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能夠承受挫折 勇于開拓進取
能夠承受挫折 勇于開拓進取
——人生難免有挫折
教材分析
《能夠承受挫折 勇于開拓進取》是初一政治課本(北師大版)第一冊第四課的內容。
本課有一前言,講述我國明清之際歷史學家談遷矢志不移地編寫《國榷》的故事。然后,指出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應該怎樣正確對待挫折的問題,并從這二個問題的提出引入正文。本課正文的第一框題“人生難免有挫折”從分析人生難免有挫折入手,闡述了挫折難以避免在于“造成挫折有多方面的因素(如自然因素、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因素等)”。學習本框題,對于提高學生思想、心理素養(yǎng),增強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奠定科學人生觀的基礎,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本框題,可以深化對前面幾課,如“鍛煉心理品質加強品格修養(yǎng)”、“磨礪堅強意志 拒絕不良誘惑”的認識,同后面的“發(fā)揮性格優(yōu)勢 養(yǎng)成良好習慣”等課的學習,也有密切的聯系。
學生分析
初一年的學生剛剛從小學升到初中,現在還處于從小學到初中的轉型期,他們大多數都是父母的“掌中寶”,從沒受過什么大的委屈或挫折。但,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在初中時期,學習壓力增大,學生一時適應不過來,有些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產生了不良后果。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一定要注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授課,讓學生自己舉例,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設計理念
新課程提出“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學習方式”。為了實現這一理念:1、教師在課堂上通過組織學生的“辯論活動”或“情景填空”,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2、在講授“人生難免有挫折”這一內容時,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查找或進行創(chuàng)作有關這一主題的故事。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和團結協作;3、積極引導學生能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
教學目標
1、 懂得人生免不了要經歷挫折;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2、 學會遇到挫折時,能分析造成挫折的因素;
教學流程
一、 創(chuàng)設問題,導入新課。
1、 提問:你認為挫折好嗎?(學生中一般會形成兩種觀點,一種是“好”,一種是“不好”,再讓學生圍繞各自不同的觀點展開辯論,在課堂中形成良好的辯論氛圍。)
[在課堂中,學生確實形成了兩種觀點,有的說挫折好,因為它可以鍛煉自己;有的說挫折不好,因為它讓一個人心情不好,說不準還會影響學習……課堂氣氛頓時活躍了起來。]
2、 場景填空:
小強從郊區(qū)來到市區(qū)的一所新學校,一切都是陌生的。他很希望能獲得新的朋友,可他一口濃濃的鄉(xiāng)音常引來大家的取笑聲,他內心感到從未有過的焦慮和孤獨。而且,由于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不適應,造成學習成績明顯下降,這更使他體會到了恐慌和失落的滋味。他多想早一點擺脫這一境況啊。如果你是小強,你會怎樣做?
[學生的回答有趣、多樣。如:直接告訴大家他想得到朋友,希望新同學和他交朋友;從此以后悶頭苦讀書,什么都不管了;叫家長再幫他轉學;找同鄉(xiāng)的人做朋友,不和城里人來往,等等。]
3、 依據學生填空的情況,小結指出:挫折不能一概地認為好或者是壞,關鍵在于你是否能夠承受挫折,是否能夠“勇于開拓進取”。
4、引入課題:能夠承受挫折 勇于開拓進取
二、探究過程。
(一)人生難免有挫折
1、 播放歌曲《萬事如意》,讓學生欣賞。
A、提問:(1)這首歌的名稱是什么?
(2)這首歌主要表達什么意思?
(3)我們平時還有那些祝福親朋好友的成語、詞語或句子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精神。)
[課堂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分工合作,集思廣益,各小組為了要拿“冠軍”,每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都非常強。有的查書,有的查字典,有的記錄,有的補充,還有的當“情報員”,去別的小組收集信息等。發(fā)言時,學生們說出了許多祝福語。課堂氣氛活躍。]
(4)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是否都能像那些祝福語那樣“萬事如意”、“事事順心”?有沒有同學從小到大都沒有遇到什么困難或挫折的?(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為問題切合實際,學生很快就回答出“不能”。]
B、小結指出:人生難免有挫折。
2、 古今中外,無論是偉人還是普通人,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
A、 舉例:孔子從小家境貧困,沒有受教育的良好條件,只能通過自修來學習。他從15歲開始發(fā)奮讀書,遇到難題就多方求救,曾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彼麨榱藢崿F自己的理想,周游列國,歷經坎坷、磨難和挫折,終于成為我國著名的學者和大教育家。
B、 提問:同學們,你們還知道或聽說過哪些名人、偉人與挫折有關的故事嗎?(允許學生舉例時看書或課外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當時學生說出了許多偉人的故事,如:屈原、魯迅、文天祥、華羅庚等。學生所舉例子通俗易懂,從另一方面也顯出了學生課外知識的豐富,老師趁此機會大大地夸獎了學生一番,學生受到了表揚,精神一振,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C、 小結:觀察古今中外名人的認知道路,我們不難發(fā)現,他們無一不是從挫折和坎坷中磨礪出來的。
因此,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二)造成挫折的因素
1、 提問:你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你遭受挫折的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就這個問題充分地發(fā)言,并將同學們所談到的原因寫在黑板上,“將課堂還給學生”。)
[這時學生的回答就千奇百怪了。有的說百米賽跑時摔倒了;有的說考試不及格被媽媽罵了;有的說因為誤會失去了好朋友,等等。最讓人感動的是有一個學生說出了他與他父親的一段故事:孩子小時候非常不聽父親的話,常被父親責怪。有一次由父親背著,吵著要去玩,父親不許。孩子就鬧不停了,父親一急,將孩子摔在了地上,就這一摔,孩子的小腿骨裂了。父親當時趕緊抱起孩子就往醫(yī)院沖……(說著,學生哭了)。學生說了,他永遠都忘不了父親當時關切的眼神,他說他當時就發(fā)誓一定要認真讀書,以回報父親。此時整個課堂因這位學生的發(fā)言而達到高潮。]
2、 讓學生帶著問題“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看書,并將其剛剛所提出的因素與課本所歸納的因素進行對比(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A、 自然因素
(1)指出自然因素是指由于惡劣的氣候和嚴重的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損失或失敗,也包括人世間生老病死。
(2) 播放錄像:1998年夏抗洪救災的實況。
(3) 小結:自然因素給人民造成的挫折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B、社會因素
(1)指出:社會因素,包括政治、經濟、法律、宗教道德、風俗習慣、人際關系等方面。
(2)小品:《岳飛的生平》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滿懷報國志向,決心收復北方失地。正當他率領大軍在郾城大破金軍主力,勝利進軍至朱仙鎮(zhèn),河北豪杰群起響應的時候,昏庸的皇帝卻在一天中連下12道金牌,迫令岳飛火速撤兵。岳飛悲憤交加,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于一旦!痹里w回朝后,先是被撤掉官職,隨后又被捏造罪名,逮捕入獄,最終被害于風波亭。
(3) 提問:造成岳飛被殺,其報國志向,收復北方失地的目標未能完成的因素是什么?(引導學生回答,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
[出乎意料,有的學生說是“個人因素”。原因是,中國有一句話“將在外,軍令有所不授”,如果當時岳飛不班師回朝,繼續(xù)戰(zhàn)斗也可以的,那樣岳飛就不會被殺害了,所以說岳飛被殺是他個人的原因。面對學生的這種觀點,有的學生就開始反駁了,各持己見,最后在老師的適當引導下學生才達成同一觀點——社會因素。]
D、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
(1) 指出: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包括家庭變故,教育不當,造成青少年心理上的緊張、教育、恐慌和失落。
(2) 提問:是否能舉一例加以說明這個觀點?(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由于切合學生實際,很多學生舉的例子都比較普通,如:考試不及格父母會罵;有的老師動不動就教訓人,結果不喜歡上那個老師的課,成績就一團糟了;等等。]
E、 個人因素
(1)指出:個人因素,主要包括個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2)提問:什么是心理因素,什么是生理因素?舉具體事例說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發(fā)言,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精神。)
[此目學生基本上能從課本上找到答案,有的能力比較好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舉的例子切合實際:長得不好看;普通話說不準被同學笑話;長得比較矮;等等。]
總結:以上我們分析了造成挫折的因素,知道了心理不健康的人更易產生挫折心理,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認真分析出現挫折的原因,有針對性地以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面對挫折,經受考驗,鍛煉自己的心理品質。
三、課堂小結。
結合板書及課本,要求學生回答問題:
1、為什么挫折難以避免?
2、 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
四、 課后作業(yè)。
請你以某次挫折為例,分析發(fā)生這次挫折的原因是什么?
挫折面前也從容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客觀地分析挫折和逆境,認識挫折具有兩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煉意志、增長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幫助學生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樹立正確的挫折觀,磨礪堅強的意志,養(yǎng)成勇于克服困難的優(yōu)良品質。
3、能力目標。
初步掌握分析挫折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應對挫折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三、課時安排
1課時(40分鐘)
四、教學過程(見表格內容)
導入:同學們,聽過這樣一句話嗎?“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決不能把我完全壓倒!”
(通過介紹貝多芬的經歷,明白“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活動一:奏響命運的樂章
為學生播放《命運交晌曲》的片段。
活動思考
(l)樂曲的名稱是什么?
(2)作曲家是哪一位?你對他了解嗎?
(3)樂曲的主題是什么?聽后有什么感受?
(教師觀察學生的反映以及對活動的理解程度,教師組織教學。)
1808年,貝多芬發(fā)表了他的《第五交響曲--命運》。在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命運》里,“命運”是活生生的。它會“敲門”,它會蹣跚,它會歡呼。短短的30分鐘里,表現了個人的孤獨感和人類社會的沖突。從音樂中我們聽到了貝多芬與命運抗爭的聲音。他的做法體現了一位不屈的勇者在挫折面前的姿態(tài)。
貝多芬一生遭受到數不清的磨難。貧困,幾乎逼得他行乞;失戀,簡直使他絕望;雙耳失聰,對他的打擊更為慘重。他痛苦地把自己關在房子里,不愿與人見面。然而種種不幸、挫折磨礪了他的意志,激發(fā)了他的進取精神。
今天,我將和同學們一起探討的主題是:“挫折面前也從容”。
我們在前面的學習中深深體會了“人生難免有挫折”這句話的含義,也明白了由于人的態(tài)度不同,其行為的結用也不同。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同探究人們經常使用什么方法戰(zhàn)勝挫折?
(通過學習成功者的事跡,探尋應對挫折的有效方法)
活動二:探尋成功者的足跡
活動要求
(l)老師講故事及學生閱讀材料
(2)請同學們注意思考故事中的主人翁是如何戰(zhàn)勝挫折的?
教師指導探究材科
材科一:楊瀾的故事(見附錄)。
材料二:NBA中的小黃蜂(見附錄)。
材料三:楊利偉身上的品質(見附錄)。
材料四:小丹的事跡(見教材)。
小組匯報: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言進行總結。
l、成功者在困難、挫折面前分別采用的方法:
楊瀾--沉著、冷靜,對自己有信心,控制住情緒。
NBA中的“小黃蜂”-不怕打擊,下定決心,尋找自身優(yōu)勢。
楊利偉--對國家和和人民的忠誠,健康的心態(tài),過硬的技術。
小丹--堅忍不撥的毅力;永不放棄的決心。
2、共同的特點:
用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挫折。
用智慧和勇氣戰(zhàn)勝挫折。
心理學家把輕度的挫折比作“精神補品”,因為每戰(zhàn)勝一次挫折,都強化了自身的力量,為下-次應付挫折提供了“精神力量。
活動三:發(fā)現我身邊的明星
說說我眼中的強者,如身邊的同學、老師、家長。
(通過分析學生在挫折面前的種種心理,講解挫折的負面效應。)
在挫折的考驗中,我們見到了強者的風采。那么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表現如何呢?
請看下面三名同學的做法,并做一點評論。(播放投影)
人在遭遇挫折時,往往會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難以安下心來,工作和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墒且陨贤瑢W的做法,使我們感受到他們從容的態(tài)度和不凡的表現。那么我們在遭受挫折的時候,又應如何進行調適呢?看了成功者的事跡,你會從中借鑒些什么呢?
(對所學知識的運用)
【能夠承受挫折 勇于開拓進取】相關文章:
培養(yǎng)承受挫折、開拓進取的品質08-17
第一冊勇于開拓進取08-17
勇于開拓進取 —— 初中政治第一冊教案08-17
微笑面對挫折,勇于面對人生國旗下講話08-25
師德論文 敬業(yè)奉獻 開拓進取05-10
與時俱進 開拓進取 共創(chuàng)明天的輝煌08-12
勇于嘗試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