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物理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提問
在物理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提問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24-0074-02
“學啟于思,思啟于問”。如今,老師上課常常不敢留給學生質疑的時間,一是因為擔心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走過場,浪費時間;二是擔心學生提出的問題出乎意料,教師無法解答,反而下不了臺。這樣我們的課堂就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設計問題,學生不過是按部就班的回答這些問題。學生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中,慢慢也就失去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即使教師不能解答,讓學生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也未必是壞事,這將會使學生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激情,由一個未知去尋求另一個未知,不斷地去探索、追求,這正是新課程的要求。那么如何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提問
學生在看到一些現(xiàn)象時,心中往往都會有一些問題,但總是不敢提出來或沒有提出來的習慣。這就要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問,特別是一些膽小、不善于提問的同學,只要他們能夠提問,不管問的好不好,都要稱贊他、鼓勵他。有的同學可能提的問題不得要領,這時老師一定要耐心、正確地引導,不要讓他們有提不好問題而尷尬的感覺。對能夠提出問題、特別是提出好的問題的同學要充分地肯定,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同時鼓勵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探究,激發(fā)他們提問的熱情。只要能夠營造良好的質疑氛圍,就能讓同學們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看法,養(yǎng)成愛問“為什么”的好習慣。還要鼓勵同學們敢于向權威性的東西進行挑戰(zhàn),甚至敢于向一些規(guī)律、定律挑戰(zhàn)。例如:我在上“壓強”這節(jié)課時,有學生提出:當在冰面上站立時,忽然發(fā)現(xiàn)冰馬上要破裂了,這時應該采取什么措施?一部分學生認為應該迅速跑開,遠離危險;另一部分學生提出要踮著腳尖慢慢走開;而只有一個學生提出要輕輕躺下,向岸邊滾動,呼救。當時許多學生都嘲笑他,他當時很自卑。我立即引導學生用課堂上剛學過的壓強知識進行分析、討論,結果學生們發(fā)現(xiàn)他的方法是最安全可行的。再看那位同學,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
二、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讓學生愿意提問
第一,可以利用圖片、多媒體展示一些出人意料的、有趣的畫面,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理現(xiàn)象,使同學們有問題想問。如:可以展示我國發(fā)射火箭的情景,學生會問:發(fā)射火箭時為什么在發(fā)射塔下產生一股強大的“氣團”?火箭為什么會升空?它向后噴出的火焰起什么作用?
第二,可以通過設計一些有趣、出人意料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分析提出問題。在教學中,我設置了一些有趣的實驗,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比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例如:八年級的科學之旅中,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個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從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氣,并將手指離開,發(fā)現(xiàn)越用力吹乒乓球越掉不下去。學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更激發(fā)了探究其原因的動力,也就更加“想問”了。當這些實驗的結果與學生原有的認知相矛盾時,學生便提出為什么會有這些現(xiàn)象的問題。
第三,通過學生的切身體驗提出問題。如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學生通過手彈課桌,提出:手為什么會疼?講摩擦力時讓一個大同學與一個小同學進行扭瓶蓋比賽,大同學扭一個涂有油的瓶蓋,小同學扭一個蓋上有齒紋的瓶蓋,結果是小同學扭開了而大同學沒有扭開,學生們很想知道原因,從而提出小同學為什么比大同學的“力量大些”?
三、讓學生體會方法,學會提問
第一,根據現(xiàn)象直接提出問題。如:看到放入水中的筷子,就提出了筷子為什么會變彎?看到窗外的景物,就提出:云是怎樣形成的。克袨槭裁磿械褂鞍。康鹊。讓同學們在生活中養(yǎng)成提問的習慣。
第二,根據逆向思維提出問題:如由電能生磁就會想到磁是否也能生電呢?由做功可以改變內能想到可以利用內能做功等。
第三,對所給條件進行類比分析。有這樣一道題:在家庭電路中,用一塊磁鐵去靠近不亮的燈泡,燈絲不變化,用磁鐵去靠近亮著的燈泡會觀察到燈絲變粗。學生觀察現(xiàn)象很容易就能提出問題:燈絲為什么會變粗。如果同學們對這個現(xiàn)象進行對比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引起燈絲變化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燈泡通電,二是在磁場中,由此學生可能就會想到,這個現(xiàn)象與電流的磁效應有關,進一步想到,燈絲不是真的變粗,而是電流的方向改變了,由此學生可能就會提出問題:通電導體在磁場中所受力的方向是否與電流的方向有關?這個問題更有價值。
第四,根據發(fā)散思維提出問題。如:液體具有流動性,又受到重力的作用,液體內部有壓強,由此就可以想到,氣體也具體流動性,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氣體內部也有壓強嗎?
第五,在提問時,切入口要小,才能便于探究。如:將一張紙放到兩塊磚上,再在上面放一只杯子,會觀察到紙會向下彎,而將紙折成幾條棱后就不會向下彎了。有的同學提出:是什么因素影響了紙承受壓力的能力?因為這個因素不止一個,探究起來會很麻煩,如果只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面:紙承受壓力的能力是否與紙折疊的次數(shù)有關?探究時就會容易的多了。
【在物理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提問】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提問技巧07-20
小議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有效提問策略08-25
淺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問藝術08-24
淺談歷史課堂中針對提問對象的有效提問08-22
物理教學中的幾點感悟08-25
淺議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學習動機的激勵08-24
高中物理教學論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建模思想08-24
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利與弊08-23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趣味性教學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