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墻上的斑點(網友來稿)
蘇鵬程
教學目的:
1. 了解作者及意識流小說;
2. 理解“斑點”這一形象在結構上的作用;
3. 比較意識流小說與傳統小說的不同之處;
4. 訓練輻射式聯想能力。
教學重點:獨特的藝術構思和結構形式。
教學難點:意識流小說的特點。
教學課時:2課時。(第一課時感知診斷性學習;第 二課時研究性比較、拓展)
教學方法:研究解讀法。
教學設備:多媒體演示系統,用于播放.課件●—1, ●—2。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 導入板書課題
由《變形記》的表現手法不同于傳統小說,導出課題。
屏顯課題、作者。(●—1—2)
屏顯資料(●—1—3),教師深情的誦讀:
1941年3月28日,一位年屆59歲,擁有高貴典雅氣質的貴族婦女,在她的上衣口袋里裝滿鵝卵石,然后毫無留戀地走進了英國羅德梅爾附近薩塞克斯鄉(xiāng)間住處旁的烏斯河,慢慢地沈人了水的深處,沉人生命黑暗而神秘的本原。她活著時,為世人創(chuàng)造了一部部不朽的著作,即使死也要讓一條原本尋常的河流從此名揚天下。她就是被譽為現代小說高貴的女祭司,意識流文學的創(chuàng)始人,偉大的女權主義者弗吉尼亞·伍爾夫。
屏顯弗吉尼亞·伍爾夫照片(●—1—4)
二 了解作家的真實觀及藝術主張
1.請一生讀注①
2.補充作家生平資料及其“內在真實”觀(屏顯●—1—5)
弗吉尼亞·伍爾夫(1882-1941),是英國現代著名的女小說家、評論家。生于倫敦一個頗有聲望的學者家庭。伍爾夫自幼在父親的書房里受教育。當時許多學者名流是她家的?。家境的富裕、父親的博學、書籍的滋養(yǎng)以及學者名流的影響熏陶,使她具有極豐富細膩的情感和高貴敏感的氣質。
也許是精神世界太豐富敏感的緣故,伍爾夫漠視甚至否定生活的客觀性和現實性,強調“內心真實”。她認為在一個普通的日子里,一個普通人的“頭腦接受著千千萬萬個印象——細小的、奇異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鋒利的鋼刀刻下來的。這些印象來自四面八方,宛如一陣陣不斷墜落的無數微塵”,這就是真實的生活。因此,視接近生活的本來面目為己任的作家,就應該深入到人物的意識深層,“按照那些微塵紛紛墜落到人們頭腦中的順序,把它們記錄下來”,“追蹤它們的這種運動模式”而不管它們表面看來多么互無關系,全不連貫。
3.簡介意識流小說(●—1—6)
20 世紀20年代西方現代主義文學中崛起的以伍爾夫為代表的新流派。因直接再現精神生活世界,強調描寫人的意識潛流得名。它是西方作家在深重的現實面前,普遍感到悲觀、孤寂,并接受當時哲學界推行的非理性主義影響而產生的。它著重描寫人的意識活動,發(fā)掘人物內心世界,取消傳統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打破時空的局限,以意識流動為結構,采用象征暗示等手法,透視人物內心奧秘。
三.帶著任務讀課文
1. 讀準字音辨準字形;
2. 圈劃出“我”直接對“墻上的斑點”進行猜測的語句,數數共有幾處。
四. 診斷性檢測(●—1—7)
1.選出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 )
A.簇(cù)擁 贗(yàn)品 別墅(shù)
鐵箍(gū)
B.莖(jìng)干 籠罩(zhào) 蕪菁(jīng) 呆滯(zhì)
C.地毯(tǎn) 古冢(zhǒng) 都鐸(duó) 箭鏃(cú)
D.鰭(qí)翅 鳥窠(kē) 慫(cóng)恿
褶(zhé)皺
2.判斷下列成語使用是否正確(●—1—8)
⑴.這個地區(qū)位處熱帶雨林地區(qū),山上的泉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小河,跳下山崖,形成一幅幅壯美的瀑布。(錯誤,只能用于別的事物,表比喻)
、.這件事不能長期拖延下去不做決斷,懸而不決對誰都沒有好處。(錯誤,與前一分句重復)
、.他為人閑散,回到家吃得心滿意足之后,卻什么正事都不干。(錯誤,應用“酒飽飯足” )
五. 找出“我”對“墻上的斑點”進行猜測的語句, 播放動畫結構圖(●—1—9)
六.作業(yè):
1.結合《〈墻上的斑點〉評析》再讀課文,體會作者猜測聯想的脈絡。
2.思考“墻上的斑點” 這一形象在結構上的作用。
第 二 教 時
一.復習伍爾夫的“內在真實”觀
由熟悉的電影提出問題:真實是文學藝術的生命。伍爾夫所追求的真實與傳統文學的真實有什么不同?
學生憶答。
屏顯資料(.課件●—2—2)
二.研究小說的結構,理解“墻上的斑點”這一形象在結構上的作用
1.這是一篇奇特的小說,全文四千余字幾乎全是些內心活動,而寫外部現實存在的事物僅僅一個斑點而已。你能用簡練的話對人物的外部活動加以概括嗎?(提示:一個女人在冬日的午后發(fā)現墻上有個斑點,對它展開種種猜測、聯想,最后發(fā)現是一只蝸牛。)
2.從“斑點”出發(fā)展開猜測聯想共有幾次?
課文中主人公對于斑點的猜測共有六次:
、.為了確定是在哪一天第一次看到這個斑點。
⑵.看到斑點好象是一枚釘子留下的痕跡。
、.看著斑點太大太圓,不像釘子。
、.斑點很可能是一個暗黑色的圓形物體或一片夏天殘留下來的玫瑰花瓣。
、.看到斑點是凸出在墻上的圓形。
⑹.仔細看斑點時,就覺得好象在大海中抓住了一塊木板。
、.最后發(fā)現,墻上的斑點原來是一只蝸牛。
屏顯動畫結構圖(.課件●—2—3)(略)
3.由“斑點”出發(fā)“我”都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感慨?試挑出最感興趣或最不好理解的一段一起議一議。
師生共同梳理,屏顯動畫結構圖(.課件●—2—4)(略)
4.理解“墻上的”這一形象在結構上的作用
這是一篇很奇特的小說。女主人公冬日里坐在壁爐前吸煙,透過煙霧,看到墻上的一個斑點。她反復猜想著它是什么,于是無數“無意識的幻覺”像潮水一般“一哄而上”。它究竟是什么,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借此顯示精神世界紛繁復雜的意識流動。
屏顯并講解(.課件●—2—5):
以一個支點為軸心向四周輻射,是這篇小說的獨特結構形式!皦ι系陌唿c”是一個象征性意象,代表著現象世界。在結構上它是作者進人心理世界的一個跳板或者支點。也就是說,作品中的人物是從墻上的那個斑點出發(fā)而產生出許多聯想的;而每一段落的聯想又都是以這個斑點作為支點而生發(fā)開去的。從支點出發(fā),彈出思緒,再返回支點,再彈出思緒……如此循環(huán)往復,表現出了人物瞬間的意識活動。這種以斑點為中心的紛繁的意識活動形成了一種立體的輻射結構,正如有的學者所說,好似一朵由若干片花瓣圍繞著花蕊的盛開的鮮花。整個敘述貌似散漫無羈,實則結構對稱,構思嚴謹。
屏顯花瓣圖(.課件●—2—6),強化結構特點。
三. 比較意識流小說與傳統小說的不同
1.傳統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請舉實例說明之(.課件●—2—7)。
情節(jié): 開端—— 發(fā)展——高潮——結局
人物: 姓氏名號、服飾狀貌、言談舉止、……
環(huán)境: 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2.意識流小說的特點是什么?(.課件●—2—8)
傳統的現實主義小說通過描寫環(huán)境、塑造人物、編排故事,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展示社會歷史風貌。
意識流小說則著重表現人的意識活動,特別是潛意識的活動(外部現實世界的面貌是模糊不清的)。它以意識流動為內容和結構,打破了時空的局限,仿佛在心靈網的主頁上不停的點擊、鏈接,一張張的心理頁面,甚至是潛意識的頁面,在讀者面前閃現,令人目不暇接、美不勝收。
3.屏顯動畫結構及內容圖(.課件●—2—9)
4. 說說意識流小說與傳統小說有哪些不同?
(1)記錄意識流程,取消故事情節(jié)。
意識流小說打破了傳統小說由作家出面介紹人物、安排情節(jié)、評論人物的心理活動的方式,重在表現人物的各種意識流動的過程。它常常集中筆墨去開掘人物的內心世界,特別是人物的意識流動。
(2)直面心靈世界,淡化人物形象。
全篇沒有故事
【墻上的斑點(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斑點狗作文02-09
關于墻上文化的作文1500字08-17
可愛的斑點狗美術教案01-29
小班美術可愛的斑點狗教案03-01
中班美術斑斑點點的樹教案03-01
中班美術教案斑斑點點的樹02-14
可愛的斑點狗美術教案4篇01-29
幼兒園辦公室墻上規(guī)章制度04-09
小班美術可愛的斑點狗教案5篇03-01