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本單元在學生認識了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形狀特征以及表面積與體積計算方法的基礎上編排,是小學數(shù)學最后教學的形體知識。與長方體、正方體一樣,圓柱和圓錐也是基本的幾何形體,在日常生活和生產(chǎn)勞動中經(jīng)常能夠看到這些形狀的物體。教學圓柱和圓錐,能夠擴大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范圍,豐富對形體的認識,有利于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教學圓柱和圓錐,也能夠豐富學生認識幾何形體的活動經(jīng)驗,深入理解體積的意義和常用的體積單位,有利于完善認知結構,發(fā)展空間觀念。教學圓柱和圓錐,還能夠給學生提供探索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的機會,有利于轉化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全單元編排五道例題,具體安排見下表:
例1 圓柱、圓錐的形狀特點
例2 圓柱的側面積
例3 圓柱的表面積
例4 圓柱的體積
例5 圓錐的體積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知道圓柱是由兩個完全一樣的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圓錐是由一個圓和一個曲面圍成的;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使學生能舉例說明。圓柱和圓錐,能判斷一個立體圖形或物體是不是圓柱或圓錐。
2、使學生知道圓柱側面展開的圖形,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應用計算方法,并認識取近似數(shù)的進一法。
3、使學生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能說明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課時安排: 10課時
第一課時:認識圓柱和圓錐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9~10頁的例1和第10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和發(fā)現(xiàn)圓柱、圓錐的特征,知道圓柱和圓錐的底面、側面和高.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立體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生活的關系,感受立體圖形的學習價值,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
教學難點:掌握圓柱、圓錐的特征及空間觀念的形成。
教學準備:1、多媒體 2、學生每人準備一個圓柱或一個圓錐形實物。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課件出示:圓柱、圓錐、正方體、長方體等立體圖形的`示意圖
2、教師: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們各是什么形狀嗎?
指名學生分別說。
談話:回憶一下學過的圖形各有什么特征?學生回答。
談話:不論長方體還是正方體,它們都是由一些平面圖形圍成的立體圖形,你知道圖(4)是什么形狀嗎?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圓柱
圖(5)是什么形狀?板書:圓錐
你能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你見過那些圓柱和圓錐?(指名學生說,如鉛筆、煙囪、套管、鉛錘等)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進一步認識圓柱、圓錐。
二、合作探究,認識特征
。ㄒ唬┱J識圓柱的特征
1、激發(fā)興趣、提出問題
談話:對于圓柱和圓錐,你想知道有關它們的哪些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把有關圓柱、圓錐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談話:同學們真聰明,提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圓柱、圓錐的特點,其它問題我們以后再來研究,好嗎?
2、認識圓柱的底面和側面
教師出示圓柱實物并將直尺靠在圓柱實物邊上,告訴學生上下粗細相同的圓柱叫直圓柱。
談話: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柱實物,仔細看一看。
、傧瓤匆豢,你認為它有幾個面?
、谠倜幻總面有什么特征?
、廴缓笮〗M內(nèi)互相說一說自己手中的實物和同學的實物有什么特點?
教師巡視解答疑惑。
匯報觀察結果:
談話:誰來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ㄏ戎该麑W生拿著實物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再指名不拿實物說發(fā)現(xiàn)。師生及時共同進行評價)
談話:你是怎么知道上下2個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說,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教師適時加以引導,讓學生明確:圓柱上、下兩個面是圓形,大小相等,叫圓柱的底面,中間有一個曲面,叫圓柱的側面。
課件隨時演示,將茶筒的底面和側面抽象出的圓柱立體圖形
板書:底面 2個完全相同的圓
側面 1個曲面
高 兩底之間的距離
3、認識圓柱的高
教師從學生拿來的圓柱中隨便找兩個高矮、粗細不同的圓柱,讓學生觀察比較。提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底面大小決定圓柱粗細,高決定圓柱的高矮
談話:哪是圓柱的高,誰來指一指?
談話:你知道你手中的圓柱形有多高嗎?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條嗎?
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圓柱的高,記下測量數(shù)據(jù),多量幾條,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教師巡視指導
匯報測量結果。指名一組到講臺前演示,
使學生明確:圓柱的高長度相等,有無數(shù)條。
提問:什么是圓柱的高?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板書:高 上下兩底面之間的距離(無數(shù)條)
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圓柱的高
。ǘ┱J識圓錐
1、談話:剛才我們認識了圓柱,現(xiàn)在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的圓錐形物體,觀察圓錐體,摸一摸、量一量,和圓柱比一比,它與圓柱有什么不同?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把你看到的、摸到的與小組內(nèi)的同學交流交流。
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指名匯報觀察結果。
使學生明確圓錐有一個底面是圓形,有一個側面是曲面。圓錐是尖的有一個頂點。
教師出示圓錐實物課件
思考:圓錐有幾條高?
怎樣測量圓錐的高?
學生討論,教師啟發(fā)學生用平移的方法將藏在圓錐中的高平移出來測量,學生合作動手測量圓錐模形的高并指名上臺演示。
板書:底面 1個 圓形
側面 1個 曲面
高 1條
2、交流對圓錐的認識
3、小組討論比較圓柱與圓錐的有什么區(qū)別與聯(lián)系?
4、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物體是圓錐形的?
5、學生閱讀課本9、10頁的內(nèi)容。
三、鞏固練習
四、課堂小結 回顧新知
今天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圓柱和圓錐的特點,鞏固圓柱與圓錐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3題。
板書設計:
認識圓柱和圓錐
觀察—比較—歸納
第二課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教學內(nèi)容:教材第11頁的例2、第12頁的例3和第12頁的“練一練”,完成練習二第4~6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jīng)歷操作、觀察、比較和推理,理解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探究并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相關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進一步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立體圖形學習的價值,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圓柱側面積、表面積的意義,正確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師生各備一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紙包好,剪刀、膠水、圓規(guī)、白紙一張、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實驗導入,滲透思想
、保ǔ鍪疽粡堥L方形紙)老師這兒有一張長方形紙,我想讓它站起來,你有什么辦法嗎?
小結:原來在一定條件下平面可以“化直為曲”。
、舶堰@個圓柱形的紙筒打開后是什么形狀?
小結:同樣地,在一定條件下曲面可以“化曲為直”。
、辰翌}:這節(jié)課將運用這個知識來研究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板: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ㄒ唬﹫A柱的側面積的計算
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特別愛喝飲料,今天我們共同帶來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來?
師引導:我們就來先來解決這位同學提出的商標紙問題,其實就是求什么?(圓柱的側面積)
1、引導探究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僭O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商標紙的面積呢?
②全班交流:沿著接縫把商標紙剪開,再展平。
③小組合作探究:
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聽清要求:先獨立剪開商標紙展開,再觀察展開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圓柱有什么關系?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交流一下。接頭處忽略不計。
、軈R報交流:哪個小組愿意上來匯報一下你們的發(fā)現(xiàn)?指名上臺拿著學具匯報,生。(師再追問:通過剛才同學的匯報,我們知道了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有什么關系呀?學生回答,師適時板書)
、菰鯓佑嬎銏A柱的側面積?再次追問:為什么?(補充板書)
、扌〗Y:你們真不錯,巧妙地運用化曲為直,探討發(fā)現(xiàn)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計算圓柱的側面積
、佻F(xiàn)在請你計算一下這罐椰子汁所用商標紙的面積(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長約是 厘米,高約是 厘米)你是怎樣算的?
、诮鉀Q例2:
但在實際生活中有時不直接告訴你底面周長,例如怎么算?學生獨立做在書上,指名一生板演,集體反饋。
③思考:要求一個圓柱的側面積,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苄〗Y:如果沒有直接告訴底面周長,應用已知直徑(或半徑)求周長的方法,然后求側面積。
(二)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1、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
、賱邮仲N出圓柱表面積:拿著實物,光這樣一個側面能裝飲料嗎?還需加上(兩個底面)我們把這個圓柱飲料罐各部分一一展開粘在紙上(學生動手操作,師巡視發(fā)現(xiàn)兩種常見粘法)交流展示,最好這樣放。
看著圓柱展開圖,讓它在頭腦中動起來(長方形的長等于…寬等于…)這樣我們可以更清楚地想象出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指著圖,由這些些部分組成了圓柱的表面積,什么是圓柱的表面積?(板書)
、趧邮之嫵鰣A柱表面展開圖:下面我們要畫圓柱的展開圖,畫前先算一算,學生算好后回答,師板書。
要求畫在書上的方格紙上,友情提醒:一要想要畫出圓柱的哪幾個面?二要注意每個方格紙邊長厘米,根據(jù)算的數(shù)據(jù)合理布局。(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品,作評價)
3、怎樣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倮3中的圓柱表面積會算嗎?
獨立做在書上,交流反饋:每步求出的是什么?指出:解答時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積。
、诔鍪疽桌薜臄(shù)據(jù),圖例:半徑:2.5厘米,高:12厘米,求鐵皮用料。
③要求一個圓柱的表面積,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三、應用練習,鞏固深化
過渡: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圓柱體實物,你會根據(jù)實際算出它們要求的面積嗎?
1、教材第12頁“練一練”(理解題意要求的是圓柱的哪部分面積后獨立做)
2、練習二第6題。(通過填表幫助學生進一步區(qū)分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表面積三個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算法;整理側面積、底面積與表面積之間的聯(lián)系,使計算圓柱表面積的思路更加清楚)
四、全課總結,認識升華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第4、5題。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1、讓學生學會運用轉化的策略,用簡便的方法解決有關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深對轉化策略的認識,增強策略意識,培養(yǎng)的靈活性。
教學重點:
掌握用轉化的策略解決分數(shù)問題的方法,增強策略意識。
教學難點:
根據(jù)具體問題,確定轉化后要實現(xiàn)的目標和轉化的具體方法。
教學過程:
一、看誰的聯(lián)想最多?
出示:男生人數(shù)是女生的2/3 看到含有分率的句子,你能想到些什么?
學生可能說:
。1)把女生人數(shù)看作“1” ——找單位“1”
(2)男生人數(shù)有這樣的2份,女生人數(shù)有這樣的3份。
(3)一共有這樣的5份
。4)女生比男生多1份 ——份數(shù)
。5)男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2/5,女生人數(shù)占全班人數(shù)的3/5
(6)女生是男生的3/2 ——分數(shù)
小結:看到含有分率的信息,我們可以找單位“1”的量,也可從分數(shù)、份數(shù)等方面來考慮。
二、新授
1、完整例題2:在這個信息前加上條件“六3班一共有50人”和問題“六3班女生有多少人?”
2、說明:這是一道分數(shù)問題,解決分數(shù)問題的常規(guī)思路是怎樣的?請你用常規(guī)思路來解決這個問題。
3、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4、指名交流解題思路。
5、提問:除了常規(guī)思路,這題還可以怎樣解決?你是怎樣想的?
6、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指名交流。
學生可能想到:
。ㄒ唬⿲㈥P鍵句轉化成份數(shù)來理解“女生有3份,男生有2份,一共是5份”
50÷(3+2)=10(人) 10×3=30(人)
(二)將關鍵句轉化成分數(shù)來理解“女生占全班人數(shù)的3/5”
50×3/5=30(人)
7、結合學生回答追問:為什么要將關鍵句轉化成“一共有5份”、“女生是總人數(shù)的3、5”?而不轉化成別的?體會不管轉化成份數(shù)理解還是分數(shù)來理解,都要轉化成和已知條件有關的信息。
8、小結:我們原來解題時,是把女生人數(shù)看做單位“1”,所以只能用方程(或除法)解答。今天我們學習了轉化策略,就可以把單位“1”轉化成題目中的已知量,這樣就變成了一道求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可以用乘法計算。(美術組人數(shù)是已知的,要求的是女生人數(shù),找到女生人數(shù)和總人數(shù)之間的關系,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了)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學校美術組有35人,是合唱組人數(shù)的 5/8 。學校合唱組有多少人?
(1)你打算怎樣轉化?(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幾分之幾?可以怎樣列式解答?)
。2)反思:為什么把美術組人數(shù)是合唱組的 5/8轉化為合唱組的'人數(shù)是美術組的8/5。
(3)小結:在解決有關分數(shù)的實際問題時,只要把題目中的問題轉化成已知條件的幾分之幾,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使解題的方法變得簡單。
板書:問題轉化成已知條件的幾分之幾。
2、練習十四5:
。1)看圖填空。
綠彩帶
紅彩帶
綠彩帶比紅彩帶短 2/7 ,紅彩帶比綠彩帶長 ()/() 。
。2)一杯果汁,已經(jīng)喝了 2/5 ,
喝掉的是剩下的 ()/() ,剩下的是喝掉的 ()/() 。
3、練習十四6
(1)白兔和黑兔共有40只,黑兔的只數(shù)是白兔的 3/5 。黑兔有多少只?
黑兔只數(shù)占白兔、黑兔總只數(shù)的 ()/() 。
。2) 小明看一本故事書,已經(jīng)看了全書的 3/7 ,還有48頁沒有看。 小明已經(jīng)看了多少頁?
已經(jīng)看的頁數(shù)是沒有看的頁數(shù)的 ()/() 。
4、只列式,不計算。(說說你是怎樣轉化的)
(1)修一條長30千米的路,已經(jīng)修的占剩下的 2/3 ,已經(jīng)修了多少千米?
。2)山羊有120只,比綿羊少 1/6 ,綿羊有多少只?
。3)甲數(shù)是乙數(shù)的2/3,乙數(shù)是丙數(shù)的3/4,甲、乙、丙三數(shù)的和是180,甲、乙、丙三個數(shù)各是多少?
5、有3堆圍棋子,每堆6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樣多,第三堆有 1/3是白子。這三堆棋子一共有白子多少枚?
6、思考題:
有兩枝蠟燭。當?shù)谝恢θ既?/5 ,第二枝燃去 2/3 時,他們剩下的部分一樣長。這兩枝蠟燭原來的長度比是( ):( )。
全課小結: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用轉化思路解答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
繁 簡
用方程解答: 用乘法解答:
解:設女生有x人。
x+2/3 x=35
5/3x=35 35×3/5=21(人)
x=21
答:女生有21人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 篇3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94頁“練習與實踐”的第7~10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比與分數(shù)、除法的關系的理解。
2、能運用比和比例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加深認識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能判斷兩個比能能不能組成比例,能比較熟練地解比例。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與反思
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正比例和反比例相關知識。
怎樣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關系?
學生交流
二、練習與實踐
1.完成“練習與實踐”第7題
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點評。
2.完成“練習與實踐”第8題
引導學生列舉幾組對應的數(shù)值
再分析每組中兩個數(shù)的關系,再判斷。
3.完成“練習與實踐”第9題
第1小題讓學生根據(jù)圖中標出的點的位置算出相應的耗油量與行駛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斷。(行駛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
第2小題讓學生在教材的方格圖上描點、連線,
引導學生聯(lián)系畫出的圖象判斷汽車在市區(qū)行駛時,行駛的路程與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
體會數(shù)形結合在解決問題方面的價值。
4.完成“練習與實踐”第10題
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幾種類型?舉例說說它的意思?(重點是線段比例尺)
怎樣求圖上距離?怎樣求實際距離
學生量出的圖上距離。
利用的線段比例尺,求出相應的實際距離
三、
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交流
四、作業(yè)
完成《練習與測試》相關作業(yè)。
板書設計
關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復習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案02-21
四年級蘇教版數(shù)學下冊教案02-20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反思03-26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3-10
蘇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2-04
三年級下冊蘇教版數(shù)學教案03-23
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教案03-17
蘇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1-11
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學計劃 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