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高二歷史教案
一、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列舉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1.列舉唐朝三省六部制、元代中書省制設置史實,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2.列舉漢代郡國并行制和元朝行省制度等史實,說明中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3.感受中華民族管理國家的政治智慧。
【考試說明】漢初郡國并行制;漢朝至唐朝的選官制度;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
二、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一)中央集權的發(fā)展
1.漢初郡國并行制:
(1)西漢初年,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郡國兩制并行(郡縣制和分封制同時實行)。
(2)封國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會與朝廷對抗,郡國并行制不利于中央對地方的統(tǒng)治,從景帝到武帝時開始逐步削弱王國勢力(漢武帝時頒布"推恩令")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2.元朝的行省制:
(1)實施原因:元朝地域遼闊;吸取了宋代教訓,要改變地方無權,人浮于事的局面。
(2)內容:除河北、山西、山東由中央(中書省)直接管理外,地方上設行中書省(行省),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P13地圖)
(3)作用:①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②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tǒng)一;
、凼俏覈糯胤叫姓贫鹊闹卮笞兏, 是中國省制的開端。
▲中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二)君主專制的演進
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由來:魏晉南北朝時期,握有實權的先是尚書省,繼而又有中書省、門下省,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2)運作順序:
中書省(決策)--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zhí)行)[尚書省下設六部:吏、戶禮、兵、刑、工]
(3)評價: ①三省的最官長官都是宰相,相權分散(一分為三),三省相互牽制和監(jiān)督,保證了皇權的獨尊;②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創(chuàng)造,此后歷朝基本沿襲這種制度。(門下省下設政事堂合議朝政減少了決策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而六部分工明確,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元朝設中書省,替代前代的三省。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最高行政機關。中書省的長官,行使宰相職權。
▲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三)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
1.漢朝的察舉制:漢武帝時為廣泛搜羅、管理人才而建立的由下而上推薦人才的制度,孝廉是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
2.魏晉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是一種由品評官評定人才優(yōu)劣,然后授官的制度。品評官由世家大族擔任,主要依靠門第選官,不注重才能。
3.科舉制:
(1)建立:隋朝時,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吏。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立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2)發(fā)展:唐宋元各朝繼承并完善了科舉制。
(3)作用: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①它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提高官員文化素質;②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③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三、本課問題檢測
回答下列有關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問題
(1)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西周至元)經歷了一個怎樣的演變過程?其中漢初郡國并行制實行的概況、結果如何?元朝行省制度實行的目的?作用? 邊遠民族地區(qū)?
(2)唐朝三省六部制的運作程序?作用(分三方面)?
(3)漢到唐的選官制度、標準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其中科舉制經歷了一個怎樣的發(fā)展歷程?有何作用?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高二歷史教案】相關文章:
歷史教案-兩漢的經濟08-17
高二歷史教案11-03
高二歷史教案(精選10篇)11-10
高二歷史教案(精選9篇)11-06
高二歷史教案(9篇)11-05
高二歷史教案9篇11-04
高二歷史教案(合集9篇)11-07
歷史教案-兩漢經營西域和秦漢對外關系08-17
語言的演變08-16
《語言的演變》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