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六年級“搭一搭”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六年級“搭一搭”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材分析
1、新課標把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定為小學空間與圖形學習的核心目標,而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套教材在不同年級分層次安排了觀察物體的的內容,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了促進學生對空間的理解和把握,僅僅依靠平面圖形是不夠的,還應設置與學生經驗密切相關的三維空間內容。教材在整個小學階段設計了“觀察物體”的系列內容,從觀察身邊的物體入手,使學生認識到一個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所觀察到的圖形可能是不同的,這是學生從三維空間到二維平面的過渡。在這節(jié)內容學習之前學生已經經歷過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和由3、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和立體圖形的形狀,并根據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物體和立體圖形。數目上的增加,帶來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樣的變化,相應的,需要學生有更高的空間想象能力。由前面的觀察、辨別到這個單元的動手畫出,對學生是一個更高的要求。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的過程中,不斷發(fā)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系,從而形成他們對三維空間與二維平面之間聯系的看法。
2、本節(jié)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聯系密切,并伴隨著推理、想象、交流、創(chuàng)造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這節(jié)內容的學習很重要。既是對前面已有的的空間觀念的發(fā)展也為后來的繼續(xù)學習做好鋪墊。
學情分析
1、在這節(jié)內容學習之前學生已經經歷過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和由3、4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能辨認從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和立體圖形的形狀,并根據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物體和立體圖形。但是由于這些知識的學習主要是在第一學段(二上,三上)部分學生可能會有回生。對于由于立方體的增多而帶來的形式上的多樣變化,對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
2、學生的認知發(fā)展隨著年齡的增長,感性經驗也比以前豐富了,這對他們進一步的學習都是有利的,他們能正確辨認并畫出從三個方向(正面、右面,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正方體的個數不超過四個)并能根據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隨著立方體的增多,所搭成的物體的形狀變化變化也更加多樣,這樣難度自然就增加了,在這節(jié)課的學習中,要引導學生想一想、緩一緩,再擺一擺,再想一想,通過一系列操作活動使學生從立體到平面,再從平面回到立體,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在教學設計時,也有意識的體現由抽象(圖形)----具體(擺實物)---抽象(由圖形判斷)這樣一個通過直觀手段來解決問題,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問題答案這一不斷訓練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觀察圖形時讓學生體會到我們從一個方向觀察物體,看到的畫出的圖形并不能代表現實中存在的所有的小正方體,有的會被遮擋住,我們看不到,在平面圖形中無法畫出,由三維到二維需要想象,同樣從二維到三維也需要想象。被遮擋住的圖形是這節(jié)課的難點和關鍵。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經歷從三個不同方向觀察物體的過程,發(fā)展幾何直覺。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增強用數學的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教學難點: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小學六年級“搭一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搭一搭》教學反思03-25
中班數學教案《拼搭》03-20
三年級數學《搭一搭》教案02-08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拼搭》08-24
中班數學教案圖形搭拼02-07
大班數學教案《有趣的拼搭》03-19
《搭石》說課稿12-02
小學語文搭石教學反思04-18
中班數學教案圖形搭拼教案03-23
三年級數學《搭一搭》教案8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