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晉文之事
《齊恒晉文之事》教案示例
教學重點
。保私饷献印氨C穸酢钡娜收枷爰啊爸泼裰a(chǎn)”的具體措施;
。玻砬逦恼滤悸罚私饩唧w內(nèi)容;
3.體會文章磅礴氣勢及形象的說理;
。矗畬W習孟子的論辯技巧;
。担难詫嵲~、虛詞及重點語言現(xiàn)象和句式特點;
教學難點
。保献拥膶嵭腥收醯赖恼沃鲝埣霸谖闹械捏w現(xiàn);
。玻献拥恼撧q技巧;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預習
。保n前結(jié)合書下注釋閱讀課文,了解文章內(nèi)容。
。玻喿x課本中郭預衡的《<孟子>簡介》,找出要點。
二、關(guān)于孟子
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是繼孔子之后儒家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的仁政思想,其主要內(nèi)容包括:
。保癖局髁x思想。
。玻顕闹鳈(quán)在民。
。常畬Σ皇┤收谋┚嗣袷遣豢梢圆环䦶牡。
。矗乱悦駷闅w宿。
5.用人以民意為準。
。叮畤覒员C駷槁氊。
。罚畤┬腥收允拱傩瞻簿訕窐I(yè)。
。福献臃磳Σ涣x的戰(zhàn)爭。
孟子善辯,在論辯時又善設機巧,先縱后擒。散文氣勢磅礴,感情激越,銳不可當。
三、課文誦讀、感知
思考:
。保献雍妄R宣王談話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2.文章的結(jié)構(gòu)如何劃分。
明確:
。保献雍妄R宣王的談話主要內(nèi)容的實行王道仁政的政治主張。
。玻恼路秩糠郑
第一部分:開頭至“王請度之”。
第二部分:“抑王興甲兵,危士臣”至“孰能御之”。
第三部分:“王曰:“吾惛,不能進于是矣”至篇末。
四、分析第一部分
依據(jù)第一部分內(nèi)容,可分三層:
第一層:開頭至“則王乎”。
第二層:從“曰:‘德何如,則可以王矣?’”至“是以君子遠皰廚也”。
第三層:從“王說”到“王請度之”。
1.學生朗讀第一層,抓住重點詞。
“是以”屬固定詞。
“臣未之聞也”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的“臣未聞之也!
。〞伦⑨屩兄攸c詞語)
教師點撥思路:
齊宣王與孟子的談話以“霸道”開端,而孟子以“臣未之聞也”一句巧妙地將話題轉(zhuǎn)向談論“王道”。
。玻畬W生自讀第二層,明確“保民而王”的政治主張,體會“以羊易牛”的闡發(fā)藝術(shù)。
重點詞:
“莫之能御”屬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莫能御之”。
“之”字一詞多義現(xiàn)象。例如:“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牛何之”,“王見之”。
3.學生自讀第三層,概括大意,并用兩個字概括孟子為齊宣王指明的方向。
明確:闡述齊王之不王,是不為也,非不能也的道理。
孟子為齊宣王指明的方向:推恩。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部分
學生熟讀課文。
教師點撥:
“危士臣”“朝秦楚”屬使動用法。
特殊句式:“若是其甚與”“何以異于鄒敵楚哉!
二、分析第三部分
熟讀后譯再背。
抓住“進”“愿”“恒心”“仰”“俯”“謹”等重點詞。
三、作業(yè)
課后思考與練習二、三。
第三課時
一、學習孟子論辯技巧
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話題切換,理出作者論辯思路。
明確:
。保R宣王以問“霸道”開頭,被孟子“臣未之聞也”巧妙將話題轉(zhuǎn)向“王道”的討論。
2.從“以羊易!钡氖吕腥耄瑢R桓晉文之事的注意轉(zhuǎn)到對“仁”的注意。
3.以一系列的比喻引出對“仁政”的議論,說明齊宣王不行仁政非不能而是不為。
。矗信e“霸運”的種種危害,從而襯托王道仁政的益處,進而激發(fā)仁政之道的具體措施。
二、領(lǐng)會孟子形象說理,善用比喻的妙處
學生歸納文中比喻句。
三、作業(yè)
背誦課文最后一段。
【齊桓晉文之事】相關(guān)文章:
齊桓晉文之事..08-16
《齊桓晉文之事》08-16
語文 -齊桓晉文之事08-16
漫談《齊桓晉文之事》08-17
《齊桓晉文之事》備課筆記08-16
齊桓晉文之事(網(wǎng)友來稿)08-16
高三語文《齊桓晉文之事》教案11-16
齊桓晉文之事(教師中心稿)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