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下學期 4.6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1
4.6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課時)
(一)教具準備
直尺、圓規(guī)、投影儀
(二)教學目標
1.掌握 公式的推導,并能用賦值法,求出公式 .
2.應用公式 ,求三角函數(shù)值.
(三)教學過程
1.設置情境
上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同一個角的三角函數(shù)的性質以及各三角函數(shù)之間的相互關系.本節(jié)開始討論兩個角的三角函數(shù),已知任意角 的三角函數(shù)值,如何求出 , 或 的三角函數(shù)值,這一節(jié)課我們將研究 、 .
2.探索研究
(1)公式 、 推導.
請大家考慮,如果已知 、 ,怎樣求出 ?
是否成立.
生:不成立, , 等式就不成立.
師:很好,把 寫成 是想應用乘法對加法的分配律,可是 是角 的余弦值,并不是“ ”乘以 ,不能應用分配律.
事實上如果 都是銳角,那么總有 .
考慮兩組數(shù)據(jù)
、 , 這時 , 而
、 , 這時 , 而
從這組數(shù)據(jù)我們發(fā)現(xiàn)不能由 、 直接得出 .師:如果我們再算出 , ,試試看能否找到什么關系.
生:① , , , ,
而
、 , , , ,
而
由(1)、(2)可得出,
師:這位同學用具體的例子得到的一個關系式:
只有通過嚴格的理論證明才行.下面給出證明:為了證明它,首先給出兩點間的距離,圖1(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考慮坐標平面內的任意兩點 , 過點 分別作 軸的垂線 , ,與 軸交于點 , ;同理 ,
那么 , ,由勾股定理 ,由此得到平面內 兩點間的距離公式
師:(可以用課件演示)如右圖2,在直角坐標系 內作單位圓 ,并作出角 、 與 請同學們把坐標系中 , , , 各點的坐標用三角函數(shù)表示出來.
生: , , ,
師:線段 與 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生:因為△ ≌△ ,所以 .
師:請同學們用兩點間的距離公式把 表示出來并加以整理.
展開并整理,得
所以 (記為 )
這個公式對任意的 , 均成立,如果我們把公式中的 都換成 ,又會得到什么?
生:
即
。ㄓ洖 )
(2)例題分析
【例1】不查表,求 及 的值.
因為題目要求不查表,所以要想辦法用特殊角計算,為此 化成 , 化成 ,請同學們自己利用公式計算.
注:拆角方法并不惟一.事實上,如果求出 ,那么 ,再者, 也可寫成 ,甚至 等均可以.
【例2】已知 , , , ,求 的值.
分析:觀察公式 要算 應先求出 , .
解:由 , 得
又由 , 得
【例3】 不查表,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解:(1)
。2)
。3)
【例4】 證明公式:
(1) ;(2)
證明:(1)利用 可得
∴
(2)因為上式中 為任意角,故可將 換成 ,就得
即
練習(投影、學生板演)
。1)
(2)已知 , ,求
解答:
(1)逆用公式
(2)湊角:∵ ,∴ ,故
.
說明:請同學們很好體會一下,上述湊角的必然性和技巧性,并能主動嘗試訓練,以求熟練。
3.演練反饋
(1) 的值是( )
A. B. C. D.
(2) 等于(。
A.0 B. C. D.2
(3)已知銳角 滿足 , ,則 為( )
A. B. C. 或 D. ,
參考答案:(1)B; (2)B; (3)A.
4.總結提煉
(1)牢記公式“ ”結構,不符合條件的要能通過誘導公式進行變形,使之符合公式結構,即創(chuàng)造條件用公式.
(2)在“給值求值”題型中,要能靈活處理已、未知關系,如已知角 、 的值,求 ,應視 、 分別為已知角, 為未知角,并實現(xiàn)“ ”與“ ”及“ ”之間的溝通: .
。3)利用特值代換證明 , ,體會 的強大功能.
(四)板書設計
1.平面內兩點間距離公式
2.兩角和余弦公式及推導
例1
例2
例3
例4
練習反饋
總結提煉
【下學期 4.6 兩角和與差的正弦、余弦、正切1】相關文章:
正切、余切函數(shù)的圖象和性質06-04
oblog 4.6 注入的語句04-22
數(shù)學正弦定理教案02-12
1和許多教學反思08-24
1和許多的數(shù)學教案03-26
數(shù)學教案《“1”和“許多”》01-02
1和0的乘法教學反思01-09
《完全平方和差公式》教學反思04-07
《完全平方和差公式》教學反思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