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短繩雙跳六法
雙人跳繩是在單人跳繩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其基本動作方法在《九年義務(wù)教育六年制小學》體育教材的中高年級曾經(jīng)介紹過。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對于學生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有了更高要求,原有的雙人跳短繩的方法已經(jīng)很難滿足學生的課上教學和課外活動的需求,為此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對教材進行了深層挖掘,開發(fā)了幾種新的短繩雙跳的方法,現(xiàn)與大家共同探討。名稱1:變、變、變
預備姿勢:兩人前后站立,后者持繩。
動作方法:后一人搖繩,前一人模仿各種小動物,如小兔子、大公雞、小青蛙、老黃牛等,也可進行肢體的變化,如下蹲、抱頭等。
動作特點:融入了仿生練習,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練習。
教學建議:注意啟發(fā)學生展開聯(lián)想,練習前教師可以先安排進行簡單的仿生活動,然后再把跳短繩加進去。也可以組織開展教學比賽,看誰“變”的快或“變”的多,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模仿等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名稱2:圖形跳
預備姿勢:兩人面向同一方向左右站立,外側(cè)手持繩。
動作方法:首先要經(jīng)過兩人的討論確定跳繩的行進路線,其后通過相互的配合和努力達到預定的目標或完成預定的圖形。跳法最好是左右腳交替跳,也可使用其它跳法,練習時視情況而定。
動作特點:主要突出雙人跳繩的運動路徑,而且路徑十分豐富,可以是簡單的前行和后退,也可以是稍復雜一點的幾何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螺旋形等。
教學建議:熟練掌握后可以以比賽的形式安排練習,比快也可比創(chuàng)意。
名稱3:我來幫幫你
預備姿勢:一人持繩先慢跳,另一名學生在繩外伺機觀察等待。
動作方法:準備的同學找準機會,伸手握住跳繩同學繩的一端,同時跳繩的同學松手,由單搖單跳的動作形成雙搖單跳動作。
動作特點:是一個典型的后加入例子,而且在跳繩的過程中有了換手搖繩的動作。
教學建議:教師要提醒學生及時換位練習,使之都有“幫”的機會。幫助成功后,站立搖繩的學生也可以侍機跳進去,這樣就形成了雙跳。后者從一個旁觀者變成了一個完全參與者,這也是此動作的妙處。
名稱4:雙人、雙跳
預備姿勢:每人準備一條短繩,兩人面向同一方向左右站立,相鄰手握對方繩子的一端。
動作方法:共向前(后)搖繩,一起起跳,保持動作的整齊和連貫性。
動作特點:雙繩。
教學建議:此動作不是很難,所以建議把此動作進行必要的擴展,擴展方向請參見名稱2的動作方法。
名稱5:蕩繩跳
預備動作:面對面站立,單手各持繩的一端。
動作方法:繩不搖起,而是將繩在下方左右擺蕩,學生入繩和出繩的方法參見名稱3,學生進入繩中后,隨著繩左右擺動而左右的跳動。
動作特點:通過蕩繩來完成跳繩的練習,改變了傳統(tǒng)的只有通過將繩搖過頭頂才可以的跳繩方式。
教學建議:這樣的跳法很少見,針對動作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的空間很大,所以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相信通過學生的不斷努力探索還會有更多的方法可以被挖掘出來。
名稱6:激情蹦蹦蹦
預備姿勢:以上任意一種。
動作方法:教師事先找好音樂,最好是2/4拍的。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跳繩的練習,要求腳落下的時候踩到節(jié)拍上,要有節(jié)奏感,近似跳舞的感覺。
動作特點:跳繩與音樂的完美結(jié)合。
教學建議:教師可以充當指揮,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的節(jié)奏,推薦歌曲《讓我們蕩起雙槳》。
以上方法大多都是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出來的,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學生有足夠思考的空間,讓他們自由地想象和發(fā)揮,加強合作學習和研究把短繩變成一個有效載體,讓學生借助這一載體盡情地享受體育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短繩雙跳六法】相關(guān)文章:
跳短繩教學反思08-25
《跳短繩》教學反思06-22
體育跳短繩教學反思02-26
體育跳短繩教學反思5篇03-17
跳雙搖作文06-10
中班音樂跳一跳教案02-18
跳長繩08-15
中班音樂跳一跳教案(優(yōu)秀)10-13
雙掛雙聯(lián)民情日記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