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齊桓晉文之事(網(wǎng)友來稿)
驀然回首
課 題齊桓晉文之事備課人吳蘊(yùn)閣
教學(xué)目標(biāo)學(xué)習(xí)課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及句式。日期12.5
重點難點學(xué)習(xí)孟子迂回曲折的論辯方法。學(xué)習(xí)比喻在文章中的運(yùn)用和重要作用授課方法誦讀講析
教學(xué)過程一、文學(xué)常識1、孟子與《孟子》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現(xiàn)山東鄒縣東南)人。孟子是戰(zhàn)國時儒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曾受業(yè)于子思(孔子的孫子)的門人,30歲左右收徒講學(xué)。44歲開始周游列國,晚年回到家鄉(xiāng)講學(xué)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統(tǒng)治者都把他作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時被稱為“亞圣”。2、《孟子》共七篇,分別為《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各章又都分為上下兩篇。作為一部語錄體著作,它記錄的是有關(guān)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論。孟子的“王道”思想,宣傳仁政,還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這充分體現(xiàn)了社會的民主和文明的正當(dāng)?shù)倪M(jìn)步趨勢,反映了大多數(shù)人的愿望,順應(yīng)了時代潮流。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十分強(qiáng)調(diào)個人修養(yǎng),提出了“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理論。孟子所處的時代,統(tǒng)治者“以征伐為賢”,各諸侯國競相“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以致“民有饑色,野有餓殍”。孟子則提倡“仁政”,反對攻伐。本文記敘了孟子與齊宣王的一次談話,闡述了他“保民而王,莫之能御”的仁政思想。議論氣勢磅礴,辭令巧妙,而且設(shè)喻取譬,淺顯活潑。學(xué)習(xí)本文,要在理解思想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著重領(lǐng)會孟子的論辯風(fēng)格和運(yùn)用比喻之妙。二、講析課文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述說,談?wù)摚┗肝闹抡,是以后世無傳焉,臣未之聞也。無以,則王乎?”孟子回答說:“孔子的門徒中沒有講述齊桓公晉文公霸業(yè)的,所以后世不曾流傳,我沒有聽說過。如果不能不說,那么還是說說王道吧!痹唬骸暗潞稳纾瑒t可以王矣?”齊宣王問:“具備怎樣的品德才能實行王道呢?”曰:“保⑤民而王,莫之能御⑥也。孟子答道:“通過安撫百姓實行王道,沒有誰能阻擋得了!痹唬骸叭艄讶苏,可以保民乎哉?”齊宣王又問:“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安撫百姓嗎?”曰:“可!痹唬骸昂斡芍峥梢?”齊宣王又問:“您怎么知道我可以呢?”曰:“臣聞之胡龁⑦曰:王坐于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王見之,孟子回答說:“我聽您的近臣胡說,有一次您坐在朝堂上,有人牽頭牛走過堂下,您問:‘牽牛上哪兒去?曰:‘牛何之⑧?’對曰:‘將以釁鐘⑨!踉唬骸嶂!吾不忍其觳觫10,他回答說:‘要殺了它祭鐘!f:‘放了它!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懼發(fā)抖的樣子,沒有罪過卻要往死地里送。’若無罪而就死地11!瘜υ唬骸粍t廢釁鐘與?’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侨藛枺骸蔷蛷U除祭鐘的儀式吧?’您說:‘怎么可以廢除呢?用羊去換牛吧!恢袥]有這回事?”不識有諸12?”曰:“有之!痹唬骸笆切淖阋酝跻。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泵献诱f:“有這樣的善心就足以實行王道了。老百姓都還以為是您吝嗇,我本來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王曰:“然,誠有百姓者①。齊國雖褊、,吾何愛③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饼R宣王說:“的確有這樣(對我誤解)的百姓。齊國雖然不大,我怎么會舍不得一頭牛呢?就是因為不忍心看到它恐懼發(fā)抖的樣子,沒有過錯卻要往死地里送。所以才說用羊去換牛!痹唬骸巴鯚o異④于百姓之以王為愛也。以小易大,彼惡知之⑤?王若隱⑥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⑦?”孟子說:“您不要奇怪百姓以為您吝嗇。用小的換大的,他們又怎么知道您的用意呢?您要是哀憐牲畜沒有過錯卻往死地里送,那么用牛跟用羊又有什么區(qū)別呢?”王笑曰:“是誠何心哉!我非愛其財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謂我愛也!饼R宣王笑道:“這真?zhèn)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錢財才拿羊去替換它(牛),看來老百姓說我吝嗇是應(yīng)該的!痹唬骸盁o傷⑧也,是乃仁術(shù)⑨也,見牛未見羊也。君子之于禽獸也:孟子說:“沒有關(guān)系,這正是仁愛之道,(因為您只)見到牛沒有見到羊。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對于禽獸,看到它們活著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yuǎn)庖廚10也。”就不忍心看著它們死去;聽到它們鳴叫的聲音,便不忍心吃它們的肉。所以,仁厚的人們總是遠(yuǎn)離廚房的王說11,曰:“詩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12。’——夫子之謂也。 齊宣王高興地說:“《詩》里面講過:‘別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這話像是沖著您說的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1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自己做了這件事,回過頭來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義,反而得不出。經(jīng)您這么一講,我心里又感到有些觸動了。這種心地為什么就能與王道仁政合拍呢?”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曰:“有復(fù)16于王者曰:‘吾力足以舉百鈞17,而不足以舉一羽;明18足以察秋毫19之末,而不見輿薪20!瘎t王許之乎21?”孟子說:“有人向大王稟白道:‘我的力氣能夠舉起三千斤重的東西,卻拿不起一根羽毛;(我的)視力能夠看清秋天里剛換過的獸毛的末梢,卻看不見一大車木柴。’您會同意(這種說法)嗎?” 曰:“否。”“今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22?然則一羽之不(孟子緊接上去說:)“現(xiàn)在大王您一片仁心,使禽獸沾恩,而百姓卻一無所得,這是什么原因呢? 這樣看來,一根羽毛拿不起來,是因為不愿用力;舉,為不用力焉;輿薪之不見,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見保23,為不一車木柴看不見,是因為不愿用視力;百姓不被愛護(hù),是因為不愿廣施恩澤。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庇枚餮。故王之不王24,不為也,非不能也!痹唬骸安粸檎吲c不能者之形①,何以異②?” 齊宣王問:“不肯做和不能做,從外表上說來,有什么不同呢?”曰:“挾太山以超北海③,語人曰:‘我不能!钦\不能也。為長孟子說:“要人將泰山挾在腋下跳過渤海,他對人說:‘我不能做!@的確是不能做。者折枝④,語人曰:‘我不能!遣粸橐玻遣荒芤病9释踔煌,非叫一個人向長輩彎腰作揖,他對人說:‘我不能做。’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不屬于將泰山挾在腋下跳過渤海這類事情;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您不行王道,屬于向長輩彎腰作揖一類的事情。尊奉自己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奉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兒童,推廣開去也愛撫人家的兒童。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yùn)于掌⑤。詩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那么,治理天下便可以像把一件小東西放在手掌上轉(zhuǎn)動那么容易了。《詩》里面說過:‘給自己的妻子作榜樣,推廣到兄弟,進(jìn)而治理好一家一國!诩野睥!耘e斯心加諸彼而已⑦。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這不過是說拿自己的一片愛心加到別人身上罷了。所以,能夠推廣恩澤就能保有天下,否則,就連自己的老婆孩子也保護(hù)不了。恩無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為而已矣。今古代那些圣明的國君之所以能遠(yuǎn)遠(yuǎn)超過一般人,沒有別的,只不過是善于推己及人罷了。恩足以及禽獸,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獨何與?權(quán)⑧,然后知輕重;度⑨,現(xiàn)在大王您的恩澤能夠澤被禽獸,而老百姓卻得不到什么好處,這又是為什么呢?稱一稱,然后才知道輕重;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王請度之!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長短。凡是物體,沒有不是這樣的,心的長短輕重尤其需要衡量。請大王您掂量掂量吧!“抑10王興甲兵,危士臣11,構(gòu)怨12于諸侯,然后快于心13與?”“難道大王您要興師動眾,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著生命的危險,和諸侯結(jié)下深仇大恨,然后才快活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將以求吾所大欲14也!饼R宣王說:“不,我對這個有什么快活呢?我之所以這樣做,是想借此得到我很想得到的東西!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聞與?”孟子問道:“大王您很想得到的東西,可以說給我聽聽嗎?”王笑而不言。曰:“為肥甘不足于口與?輕暖不足于體與?抑15為采色不足視于孟子問:“是因為好吃的東西不夠吃嗎?輕暖的衣著不夠穿嗎?還是因為文采美色目與?聲音不足聽于耳與?便嬖16不足使令于前與?王之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豈為是哉?”不夠看嗎?琴瑟歌唱不夠聽嗎?侍奉左右的寵臣不夠用嗎?大王您下面的臣子都能充分供給,您難道為的是這些么?”曰:“否,吾不為是也。”曰:“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17土地,朝秦楚18,蒞中國孟子說:“那么,您很想得到的東西我知道了,您是想擴(kuò)張領(lǐng)土,使秦、楚等大國北面朝見您,然后統(tǒng)治整個中原地帶,安撫四方邊遠(yuǎn)部族地區(qū)。而撫四夷也。以若20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21也。”王曰:“若是其甚與?”憑您現(xiàn)在的所作所為,去追求您所想得到的東西,簡直像是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曰:“殆①有甚焉。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后災(zāi);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zāi)!笨峙卤冗@還嚴(yán)重哩。爬到樹上去捉魚,盡管捉不到魚,卻不會有什么后患;憑您的所作所為,去追求您很想得到的東西,要是盡心竭力地去做,必然會留下災(zāi)禍在后頭。曰:“可得聞與?”曰:“鄒②人與楚人戰(zhàn),則王以為孰勝?”曰:“楚人勝。”曰:“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qiáng)。這樣說來,小國本來就不可以抵擋大國,人數(shù)少的本來就不可以抵擋人數(shù)多的,勢力弱的本來就不可以抵擋勢力強(qiáng)的。海內(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③,齊集有其一④;以一服八,何以異于鄒敵楚現(xiàn)在天下?lián)碛星Ю镆姺酵恋氐膰乙还仓挥芯艂,齊國的土地湊起來也不過只占九分之一拿九分之一的地方去征服九分之八的地方,這跟鄒國和楚國對抗又有什么兩樣呢? 您又何不回到根本上去求得問題的解決呢?哉?蓋亦反其本矣⑤!今王發(fā)政施仁⑥,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現(xiàn)在大王您如果發(fā)布命令,施行仁政,使天下想做官的人都愿意在大王您的朝中做官,耕田的人都愿意在大王您的田野里種地, 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賈皆欲藏于王之市⑦,行
【齊桓晉文之事(網(wǎng)友來稿)】相關(guān)文章:
高三語文《齊桓晉文之事》教案11-16
《齊桓晉文之事》語文教案(精選5篇)02-21
高三語文《齊桓晉文之事》教案3篇11-16
鼓號嘹亮,齊奪冠08-24
我們的路隊站齊了03-07
晉祠導(dǎo)游詞(經(jīng)典)08-31
晉銜自我鑒定02-27
晉祠導(dǎo)游詞02-14
晉祠導(dǎo)游詞[經(jīng)典]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