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談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職責和工作原則
在我們上學期間,說到知識點,大家是不是都習慣性的重視?知識點就是一些?嫉膬热荩蛘呖荚嚱洺3鲱}的地方。掌握知識點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學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談談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職責和工作原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班主任工作的意義
班主任工作的意義主要反映在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上,全國中小學有500多萬班主任教師,這是一個寵大的特殊的具有重要意義的教師群體,每一位班主任都在教育第一線為祖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接班人,假如沒有班主任這個特殊群體,整個教育大廈就會倒塌(當然不能否認其他科任老師的重要作用)一所學校要完成教育,教學計劃和各項教育管理措施,都必須通過“班級”這個基本單位去貫徹、落實,“班級”不能僅僅是一個由坐在同一間教室里的幾十個孩子組成的松散的群體,自由散漫,形同散沙,那樣是不可能真正完成教學任務,也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優(yōu)良品德的優(yōu)秀人才,它必須是一個有領導、有目標、有組織、有良好的班風,班紀、團結向上的班集體,這個班集體的領導組織與創(chuàng)建者正是班主任老師。
如果把學校比作一個網絡系統(tǒng),這個網絡系統(tǒng)由縱橫交叉的各種教育和教學渠道組成的話,那么班主任就是這個網絡中的一個“網結”。有人形象地說:“在學校,條條渠道通向班主任”實不為過。班主任既是班級的核心,又是聯(lián)絡各教育渠道的“紐帶”和“橋梁”。學校對學生德、智、體、美等的教育,都要通過班主任這個“關注人物”去發(fā)揮影響力,完成各種教育活動。因此,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學校貫徹教育方法針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骨干力量。
隨著改革開主放的進一步,信息技術迅猛的發(fā)展,計算機逐漸進入溝通,上網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接受負的影響。暴力、色情、西方腐朽的思想,這就要求我們自己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密切關注社會,走向每一個家庭,對來自社會、家庭的各種信息進行鑒別、篩選協(xié)調、引導,形成三位一體的教育合力。班主任要處在“溝通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之間聯(lián)系的主成地位上。既是學生的領導者,又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知心朋友,對全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良好個性形成負有直接的教育責任,班主任的工作質量,關系著未來人才的質量,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每刻都在影響著學生。
二、班主任的基本任務和職責
1、基本任務:在校長領導下,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指示開展班級工作,培養(yǎng)良好班集體,全面關心,教育和管理學生,使他們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fā)展,在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
核心內容:培養(yǎng)良好班集體,搞好班級管理、教育,促使學生在集體中健康成長。
2、職責:
。1)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學習、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中學生守則》是重要依據,因此要結合《守則》根據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結合起來,進行教育。
。2)經常與課任教師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學習情況,協(xié)同對學生進行學習的教育,激發(fā)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掌握學生課業(yè)負擔量。
(3)關心學生身心健康
提倡堅持體育鍛煉,注意保護視力,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4)指導班委會和少先隊、團支部的工作,培養(yǎng)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做好學生的個別工作。
班會活動和少先隊、團委活動各有其特點是兩種組織形式,不能顧此失彼,要重視并做好“特殊生”的教育、轉變工作。
。5)指導學生參與勞動實踐
關心課余生活、支持并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有益的課外活動,主題班會等。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勞動內容時間提出具體的要求,并有檢查措施,常抓不懈,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態(tài)度和勞動習慣。(切忌以罰代勞)
(6)搞好班級經常性的管理工作
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管理,做好學生的操行等第評定,評語要充分肯定優(yōu)點和進步,明確指出缺點和努力方向,要針對學生實際,寫出“個性”避免千篇一律或過于空泛。
三、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則和方法
(一)面向全體學生,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健康、勞動和生活情況,對學生全面負責。
體現了我國的教育方針的基本精神,班主任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了做到這兩個“全”對每一個學生負責。歧視任何一個學生,放棄對他的教育或只重一“育”,忽視了“五育”并舉,都是違背班主任原則,就不是個好老師。
。ǘ┱娼逃,啟發(fā)誘導
對學生要應用說服教育的方法,調動各種積極因素,是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力求簡單粗暴、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
。ㄈ釔圩鹬貙W生,嚴格要求學生
光強調老師愛學生是不全面的,還應具體研究怎樣去愛,要愛的得法,想愛還要會愛,如果不會愛,原來想愛,后來也會變得不愛。比如父母哪有不愛子女的呢?但由于有的愛的不得法,變得溺愛子女,縱容子女,使之走上邪路,父母因此也由愛生怨,由愛生恨,因此,希望通過你們的實踐去體驗這種愛。
。ㄋ模┮獜膶嶋H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思想實際,個性差異以及社會、家庭的影響,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這就要求我們選擇,確定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提出的要求要有層次性,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方法。比如針對某個問題的命題作文。
主題班會,就某一事件提出自己的觀點,進行分析,討論,達到教育的目的。
。ㄎ澹┮陨碜鲃t,言傳身教
要嚴格要求自己,增強道德修養(yǎng),起表率作用,俗話說:“正人先正已”,在班級工作中凡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能主動要求聽取學生意見改進工作。
(六)集體教育同個別教育相結合
要通過開展集體活動,如運動會、班班有歌聲,美展,春游等,發(fā)揮學生的特長,建立正確的集體輿論,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自豪感,形成良好的班風,要充分發(fā)揮集體教育的作用,對每個班級成員施加教育影響,同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個性品質。
班主任工作原則是相對穩(wěn)定的,但方法是靈活多樣的。我衷心希望你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學習探索、積累,提高自身素質,創(chuàng)造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徑,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證明自己是一合格的班主任,更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當學生犯錯誤時,怎樣表達建設性的批評意見?筆者結合個人多年的班主任實踐,認為批評應遵循以下八大原則:
一、態(tài)度誠懇的原則
批評學生,必須是真心實意幫助學生改正錯誤,而不能因自己的權威受到了觸動,丟了面子,把心中怒氣發(fā)泄到學生身上,進行挖苦、諷刺。批評要讓學生體會到愛心和關切,從而真正敞開心扉與教師進行交流。
二、實事求是的原則
毛澤東說:“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fā)言權!币磺械呐u必須建立在充分掌握事實的基礎之上,使批評不會讓學生覺得是空穴來風。同樣道理,教師批評學生,評價也要客觀,對缺點和錯誤,既不能夸大,也不縮小,不但要明確指出錯在什么地方,還要幫助找出改進方法,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改正自己的錯誤。
三、出自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出發(fā)的原則
盡管我們的批評未必會有切膚之痛的深刻,但能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出發(fā),學生最終會領悟老師的用意。實際上批評也是愛。
人都是有自尊的,相對來說,學生的自尊或虛榮就更強。當我們當眾發(fā)現學生的某種錯誤的言行和舉動,或者由學生舉報經過自己詳細了解證實某生確有錯誤的時候,不宜在班會或公開的場合批評,這樣會傷害他們的自尊,會令他們感到難堪,以致自慚形穢,甚者導致學生從此一蹶不振,消沉下去。
四、情真意切的原則
感情真摯的批評才能打開學生心內的門窗,切忌故作姿態(tài),冷嘲熱諷,甚至惡語相傷,中國有句古話叫"良言一句暖三冬,惡語傷人六月寒",更何況我們面對的還是孩子,是脆弱、敏感易傷害的心靈,因此,我們的批評是善意的,而非惡意的;是激勵、鞭策,而不是打擊、貶損;是維護人格的尊嚴,而不是辱沒人格;是愛而不是恨!是藏在嚴峻的外表下深沉的熾熱的愛,如果說是恨,那也是"恨鐵不成鋼,恨木不成材"的恨,而不是憎恨要選擇恰當的語言和表達方式。
五、“因人、因勢”施批、有的放矢的原則
批評學生方式方法的選擇,要據當時的具體環(huán)境和學生的個性特點、情緒狀態(tài)及承受能力而定。如必須當場提出批評的,應及時批評;事態(tài)不嚴重的,事后提醒;學生已認識個人的錯誤,且處于自責狀態(tài)的,用委婉的語氣批評或事后批評;學生自認有理,且處于抵觸情緒強烈時,避開正面嚴厲批評。批評學生還要考慮其個性特點,不同性格的學生對批評的反應往往不一樣,承受能力也不同,必須因人而異。如對于有惰性、依賴心的學生,宜用措詞較尖銳,語調較激烈,但絕不能諷刺挖苦、肆意辱罵;對于自尊心較強的學生,宜用對錯誤不“和盤托出”,而是逐步傳達出批評信息,使對方逐步適應,逐步接受,這種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談崩;對于盲目性大、自我覺悟性差,但易于感化的學生,宜借助他人的經驗教訓,運用對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評的內容,使被批評者感受到客觀上的某種壓力,促其自我反省;對于脾氣暴躁、性格倔犟、容易激動的學生,宜以商討的方式,平心靜氣地使其在一種友好的氣氛中自然接受批評意見;對于善于思考、性格內向、各方面比較成熟的學生宜將批評的信息,以提問的方式傳遞他們,學生自然就會意識到,并加以注意。對于自尊心很強,自覺性和悟性較高的學生,批評盡量不用激烈的言辭,也不能羅唆不休,只須指出問題,點到為止;對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一般宜通過鼓勵達到批評的目的。使他們從鼓勵中發(fā)現不足,看到希望,增強信心。
批評有針對性,收效才會大。老師在臺上大講特講,但講得大,講得空,一般學生既摸不著頭腦,犯錯誤的學生也不怕,還是我行我素。批評要有的放天,就是指批評要針對具體的人和事上,批評要帶有明確的目的,點明改正的方向。
六、留有余地的原則
在批評教育時,力求點到即止,留有余地,給學生一個自我批評、自我教育的機會。這樣學生既易于接受,又對老師的寬容產生一種負疚感,從而有利于不斷鞭策自己,盡量少犯或不犯錯誤。如果班主任對學生的錯誤嘮嘮叨叨,否定或者貶低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批評的積極性,那么學生就會產生一種逆反心理,結果事與愿違,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從學生的心理承受出發(fā),恰當地運用“留有余地”的批評方法,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七、剛柔相濟的原則
剛柔相濟是班主任批評時,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作教育,“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常常用剛制柔,以柔克剛。對女同學用剛,則有震撼力,對男同學用柔,則化解頑石。剛與柔的使用均以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為重點。特別是些犯有錯誤的學生,他們的自尊心表現得就更為復雜一些,因為做了錯事,受到別的同學的責任,產生了自卑感,有時甚至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而實際上,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有上進要求,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和幫助。著名的教育家馬卡蓮柯曾說過:“得不到別人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币虼,對這些學生,在批評時既要講原則,不遷就其錯誤的思想行為,又要講感情,尊重他們的自尊心。美國著名的管理家亞科卡說過:“表揚可以印成文件,而批評打個電話就行了。這就說,涵蓄而不張揚的批評有時比那種“電閃雷鳴”式的批評效果更好。
八、迂回啟發(fā)的原則
我們不僅要有一針見血,開門見山的直接批評教育,也要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迂回批評教育。這樣可以避免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直接交鋒,引導、幫助犯錯誤的學生消化。理解、醒悟,從而改正錯誤,使批評達到目的。如此批評沒有劍拔弩張之勢,往往卻有事半功倍之效。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批評是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的關鍵,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認為:"表揚是愛,批評也同樣飽含著對學生的愛。"有些學者也認為“過度的嚴厲會造成恐懼,過分的溫和會有失威嚴。不要嚴酷得使人憎惡,也不要溫和得讓人膽大妄為!毕嘈旁谌w班主任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學生的成長會更健康,祖國明天的花朵開放的會更燦爛。
【談談班主任工作的意義職責和工作原則】相關文章:
談談班主任工作的兩點體會06-30
工作總結報告的寫作技巧和原則04-04
談談地方文獻工作02-22
談談班主任開展好德育工作的幾條策略02-26
談談怎樣當好書記和委員04-03
語感訓練的原則、途徑和方法02-27
班主任工作體會和心得03-19
班主任工作體會和反思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