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楓橋夜泊》解讀小設計
《楓橋夜泊》解讀小設計朱煜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鳥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解讀分析】
詩題“楓橋夜泊”點明了詩歌的內(nèi)容!皸鳂颉笔墙裉K州閶門外的一座橋!安础,船只停靠。古代由于條件的限制,船只不具備夜航的能力,出于安全考慮,一般隋況下晚上不行船,所以天快黑時,船只就必須揀一處碼頭或渡口?浚缥覀兪煜さ摹耙浦鄄礋熶,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等,直到拂曉后才啟碇航行。這個晚上,遠道而來的詩人張繼的小船就停靠在蘇州城外的楓橋邊。
開頭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一個“愁”字定下了全詩的基調(diào)。這是一個陰冷霜重的晚上,在船上狹小逼仄的空間里,詩人輾轉反側,無法入睡。眼睜睜地看著月亮由高掛中天到慢慢地落下,耳旁傳來岸邊樹上棲息的烏鴉一聲接一聲的聒噪。“霜滿天”從情理上看似乎是講不通的,常識告訴我們,“霜”應該是“滿地”而不是“滿天”,為什么詩人會有這樣獨特的感覺呢?因為霜是氣溫降到零攝氏度以下地面才會出現(xiàn)的白色結晶,有霜的晚上應該是深秋或初冬時節(jié),而詩人的客船當時正?吭跅鳂蜻,夜越深,霜越重,刺骨的寒意穿過透風的船艙、緊裹的衣衫直接浸入體內(nèi),使他感到這漆黑的夜里白茫茫、冷颼颼的寒霜似乎觸手可及。所謂境由心造,“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些夜泊楓橋時所見、所聞、所感的景物描寫,無不帶著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愁思的烙印。自然環(huán)境的幽暗、凄清,暗合詩人悲涼傷感的心境。此時此刻,無朋友可以傾訴,無杜康可以解憂,只有江邊落葉的楓樹,船上昏黃的漁火,陪伴著孤獨的詩人一夜無眠。愁眠,因愁而未能人睡之人。我們不知道張繼今夜為何無法入眠,是科舉不第的失落?是前途未卜的懸想?還是羈旅愁思的情懷?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姑蘇,蘇州的別稱。寒山寺,位于蘇州閶門外楓橋鎮(zhèn)江村橋旁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詩僧寒山曾住這里而得名。夜半敲鐘,是唐代寺院的慣例。似醒似睡之間,寒山寺里響起了夜半的鐘聲,在這萬籟俱寂中,綿長而悠遠的鐘聲一下接一下地傳人詩人的耳膜,撞擊著他的心靈,不但使詩人倍感凄涼無助,又添一段新愁,也使本來就靜謐的夜晚更加寂靜無聲。詩人以動襯靜,營造出空靈、雋永的意境。
沈祖棻教授解讀此詩時曾說,按照順序,應當是先因客愁而睡不著,只好躺著(即所謂愁眠),然后看到江楓漁火,然后聽到夜半鐘聲,最后才接觸到天快亮時的落月、啼烏、霜氣。然而為了突出一夜愁眠,詩人卻將生活中所發(fā)生的事件的次序,重新作了安排,將最后發(fā)生的,放在最前面,從而獲得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見,藝術創(chuàng)作有其特殊的規(guī)律。而這些規(guī)律,教師需要有所選擇地傳授給學生,使他們掌握一些基本的讀詩方法,以利于今后自學自悟。
【片段設計】
一、體會字詞
1.讀了這首詩后,請大家找一找,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
月落 烏 江楓 霜 漁火鐘客船寒山寺
2.在這些字詞前面加上合適的修飾語,并說明理由。由簡到繁的擴充練習能幫助學生自悟詩意。教師在指導中,需重點講清:
月落:說明天將要亮了。
霜滿天:說明當時是秋末冬初的早晨,寒意逼人。
客:說明作者正在旅途。
寒山寺:說明當時作者地處偏遠。
3.將添加了修飾語的字詞連成一段話來說。這個口頭表達練習能再次強化學生對詩意的理解。
二、感受意境
1.配樂,教師講述:
明月漸漸落下了,林間的烏鴉從睡夢中醒來,不時啼叫著。已經(jīng)到了秋末冬初,地上鋪了一層白霜。詩人幾乎一夜未眠。
提問:詩人為什么未眠?詩中有答案嗎?(愁)
提問:詩人在為什么而愁呢?(可能是因為科舉失敗,可能是因為前途未卜,可能是因為羈旅思鄉(xiāng)。)
2.請大家和著音樂一起來讀詩。(學生誦讀)
3.繼續(xù)講述:滿懷愁緒的詩人在小小的船艙里輾轉反側,不能安眠。情由景生,當時詩人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之中?
4.學生描述。(這也是對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效果的檢驗。)
5.教師講述:寂寞的漁火,凄清的古寺,一輪冷月,幾下鐘聲,獨自一人,身處其間怎能不愁腸百結啊。請大家再讀古詩,細細體會。
三、領悟方法
1.聽著大家的朗讀,我忽然發(fā)現(xiàn),前兩句寫的是天快亮的情景,后兩句寫的是半夜的情景。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2.學生討論。
發(fā)現(xiàn)“疑點”是難點但不是重點,直接由教師說出,可以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討論這樣寫的好處。當然,如果學生基礎好,也可以引導學生來發(fā)現(xiàn)。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鋪墊,第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能否成功取決于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是否落實到位。
【知識鏈接】
張繼,字懿孫,襄州(今湖北襄陽)人,天寶十二載(753)進士。他的詩流傳下來的不多,除寫景物外,也有反映當時兵荒馬亂中民生多艱之作。其詩不假雕飾,情致清遠。
【《楓橋夜泊》解讀小設計】相關文章:
楓橋夜泊作文01-15
《楓橋夜泊》說課稿11-13
楓橋夜泊教學反思08-25
《楓橋夜泊》教學反思08-25
《楓橋夜泊》教學反思02-21
楓橋夜泊作文(15篇)01-26
楓橋夜泊作文精選15篇01-26
楓橋夜泊作文15篇01-20
楓橋夜泊作文通用15篇01-26
古詩《楓橋夜泊》的文本解析與朗讀教學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