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模板十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jù)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熟練地運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求等腰三角形內(nèi)角的角度。
2. 熟識等邊三角形的性質及判定.
2.通過例題教學,幫助學生總結代數(shù)法求幾何角度,線段長度的方法。
教學重點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及其應用。
教學難點
簡潔的邏輯推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敘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也可以簡稱等邊對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對折,折疊兩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與AC重合,點B與點 C重合,線段BD與CD也重合,所以C。
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底邊上的高線互相重合,簡稱三線合一。由于AD為等腰三角形的對稱軸,所以BD= CD,AD為底邊上的中線;BAD=CAD,AD為頂角平分線,ADB=ADC=90,AD又為底邊上的高,因此三線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兩邊長為3和4,則其周長為多少?
二、新課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底邊與腰相等,這時,三角形三邊都相等。我們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邊三角形。
等邊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質呢?
1.請同學們畫一個等邊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個內(nèi)角的度數(shù),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識,通過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確的?
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邊對等角的`性質得到B=C,又由B+C=180,從而推出B=C=60。
3.上面的條件和結論如何敘述?
等邊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個角都等于60。
等邊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如果是,有幾條對稱軸?
等邊三角形也稱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邊上的中點,B=30,求1和ADC的度數(shù)。
分析:由AB=AC,D為BC的中點,可知AB為 BC底邊上的中線,由三線合一可知AD是△ABC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從而ADC=90,BAC,由于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問題1:本題若將D是BC邊上的中點這一條件改為AD為等腰三角形頂角平分線或底邊BC上的高線,其它條件不變,計算的結果是否一樣?
問題2:求1是否還有其它方法?
三、練習鞏固
1.判斷下列命題,對的打,錯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線,中線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兩個內(nèi)角也為60( )
2.如圖(2),在△ABC中,已知AB=AC,AD為BAC的平分線,且2=25,求ADB和B的度數(shù)。
四、小結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可以推出等邊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為60。三線合一性質在實際應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個結論成立,其他兩個結論一樣成立,所以關鍵是尋找其中一個結論成立的條件。
五、作業(yè)
1.課本P127─7,9
2、補充:如圖(3),△ABC是等邊三角形,BD、CE是中線,求CBD,BOE,BOC,
EOD的度數(shù)。
(一)課本P127─1、3、4、8題.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2
師:教材在《四邊形》這一章《引言》里有這樣一句話:把一個長方形折疊就可以得到一個正方形,F(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一個長方形紙條,按動畫所示進行折疊處理。
動畫演示:
場景一:正方形折疊演示
師: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圓規(guī),我們來研究正方形的幾何性質—邊、角以及對角線之間的關系。請大家測量各邊的長度、各角的大小、對角線的長度以及對角線交點到各頂點的長度。
[學生活動:各自測量。]
鼓勵學生將測量結果與鄰近同學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
講授新課
找一兩個學生表述其結論,表述是要注重糾正其語言的規(guī)范性。
動畫演示:
場景二:正方形的性質
師:這些性質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矩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三:矩形的性質
師:同樣在這些性質里尋找屬于菱形的性質。
[學生活動;尋找菱形性質。]
動畫演示:
場景四:菱形的性質
師:這說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質。
及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師:根據(jù)這些性質,我們能不能給正方形下一個定義?怎么樣給正方形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有同學做躍躍欲試狀。]
師:請同學們回想矩形與菱形的定義,可以根據(jù)矩形與菱形的定義類似的給出正方形的定義。
學生應能夠向出十種左右的定義方式,其余作相應鼓勵,把以下三種板書:
“有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且有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叫做正方形!
[學生活動:討論這三個定義正確不正確?三個定義之間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種定義方式。]
師:根據(jù)定義,我們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系梳理一下。
動畫演示:
場景五: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間的關系
場景六: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間的性質關系
師:當然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系還可以用下圖(圖1)表示:
圖1
師:請同學們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系以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性質關系整理在筆記本上。
例題講解
例1 在已知銳角三角形ABC外邊作正方形ABDE和正方形ACFG,求證:BG=CE
分析:據(jù)已知條件畫出圖形,如圖2所示,要證實線段相等,與圖形可以證實二個三角形全等,即只需證實△ABG≌△AEC。
證實:∵四邊形ABDE和ACFG都是正方形
∴AB=AE,AG=AC
∠BAE=∠CAG=90°
∴∠BAE ∠BAC=∠CAG ∠BAC
即∠BAG=∠EAC
∴△ABG≌△AEC ∴BG=CE
圖2
說明:應用正方形的性質,可以為證實全等提供條件,要注重等式性質的應用,這與向銳角三角形ABC外作等邊三角形的結論完全相同,證法是可以借鑒的。
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題目可有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自主選擇。
講解新課
師:正方形是非凡的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那么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系,怎么判定一個矩形是正方形?
生:證一組鄰邊相等。
師:怎么判定一個菱形是正方形?
生:證有一個角是直角。
師:怎么判定一個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
生:根據(jù)定義,證有一組鄰邊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
師:那么,剛才的結論假如用圖來表示,是不是如圖2所示?
師:圖3表現(xiàn)出由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分別得到正方形的三種方法。這是我們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系得到的,但似乎有缺憾,能不能同樣根據(jù)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們之間的關系把圖3補全?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部分學生迷惑不解。]
師點取上等學生回答問題,根據(jù)回答得圖4。
學生恍然大悟。
學生思路得到啟發(fā),中上等及上等學生意猶未盡,鼓勵他們根據(jù)矩形、菱形的判定方法直接得到正方形的判定思路,并要求其舉出簡單示例。
就勢跟進,要求學生思考,給定四邊形,有什么樣的邊、角、對角線條件可判定四邊形是正方形?要求給出簡單圖例,并說出相應證實思路。
為進一步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可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1)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嗎?
。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嗎?
。3)對角線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若不是,還需增加什么條件?
。4)能說“四條便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
。5)四個角都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嗎?
小結:證實正方形的思路,總體講三種思路,如圖4所示;碰到具體條件要學會具體分析,規(guī)定條件和隱含條件不外乎邊、角、對角線,或者把他們攪和在一起。這是一定要都要冷靜,學會去分析。
動畫演示:
場景七:正方形的判定
例題講解
例2 如圖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別是BC、AB的中點,DE、CF相交于M,
求證:AD=AM。
分析:欲證AD=AM,只需證實∠1=∠2,但要根據(jù)題目條件直接證實∠1=∠2比較困難,考慮到E、F是正方形的兩邊中點,輕易證實得:△BCF≌△CDF,得∠3=∠4,而∠4 ∠BCF=90°。由此DE⊥CF,這是要證AD=AM,是否想到與直角有關的等腰三角形?只需延長CF、DA交于N,即可出現(xiàn)直角三角形MND,只要證實A是ND中點即可。這是是否發(fā)現(xiàn)△BCF≌△ANF?由AN=BC=AD,從而A是ND中點,MA是直角三角形MND的斜邊ND上的中線。問題得證。
證實:略。
說明:將此題中的中點E、F進行變化:E、F分別為正方形ABCD的邊BC、AB上的點,且BE=AF,則有DE⊥CF。這個變化后的圖形在正方形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要注重隱含的這個垂直條件。
課堂練習題及課后作業(yè)可由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自主選擇。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 掌握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及其推論;
2. 弄清三角形按角的分類, 會按角的大小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3.通過對三角形分類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數(shù)學分類的基本思想,并會用方程思想去解決一些圖形中求角的問題。
4.通過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的證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
5. 通過對定理及推論的分析與討論,發(fā)展學生的求同和求異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系與轉化的辯證思想。
教學重點:
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及其推論。
教學難點:
三角形內(nèi)角和定理的證明
教學用具:
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
互動式,談話法
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自然引入
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為發(fā)現(xiàn)新知識創(chuàng)造一個最佳的心理和認知環(huán)境。
問題1 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我們已經(jīng)明確了,而且利用上述關系解決了一些幾何問題,那么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有何關系呢?
問題2 你能用幾何推理來論證得到的關系嗎?
對于問題1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能回答出來(小學學過的),問題2學生會感到困難,因為這個證明需添加輔助線,這是同學們第一次接觸的新知識―――“輔助線 ”。教師可以趁機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板書課題)
新課引入的好壞在某種程度上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成敗,本節(jié)課從舊知識切入,特別是從知識體系考慮引入,“學習了三角形邊的關系,自然想到三角形角的關系怎樣呢?”使學生感覺本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自然合理。
2、設問質疑,探究嘗試
(1)求證: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的和等于
讓學生剪一個三角形,并把它的`三個內(nèi)角分別剪下來,再拼成一個平面圖形。這里教師設計了電腦動畫顯示具體情景。然后,圍繞問題設計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問題1 觀察:三個內(nèi)角拼成了一個
什么角?問題2 此實驗給我們一個什么啟示?
(把三角形的三個內(nèi)角之和轉化為一個平角)
問題3 由圖中AB與CD的關系,啟發(fā)我們畫一條什么樣的線,作為解決問題的橋梁?
其中問題2是解決本題的關鍵,教師可引導學生分析。對于問題3學生經(jīng)過思考會畫出此線的。這里教師要重點講解“輔助線”的有關知識。比如:為什么要畫這條線?畫這條線有什么作用?要讓學生知道“輔助線”是以后解決幾何問題有力的工具。它的作用在于充分利用條件;恰當轉化條件;恰當轉化結論;充分提示題目中各元素間的一些不明顯的關系,達到化難為易解決問題的目的。
(2)通過類比“三角形按邊分類”,三角形按角怎樣分類呢?
學生回答后,電腦顯示圖表。
(3)三角形中三個內(nèi)角之和為定值
,那么對三角形的其它角還有哪些特殊的關系呢?問題1 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與其它兩個銳角有何關系?
問題2 三角形一個外角與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有何關系?
問題3 三角形一個外角與其中的一個不相鄰內(nèi)角有何關系?
其中問題1學生很容易得出,提出問題2之后,先給出三角形外角的定義,然后讓學生經(jīng)過分析討論,得出結論并書寫證明過程。
這樣安排的目的有三點:第一,理解定理之后的延伸――推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第二,模仿定理的證明書寫格式,加強學生書寫能力。第三,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3、三角形三個內(nèi)角關系的定理及推論
引導學生分析并嚴格書寫解題過程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的主題: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計算結果中總結出完全平方公式的兩種形式
1、以教材作為出發(fā)點,依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引導學生體會、參與科學探究過程。首先提出等號左邊的兩個相乘的多項式和等號右邊得出的三項有什么關系。通過學生自主、獨立的發(fā)現(xiàn)問題,對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設與猜想,并通過多次的檢驗,得出正確的結論。學生通過收集和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方法、態(tài)度特別是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
2、用標準的數(shù)學語言得出結論,使學生感受科學的嚴謹,啟迪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
學情分析
1、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①同類項的定義。
、诤喜⑼愴椃▌t
、鄱囗検匠艘远囗検椒▌t。
2、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nèi)容已經(jīng)具備的水平:
在學習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學生已經(jīng)能夠整理出公式的右邊形式。這節(jié)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從等號的左邊形式和右邊形式之間的關系,總結出公式的應用方法。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過程,進一步發(fā)展符號感和推力能力。
2、會推導完全平方公式,并能運用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二)知識與技能: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符號的過程,認識有理
數(shù)、實數(shù)、代數(shù)式、、;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體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和變化規(guī)律,并能運用代數(shù)式、、不等式、函數(shù)等進行描述。
(四)解決問題:能結合具體情景發(fā)現(xiàn)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嘗試從不同角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嘗試評價不同方法之間的差異;通過對解決問題過程的反思,獲得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五)情感與態(tài)度:敢于面對數(shù)學活動中的困難,并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有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心;并尊重與理解他人的見解;能從交流中獲益。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運用完全平方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難點:會推導完全平方公式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提出問題
[引入]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多項式乘多項式法則和合并同類項法則,通過運算下列四個小題,你能總結出結果與多項式中兩個單項式的關系嗎?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
(2m-3n)2=_______________,(-2m+3n)2=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問題
1、[學生回答]分組交流、討論
(2m+3n)2= 4m2+12mn+9n2,(-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2m+3n)2= 4m2-12mn+9n2。
。1)原式的特點。
。2)結果的項數(shù)特點。
。3)三項系數(shù)的特點(特別是符號的特點)。
。4)三項與原多項式中兩個單項式的關系。
2、[學生回答]總結完全平方公式的語言描述:
兩數(shù)和的平方,等于它們平方的和,加上它們乘積的兩倍;
兩數(shù)差的平方,等于它們平方的和,減去它們乘積的兩倍。
3、[學生回答]完全平方公式的數(shù)學表達式:
(a+b)2=a2+2ab+b2;
(a-b)2=a2-2ab+b2.
〈三〉、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1、口答:(搶答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 (-m-n)2=______________,
(a+3)2=______________, (-c+5)2=______________,
(-7-a)2=______________, (0.5-a)2=______________.
2、判斷:
( )① (a-2b)2= a2-2ab+b2
( )② (2m+n)2= 2m2+4mn+n2
( )③ (-n-3m)2= n2-6mn+9m2
( )④ (5a+0.2b)2= 25a2+5ab+0.4b2
( )⑤ (5a-0.2b)2= 5a2-5ab+0.04b2
( )⑥ (-a-2b)2=(a+2b)2
( )⑦ (2a-4b)2=(4a-2b)2
( )⑧ (-5m+n)2=(-n+5m)2
3、一現(xiàn)身手
、 (x+y)2 =______________;② (-y-x)2 =_______________;
、 (2x+3)2 =_____________;④ (3a-2)2 =_______________;
、 (2x+3y)2 =____________;⑥ (4x-5y)2 =______________;
、 (0.5m+n)2 =___________;⑧ (a-0.6b)2 =_____________.
〈四〉、[學生小結]
你認為完全平方公式在應用過程中,需要注意那些問題?
(1)公式右邊共有3項。
(2)兩個平方項符號永遠為正。
(3)中間項的符號由等號左邊的兩項符號是否相同決定。
(4)中間項是等號左邊兩項乘積的2倍。
〈五〉、探險之旅
。1)(-3a+2b)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m)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2n)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5a-1/2b)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mn+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2b-0.2)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xy2-3x2y)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n3-3m3)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完全平方公式
兩數(shù)和的平方,等于它們平方的和,加上它們乘積的兩倍;(a+b)2=a2+2ab+b2;
兩數(shù)差的平方,等于它們平方的和,減去它們乘積的兩倍。(a-b)2=a2-2ab+b2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5
課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已知三邊畫三角形的方法;
(2)掌握邊邊邊公理,能用邊邊邊公理證明兩個三角形全等;
(3)會添加較明顯的輔助線.
2、能力目標:
(1)通過尺規(guī)作圖使學生得到技能的訓練;
(2)通過公理的初步應用,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情感目標:
(1)在公理的形成過程中滲透:實驗、觀察、歸納;
(2)通過變式訓練,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SSS公理、靈活地應用學過的各種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jù)題目條件和求證的結論,靈活地選擇四種判定方法中最適當?shù)姆椒ㄅ卸▋蓚三角形全等。
教學用具:直尺,微機
教學方法:自學輔導
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投影顯示
問題:有一塊三角形玻璃窗戶破碎了,要去配一塊新的,你最少要對窗框測量哪幾個數(shù)據(jù)?如果你手頭沒有測量角度的儀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證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嗎?
這個問題讓學生議論后回答,他們的答案或許只是一種感覺。于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問題的本質:三角形的三個元素――三條邊。
2、公理的獲得
問:通過上面問題的分析,滿足什么條件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讓學生粗略地概括出邊邊邊的公理。然后和學生一起畫圖做實驗,根據(jù)三角形全等定義對公理進行驗證。(這里用尺規(guī)畫圖法)
公理:有三邊對應相等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應用格式: (略)
強調(diào)說明: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兩個三角形中證全等;再按公理順序列出三個條件,并用括號把它們括在一起;寫出結論。
(2)、在應用時,怎樣尋找已知條件:已知條件包含兩部分,一是已知中給出的,二時圖形中隱含的(如公共邊)
(3)、此公理與前面學過的公理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與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在演示中,其實可以去掉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條,以顯示三角形條件不可減少,這也為下面總結“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獨立的條件”做好了準備,進行了溝通。
(5)說明AAA與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
3、公理的應用
(1) 講解例1。學生分析完成,教師注重完成后的點評。
例1 如圖△ABC是一個鋼架,AB=ACAD是連接點A與BC中點D的支架
求證:AD⊥BC
分析:(設問程序)
(1)要證AD⊥BC只要證什么?
(2)要證∠1=
只要證什么?(3)要證∠1=∠2只要證什么?
(4)△ABD和△ACD全等的條件具備嗎?依據(jù)是什么?
證明:(略)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6
一、目標要求
1.理解掌握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2.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分式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
二、重點難點
重點:分式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
難點:分式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
分式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是先進行乘、除運算,再進行加、減運算,遇有括號,先算括號內(nèi)的。
三、解題方法指導
【例1】計算:(1)[++(+)]·;
。2)(x-y-)(x+y-)÷[3(x+y)-]。
分析:分式的四則混合運算要注意運算順序及括號的關系。
解:(1)原式=[++]·=[++]·=·==。
。2)原式=·÷=··=y-x。
【例2】計算:(1)(-+)·(a3-b3);
。2)(-)÷。
解:(1)原式=-+=-+ab
=a2+ab+b2-(a2-b2)-ab
=a2+ab+b2-a2+b2-ab=2b2。
。2)原式=[-]·=-=-====。
說明:分式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注意以下幾點:
。1)一般按分式的運算順序法則進行計算,但恰當?shù)厥褂眠\算律會使運算簡便。
(2)要隨時注意分子、分母可進行因式分解的`式子,以備約分或通分時備用,可避免運算煩瑣。
。3)注意括號的“添”或“去”、“變大”與“變小”。
。4)結果要化為最簡分式。
四、激活思維訓練
▲知識點:求分式的值
【例】已知x+=3,求下列各式的值: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能說出約分的意義和步驟。
2、能說出最簡分式的意義。
3、能說出分式的乘、除和乘方法則,并能用式子表示。
4、能熟練地進行分式的乘除和乘方運算。
5、會歸納總結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性質。
6、能熟練地運用冪的運算性質進行計算。
主體知識歸納
1、約分根據(jù)分式的基本性質,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
2、約分的步驟把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約去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
3、最簡分式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沒有公因式時,叫做最簡分式。
4、分式的乘法法則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積做積的分子,分母的積做積的.分母。
5、分式的除法法則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顛倒位置后,與被除式相乘。
6、分式的乘方(n為正整數(shù))、就是說: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子、分母各自乘方。
7、整數(shù)指數(shù)冪的運算性質可歸納如下
。1)am·an=am+n(m、n都是整數(shù));
。2)(am)n=amn(m、n都是整數(shù));
。3)(ab)n=anbn(n是整數(shù))、
基礎知識精講
1、正確理解分式約分的意義
。1)約分的根據(jù)是分式的基本性質,約分的實質是一個分式化成最簡分式,約分的關鍵是將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
。2)進行約分的前提條件:分子、分母必須都為積的形式且有公因式。
2、分式約分的步驟是:把分式的分子與分母分解因式,然后約去分子、分母和公因式、約分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若分子、分母都是幾個因式乘積的形式,應約去分子、分母中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冪、當分子、分母的系數(shù)是整數(shù)時,還應約去它們的最大公約數(shù)。、
。2)若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項時,要先將分子、分母按同一字母降冪排列、首項為負,提取負號放到整個分式的前面,將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再約分。、
3、進行分式的乘除運算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分式的乘除運算,實際上是分式的乘法運算,根據(jù)法則應先把分子、分母相乘,化成一個分式后再進行約分,化為最簡分式、但實際運算時,常常先約分再相乘,這樣做既簡單易行,又不易出錯、
。2)如果分式的分子、分母是多項式時,一般應先因式分解,再約分。
。3)分式運算的結果必須化成最簡分式,特別地,若分子(或分母)是公因式,約去公因式后,分子(或分母)是1而不是0。
。4)要注意運算順序,對于分式乘除法來說,它只含有同級乘除運算,所以只要沒有附加條件(如括號等),就必須按照從左至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8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極差的定義,知道極差是用來反映數(shù)據(jù)波動范圍的一個量.
2、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極差.
二、重點、難點和難點的突破方法
1、重點:會求一組數(shù)據(jù)的極差.
2、難點: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容易接受,不存在難點.
三、課堂引入:
下表顯示的是上海20xx年2月下旬和20xx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氣溫,如何對這兩段時間的氣溫進行比較呢?
從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比較兩段時間氣溫的高低,求平均氣溫是一種常用的方法.
經(jīng)計算可以看出,對于2月下旬的這段時間而言,20xx年和20xx年上海地區(qū)的平均氣溫相等,都是12度.
這是不是說,兩個時段的氣溫情況沒有什么差異呢?
根據(jù)兩段時間的氣溫情況可繪成的折線圖.
觀察一下,它們有區(qū)別嗎?說說你觀察得到的結果.
用一組數(shù)據(jù)中的'最大值減去最小值所得到的差來反映這組數(shù)據(jù)的變化范圍.用這種方法得到的差稱為極差(range).
四、例習題分析
本節(jié)課在教材中沒有相應的例題,教材P152習題分析
問題1可由極差計算公式直接得出,由于差值較大,結合本題背景可以說明該村貧富差距較大.問題2涉及前一個學期統(tǒng)計知識首先應回憶復習已學知識.問題3答案并不唯一,合理即可。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俳(jīng)歷探索整式除法運算法則的過程,會進行簡單的整式除法運算(只要求單項式除以單項式,并且結果都是整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集體協(xié)作的能力。
、诶斫庹匠ǖ乃憷,發(fā)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整式除法的運算法則及其運用。
難點:整式除法的運算法則的推導和理解,尤其是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
教學準備
卡片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情境引入
教科書第161頁問題:木星的質量約為1。90×1024噸,地球的質量約為5。98×1021噸,你知道木星的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多少倍嗎?
重點研究算式(1。90×1024)÷(5。98×1021)怎樣進行計算,目的是給出下面兩個單項式相除的模型。
注:教科書從實際問題引入單項式的除法運算,學生在探索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將自然地體會到學習單項式的除法運算的必要性,了解數(shù)學與現(xiàn)實世界的聯(lián)系,同時再次經(jīng)歷感受較大數(shù)據(jù)的過程。
探究新知
。1)計算(1。90×1024)÷(5。98×1021),說說你計算的根據(jù)是什么?
。2)你能利用(1)中的方法計算下列各式嗎?
8a3÷2a;6x3y÷3xy;12a3b2x3÷3ab2。
。3)你能根據(jù)(2)說說單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法則嗎?
注: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系數(shù)、同底數(shù)冪的底數(shù)和指數(shù)發(fā)生的變化,并運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單項式的除法法則的`推導,應按從具體到一般的步驟進行。探究活動的安排,是使學生通過對具體的特例的計算,歸納出單項式的除法運算性質,并能運用乘除互逆的關系加以說明,也可類比分數(shù)的約分進行。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的化歸、符號演算等代數(shù)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發(fā)展。重視算理算法的滲透是新課標所強調(diào)的。
歸納法則
單項式相除,把系數(shù)與同底數(shù)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商的一個因式。
注:通過總結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能力,養(yǎng)成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應用新知
例2計算:
。1)28x4y2÷7x3y;
。2)—5a5b3c÷15a4b。
首先指明28x4y2與7x3y分別是被除式與除式,在這兒省去了括號。對本例可以采用學生口述,教師板書的形式完成?谑龊桶鍟紤⒁庹故痉▌t的應用,計算過程要詳盡,使學生盡快熟悉法則。
注: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既要對系數(shù)進行運算,又要對相同字母進行指數(shù)運算,同時對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含有的冪要加以注意,這些對剛剛接觸整式除法的學生來講,難免會出現(xiàn)照看不全的情況,所以更應督促學生細心解答問題。
鞏固新知教科書第162頁練習1及練習2。
學生自己嘗試完成計算題,同桌交流。
注:在獨立解題和同伴的相互交流過程中讓學生自己去體會法則、掌握法則,印象更為深刻,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主動參與學習的習慣。
作業(yè)
1。必做題:教科書第164頁習題15。3第1題;第2題。
2。選做題:教科書第164頁習題15。3第8題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0
一、學生起點分析
學生已經(jīng)了勾股定理,并在先前其他內(nèi)容學習中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百度一下的逆向思維、逆向研究的經(jīng)驗,如:已知兩直線平行,有什么樣的結論?
反之,滿足什么條件的兩直線是平行?因而,本課時由勾股定理出發(fā)逆向思考獲得逆命題,學生應該已經(jīng)具備這樣的意識,但具體研究中
可能要用到反證等思路,對現(xiàn)階段學生而言可能還具有一定困難,需要教師適時的引導。
二、學習任務分析
本節(jié)課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八年級(上)第一章《勾股定理》第2節(jié)。教學任務有:探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并利用該定理根據(jù)邊長判斷一個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利用該定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通過具體的數(shù),增加對勾股數(shù)的直觀體驗。為此確定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體內(nèi)容及勾股數(shù)的概念;
2.能根據(jù)所給三角形三邊的條件判斷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經(jīng)歷一般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經(jīng)歷從實驗到驗證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歸納能力。
●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體驗生活中的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感受數(shù)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
2.在探索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
理解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具體內(nèi)容。
三、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實驗猜想歸納論證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二學生,他們的參與意識較強,思維活躍,對通過實驗獲得數(shù)學結論已有一定的體驗
但數(shù)學思維嚴謹?shù)耐瑢W總是心存疑慮,利用邏輯推理的方式,讓同學心服口服顯得非常迫切,為了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我力求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1)從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入手,通過知識再現(xiàn),孕育教學過程;
(2)從學生活動出發(fā),通過以舊引新,順勢教學過程;
(3)利用探索,研究手段,通過思維深入,領悟教學過程。
2.課前準備
教具:教材、電腦、多媒體課件。
學具:教材、筆記本、課堂練習本、文具。
四、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jié)課設計了七個環(huán)節(jié)。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引入;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第三環(huán)節(jié):小試牛刀;第四環(huán)節(jié):
登高望遠;第五環(huán)節(jié):鞏固提高;第六環(huán)節(jié):交流小結;第七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第一環(huán)節(jié):情境引入
內(nèi)容:
情境:1.直角三角形中,三邊長度之間滿足什么樣的'關系?
2.如果一個三角形中有兩邊的平方和等于第三邊的平方,那么這個三角形是否就是直角三角形呢?
意圖:
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探究熱情。
效果:
從勾股定理逆向思維這一情景引入,提出問題,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
內(nèi)容1:探究
下面有三組數(shù),分別是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 ,①5,12,13;②7,24,25;③8,15,17;并回答這樣兩個問題:
1.這三組數(shù)都滿足 嗎?
2.分別以每組數(shù)為三邊作出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它們都是直角三角形嗎?學生分為4人活動小組,每個小組可以任選其中的一組數(shù)。
意圖:
通過學生的合作探究,得出若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 ,滿足 ,則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這一結論;在活動中體驗出數(shù)學結論的發(fā)現(xiàn)總是要經(jīng)歷觀察、歸納、猜想和驗證的過程,同時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發(fā)展規(guī)律。
效果:
經(jīng)過學生充分討論后,匯總各小組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①5,12,13滿足 ,可以構成直角三角形;②7,24,25滿足 ,可以構成直角三角形;③8,15,17滿足 ,可以構成直角三角形。
從上面的分組實驗很容易得出如下結論:
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 ,滿足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內(nèi)容2:說理
提問:有同學認為測量結果可能有誤差,不同意這個發(fā)現(xiàn)。你認為這個發(fā)現(xiàn)正確嗎?你能給出一個更有說服力的理由嗎?
意圖:讓學生明確,僅僅基于測量結果得到的結論未必可靠,需要進一步通過說理等方式使學生確信結論的可靠性,同時明晰結論:
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 ,滿足 ,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滿足 的三個正整數(shù),稱為勾股數(shù)。
注意事項:為了讓學生確認該結論,需要進行說理,有條件的班級,還可利用幾何畫板動畫演示,讓同學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活動3:反思總結
提問:
1.同學們還能找出哪些勾股數(shù)呢?
2.今天的結論與前面學習勾股定理有哪些異同呢?
3.到今天為止,你能用哪些方法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呢?
4.通過今天同學們合作探究,你能體驗出一個數(shù)學結論的發(fā)現(xiàn)要經(jīng)歷哪些過程呢?
意圖:進一步讓學生認識該定理與勾股定理之間的關系
第三環(huán)節(jié):小試牛刀
內(nèi)容:
1.下列哪幾組數(shù)據(jù)能作為直角三角形的三邊長?請說明理由。
、9,12,15; ②15,36,39; ③12,35,36; ④12,18,22
解答:①②
2.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是 ,則這個三角形的面積是( )
A 250 B 150 C 200 D 不能確定
解答:B
3.如圖1:在 中, 于 , ,則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銳角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鈍角三角形
解答:C
4.將直角三角形的三邊擴大相同的倍數(shù)后, (圖1)
得到的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銳角三角形
C 鈍角三角形 D 不能確定
解答:A
意圖:
通過練習,加強對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逆定理認識及應用
效果
每題都要求學生獨立完成(5分鐘),并指出各題分別用了哪些知識。
第四環(huán)節(jié):登高望遠
內(nèi)容:
1.一個零件的形狀如圖2所示,按規(guī)定這個零件中 都應是直角。工人師傅量得這個零件各邊尺寸如圖3所示,這個零件符合要求嗎?
解答:符合要求 , 又 ,
2.一艘在海上朝正北方向航行的輪船,航行240海里時方位儀壞了,憑經(jīng)驗,船長指揮船左傳90,繼續(xù)航行70海里,則距出發(fā)地250海里,你能判斷船轉彎后,是否沿正西方向航行?
解答:由題意畫出相應的圖形
AB=240海里,BC=70海里,,AC=250海里;在△ABC中
=(250+240)(250-240)
=4900= = 即 △ABC是Rt△
答:船轉彎后,是沿正西方向航行的。
意圖:
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鞏固該定理。
效果:
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清楚解決問題的過程即可;利用三角形三邊數(shù)量關系 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時,當遇見數(shù)據(jù)較大時,要懂得將 作適當變形( ),以便于計算。
第五環(huán)節(jié):鞏固提高
內(nèi)容:
1.如圖4,在正方形ABCD中,AB=4,AE=2,DF=1, 圖中有幾個直角三角形,你是如何判斷的?與你的同伴交流。
解答:4個直角三角形,它們分別是△ABE、△DEF、△BCF、△BEF
2.如圖5,哪些是直角三角形,哪些不是,說說你的理由?
圖4 圖5
解答:④⑤是直角三角形,①②③⑥不是直角三角形
意圖:
第一題考查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時,考慮問題要全面,不要漏解;第二題在于考查學生如何利用網(wǎng)格進行計算,從而解決問題。
效果:
學生在對所學知識有一定的熟悉度后,能夠快速做答并能簡要說明理由即可。注意防漏解及網(wǎng)格的應用。
第六環(huán)節(jié):交流小結
內(nèi)容:
師生相互交流總結出:
1.今天所學內(nèi)容①會利用三角形三邊數(shù)量關系 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滿足 的三個正整數(shù),稱為勾股數(shù);
2.從今天所學內(nèi)容及所作練習中總結出的經(jīng)驗與方法:①數(shù)學是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②數(shù)學結論的發(fā)現(xiàn)總是要經(jīng)歷觀察、歸納、猜想和驗證的過程,同時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發(fā)展規(guī)律;③利用三角形三邊數(shù)量關系 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時,當遇見數(shù)據(jù)較大時,要懂得將 作適當變形, 便于計算。
意圖:
鼓勵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的學習談自己的收獲和感想,體會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廣泛應用及它們的悠久歷史;敢于面對數(shù)學學習中的困難,并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經(jīng)驗,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發(fā)展運用數(shù)學的信心和能力,初步形成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意識。
效果:
學生暢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與實際收獲,總結出利用三角形三邊數(shù)量關系 判斷一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從古至今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七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
課本習題1.4第1,2,4題。
五、教學反思:
1.充分尊重教材,以勾股定理的逆向思維模式引入如果一個三角形的三邊長 ,滿足 ,是否能得到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問題;充分引用教材中出現(xiàn)的例題和練習。
2.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活動,從中體驗任何一個數(shù)學結論的發(fā)現(xiàn)總是要經(jīng)歷觀察、歸納、猜想和驗證的過程,同時遵循由特殊一般特殊的發(fā)展規(guī)律。
3.在利用今天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時,引導學生善于對公式變形,便于簡便計算。
4.注重對學習新知理解應用偏困難的學生的進一步關注。
5.對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論證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做適當調(diào)整,不做要求。
由于本班學生整體水平較高,因而本設計教學容量相對較大,教學中,應注意根據(jù)自己班級學生的狀況進行適當?shù)膭h減或調(diào)整。
附:板書設計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嗎
情景引入 小試牛刀: 登高望遠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2-14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06-18
初中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1-03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1-04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09
八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5篇12-14
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1-0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01-03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熱門】12-03
【熱門】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