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第二課時教案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第二課時教案1
一、品味領悟第一、三段
1.齊讀第一、三段
2.領悟:
。1)讀了這兩段,頤和園給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課文開頭就點明了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頤和園景色優(yōu)美;頤和園很大,占地范圍廣。)
。2)作者有什么希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親自到頤和園去細細游賞。因為頤和園到處都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所以作者希望我們有機會去北京能夠到頤和園去游覽那里的美景。)
3.師: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尾與開頭首尾呼應,表達了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品味領悟第二段
1.過度語:雖然頤和園的景色美得看也看不完、說也說不盡,但是作者還是怕我們沒有時間去游覽,所以還是選擇幾處重點作了具體介紹。下面,我們來讀第2-5自然節(jié),看看作者重點給我們介紹了那幾處景點?又是按怎樣是順序敘述的?
。ㄩL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游覽順序。)
2.劃分層次
第一層(2):介紹長廊的景色
第二層(3、4):介紹萬壽山的景色
第三層(5):介紹昆明湖的景色
3.研讀領悟第2自然段
。1)指名朗讀,思考介紹長廊時,先介紹什么,然后介紹什么,最后介紹什么?(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后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huán)境。)
(2)按照上述給第二自然段分層。
分層的結果:
第一層是第1-3句:從整體上和外部介紹長廊;
第二層是第4句:從內部介紹長廊;
第三層是第5、6句:講長廊兩旁風景宜人。
由此可見,長廊的主要特點是什么?(長、美)
。3)怎樣講長廊的“長”的?(“一眼望不到頭”,通過游人的感覺表現(xiàn)長廊的長;“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運用具體數(shù)字表現(xiàn)長廊的長。)
(4)怎樣講長廊的“美”的?
、匍L廊內部: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且內容各不相同。
讀句子,提問:畫的內容包括“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边@說明了什么?(總共有8000多幅彩畫。說明畫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形式多姿多彩,這是一種藝術美,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文化園林藝術的燦爛和勞動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陂L廊兩旁:風景宜人!伴L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边@句說明了什么?(說明長廊兩旁的花木品種多、數(shù)量多,長年都有盛開的鮮花,這是環(huán)境美。 “開”和“謝”是一對反義詞,形象地說明了長廊兩旁鮮花常開的景色特點。)“使人神清氣爽”的:“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這句話間接地說明了長廊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長廊在昆明湖的右邊。
。5)小結:一進頤和園的大門,長廊就把它那富有特點的美,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這一部分主要介紹了長廊的長和美之特點,其美包括藝術美(彩畫美)和環(huán)境美。
4.研讀領悟第3、4自然段
。1)指名分節(jié)朗讀3、4自然段,思考介紹萬壽山時,先介紹什么,再介紹什么?(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
。2)作者游完長廊,站在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觀?它們各是怎樣的?
佛香閣:八角形寶塔,建在半山腰,三層頂上所鋪的黃色琉璃瓦閃閃發(fā)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
(說明其巍峨壯麗,建造精美。)
(3)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由近及遠:蔥郁的樹叢、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昆明湖、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4)為什么說“大半收在眼底”?(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往下看,能把前山的景色看得清清楚楚,后山還有些還有些景色看不到,所以說“大半收在眼底”。)
。5)最美的景色在哪兒?美在什么地方?
(昆明湖。理解兩個比喻句。說明其平靜幽美。)
。6)品味、感悟“滑”字: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畫舫”是指裝飾華美、專供游人乘坐的船。這句話運用動態(tài)描寫,反襯出昆明湖水的靜。一個“滑”字,頗有情味,妙筆生花,與前面一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相襯托,一靜一動,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靜。)
(7)說說“遠眺”與“隱隱約約”之意及內在聯(lián)系。(因果)
(8)小結:
5.研讀領悟第5自然段
。1)指名分節(jié)朗讀5自然段,思考介紹昆明湖時,分別介紹了什么?(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
。2)按什么順序介紹的?(湖外圍→湖中心→十七橋)
。3)重點介紹了什么?有何特點?(十七孔橋有十七個橋洞,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并且這么多獅子姿態(tài)不一,各不相同。)
石柱上雕刻著眾多的獅子且姿態(tài)不一,這說明了什么?(共544只。獅子“姿態(tài)不一”的特點,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小結
6.本段總結(2-5)
找出標志游覽順序(落腳點轉移或移步換景)的詞語?
。ㄟM了……繞過……來到……,走完……來帶……,登上……站在……,從……下來……就是……)
三、總結全文
1.中心:《頤和園》這篇課文通過描繪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2.寫作方法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就是作者的游覽順序。)
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yōu)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四、作業(yè)布置
1.選背自己欣賞的段落。
2.抄寫優(yōu)美詞句。
板書設計
長廊:長、美(藝術、環(huán)境)
腳下:佛香閣、排云殿
頤和園 萬壽山
山上:樹叢、屋頂、宮墻、昆明湖、城樓、白塔
昆明湖: 長堤→小島→十七孔橋(石柱、獅子)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第二課時教案2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
【教學設計的理念】
這篇課文按游覽的順序,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展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人民的智慧及才能。圍繞景色的特點,讓學生在不同方式的閱讀中進行感悟、體驗,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經歷合作與交流的快樂、同時進行信息的搜集和匯集,感知課文內容和領悟課文中所體現(xiàn)的情感,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內容的重組加工】
在新課標的教學觀念下,光是讓學生弄會、弄懂是不夠的,而應該教給他們更多的了解知識的方法和技能,必須改變以往的面面俱到、串講串問,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做法,要以學生為主體,要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為前提,以探究發(fā)現(xiàn)、自讀感悟為手段,變教師的“講”為教師引導下的“感悟”。因此,學習本篇課文,改變逐段講解的方法,而讓學生憑借自己的學習興趣進行合作交流,抓住重點句子來體會所寫景物的特點,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感受頤和園大而美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感悟、學習本課觀察和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式的構建】
這節(jié)課是以學生學習過程為主線,以教師的引導作用為輔,來完成學習任務。我在設計這節(jié)課時,就是想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整體感悟和重點探究結合起來。
。薄⒑献鞲形、加深理解:
通過復習的提問導入,回憶作者的游覽路線和各個景點,接下來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喜歡哪一個景點就重點研究哪一個景點,進行分小組合作學習,這也是課文學習的重點部分。這是學生獨立分析理解教材的過程,是個性化學習的過程。
然后,分小組匯報,這是充分展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不是按照老師設計的順序來理解課文,而是按自己的理解來講解和品讀課文,完全是自主的、能動的、不受約束的,無論誰都可以盡情地表白自己的意見,按自己的理解朗讀和體會。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我把課文中提到的各處景點的圖片做成課件,配合學生的匯報。每匯報一個景點,都重視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景色的美,還要引導學生抓住一些重點句子,探究課文是怎樣描寫景物特點的。
。、擴展訓練、培養(yǎng)能力: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樣本,是教學的.依據(jù)和參照,但它不是唯一的內容,語文教學應該擴展開來,放開學生的眼界,使他們了解更多的知識。我設計了讓學生交流自己了解的有關頤和園的其它資料,讓學生在交流中得到更多的內容。
僅僅這樣的延伸是不夠的,接著,我給學生們放一段錄象,讓學生們嘗試做小導游,這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化,又給了學生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自由展現(xiàn)他們的個性風采。在這樣的訓練中,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適應了素質教育的需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薄煟和瑢W們,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18課《頤和園》,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頤和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它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板書:
美、大
。、師: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他是從哪些方面寫它的美、大呢?
生:作者是按照游覽路線的順序介紹的。他去了長廊,接著去了排云殿、佛香閣,然后又到了昆明湖邊,踏上了十七孔橋……
板書:
長廊、排云殿、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
二、自讀感悟、交流體會
。、師:頤和園有這么多的美景,真吸引人呀!快速瀏覽一下課文,說說你最喜歡哪個景點?
生讀課文,自由匯報自己喜歡的地方。
。病⑿〗M學習:
師:好,請大家合作學習,喜歡同一個景點的同學你們前后桌幾個人可以自由組成小組去學習那一部分內容。
(引導學生自由組合,臨時指派組長。)
師:學習的時候可以按照老師給你們的提示:
課件出示導學提示:
自讀、感悟、交流、朗讀
⑴ 讀讀課文:
說說你最喜歡哪一處景點?
、 這處景點的景物特點是什么?你從哪些語句當中體會到的?談談自己的理解。
、 你怎樣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生進行合作學習,讀課文的語段,交流各自的理解。
3、學生匯報:
匯報──補充──朗讀。
師引導(配合出示課件):
重點抓住以下語句,感受特點,進行朗讀感悟:
、 長廊:
很長、很美
、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ㄟ\用數(shù)字寫出了長)
、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
。▽懗隽碎L的特點)
、 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載滿了花木,這一種花沒謝,那一種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ǜ惺苊溃
、 佛香閣、排云殿:
華麗、華美,金碧輝煌
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 昆明湖:
清、靜、美
、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象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劃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ū扔骶鋵懗隽死ッ骱莒o、很清。從中也說明昆明湖很美。)
② 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樣式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shù)不清的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島上一片蔥綠。
。ㄕf明昆明湖很美、很寬闊。)
、 十七孔橋:
橋洞多,獅子姿態(tài)不一、數(shù)量多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師:好,同學們感悟的真不錯,老師問你們,游覽了頤和園,你有什么感受?
生:頤和園真美呀!
生:修建頤和園可真不容易!
師小結:是呀,頤和園是我國的名園之一,它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美,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從這篇文章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對頤和園的什么情感?
生:贊美、喜愛……
三、拓展訓練、提高能力
。、師:同學們,我們跟著作者游覽了幾處景點,其實老師告訴大家,它還有很多美景,課文并沒有寫全,你們能不能結合自己知道的知識給補充一些呢?
生自由談自己掌握的資料。
。、導游介紹:
師:你們知道的可真多,老師還從來沒有去過頤和園呢,在座的許多同學也沒有去過。你們能不能做一個小導游,領大家去參觀參觀呢?老師這里給你們準備了一段錄象,你們先跟著錄象練習說一說,當然也可以加進自己的想象。選出最優(yōu)秀的導游領我們去游覽。
師放錄象,參與指導。
生練習說。
選一、二名小導游,運用口頭語言,自然講述。
。、小結:
師:你們講的真好,已經把我們帶到了頤和園的美景之中。同學們,你們認為是不是這樣呢?好,但愿頤和園的美景永遠留在我們心里,希望大家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去看一看。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第二課時教案】相關文章: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教案02-06
四年級語文上冊《巨人》第二課時教案08-20
[語文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08-15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08-15
四年級語文上冊:《頤和園》08-15
《語文天地》第二課時教案02-05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02-28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02-17
《頤和園》語文教案02-12
《頤和園》語文教案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