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合集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建議
知識結構
重難點分析
本節(jié)的重點是中位線定理.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和梯形中位線定理不但給出了三角形或梯形中線段的位置關系,而且給出了線段的數(shù)量關系,為平面幾何中證明線段平行和線段相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節(jié)的難點是中位線定理的證明.中位線定理的證明教材中采用了同一法,同一法學生初次接觸,思維上不容易理解,而其他證明方法都需要添加2條或2條以上的輔助線,添加的目的性和必要性,同以前遇到的情況對比有一定的難度.
教法建議
1. 對于中位線定理的引入和證明可采用發(fā)現(xiàn)法,由學生自己觀察、猜想、測量、論證,實際掌握效果比應用講授法應好些,教師可根據(jù)學生情況參考采用
2.對于定理的證明,有條件的教師可考慮利用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演示知識的形成及證明過程,效果可能會更直接更易于理解
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掌握中位線的概念和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2.掌握定理“過三角形一邊中點且平行另一邊的直線平分第三邊”
3.能夠應用三角形中位線概念及定理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4.通過定理證明及一題多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通過一題多解,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興趣
二、教學設計
畫圖測量,猜想討論,啟發(fā)引導.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三角形中位線的概論與三角形中位線性質.
2.教學難點:三角形中位線定理的證明.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膠片、常用畫圖工具
六、教學步驟
【復習提問】
1.敘述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及推論的內容(結合學生的敘述,教師畫出草圖,結合圖形,加以說明).
2.說明定理的`證明思路.
3.如圖所示,在平行四邊形ABCD中,M、N分別為BC、DA中點,AM、CN分別交BD于點E、F,如何證明 ?
分析:要證三條線段相等,一般情況下證兩兩線段相等即可.如要證 ,只要 即可.首先證出四邊形AMCN是平行四邊形,然后用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即可證出.
4.什么叫三角形中線?(以上復習用投影儀打出)
【引入新課】
1.三角形中位線:連結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中位線.
(結合三角形中線的定義,讓學生明確兩者區(qū)別,可做一練習,在 中,畫出中線、中位線)
2.三角形中位線性質
了解了三角形中位線的定義后,我們來研究一下,三角形中位線有什么性質.
如圖所示,DE是 的一條中位線,如果過D作 ,交AC于 ,那么根據(jù)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推論2,得 是AC的中點,可見 與DE重合,所以 .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同樣,過D作 ,且DE FC,所以DE .因此,又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三角形中位線等于第三邊的一半.由此得到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中位城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應注意的兩個問題:①為便于同學對定理能更好的掌握和應用,可引導學生分析此定理的特點,即同一個題設下有兩個結論,第一個結論是表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位置關系,第二個結論是說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數(shù)量關系,在應用時可根據(jù)需要來選用其中的結論(可以單獨用其中結論).②這個定理的證明方法很多,關鍵在于如何添加輔助線.可以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證明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思路,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也應指出,當一個命題有多種證明方法時,要選用比較簡捷的方法證明.
由學生討論,說出幾種證明方法,然后教師總結如下圖所示(用投影儀演示).
(l)延長DE到F,使 ,連結CF,由 可得AD FC.
(2)延長DE到F,使 ,利用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可得AD FC.
(3)過點C作 ,與DE延長線交于F,通過證 可得AD FC.
上面通過三種不同方法得出AD FC,再由 得BD FC,所以四邊形DBCF是平行四邊形,DF BC,又因DE ,所以DE .
(證明過程略)
例 求證:順次連結四邊形四條邊的中點,所得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由學生根據(jù)命題,說出已知、求證)
已知:如圖所示,在四邊形ABCD中,E、F、G、H分別是AB、BC、CD、DA的中點.
求證: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分析:因為已知點分別是四邊形各邊中點,如果連結對角線就可以把四邊形分成三角形,這樣就可以用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來證明出四邊形EFGH對邊的關系,從而證出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證明:連結AC.
∴ (三角形中位線定理).
同理,
∴GH EF
∴四邊形EFGH是平行四邊形.
【小結】
1.三角形中位線及三角形中位線與三角形中線的區(qū)別.
2.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及證明思路.
七、布置作業(yè)
教材P188中1(2)、4、7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2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首先我們來看幾道練習題(幻燈片)
(復習:平行線及三角形全等的知識)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組圖片(幻燈片)
[學生活動]觀看后答問題:你看到了哪些圖形?
。ǜ魇礁鳂拥膱D案裝點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這個世界變得如此美麗,那么,請你用兩個相同的300的三角板,看能拼出哪些圖案?)
[學生活動]小組合作交流,拼出圖案的類型。
同學們所拼的圖形中,除了有我們學過的三角形,還有很多四邊形,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四邊形,探索四邊形的性質。(幻燈片出示課題)
活動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問題(1):為什么我們把(甲)圖叫平行四邊形,而(乙)圖不是平行四邊形呢?你怎么知道這些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拿一模型,幻燈片)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討論、思考、推理。
鼓勵學生交流,并是試著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出平行四邊形的'定義。
學生交流,歸納: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并說明:平行四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連成的線段叫它的對角線。
平行四邊形用“”表示,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記作“ABCD”讀作:平行四邊形ABCD。(幻燈片出示揭示課題)
問題(2):由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們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平行四邊形還有什么特征呢?
[學生活動]動手操作,小組演示交流。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探究。
小結平行四邊形的性質:
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
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這里要弄清對角、對邊兩個名詞)
你能演示你的結論是如何得到的嗎?(學生演示)
你能證明嗎?(幻燈片出示證明題)
[學生活動]先分析思路尤其是輔助線,請學生上黑板證明。
自己完成性質2的證明。
活動三、運用新知
性質掌握了嗎?一起來看一道題目:
嘗試練習(幻燈片)例1
[學生活動]作嘗試性解答。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了解有理式的概念;
2.使學生能夠求出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3.通過類比分數(shù)研究分式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運用類比轉化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類比方法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之間是普遍聯(lián)系又是變化發(fā)展的辨證觀點的再認識.
二、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教學重點和難點 明確分式的分母不為零.
2.疑點及解決辦法 通過類比分數(shù)的意義,加強對分式意義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前面所研究的因式分解問題是把整式分解成若干個因式的積的'問題,但若有如下問題:某同學分鐘做了60個仰臥起坐,每分鐘做多少個?可表示為,問,這是不是整式?請一位同學給它試命名,并說一說怎樣想到的?(學生有過分數(shù)的經(jīng)驗,可猜想到分式)
【新課】
1.分式的定義
(1)由學生分組討論分式的定義,對于“兩個整式相除叫做分式”等錯誤,由學生舉反例一一加以糾正,得到結論:
用、表示兩個整式,就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其中叫做分式的分子,叫做分式的分母.
(2)由學生舉幾個分式的例子.
(3)學生小結分式的概念中應注意的問題.
、俜帜钢泻凶帜.
、谌缤謹(shù)一樣,分式的分母不能為零.
(4)問:何時分式的值為零?[以(2)中學生舉出的分式為例進行討論]
2.有理式的分類
請學生類比有理數(shù)的分類為有理式分類:
例1 當取何值時,下列分式有意義?
(1);
解:由分母得.
∴當時,原分式有意義.
(2);
解:由分母得.
∴當時,原分式有意義.
(3);
解:∵恒成立,
∴取一切實數(shù)時,原分式都有意義.
(4).
解:由分母得.
∴當且時,原分式有意義.
思考:若把題目要求改為:“當取何值時下列分式無意義?”該怎樣做?
例2 當取何值時,下列分式的值為零?
(1);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母.
∴當時,原分式值為零.
小結:若使分式的值為零,需滿足兩個條件:①分子值等于零;②分母值不等于零.
(2);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母,分式無意義.
當時,分母.
∴當時,原分式值為零.
(3);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母.
當時,分母.
∴當或時,原分式值都為零.
(4).
解:由分子得.
而當時,,分式無意義.
∴沒有使原分式的值為零的的值,即原分式值不可能為零.
(四)總結、擴展
1.分式與分數(shù)的區(qū)別.
2.分式何時有意義?
3.分式何時值為零?
(五)隨堂練習
1.填空題:
(1)當時,分式的值為零
(2)當時,分式的值為零
(3)當時,分式的值為零
2.教材P55中1、2、3.
八、布置作業(yè)
教材P56中A組3、4;B組(1)、(2)、(3).
九、板書設計
課題 例1
1.定義例2
2.有理式分類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平行四邊形有關概念和性質的過程,在活動中發(fā)展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合作交流的習慣;
2。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能簡單應用;
3。在探索活動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平行四邊形性質的探索。
教學難點:平行四邊形性質的理解。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實踐探索,直觀感知(5分鐘,動手實踐、探索、感知,學生進一步探索了平行四邊形的概念,明確了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征。)
1。小組活動一
內容:
問題1: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剪刀、彩紙或白紙一張。將一張紙對折,剪下兩張疊放的三角形紙片,將它們相等的一邊重合,得到一個四邊形。
(1)你拼出了怎樣的四邊形?與同桌交流一下;
。2)給出小明拼出的四邊形,它們的.對邊有怎樣的位置關系?說說你的理由,請用簡捷的語言刻畫這個圖形的特征。
2。小組活動二
內容:生活中常見到平行四邊形的實例有什么呢?你能舉例說明嗎?
第二環(huán)節(jié) 探索歸納、合作交流(5分鐘,學生動手、動嘴,全班交流)
小組活動3:
用 一張半透明的紙復制你剛才畫的平行四邊形,并將復制 后的四邊形繞一個頂點旋轉180,你能平移該紙片,使它與你畫的平行四邊形重合嗎?由此你能得到哪些結論?四邊形的對邊、對角分別有什么關系?能用別的方法驗證你的結論嗎?
。1)讓學生動手操作、復制、旋轉 、觀察、分析;
。2)學生交流、議論;
(3)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實踐的過程。
第三環(huán)節(jié) 推理論證、感悟升華(10分鐘,學生通過說理,由直觀感受上升到理性分析,在操作層面感知的基礎上提升,并了解圖形具有的數(shù)學本質。)
實踐 探索內容
。1)通過剪紙,拼紙片,及旋轉,可以觀察到平行四邊行的對角線把它分成的兩個三角形全等。
(2)可以通過推理來證明這個結論,如圖連結AC。
∵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AD // BC, AB // CD
2,4
△AB C和△CDA中
1
AC=C A
4
△ABC≌△CDA(ASA)
AB=DC, AD=CB,B
又∵2
4
3=4
即BAD=DCB
第四環(huán)節(jié) 應用鞏固 深化提高(10分鐘,通過議一議,練一練,學生進一步理解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并進行簡單合情推理,體現(xiàn)性質的應用,同時從不同角度平移、旋轉等再一次認識平行四邊形的本質特征。)
1。活動內容:
。1)議一議:如果已知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度數(shù),能確定其它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嗎?
A(學生思考、議論)
B總結歸納:可以確定其它三個內角的度數(shù)。
由平行四邊形對 邊分邊平行 得到鄰角互補;又由于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由此已知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的度數(shù),可以確定其它三個角度數(shù)。
。2)練一練(P99隨堂練習)
練1 如圖: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1)求ADC、BCD度數(shù)
。2)邊AB、BC的度數(shù)、長度。
練2 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1)它的四條邊中哪些 線段可以通過平移相到得到?
。2)設對角線AC、BD交于O;AO與OC、BO與OD有何關系?說說理由。
歸 納: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第五環(huán)節(jié) 評價反思 概括總結(8分鐘,學生踴躍談感受和收獲)
活動內容
師生相互交流、反思、總結。
。1)經(jīng)歷了對平行四邊形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獲?給自己一個評價。
。2)在與同伴合作交流中練表現(xiàn),優(yōu)秀方面有哪些?你看到同伴哪些優(yōu)點?
(3)本節(jié)學習到了什么?(知識上、方法上)
考一考:
1。 ABCD中,B=60,則A= ,C= ,D= 。
2。 ABCD中,A比B大20,則C= 。
3。 ABCD中,AB=3,BC=5,則AD= CD= 。
4。 ABCD中,周長為40cm,△ABC周長為25,則對角線AC=( )cm。
布置作業(yè)
課本習題4。1
A組(學優(yōu)生)1 、2
B組(中等生)1、2
C組(后三分之一生)1、2
教學反思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知識與技能
1.從現(xiàn)實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出發(fā)、討論兩個變量之間的相依關系,加深對函數(shù)、函數(shù)概念的理解.
2.經(jīng)歷抽象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的過程,領會反比例函數(shù)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對兩個變量之間相依關系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辨別唯物主義觀點.
2、經(jīng)歷抽象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提高數(shù)學化意識.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歷抽象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2、通過分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意識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理解和領會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
教學難點:領悟反比例的概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活動1
問題:下列問題中,變量間的對應關系可用怎樣的函數(shù)關系式表示?這些函數(shù)有什么共同特點?
(1)京滬線鐵路全程為1463km,乘坐某次列車所用時間t(單位:h)隨該列車平均速度v(單位:km/h)的變化而變化;
(2)某住宅小區(qū)要種植一個面積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長為y隨寬x的變化;
(3)已知北京市的總面積為1.68×104平方千米,人均占有土地面積S(單位:平方千米/人)隨全市人口n(單位:人)的變化而變化.
師生行為:
先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進行全班性的問答或交流.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兩個變量間的關系為什么可以看著函數(shù),了解所討論的函數(shù)的表達形式.
教師組織學生討論,提問學生,師生互動.
在此活動中老師應重點關注學生:
、倌芊穹e極主動地合作交流.
、谀芊裼谜Z言說明兩個變量間的關系.
、勰芊窳私馑懻摰暮瘮(shù)表達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的具體形象.
分析及解答:(1)
;(2)
;(3)
其中v是自變量,t是v的函數(shù);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shù);n是自變量,s是n的函數(shù);
上面的函數(shù)關系式,都具有
的形式,其中k是常數(shù).
二、聯(lián)系生活,豐富聯(lián)想
活動2
下列問題中,變量間的對應關系可用這樣的函數(shù)式表示?
。1)一個游泳池的容積為20xxm3,注滿游泳池所用的`時間隨注水速度u的變化而變化;
(2)某立方體的體積為1000cm3,立方體的高h隨底面積S的變化而變化;
。3)一個物體重100牛頓,物體對地面的壓力p隨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的變化而變化.
師生行為
學生先獨立思考,在進行全班交流.
教師操作課件,提出問題,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在此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學生:
(1)能否從現(xiàn)實情境中抽象出兩個變量的函數(shù)關系;
(2)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活動;
(3)能否比較深刻地領會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
分析及解答:(1)
;(2)
;(3)
概念:如果兩個變量x,y之間的關系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那么y是x的反比例函數(shù),反比例函數(shù)的自變量x不能為零.
活動3
做一做:
一個矩形的面積為20cm2, 相鄰的兩條邊長為xcm和ycm.那么變量y是變量x的函數(shù)嗎?是反比例函數(shù)嗎?為什么?
師生行為:
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教師提出問題,關注學生思考.此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
、偕芊窭斫夥幢壤瘮(shù)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
、趯W生能否順利抽象反比例函數(shù)的模型;
③學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合作、交流;
活動4
問題1:下列哪個等式中的y是x的反比例函數(shù)?
問題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數(shù),當x=2時,y=6
(1)寫出y與x的函數(shù)關系式:
(2)求當x=4時,y的值.
師生行為:
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交流.教師巡視,查看學生完成的情況,并給予及時引導.在此活動中教師應重點關注:
、賹W生能否領會反比例函數(shù)的意義,理解反比例函數(shù)的概念;
、趯W生能否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活動.
分析及解答:
1、只有xy=123是反比例函數(shù).
2、分析:因為y是x的反比例函數(shù),所以
,再把x=2和y=6代入上式就可求出常數(shù)k的值.
解:(1)設
,因為x=2時,y=6,所以有
解得k=12
因此
。2)把x=4代入
,得
三、鞏固提高
活動5
1、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數(shù),并且當x=3時,y=8.
。1)寫出y與x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式.
(2)求y=2時x的值.
2、y是x的反比例函數(shù),下表給出了x與y的一些值:
。1)寫出這個反比例函數(shù)的表達式;
(2)根據(jù)函數(shù)表達式完成上表.
學生獨立練習,而后再與同桌交流,上講臺演示,教師要重點關注“學困生”.
四、課時小結
反比例函數(shù)概念形成的過程中,大家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背景知識,注意挖掘問題中變量的相依關系及變化規(guī)律,逐步加深理解.在概念的形成過程中,從感性認識到理發(fā)認識一旦建立概念,即已擺脫其原型成為數(shù)學對象.反比例函數(shù)具有豐富的數(shù)學含義,通過舉例、說理、討論等活動,感知數(shù)學眼光,審視某些實際現(xiàn)象.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12-14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06-18
八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1-01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01-03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1-04
八年級上冊數(shù)學教案11-09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熱】11-29
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熱門】12-03
【薦】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2-03
【熱】八年級數(shù)學教案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