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數(shù)學教案-切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
切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深刻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并能初步運用它解決有關問題;
2、通過判定定理和切線判定方法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己實踐發(fā)現(xiàn)定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學重點:切線的判定定理和切線判定的方法;
教學難點:切線判定定理中所闡述的由位置來判定直線是圓的切線的兩大要素:一是經(jīng)過半徑外端;二是直線垂直于這條半徑;學生開始時掌握不好并極容易忽視.
教學過程(www.gymyzhishaji.com)設計
。ㄒ唬⿵土暋l(fā)現(xiàn)問題
1.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
在圖中,圖(1)、圖(2)、圖(3)中的直線l和⊙O是什么關系?
2、觀察、提出問題、分析發(fā)現(xiàn)(教師引導)
圖(2)中直線l是⊙O的切線,怎樣判定?根據(jù)切線的定義可以判定一條直線是不是圓的切線,但有時使用定義判定很不方便.我們從另一個側(cè)面去觀察,那就是直線和圓的位置怎樣時,直線也是圓的切線呢?
如圖,直線l到圓心O的距離OA等于圓O的半徑,直線l是⊙O的切線.這時我們來觀察直線l與⊙O的位置.
發(fā)現(xiàn):(1)直線l經(jīng)過半徑OC的外端點C;(2)直線l垂直于半徑0C.這樣我們就得到了從位置上來判定直線是圓的切線的方法——切線的判定定理.
。ǘ┣芯的判定定理:
1、切線的判定定理:經(jīng)過半徑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2、對定理的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①經(jīng)過半徑外端;②垂直于這條半徑.
請學生思考:定理中的兩個條件缺少一個行不行?定理中的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圖(1)中直線了l經(jīng)過半徑外端,但不與半徑垂直;圖(2)(3)中直線l與半徑垂直,但不經(jīng)過半徑外端.
從以上兩個反例可以看出,只滿足其中一個條件的直線不是圓的切線.
(三)切線的判定方法
教師組織學生歸納.切線的判定方法有三種:
、僦本與圓有唯一公共點;②直線到圓心的距離等于該圓的半徑;③切線的判定定理.
。ㄋ模⿷枚ɡ,強化訓練
例1已知:直線AB經(jīng)過⊙O上的點C,并且OA=OB,CA=CB.
求證:直線AB是⊙O的切線.
分析:欲證AB是⊙O的切線.由于AB過圓上點C,若連結OC,則AB過半徑OC的外端,只需證明OC⊥OB。
證明:連結0C
∵0A=0B,CA=CB,”
∴0C是等腰三角形0AB底邊AB上的中線.
∴AB⊥OC.
直線AB經(jīng)過半徑0C的外端C,并且垂直于半徑0C,所以AB是⊙O的切線.
練習1判斷下列命題是否正確.
(1)經(jīng)過半徑外端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2)垂直于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3)過直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直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4)和圓有一個公共點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5)以等腰三角形的頂點為圓心,底邊上的高為半徑的圓與底邊相切.
采取學生搶答的形式進行,并要求說明理由,
練習P106,1、2
目的:使學生初步會應用切線的判定定理,對定理加深理解)
。ㄎ澹┬〗Y
1、知識:切線的判定定理.著重分析了定理成立的條件,在應用定理時,注重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2、方法:判定一條直線是圓的切線的三種方法:
(1)根據(jù)切線定義判定.即與圓有唯一公共點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2)根據(jù)圓心到直線的距離來判定,即與圓心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3)根據(jù)切線的判定定理來判定.
其中(2)和(3)本質(zhì)相同,只是表達形式不同.解題時,靈活選用其中之一.
3、能力:初步會應用切線的判定定理.
(六)作業(yè)P115中2、4、5;P117中B組1.
切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及推論;
2、通過對圓的切線位置關系的觀察,培養(yǎng)學生能從幾何圖形的直觀位置歸納出幾何性質(zhì)的能力;
教學重點: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和推論1、推論2.
教學難點:利用“反證法”來證明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
教學設計:
(一)基本性質(zhì)
1、觀察:(組織學生,使學生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
2、歸納:(引導學生完成)
(1)切線和圓有唯一公共點;(切線的定義)
(2)切線和圓心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
猜想:圓的切線垂直于經(jīng)過切點的半徑.
引導學生應用“反證法”證明.分三步:
(1)假設切線AT不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OA,
(2)同時作一條AT的垂線OM.通過證明得到矛盾,OM<OA這條半徑.則有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中的數(shù)量關系,得AT和⊙O相交與題設相矛盾.
(3)承認所要的結論AT⊥AO.
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圓的切線垂直于經(jīng)過切點的半徑.
指出:定理中題設和結論中涉及到的三個要點:切線、切點、垂直.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
推論1:經(jīng)過圓心且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切點.
推論2:經(jīng)過切點且垂于切線的直線必經(jīng)過圓心.
引導學生分析性質(zhì)定理及兩個推論的條件和結論問的關系,總結出如下結論:
如果一條直線具備下列三個條件中的任意兩個,就可推出第三個.
(1)垂直于切線;
(2)過切點;
(3)過圓心.
(二)歸納切線的性質(zhì)
(1)切線和圓有唯一公共點;(切線的定義)
(2)切線和圓心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判定方法(2)的逆命題)
(3)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
(4)經(jīng)過圓心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過切點;(推論1)
(5)經(jīng)過切點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過圓心.(推論2)
(三)應用舉例,強化訓練.
例1、如圖,AB為⊙O的直徑,C為⊙O上一點,AD和過C點的切線互相垂直,垂足為D.
求證:AC平分∠DAB.
引導學生分析:條件CD是⊙O的切線,可得什么結論;由AD⊥CD,又可得什么.
證明:連結OC.
∴AC平分∠DAB.
例2、求證:如果圓的兩條切線互相平行,則連結兩個切點的線段是直徑。
已知:AB、CD是⊙O的兩條切線,E、F為切點,且AB∥CD
求證:連結E、F的線段是直徑。
證明:連結EO并延長
∵AB切⊙O于E,∴OE⊥AB,
∵AB∥CD,∴OE⊥CD.
∵CD是⊙O切線,F(xiàn)為切點,∴OE必過切點F
∴EF為⊙O直徑
強化訓練:P109,1
3、求證:經(jīng)過直徑兩端點的切線互相平行。
已知:AB為⊙O直徑,MN、CD為⊙O切線,切點為A、B
求證:MN∥CD
證明:∵MN切⊙O于A,AB為⊙O直徑
∴MN⊥AB
∵CD切⊙O于B,B為半徑外端
∴CD⊥AB,
∴MN∥CD.
(四)小結
1、知識:切線的性質(zhì):
(1)切線和圓有唯一公共點;(切線的定義)
(2)切線和圓心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判定方法(2)的逆命題)
(3)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
(4)經(jīng)過圓心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過切點;(推論1)
(5)經(jīng)過切點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過圓心.(推論2)
2、能力和方法:
凡是題目中給出切線的切點,往往“連結”過切點的半徑.從而運用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產(chǎn)生垂直的位置關系.
。ㄎ澹┳鳂I(yè)教材P109練習2;教材P116中7.
切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三)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能靈活運用切線的判定方法和切線的性質(zhì)證明問題;
2、掌握運用切線的性質(zhì)和切線的判定的有關問題中輔助線引法的基本規(guī)律;
3、通過對切線的綜合型例題分析和論證,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對切線的判定方法及其性質(zhì)的準確、熟煉、靈活地運用.
教學難點:綜合型例題分析和論證的思維過程.
教學設計:
。ㄒ唬⿵土暸c歸納
1、切線的判定
切線的判定方法有三種:
、僦本與圓有唯一公共點;
、谥本到圓心的距離等于該圓的半徑;
、矍芯的判定定理.即經(jīng)過半徑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2、切線的性質(zhì):
(1)切線和圓有唯一公共點;(切線的定義)
(2)切線和圓心的距離等于圓的半徑;(判定方法(2)的逆命題)
(3)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切線的性質(zhì)定理)
(4)經(jīng)過圓心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過切點;(推論1)
(5)經(jīng)過切點垂直于切線的直線必過圓心.(推論2)
(二)靈活應用
例1(P108例3)、已知AB是⊙O的直徑,BC是⊙O的切線,切點為B,OC平行于弦AD.求證:DC是⊙O的切線.
證明:連結OD.
∵OA=OD,∴∠1=∠2,
∵AD∥OC,∴∠1=∠3、∠2=∠4
∴∠3=∠4
在△OBC和△ODC中,
OB=OD,∠3=∠4,OC=OC,
∴△OBC≌△ODC,∴∠OBC=∠ODC.
∵BC是⊙O的切線,∴∠OBC=90°,∴∠ODC=90°.
∴DC是⊙O的切線.
例2(P110例4)、如圖,在以O為圓心的兩個同心圓中,大圓的弦AB和CD相等,且AB與小圓相切于點E,求證:CD與小圓相切.
證明:連結OE,過O作OF⊥CD,垂足為F.
∵AB與小圓O切于點點E,∴OE⊥AB.
又∵AB=CD,
∴OF=OE,又OF⊥CD,
∴CD與小圓O相切.
學生歸納:(1)證明切線的兩個常見方法(①連半徑證垂直;②作垂直證半徑.);
。2)“連結”過切點的半徑,產(chǎn)生垂直的位置關系.
例3、已知:AB是半⊙O直徑,CD⊥AB于D,EC是切線,E為切點
求證:CE=CF
證明:連結OE
∵BE=BO∴∠3=∠B
∵CE切⊙O于E
∴OE⊥CE∠2+∠3=90°
∵CD⊥AB∴∠4+∠B=90°
∴∠2=∠4
∵∠1=∠4∴∠1=∠2
∴CE=CF
以上例題讓學生自主分析、論證,教師指導書寫規(guī)范,觀察學生推理的嚴密性和學生共同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
鞏固練習:P111練習1、2.
(三)小結:
1、知識:(指導學生歸納)切線的判定方法和切線的性質(zhì)
2、能力:①靈活運用切線的判定方法和切線的性質(zhì)證明問題;②作輔助線的能力和技巧.
(四)作業(yè):教材P115,1(1)、2、3.
探究活動
問題:(北京西城區(qū),2002)已知:AB為⊙O的直徑,P為AB延長線上的一個動點,過點P作⊙O的切線,設切點為C.
(1)當點P在AB延長線上的位置如圖1所示時,連結AC,作∠APC的平分線,交AC于點D,請你測量出∠CDP的度數(shù);
(2)當點P在AB延長線上的位置如圖2和圖3所示時,連結AC,請你分別在這兩個圖中用尺規(guī)作∠APC的平分線(不寫做法,保留作固痕跡),設此角平分線交AC于點D,然后在這兩個圖中分別測量出∠CDP的度數(shù);
猜想:∠CDP的度數(shù)是否隨點P在AB延長線上的位置的變化而變化?請對稱的猜想加以證明.
解:(1) 測量結果:
(2)圖2中的測量結果:
圖3中的測量結果:
猜想:
證明:
解:(1) 測量結果:∠CDP=45°.
(2)圖2中的測量結果:∠CDP=45°.
圖3中的測量結果:∠CDP=45°.
猜想:∠CDP=45°,不隨點P在AB延長線上的位置的變化而變化.
證明:連結OC.
∵PC切⊙O于點C,
∴PC⊥OC,
∴∠1+∠CPO=90°,
∵PC平分∠APC,
∴∠2=1/2∠CPO.
∵OA=OC
∴∠A=∠3.
∴∠1=∠A+∠3,
∴∠A=1/2∠1.
∴∠CDP=∠A+∠2=1/2(∠1+∠CPO)=45°.
∴猜想正確.
【數(shù)學教案-切線的判定和性質(zhì)】相關文章:
數(shù)學教案:分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zhì)02-04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的數(shù)學教案02-08
數(shù)學教案:分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zhì)9篇02-04
數(shù)學教案:分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zhì)(9篇)02-04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zhì)的數(shù)學教案4篇02-08
比的基本性質(zhì)數(shù)學教案06-09
述職報告性質(zhì)和特征、范文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