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蹲距式起跑
蹲距式起跑1
蹲距式起跑2
在我執(zhí)教的六年級體育課《蹲距式起跑》在教學中,結合課堂教學實際,談一些認識:體育本是一個來自于游戲,發(fā)展于游戲的學科,本應受到學生的喜愛。但令人遺憾的是有許多學生在接觸了一段體育課后,就發(fā)現現實中正規(guī)的體育課和他們頭腦中一種歡樂的、玩的體育課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當然,體育課是教育,應有一些較正規(guī)的教學內容。
轉換教師角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這節(jié)課上,我大膽地做了師生角色的轉換,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做課堂小主人的特點。教師則是指導者,參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學習過程的幫助者。整個40分鐘,學生去參與課堂上的`問、談、議、實踐,通過教師的示范講解,學生的自我練習。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體現了學生的價值取向,和對社會高度的責任感。
體育課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體現學生為主體,確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而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使學生發(fā)揮 主觀能動性,變學生被動學習為 積極主動學習,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為一體,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蹲距式起跑3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為依據,學生終身受益為宗旨。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愛好和興趣,讓學生掌握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養(yǎng)成終身體育態(tài)度和習慣。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通過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體質,發(fā)展學生個性。
二、教材分析:
、倏焖倥苁翘飶竭\動各個項目的基礎,是用鍛煉身體的基本手段和鍛煉方法,通過快速跑的教學,發(fā)展學生身體基本運動能力,改善中樞神經系統(tǒng)控制、支配肌肉活動的能力,提高呼吸和心血管功能以及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谕ㄟ^本次蹲距式教學的學習,發(fā)展學生速度、力量、靈敏等身體素質,使學生掌握從事終身體育運動所需要的體育知識和技能。
三、學情分析:
①本次課的教學對象是初一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比較平穩(wěn)發(fā)育期向發(fā)育高峰期過渡的階段?伤苄詮姟⒛7履芰。
、谠谄綍r的文化課學習中實踐機會不多,很多學生在體育課上不敢表現自己,知識機械地完成教師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學生的上課積極性不高。本次教學活動我綜合了各種練習形式,使學生在愉悅、興奮中能充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③當前獨生子女合作意識較弱,通過本次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增進集體榮譽感。
四、教學目標:
、偻ㄟ^教學使學生知道蹲距式起跑的身體姿勢及要求,樂于接受教師的指導,能夠積極參與到各種教學活動中。
、趯W生在做蹲距式起跑動作時,可以正確理解、認識到兩腳之間的'位置擺放及離起跑線距離的設定,60%以上的學生能夠做出臀部高于肩、重心前移,肩超過起跑線的動作。
、弁ㄟ^學習蹲距式起跑,初步掌握擺臂與蹬地的協(xié)調配合,提高快速起跑的能力。
五、本課的重、難點:
重點:①四點支撐、蹬擺結合。
②臀部抬起時重心前移,注意力集中。
、凼直叟c蹬地腿、擺動腿的協(xié)調配合。
難點:上下肢的協(xié)調配合,蹬擺結合動作的掌握。
六、教學方法:
、偈痉吨v解法:教師對所教授的內容精講細練,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個清晰的概念。
②語言誘導法: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語言來感染學生,指導學生練習。
、劬毩暦ǎ和ㄟ^嘗試練和模仿學習,教會學、練方法,領會動作要領。
七、教學程序設計:
第一部分:課的導入。
在課的開始,以提問的形式,導入本課課題。
第二部分:準備部分。
通過熱身跑、“數字報團”以及簡單的活動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部分:基本部分。
1.通過專門性的練習,對學生動作進行動力定型,使學生更準確的學習本課內容。
2.學習“蹲距式起跑”動作,教師通過示范、講解讓學生對所學動作有個較全面且清晰的了解。
3.通過往返跑的接力比賽,培養(yǎng)學生小組團隊的凝聚力,增進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同時,充分體驗途中跑的方法。
第四部分:結束部分。
放松總結。通過放松時,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學生對蹲距式的跑姿有更深的理解與掌握。
【蹲距式起跑】相關文章: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03-01
蹲踞式起跑教學反思14篇04-07
小學體育與健康公開課教案《蹲踞式起跑》08-17
蹲踞式跳遠說課稿08-02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08-20
蹲踞式跳遠教學反思04-09
起跑的作文09-07
起跑教學反思08-25
金秋,我們起跑作文08-25
起跑線作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