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jié) 原子(2課時)
第五節(jié) 原子(2課時)
知識目標:
1、通過水電解實驗,學生知道另一種微粒原子的概念;
2、學生會比較原子與分子的異同;
3、從微觀粒子角度認識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區(qū)別并認識化學反應的實質。
4、學生能復述原子內部結構;
5、學生初步知道什么是原子結構示意圖。
6、學生知道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能進行計算。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分析與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認識物質世界是運動的和物質的可分性
教學重點:原子的概念,原子與分子的區(qū)別
教學難點: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教學準備:水電解器、10%NaOH溶液、學生電源、導線、酒精燈、線香、水、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
1、什么是分子?用分子的知識解釋空氣是混合物,氧氣是純凈物。
2、分子有什么特點?
3、作業(yè)講評:
著重講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和用分子的有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xiàn)象。
思考并回答問題
回憶鞏固已學知識
引入:分子雖然很小,但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成更小的微粒
看書第五節(jié)
演示實驗:水的電解
說明:為了增強導電性在水里加了NaOH,同時為便于學生觀察加了點紅墨水。
觀察演示實驗,注意兩極產生氣體的量并判斷氣體成份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分析:水分解為氫氣和氧氣,說明水分子是由更小的微粒構成的,這種微粒我們稱之為原子。水分子就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在電解的時候,水分子分解為氫原子和氧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結合成氫分子和氧分子。
2H2O 4H + 2O 2H2 + O2
問題討論:
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與物理變化有何不同?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物理變化中分子不變。
原子的概念?
如何理解這概念?
與分子相比有何異同?
看下列分子的符號(分子式),認識它們的構成情況:
氦氣----He 氯化氫---HCl
甲烷---CH4 二氧化碳----CO2
氮氣---N2
由原子構成的物質有:
碳、硅、金屬等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在物理變化中分子、原子都不變。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發(fā)生了變化,而原子不發(fā)生變化。
在核變化中原子才會發(fā)生改變。
分子與原子的相似點:
(1)。2)運動(3)間隔(4)有質量(5)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6)同種原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原子性質不同
作業(yè):
自然同步第五節(jié)1-5題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習提問:
1、化學變化的實質?
2、分子與原子的異同?
布置自學:
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
回答問題:
實質: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相同點
不同點
分子
微粒運動有質量有間隔
化學反應中能再分
構成物質
原子
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
能構成分子,也能直接構成某些物質
看書思考:1、原子由哪兩部分構成,它們的電性怎樣?分別居于什么位置?
2、原子核所帶的電荷數簡稱什么?
3、為什么整個原子不顯電性?
小結: 質子(帶正電)
原子核
中子(不帶電)
原子
核外電子(帶負電)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思考:“相對來說,電子是在原子內部一個巨大的空間內作高速運動”,你怎樣來理解這句話?
離子:當原子失去或得到電子時,原子核所帶正電荷數就不再等于核外電子所帶的負電荷數,此時的原子就成了帶電的微粒,這種帶電的原子我們稱之為離子。
簡介: 原子、離子結構示意圖
表示原子核,核電荷數為8個單位正電荷,弧線表示電子在核外一定距離的空間區(qū)域,弧線上的數字表示電子數。
看書思考:
1、為什么要引入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
2、相對原子質量有單位嗎?
3、相對原子質量與原子真實質量如何換算?
4、相對原子質量不是原子的實際質量,它能否體現(xiàn)出原子的實際質量大?
看書
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
小結:
1、數值比較簡單,便于書寫,記憶,運算。
2、有,單位為一,通常不寫。
3、真實質量=相對原子質量×1.66×10-27千克
4、能,相對原子質量越大,原子的實際質量也越大。
練習:1、已知一個標準碳原子的質量為m千克,A元素的一個原子的質量為n千克,則A的相對原子質量是____________。
作業(yè):
作業(yè)本第五節(jié)原子
板書:
第五節(jié) 原子
一、原子的涵義
1、分子分裂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化學反應的實質)
2、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分子、原子的本質區(qū)別)
3、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二、原子結構的初步知識
質子 一個單位正電荷
中子 不帶電
原子核
(帶正電)
核外電子
(帶負電)
一個單位負電荷原子
(不顯電性)
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原子結構示意圖
三、相對原子質量
以一種碳原子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他原子的質量跟它相比所得的值。
課后反饋:
1、學生對原子和分子的區(qū)別不太清楚,分子比原子大嗎?為什么說原子既是構成分子的微粒又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學生對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和計算都感到難以理解。以后對計算還要加強訓練。
【第五節(jié) 原子2課時】相關文章:
《原子》說課稿08-19
物理第五節(jié)顏色之迷教案08-24
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04-19
《原子的結構》教學反思03-20
《分子和原子》優(yōu)秀說課稿04-19
《分子和原子》教案(精選8篇)10-09
初三原子化學教案11-08
新課改下原子物理教學模式的探究08-19
湘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白鰭豚》第2課時教案08-20
初三原子化學教案5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