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弄通教材內(nèi)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shù)慕虒W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案 1
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轉和公轉,自轉和公轉的方向、時間;明白晝夜現(xiàn)象是由于地球自轉形成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晝夜成因的模擬實驗)、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據(jù)日月星辰的視運動推想地球的運動)。
3、通過認識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使學生體會到宇宙間的天體都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
課前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蠟燭,用乒乓球、鐵絲制成的小地球儀(在北半球處粘一個小紙人)。
2、掛圖或投影儀——地球的自轉(標示地軸、自轉方向、陽光及晝夜),地球的公轉。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1、提問:
。1)每天,我們看到太陽在空中是怎樣運動的?
。2)在一天的不同時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獵戶座)在天空中是怎樣移動的?北天的星座呢?
(3)伴隨太陽的東升西落,發(fā)生了什么現(xiàn)象?
(4)晝夜現(xiàn)象有什么規(guī)律?
2、你認為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是怎樣形成的?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地球的自轉
。1)講述:
關于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huán)的現(xiàn)象,有的同學認為是太陽繞地球轉動形成的,有的則認為是地球自己轉動形成的,這是兩種不同的意見。
這個問題在歷史上也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以前,人們憑肉眼直接觀察,一直以為太陽的東升西落、晝夜交替循環(huán)時由于太陽繞地球轉動形成的。后來,人們通過細致的觀察和深入思考,認識到這種現(xiàn)象是由于地球的運動形成的。
談話:明明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為什么說是地球在運動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讓我們未聯(lián)想一些熟悉的現(xiàn)象:
、佼斈阕诳焖傧蚯靶旭偟钠嚴铮吹铰放缘臉、房子等物體會怎樣?(向后移動)
②你們坐過船嗎?在船上怎樣知道船是否在行駛?怎樣知道船在向哪個方向行駛?如果看船上的物體能發(fā)現(xiàn)嗎?為什么?
(3)講解:當我們隨同車、船一起運動的時候。會看到車、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運動;同時,通過觀察車、船以外的景物的運動狀況,可以判斷我們乘坐的車船的運動情況。
。4)提問:
已當看到船艙外的景物是靜止的。這說明什么?
、佼斂吹酱撏獾木拔镌谙蚯耙苿,這說明什么?
、诋斂吹酱撏獾木拔镌诳焖俚叵蚝笠苿,這說明什么?
。5)講述:我們可以根據(jù)物體間相互運動的關系,推想地球的運動狀況。
(6)討論:
、偻ㄟ^觀察,我們看不到大地在動。據(jù)此能說地球是靜止不動的嗎?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們便是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體,是不能判斷地球這艘大船動或不動的。)
、僭鯓硬拍芘袛嗟厍騽踊虿粍幽?(要看地球以外的天體的運動情況)
②通過觀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陽、月亮、星星等天體,每天都有東升西落現(xiàn)象,也就是說都在自東向西運動。這說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東運動)
③我們看到太陽東升西落總是循環(huán)出現(xiàn)的,這說明什么?(這說明地球在轉動)
、芴柮刻鞏|升西落,從看到太陽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陽正南,相隔時間大約是多少?(24小時)這說明什么?(地球轉動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
。7)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東轉動,這個分析是正確的,F(xiàn)在,人們可以乘火箭、航天飛機離開地球,從宇宙空間觀察地球,看到地球確實在轉動。(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自轉。)
我們知道地球是個球體,中間是赤道,兩端分別是南極和北極,穿過地軸南北極的一條假想的直線叫做地軸。(板書:“地軸”)
地球每時每刻都在以地軸為軸轉動著,地球的這種運動叫做自轉。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
(8)指導學生填寫課本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9)提問:
、偈裁唇械厍蜃赞D?我們根據(jù)什么知道地球在自轉?
、诘厍蜃赞D的方向是什么?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多少?
、蹫槭裁丛诘厍蜃赞D過程中,我們會看到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2、指導學生認識晝夜的成因
(1)討論:
、傥覀円呀(jīng)知道晝夜現(xiàn)象是伴隨太陽東升西落發(fā)生的。既然太陽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轉引起的,那晝夜現(xiàn)象應該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轉引起的)
、谡埬阆胂褚幌,為什么在地球自轉過程中地球上會有晝夜現(xiàn)象呢?
。2)講述:為了證明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每組都有一個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儀,我們就用它來實驗。
。3)分組實驗:
、冱c燃蠟燭,用蠟燭光代替太陽光,讓“太陽光”照射在“地球”上。
、谟^察:”地球”的哪個部分被”太陽光”照亮?哪個部分沒有被照亮?想一想:這兩部分分別相當于一天中的什么時間?
③轉動地球儀。使它自西向東(即從左向右)轉動,觀察在同一地點(例如貼小紙人的地方)是否會出現(xiàn)晝夜交替現(xiàn)象?
。4)匯報實驗結果。
(以上實驗也可以分步進行。如果分步實驗,匯報也分步進行。)
(5)討論:
、僖陨蠈嶒炚f明什么?
②現(xiàn)在,你認為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怎樣形成的?
。6)教師小結:
。ǔ鍪緬靾D或投影片地球自轉及晝夜成因。)
地球是個球體,太陽雙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著太陽的那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轉動,晝夜現(xiàn)象就會交替出現(xiàn)。
。7)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空白。
。8)提問:
、贂円宫F(xiàn)象是怎樣形成的?
、跁円宫F(xiàn)象為什么是交替循環(huán)的?
、蹠円沟膩砼R為什么會逐漸發(fā)生的?
3、指導學生認識地球公轉及四季成因
。1)談話:地球除自轉外,還有其他運動形式嗎?
。2)出示掛圖或投影片:地球公轉。
(3)觀察:
、購膱D中看,地球在怎樣運動?(繞太陽轉動)運動的方向是怎樣的?(自西向東)
、谀阒赖厍蚶@太陽轉一周要多長時間嗎?(一年)
、蹚膱D中看,地球在繞太陽轉動時,地軸的方向是怎樣的?(總是傾斜的,傾斜的方向、角度不變。)
。4)講解: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繞太陽轉動,地球的這種運動叫做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年。
由于地球在公轉時地軸總是傾斜的并且傾斜角度不變,這樣就造成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上同一地點受到太陽的照射情況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太陽高度比較大,有時太陽高度比較小,有時太陽高度居中。我們知道太陽高度的變化會直接影響氣溫的變化,這樣,在地球公轉過程中,地球上同一地點的氣溫就會出現(xiàn)有規(guī)律的變化,形成春夏秋冬四季現(xiàn)象。
鞏固應用:
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提問:
。1)什么是地球的自轉?地球自轉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
。2)什么是地球公轉?會產(chǎn)生什么現(xiàn)象?
(3)一天24小時是根據(jù)什么定的?
。4)在地球公轉一周的過程中,同時自轉了多少周?
。5)為什么一年有365天?
布置作業(yè):
觀察與思考: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時刻,南天的星座(獵戶座或其他任意一個星座,在天空中的方位有什么變化?(隨著日期的推移,自東向西移動。)你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這是地球在公轉過程中與周圍星座相互運動的現(xiàn)象。)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案 2
一、教材分析
。ㄒ唬┑匚缓妥饔茫
本節(jié)課內(nèi)容是本章的重點和難點,又為下面的內(nèi)容———了解這些運動所產(chǎn)生的地理意義打下基礎。
。ǘ┙虒W目標
1、認知目標
、倭私獾厍蜃赞D和公轉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軌道等方面的規(guī)律和特點。
、诹私獾厍蜃赞D與公轉的關系,理解黃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導致的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2、能力目標
、賹嵺`能力:能正確運用地球儀來演示地球的自轉
能正確繪制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的示意圖
、谧x圖分析能力:能運用圖示來正確分析和解釋黃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關的圖準確解析太陽直射點的回歸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
3、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樹立辯證的唯物主義思想觀,認識到宇宙的一切物質都處在運動狀態(tài),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培養(yǎng)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ㄈ┙虒W的重點和難點
1、地球自轉和公轉運動的規(guī)律和特點
2、黃赤交角的形成
3、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二、教學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說過: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應選擇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由于本節(jié)難點多,而且較為抽象,如果應用傳統(tǒng)教學,不太便利,所以運用了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1、通過教具(地球儀)和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根據(jù)課文來分析、歸納、比較地球自轉與公轉兩種運動。
2、借助多媒體動畫,結合課本插圖來解釋說明黃赤交角的形成
3、.運用多媒體動畫“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
目的:使用多媒體動畫,將教材靜態(tài)信息加工成動態(tài)信息,化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以生動直觀的畫面給學生留下了鮮明、深刻的印象。同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其強烈的求知欲,為攻破難點打下基礎。
三、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身心發(fā)育趨于成熟,知識面廣,具有較強的認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學能力,故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主動參與為標志,在自主學習方式下,進行有效教學。
四、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
引用毛澤東主席著名的詩句:“坐地日行八萬里”,提問學生這種情況能否發(fā)生。
討論后給出明確結論:可以,因為地球在不停地運動,從而引入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兩種運動——自轉和公轉。
(這樣引入新課,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參與意識)
2、介紹地球自轉的基本規(guī)律
、傺菔径嗝襟w動畫“自轉”,講解概念:
提示學生注意地軸指向。
結論:自轉是圍繞其自轉軸(地軸)的旋轉運動,地軸傾斜,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
、谵D動地球儀,結合動畫,讓學生觀察地球自轉方向(提問學生)
結論: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為逆時針,南極上空看則為順時針
、壑v解地球的自轉周期:
首先提問: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樣才能知道地球已經(jīng)自轉了一周?引導學生思考。
結論:地球自轉周期的度量需要一個超然于地球的參照點,這個參照點應當是固定不動的,故我們選擇一顆離地球非常遙遠的恒星,在地球上看來,恒星的位置似乎是固定不動的,以它為參照點算出來的周期即為恒星日。
④運用多媒體動畫和彩圖冊上的圖,講解地球自轉的速度—————線速度和角速度。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畫,注意不同緯度的線速度、角速度的特征。結論:地球表面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地點的自轉角速度都一樣;
線速度則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逐漸遞減。
3、講解地球公轉的基本規(guī)律
、傺菔竟D動畫,提示學生觀察地球公轉軌道特征
結論:地球的公轉是圍繞太陽在轉動,其軌道為橢圓形,太陽位于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導致地球有時離太陽較近,有時較遠,從而引出近日點和遠日點
、陂喿x表格“地球在公轉
軌道不同位置時公轉速度的變化”。提示學生閱讀時注意在近、遠日點時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的差異。
結論:近日點較快,遠日點較慢。
4、自轉和公轉的關系
、僦v清黃道平面和赤道平面及黃赤交角的形成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地球正著身子公轉,則黃道面和赤道面的.關系如何?
應該是重合的,但由于地球公轉時是傾斜著身子的(即地軸傾斜):而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故黃道面和赤道面之間有一個交角,即黃赤交角。
②分析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
由于太陽的體積比地球大得多,因此可以認為太陽射來的是平行光。
設計兩個假設,引導學生分析思考。
假設1:假如地球表面是平面的,那么太陽光跟地面的關系(答案是到處都是垂直的,直射點有無數(shù)個。)
但地球是一個球體,表面是球形,故直射點只有一個。
假設2:如果地軸不傾斜,直射點和地面的關系(將永遠在赤道上。)
但地軸傾斜且傾斜的方向保持不變。因此在地球繞日公轉過程中,太陽有時直射在北半球,有時直射在南半球,有時直射在赤道上,范圍最北為23026’N,最南為23026’S,即南、北回歸線上。
演示動畫:二分二至日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引導學生完成課本上的表1—3—1
5、本節(jié)內(nèi)容小結
授課設計意圖:
整個教學過程以啟迪學生思維為核心,以學生為本位,發(fā)揮自主學習的優(yōu)勢,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力求促進學生的積極思維。不將結果簡單拋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步步啟發(fā)引導下去分析、推理、判斷,并作出結論,然后教師簡評、補充、總結,這樣才能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和新課標的課改精神。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部分內(nèi)容初看起來比較簡單,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些基礎知識。但其中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晝夜交替及時差問題是學生理解的難點,高考試題中涉及此基礎知識的比例也很大,這些問題都需要從這里得到解決,所以教學時要特別注意直觀性,幫助學生徹底解決此基礎問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利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自轉,并從各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特點。
2.利用燈泡或手電當太陽,讓學生觀察并體會地球自轉時各地晝夜有什么變化,從而理解各地時差,初步學會利用簡易工具換算時間。
【課程標準要求】
●用事實說明地球自轉及其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用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
【教學用具】
師:地球儀、三球儀、燈泡、簡單的課件,時區(qū)分布表格(課前發(fā)給學生);生:彩色不干膠條、手電
【教學時間】
1~2課時
【教學重點和難點】
體會從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轉方向,理解時差產(chǎn)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
實驗操作,觀察總結,討論合作
【教學過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觀察到的太陽、月亮、星星從哪個方向升起,又從哪個方向落下?
2.小時侯你認為是天轉還是地轉?現(xiàn)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轉的嗎?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轉對地球人有何影響嗎?
這里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回答問題,并引入兩個專題(怎么轉和影響)的教學。
1.學生都能回答出來。
2.是天動還是地動,這還是個問題呢,可以激發(fā)學生講科學家哥白尼“地心說”的故事,鼓勵學生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轉的呢?
活動一:演示地球自轉運動
第一步:請3個學生到臺前來演示,大家評判誰演示的正確。ㄗ⒁膺x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具有代表性,觀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組內(nèi)每個同學演示一遍,組員負責指正,要求人人會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儀上貼一彩色不干膠條,從3個角度觀察地球自轉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極上空看,南極上空看,最后總結出結論。
總結:地球自轉方向:從赤道上空看,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看,順時針方向
屏幕給出三幅地圖:A.面向赤道;B.面向北極;C.面向南極,要求學生標出地球自轉方向(化演示為圖示,增強實戰(zhàn)能力)并告訴學生:記住極地地球自轉方向將是以后解決以極地為中心的習題的關鍵!
地球自轉一圈的時間(周期):一天,也是晝夜交替的周期。
活動二:利用手電或燈泡,觀察地球自轉運動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轉,面向太陽和背向太陽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撥動地球儀,看某地隨著地球自轉晝夜是怎樣交替變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選擇幾個城市,分別貼上不同顏色不干膠條:如北京、開羅、紐約等,看他們隨著地球自轉運動經(jīng)歷晝夜的先后順序有什么規(guī)律。
說明:這里強調幾個時間點:日出(晨)、中午、黃昏、子夜。
學生總結:
1.由于地球是個不透明體,在太陽的照射下,面向太陽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晝;背向太陽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斷地自西向東轉動,地球上某地依次經(jīng)歷了晨、午、昏、夜的晝夜交替現(xiàn)象。
3.不同的地點經(jīng)歷的時間不同,同一時刻不同地點處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時間,東邊地點比西邊地點要先看到日出。
教師補充演示:利用書上問和圖進行解說。
練一練:給晝夜平面圖,讓學生判斷不同地點的時間,實現(xiàn)從立體地球儀向平面地圖轉化。
老師總結:地球自轉產(chǎn)生的現(xiàn)象:晝夜交替(強調不是晝夜),各地時間存在差異。
(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補充下列內(nèi)容)
小知識:古時人們判斷時間,是以太陽升到最高也就是正午時為12點,各地太陽最高時刻不同,所以正午時間不同,所以各地時間就不同,存在時間的差異,人們?yōu)榱讼嗷ソ涣,人為?guī)定了24個時間,經(jīng)度每15度為一個時間,叫區(qū)時,使用這個時間的15經(jīng)度范圍內(nèi)的地方叫時區(qū),繪制成地圖就叫時區(qū)表,要想知道某地現(xiàn)在是什么時間,不需要記憶,只需要使用時區(qū)表,如圖就可以查出。(下圖置于大屏幕上,學生使用簡圖)
活動三:《教你小技巧》:利用簡易時區(qū)劃分圖判斷各地時間
工具:時區(qū)劃分圖(教師提供)
第一步:將該表格的`時間部分和空間部分撕
開(如上圖已撕開的時間表)并在時間表上把每個小時的時間都注出。
第二步:求解:明確已知時區(qū)和時間,求已知時區(qū)的未知時間。
將已知時間和該地所在時區(qū)(空間)重合在一起,所求時區(qū)的時間就能夠從“時間”圖上得出來。如圖:當北京時間為18點時,紐約時間是當日5點,開羅時間是12點……利用時區(qū)與時間的有機組合,你可以很方便地讀出圖上任意城市的區(qū)時(屏幕上老師用課件演示)。
第三步:學生練習,老師先隨便出題,給學生練習的機會;根據(jù)時事出題,比如德國世界杯比賽時間與北京時間的換算,2008北京奧運會與世界各地小朋友觀看時間的換算等等。
整節(jié)課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了什么,最有收獲的是?(由學生來總結,往往比老師總結更有效)
課外作業(yè)布置
手工制作作業(yè):制作時區(qū)盤(給學生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選做)
1)材料:剪刀、彩筆、直尺、硬紙板兩張、膠水、子母扣、大頭針、鋼筆
2)步驟:
(一)將圖甲和圖乙貼在硬紙板上,用剪刀將圖甲按圖的范圍剪出圓盤(將時鐘剪去)。兩圖中心用大頭針穿孔,用子母扣別好,使圖甲可以自由轉動;
。ǘ┙o圖甲按陸地、海洋分別著色,將城市用紅筆使其突出顯示;
(三)在乙圖底板的垂直于12點處繪出平行太陽光線,并標出地球自轉方向。
。ㄋ模┰谌战缇處外接一小塊硬紙條,延長日界線,在日界線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同樣,在底板的24點處延長界線,在兩側標出今(明)天和明(今)天字樣。
【教學反思和后記】
本節(jié)課內(nèi)容較多,難度也較大,試圖通過直觀地球儀演示觀察和小組合作的組織形式解決難點,設計思路新穎獨特,操作起來容易出現(xiàn)課堂混亂的問題及時間不夠的問題,需要提前考慮對策!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案 4
一、內(nèi)容與說明
1、內(nèi)容
地球自轉的概況——自轉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線速度。
與地球自轉相關的典型地理現(xiàn)象——地方時。
2、地位與作用
本課題是高中地理“宇宙環(huán)境”篇的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個普通的天體,認識地球的自轉及因此而產(chǎn)生的一些現(xiàn)象,對整個地球環(huán)境有個基本的認識,可為后續(xù)“自然環(huán)境”篇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線速度與角速度。
2、能夠理解由于地球自轉產(chǎn)生了晝夜交替現(xiàn)象和時差。
3、能夠判斷地球自轉的方向,在地圖上判斷各點之間的方位關系。
4、能夠計算兩個地區(qū)之間的時差。
【設計思想】注重從“現(xiàn)象”引出“為什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原因”。
三、教學重點、難點
區(qū)時的計算、涉及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日期的計算。
四、教學課時
1課時。(“地球自轉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課時教學)
五、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多媒體課件首頁上顯示一幅不停自轉的地球圖片,引入“地球的自轉”這一內(nèi)容。
【設計思想】開門見山地將“地球的自轉”這一比較抽象的概念,較為直觀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ǘ┬抡n教學
1.從物理學中描述物體勻速圓周運動的幾個因素,引出地球自轉的幾個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線速度、角速度)。
2.教師設問“什么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引出地球自轉的定義——繞著地軸自西向東地自轉。注意自轉軸是地軸,方向是自西向東,進而讓學生判斷從南、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
請一位學生上講臺,用地球儀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并讓大家從南、北極上空觀察地球自轉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極上空觀察到的地球自轉方向分別為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
做一做,小練習: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氣流的運動軌跡,如下圖:
【設計思想】單是口頭描述“自西向東”“順時針”“逆時針”這些詞語,學生對地球自轉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讓學生邊用地球儀演示邊觀察,就比較直觀,容易理解和記憶。
3.復習經(jīng)緯線的知識,如“經(jīng)線指示南北,緯線指示東西”等。
【設計思想】絕大部分的高二學生對于初中時所學的經(jīng)緯線、經(jīng)緯度毫無印象,見到經(jīng)緯線一籌莫展。所以適當補充經(jīng)緯線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
4.教師繼續(xù)設問“由于地球的自轉,我們地球上會出現(xiàn)哪些景象呢?”展示一份報道“2006年7月10日的凌晨2點多,很多中國鐵桿球迷還圍坐在電視機前,關注著世界杯決賽的戰(zhàn)況!弊寣W生判斷這份報道出現(xiàn)在哪個國家的媒體上?
【設計思想】學生能夠判斷出是中國媒體的報道,從而引出“地方時”的概念,先讓學生辨析一下,“晝夜現(xiàn)象”和“晝夜交替現(xiàn)象”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原因導致的。教師同時用地球儀和手電筒進行演示。
5.教師再設問“世界各地的時間為什么會有不同?有怎樣的不同?”從而引出地方時,以及地方時的劃分。得出“時間的東早西晚”,經(jīng)度每15度時間就差1小時,經(jīng)度1度時間就差4分鐘。引出“北京時間”的概念,讓學生辨析“北京時間”“北京的.時間”“東八區(qū)標準時”。
教師通過地球儀及多媒體的演示,幫助學生分析完成“北京時間”、“北京的時間”、“東八區(qū)標準時”之間的區(qū)別。
做一做,小練習:計算世界杯決賽(最近的一屆)是當?shù)貢r間幾點開始的?
6.教師引入當年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時的“丟一天”,引入“國際日期變更線”的概念:麥哲倫的船隊1519年9月從西班牙出發(fā),歷經(jīng)三年又回到了西班牙。航海日志上為9月6日,西班牙當?shù)厝掌趨s為9月7日。這一天“丟”在了哪里?為什么會丟?
有一位雙胞胎孕婦從上海坐船前往舊金山,在接近日界線的時候生下了一個女孩,越過日界線后生下了一個男孩。若干年后,兩個孩子長大后了,他們也學了有關日界線的知識后,男孩說他應該是哥哥。你們認為他這么說有沒有道理?為什么?
【設計思想】從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教學,學生容易理解,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7、教師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地球自轉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由于地球自轉而產(chǎn)生的地方時。大家看這張結構圖,對于今天的學習內(nèi)容你已經(jīng)掌握了多少呢?請同學們對照這張圖,自己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如有疑問,請?zhí)岢鰜怼?/p>
六、專家評析
地球的自轉運動是高二地理的學習難點,教師通過實物演示和多媒體輔助教學,使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直觀化、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
本課題的設計注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從“現(xiàn)象”引出“為什么”,分析原因,得出結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探究問題的興趣。
采用學生自主復習的模式進行最后的小結,在鞏固復習的同時,讓學生再次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的問題,不斷探究,不斷解決問題,也是本課設計的一個特色。
當然,本設計還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師所舉例子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些問題是否符合高二學生的認知基礎等。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案 5
一、素質教育目標
。ㄒ唬┲R教學點
了解地球公轉一周后,地球上產(chǎn)生的地理現(xiàn)象。
。ǘ┠芰τ柧汓c
空間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事物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制約。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晝夜長短變化和太陽高度變化。
2.難點:太陽直射概念。
3.疑點:極晝的南北極為何冰雪不融。
4.解決辦法:圖解法。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通過自己一步步繪圖逐漸理解知識內(nèi)容。
五、教學步驟
。ㄒ唬┟鞔_目標
1.攻破難點:不同方位的太陽直射概念。
2.突出重點: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變化。
3.了解五帶和24節(jié)氣。
。ǘ┲攸c、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圖解直射概念:(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直射,特別是變換角度的直射概念不清楚,影響了后面一系列的知識理解和學習,此處宜作為重點講解內(nèi)容。)方法:
。1)畫兩個如圖的弧形a弧、b弧,在弧上各找一點表示一人所在的地理位置p1、p2;請學生畫出此人所在的地平線(過切點畫切線);講明直射即太陽光線與地平線的夾角是90度,請學生畫出太陽光線。
。2)在圖2上把弧補充為一個完整的圓,并畫上地軸(垂直線)、赤道(水平線),問此時太陽直射點的位置(赤道)。
。3)把圖2旋轉一個角度(黃赤交角),觀察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從此點平行于赤道畫一條緯線,思考這條緯線的特點(太陽直射的最北點——北回歸線,此線上各點一天中都有直射機會)
(4)思考:太陽直射點的位置可否移動,觀察二分二至圖,認識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練習:一年之中有兩次太陽直射機會的地區(qū)是:南北回歸線之間。
2.晝夜長短變化
請每位學生畫一張夏至日(12月22日)光照圖,一位學生在黑板上畫,用以訂正。在圖上標出南北回歸線、晨昏線,把夜半球涂成陰影。
(1)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
a.教師在圖中南北半球各畫一條緯線(例圖中b、d所在緯線),學生注明晝弧和夜弧長,觀察分析得出結論:太陽直射的南半球晝長于夜,北半球相反。
b.教師在北半球再添加一條緯線(例圖中e所在緯線),學生觀察同一半球不同緯線上的.晝夜長短情況,得出結論: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越大。赤道終年晝夜平分。
c.請學生用緯線標出極晝和極夜范圍——極圈概念(例圖中a.f點所在緯線)。
。2)思考:有無全球同時晝夜平分的時候,什么時候?演示春秋分時太陽直射的位置。
理論上:晨昏圈過極點時,全球緯線被平分,此時為春秋分。
實際中:夏季的晝長轉為冬季的晝短的那一天。
。3)練習:12月22日下列地區(qū)晝長的是b、d,晝最長的是d。
a.倫敦b.悉尼c.北京d.好望角
3.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因此,太陽直射點的位置決定著一個地方的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
練習:6月22日(夏至)正午太陽高度達最大值的范圍是北回歸線以北各地,達最小值的地區(qū)是赤道以南各地。
分析:繪圖,注明太陽直射點(北回歸線)。在北回歸線以北任選一點a,發(fā)現(xiàn)這一天太陽直射點離此點最近,此點達一年中最大值。赤道至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機會,故未達最大值。赤道以南和南回歸線以南各選一點b、c,發(fā)現(xiàn)此時太陽直射點離所選點最遠,故赤道以南各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小。(不同地區(qū)的正午太陽高度)
思考:正午太陽高度角的大小變化與一年中的氣溫高低變化有關嗎?畫圖說明。你能解釋極晝的南北極為何冰雪不融了吧。
(太陽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層厚海拔高。)
4.五帶劃分:(圖略)
以地表獲得太陽熱量的多少來劃分熱帶、溫帶、寒帶。
熱帶:南北回歸線之間有太陽直射機會,接受太陽輻射最多。
溫帶:回歸線與極圈之間,受熱適中,四季明顯。
寒帶:極圈與極點之間,太陽高度角低,有極晝、極夜現(xiàn)象。
5.四季
(1)從天文含義看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晝最長、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季節(jié)。一季三個月,請寫出天文四季的春夏秋冬所包含的月份。
春夏秋冬
(2)思考:我們通常所說的四季含義是什么(氣溫的高低)。氣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夏秋冬
。3)了解24節(jié)氣的概念與四季的關系
24節(jié)氣是將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平分24份,從春分點開始,角度每隔15度為一個節(jié)氣,約為15天。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運行會產(chǎn)生天氣和季節(jié)的有規(guī)律變化,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中農(nóng)民依此進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有如:“谷雨前后種瓜點豆”的諺語。
。ㄈ┛偨Y、擴展
思考:你知道為什么4年一潤嗎?
一個回歸年=365天5小時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歸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時,故4年一潤,閏年為366天。另有其它歷法計算余、損數(shù)值。
六、布置作業(yè)
題1讀右圖”極地投影太陽光照圖”(虛線表示極圈和回歸線,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圖反映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是45e,0
(此圖所畫半球逆時針旋轉,為北半球,北極圈里是極晝,此日是夏至6月22日)
。2)abc是晨昏線,其中晨線為bc段。(晨昏線與太陽光線永遠垂直,此圖逆時針旋轉,地球上各地在ab弧處由晝進入夜,在bc弧處由夜進入晝,為晨線。)
。3)此時a、b、d、e四地的地方時應是a15時,b6時,d21時,e12時。
(太陽最高點為正午12點,緯線周長被均分為24小時。)
。4)此時a、e晝夜長短是a24小時晝,e12小時晝。
。5)再過三個月,b地處在什么初秋季節(jié)(三個月后,太陽直射點由北半球移向赤道,并將繼續(xù)向南半球移動。)
題2設計一個表盤,從中可以讀出不同緯度任意一天的太高度角。
教師指導:盤1太陽直射點緯度范圍,從2326n——2326s。
盤2太陽高度角范圍。
盤3地理緯度值,三盤疊加在一起。
七、板書設計
第六節(jié)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一、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W生隨堂畫圖,此處略)
二、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
1.太陽直射的半球晝長于夜。
2.緯度越高晝夜長短變化越大。極圈內(nèi)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
3.赤道全年晝夜平分;春秋
分全球晝夜平分。
三、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
一地正午太陽高度隨距太陽直射點的遠近而變化。
正午太陽高度=地理緯度+太陽直射點緯度(同半球相加,不同半球則減。)
四、五帶劃分(圖略)
五、四季劃分
天文四季:春2、3、4,夏5、6、7,秋8、9、10,冬11、12、1。
氣候四季:春3、4、5,夏6、7、8,秋9、10、11,冬12、1、2。
24節(jié)氣:地球公轉軌道的24份均分。在天氣和氣候概念之間,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案 6
教學目的:
1、知道地球在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公轉,公轉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2、地球在圍繞太陽公轉時,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會觀察到遠近不同的物體存在視覺位置差異。
3、能和小組同學合作做地球公轉的模擬實驗,并認真觀察,收集證據(jù),進行記錄。
4、體會到科學家獲得證據(jù)的過程中要付出艱辛的努力,意識到科學技術的進步,能為科學家提供更為有力的證據(jù)。
教學重點:
知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公轉周期為一年。
教學難點:
認識恒星的`周年視差。
教學準備:
記錄表,兩根木桿,一把木尺,小紙條,一個紅圓片(太陽),兩個藍色圓片(星星)。
教學過程:
一、引入學習: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地球在自西向東自轉,在自轉的同時是不是還圍繞太陽公轉呢?
2、思考:怎樣知道地球是否圍繞太陽公轉?
3、小結:地球的確是在圍繞太陽公轉,公轉一周是一年。
二、探究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證據(jù):
1、思考:在人們不能到天空中觀察地球的運動時,人們是怎樣認識地球公轉的呢?
2、提問:(在黑板上畫一地球運行軌道圖,在軌道外畫兩顆星星)如果地球在公轉,在公轉的軌道上觀察星星,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
3、模擬實驗。
。1)談話: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各不相同,有的離地球近,有的離地球遠,如果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那么,天空中的星星的位置就會隨著地球的運動而發(fā)生變化。我們可以用一個模擬實驗來研究這種變化。
。2)模擬實驗
、僦v解:在操場上畫一個圓圈,圓圈中放一個紅色小圓片,代表太陽;找兩個竹竿,上面分別貼上一個藍色圓片,分別代表星星,其中一顆星星離地球近,一顆星星離地球遠;在遠處的星星頂竿上掛一木尺,每隔10厘米貼一個記號;然后找一位同學代表地球,背對著圓圈做圓周運動(公轉),在從A點運動到B點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兩顆星的位置,并做好記錄
、趯W生到操場模擬實驗。
、郯褍筛窀头诺母h一些,再次觀察兩顆星的位置變化,并做好記錄。
4、交流匯報:
(1)當?shù)厍蚬D運動時,星星怎么運動?
。2)當?shù)厍蜻\動到A、B兩點時,星星的位置有什么變化?
。3)當星星離我們更遠時,位置又有什么變化?
(4)從這些現(xiàn)象中我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
5、認識恒星的周年視差
。1)閱讀P85頁資料,思考:為什么人們長期未能發(fā)現(xiàn)恒星的周年視差?
。2)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為什么能發(fā)現(xiàn)恒星周年視差?
(3)恒星周年視差為什么能證明地球在公轉?
三、整理歸納:
1、關于晝夜現(xiàn)象的解釋,我們保留哪一種?為什么?
2、地球是怎樣運動的?
3、小結:地球圍繞太陽自西向東公轉,一年為一個周期;在公轉的同時還圍繞地軸自轉,24小時為一個周期;地球在自轉和公轉的同時,地軸始終時傾斜不變的。
板書設計:
地球在公轉嗎
公轉周期為一年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教案】相關文章:
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自轉和公轉02-27
地理地球的公轉教學反思04-22
《地球的公轉》七年級地理教案11-05
《地球的公轉》七年級地理教案4篇11-07
地理教案-地球和地球儀02-27
地球和地球儀地理教案05-06
[通用]《地球的公轉》七年級地理教案6篇10-10
地球和地球儀教學反思04-16
地球和地圖教學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