下:
1、美國傘兵在著陸后遇到一連串怎樣的糟糕情況?
2、當美國傘兵第二次回到法國婦女家的時候,法國婦女是怎樣做的?
3、美國傘兵的勇氣和法國婦女的勇氣是一樣的嗎?你認為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你更欣賞誰的勇氣?
4、你怎樣理解將軍說的那位法國女人是個“幸福的女人”?
學生先自己獨立探究自己感興趣的一個或兩個問題,然后就自己獨立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小組成員之間討論交流幫助解決。
教師指導,幫助理解。
五、拓展故事。
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文中人物的理解,在場景介紹的引導下以法國女人或美國傘兵的`身份進入想象,想象自己當時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然后學生以法國女人或美國傘兵的身份講述當年的那一刻自己是怎樣想的。
六、課堂延伸。
出示反映當今世界戰(zhàn)爭情況的畫面,讓學生深刻感受在當今世界和平仍需我們一起努力,體會自己今天擁有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是那么的可貴。
七、結(jié)束。
高唱和平之歌《橄欖樹》,祝福所有人都不再流浪,擁有和平幸福的生活。大屏幕出示作業(yè)。歌聲中結(jié)束這一課。
板書設(shè)計:
勇氣
精彩情節(jié):著陸失誤大膽求救
不幸被捕擠窗而逃
身陷絕境再返農(nóng)家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1
小學語文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7-30
語文小學六年級教案01-02
語文六年級小學教案01-02
小學語文六年級教案12-16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06
小學六年級語文優(yōu)秀教案02-23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案07-18
六年級小學語文教案01-04
小學六年級語文的上冊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