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自然第六冊教案
1、骨骼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人體的骨骼分為頭骨、軀干骨、四肢骨三個部分,軀干骨包括脊柱、胸骨、肋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并能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這些骨。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人體骨骼的結構及各部分骨的形態(tài))。
3、向?qū)W生進行骨胳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模型或掛圖、投影片——人體的骨骼。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談話:
(1)我們在一年級曾學習過關于人體的知識,誰來說一說,人的身體可以分為幾個部分?
(2)在三年級,我們要了解一些人體內(nèi)部的構造。人體的內(nèi)部有什么?
2.講述:在這節(jié)課里,我們首先學習關于骨的知識。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人體骨骼結構
(1)講解什么是骨骼:同學們已經(jīng)知道,人體的內(nèi)部有骨(出示人體骨骼模型或掛圖、投影片)。骨是一塊一塊的,人的身體內(nèi)共有206塊骨。這206塊骨連接起來,就構成了一副人體的骨架,這副人體的骨架叫做骨骼。(板書課題,教“骼”字。)
(2)觀察人體骨骼的結構
①講述:我們首先來觀察,人體的骨骼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骨?
②學生觀察。
③匯報觀察結果。(邊匯報邊板書。)
板書:
頭骨
胸骨
人體骨骼 軀干骨 肋骨
脊柱
四肢骨 上肢骨
下肢骨
(教“肋”、“脊”等生字。)
④教師小結:人體的骨骼可以分為頭骨、軀干骨、四肢骨三個部分;軀干骨由胸骨、肋骨、脊柱組成;四肢骨包括上肢骨、下肢骨。人體的骨骼是左右對稱的。
(3)觀察一些骨的外部形態(tài)
①頭骨是什么樣的?
②脊柱是什么樣的?
③肋骨和胸骨是什么樣的?
④上肢骨的幾塊大骨(鎖骨、肩胛骨、上臂骨、前臂骨)分別是什么樣的?
⑤下肢骨的幾塊大骨(髖骨、大腿骨、小腿骨)分別是什么樣的7
(4)練習
①學生對照人體骨骼圖,摸一摸自己的骨骼的各個部分。
②教師說某塊骨或某部分骨的名字,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指出。
2.指導學生認識骨骼的作用
(1)討論:人體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2)教師小結:
(結合掛圖或投影片進行講解。)
骨骼是人體的支架,具有支撐作用。下肢骨是人體的支柱,脊柱是人體的大梁。有了骨骼的支撐,人體才有特定的外形——人形,有了骨骼的支撐,人才能站得住,坐得穩(wěn)。
骨骼具有保護作用。頭骨的上部(腦顱骨)形成一個堅硬的外殼,保護內(nèi)部的腦;胸骨、肋骨、脊柱構成的胸廓,像一個籠子,保護著內(nèi)部的心臟、肺等器官。
骨骼具有運動作用。因為骨骼是由一塊塊骨連接在一起的,大多數(shù)骨都可以活動,所以人體才能活動,作出各種動作——抬頭、低頭、彎腰、伸腰、抬臂、伸臂、曲臂、抬腿、曲腿、伸腿、走、跑、跳等。
(3)在課本第5頁填寫骨胳的作用:骨骼具有支撐、保護、運動的作用。
3.向?qū)W生進行骨骼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1)談話:
①因為骨骼具有支撐、保護、運動等重要作用,所以骨必須長得粗壯、堅固,才能更好地起到這種作用。另外,骨長得長,人的個子才能長得高。你們知道怎樣才能使骨長得粗壯、堅固,長得長嗎?
②我們常看到有的人彎腰駝背,身體的姿勢不好看。你們知道這是怎么回事嗎?這往往是因為他們的脊柱變形了。我們應該怎樣保護脊柱不變形呢?
(2)講解:少年兒童的骨骼正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為了使骨骼健康地生長發(fā)育,要注意三方面:
①要注意營養(yǎng),不挑食,并且多吃一些含鈣的食品,如各種豆制品。因為鈣是骨胳的主要成分,如果人體缺鈣,骨就發(fā)育不好。
②要注意鍛煉。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骨才能長得粗壯、堅固,長得長。據(jù)統(tǒng)計,同樣年齡、同樣性別的青少年,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很少參加體育活動的平均身高要高4厘米~10厘米。
⑧要注意讀書、寫字的姿勢。少年兒童的骨比較軟,如果經(jīng)常彎著腰讀書、寫字,脊柱就容易變形,形成駝背。脊柱一變形,不但很難看,而且會影響人的活動,影響心臟、肺等內(nèi)臟器官的正常發(fā)育。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正確的讀、寫姿勢,用高度合適的桌、椅,不要連續(xù)很長時間讀書、寫字,學習一段時間就要活動活動身體。
鞏固、應用
1.教師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nèi)容。
2、提問:
(1)人體的骨骼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骨?
(2)人體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布置作業(yè).
教學小結:
2、關節(jié)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記住人體6個大關節(jié)的名稱,并能在自己的身體上正確指出這些關節(jié);知道關節(jié)的作用是把骨連接在一起,使骨能活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人體關節(jié)的分布、形態(tài)及作用)。
3、向?qū)W生進行關節(jié)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或投影片——人體關節(jié)、肘關節(jié)的結構。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提問:人體的骨骼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包括哪些骨?在自己的身上指出這些骨的部位。
2.談話: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人體的骨骼是由很多的骨連接在一起的,你們知道這些骨是怎樣連接在一起的嗎?
3.講述:人體的骨有不同的連接方式。有的骨是緊緊連接在一起的,不能活動,例如頭頂?shù)墓;有的骨連接處只能稍微活動,例如構成脊柱的脊椎骨;多數(shù)骨是通過關節(jié)連接在一起的(板書課題),可以活動。
在這節(jié)課里,我們學習關于關節(jié)的知識。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人體的主要關節(jié)
(1)談話:活動活動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說一說人體哪個部位有關節(jié)。
(2)講解:
(出示人體關節(jié)圖。)
①人身體有很多關節(jié),在這節(jié)課里,我們要認識幾個較大的關節(jié):肩關節(jié)、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教師一面講解一面指出自己身體的相應關節(jié),邊指邊活動,然后再指出圖上的相應關節(jié)。關節(jié)名字要板書,肘、腕、髖、膝、踝5個生字要教讀、寫。)
(出示肘關節(jié)結構圖。)
②關節(jié)的構造不完全相同,一般來說,在關節(jié)處,一根骨的頂端向內(nèi)凹,形成關節(jié)窩,另一根骨的頂端向外凸,形成關節(jié)頭,關節(jié)頭正好嵌在關節(jié)窩內(nèi)。這樣,在這兩根骨的連接處就可以活動了。
(3)練習
①學生照圖摸自己的幾個大關節(jié),記住這些關節(jié)的名稱。
②讓學生復述關節(jié)的名稱,并在自己身上指出。
2.指導學生認識關節(jié)的作用
(1)講述: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人體的幾個大關節(jié)的名稱,F(xiàn)在,每個人都活動活動這些關節(jié),觀察在這些關節(jié)處能怎樣活動。觀察的時候,關節(jié)上面的骨不要動,看關節(jié)下面的骨能怎樣動。
(2)學生觀察。
(3)匯報觀察結果。
(匯報的時候,一個關節(jié)一個關節(jié)地說。讓學生到課桌前面,一邊活動關節(jié)一邊說,這樣可以彌補匯報時的語言障礙,其他學生也容易聽得明白。
有的關節(jié)的作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想一些熟悉的物體。例如肩關節(jié)很像電視機的拉杠天線的旋扭,使上臂可以在很大范圍內(nèi)自由轉動;膝關節(jié)很像門窗的合頁,使小腿可以做曲伸運動。
(4)教師小結:通過以上觀察我們可以知道,關節(jié)的作用是把骨連接起來,使骨能活動。由于關節(jié)的結構不完全相同,關節(jié)活動的形式也不完全一樣。有的關節(jié)活動形式比較多,例如肩關節(jié),它可以使上臂向前抬,向上舉,向后揮,向下垂,還可以使上臂繞肩轉動;髖關節(jié)的活動形式也比較多。有的關節(jié)活動形式比較少,例如膝關節(jié),它只能使小腿做曲、伸運動;肘關節(jié)的活動形式也比較少。
3、向?qū)W生進行關節(jié)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1)談話:
①你或者你朋友的關節(jié)發(fā)生過“脫臼兒”嗎?誰知道脫臼后有什么感覺?脫臼是怎么回事?在什么情況下容易發(fā)生脫臼?我們應該怎樣預防脫臼?
②關節(jié)必須靈活、牢固,人的身體才能活動自如。怎樣能使關節(jié)靈活、牢固?
(2)講述:為了使關節(jié)靈活、牢固,必須加強體育鍛煉,例如運動員、雜技演員的關節(jié),就比一般入靈活得多。為了防止關節(jié)脫臼,在鍛煉前要做好準備活動,活動活動有關的關節(jié);鍛煉時不要用力過猛。如發(fā)生脫臼,自己不要亂動,要趕快請醫(yī)生治療。
鞏固、應用
1、教師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nèi)容。
2.讓學生指出自己身上幾個較大的關節(jié),說出它們的名稱。
布置作業(yè)
家里吃雞時,觀察雞腿部的關節(jié)構造。
教學后記:
3 肌肉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人體5塊大肌肉的名稱,并能在自己的身體上指出這幾塊肌肉的位置;知道肌肉能收縮、舒張,當肌肉收縮時,可以牽動骨運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人體幾塊大肌肉的形態(tài))。
3、向?qū)W生進行肌肉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掛圖或投影片——人體肌肉、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
導入新課
1、提問:
(1)骨胳有什么作用?
(2)能活動的骨是通過什么連結的?指出人體的幾個大關節(jié)。
2、談話:誰知道骨的活動是由什么力量牽動的?
(肌肉。)
3、講述:在這節(jié)課里,我們學習關于肌肉的知識。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人體的幾塊大的肌肉
(出示人體肌肉圖。)
講述:人體的外部是皮膚,皮膚下面是肌肉。肌肉是一塊一塊的,有很多塊,其中長在骨骼上的有600多塊。在這節(jié)課里,我們要認識幾塊較大的肌肉(指骨骼肌)。
(1)認識肱二頭肌
①講解;在上臂前面有一塊很明顯的肌肉,曲臂時會鼓起來。(出示肱二頭肌示意圖。)這塊肌肉上面有兩個頭,都長在肩胛骨上,下面有一個頭,長在前臂骨上。由于這塊肌肉跨過上臂骨(上臂骨又叫肱骨),上面又有兩個頭,人們給它取名肱二頭肌。
(講解時,既要用圖,又要在教師身上指出肌肉的位置。下同。)
②讓學生曲臂,摸自己的肱二頭肌。
(2)認識肱三頭肌
①講解:在上臂的后面也有一塊很明顯的肌肉。(出示肱三頭肌示意圖。)這塊肌肉上面有三個頭,其中一個長在肩胛骨上,兩個長在肱骨上,下面有一個頭,長在前臂骨上。由于這塊肌肉長在肱骨上,上面又有三個頭,人們給它取名肱三頭肌。
②讓學生伸臂,摸自己的肱三頭肌。
(3)認識胸大肌
①講解:在胸前,一邊有一塊三角形的大塊肌肉,叫做胸大肌。
②讓學生挺胸,摸自己的胸大肌。
(4)認識腹肌
①講解:在腹前中線的兩側,有兩排肌肉,叫做腹肌。
②讓學生繃緊腹部,摸自己的腹肌。
(5)認識腓腸肌
①講解:在小腿的后面,有一塊明顯的肌肉;俗稱“小腿肚子”,這塊肌肉叫做腓腸肌。(講“腓”字的讀、寫。)
②讓學生摸自己的腓腸肌。
(6)綜合練習
①讓學生記這5塊肌肉的名字。
②讓學生在人體肌肉圖中指出這5塊肌肉。
③讓學生在自己身上指出這5塊肌肉。
2.指導學生認識肌肉的作用
(1)討論:肌肉有什么作用。
(2)觀察:
①看一看,當曲臂和伸臂時,肱二頭肌有什么變化:
②摸一摸,當曲臂和伸臂時,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有什么變化。(伸臂時,要求學生用力將臂繃直。)
。(3)討論:通過以上觀察我們知道,曲臂時,肱二
頭肌鼓起來,很硬;伸臂時,肱二頭肌不鼓,也不硬,肋
三頭肌變得硬起來。這是怎么回事?這說明肌肉有什么
作用?
(4)講解:
肌肉具有牽動所連著的骨運動的作用。
肌肉是由一束一束的像皮筋一樣的肌束構成的,可
以收縮、舒張。當肌肉收縮時,變粗、變短,產(chǎn)生力量,
能牽動它附著的骨運動。例如,當肱二頭肌收縮時,能
牽動前臂骨做曲臂運動;當肱三頭肌收縮時,能牽動前
臂骨做伸臂運動。
人體的各種動作,都不是由一塊肌肉來完成的,而
是由幾塊肌肉共同完成的。這些肌肉的收縮、舒張是相
互配合的,有些肌肉收縮,有些肌肉舒張。例如,當肱
二頭肌收縮時,肱三頭肌舒張,這樣才能完成曲臂動作;
當肱三頭肌收縮時,肱二頭肌舒張,這樣才能完成伸臂
動作。
(5)體驗腓腸肌的作用
①講述:為了更好地了解肌肉的作用,我們再來體
驗一下腓腸肌的收縮、舒張情況。
②學生活動:
坐在椅子上,右腳干放在地上,用手摸到腓腸肌。
腳尖著地,腳跟盡可能向上提起,摸一摸腓腸肌有
什么變化。(收縮、變硬。)
腳跟放平,再摸丫摸腓腸肌有什么變化。(恢復成原
來的樣子。)
⑧討論:通過以上體驗,悅明腓腸肌有什么作用。
(腓腸肌收縮,可以上提是跟。)
(6)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肌肉具有牽動骨運動的作用。當肌肉收縮時,可以產(chǎn)生力量,牽動骨運動。通過學習1、2、3三課,我們知道:人體的運動是由骨胳、關節(jié)、肌肉共同來完成的。
3.向?qū)W生進行肌肉的衛(wèi)生保健教育
(1)談話:
①我們已經(jīng)知道肌肉具有運動的功能,肌肉必須粗壯、有力,人才能有力氣,有耐力。怎樣才能使肌肉變得粗壯有力?(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
②一般來說,鍛煉之后,哪個部位的肌肉感到特別疲勞甚至有些酸疼,哪個部位的肌肉就得到了鍛煉。根據(jù)你們的經(jīng)驗說說:哪些體育項目可以鍛煉肱二頭肌?(說完后,可以讓學生比一比,誰的肱二頭肌最粗壯。)
哪些體育項目可以鍛煉胸大肌?
哪些體育項目可以鍛煉腹肌?
哪些體育項目可以鍛煉腓腸肌?
(2)講述:為了使肌肉粗壯有力,除了注意營養(yǎng)以外,特別要加強鍛煉。鍛煉的項目要全面,這樣全身的肌肉才能均衡發(fā)展。鍛煉前要做好準備活動;鍛煉時要選擇力所能及的項目,要循序漸進,逐漸加大運動量,不要用力過猛,不要過度疲勞。
鞏固、應用
1.教師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nèi)容。
2.提問:
(1)說出人體幾塊大肌肉的名稱,指出它們的位置。
(2)肌肉有什么作用?
布置作業(yè)
家里吃瘦肉時,觀察一下肌肉的形態(tài):是由—束束的肌束構成的。
4 土壤的成分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氣和腐殖質(zhì)等成分構成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做分析土壤成分的實驗)和分析綜合能力(通過分析綜合認識土壤的構成)。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燒杯、干土塊、水、筷子。
2.演示實驗材料——酒精燈、鐵架臺、鐵罐頭盒、干土壤、火柴。
3.給學生講解到野外觀察土壤的方法。
學生準備:到附近農(nóng)田或菜園、花園觀察土壤,采集土壤樣品。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檢查學生采來的土壤樣品。
2、談話:
(1)你們帶來的土壤樣品是從哪里采來的?
(2)說一說那里的土壤是什么樣的?
3.講解:這節(jié)課,我們要學習一些關于土壤的知識,了解什么是土壤,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構成的。 (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土壤
講解:土壤是分布在大地表層的土,比較疏松,含有養(yǎng)料,能夠生長植物。簡單說,地面上能夠生長植物的土叫做土壤。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土壤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層,二是能生長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灘上、沙漠中不能生長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指導學生認識土壤的成分
(1)土壤中含有水分
①談話:
你們在觀察土壤時,用手摸,有什么感覺?(疏松、潮濕。)
土壤是潮濕的,這說明土壤中含有什么?
②教師小結:土壤潮濕說明其中含有水分。不同環(huán)境中的土壤干濕不同,同一地區(qū)的土壤干濕情況也是不斷變化的,雨后土壤比較濕,長期干旱土壤就比較干。
(2)土壤中含有空氣
①講述:把干土塊放進水杯里,看看有什么現(xiàn)象?
②學生分組實驗。
③匯報實驗結果。
④討論:從土中冒氣泡,這說明土壤中含有什么?
⑤教師小結:土壤中含有空氣。
(3)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①講述:用筷子把水杯中的土塊攪散,再用勁攪一攪,然后把杯子放在桌上,讓水中的土慢慢沉降。當大部分土沉下來之后,仔細觀察:沉下來的土是不是分層?分為幾層?不同層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②學生分組實驗。
③匯報實驗結果。
④討論:下層的、顆粒比較大的是什么?上層的、顆粒比較小的是什么?
⑤教師小結: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顆粒比較大的是砂,顆粒比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4)土壤中含有腐殖質(zhì)
①演示實驗:用酒精燈加熱土壤。
②提問:看到什么現(xiàn)象? (冒煙)聞到什么氣味?(燒糊的氣味)這說明什么?
③講解:把土壤加熱后冒煙,有燒糊的氣味,這說明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燒的東西,這些東西主要是土壤里動植物殘體腐爛以后變成的物質(zhì),叫做腐殖質(zhì)。(板書“腐殖質(zhì)”)腐殖質(zhì)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質(zhì)越多,顏色就越黑。
(5)綜合認識土壤的成分
①談話:通過觀察和實驗,我們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構成的呢?
②教師小結: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水、空氣、砂、粘土和腐殖質(zhì)等成分構成的。這些成分都與植物的生長有關系,水、空氣是植物生長發(fā)育必須具備的條件,腐殖質(zhì)含有植物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養(yǎng)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長、固定的地方,水、空氣、腐殖質(zhì)都要貯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這些成分搭配得合適,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長得好。
⑧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關于土壤成分這個問題的結論。
鞏固、應用
1.教師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nèi)容。
2.提問:
(1)什么是土壤?
(2)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構成的?
布置作業(yè)
從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實驗的方法比較它們含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四、課后小記
5 土壤的種類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土壤可以分為砂質(zhì)土、粘質(zhì)土、壤土三類,并知道這三類土壤的性質(zhì)。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做說明土壤性質(zhì)不同的對比實驗)和比較能力(比較三類土壤性質(zhì)的不同)。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去底瓶(3個,用布蒙住瓶口扎好)、支架(3個)、杯子(3個)、三類土壤、水。
2. 比較三類土壤性質(zhì)的空白圖表。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提問: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土壤的成分,誰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構成的?
2.談話:土壤是由五種成分構成的,但土壤中的各種成分并不是都一樣多,例如土壤中含砂和粘土的多少就不同。因此,土壤有不同的種類。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土壤的種類。(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土壤的種類
(1)講解:土壤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jù)土壤中含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為三類:含砂多的叫做砂質(zhì)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質(zhì)土,砂和粘土含量差不多的叫做壤土。(板書三類土壤名稱及其含砂、粘土的多少。)
(2)學生復述:三類土壤的名稱及其含砂、粘土的多少。
(3)指導學生觀察、比較三類土壤的質(zhì)地
①講解:在每個實驗桌上有三包土壤,分別是砂質(zhì)土、粘質(zhì)土和壤土。把紙包打開,用手捻一捻:感覺是不是不同?
②學生分組觀察。
③匯報觀察結果。
④討論:根據(jù)上述感覺,判斷三包土壤分別是哪類土壤?
⑤教師小結:通過以上觀察我們知道,砂質(zhì)土含砂量多,比較粗糙;粘質(zhì)土含砂較少,比較細膩;壤土含砂量居中,粗細程度居中。通過用手感覺土壤的粗細程度,可以初步判斷土壤的含砂量,鑒別土壤的種類。
2.指導學生認識土壤的性質(zhì)
(1)比較三類土壤的滲水快慢和保水性能
①講解:為了進一步認識這三類土壤的性質(zhì),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在各組的實驗桌上有三個去底的瓶子,瓶口用布蒙;把這三個瓶子倒立在支架上,在每個瓶口下面放一個杯子;往三個瓶內(nèi)分別裝進同樣多的砂質(zhì)土、粘質(zhì)土和壤土,然后往瓶內(nèi)倒進同樣多的水觀察比較:三類土壤滲水快慢有什么不同?三類土壤都停止?jié)B水的時候,三個杯子的水量有什么不同?三類土壤的積水情況有什么不同?
②學生分組實驗。
③匯報實驗結果。(三個問題分別匯報。)
④討論:根據(jù)以上實驗結果,我們知道三類土壤的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
⑤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砂質(zhì)土滲水快,粘質(zhì)土滲水慢,壤土滲水快慢居中。砂質(zhì)土積水少,說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質(zhì)土積水多,說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積水比砂質(zhì)土多,比粘質(zhì)土少,說明它保水性能居中。(隨講隨填寫在三類土壤性質(zhì)比較表相應的欄目中。)
(2)比較三類土壤的通氣性能
①討論:這三類土壤中空氣的多少是不是不同?為什么?
②教師小結:土壤的通氣性能與土壤的滲水、保水性能有密切的關系,因為空氣存在于土壤的孔隙中。如果土壤的孔隙被水占據(jù)著,空氣就不能占據(jù);如果土均孔隙中的水滲下去了,空氣就會占據(jù)著這些空間。根據(jù)這個道理我們可以推想:砂質(zhì)土滲水快,保水性能差,證氣性能就好;粘質(zhì)土滲水慢,保水性能好,通氣性能就差;壤土滲水快慢、保水性能居中i通氣性能就居中。
(隨講隨填寫在三類土壤性質(zhì)比較表相應的欄目中。)
(3)綜合比較三類土壤的性質(zhì)
提問:
①三類土壤分別有什么性質(zhì)?(照著“表”橫著說)
②三類土壤各種性質(zhì)有什么不同?(照著“表”豎著說。)
鞏固、應用
1.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的三類土壤性質(zhì)比較表。
學生復述:土壤的種類和性質(zhì)。
布置作業(yè)
了解當?shù)氐耐寥朗悄囊活愅寥馈?br />四、課后小記
6 溶解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溶解,并能正確判斷某種物體在水中是否溶解。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學會在水中溶解物體的操f作技能)和歸納概括的能力(歸納概括溶解現(xiàn)象的相同點)。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燒杯(每組3個)、筷子(每組一根,消毒后用紙包好)、水槽、水、食鹽、高錳酸鉀、白糖、純堿、小蘇打、砂、粘土、碎石子、粉筆末、面粉等。(后面10種物體,分別裝在紙包內(nèi),在紙包外面寫上物體的名字。)
學生準備:每人帶1—2個水杯。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提問:水是什么樣的物體?
2.談話;
(拿出一杯水和一杯同樣多的食鹽水)
(1)看一看,這兩杯水有什么不同?
(2)嘗一嘗,這兩杯水有什么不同?有咸味的這杯水中有什么?(食鹽)
(3)為什么我們看不見水中有食鹽?
3.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為什么看不見水中的食鹽。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溶解現(xiàn)象
(1)實驗:在水中溶解食鹽和高錳酸鉀
①講述:為了弄清“為什么看不見水中的食鹽”這
個問題,我們要做個實驗。
②觀察:在每組實驗桌上有10個小紙包,打開裝有食鹽和高錳酸鉀的小包(解釋高錳酸鉀是常用的消毒藥品——灰錳氧)。觀察食鹽和高錳酸鉀是什么樣的?(分別是白色的顆粒和紫色的顆粒。)
③講解、演示:在兩個燒杯中各倒半杯水,分別放入食鹽和高錳酸鉀,用筷子輕輕攪動,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④學生分組實驗。
⑤匯報實驗結果。(要求學生匯報食鹽、高錳酸鉀、水各有什么變化。)
(2)討論:
①以上兩種現(xiàn)象有什么相同點?
②怎樣證明食鹽和高錳酸鉀還在水中?
③為什么看不見食鹽和高錳酸鉀顆粒?
④有的同學說食鹽和高錳酸鉀的顆;谒锪耍盎笔窃趺椿厥?
⑤放有食鹽的水,是不是每滴水都是咸的?放有高錳酸鉀的水,是不是每滴水都是紫色的?這說明什么?
(3)實驗:觀察把砂放在水中的現(xiàn)象
①講述:是不是把所有的東西放入水中,都能發(fā)生上面的現(xiàn)象?我們再來做一個實驗:拿一個燒杯,倒入半杯水;找到裝有砂的紙包,打開,把砂放入水中,攪拌;觀察砂是不是能化在水里。
②學生分組實驗。
③匯報實驗結果。
(4)討論:把砂放入水中,與把食鹽、高錳酸鉀放在水中有什么不同的現(xiàn)象?
(5)教師小結,食鹽、高錳酸鉀在水中,能分成極小極小的、肉眼看不見的微粒,均勻地分散在水中,這種現(xiàn)象叫做溶解(板書“溶解”)。把砂放入水中,無論怎么攪拌仍然能看得見,我們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沒有溶解。
2.指導學生鑒別在水中溶解和沒有溶解的物體
(1)講述:我們已經(jīng)知道什么是溶解,并且學習了怎樣把物體溶解在水里。在各組實驗桌上還有7包物體分別是白糖、碎石子、粘土、純堿(發(fā)面蒸饅頭時用自堿)、粉筆末、小蘇打(俗稱“起子”)、面粉。我們用試驗的方法來檢驗一下,哪些能溶解在水里。實驗時,用你們自己帶來的水杯裝水,用鉛筆攪拌,每人檢驗l~2種物體,把實驗結果填寫在課文的記錄表中。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體,這是水的一個重要的性質(zhì)。有些物體容易溶解在水里,例如白糖、純堿、小蘇打;有些物體很不易溶解在水里,例如碎石子、粘土、粉筆末、面粉。
3.指導學生了解溶解的應用
(1)討論:
①水能溶解一些物體的性質(zhì)與我們的關系很密切,想一想,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哪些地方應用了水的這個性質(zhì)?
②假如水沒有這個性質(zhì),那將會怎樣?
(2)教師小結:水能溶解一些物體的性質(zhì)很重要,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應用得很廣泛。如果水沒有這個性質(zhì),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以后我們還要學到,溶解與植物、動物、人的生命有密切的關系,沒有溶解就沒有生命。
鞏固、應用
提問:
1.什么叫溶解?
2.怎樣知道某種物體在水中是否溶解?
布置作業(yè)
用實驗的方法,再找出幾種能溶解在水中的物體。
四、課后小記
7 怎樣加快溶解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攪拌、用熱水、把要溶解的物體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初步學會對比實驗的方法)。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分組實驗材料——燒杯(每組2個)、筷子、水槽、冷水(裝在水槽內(nèi))、熱水(裝在熱水瓶內(nèi))、高錳酸鉀、堿塊(或糖塊)、顆粒比較大的食鹽、小勺、培養(yǎng)皿(或小碟子)。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提問:什么是溶解?說出三種能溶解在水中的物體。
2.討論:根據(jù)你自己的經(jīng)驗說一說,要使一定量的高錳酸鉀或食鹽在一定量的水中盡快溶解,應該怎么辦?
(把學生說的方法簡要地寫在黑板的右邊。)
3.講述: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加快溶解的方法,這些方法行不行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問題——怎樣加快溶解。(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攪拌可以加快溶解,初步了解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
(1)講解:
要知道剛才說的這些方法行不行,可以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同學們說的方法很多,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地驗證,先來驗證攪拌是不是可以加快溶解。
這樣實驗:在兩個杯子中倒入同樣多的、冷熱相同的水,在兩杯水中同時各放入一粒大小相同的高錳酸鉀,其中一個杯子的水放在桌上不動,另一個杯子的水用筷子不停地攪拌。(以上要求應簡要板書,使學生明確哪些條件相同,哪些條件不同。)比較一下,哪杯水中的高錳酸鉀溶解得快。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4)討論:
①以上實驗說明什么?(攪拌可以加快溶解。)
②在實驗中,哪幾個條件相同?哪幾個條件不同?又什么要這樣實驗?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攪拌可以加快溶解。通過以上實驗,我們還學到了一種實驗方法要驗證攪拌是不是能加快溶解,可以用兩個實驗進行比較,一個攪拌,一個不攪拌;在比較時,其他條件——水的多少、水的冷熱、高錳酸鉀的數(shù)量及顆粒大小、放入水中的時間等都必須相同,只有這樣,才能驗證出攪拌是不是有加快溶解的作用。我們在驗證其他方法時,也應該這樣實驗。 2、指導學生認識用熱水可以加快溶解,進一步了解對比實驗的設計方法
(1)講述:剛才,有的同學還提出用熱水可以加快溶解。下面,我們來驗證這種方法行不行。
(2)討論:要驗證用熱水是不是能加快溶解,應該怎樣實驗?在實驗中,必須保證哪些條件相同,只讓哪個條件不同?(經(jīng)過討論,把正確的實驗方法寫在黑板上,以便學生把握。)
(3)學生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用熱水可以加快溶解。
3.指導學生認識把要溶解的物體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模仿著設計對比實驗
(1)講述:通過實驗,我們已經(jīng)驗證了攪拌、用熱水可以加快溶解。還有沒有別的方法能加快溶解?同學們可以自己設計實驗,進行研究。
(2)討論:你們組準備驗證哪種方法?怎樣實驗?
(3)匯報討論結果。
(4)學生分組實驗。(啟發(fā)多數(shù)組驗證“把要溶解的物體研成粉末”是否可以加快溶解,個別組可以驗證他們自己提出的其他方法。)
(5)匯報實驗結果。
(6)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把要溶解的物體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此外,還要總結一下學生設計實驗的情況。)
4.指導學生綜合認識加快溶解的方法
(1)提問:通過實驗,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幾種加快溶1解的方法?
(2)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結論。
(3)學生復述加快溶解的方法。
鞏固、應用
1.討論:平常,人們是怎樣應用加快溶解的方法的?
2. 比賽活動:比一比,哪個組的堿塊溶解得快?
布置作業(yè)
思考:溶解會不會給人帶來什么害處?
8 水的凈化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三種凈化水的方法——沉淀、過濾、消毒。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沉淀、過濾實驗。
3.向?qū)W生進行飲水衛(wèi)生教育。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鐵架臺(附鐵環(huán))或漏斗架、 漏斗、燒杯(2個)、濾紙、玻璃棒或竹筷、明礬(放在紙包內(nèi))、含有砂土和鋸末的混濁的水。(以上材料,教師也應有一份,供示范用。)
2.掛圖或投影片——自來水廠凈化水的過程示意圖。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談話:
(1)水是什么樣的物體?
(2)在自然界里,哪些地方有水?
(以上兩個問題,學生在第四冊學習過。)
(3)自然界里的水都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嗎?這些水都是干凈的嗎?這些水都能直接喝或用來做飯嗎?為什么?
2.講解:
自然界的水主要聚集在海洋、江河、湖泊、池塘和地下含水層里(井水就是地下水),這些水聚集的地方叫做自然水域。(板書“自然水域”)我們喝的水、用的水都直接或間接地取自自然水域。由于種種原因,自然水域的水中會有各種雜質(zhì),其中有不溶解的雜質(zhì)(例如泥沙),也有溶解的雜質(zhì)(例如海水中的鹽,井水、泉水中的礦物質(zhì)),此外還可能有各種病菌。因此,從自然水域取來的水,必須根據(jù)需要除去水中部分或全部的雜質(zhì)。除去水中的雜質(zhì),把不干凈的水變成干凈的水的過程,叫做水的凈化。(板書課題。)
在這節(jié)課里,我們要學習三種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用沉淀的方法凈化水
(1)觀察:在各組實驗桌上,都有一杯很混濁的水,看一看,水里有什么雜質(zhì)?
(2)討論:怎樣除去水中這些雜質(zhì)?
(3)講解:
要除去水中泥沙等比水重的雜質(zhì),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水放在容器中,不要動它,過一段時間,大部分泥沙就會沉入水底。這種凈化水的方法叫做沉淀。(板書“沉淀”)
有時,為了加快沉淀,還可以在水中加一些明礬。明礬能把水中一些比較小的顆粒粘結在一起,使它們盡快沉淀。
(4)教師演示沉淀的方法:
①往水中加明礬;
②用玻璃棒輕輕攪拌;
③將水杯放在桌上靜置。
(5)學生分組實驗。(學生操作完畢,利用把水靜置的時間,進行下面的討論。)
(6)討論:利用沉淀的方法除去水中比水重的雜質(zhì),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想一想,哪些方面應用了這種方法?(例如燒開水,水開后,必須讓水中的“水堿”沉一沉,才能灌暖水瓶或沏茶。)
(7)觀察:混濁的水經(jīng)過沉淀,有什么變化?
2、指導學生用過濾的方法凈化水
(1)討論:經(jīng)過沉淀,水雖然比較澄清了,但仍然有些黃色,這說明水中還有些很小的泥沙顆粒;另外,水上還漂浮著一些比水輕的鋸末,怎樣除去這些雜質(zhì)呢?
(2)講解:要除去這些雜質(zhì),可以用過濾的方法。(板書“過濾”)過濾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例如用紗網(wǎng)把中藥湯和藥渣分開,用紗布把醋和醋中的白膜分開:在實驗室,用孔隙非常小的濾紙過濾。
(3)講解、演示過濾的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
(4)學生分組實驗。
過濾實驗的操作比較復雜,注意事項較多。為了便于指導,分組實驗可以分步進行。步驟如下:
①組裝儀器;
②折、剪、裝濾紙;
⑧過濾; (把沉淀過的水過濾一半,另一半留作比較。)
④觀察過濾之后的水有什么變化(與未過濾的水比較),濾紙上留下了什么;
⑤收拾、整理儀器。
(5)教師小結。(重點是學生實驗操作情況。)
3.講解把水消毒的方法
(1)討論:水中的病菌太小,用過濾的方法不能把它們除去,只能用殺死的方法。怎樣殺死水中的病菌呢?
(2)教師小結:要殺死水中的病菌可以把水加熱、燒開,也可以往水中加漂白粉等消毒藥品。把水燒開叫做煮沸(板書“煮沸”),煮沸和加消毒藥品統(tǒng)稱“消毒”。(板書“消毒”)
4.總結水的凈化方法
(1)提問:通過以上學習,你知道了幾種凈化水的方法?這幾種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2)教師小結:沉淀、過濾、消毒是三種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沉淀、過濾用來除去水中不易溶解的雜質(zhì),消毒用來殺死病菌。飲用水和炊事用水,必須消毒。
5.向?qū)W生進行飲水衛(wèi)生教育
(教育的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當?shù)仫嬘盟闆r有所側重,直接飲用江、河水的地區(qū),重點教給學生怎樣用自制過濾桶、消毒藥品把水凈化;飲用自來水的地區(qū),重點講解自來水廠凈化水的過程和飲用自來水的衛(wèi)生教育。)
鞏固、應用
1.教師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nèi)容。
2.提問:常用凈化水的方法有幾種,各有什么作用?
布置作業(yè)
1.了解當?shù)赜心男┳匀凰颉?br /> 2.了解當?shù)仫嬎丛谑裁吹胤剑惺裁磧艋拇胧?br /> 四、課后小記
8 考察自然水域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些關于水域污染和保護的知識——保護水域的重要性、水被污染的特征、污染物、污染源等。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習考察自然水域的方法。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提前到學校附近的水域去做一次考察,選擇考察地點,取得考察經(jīng)驗,制定考察計劃,準備考察所用的東西(器材、藥品、考察記錄等)。
學生準備:長竹竿、細繩、罐頭瓶。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提問:
(1)常用的凈化水的方法有什么?這些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2)我們這個地區(qū)有哪些自然水域?
2.講述:我們每天生活、生產(chǎn)使用的水,都是從自然水域中得到的,自然水域的水質(zhì)好壞對人的健康和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影響很大。但是,自然水域的水質(zhì)并不都是很好的,水質(zhì)好的也可能變壞。那么什么樣的水質(zhì)是好的,什么樣的水質(zhì)是壞的,自然水域的水質(zhì)為什么會變壞,怎樣保護自然水域的水質(zhì)不變壞呢?在這一課和第10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些問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什么是水域污染
講解:
(1)好的水質(zhì)應該是干凈的,不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zhì);從外觀上看,應該是無色透明的;聞一聞,應該沒有任何氣味。
(2)如果水中混入了大量的爿寸人體有害的物質(zhì),水質(zhì)就變壞了。這時,我們就說水被污染了。被污染的水通常有以下特征:水的顏色呈黑灰、黑紅或暗褐等顏色,有腥、臭等難聞的氣味,水面漂浮著油、泡沫等。有的被污染的水表面看不出來,也沒有什么怪味,需要用試驗的方法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含的有害物質(zhì)。
(3)混入水中的各種有害物質(zhì)都叫做污染物。污染物可能來自不同的地方,有的來自工廠,有的來自醫(yī)院,有的來自居民區(qū)……污染物的來源叫做污染源。
2.講解考察的意義:隨著科學和生產(chǎn)的發(fā)展,人們生產(chǎn)的東西種類和數(shù)量越來越多,向自然界排放的廢水傾倒的垃圾也越來越多,這些廢物會通過多種途徑使自然水域的水受到污染。不少自然水域的水已經(jīng)被污染得很嚴重,并且有繼續(xù)惡化的趨勢,對人的健康威脅很大我們這個地區(qū)的自然水域是不是也受到污染了呢?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關心和了解的問題。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應該親自到自然水域去看一看,做一次實地考察。
3.講解考察的有關事項
(1)時間:在課后進行,在下一節(jié)自然課前完成。
(2)地點:到我們學校附近的自然水域去考察。
(3)方式:在教師帶領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宣布分組名單,任命組長。)
(4)方法:
①到附近的自然水域去,看一看那里的水是什么顏色的,水中有沒有油、泡沫等漂浮物。
②找一個無色透明的罐頭瓶,用細繩把瓶子系在一根長竹竿上。站在岸上,用竹竿挑著瓶子從水域中取一瓶水仔細觀察,看一看水是不是無色透明,聞一聞有沒有腥、臭等難聞的氣味。然后,把采集的水樣帶回來,在下節(jié)課相互交梳。
③看一看水域周圍有沒有廁所、垃圾堆、牲畜圈等。
④看一看,有沒有向水域排放廢水、污水的管道,排出的水是什么樣的。設法了解一下,這些廢水和污水是從哪里來的,水里有沒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zhì)。
⑤根據(jù)以上情況做出結論:所考察的水域是不是受到了污染?污染嚴重嗎?污染源在哪里?
⑥把考察的結果填寫在課文的“考察報告”內(nèi)。(指導填寫考察報告的方法。)
(5)注意事項:
①以小組為單位集體行動,不要獨自一人活動。出發(fā)前,告訴家長到哪里去、干什么;考察結束,集體返回,不要到其他地方去玩。
②不要到遠的地方去考察,不要到深水邊去考察;只能站在岸上用竹竿挑著瓶取水樣,不準下水去取水樣;在岸上不要打鬧。
③取的水樣只能看、聞,不能嘗。
④往返路上注意安全。
4.分組討論考察計劃——分工和方法等。(各組討論的結果要向教師簡要匯報,以便教師了解。對不符合考察目的和安全要求的計劃,要建議學生修改。)
布置作業(yè)
考察附近的自然水域?疾熘筇顚懣疾靾蟾妗
10 水域的污染和保護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水域污染的危害和原因,以及保護水域不受污染的意義和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根據(jù)已有材料進行分析綜合的能力。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關于水域污染和保護方法的掛圖或投影片。
學生準備:考察報告和取來的水樣。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匯報考察結果。(以組為單位匯報。匯報的重點:考察了哪個自然水域,那里的水是什么樣的,是不是被污染了,污染源在哪里。除口頭匯報外,還可以交換各組取來的水樣,進行觀察。)
2.教師小結考察情況。
3.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在考察的基礎上,繼續(xù)學習關于水域污染和保護的知識。(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井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出示“井水污染圖”(或投影片)。
(2)觀察:這幅圖畫的是什么地方?圖中有什么?
(3)討論:
①井水是不是污染了?污染源在哪里?
②飲用這樣的井水對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
③你看過像圖中這樣處在污染環(huán)境中的井嗎?咱們這個地區(qū)有沒有這樣的井?
④怎樣做才能防止或減少對井水的污染7.
(4)教師小結:井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保護。
2.指導學生認識河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1)出示:河水污染圖(或投影片)。
(2)觀察:這幅圖中畫的有什么?
(3)討論:
①這條河中的水會不會受到污染?為什么?
②這條河與人的生活有什么關系?(這條河水是自來水廠的水源,人們的生活用水都來自這條河;此外,食品、飲料工廠用水,灌溉、水產(chǎn)養(yǎng)殖用水,也要來自這條河。)
③如果這條河長期得不到治理和保護,河里還會有魚蝦等生物嗎?自來水的水質(zhì)會好嗎?對居民的身體健康有什么危害? ,
④咱們這個地區(qū)的河水或湖水,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掌握的材料講一講。)
(4)教師小結:河水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3.指導學生認識保護水域不受污染的方法
講解:
(1)水域污染嚴重威脅著人民的健康和水產(chǎn)資源。為了保護人民的健康和水產(chǎn)資源;我國政府專門頒布了“環(huán)境保護法”。
(2)環(huán)境保護法規(guī)定;工業(yè)廢水和城市污水必須經(jīng)過處理,把有害物質(zhì)降低到對人體健康無害的程度,才準許排放到自然水域中去。環(huán)境保護法還規(guī)定:在自然水域附近,不能堆放工業(yè)廢渣、垃圾、糞便等污染物。
(3)為了保護自然水域不受污染,每個公民都應該自覺遵守環(huán)境保護法,熱情宣傳環(huán)境保護法,努力制止各種違犯環(huán)境保護法的行為。
4、聯(lián)系實際進行保護自然水域的教育
討論:為了保護我們這個地區(qū)的自然水域不受污梁或減少已有的污染,我們應該做些什么?我們應該注意什么?
鞏固、應用
1.教師簡單概括本課教學內(nèi)容
2.提問;
(1)水域污染的原因是什么?
(2)水域污染有什么危害?
11 磁鐵的性質(zhì)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磁鐵有指南北的性質(zhì),磁鐵的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說明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實驗)和歸納概括能力(運用歸納的方法概括磁鐵的性質(zhì))。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裝有水的水槽、泡沫塑料板、條形磁鐵、蹄形磁鐵。
2、演示實驗材料——沒有標出磁極名稱的蹄形磁鐵和條形磁鐵。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提問: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一些關于磁鐵的性質(zhì)的知識,你們還記得磁鐵有哪些性質(zhì)嗎?
(磁鐵能吸鐵,磁鐵還能隔著東西吸鐵。)
2.講述:除這些性質(zhì)之外,磁鐵還有其他一些性質(zhì)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磁鐵的性質(zhì)。(板書課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磁鐵有指南北的性質(zhì)
(1)談話:在研究磁鐵性質(zhì)之前,我們先辨認一下教室內(nèi)的方向。誰能指出教室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
(2)講解:把泡沫塑料板放在水槽里的水面上,再輕輕地把條形磁鐵放在泡沫塑料板上,不要動,等磁鐵不再旋轉的時候,觀察磁鐵的兩端分別指向哪個方向?反復實驗二三次,看結果是不是相同?
(3)學生分組實驗。
(4)匯報實驗結果:
①磁鐵的兩端分別指向哪個方向?幾次實驗結果是不是相同?
②磁鐵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用磁鐵的南端的顏色或標著的字來描述。)
③各組實驗結果是不是相同?
(5)討論:這說明磁鐵有什么性質(zhì)?
(6)教師小結:以上實驗說明磁鐵有指南北的性質(zhì)。磁鐵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極,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極,用N表示。各種形狀的磁鐵都是這樣。
(7)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結論。
2.指導學生認識磁鐵的兩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1)講解:在每組實驗桌上有兩塊磁鐵,把兩塊磁鐵的任意兩個極相互接近,看發(fā)生什么現(xiàn)象?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課文36頁的表中。
(2)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充分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把學生匯報的內(nèi)容填寫在教師的大記錄表中,以便分析討論。)
(4)討論:
①從實驗記錄中,看出磁鐵兩極相互接近時發(fā)生的現(xiàn)象有什么規(guī)律?
②這說明磁鐵有什么性質(zhì)?(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說出“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話,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概括,然后再給出“推斥”、“吸引”等詞,引導他們逐步達到用精煉的、規(guī)范的語言進行概括。)
(5)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當兩塊磁鐵的兩個極相互接近時,相同的極互相推斥,不相同的極互相吸引。簡單說就是: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6)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結論。
鞏固、應用
1.提問:現(xiàn)在,你知道磁鐵有哪些性質(zhì)?
2.指導學生應用磁鐵的性質(zhì)解決問題
(1)講述:有一塊條形磁鐵和一塊蹄形磁鐵,它們既沒有漆著顏色,也沒有標出磁極名稱,誰能想辦法辨認這二塊磁鐵哪端是南極,哪端是北極?
(2)分組討論、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①兩塊磁鐵哪端是南極,哪端是北極?
②用什么方法辨認的?(讓學生在講臺上演示。)怎樣想出這個方法的?
(4)教師小結:同學們想的方法很好,這說明你們已經(jīng)掌握了磁鐵的性質(zhì),并能應用這些性質(zhì)解決問題。
布置作業(yè)
實驗:有兩根針,一根有磁性,一根沒有磁性,不許用任何東西,能辨認出哪根針有磁性嗎?
四、課后小記
12 指南針
一、目的要求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知道指南針是用來測定方向的儀器,是利用磁鐵指南北的性質(zhì)制成的;了解指南針的用途和用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學生初步學會制作指南針。
3.通過介紹指南針的歷史,向?qū)W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分組觀察和制作指南針所用的材料——指南針、磁鐵、大號鋼針、薄泡沫塑料片。
2.演示用器材——用懸吊、水浮、頂針等方法制作的指南針樣品。
3.掛圖或投影片——司南、古羅盤。
學生準備:每組帶一個大瓷碗。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提問:
(1)磁鐵有哪些性質(zhì)?
(2)應用磁鐵能吸鐵的性質(zhì)可以做什么?
(3)應用磁鐵能指南北的性質(zhì)可以做什么?
2.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關于指南針的知識。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指南針的構造和原理
(1)講解:在各組的實驗桌上有一個指南針,把它拿出來。觀察指南針是由哪幾部分構成的?把指南針平放在桌上,等磁針穩(wěn)定下來,看它是指向南、北方向嗎?
(2)學生分組觀察。
(3)匯報觀察結果!
(4)提問:指南針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制成的?
(5)教師小結:指南針有各種各樣的,但它們的構造基本相同。常見的指南針由磁針、支柱、刻度盤三部分構成。指南針是觀測方向的儀器,是根據(jù)磁鐵能指南北的性質(zhì)制成的。
2.講解指南針的歷史
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代人民就發(fā)現(xiàn)有一種石頭能吸鐵,并且能指南北。人們把這砷石頭叫做磁石。
(出示司南圖,或看課文中的插圖。) .
人們把磁石磨成一個勺形,把它放在一個非常光滑的銅盤上,這個勺形的磁石就慢慢地旋轉起來,待磁石靜止時,勺柄總是指著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司南。
(出示古羅盤圖或看課文中的插圖。)
后來,人們在司南的基礎上又發(fā)明了羅盤。古羅盤已經(jīng)很像現(xiàn)在的指南針,有磁針,有刻度盤。把羅盤裝在船上,可以給人們指引方向,到海上去航行。大約在800年前,我國發(fā)明的指南針才傳到非洲、歐洲,成為世界各國不可缺少的指南儀器,大大促進了世界各國科學、文化、經(jīng)濟的發(fā)展,F(xiàn)在,指南針做得更加精密,用途更加廣泛。當人們使用指南針時,都不會忘記我國古代人民對世界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貢獻。
3.了解指南針的用途和用法
(1)討論:指南針有什么用途?什么時候必須使用指南針?
(2)談話:你們知道指南針怎么用嗎?
(3)講解演示:指南針的用法。(同課文中的內(nèi)容。)
4.指導學生制作簡易指南針
(1)談話:有的同學一定很想有個指南針,我們來自己制作一個指南針好嗎?
(2)講解:
指南針最重要的零件是磁針。用磁鐵的一個極,在鋼針上沿著一個方向摩擦幾十次(演示),鋼針就變成了磁針。
要使磁針能指南,可以用懸吊法、頂針法或水浮法。(出示三種自制指南針樣品。)我們采用水浮法:在大瓷碗里倒入半碗水,在水中放一塊薄的泡沫塑料,把磨好的磁針輕輕放在泡沫塑料上,就成為一個簡易的指南針。
(3)學生分組制作。
(4)匯報制作結果:是不是指南?
(5)教師小結。(對學生制作情況進行評價。)
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關于指南針的知識。
2.提問:
(1)指南針是根據(jù)什么原理制成的?
(2)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叫什么?
布置作業(yè)
利用自制的指南針,測定學校、住家周圍的一些景物的方位。
四、課后小記
13 水的壓力
一、目的要求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壓力——水對容器的底和壁都有壓力;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水的壓力,壓力是來自各個方向的;水越深壓力越大。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兩端開口的圓筒(塑料筒、竹筒或粗玻璃管),在一端蒙一塊橡皮膜。
2、塑料瓶,在瓶壁下部開一個孔,在孔上粘一塊橡皮膜。
3.兩個漏斗,都用橡皮膜蒙住漏斗口,用橡皮管把兩個漏斗頸連接起來,不要漏氣。
4.高塑料瓶,在瓶壁的上、中、下部各扎一個孔。
5.水槽、燒杯、水、抹布。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提問:什么是大氣壓力?大氣壓力的方向是怎樣 的?
2.談話:
(1)誰會游泳?你在哪里游過? 。
(2)人站在齊胸深的水中,胸部有什么感覺?(感至有一種壓力。)這是怎么回事?(水對胸部有壓力。)
3.講述,為什么人站在齊胸深的水中胸部會感到有壓力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
學習新課
1、指導學生認識水對容器的底和壁都有壓力
(1)講解:在每組的實驗桌上有一個兩端開口的塑料筒,在筒的一端蒙住一塊薄橡皮膜。用燒杯從水槽里取水,把水倒入塑料筒,觀察蒙在筒底的橡皮膜有什么變化。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4)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什么?(說明水對下面的物體——容器的底有壓力。)
(5)講解:在每組的實驗桌上有一個塑料瓶,在瓶的下部壁上有一個圓孔,在孔上蒙了一塊薄橡皮膜。往瓶子中倒?jié)M水,觀察蒙在瓶壁上的橡皮膜有什么變化。
(6)學生分組實驗。
(7)匯報實驗結果,
(8)討論:
①以上實驗說明什么?(說明水對容器的壁也有壓力。)
②把以上兩個實驗結果聯(lián)系起來,說一說,水有沒有壓力?水的壓力與固體的壓力有什么不同?
(9)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水有壓力,不僅對容器的底有壓力,對容器的壁也有壓力。
(10)指導學生在課本上填寫這個問題的結論。
2、指導學生認識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水的壓力,壓力來自各個方向
(1)講解:在每組實驗桌上有這樣一個實驗裝置——兩個漏斗,漏斗口上蒙著薄橡皮膜,一根橡皮管把兩個漏斗頸連接起來。用手指輕輕壓一個漏斗口的橡皮膜,觀察另一個漏斗口的橡皮膜有什么變化?(會鼓起來。)
(2)學生分組實驗。
(3)匯報實驗結果。
(4)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么?
(5)講解:
以上實驗結果說明,當一個漏斗口的橡皮膜受到壓力時,這種壓力會經(jīng)過橡皮管中的空氣傳遞到另一個漏斗口的橡皮膜,使它鼓起來;那么,當我們看到一個漏斗口的橡皮膜鼓起來了,就知道另一個漏斗口的橡皮膜一定受到了某種壓力。
我們根據(jù)以上道理做一個實驗,把一個漏斗放入水中,觀察另一個漏斗口的橡皮膜有沒有變化。
(6)學生分組實驗。
(7)匯報實驗結果。
(8)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么?
(9)講解:通過以上實驗我們知道,在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水的壓力。把水中的漏斗口朝向上、下、左、右、前、后等各個方向,觀察另一個漏斗口的橡皮膜是不是都會被壓鼓。
(10)學生分組實驗。
(11)匯報實驗結果。
(12)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么?
(13)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兩次實驗,我們知道在水中的物體也受到水的壓力,壓力是來自各個方向的。
(14)指導學生在課本中填寫這個問題的結論。
3.指導學生認識水的壓力大小與水的深度有關系,水越深壓力越大
(1)講解:在每組的實驗桌上還有一個塑料瓶,右瓶壁的上、中、下部位分別扎了一個孔,往瓶中倒?jié)M水,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
(2)學生分組實驗。(此實驗也可以用演示的方法。)
(3)匯報實驗結果。
(4)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么?
(5)教師小結:瓶中的水所以能從瓶壁的小孔中沖出來,是因為水有壓力;噴得越遠,說明壓力越大。在實驗中我們看到,瓶壁上的孔越往下,水噴出的越遠,這說明水的壓力大小與水的深度有關系,水越深壓力越大。
(6)指導學生在課本上填寫這個問題的結論。
鞏固、應用
1.提問:通過本課學習你知道水的壓力有什么特點?
2.解釋:
(1)水庫的大壩,為什么都是上面比較薄,下面比較厚?
(2)在深水中作業(yè)的潛水員,為什么一定要穿用金
屬制成的抗壓潛水服?
布置作業(yè)
設計實驗:證明水越深壓力越大。
四、課后小記
14 擺的秘密
一、目的要求
1.使學生知道: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是一定的;招動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有關系,與擺的輕重沒有關系;擺線短,擺動得快。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二、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支架、1號擺、2號擺、3號擺。(2號擺與1號擺的擺線長短相同,擺錘比1號擺重;3號擺與1號擺的擺錘輕重相同,擺線比l號擺短。)
2.秒表。
3.掛圖或投影片——機械擺鐘的內(nèi)部構造及鐘擺。
三、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
導入新課
1.談話:
(1)你們看過鐘擺的運動嗎?它是怎樣運動的?
(2)還有哪些物體是像鐘擺一樣運動的?
2.講述:
像鐘擺這樣的運動叫做擺動。
你們注意過物體的擺動有什么規(guī)律嗎?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科學家研究擺動的故事。
學習新課
1.講述伽利略研究擺的秘密的故事
大約400多年前,意大利有一位科學家,他的名字叫伽利略。有一天,他在一個大廳里看見一盞吊燈在風的吹動下不停地擺動著。這件事引起了他的興趣,于是他便注意地觀察起來。他用自己的脈搏計算時間,觀察吊燈的擺動有什么規(guī)律,結果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秘密。那么,吊燈的擺動究竟有什么規(guī)律呢?讓我們像伽利略那樣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2.指導學生認識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有什么規(guī)律
(1)認識擺
①講解、演示:在一根細線下拴一個重物,把線掛在支架上,推動重物,它就會像鐘擺、吊燈一樣擺動起來。這個實驗裝置叫做擺。這根拴著重物的細線叫做擺線。
②學生組裝擺,觀察擺的擺動。(用l號擺。)
(2)觀察擺在相同的時間里擺動的次數(shù)
①講解:下面,我們來觀察你們組裝的這個擺的擺動。觀察時,老師負責記時,同學們數(shù)擺動的次數(shù)(擺往返一次數(shù)一個數(shù)),都要默數(shù),以免相互干擾。
②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在30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實驗2次,把實驗結果填寫在課文的記錄表中。
③學生分組實驗:觀察在60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實驗2次,把實驗結果填寫在課文的記錄表中。
④匯報實驗結果。
(3)討論:通過以上實驗,你發(fā)現(xiàn)擺動有什么規(guī)律{
(4)教師小結:通過實驗我們發(fā)現(xiàn),每個組的擺,在相同的時間里,擺動的次數(shù)總是相同。這說明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是一定的。
(5)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結論。
3.指導學生認識擺動的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系
(1)討論:
①在上面的實驗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②每個組的擺擺動的快慢是一定的,不同組的擺擺動的快慢全相同嗎?
③擺的快慢可能與什么有關系呢?
(2)研究擺動的快慢與擺的輕重有沒有關系
①討論:要知道擺動的快慢與擺的輕重有沒有關系,應該怎么辦?
②講解:要知道擺動的快慢與擺的輕重有沒有關系,可以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比較當擺線長短相同、擺的輕重不同時,擺動的快慢是否相同。1號擺和2號擺就是符合以上條件的兩個擺,可以用它們來做對比實驗。觀察它們在30秒內(nèi)擺動的次數(shù),每個擺觀察2次。把實驗結果填寫在課本的記錄中。
③ 學生分組實驗。
④匯報實驗結果。
⑤討論: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什么?
⑥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擺動的快慢與擺的輕重沒有關系。
(3)研究擺動的快慢與擺線長短有沒有關系。
①討論:要知道擺動的快慢與擺線的長短有沒有關系,應該怎么辦?
②講解:
要知道擺動的快慢與擺線的長短有沒有關系,也需要用對比實驗的方法,比較當擺線下拴的物體輕重相同、線長短不同時,擺動的快慢是否相同。1號擺和3號擺是符合以上條件的兩個擺,可以用它們來做對比實驗,實驗要求和前面的實驗相同。
③ 學生分組實驗。
④匯報實驗結果。
⑤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什么?
⑥教師小結:通過以上實驗可以知道,擺動的快慢
擺線的長短有關系;擺線短,擺動得快。
(4)指導學生填寫課文中這個問題的結論。
鞏固、應用
1.提問:
(1)同一個擺擺動的快慢有什么規(guī)律?
(2)擺動的快慢與什么有關系?與什么沒關系?
(3)什么樣的擺擺動得快?
2.討論:
(1)鐘擺有什么作用?
(2)怎樣調(diào)節(jié)這類鐘表走時的快慢?
3.教師簡單解釋以上兩個問題。
【小學自然第六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教案08-16
(精選)小學自然教案03-06
小學自然教案03-05
小學語文第六冊08-15
小學語文第六冊女媧補天教案01-17
自然教案-常識小學08-17
小學語文第六冊 趙州橋08-15
浙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