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高中生物教案四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描述內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關注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與健康的關系。
3)能力方面:
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教學方法:
問答法、舉例法、講解法、探究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學習法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教學過程
。蹖胄抡n]
師:同學們好!在開始今天新的一章內容學習,首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
。úシ艌D片,學生觀看)
師:20xx年12月29日,“黑河好八連”的戰(zhàn)士在哨位上站崗執(zhí)勤。當日,地處中俄邊境的黑龍江黑河市氣溫是零下三十五度。他的體溫是多少呢?是不是也是零下三十五度呢?20xx年7月28日下午3時,天氣悶熱難當。重鋼股份公司煉鋼廠煉鋼爐前溫度起碼超過100℃,他的體溫是不是也達到了100攝氏度呢?
生:不是,應該是37攝氏度左右。
展示抗洪展示圖片,抗洪搶險戰(zhàn)士可能會面臨高溫,缺干凈水的惡劣生活環(huán)境抗洪搶險戰(zhàn)士生活環(huán)境中蚊蟲多,細菌等微生物也多,戰(zhàn)士們容易患病。。
師:前面所看到的惡劣環(huán)境對人體健康有何影響?在寒冷或炎熱環(huán)境中人體是如何維持體溫的?如何來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的?這就涉及到本章所學習的主要內容。下面我們首先來學習
第1節(jié)——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
。坌抡n講解]
師: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問題探討。
課件展示草履蟲和紅細胞的圖片:
討論1:圖1和圖2各是什么細胞?請說出細胞的名稱。
討論2:它們分別生活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兩者的生活環(huán)境有何異同?
生: 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師:還記得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有幾種嗎,他們生活的環(huán)境和草履蟲有相似之處嗎?二者又有何不同?
學生自由討論,老師點學生起來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兩者生活環(huán)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huán)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huán)
境中,可直接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wěn)定,如溫度基本恒定等。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今天的`第一個內容: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
課件展示紅樓夢中的林黛玉的劇照。
師:紅樓夢中有這么一句話,女人是水做的,其實不管是女人還是男人都是水做的,人體內含有大量的液體成分。我們就把它稱為體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tǒng)稱為體液。
細胞內液(存在于細胞內,約占2/3)
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存在于細胞外,約占1/3)組織液
淋巴等
師:人體內細胞數(shù)量很多,存在于細胞內的液體總和大約占2/3,所以細胞內液多。那么細胞直接生活的環(huán)境是什么?
生:細胞外液
師:細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漿、組織液、淋巴等。下面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并討論以下問題。
、袤w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huán)境之間有何關系?
②內環(huán)境各部分的物質交換關系如何?
細胞內液
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淋巴等
教師著重講解幾個概念。
血漿:血液中的液體成分。
組織液:是存在于組織細胞間隙的液體。
淋巴:組織液被毛細淋巴管吸收,成為淋巴液。
內環(huán)境:體內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即細胞外液。
教師展示內環(huán)境的圖片同時請同學們思考幾個問題
1、血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什么?
提示:血漿。
2、體內絕大多數(shù)組織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什么?
提示:組織液。
3、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
4、毛細血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什么?
提示:血漿和組織液。
5、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直接生活的內環(huán)境是什么?
提示:淋巴液和組織液。
請同學們自習看書并回答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的異同點。
相同點:
它們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huán)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
。1)在人體內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于血管內,組織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
。2)生活于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于組織液中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于血漿中的
是各種血細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
。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看一下組織液、血漿、淋巴液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當血漿流經(jīng)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shù)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jīng)淋巴循環(huán)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個圖來顯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叫學生上來畫,教師批改、點評、補充)
視頻展示內環(huán)境之間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多放幾遍,加深印象,讓學生理解組織液、體液、血漿間的內在聯(lián)系)
想一想:在血漿、組織液、細胞內液這三種體液中,O2濃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什么?CO2的濃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什么?
提示:O2濃度由高到低:血漿 > 組織液 > 細胞內液
CO2濃度由高到低:細胞內液 > 組織液 > 血漿
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是細胞外液的成分。
首先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上的資料。
討論:1、如何將表中物質按化學性質進行歸類?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漿中還可能含有哪些物質?
3、在組成血漿的離子中,哪些離子的含量較多?它們可能起什么作用?
4、HCO3- 、HPO42- 可能起什么作用?
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離子,有機物包括糖類、蛋白質、脂質、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提示:還含有氣體分子、調節(jié)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其他有機物(如維生素)等。 提示:Na+、Cl-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血漿滲透壓。
提示: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課件展示:
二、細胞外液的成份
教師總結:
水:90%左右
1、血漿的主要成分無機鹽:1%左右
蛋白質:7%——9%左右
其它物質
2.組織液、淋巴的化學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相近,但又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差異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師:在必修1中我們曾學過植物細胞通過滲透作用來吸水或者失水;紅細胞置于清水中滲透
吸水會漲破,置于高濃度食鹽水中滲透失水會皺縮,那么在細胞外液中細胞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嗎?首先請學生閱讀課本,思考問題。
1、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哪些性質?
提示:細胞外液的理化特性主要指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
2、什么叫溶液滲透壓?
提示:指溶液中溶質微粒對水的吸引力。
3、細胞外液滲透壓主要由什么決定?
提示:溶液滲透壓的大小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溶質微粒的數(shù)目。
4、正常人血漿的PH是多少?
提示:7.35—7.45
5、人為什么能保持血漿PH的相對穩(wěn)定?
提示:與它含有HO3-、HPO42-等離子有關。
6、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多少度?
提示:37℃左右
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一個總結。
。ㄅ詸谒伎碱})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shù)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低于或高于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師:細胞作為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可以直接與內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教師展示內環(huán)境之間物質交換的圖片。
請學生思考:氧氣是如何進入細胞內的?食物中的葡萄糖又是如何進入細胞的?細胞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排出細胞的?細胞中的尿素是如何排出的?
分別點學生起來回答。
教師點評并總結。
Na+和Cl-等直接來自于食物,不需要經(jīng)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jīng)過消化系統(tǒng)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jīng)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jīng)血液循環(huán)運輸?shù)饺砀魈幍拿氀苤,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由此可見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需要以內環(huán)境為媒介。
師:通過以上討論可以看出,內環(huán)境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體內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參與,同時,細胞和內環(huán)境之間也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細胞不僅依賴于內環(huán)境,也參與了內環(huán)境的形成和維持。
[課堂總結]
課件展示:內環(huán)境的概念、組成、理化性質及物質交換。
請同學們自己在筆記本上試著畫出本節(jié)的概念圖。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1.濃度較高的以及過酸過堿或溫度過高過低的情況都無法正常生存?
2.為什么細胞外液適宜于細胞的生存?何為滲透壓?為什么細胞外液的滲透壓能夠維持在比較穩(wěn)定的水平?3.正常人血漿的pH為多少?為什么血漿的pH能夠保持穩(wěn)定?
4.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多少度?
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穩(wěn)定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源于_________和_________。正常人的血漿pH為__________,其穩(wěn)定主要與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人體細胞外液的溫度一般維持在__________左右。
1、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通過觀察課本P5圖1-3思考細胞與內環(huán)境之間物質交換是如何進行的'?而結合課本中的思考與討論思考內環(huán)境與外界環(huán)境之間是如何進行物質交換的?
細胞與內環(huán)境之間__________進行物質交換。內環(huán)境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過程,需要__________的參與,同時,細胞與內環(huán)境之間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
。病⒗}精析
〖例1〗酷暑季節(jié),室外工作的工人應多喝()A、鹽汽水B、核酸型飲料C、蛋白型飲料D、純凈水
解析:酷暑季節(jié),由于天氣炎熱,室外作業(yè)的人出汗較多。人在排出汗液的同時,也排出了一部分無機鹽,使體內無機鹽的含量降低,為了維持體內鹽代謝的平衡,故室外作業(yè)的人應該多飲淡鹽水,以補充喪失的鹽分。答案:A
〖例2〗班氏絲蟲寄生在人體淋巴管內后,常造成人體下肢腫脹,這是由于()A.細胞將不能接受氨基酸B.組織間隙積聚液體C.不能消化脂肪
D.組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
解析:班氏絲蟲是我國常見的絲蟲病病原體,病原體的原始寄生部位是淋巴,早期主要表現(xiàn)為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晚期則出現(xiàn)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病癥,如下肢腫脹等。主要原因是淋巴管被阻塞后,組織液中的蛋白質被淋巴液回收受阻,大量蛋白質積聚在組織液中,是組織液膠體滲透壓不斷升高,組織液的生成增多,使組織間隙積聚液體,造成人體下肢腫脹。答案:B【自我診斷】
●.基礎題
1.細胞外液的主要陽離子是()A.Fe2+B.K+C.Na+D.Ca2+
2.下列哪項不是由人體內環(huán)境成分明顯變化引起的病癥()A.浮腫B.手足抽搐C.貧血D.尿毒癥
3.正常情況下,動物組織細胞從組織液中吸收氧氣的數(shù)量主要取決于()A.組織液中氧氣的濃度B.細胞膜上氧氣載體的數(shù)量C.細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濃度D.細胞中ATP的數(shù)量4.下列物質中,可在血漿中找到的有()A.甲狀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質B.氨基酸、麥芽糖、二氧化碳、鈉離子C.蛋白酶、鈣離子、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膽固醇
5.人體內環(huán)境必須保持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才能保證組織細胞正常的生命活動。下列各項生理活動中,與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無直接關系的是()
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B.血液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D.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6.在下列物質中,不參與人體內環(huán)境組成成分的是()A.血紅蛋白B.葡萄糖C.二氧化碳和氧D.氨基酸7.血漿中水的來源是()
A.組織液B.消化道、組織液、淋巴C.淋巴和組織液D.消化道和組織液
。福毎⒓〖毎,和淋巴細胞所處的內環(huán)境依次是:()A.血漿、體液和體液B.血液、體液和淋巴C.血漿、組織液和淋巴D.血液、細胞外液和體液
9.人在劇烈運動時,骨骼肌產(chǎn)生了大量的乳酸。請回答下列的問題:
。1)乳酸進入血液后,會與血液中的H2CO3/NaHCO3這對緩沖物質中的NaHCO3發(fā)生作用生成乳酸鈉和碳酸。這一反應會使乳酸原有的電離平衡發(fā)生什么變化?
(2)這些變化具有什么生理意義?你做出這一結論的理由是什么?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知識精華
來 源 排 出 調 節(jié)
水的平衡和調節(jié)
飲水、食物物質、代謝 由腎、皮膚、大腸排出 神經(jīng)調節(jié)、激素調節(jié)
鈉鹽的平衡和調節(jié)
主要來自食鹽 主要經(jīng)腎、其次由汗液、糞便排出 醛固酮(鹽皮質激素)調節(jié)
鉀鹽的平衡和調節(jié)
食物 主要經(jīng)腎、其次未吸收的隨糞便排出 醛固酮調節(jié)
意義:水和鈉鹽在維持細胞外液滲透壓穩(wěn)定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由于人在高溫條件下工作,劇烈運動或某些疾。▌×覈I吐、嚴重腹瀉)時,會丟失大部分的水和無機鹽,影響血壓、心率的穩(wěn)定。
鉀在維持細胞內液滲透壓穩(wěn)定方面、心肌舒張、興奮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謝廢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關于水、鹽調節(jié)的幾個問題:
1)尿激素的釋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應有三:促進鈉的重吸收、促進鉀的分泌排出、促進水的重吸收。
題例領悟
例1:某人患急性腸胃炎,嚴重腹瀉,并且出現(xiàn)心率加快、血壓下降、四肢發(fā)冷等癥;要緩解以上癥狀,應:
A、輸入生理鹽水。 B、口服生理鹽水。
C、口服鉀鹽水。 D、輸入醛固酮。
解析:題意中出現(xiàn)的.癥狀是缺少水和鈉鹽,其次輸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
例2:人體內K和鈉離子的排出特點相比,不同之處是:
A、多吃多排 B、少吃少排 C、不吃不排 D、不吃也排。
解析:鉀離子的排出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鈉離子的排出特點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
自我評價
一、選擇題:
1、 人體內的水的主要來源及排出主要途徑是: ( )
A、 來自飲水,食物和由腎排出。
B、 來自飲水,食物和由皮膚排出。
C、 來自飲水,物質代謝和由肺排出。
D、 來自飲水,物質代謝和由大腸排出。
2、 離子態(tài)的無機鹽(如血液中的鉀、鈣離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 ( )
A、 細胞結構物之一。
B、 維持細正常生理功能
C、 維持細胞的形態(tài)。
D、 調節(jié)細胞內的PH值。
3、 下列有關人體內水分調節(ji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 大量飲水,則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渴覺中樞興奮,則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則尿量增加。
D、 細胞外液中滲透壓降低,則尿量減少。
4、 調節(jié)無機鹽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 )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腎上腺素 D、甲狀腺素。
5、 下列僅屬于水分排出的途徑的是: ( )
A、腎排出 B、大腸排出 C、皮膚排出 D、肺排出。
6、 不能對腎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進作用的是: ( )
A、滲透壓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 血漿滲透壓升高。 D、醛固酮升高。
二、簡答題:
7、 下圖為腎單位結構模式圖。據(jù)圖回答問題:
1)當人飲水不足,體內失水過多或吃過咸的食物時,通過下丘腦神經(jīng)分泌細胞分泌的 促進( ) 和( ) 對的重吸收,減少尿的排出,使細胞外液滲透壓恢復正常。
2)當血鉀升高或降低時,可直接刺激 ,使 的分泌量增加,從而促進( ) 和( ) 對 的重吸收和對 的分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
3)通過顯微鏡檢查發(fā)現(xiàn)構成腎小管的細胞線粒體較多,起生理意義是 。線粒體所需的能源物質和氧氣由( ) 提供,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由( )________ 帶 走。
自我評價答案
一、 選擇題:
1、A 2、A;3、C;4、B;5、D;6、A。
二、 簡答題
1、抗利尿激素 1 腎小管 2 集合管
2、腎上腺 醛固酮 1 腎小管 2 集合管 鈉 鉀
3、提供能量,有利于納的重吸收和鉀離子的分泌 3 腎小管毛細血管血液 3 腎小管毛細血管血液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DNA是遺傳物質的間接證據(jù)
1.DNA主要位于細胞核的染色體上,線粒體、葉綠體中有少量DNA,它們都有復制和遺傳的自主性。
2.同一種生物在不同發(fā)育時期或不同組織的細胞中,DNA的含量基本相等。
3.所有誘發(fā)DNA結構變異的因素均能引起生物的遺傳突變。
4.蛋白質不具備以上這些特征。
二、DNA是遺傳物質的直接證據(jù)
1.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
(1)原理:T2噬菌體侵染細菌后,在自身遺傳物質的控制下,利用細菌體內的物質合成T2噬菌體自身的組成成分,從而進行大量繁殖。
(2)過程:
、儆35S和32P分別標記不同噬菌體的蛋白質和DNA;
、谟帽粯擞浀氖删w分別侵染細菌;
、墼谑删w大量繁殖時,對被標記物質進行檢測。
。3)結論:DNA是遺傳物質。
2.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
。1)原理:S型菌可使小鼠患敗血癥死亡。
。2)活體細菌轉化實驗(體內轉化)
過程:
、賀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赟型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奂訜釟⑺赖腟型菌注射小鼠→小鼠不死亡;
④S型死菌+R型活菌注射小鼠→小鼠死亡。
結論:S型細菌中含有“轉化因子”,進入R型菌,能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使小鼠死亡。
。3)離體細菌轉化實驗(體外轉化)
、龠^程:S型菌 DNA+R型菌R型菌+S型菌;
S型菌 蛋白質+R型菌R型菌;
S型菌 莢膜物質中的多糖+R型菌R型菌;
S型菌的DNA+DNA酶+R型菌R型菌。
、诮Y論:S型菌的DNA才是使R型菌產(chǎn)生穩(wěn)定遺傳變化的物質。
。4)結論:由(2)(3)實驗可知DNA是遺傳物質。
思考:人和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遺傳物質主要是什么?
提示:主要是DNA。
三、煙草花葉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實驗
1.過程
、賂MV A RNA 感染TMV A病毒;
、赥MV A蛋白質 未感染病毒;
、跿MV B RNA 感染TMV B病毒;
、躎MV B蛋白質 未感染病毒;
⑤TMV A RNA+TMV B蛋白質 感染TMV A病毒;
⑥TMV B RNA+TMV A蛋白質 感染TMVB病毒。
2.結論:在RNA病毒中,RNA是遺傳物質。
思考:T2噬菌體、HIV、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什么?
提示:T2噬菌體遺傳物質是DNA,HIV、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名師解惑
探究:作為遺傳物質必須具備的條件是什么?
染色體與遺傳的.關系十分密切,化學分析表明,真核細胞染色體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質,那么,遺傳物質究竟是蛋白質還是核酸呢?
作為遺傳物質至少應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在細胞生長和繁殖過程中能夠精確地復制自己;
(2)能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控制生物的性狀和新陳代謝;ks5u
。3)具有儲存巨大數(shù)量遺傳信息的潛在能力;
。4)結構比較穩(wěn)定,但在特殊情況下又能發(fā)生突變,而且突變以后還能繼續(xù)復制,并且能遺傳給后代。
科學的研究已經(jīng)充分證明:核酸具備上述四個條件,所以核酸才是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核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絕大多數(shù)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有些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06-27
高中生物教案優(yōu)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模板08-26
高中生物教案【推薦】11-17
高中生物教案【熱】11-17
【熱】高中生物教案11-20
高中生物教案【薦】11-20
高中生物教案【熱門】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